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1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旅游文化学1范文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1

善待民族文化打造旅游品牌

宁乡七中欧立强41063513487315298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资源。单纯的保护不是目的,也不是可行的手段,关键是在利用中达到保护的目的。近些年的开发实践证明,发展旅游是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和资源优势转化的最佳途径。

一、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一)涉及旅游发展宏观层面的几个问题

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至少涉及三大层面的问题:一是民族地区也主要是西部地区,反映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规律;这些地区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所反映的不仅是东西部旅游发展的关系,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的关系,也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二是民族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部地区是一个主体性的资源,如何开发好这些资源,既有一个如何借鉴东部经验,也有一个怎样结合西部实际的问题,即经验推广与发展创新的问题。三是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界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官方提出了从观光向"观光+度假+专项"的发展思路,学术界有了旅游产品类型划分的一系列观点。其中,就涉及到了民族文化类的旅游产品,它们到底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是观光为主、还是参与为主,如何开发利用比较科学,都还缺乏比较充分的总结和概括。

(二)民族文化在西部旅游发展中很重要

旅游与文化是相互包融的。对于旅游业性质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逐步统一的过程,现占主流的观点它是一个产业。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对旅游业发展规律的观察,我认为旅游业现已成为兼具产业和事业性质的行业。这个"事业"与先前的事业接待不同,它是指服务于全民的社会事业,就像文化、体育、广电业一样,既是一项经济产业,也是事关人民生活必需的一项事业。随着大众旅游、假日旅游的崛起,不少经济发达地区把公众出游率,作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内容;宣传、精神文明建设部门把旅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作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部署,表明旅游业的性质正在发生着一场重要的变化。也说明,旅游业的文化功能在进一步提升。

大家比较认同和接受的观点,旅游业是经济文化型的产业。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开发资源。在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那民族村落、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信仰、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既包括了物质文明,也涉及了精神文明,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得如何,将直接决定着这些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

(三)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运用,旅游产品的品位高低,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因此,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大研古城、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映像》等,所反映的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对于广大西部地区来说,民族文化类旅游资源能否成功开发,将直接决定着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开发利用是民族文化保护的最重要途径

民族文化所受的影响大多来自外部,但直接构成的威胁主要来自内部。这两者之间是一种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因此,搞绝对禁锢和封闭的保护,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的案例。要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必须在利用和发展中寻找出路,通过使它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唤醒本民族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觉悟,自觉地去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在这方面,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是重要的路子,

国内外不少地区已取得成功的经验。当然,旅游作为一种促进人员流动和消费的经济,对目的地民众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很大,也对民族文化具有相当的冲击力,但只要在旅游发展中科学利用民族文化,对目的地民众进行正确、充分的引导和规范,还是完全有可能趋利避害,在发展和利用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二、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品位评价

民族文化要开发出市场前景好、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除了要具备必要的外部开发条件外,其自身还须具备较高的品位或基本的优势。从国内外民族文化开发成功的实例看,大致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资源的独特性或代表性

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具有相对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由这样的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才会具有市场竞争力,而比它稍逊一筹的同类资源则要相差很多,这是与山水类旅游资源的很大不同,即民族文化资源比较容易产生雷同化问题。例如,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是民族省份旅游的特色,但对于旅游后发的地州,这往往显示不出优势,因为外地游人到这些省区以后,一般只是看上几处有特色的民族风情,而不可能把各民族风情都浏览一遍。西双版纳的傣族风情形象树立以后,其他地方再开发傣族文化就会受到影响,这不仅存在于同一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只要有先发与后发的区别,对旅游者就有一个选择问题。

(二)资源的完好性与现实性

具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应是保存完好的,应在建筑、服饰、生活、生产、艺术等方面,较好的保存了民族文化的形态,没有遭受较多冲击或破坏,也不应是支离破碎或残缺不全;它最好是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延续古今的,而不是中断了或停止传承的文化。否则,进行旅游开发的难度则会加大,例如,西夏党项人的文化、新疆楼兰古国的文化等。从民族文化保存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典型性特征加速弱化的问题,民族服装已很少在平日穿着,城镇民族建筑在快速现代化,古老的习俗有很多改变,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越来越少,这对民族文化开发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影响。

(三)资源的艺术性与魅力性

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品位在于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艺术品位高,这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古埃及的建筑艺术、韩国的济州岛民俗、澳大利亚的毛利人文化。相反,如果民族文化仅是生活的一种常态,而没有相应的艺术成就或品位,就很难在旅游开发上有所挖掘和提炼。例如:民族地区喜欢用"歌舞之乡"、"歌舞海洋"来比喻风情的浓郁,但往往没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走向全国,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将这些资源开发成为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起码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宣传促销。

