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目的:评估一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围产期保健中实施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抽签法将84例2019年2月-2021年3月诊治的围产期保健孕产妇分成两组,各42例。常态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组间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和分娩指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龄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龄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论文 篇1:

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80例初产妇按奇偶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助产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分娩质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其分娩方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与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52.50%(P<0.05)。结论: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可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同时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质量。

[关键词]初产妇;.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分娩质量

[

[文献标识码]A.

[

分娩是女性生命周期的特殊时期,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娩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和乳汁分泌,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与盆壁平滑肌出现收缩现象,因此产妇在生理上出现极强的疼痛感,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的直接体验,分娩时更易出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恐惧等多种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初产妇的疼痛敏感度,同时增加了初产妇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子宫收缩加剧,致使胎儿难产率增加,因此对初产妇围生期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

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是近年来产科护理中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推行助产士全程陪护服务,倡导从产妇怀孕28周开始开展责任制助产服务,明确助产士在围产期的各项责任,强化助产士的认真负责态度,实现助产士门诊、产前、产时、产后的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模式强调助产士要从孕28周开始进行护理干预,在门诊及产前需叮嘱产妇定期检查,密切关注产妇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在分娩过程中,需对产妇进行体位指导,引导产妇正确呼吸,同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精神上的过度紧张,从而缓解生理上的疼痛,推进产程进展,保证母婴安全;产后引导产妇正确进行母乳喂养,注意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以加快产妇产后的机体恢复,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2]。本院在产科护理中对部分初产妇进行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干预,其护理干预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本院妇产科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接收的80例初产妇,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20~37(27.24±2.30)岁;体重58~82(66.29±6.17)kg;分娩时孕周38~41(38.87±2.13)周。对照组年龄21~38(27.86±2.27)岁;体重59~81

(67.18±5.63)kg;分娩时孕周37~41(38.56±2.21)周。两组初产妇年龄、体重、孕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为初产妇;(2)均为单胎;(3)孕周28周以上;(4)无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5)产妇及家属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伴有遗传性疾病者;(2)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3)伴感染性疾病者;(4)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5)不配合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初产妇选择常规助产护理干预,入院后向产妇介绍相关的产前知识及注意事项,告知产妇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引导其卧床休息,宫口扩张至2~3cm时,协助产妇进入待产室待产,密切观察产妇的产前状况及产程进展。

