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理性探讨

2022-09-11

招投标, 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 尤其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与承包, 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 所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招投标分为公开招投标和邀请招投标。公开招投标, 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公开招标的投标人不少于7家。邀请招投标, 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邀请招标的投标人不少于3家。实践证明, 招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发包方式, 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最佳办法。但由于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 致使当前的招投标现状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 本文的内容所标榜的理性思考基本上是针对招投标管理制度在动态操作上的情况来分析的。

1 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很多都不是制度本身的原因, 都是在各方面因素、条件的影响下综合产生的, 是在动态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

1.1 投标内定, 有失公平

由于现今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从“计划”为中心转移到以“项目”为中心, 导致一些部门滥用权力, 将建设工程内定给某些施工单位中标, 其他单位只是陪衬;或者是投标人之间进行串标, 相互约定提高或压低投标报价, 而获取中标资格, 使招投标成为徒具形式的空壳, 无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少数领导变着手法插手招标工作, 越权包办工程招投标;有的招标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行为不规范, 办事讲人情、讲关系;有的评标人员素质不高, 打关系分、感情分;有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丧失公平的工程招投标机制, 必然会威胁工程质量。

1.2 失范的转包行为

承包单位的转包本来是促进产业链运转、整合社会分工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大多数转包行为都缺乏严格的论证和科学的管理, 因此具有“失范”之嫌。因此, 转包现象成为现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一个根源。有的企业中标后, 直接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其他单位, 从中收取管理费, 以包代管, 而对工程质量、安全不从事管理、不负责任。这种转包的现象, 使得一些资质不够, 没有施工经验的企业, 进入施工现场, 为质量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1.3 不成熟的代理机构

由于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方式, 已由审批管理依法改变为过程监督, 依法登记备案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 招投标工程的操作都由招标代理机构来完成。由于我国招标代理业务起步晚, 招标代理市场发育尚不完善, 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 致使一些代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律, 步入误区, 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助业主选择有倾向性的选择中标单位的结果。其次对于代理机构的工作成果, 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可操作、量化的评价标准。

1.4 有待提高的评标体系

评标就是对技术标及商务标中的工程报价、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能力、企业、素质及信誉、建设工期等项目进行综合评议和分项打分。评标委员会在保证技术标保密的前提下, 首先要根据评标办法对技术标进行打分。我国现行的评标办法也不够科学, 且有关专家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标办法, 以至于有些单位, 单纯着重报价高低, 且整个评分方法重定性评分, 轻定量评分, 反映出专家评标水平和职业素质有待提高的诉求和趋势。

可以看出, 以上问题均出现在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基本上属于市场领域。而相对应的政府治理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更是值得关注, 因此存在的问题同样需要审慎对待。

2 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

2.1 管理主体多元, 权责不明确

从目前的管理体制看, 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主体较多, 呈多元化现状。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与概预算审批等;财政系统负责概、预、结 (决) 算, 包括标底审查与支付审核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招标监管。由于有职责分工, 上述部门均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外部控制与监督系统, 都不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实际管理主体, 不能对一个具体的项目实施具体、到位的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的实际管理主体应当是项目代建单位, 但目前项目代建制尚未完全推广和建立, 一般仍然采用项目筹建指挥部等形式。这种临时组成的机构往往并不具备组织工程建设的能力, 主要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往往以单位领导意志行事, 导致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明招暗定等现象。

2.2 政府越位, 干预市场正常运行

招投标是建筑市场通过公平竞争承揽工程项目的一种市场行为, 其突出特点是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 不允许任何行政干预。在我国目前的各项招投标活动中, 虽然直接干预的现象明显减少, 但个别领导的变相干预仍然存在, 只是方式方法更加隐蔽。这种隐蔽性表现在:一是从过去的写条子、打电话, 发展到现在不留把柄式的暗示或当面交代;二是从过去一些干部干预本地项目工程, 发展到现在利用开会、互访等机会向其他地方推荐施工企业, 互相帮忙, 互利互惠等表现。这些工程往往借口“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抢险工程”、“保安工程”等等规避招标。

3 几点理性建议

3.1 招标责任人长效监督制

作为招标一方的代表, 多为建设单位的领导人, 投资所用的钱都是国家的, 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 工程价款的多少和自己切身利益没有关系, 这种“一锤子买卖”式的责任人制度给一些施工企业有了可乘之机。负责招标的人由于得到了种种好处, 不可能对工程质量、造价问题有足够的认识, 从而施工方可以邀请一些同行, 对其实已经内定下来的工程进行招投标, 这也是陪标现象的症结所在。本人认为, 要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应对招标负责人实行其对工程质量的长期负责制, 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则可以对其进行惩罚。这样就可以预防一些行政干预的因素, 避免了招标投标中的各种不利因素, 从源头上杜绝了工程腐败现象形成。

3.2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投标资格预审管理

对政府投资项目, 招标人或者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不得在资格预审文件中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按照建设部企业资质要求能够承揽招标工程的, 招标人不得限制其报名参加资格预审。对于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原则上应当全部进入投标阶段, 以增加投标的完全竞争性。招标人应当认真编制资格预审文件, 资格预审过程应当接受招投标监管部门的监督, 资格预审的评审应当在有形建筑市场进行, 资格预审评审工作应当由评标专家完成, 参加资格预审评审的专家应当全部从政府设立的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提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在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中确定合格的投标人, 随机抽取确定合格的投标人应当在有形建筑市场进行, 并接受有关招投标监督机构的监督。

摘要:本文旨在将工程施工在招投标整体管理过程中提出几个问题供学术界、管理层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露萍, 陈传德.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1, 23 (6) .

[2] 刘尔烈, 朱建元.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与投标[M].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

[3] 宁素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管理[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3.

[4] 安连发.构建和谐 (七省市第六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 [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5.

[5] 孙宏斌.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高校电脑安全技术分析与研究下一篇:创新视域下文化产业审计监管体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