(四)资源的可展示性或参与性

旅游产品是供游人参观欣赏的,因此,发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旅游,其对外可展示性就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民族的 祭祀祈祷、宗教仪式,涉及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等,属于比较神秘、神圣的事物,不宜有外人观看或对外开放,即使其有很强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没法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有些民族文化、节庆活动虽可对外开放,但由于时间较短、每年日期不定(如要按农历计算),也不大利于开发成为效益好的旅游项目。因此,如何把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展示出来,是旅游开发中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属于要专业性、多学科策划和创意的问题。例如,云南的澡堂会是一个很有卖点的资源,但要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很不容易。一是仅在春节期间的四五天内,时间比较短,开发成为一个常规产品不容易;二是如何体现和展示特色的问题,它不是一般的集体洗浴活动,而是一种民俗民风,这是一个颇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五)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对民族文化资源评价的过程,也是寻找、确认发展优势的过程,找准了优势可以事半功倍,找不准优势则要事倍功半,不仅劳神费力,还可能耽误和丧失发展机遇。在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评价上,各地普遍存在自视过高的情况,觉得"人有我有"、一点不差;有的还因缺乏对外界的了解,觉得"惟我独有",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也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有眼不识泰山。例如,多声部民歌的合唱形式,我国目前有23个

民族保持和流传着,仅就演唱形式而论不是惟一的,如要评论其艺术、文化、旅游价值,则往往更要关注它所演唱的古老内容,否则过于推崇、宣扬这种歌唱方式,实际上是走向了它的反面。再如:新疆伊犁有个"火龙洞",是一处不同于温泉的地热资源,当地人对它视而不见,没有意识到它的旅游开发价值。上述五个方面,决定了民族文化开发成为旅游产品的整体水平。第一方面决定着是否值得列为旅游开发的重点,第二方面决定着实施旅游开发的难易程度,第三方面影响着开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第

四、第五方面关系着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的市场前景。

三、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

民族文化资源不仅可开发出专项的旅游产品,也可作为普遍性的一种旅游资源,用于其它旅游产品的配套、旅游环境的营造、旅游精神和品位的提升。但成功的进行旅游开发,需要遵循旅游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选准突破"亮点",实施集中开发

选准"亮点"区域实施集中开发,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国内外发展旅游的重要经验。一些民族地州的旅游业之所以长期处于"温冷状态"和边缘地带,除了一些共性的困难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择的发展突破口不准,或者集中突出的用力不够。"亮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既要考虑交通通达条件、城市的依托性,也要避免简单的城市中心论;既要考虑资源品位和特色,也要注意开发的难度与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积淀、民俗民风的浓郁,也要考虑对自然景观、其他优势资源的依托;既要考虑资源开发的最初引爆点,也要考虑持续发展的效应与后劲。总之,要立足通过一个亮点的突破,实现对一个地区的综合带动,使这一地区尽快成为旅游热线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段、或者一条支线。

(二)高起点、新思路的发展战略

这是宏观层面的发展思路,属于一个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高起点,应首先是在策划、设计方面,然后是具体的开发,再是相关的配套和管理;新思路,主要是指发展模式、策划理念,并非过于具体的一些方面。很多地区旅游资源品位很高,但由于策划、规划、开发、管理不到位,不少景区点建设存在档次不高 的问题。例如:前些年不少地方建造的缺乏文化含量的大型人造景观,如三峡微缩景观、天下第一城、人造牌坊群等;有的地方无视旅游规划的存在,三个月"开发"了几十处景观;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乱开乱挖、乱建乱造、画蛇添足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地方认为开发民族文化就是建设民族村、民俗园,就是唱歌跳舞、展示生活器具;一些地方把民族节庆搞成了农民歌咏比赛、体育比赛、商品交易会。要避免或解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关键是要高起点、新思路,也就是不落俗套子、不走老路子、不重复别人的教训。一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采取经营权有偿转让、宣传促销委托独家代理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有关地区、投资者联合开发的方式,也可以保护为切入点实施适度规模的开发。

(三)突出文化的民族与地域特色

突出文化资源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是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如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是表现形式。现在国内外主要是搞一些民俗村、民族园,如泰国帕塔亚的民俗村、韩国的济州岛、我国西双版纳的傣族园、锦绣中华民俗村等,将民族文化的各方面浓缩化、集中化,其中较有生命力的是以现实村落为基础搞成的民族村镇。二是民族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这在民族文化的开发中极为普遍,一般是与山水风光类产品结合一起,但较多的情况是开发深度不够、表现形式单一,成为观光类产品的一种点缀或填充,单独可与山水风光并列的民族文化类产品较少。三是进行深度挖掘,形成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系列。较为成功的案例是云南丽江,大研古城反映的是纳西族的建筑文化、民俗生态,围绕着它所展示的还有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玉龙雪山,即使把丽江定位为观光类产品,其内涵也是无处不洋溢着民族文化的内容。上述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实际情况出发,无所谓谁高谁低,关键是看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深度,也要看民族文化类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但注意突出特色、提高表现品位、增强吸引力,应是共同追求的主题。

(四)要认真办好民俗节庆活动

民俗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集中对外展示的机会和场合,由于这些活动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因此,虽然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但由于媒体的关注报道、外地游人商旅的参与,成为促销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机会。现在民族地区这类节日很多,具有全国著名度的如藏族雪顿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的歌节、白族的三月