观察组初产妇选择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助产士门诊护理。产妇从孕28周起正式进行围产期,这一时期胎儿开始快速生长,因此在这阶段的门诊护理中,助产士必须提醒产妇至少两周检查一次,同时需注意加强饮食管理,注重营养摄入的全面均衡,及时补充维生素D及维生素A,确保体内磷、钙平衡,注重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必须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3]。进入围产期后,胎儿大脑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大脑发育出现高峰期,需要充足的亚麻酸与亚油酸以供大脑快速发育,因此产妇需要及时补充亚麻酸。挪威三文鱼等深海鱼中含有大量的亚麻酸与亚油酸,条件允许的话提倡产妇每周适当食用一些深海鱼,同时,可多食用花生、芝麻、大豆、核桃等有利于补脑健脑的食品。此外,产妇需注意控制体重,少食油炸、高糖或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体重增长过快,避免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在门诊护理中,助产士需给予产妇相应的运动指导,在运动上尽可能选择散步、打太极、游泳等一些不紧不慢的运动,禁止做一些爆发性强、震动性大的运动,如打网球、打篮球、快跑、骑马等,禁止产妇潜水,避免产妇缺氧引发的胎儿畸形,同时要加强盆底肌肉的功能锻炼。此外,助产士门诊需引导产妇进行呼吸训练,包括深呼吸和浅呼吸训练,通过有效的呼吸管理使产妇身心保持放松,引导产妇保持愉悦、乐观的心态,告知产妇及配偶要减少性生活,以防胎儿早产,同时要注意传染病的预防。(2)产前护理。产妇入院后,及时掌握产妇的基本状况,包括家族遗传史、怀孕史及相关病史等,熟悉产妇的预产期、宫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等详细的产科情况,总结和评估产妇的临床资料,为产妇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内要保持干净、整洁,保持舒适的湿度和温度,注意开窗通风。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围产期的相关知识,包括孕期的主要症状、分娩的生理过程、产程相关知识、产褥期的营养指导、母乳喂养指导等,指导产妇提前进行拉玛泽呼吸法训练,为产妇讲解第一产程中如何通过分娩球及自由体位的配合来降低疼痛感,及时解答产妇及家属提出的疑虑,为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排解其焦虑、不安的情绪,并告知其要对分娩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要对分娩充满信心[4]。注意监测产妇的体重、血压、体温、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同时注意观察产妇的胎心音,定时计数胎动、吸氧情况,注意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若产妇宫缩不紧,可引导产妇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阴道流水、流血的产妇,需告知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防止阴道感染,降低阴道炎的发生。临产后每隔30分钟听胎心音,密切观察产兆和胎心变化,关注产程进展情况。充当支持者与照顾者的身份,帮助医生与产妇之间建立的桥梁,将产妇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3)產时护理。助产士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全程陪伴,以提高初产妇分娩的信心,增加初产妇的安全感,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在初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助产士需引导初产妇取坐位或站立位,尽可能保持子宫前倾,以加快子宫颈的扩张,对此可鼓励初产妇进行自发运动,包括慢舞、步行、摇摆、站立等,通过轻微的身体活动,促进胎儿头下降,从而缩短产程。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助产士需引导和协助产妇进行正确呼吸,引导产妇将对分娩的注意力转移到呼吸控制上,从而改善产妇分娩期间的呼吸频率,使产妇肌肉得到放松,减少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减轻疼痛,有助于产程进展[5]。在胎儿娩出后,助产士需密切观察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引导产妇正确按摩子宫,协助产妇实现母婴接触,并告知产妇必须有效清洗乳头,以保证新生儿健康的吮吸[6]。(4)产后护理。初产妇分娩后2h,助产士将产妇安全送至普通病房内,严格进行产后交接班,掌握分娩全过程,认真核对产后医嘱,告知产妇产后需注意的重要事项,包括注意饮食搭配,注意营养补给,注意维生素的补充,注意会阴护理等,尽可能选择营养丰富、清淡的半流质和流质食品,注意少食多餐。指导产妇进行适当的产后活动,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加快恶露排出[7]。密切关注产妇膀胱充盈情况、阴道流血情况、子宫恢复情况等,引导产妇产后排尿,若产妇在产后6小时无法自行排尿,则需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告知产妇要注意外阴清洁,密切关注会阴切口情况,关注恶露的气味、颜色、容量等相关情况。同时为产妇讲解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做好新生儿的各项护理工作,如新生儿体位护理、新生儿擦浴、新生儿皮肤护理、更换新生儿的床单被褥等,叮嘱产妇及家属在照看新生儿时需注意各项安全措施,如防烫伤、防摔落、防溺水等[8]。根据不同产妇产后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为产妇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为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坚持母乳喂养,注重与婴儿同步休息,使产妇能够以积极、乐观、愉悦的态度接受自我角色的转变,以加快产妇产后的恢复。产后需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要勤换内衣物,注意个人卫生。此外,要做好计划生育,叮嘱产妇产褥期禁止性生活。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包括产钳助产、剖宫产、自然分娩等;密切观察初产妇的产程时间,观察产后2h出血量;观察初产妇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阴道壁血肿、新生儿窒息、宫颈裂伤、胎儿窘迫等。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8.0软件完成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实施χ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实施t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程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產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阴道壁血肿、新生儿窒息、宫颈裂伤、胎儿窘迫等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初产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分娩是人类延续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而又复杂的生理过程,对妇女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及盆壁平滑肌的收缩导致产妇出现剧烈的疼痛,而与经产妇相比,初产妇不仅产程时间比较长,而且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的直接体验,在精神上更容易紧张、焦虑,导致其疼痛感更为强烈,疼痛时间也相对比较长,机体应激反应也相应增加,从而导致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子宫收缩更为明显,胎儿难产率也相对比较高,对产妇生理和心理的考验也更大,对初产妇围生期的护理要求也更高[9]。优质的围生期护理,可以缓解初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产妇分娩时的痛苦,缩短产程,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有效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确保母婴安全。

