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刑存在着实质的不平等

2022-09-11

这应当是财产刑中罚金刑最为严重的弊端。 (1) 在针对犯罪分子的罚金刑的审判中, 其处罚的依据主要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 触犯的刑法法条, 满足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这样的处罚依据, 对不同经济状况的犯罪分子, 在犯罪性质相同的情况下, 判处相同的罚金刑, 形式上的平等, 实则是不平等的。因为对于富者和对于贫者根本就是不同的剥夺感, 达到的惩罚的效果也完全不一致。

在这样的困境下, 我们试图采取这样的弥补措施:按犯罪分子所具有的财产, 按照比例来处罚金。按照比例处罚金, 在表面上看来, 同样是剥夺犯罪分子“实质”的那么多财产, 会产生同样的剥削感, 然而我们在实际中, 我们不得不承认, 这也不如理论上探讨的那样。比如甲只有2000元, 乙有200万。按照比例剥夺的设想, 在犯罪情节、性质都完全一样的前提下, 对甲、乙都判处其一半罚金;那么对甲判处1000元、对乙判处100万, 实际上, 这样的剥夺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剥夺感不仅基于实实在在被剥夺了多少财产, 而且在于犯罪的人是怎样获得这一笔财产, 以及所处罚的财产在现实生活中, 究竟处于怎样的一个价值量。

即便甲、乙各自都只有1000元, 对甲、乙也都判处500元, 这也未必能达到实质的平等;因为对甲来说, 这1000元是其简单劳动, 辛辛苦苦用好几年的努力积攒下来的, 而对于乙来说这仅仅是自己几天的报酬, 那从这样的角度, 对甲处罚10元便已经达到对乙处罚500所要达到的剥夺感, 即相同的惩罚性。

财产刑中还包括没收财产, 没收财产包括没收部分财产和没收全部财产。没收部分财产和罚金刑有同样的问题;没收全部财产对犯罪分子来说都是剥夺其全部财产, 完全的一无所有, 这样看来对犯罪分子达到了相同的剥夺与惩罚感, 然而这是不能使每个犯罪分子都产生相同的感受性。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要达到实质性的平等应该考虑一下问题:刑罚既然是一种惩罚性、预防性, 那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应当体现在, 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及剥夺感上对罪行相适应。

第一, 要从犯罪分子的对财产的看重性出发。如果对于不看重财物, 对财产真正地视为身外之物, 这样对这类犯罪人施行财产刑, 根本不能达到惩罚的目的, 也达不到应有惩罚程度。对于看重财产的罪犯, 可能只需要处罚少许的财产, 便足以达到惩罚严重的目的了。

第二, 要从犯罪分子获得财产的途径出发。在社会生活当中, 每个人所获得的财产都不一样, 当然我们不能通过社会、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评判犯罪分子所获得的财产是否困难, 从而判断其重要性。刑罚上的判断应该基于犯罪分子对于自己获得财物的途径的困难度来判断。比如某个犯罪分子通过辛勤劳动而积攒下来的财物, 从外界看来, 这样所拥有的财物, 被采取财产刑, 会得到较强的惩罚感;但是若该罪犯不这样看待, 把积攒财物当作一种幸福的手段, 积攒了多少财物, 对他们来说已无关紧要, 那么这样的财产刑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第三, 要从犯罪分子自身对数额剥夺的负罪感出发。这样也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不同的犯罪分子, 即便他们自身所拥有的财产、途径都相同的情况下, 既使在处罚的财产刑数额相同, 他们对同样的财产刑也会抱有不同的负罪感。比如被判处同样的财产刑, 在犯罪分子甲的眼里“这样的处罚额真的太多了, 我觉得罪恶滔天的罪犯才会被处以如此多的财产数额。”在犯罪分子乙的眼里“这样的处罚额真的太少了, 我这种罪才处这么少的财产数额。”这样对于犯罪分子不同的感受, 刑罚中同样值得考虑与兼顾。

综上所述, 刑罚应当从犯罪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出发, 这是从刑法的体系出发, 然而为达到刑罚的处罚性的平等性, 还应当兼顾犯罪分子自身对于财产的剥夺感。这样就需要从每个不同的犯罪分子的角度, 从心理感受性, 现实的处罚性综合来进行财产刑的处罚, 这样便会产生同样的罪行却导致不同的处罚的“不平等”的结果。然而这是兼顾不同犯罪分子的感受性的, 这样不同的数额已经达到了相同的惩罚度, 这样来达到实质上的平等。就比如, 现实生活中很多对老人、妇女特殊的照顾, 表面上看是一种不平等、现实中也是一种不平等, 但是, 这是基于在了解该人群的弱势的基础上, 作出的一种对不平等的补救, 从而达到实质上的平等。

这样的思考角度, 似乎也可以推论到整个的刑罚体系中, 各种具体刑罚适用手段的采纳中。对于财产本身就不看重, 再怎么处罚也达不到应有的处罚性, 那就不要对这样的犯罪分子执行财产刑;对于把财产看得比命还重要的犯罪分子, 就应当对其适用财产刑, 而非生命刑;对把自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犯罪分子, 那么就执行自由刑, 便比生命刑更能达到惩罚性。

在对犯罪分子进行处罚的时候, 判决者应当考虑刑法对犯罪行为, 法条对犯罪处罚的规定, 这必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 人类普遍对于各类行为危害性的一种共识;也不应当忽略在具体针对每个犯罪分子, 适用每一条刑法法条时, 考虑到犯罪分子是独特的一个人, 具有独一无二的认识和价值观。当然, 考虑的问题越多, 综合起来要达到兼顾, 做到准确的无误几乎不太可能;然而如果考虑的太少, 那么这就是绝对的有问题的、不平等的。

摘要:财产刑在我国的刑罚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其具有生命刑、自由刑所没有的优点, 这无疑成为推崇其适用范围的理由。然而, 财产刑却存在着实质的不平等, 笔者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 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产刑,不平等

注释

11何鹏主编.现代日本刑法专题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4:245.

上一篇:足月低体重儿92例分析下一篇:贵州民族民间乐器乐队化实践路径研究——基于贵州省民族乐团的民族民间乐器改良实践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