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阔时节等;至于一个区域民族的节日就更多了,例如滇西南的怒江地区,有僳僳族的澡堂会、普米族的情人节、怒族的仙女节、独龙族的卡雀哇节等。每个民族在举办节庆期间,都要举行一些民俗活动,如歌舞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祈福迎祥等。从现在各地举办民俗节庆活动的实践看,要成功举办一次民俗节庆活动,首先是要保持和弘扬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不宜人为地加以现代化或随意进行附加,把一个很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搞成一个农民歌舞调演、农贸集市。例如,对于神秘古朴的澡堂会,就不宜为增加经济效益,擅自增加一些不相干的项目,使之过于喧闹。其次,要加强民族节庆与旅游业的结合,既要使民俗节庆成为旅游活动的亮点,也要使参与活动的外地人成为旅游者,尽量延长参观停留的时间;再次,应本着群众自发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现政府部门的退出。

(五)要大力营造民族文化的氛围

切实保护好民族文化,不仅是进行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各地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对其典型和精粹的开发,同时也要做好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主要是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民族文化的符号,使旅游产品、服务的各个方面增加文化内涵。文化符号是物质化的文化内涵,最有交流价值的是当地百姓日常生产、生活、节庆、风俗等的表现和反映。中外民族文化开发成功的 实践证明,那种"围栏"里的民族文化开发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好还是要营造一种开放的民族文化大环境,例如,云南迪庆、丽江,新疆喀什、吐鲁番都是比较好的典型。要通过政府倡导、舆论引导、媒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保护保存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在建筑方面,首先是旅游景区内的建筑,必须保持民族化、地方特色化,改进的只是卫生条件,如厕所、餐饮用火、垃圾处理,增添的是具有民族特性的一些建筑符号,如房屋的完整性。其次,对于景区内的不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建筑,要尽量使之符合当地的特点,避免现代化、洋化、石棉瓦和水泥砖化。三是对于民族地区的城镇、路边的民居,一切旅游通道上视线走廊的地方,应该体现出民族化的建设风格,没有力量拆除改建的,应该明确什么样式是提倡的,什么种类是禁止的。此外,民族服饰的穿着也是重要方面,要提倡穿着民族服饰,对于经商者、旅游从业者应明确要求;要不断研究改进民族服装,使之美观、实用、多样、价廉,让普通百姓都有条件穿着,并进而向旅游商品化方向发展,例如,海南三亚的海岛服、云南大理的民族服装等。

(六)要加强区域协作和优势共享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虽然存在地域间、民族间的雷同与竞争的问题,但由于旅游市场的统一性、旅游客源流动的关联性,就决定了无法关起门来搞开发,也不宜单方面考虑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目前,从国家层面来说,入世以后已经逐步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从东部地区来看,大协作已蔚然成风,如粤港澳旅游圈、长江三角洲(3+1)、15+1城市联合、环渤海旅游圈等。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唯有联合、合作,才能各方面共赢。但是民族地区的各地之间,如何加强联合与协作的问题还很突出。比较明显的有省内航线可互飞的较少,而且价格偏高;有的地方推行带有强制色彩的A线B线,或是在交通工具的发车时间上有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有的对于两州之间相邻景点景区的道路连接不热心;有的对于外地州的旅游团,在导游、车辆进入方面设置障碍;有的对于外地企业在当地经营进行限制,这实际上对于各地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应该彻底地消除人为的旅游发展阻碍,把主要心思用在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上。

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是密切关联的,只有科学处理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才能将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的优势,进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民族进步、文化繁荣,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中国旅游文化论文[1].._文档

旅游文化

进入21世纪,旅游产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反映了几个宏观层面的问题,资源品位的评价应从五方面开展。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困难,更主要的是决策与发展机制,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成功,关键是要遵循旅游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借鉴各地积累的经验。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重要资源。单纯的保护不是目的,也不是可行的手段,关键是在利用中达到保护的目的。近些年的开发实践证明,发展旅游是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和资源优势转化的最佳途径。

一、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一)涉及旅游发展宏观层面的几个问题

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至少涉及三大层面的问题:一是民族地区也主要是西部地区,反映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与规律;这些地区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所反映的不仅是东西部旅游发展的关系,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的关系,也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二是民族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部地区是一个主体性的资源,如何开发好这些资源,既有一个如何借鉴东部经验,也有一个怎样结合西部实际的问题,即经验推广与发展创新的问题。三是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界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官方提出了从观光向"观光+度假+专项"的发展思路,学术界有了旅游产品类型划分的一系列观点。其中,就涉及到了民族文化类的旅游产品,它们到底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是观光为主、还是参与为主,如何开发利用比较科学,都还缺乏比较充分的总结和概括。

(二)民族文化在西部旅游发展中很重要

旅游与文化是相互包融的。对于旅游业性质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逐步统一的过程,现占主流的观点它是一个产业。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对旅游业发展规律的观察,我认为旅游业现已成为兼具产业和事业性质的行业。这个"事业"与先前的事业接待不同,它是指服务于全民的社会事业,就像文化、体育、广电业一样,既是一项经济产业,也是事关人民生活必需的一项事业。随着大众旅游、假日旅游的崛起,不少经济发达地区把公众出游率,作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内容;宣传、精神文明建设部门把旅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作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部署,表明旅游业的性质正在发生着一场重要的变化。也说明,旅游业的文化功能在进一步提升。