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强调以产妇为中心,强调在分娩期间实行全程陪护,同时注重产妇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注重改善产妇的分娩质量,是一项具有针对性的规范化护理模式[10]。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助产士门诊护理、产前护理、产时护理、产后护理。助产士门诊护理从孕28周开始,这一时期助产士需引导产妇定时检查,科学饮食,合理运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助产士门诊护理可使产妇在饮食、运动、呼吸、体重控制等多个方面上有正确的认识,并掌握重要的应对技巧,确保产妇及胎儿都处于健康的状态,对改善母婴结局有重要的作用。分娩前期,助产士需告知产妇相关的围产期知识,指导产妇进行拉玛泽呼吸法训练,同时引导产妇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迎接婴儿的诞生。产前护理可加深初产妇对分娩的认识,使初产妇掌握分娩中正确的呼吸方法,积极改善自身的负面情绪,使初产妇生理、心理都处于一个较佳的状态,为分娩做好充足的准备,降低分娩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产时护理是推动初产妇产程进展的重要手段,助产士除了要进行全程陪护外,还需引导产妇取科学的体位,进行正确的呼吸,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科学的护理手段转移产妇对分娩的注意力,排解产妇的负面情绪,缓解其精神上的过度紧张,增加产妇分娩的信心,加快产程的进展,减轻初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同时有效降低了剖宫产的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婴儿娩出后,助产士需引导产妇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注意饮食搭配,协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产后护理有利于初产妇分娩后机体的恢复,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11]。本研究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助产护理及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2.50%较对照组60.00%高,观察组总产程及第一、第二、第三产程较对照组短,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分娩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产科传统的护理模式通常将重点放在产妇的分娩阶段,未能在孕28周阶段甚至产前及产后对产妇进行强有力的护理干预,忽视了对产妇进行全程护理,导致产妇对分娩的全过程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导致其产程较长,分娩质量不高,剖宫产率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传统产科护理不同,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不仅注重产妇分娩阶段的护理,同时注重产妇孕28周的门诊护理及产前和产后护理,其强调对产妇分娩的整个过程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在产妇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确保每个阶段的护理及每个环节的护理都能落实到具体的助产士身上,实行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12]。通过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干预,让产妇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减少产妇分娩的痛苦,同时能够缩短产程,降低产妇的分娩风险,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质量,对初产妇的产后恢复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倡导在整个分娩期间进行全程陪护,实现门诊护理、产前护理、产时护理、产后护理的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对初产妇进行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不仅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而且可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龙翠萍,卓丽英,覃秀,等.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产程进展及剖宫率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2):119-122.

[2]徐小女,杨丽英.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率、母婴结局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2):3365-3367.

[3]王翠,李雪.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3):185-186.

[4]朱丹,张薇.连续性助产护理模式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7):516-519.

[5]陈红,孙敬,王馨曼.责任制助产士助产联合家庭协同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及产后恢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2):232-234.

[6]詹静敏.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9):151-153.

[7]吉训玲,童碧芳,周翠怡.助产责任制联合体位系统化管理对初产妇女分娩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9):1753-1755.

[8]蒋剑稷,王瀛.助产士人性化护理服务对高龄产妇心理压力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0);3181-3183.

[9]游祯.助产士应用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J].云南医药,2019,40(5):473-474.

[10]何波翠.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8):144-145.

[11]史蓉.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的实践[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7):1259-1260.

[12]陈爱梅,王蕊,彭亚娜.基于责任助产模式的优质护理干预在镇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0):61-63.

(收稿日期:2020-12-22)

作者:董启琴 周琴

高龄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论文 篇2:

围产期保健中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

摘要:目的:评估一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围产期保健中实施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抽签法将84例2019年2月-2021年3月诊治的围产期保健孕产妇分成两组,各42例。常态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组间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和分娩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评分明显高于常态组,且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常态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围产期保健中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孕产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干预;围产期保健;常规护理;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

