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2022-09-11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实施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 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我国的医疗护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人们对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也给护理事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为了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就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做以下分析。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医院方面的因素

(1) 医院环境:基础设施老化, 改造和添置不及时。如病区走廊、病室地面、卫生间地砖不防滑, 无扶手;电路、中心吸氧、负压吸引管道的老化, 可能造成火灾、氧气及负压压力达不到;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注射泵、病床等保养、维修不及时, 不能保证功能状态。以上都是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2)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绝大多数医院护士严重缺编, 达不到卫生部要求的床护比例, 临床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劳动的疲惫状态中。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 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 出现角色冲突, 长此以往使护士身心疲惫, 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3]。

1.2 护理管理

(1) 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执行力度不够, 管理措施不到位是许多医院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医院没有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有的虽然建立了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检查, 规章制度成了一纸空文。 (2) 管理者的因素: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大都从优秀护士提拔为管理者的, 缺乏管理理论知识, 不能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其管理行为。如: (1) 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培养不规范; (2) 在护理安全专题会上对存在的护理问题的分析、总结不深刻、不全面等等。这些工作中的漏洞, 造成了安全隐患的存在。 (3) 护理梯队建设不合理:随着各种医疗保险的普及, 医疗资源近年来迅速增长, 为了满足工作需要, 大多数医院在2、3年内招聘的大量护理人员, 充实到临床。由于大多数是聘用护士, 思想不稳定, 加上年龄小、责任心差, 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 临床工作经验缺乏, 较大程度地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

1.3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 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和爱心, 冷漠对待患者、家属, 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有的护士在工作中不注意谈话的方式和语气, 解答问题时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 导致患者反感、误解, 甚至与病人及家属发生冲突。上班时思想不集中, 导致: (1) 治疗不及时、影响护理效果。 (2) 巡视病房不及时、不认真, 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未能及时发现, 失去抢救时机, 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 (2) 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人员普遍认为医疗纠纷与自己无关, 平时不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日常工作中只知道执行医嘱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 忽视了病人的权利, 有意或无意地给病人造成了伤害。 (3) 专业技术水平低:业务知识缺乏, 工作经验不足是一些医院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低年资护士, 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导致操作上的失误;有的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经验不足, 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 以致于未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还有的护士不能熟练、正确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 影响医疗效果, 从而引发护理投诉。 (4) 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些护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 不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严重隐患。如:不执行《交接班制度》致遗忘重要的治疗;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致多用、少用、漏用及错用药物, 抽错化验标本;不按《分级护理制度》要求巡视病房, 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 对危重、意识丧失病人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而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差错事故。

1.4 患者、家属因素

(1) 患者及家属的素质:部分患者家属受教育、经济条件和医学知识等因素的影响, 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 不配合治疗与护理, 如:不请假擅自外出、拒测体温、血压、拒绝翻身、不按医嘱服药、不控制饮食、不戒烟戒酒、不定期复查等一些违医行为直接影响到医疗安全。有一部分患者、家属瞧不起护士, 对护士出言不逊, 也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一个因素。 (2) 医疗费用: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 新药的应用, 医疗费用的支付使一部分病人难以承受, 有些护士在催费的过程中, 与患者或家属发生矛盾。 (3) 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老百姓对自身健康的要求及护理服务的需要日趋增高, 并向趋多样化。而绝大多病人缺乏预防保健和疾病的基本知识, 期望医院能够解决自身的一切疾病问题, 并且要立竿见影。一旦期望值与治疗效果出现差距, 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心理现象, 对医务人员产生不信任, 怀疑诊断、治疗错误, 出现不遵医行为, 拒绝配合治疗, 引发纠纷。 (4) 患者家属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随着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 新闻媒体对医疗案例报到的增多, 病人的法律意识在近几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些媒体的刻意炒作, 使护患关系日趋紧张。

1.5 护理文书

护理文书是反映该病人接受护理的过程, 具有法律效应。但有一部分护理记录不符合要求, 如:护理记录不及时, 书写不规范, 字迹不清楚, 涂改、修改过多, 使用非医学术语, 病情描述简单, 缺乏连续性, 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 在护理记录单中未体现, 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 多做少记, 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一旦发生纠纷, 给医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1.6 其他因素