大家比较认同和接受的观点,旅游业是经济文化型的产业。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开发资源。在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那民族村落、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信仰、音乐歌舞、

节庆活动等,既包括了物质文明,也涉及了精神文明,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得如何,将直接决定着这些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

(三)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运用,旅游产品的品位高低,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因此,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生命力。

。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大研古城、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映像》等,所反映的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对于广大西部地区来说,民族文化类旅游资源能否成功开发,将直接决定着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开发利用是民族文化保护的最重要途径

民族文化所受的影响大多来自外部,但直接构成的威胁主要来自内部。这两者之间是一种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因此,搞绝对禁锢和封闭的保护,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的案例。要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必须在利用和发展中寻找出路,通过使它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唤醒本民族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觉悟,自觉地去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在这方面,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是重要的路子,国内外不少地区已取得成功的经验。当然,旅游作为一种促进人员流动和消费的经济,对目的地民众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很大,也对民族文化具有相当的冲击力,但只要在旅游发展中科学利用民族文化,对目的地民众进行正确、充分的引导和规范,还是完全有可能趋利避害,在发展和利用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二、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品位评价

民族文化要开发出市场前景好、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除了要具备必要的外部开发条件外,其自身还须具备较高的品位或基本的优势。从国内外民族文化开发成功的实例看,大致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资源的独特性或代表性

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具有相对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由这样的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才会具有市场竞争力,而比它稍逊一筹的同类资源则要相差很多,这是与山水类旅游资源的很大不同,即民族文化资源比较容易产生雷同化问题。例如,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是民族省份旅游的特色,但对于旅游后发的地州,这往往显示不出优势,因为外地游人到这些省区以后,一般只是看上几处有特色的民族风情,而不可能把各民族风情都浏览一遍。西双版纳的傣族风情形象树立以后,其他地方再开发傣族文化就会受到影响,这不仅存在于同一民族文化之间,也存在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只要有先发与后发的区别,对旅游者就有一个选择问题。

(二)资源的完好性与现实性

具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应是保存完好的,应在建筑、服饰、生活、生产、艺术等方面,较好的保存了民族文化的形态,没有遭受较多冲击或破坏,也不应是支离破碎或残缺不全;它最好是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延续古今的,而不是中断了或停止传承的文化。否则,进行旅游开发的难度则会加大,例如,西夏党项人的文化、新疆楼兰古国的文化等。从民族文化保存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典型性特征加速弱化的问题,民族服装已很少在平日穿着,城镇民族建筑在快速现代化,古老的习俗有很多改变,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越来越少,这对民族文化开发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影响。

(三)资源的艺术性与魅力性

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品位在于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艺术品位高,这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古埃及的建筑艺术、韩国的济州岛民俗、澳大利亚的毛利人文化。相反,如果民族文化仅是生活的一种常态,而没有相应的艺术成就或品位,就很难在旅游开发上有所挖掘和提炼。例如:民族地区喜欢用"歌舞之乡"、"歌舞海洋"来比喻风情的浓郁,但往往没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走向全国,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将这些资源开发成为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起码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宣传促销。

(四)资源的可展示性或参与性

旅游产品是供游人参观欣赏的,因此,发掘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旅游,其对外可展示性就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民族的 祭祀祈祷、宗教仪式,涉及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等,属于比较神秘、神圣的事物,不宜有外人观看或对外开放,即使其有很强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没法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有些民族文化、节庆活动虽可对外开放,但由于时间较短、每年日期不定(如要按农历计算),也不大利于开发成为效益好的旅游项目。因此,如何把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展示出来,是旅游开发中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属于要专业性、多学科策划和创意的问题。例如,云南的澡堂会是一个很有卖点的资源,但要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很不容易。一是仅在春节期间的四五天内,时间比较短,开发成为一个常规产品不容易;二是如何体现和展示特色的问题,它不是一般的集体洗浴活动,而是一种民俗民风,这是一个颇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五)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对民族文化资源评价的过程,也是寻找、确认发展优势的过程,找准了优势可以事半功倍,找不准优势则要事倍功半,不仅劳神费力,还可能耽误和丧失发展机遇。在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评价上,各地普遍存在自视过高的情况,觉得"人有我有"、一点不差;有的还因缺乏对外界的了解,觉得"惟我独有",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也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有眼不识泰山。例如,多声部民歌的合唱形式,我国目前有23个民族保持和流传着,仅就演唱形式而论不是惟一的,如要评论其艺术、文化、旅游价值,则往往更要关注它所演唱的古老内容,否则过于推崇、宣扬这种歌唱方式,实际上是走向了它的反面。再如:新疆伊犁有个"火龙洞",是一处不同于温泉的地热资源,当地人对它视而不见,没有意识到它的旅游开发价值。