围产期保健主要是指在孕产妇围产期过程中,为其提供新生儿保健知识、围产期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进一步帮助孕产妇顺利度过整个生产期。而常规保健护理主要以基本的健康教育为主,随意性相对较强,总体效果不尽人意。一体化护理是一种具有连续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护理措施,能贯穿于整个围产期阶段,对于提高总体护理效果较为有利[1]。对此,本次研究特选入84例2019年2月-2021年3月诊治的围产期保健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内容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起止时间在2019年2月-2021年3月,用随机抽签法将84例我院诊治的围产期保健孕产妇分成两组。常态组年龄22-37岁,均龄(30.26±3.51)岁;孕周35-41周,均值(38.42±1.03)周。研究组年龄22-38岁,均龄(30.47±3.28)岁;孕周36-40周,均值(38.29±1.12)周。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

1.2方法

常态组接受常规护理:常规为孕产妇介绍分娩相关知识,说明自然分娩的好处,鼓励孕产妇尽量选择阴道分娩,产后介绍相关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接受一体化护理干预:①产前与产妇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孕产妇介绍孕期自我保健相关知识,教会其如何进行自我照护与监测。加强对产妇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对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恐惧情绪,详细介绍分娩相关知识。在沟通期间充分体现出对孕产妇的尊重,从其角度与情绪等出发,及时询问孕产妇真实感受,积极加强对其的心理干预,说明需要孕产妇配合的注意事项等。②产时根据产妇具体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加强对产妇开展呼吸训练,采取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等,有效减轻产妇负面心理情绪。③产后密切监测母婴体温,检查产妇乳房是否出现红肿、皲裂、硬结等情况,及时纠正母乳喂养姿势,并给予针对性喂养指导、心理调节和饮食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组间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自制健康知识知晓调查问卷评价对分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值范围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知晓度越高)和分娩指标(记录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分析研究数据,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用t检验,以(x±s)表示,分娩指标用卡方检验,以[n(%)]表示,有分析意义则:P<0.05。

2结果

2.1 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

研究组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较常态组更高,P<0.05。如表1。

2.2 分娩指标

研究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常态组,P<0.05。如表2。

3讨论

分娩是女性特殊且重要的生理过程,尤其是针对初产妇,由于其缺乏生育经验,对分娩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不足,心理、生理等均面临较大刺激与压力,围产期极易出现系列负面情绪,会对分娩的顺利进行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积极加强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尤为必要。

一体化护理模式是根据产妇实际情况开展的护理服务,能在充分尊重产妇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促进产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分娩,消除产妇负面情绪,促进整体护理效果的提升。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开展大大降低了围产期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发生率,进一步促进母婴身心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2]。本组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较常态组更高,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常态组,P<0.05。

综上所述,一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围产期保健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降低不良分娩結局,适合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周红莉,周菊梅,杨菁菁,等.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预防高龄产妇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2):48-50.

[2]黎广敏.对产妇进行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降低其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7):273-274.

作者:樊虹

高龄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论文 篇3:

剖宫产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及围产期护理干预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围产期护理干预在这一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2月在本院施行剖宫产术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临床指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指征方面,观察组症状较轻,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及焦虑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方面,观察组3例(3.00%),对照组12例(12.00%)。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应予以深入研究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术; 下肢静脉血栓; 临床分析; 围产期护理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 Clinical analysis; Perinatal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W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Wuzhou 54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3.029

下肢深靜脉血栓指的是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会造成下肢水肿、皮炎、继发性静脉曲张、瘀滞性溃疡、色素沉着等临床症状。这一疾病多见于剖宫产等患者,其引起的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肺梗死,甚至引发呼吸衰竭[1]。随着医学发展及社会环境变化,剖宫产率逐渐增多。据统计,我国剖宫产率常年居高不下,部分医院甚至高达50%及以上[2-4]。围产期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手术后产妇长时间卧床,造成肌肉收缩、血液循环下降,增加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精神健康、疼痛等造成的应激反应也提高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5-7]。本文对200例在本院施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的对照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2月在本院施行剖宫产术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观察组中,初产妇77例,经产妇23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1例,胎膜早破6例,前置胎盘13例,过期妊娠10例,贫血11例,无并发症

