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研究

2023-02-16

职业生涯发展须经历一个过程, 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 只有很好地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 才能最后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职业发展阶段分为三个时期。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职业发展划分为五个大的阶段:成长期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统计资料表明, 3 3.2%的人是先就业后择业, 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 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而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 26.4%的人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 66.8%的人考虑过但不全面, 只有8.6%的人比较充分考虑职业规划问题。而大学时段便是职业发展阶段的探索期和尝试期。高校学生应该利用大学四年很好地为将来的职业规划做个人打算, 为个人未来职业理想做出应有的努力。

1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原则

职业生涯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狭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从踏入社会从事工作之前的职业训练或职业学习开始直至职业劳动结束, 离开工作岗位为止。职业生涯是个体的行为经历, 其实质是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工作任职经历或历程, 它是一个时间概念, 就是指职业生涯期。职业生涯是职业发展、变更的经历和过程, 包括从事何种种职业、工作、职业发展的阶段、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换等等具体内容。

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具体要掌握六大原则。 (1) 方向性原则。 (2) 现实性原则。 (3) 前瞻性原则。 (4) 激励性原则。 (5) 科学性原则。 (6) 可测评原则。

2 大学生生职业规划的步骤与实施

2.1 知己:总结自我

认识自我需要深刻地了解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和经常反思自我, 需要对自我优势和劣势作出正确的分析。

(1) 了解自己的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对于人的一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 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否,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 都与人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气质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具有某种气质的人常常在不同内容的活动中, 表现出同样方式的活动特点, 因此在自己进行生涯规划之时, 应准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

(2) 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和职业倾向。美国职业咨询专家约翰?霍兰德教授1971年提出了著名的职业倾向理论。他认为, 一个人的人格, 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求等, 是影响一个人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根据他的职业倾向测试, 他将人分为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他认为人总是在寻找适合自己人格类型的职业, 并且人的职业倾向往往会有很多种选择, 只有在人的几种职业倾向相近或相似时, 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面对的冲突和困惑才会越少。

2.2 知彼:了解环境

所谓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所感知或受到一定影响的外部世界, 它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进行正确的生涯规划, 需要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和分析。

2.3 将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相统一

“知己”、“知彼”是进行生涯规划的基础, 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选择, 才是生涯规划的关键。如果你确定的个人生涯目标符合现实, 而不是一厢情愿;如果你对所从事的职业极感兴趣, 而不是被动地去干;如果你从事的工作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利用了个人的强项, 如果你对工作环境能够适应, 如鱼得水, 而不是处处困难, 那么这就证明你的生涯规划不仅做到了“知己”、“知彼”, 而且达到了个人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 实现了优化。要实现个人生涯规划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应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择己所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最初的动力, 也是成功之母。无数事实证明, 兴趣和事业深深地结合, 可以铸就一个人一生的辉煌。在进行生涯设计时, 务必要考虑自己的特点, 珍情自己的兴趣, 择己所爱,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

(2) 择己所长。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 具备一定的条件, 但职业不同, 对技能的要求也不一样。任何一种技能, 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才能被劳动者所掌握, 而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一生中掌握所有的技能, 在你所有的技能中, 总有长项和短项。在进行生涯规划时, 扬己之长, 避己之短, 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有所成就。比较优势原理, 同样适用于生涯设计。

(3) 择世所需。社会需求是指社会对其发展条件的需要, 其实质是人类的需要。人类主体的需求呈现多样性, 社会需求反映的则是人类需要的共性。社会需求体现的是全社会共同利益和愿望, 是个体需要的概括, 而个体需要总是受社会条件制约的。因此在进行个人生涯规划时, 应该考虑社会的现实需要, 要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情况, 从长远着眼, 分析社会需求, 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而不能一味追求个人需要的满足。

(4) 择己所利。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 职业仍然是一种谋生手段, 是谋取人生幸福的途径。当人们通过职业劳动获利的同时, 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创造了财富。但人谋取职业的第一动机却非常简单, 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一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因此当人们进行生涯规划、职业选择时, 首先会考虑自己个人的预期收益。个人的预期收益在于基本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 而衡量其满足程度的指标表现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生涯稳定感和挑战性、自我实现等方面。

摘要:本文借鉴了国内外职业指导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 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职业生涯阶段等特点, 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知识、生涯决策技能和职业生涯规划实施问题。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一些新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知识,生涯规划,规划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J].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 .

[2] 卜欣欣, 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4 (1) .

[3] 求职必胜一通向职场的桥梁[J].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5 (1) .

[4] 黄中益, 杨昌江.职业指导三元论[J].华南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4) .

[5] 陶国富, 白苏娣.大学生择业心理[J].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6) .

[6] 沈登学, 孔勤.职业生涯设计学[J].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4) .

[7] 阎观潮, 张玉波.职场起步[J].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 .

上一篇:光催化臭氧法对化工制药废水的解毒和降解研究下一篇: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