上述五个方面,决定了民族文化开发成为旅游产品的整体水平。第一方面决定着是否值得列为旅游开发的重点,第二方面决定着实施旅游开发的难易程度,第

三方面影响着开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位,第

四、第五方面关系着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后的市场前景。

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

民族文化资源不仅可开发出专项的旅游产品,也可作为普遍性的一种旅游资源,用于其它旅游产品的配套、旅游环境的营造、旅游精神和品位的提升。但成功的进行旅游开发,需要遵循旅游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选准突破"亮点",实施集中开发

选准"亮点"区域实施集中开发,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国内外发展旅游的重要经验。一些民族地州的旅游业之所以长期处于"温冷状态"和边缘地带,除了一些共性的困难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择的发展突破口不准,或者集中突出的用力不够。"亮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既要考虑交通通达条件、城市的依托性,也要避免简单的城市中心论;既要考虑资源品位和特色,也要注意开发的难度与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积淀、民俗民风的浓郁,也要考虑对自然景观、其他优势资源的依托;既要考虑资源开发的最初引爆点,也要考虑持续发展的效应与后劲。总之,要立足通过一个亮点的突破,实现对一个地区的综合带动,使这一地区尽快成为旅游热线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段、或者一条支线。

(二)高起点、新思路的发展战略

这是宏观层面的发展思路,属于一个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高起点,应首先是在策划、设计方面,然后是具体的开发,再是相关的配套和管理;新思路,主要是指发展模式、策划理念,并非过于具体的一些方面。很多地区旅游资源品位很高,但由于策划、规划、开发、管理不到位,不少景区点建设存在档次不高 的问题。例如:前些年不少地方建造的缺乏文化含量的大型人造景观,如三峡微缩景观、天下第一城、人造牌坊群等;有的地方无视旅游规划的存在,三个月"开发"了几十处景观;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乱开乱挖、乱建乱造、画蛇添足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地方认为开发民族文化就是建设民族村、民俗园,就是唱歌跳舞、展示生活器具;一些地方把民族节庆搞成了农民歌咏比赛、体育比赛、商品交易会。要避免或解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关键是要高起点、新思路,也就是不落俗套子、不走老路子、不重复别人的教训。一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采取经营权有偿转让、宣传促销委托独家代理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有关地区、投资者联合开发的方式,也可以保护为切入点实施适度规模的开发。

(三)突出文化的民族与地域特色

突出文化资源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是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如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是表现形式。现在国内外主要是搞一些民俗村、民族园,如泰国帕塔亚的民俗村、韩国的济州岛、我国西双版纳的傣族园、锦绣中华民俗村等,将民族文化的各方面浓缩化、集中化,其中较有生命力的是以现实村落为基础搞成的民族村镇。二是民族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这在民族文化的开发中极为普遍,一般是与山水风光类产品结合一起,但较多的情况是开发深度不够、表现形式单一,成为观光类产品的一种点缀或填充,单独可与山水风光并列的民族文化类产品较少。三是进行深度挖掘,

形成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系列。较为成功的案例是云南丽江,大研古城反映的是纳西族的建筑文化、民俗生态,围绕着它所展示的还有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玉龙雪山,即使把丽江定位为观光类产品,其内涵也是无处不洋溢着民族文化的内容。上述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实际情况出发,无所谓谁高谁低,关键是看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深度,也要看民族文化类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但注意突出特色、提高表现品位、增强吸引力,应是共同追求的主题。

(四)要认真办好民俗节庆活动

民俗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集中对外展示的机会和场合,由于这些活动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因此,虽然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但由于媒体的关注报道、外地游人商旅的参与,成为促销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机会。现在民族地区这类节日很多,具有全国著名度的如藏族雪顿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的歌节、白族的三月

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阔时节等;至于一个区域民族的节日就更多了,例如滇西南的怒江地区,有僳僳族的澡堂会、普米族的情人节、怒族的仙女节、独龙族的卡雀哇节等。每个民族在举办节庆期间,都要举行一些民俗活动,如歌舞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祈福迎祥等。从现在各地举办民俗节庆活动的实践看,要成功举办一次民俗节庆活动,首先是要保持和弘扬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不宜人为地加以现代化或随意进行附加,把一个很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搞成一个农民歌舞调演、农贸集市。例如,对于神秘古朴的澡堂会,就不宜为增加经济效益,擅自增加一些不相干的项目,使之过于喧闹。其次,要加强民族节庆与旅游业的结合,既要使民俗节庆成为旅游活动的亮点,也要使参与活动的外地人成为旅游者,尽量延长参观停留的时间;再次,应本着群众自发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现政府部门的退出。