39例;年龄21~36岁,平均(25.42±3.12)岁;体重56~84 kg,平均(65.42±4.53)kg。对照组中,初产妇79例,经产妇21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4例,胎膜早破7例,前置胎盘12例,过期妊娠11例,贫血14例,无并发症32例;年龄20~35岁,平均(25.02±3.35)岁;体重57~84 kg,平均(65.51±4.27)kg。两组产妇均进行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术后常规止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孕期,定期进行检查,开展母胎健康促进课堂和孕妇瑜伽,对早孕并发症、孕期健康等进行健康宣教,要求产妇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情绪平稳,合理控制饮食、体重,避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病症。鼓励其进行身体锻炼。(2)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再次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术后早期运动的必要性、如何进行下肢按摩及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如肥胖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静脉曲张、糖尿病等并发症,则进行对症健康教育[8-9]。由责任护士及本院营养师共同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生活作息计划、产后恢复计划等,协助产妇执行。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积极与产妇沟通,每天巡视病房不低于4次,掌握产妇的心理状态,建立与产妇的信任关系。帮助产妇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尤其是高龄产妇,避免产妇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3)术后,根据术中失血情况及产妇身体变化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等,避免体液流失过多,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避免在下肢输液、在同一静脉多次输液及输注高浓度药剂,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术后6 h可食用流质饮食。多饮水,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建议产妇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的食物,避免大便干结。排气后,可食用粥等半流质食物。鼓励产妇早期床上活动及尽早下床活动。每日进行3~5次的运动,如散步、展臂等,促进血液流通。避免长时间的坐卧,避免穿紧身衣物、扎腹带,坐位时保持脚跟着地,提高腓肠收缩。在室内环境方面,嘱家属室内禁烟,保持环境整洁,湿度适宜,温度在23 ℃左右[10-12]。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临床指征、术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下肢肿胀及产后抑郁和焦虑情况。产后抑郁及焦虑以SAS和SDS量表进行评判。临床指征包括皮肤变化、皮肤温度、疼痛、肿胀、浅静脉扩张,根据症状轻重,分为0~2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征对比 在临床指征方面,观察组症状较轻,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在抑郁及焦虑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下肢肿胀、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方面,观察组3例(3.00%),对照组12例(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剖宫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产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高危人群,相较于非孕期、妊娠期、产褥期女性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提了4倍。据研究,临床上血液高凝、血液滞缓及静脉壁损伤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孕期女性因凝血、纤溶系统发生改变,虽然对预防出血等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提高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的雌激素,在足月时达到峰值,女性体内雌三醇的储备量提高至平时的1000倍,在雌激素刺激下,人体生成各种凝血因子[13]。妊娠末期,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纤维蛋白原,提高了血液凝结效率。凝血方面,剖宫产后,产妇处于长期卧床的状态,造成肢体静脉回流受阻,产生瘀滞,以及凝结。同时,手术创伤下,产妇心理等造成身体应激反应,血液中的Ⅻ等因子被激活,刺激内源性凝血系统运转,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质大量减少。手术及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使用一些止血药物,同时,麻醉等不可避免的会对静脉平滑肌产生一定的损害,导致胶原蛋白暴露,产生了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循环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剖宫产产妇大多为高龄、肥胖、贫血等体质较弱的人群,更需要长时间的静养,从而提高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4-16]。手术过程中,产妇体液大量减少造成脱水,血液浓缩,凝结增加。护理过程中,产妇受凉造成静脉收缩;下肢反复穿刺,静脉损伤、输注高浓度药物;产妇本身体重增加,血脂增高等原因也会引发血液黏稠[17]。最新研究表面,造成盆腔压力上升的宿便也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18]。而产妇胃肠功能下降,容易引发便秘。所以,剖宫产产妇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3.2 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静脈血栓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病症,主要发生在下肢,虽然临床上剖宫产产妇患者的绝对数量并不多,但疾病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不仅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还易引起产后抑郁,如任其发展,轻则造成下肢残疾,重则引发肺栓塞,引起产妇死亡。临床统计,约1/3的肺栓塞患者在发病短期内死亡。所以必须对剖宫产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1)促进血液回流。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的主要因素有瓣膜的防逆流作用、胸腔负压及小腿腓肠肌收缩等,产妇卧床休息,肌泵作用下降,血液流速迅速降低[19-20]。肠蠕动减弱,容易发生便秘,创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环境。护理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对上述因素进行预防。首先应做好心理护理。因社会角色的改变等原因,产妇容易发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从而造成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收缩及舒张功能受阻[21]。同时,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造成便秘。所以,临床中心理护理干预十分重要。(2)防止静脉内膜损伤。造成静脉内膜损伤的主要因素有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及感染性损伤等。临床中,需注意静脉输注、药品管理及卫生护理。提高穿刺技能,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穿刺,输液时间应控制在48 h内,避免药物外渗。如发现局部静脉炎,应及时处理[22]。(3)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在补液等护理基础上,对有血栓栓塞史、抗凝血酶、单板C、蛋白S等缺陷的产妇,可给予肝素预防治疗。可用5000 U肝素进行皮下注射,12 h/次,保持血浆肝素水平在18~150 U/L。剖宫产术后,也可给予小剂量的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护理过程中,需关注产妇有无高凝状态,如小腿肿胀、皮肤颜色变化等,如出现高凝症状,应立即检查凝血四项,并予以对症治疗[23-24]。

