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伴糖尿病产妇的临床分析

2023-02-0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高龄产妇的发生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而高龄伴有糖尿病产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临床医学将>35岁妊娠的妇女称之为高龄产妇[1],由于患者在超过35岁以后 ,其机体免疫能力、耐受力及脏器功能等均开始逐渐呈下滑趋势, 因而比年轻妇女妊娠要困难些。并由于其年龄的增大,伴有抵抗力差,胰岛素分泌紊乱等情况发生,因而导致合并糖尿病的出现,更增加了高龄伴糖尿病产妇的生命危险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2]。而该文则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对该院于2012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2例高龄伴糖尿病产妇进行临床治疗分析 ,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高龄糖尿病产妇32例,年龄34~42岁,平均年龄(37.5±4.5)岁。其中经产妇8例,初产妇24例,孕周期为24~30周。且所有患者均经检查并确诊 ,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饥饿、头晕、口渴、疲惫、多尿等症状。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法进行血糖的控制和治疗 ,方法为:1心理疏导。由于患者处于高龄妊娠期并伴有糖尿病,因而会出现焦虑或恐惧等心理, 护理人员需耐心与其讲解该院对此类患者生产的方法、技术及一些高龄产妇的相关知识,使其排除疑虑;并告知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促使胎儿健康成长也有助于其血糖的控制,同时加强对患者的鼓励,使其有信心生产。2饮食控制。此类患者饮食的控制需在确保胎儿健康发育的基础上,以低脂、低盐,富含高蛋白、微量元素多的食物为宜;并采取多餐少食的方式进食;同时应监督患者坚持运动,以慢走为宜。3定期检查。对所有患者均需加强血糖的监测及检查,并注意餐前、餐后的检查,避免血糖过高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叮嘱患者在20~22周时进行一次B超检查,待孕周在28周以后需每隔4周进行一次检查,观察胎儿羊水量及其发育情况。4药物治疗。在血糖采用饮食及运动控制不佳时,需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选取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为了避免胎儿出现畸形或发育不良的情况,避免使用降糖类药物治疗。5产后护理。患者生产结束后需卧床休息,应保持其室内的安静,并适时进行室内清洁,避免病菌感染的发生;同时仍需采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根据其血糖检查情况可适量减少,并建议患者进行母乳喂养,不仅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也可以增强胎儿的抵抗力;对发生并发症的胎儿需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治疗,并注意胎儿的保暖和正常呼吸。

1.3 诊断标准

所有糖尿病产妇血糖的诊断标准,均根据2010年国际妊娠糖尿病协会制定的GDM标准进行判断[3],采用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血糖测定,空腹血糖≥5.1 mmol/L;或1 h后血糖≥10.0 mmol/L;或2 h后血糖≥8.5 mmol/L时 ,均可判断为糖尿病。

2 结果

32例患者经综合方法治疗后 ,有26例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 ,并均控制在(6.9±1.3)mmol/L之间,有效率为81.25%;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6例,有4例并发高血压,有2例并发酮症酸中毒,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导致胎儿出现早产的有3例,新生儿窘迫综合征的有3例,且均采取对应治疗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中高龄产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由于患者年龄的增大,妊娠时易引起胰岛素分泌紊乱,或因其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导致高血糖的产生。本身高龄孕妇已增加患者妊娠的危险,又因糖尿病易引起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或引起胎儿胎窘等并发症,增加高龄伴糖尿病产妇的威胁。临床对此类患者的治疗,需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该文则采用心理疏导、饮食控制、定期检查、药物治疗及产后护理等方法进行了综合治疗的探讨,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说明其可行性。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增加其生产信心;进行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可辅助其降糖;进行定期检查可良好掌握其血糖情况及胎儿的健康情况;进行药物治疗是采用胰岛素在饮食及运动方法未能良好控制其血糖的情况下进行血糖控制;进行产后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总而言之,对高龄伴有糖尿病产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而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伴糖尿病产妇的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9月—2014年10月接收的高龄糖尿病产妇32例,对其均采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产后护理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之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6例血糖控制良好,并均控制在(6.9±1.3)mmol/L之间,有效率为81.25%;有6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结论 对高龄糖尿病产妇采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产后护理、心理疏导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龄,糖尿病,产妇,疗效

上一篇:储气库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下一篇: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