(五)要大力营造民族文化的氛围

切实保护好民族文化,不仅是进行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各地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对其典型和精粹的开发,同时也要做好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主要是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民族文化的符号,使旅游产品、服务的各个方面增加文化内涵。文化符号是物质化的文化内涵,最有交流价值的是当地百姓日常生产、生活、节庆、风俗等的表现和反映。中外民族文化开发成功的 实践证明,那种"围栏"里的民族文化开发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好还是要营造一种开放的民族文化大环境,例如,云南迪庆、丽江,新疆喀什、吐鲁番都是比较好的典型。要通过政府倡导、舆论引导、媒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保护保存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在建筑方面,首先是旅游景区内的建筑,必须保持民族化、地方特色化,改进的只是卫生条件,如厕所、餐饮用火、垃圾处理,增添的是具有民族特性的一些建筑符号,如房屋的完整性。其次,对于景区内的不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建筑,要尽量使之符合当地的特点,避免现代化、洋化、石棉瓦和水泥砖化。三是对于民族地区的城镇、路边的民居,一切旅游通道上视线走廊的地方,应该体现出民族化的建设风格,没有力量拆除改建的,应该明确什么样式是提倡的,什么种类是禁止的。此外,民族服饰的穿着也是重要方面,要提倡穿着民族服饰,对于经商者、旅游从业者应明确要求;要不断研究改进民族服装,使之美观、实

用、多样、价廉,让普通百姓都有条件穿着,并进而向旅游商品化方向发展,例如,海南三亚的海岛服、云南大理的民族服装等。

(六)要加强区域协作和优势共享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虽然存在地域间、民族间的雷同与竞争的问题,但由于旅游市场的统一性、旅游客源流动的关联性,就决定了无法关起门来搞开发,也不宜单方面考虑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目前,从国家层面来说,入世以后已经逐步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从东部地区来看,大协作已蔚然成风,如粤港澳旅游圈、长江三角洲(3+1)、15+1城市联合、环渤海旅游圈等。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唯有联合、合作,才能各方面共赢。但是民族地区的各地之间,如何加强联合与协作的问题还很突出。比较明显的有省内航线可互飞的较少,而且价格偏高;有的地方推行带有强制色彩的A线B线,或是在交通工具的发车时间上有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有的对于两州之间相邻景点景区的道路连接不热心;有的对于外地州的旅游团,在导游、车辆进入方面设置障碍;有的对于外地企业在当地经营进行限制,这实际上对于各地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应该彻底地消除人为的旅游发展阻碍,把主要心思用在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上。

总之,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是密切关联的,只有科学处理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才能将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的优势,进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民族进步、文化繁荣,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活动指南方案2[1]1

“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活动特刊方案

背景

由广东省政府主办、省旅游局负责执行的“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旨在打造广东旅游品牌,有效提升广东旅游文化的国际地位,增强广东旅游吸引力,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精彩纷呈的旅游文化节活动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的参与。

11月24日,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即将揭幕,必将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羊城晚报》作为在全国都具有很高公信力的华南第一主流媒体,将全方位报道此次文化节活动盛况,我报与广东省旅游局联合,整合区域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专版中心三大部门,调动一线精英采编人员,倾力打造《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新闻专题、《精彩广东》旅游文化节大型特刊,使之成为城中的热点话题,提供给各大商家宣传品牌的平台,最大范围的引起人们的关注。

“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新闻报道计划

特刊刊登时间:11月1日----11月24日

版面安排:总数三个整版新闻专题(羊城晚报A版新闻以及C版专栏新闻) 新闻报道优势:

1羊城晚报为广东省旅游局指定的纸质合作媒体,在组织报道上将享有大量的资源优势,与同类媒体相比,报道更深入、内容更权威。

2广州以中国最早的旅游城市姿态步向成熟。作为一个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羊城晚报的系列报道,不仅仅停留在营造短暂的盛会氛围,而将以旅游文化为出发点,着力描绘旅游文化节为城市变迁、文化传播带来的深远影响,以旅游文化节的文化内涵打造最具说服力的品牌宣传名片,让商家的一次宣传更具长远效果。

3旅游文化推动着广东的本土经济发展,改变着广州的城市生活,业已成为广大市民本土情结的一环。羊城晚报是广东第一的家庭大报,历来以贴近本土民生民情著称。通过羊城晚报和广大读者民众间将产生强烈的亲和力和共鸣感,对拉近民众距离,深入宣传形象无疑助益良多。

专题报道内容:

1环境等内容;

2等背后的亮眼花絮等内容一个也不错过;

3《精彩广东》旅游手册等活动;

“精彩广东”旅游文化节大型特刊

《精彩广东》大型特刊包括三部分内容:

《精彩广东─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

《精彩广东─寻找广东最美的乡村》《精彩广东─冬季游》手册 特刊优势:

旅游文化节合作媒体:20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盛况空前,羊城晚报作为旅游文化节的纸质合作媒体,拥有第一手旅游文化节新闻资料。活动期间我报独家推出覆盖本次旅游文化节的服务特刊,并于旅游文化节现场进行免费派发。

一、主题及内容(总版数不少于12个版):

1、特刊全面的记录整个旅游文化节的各项内容,包括各分会场的每项活动,更好服务于各地旅游局及景点,阅读更加广泛,极具收藏价值,信息留存持久,是很好的广告宣传载体。

2、“寻找广东最美的乡村”活动介绍以及旅行社、景点等评选单位介绍。

2、“寻找广东最美的乡村”奖项公布(1/4版面硬性广告),包括:如“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最佳组织奖—旅行社”等奖项介绍及获奖单位介绍,抽奖等活动安排等。