在护理方面,应采用多种方法对围产期各个阶段进行干预。首先,应提高产妇的配合程度。剖宫产后,由于疼痛、虚弱、传统观念影响等原因,产妇不愿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或不配合相应护理,应采用有效健康宣教,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同时使产妇及其家属熟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各种临床指征,协助护理人员检测并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其次,抑郁等心理因素会引发产妇各种机体反应,所以,围产期应做好产妇的心理建设[25]。基础护理方面,主要有飲食、补液、体位、早期康复锻炼、卫生护理等几方面。饮食方面注意禁食高盐分、高脂肪、高热量、生冷、刺激的食品,同时补充产妇所需的影响,多食用一些利于排便、富含纤维的食物。即使补充液体,避免产妇血液的进一步粘稠。在体位方面,术后,产妇需卧床休息,此时不应立即进行按摩和运动。可将下肢抬高,使之保持高于心脏20 cm左右的距离,膝关节屈伸15°左右,这一体位有利于保持髂股静脉的放松状态,缓解经脉拉扯。注意保持下肢温度,避免受凉,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脉搏动等。如产妇发生浅静脉肿胀等症状,则应立即消肿。可将芒硝、冰片、三黄散按一定比例混合,敷于肿胀处。消肿过程中,应加强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湿疹、压疮等。术后1 h可进行深呼吸、下肢按摩、屈伸膝关节等活动。术后1 d可下地活动,避免久坐。

对已发生下肢深静脉肿胀的产妇或临床指征较为严重的产妇,还应加强肺栓塞的预防。对于已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妇,可口服抗凝剂进行治疗,同时静脉滴注肝素5 d。当前常用的溶栓药物是尿激酶,从人尿中提取,静脉注射半衰期为15~20 min。由肝脏代谢后,可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使之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血栓[26]。血栓形成的初期并不稳固,治疗效果较好。需注意,尿激酶可能造成出血,应谨慎制定药量。肝素平均分子量为4000~6500,具有高抗Xa的特性,同时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不产生影响,不会造成产妇出血。肺栓塞一般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周的时间发生,此期间应避免动作过大、屏气用力等工作,以免血栓脱落。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出现2例肺栓塞,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后痊愈出院。

3.3 围产期护理干预价值 本次研究中,在临床指征方面,产妇皮肤变化主要为紫绀或苍白。这主要是血氧饱和度降低造成,周围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均可造成皮肤颜色变化。在围产期护理干预过程中,产妇剖宫产前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提高了身体素质。术后,体位、静养后早期锻炼等提高了产妇血液回流,皮肤颜色指征评分相对较低,本次研究观察组评分为(1.02±0.11)分,对照组为(1.45±0.52)分。表明围产期护理干预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浅静脉扩张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造成血液瘀滞。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产妇因为身体虚弱、术后体位摆放不良等原因出现浅静脉扩张的现象。而观察组产妇在家属陪同下,早期下床活动或进行深呼吸等,避免了长时间同一体位造成的血液瘀滞。同时,在饮食方面,高纤维、富含水分的食物促进了排便通畅,避免了便秘、宿便所造成的盆腔压迫。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浅静脉扩张评分为(0.87±0.08)分,对照组为(1.05±0.12)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乎到医院的服务质量、产妇的住院体验,对产妇身体恢复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在抑郁及焦虑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在产妇发生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例数来看,观察组3例(3.00%),对照组

12例(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因身体等方面的原因术后需卧床静养,在雌激素刺激、手术应激反应、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影响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高。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身体素质,加强产妇对于早期康复锻炼等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应予以深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司道礼.剖宫产104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4,(16):95-96.