(1)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值班, 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病人参与, 所有的谈话和操作不可能都叫病人签字或知情, 护理操作中有许多环节是在治疗室内进行的, 病人和家属对期间的操作会产生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 但没有旁证等等都可能引发患者家属的疑问, 引发纠纷。 (2) 医疗专业的影响: (1) 医嘱的因素:在日常工作中 (如中午、夜间值班期间, 手术科室医生做手术期间) 医生经常违反有关规定, 向值班护士下口头医嘱, 有些护士碍于情面执行, 这些都构成了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2) 医生对围手术期病人的管理:有些病人或家属是医生的亲朋好友, 手术前擅自允许患者离开病房, 导致术前准备仓促, 而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 (3) 非护理专业琐碎事物的影响:护理专业技术含量较低, 护士普遍较年轻, 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生不愿意干的事物绝大多数都落到了护士身上, 分散了护士的精力, 影响了护理质量, 给安全埋下了伏笔。

2 预防措施

2.1 医院管理

(1) 医院要根据发展提前做好护理人力资源的储备工作, 使床护比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杜绝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 (2) 及时保养、维修设备仪器, 改造基础设施, 做好安全告知标示, 防止意外发生。 (3) 规范收费, 加强告知:医院应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收费标准, 杜绝多收费或少收费现象, 每日向病人发放收费清单, 对费用高的药品、检查或治疗, 医生应做到提前告知病人或家属, 并解释使用的目的, 取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 减少纠纷发生。

2.2 加强护理管理, 确保护理安全

(1) 更新护理管理理念:护理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 把人性化的服务, 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 激励护理人员奋发进取、积极向上, 使其感到才有所用、才有所展、功有可奖, 激励护理人员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为患者家属提供优质服务。 (2) 完善和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要人手一册, 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护理部要建立二级或三级护理安全管理组织, 并监督各级组织定期开展工作, 从制度上、流程上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减少安全隐患。 (3) 加强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各级护理管理者要经常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牢固树立“依法执业、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培训上应体现“四勤”, 即勤学、勤讲、勤问、勤记, 让护理人员在认识上提高、思想上统一, 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4) 改善服务态度, 加强护患、医护之间的沟通:患者、家属的医学知识缺乏是一个弱势群体, 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应尊重、理解、同情他们, 因人施护, 改善服务态度, 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交流过程中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对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 用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 针对患者心理, 耐心细致地讲解;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 应与主治医生沟通, 必要时请他给患者详细交代, 以免因交代不当或与医生交代不一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4]。 (5) 加强质量控制工作, 保证防范措施到位:安全是各项工作的前提, 质量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在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 各级质控组织要充分履行职责, 加强对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控制工作;把好医嘱关、查对关、交接关、文书书写关、特殊检查关等关口;做好护理人员、重点病人、重点时段、护理操作等重点环节的监控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要做到“三预”, 即预见、预查、预防。重视事前控制, 防患于未然为护理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6) 定期召开安全隐患分析会:各级护理管理组织要定期开展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会, 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和差错的工作环节或流程进行分析讨论, 让每一位参会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强化安全意识,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增强责任心, 做到警钟长鸣。 (7)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院、科两级组织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业务查房等学习活动。管理者应鼓励、支持护理人员8h以外的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8)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护士长要全面了解科内护士的工作情况, 合理安排班次。当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实行弹性排班制度, 保证医疗高峰期的护理质量。护理部要根据不同时间段各科室护理工作量的变化, 动态安排人力资源, 改善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保证护士身心健康。 (9) 加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 提高书写质量: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 各科室要建立常见病护理文书书写模板。教育护理人员遵循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原则, 用法律的思维来书写护理记录, 禁止涂改、粘贴、错写、漏写。各级质控组织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终末病历必须经病案室质控护士严格检查、修改后方可归档。通过以上方法保证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3 体会

随着我国公民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护理安全也被这个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 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加强管理力度, 完善管理机制, 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消除各种隐患, 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探讨并制定防范措施。方法 从医院、管理者、护理人员及病人家属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找出不安全因素, 探讨防范措施。结果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减少或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人人参与安全管理, 实现护理安全, 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何晓英, 闫翔, 王雪梅, 等.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西南军医, 2007, 9 (11) :143~144.

[2] 许燕玲, 孙传风.门诊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 2004, 2 (17) :83.

[3] 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386.

[4] 鲁素芹, 蒋霞.浅析护患纠纷的预防[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 12 (14) :1986~1987.

上一篇:浅谈新传播环境下新闻策划的四度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量及风险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