3、后续活动介绍等。

二、形式:

1、上半版为此次活动介绍、参选单位介绍及获奖单位介绍等(稿件由省旅 游局提供),以增强该特刊的可读性和影响力;下半版为广告位,可刊登相关单位的硬性或软性广告,包括旅行社、景点、旅游机构等的广告宣传,使该特刊更具广东乡村游指南的性质,突出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广大消费者出行提供必要的参考。

2、随本报旅游周刊强势发行于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可有效借助羊城晚报《旅游周刊》在上述地区的传统社会影响力和在业界的影响,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三、特刊出版

1)、版式:单独成叠,对开大报(48CM*36CM); 2)、时间:2006年11月20日;

3)、随主报发行,另派发途径:a、赠送给各省旅游局代表团成员;b、进驻旅游文化节现场派发;c、进驻旅游文化节指定出租车、酒店客房、商务大巴; d、旅游文化节期间在展馆内定时派发。e、各分会场免费派发。派发数量共计10万份。

四、特刊广告价格表(2006年3月1日公布的《旅游周刊》价格):刊例价

户,加收20%赠送《精彩广东—2006冬季旅游手册》手册1个整版,以此类推。

《精彩广东—冬季游》手册

向云集广州的旅游界人士奉献冬季旅游指引,以最全面的广东旅游服务信息、引领冬季旅游热潮,让宾客一册在手,走遍广东。

1、手册出版

1)、规格:22CM(高)*15.5CM(宽) 2)、时间:2006年11月24日(星期五);

3)、精选内容,共发行10万份,在旅游文化节期间进行全程派发。

手册派发途径:a、部分随报发行;b、进驻旅游文化节指定出租车、酒店客房、商务大巴;c、进驻旅游文化节现场派发;d、旅游文化节期间在展场附近的地铁入口等人流大的地方定时派发;e、精选部分旅行社销售大厅派发。

2、手册内容: 1)封面:大图片、导读 2)景点名录

3)各地魅力景点展示(涵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并指出特色景点,标明自驾地图、说明自驾游攻略)

3、广告价格

第四篇:第七届景泰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工作方案(石林管委会)(1)1

甘肃·白银·景泰第七届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

工作方案(草案)

一、节会名称:甘肃〃白银〃景泰第七届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

二、节会时间: 月 日至 月 日

三、节会地点:主会场:黄河石林,分会场:县内各景点

四、节会宗旨、节会主题、宣传口号:

本届旅游节以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为依托,突出旅游宣传营销,打造甘肃〃白银〃景泰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黄河文化品牌节会,搭建招商引资、塑造形象、开拓市场、提升旅游文化品牌影响力的平台,构架旅游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促进旅游合作发展,推动白银市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节会将按照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坚持“政府主导,景区承办,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力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活动丰富、节俭办会。

节会主题: 游黄河石林 观世外桃源 宣传口号:魅力白银 风情景泰

大河雄风 黄河石林

五、主承办单位:

主办:白银市人民政府

承办:景泰县人民政府

白银市旅游局

景泰黄河石林管委会

六、活动内容

1、开幕式

时间: 月 日上午十时

地点:黄河石林景区黄河石林文化广场 内容:开幕仪式、歌舞演出

歌舞演出要求:具备丰富经验的导演制作团队;省级以上著名演员阵容和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符合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要求的舞美、音响设计效果。

主持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 议程: 1)县领导致辞 2)市领导讲话

3)邀请领导宣布第七届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开幕 4)燃放烟花、礼炮,放飞气球 5)歌舞演出

6)黄河风情书画摄影、黄河奇石、白银旅游特色产品展 组织实施单位:黄河石林管委会负责景区节会氛围、会场布臵、歌舞演出、来宾参观景区安排等相关工作。县委办、政府办、接待办负责节会贵宾邀请、领导接待、纪念品购臵发放、主席台桌签摆放、领导讲话、会议材料等。县文广局负责媒体邀请接待。县公安局负责交通指挥、治安秩序维护。县消防大队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县电力局负责供电保障。县电信、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负责通讯保障工作。县卫生局负责医疗保障。县接待办负责来宾县城住宿、就餐等接待工作。中泉乡政府负责节会前期龙湾村、中龙公路环境卫生整治、中龙公路节会氛围布臵。县药监局、工商局负责农家乐餐饮卫生安全。县旅游局负责景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黄河石林”杯乒乓球邀请赛。省、市各邀请单位由县各对口单位负责接待。

旅游节分会场安排:为配合黄河石林主会场开幕仪式,县内各景区应举行相应的节会活动,寿鹿山景区由寺滩乡和寿鹿山森林公园管理站配合实施;五佛沿寺景区由五佛乡组织实施;大敦煌影视城由喜泉镇和大敦煌影视发展公司配合实施;水沟湿地景区由芦阳镇和水沟湿地公园配合实施。