[2]江海英.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评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2):186-188.

[3]李园春,王莉.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4):886-888.

[4]李洁.护理干预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60例[J].中国药业,2015,24(23):172-174.

[5]莫敏.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04-105.

[6]朱丽.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7):123-124.

[7]王洁.浅谈气压治疗对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0):139-141.

[8]冯丽丽.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8):190.

[9]孙景玲,吴苏艳,刘艳.下肢深静脉血栓滤器置入及溶栓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45-47.

[10]褚晓玲,张玲.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1,9(20):114-115.

[11]杨四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6-47.

[12]王晨,钟栩,曾俊杰.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1例诊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0):193.

[13] Manninen H,Juutilainen A,Kaukanen E,et al.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of proximal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A prospective trial with venographic and clinical follow-up[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6):1197-1202.

[14] Martinod K,Demers M,Fuchs T A, et al.Neutrophil histone modification by 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4 is critical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mice[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3,110(21):8674-8679.

[15] Wadajkar,Aniket S,Santimano,et al.Deep vein thrombosis: Current status and nanotechnology advances[J].Biotechnology Advances:An International Review Journal,2013,31(5):504-513.

[16] Zhu Q H,Zhou C Y,Chen Y,et al.Percutaneous manual aspiration thrombectomy followed by stenting for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with secondary acute isolated iliofemoral deep vein thrombosis:A prospective study of single-session endovascular protocol[J].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2014,47(1):68-74.

[17] Witsch T,Mauler M,Herr N,et al.A novel hollow and perforated flexible wire allows the safe and effective local application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 mouse model of deep vein thrombosis[J].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2014,37(4):450-454.

[18] Horie K,Suzuki H,Ohkuchi A,et al.Thrombus just beneath a retrievable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n a pregnant woman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Its removal requiring catheter thrombus fragmentation with fibrinolysis[J].Th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2014,40(2):590-594.

[19] Cosmi B,Filippini M,Campana F,et al.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t events in subjects with superficial vein thrombosis in th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SteFlux (Superficial Thromboembolism Fluxum)[J].Thrombosis Researc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Vascular Obstruction,Hemorrhage and Hemostasis,2014,133(2):196-202.

[20] Chung W S,Lin C L,Chang S N,et al.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creases the risk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J].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JTH,2014,12(4):452-458.

[21] Chung W S,Lin C L,Sung F C,et al.Increased risk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n sjogren syndrome: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J].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14,41(5):909-915.

[22] Tatarkova I,Cetkovska P.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lung cancer in a patient with psoriasis under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treatment:A case study[J].Dermatologic Therapy,2014,27(1):39-42.

[23] Zhao Z,Wang S,Ma W,et al.Diabetes mellitus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2014,134(1):79-83.

[24] Wypasek E,Potaczek D P,Alhenc-Gelas M,et al.Heerlen polymorphism associated with type III protein S deficiency and factor v Leiden mutation in a Polish patient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J].Blood Coagulation & Fibrinolysi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in 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2014,25(1):84-85.

[25] Anstadt M J,Robertson T C,Milner R.No consensus exists for use of anticoagulation for calf vein thrombosis[J].Vascular,2014,22(2):93-97.

[26] Incalcaterra E,Meli F,Muratori I,et al.Residual vein thrombosis and onset of post-thrombotic syndrome:Influence of the 4G/5G polymorphism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gene[J].Thrombosis Researc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Vascular Obstruction,Hemorrhage and Hemostasis,2014,133(3):371-374.

(收稿日期:2017-04-21) (本文編辑:程旭然)

作者:李洁萍 苏庆红 易翠兰 周水金

上一篇:人事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下一篇:装饰企业现代化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