2、游黄河石林 品黄河啤酒狂欢周 时间:月 日至 月 日 地点:黄河石林文化广场

内容:在节会一个周内,县内所有景区门票、交通票八折优惠,旅行社团队七折优惠。节会期间,在文化广场搭建啤酒、烧烤、特色小吃摊位,邀请民间杂耍艺术团进行演出。景区篝火晚会场地凭票限量免费品尝黄河啤酒。

组织实施单位:黄河石林管委会 黄河啤酒集团

3、黄河风情摄影书画展 时间:月 日至 月 日

主题:魅力白银 风情景泰 胜景石林 地点:黄河石林陈列馆

内容:精选省内外摄影爱好者、书画家创作以黄河文化为背景,反映白银发展为主题的风光风情摄影、书画作品在节会期间展出。

组织实施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县书画摄影协会 黄河石林管委会负责场地提供。县旅游局负责书画展组织、布展等相关工作。

4、黄河奇石展示 时间: 月 日至 月 日 地点:黄河石林文化广场廊亭

内容:节会期间组织黄河奇石展示活动。 组织实施单位:黄河石林管委会 奇石经销商

5、景区精品旅游线路推介会 时间:

地点:景泰黄河石林、各景区

内容:与敦煌行国际旅游节组委会协调,邀请参与敦煌国际旅游节的全国旅行社及新闻媒体100家来景区踩线,由石林管委会牵头、县旅游局配合做好旅行社交通、接待、推介会、县内景区实地考察工作。

组织实施单位:石林管委会、县旅游局 县内各景区

6、白银旅游商品展销 时间:月 日至 月 日

地点:黄河石林景区黄河石林文化广场

内容:邀请全市旅游景区(点),各地旅游纪念品、特色产品生产商、销售商参展。

统一搭建旅游纪念品、特色产品展示区,邀请各旅游商品企业参展。

组织实施单位:县旅游局

黄河石林管委会负责场地提供。县旅游局具体负责旅游景区、特色商品展销的组织、布展、协调等相关事宜。

7、“黄河石林”杯乒乓球邀请赛 时间:月 日至 月 日 地点:黄河石林大厅或县城

内容:节会前一月发出首届“黄河石林”杯乒乓球邀请赛函,邀请省内优秀乒乓球选手及爱好者参赛。

组织实施单位:县旅游局

黄河石林管委会负责场地提供,县文广局负责提供参赛器械、场地布臵,县旅游局负责邀请参赛人员、组织参赛等事宜。

8、影视剧展播 时间:月 日至 月 日

地点:景泰县文化广场、黄河石林

内容:在景泰拍摄的影视剧剪辑片段展演。 组织实施单位:县文广局,县电视台

9、闭幕式 时间:月 日

地点:黄河石林景区黄河文化广场 内容:文艺演出

组织实施单位:黄河石林管委会、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旅游局

七、邀请人员

邀请省上领导、省旅游局、省发改委、省世行办、国土资源厅、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领导;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市直各部门领导;市三县两区领导,旅游部门、旅游景区负责人及专家、学者;敦煌国际旅游节参会旅行社100家;媒体单位代表。

组织实施单位:相关单位领导统一以市(县)政府的名义邀请,省、市领导、周边市、县领导的接待、方阵组织由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媒体接待由县文广局负责,旅行社接待由黄河石林管委会、县旅游局负责。其他参会领导和人员的食宿、接待由各对口单位协助县接待办落实。

八、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第七届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各项工作,成立县 5

第七届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主 任:张世军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主任:贾晓荣 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

陈其勇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郝 明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成 员:王

李世明常守斌 涛赵启志闫培庆王新鹏沈 君杨仓国张盛林郝建国王荣功张富祥高启珍周德宗庄振健沈茂国常蓬东肖 瀛徐 东郝国华陈其利县政府副县长 黄河石林管委会主任 县委办主任

县政府办主任 县财政局局长 县监察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住建局局长 县文广局局长 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县卫生局局长 县安监局局长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县药监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旅游局局长 芦阳镇镇长

中泉乡乡长 五佛乡乡长 寺滩乡乡长

黄河石林管委会纪委书记

高海林 县电力局局长

宋 彦 县交警大队队长

李 英 县消防大队队长

曾凯堂 县电信公司经理

石 磊 县移动公司经理

张得喜 县联通公司经理

尚慧芳 县接待处副主任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由李世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节会组织、协调等工作。节会设会务组、宣传组、活动组、安全保卫组、接待组,实行分工负责,主要活动由牵头单位具体负责落实。

(一)会务组

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黄河石林管委会、县文广局、县旅游局、县接待办配合。

组 长:王 涛 副组长:赵启志

成 员:张盛林 沈茂国 陈其利 尚慧芳 工作职责:

1、执行和实施组委会的各项安排决议;

2、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

3、拟定各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节会纪念品及资料准备;

4、明确各工作小组的职责、督促和检查各小组的工作;

5、负责领导和来宾邀请;

6、负责展位的购臵、布展和主会场供电、供水;

7、负责向各有关部门申报相关审批事项。

(二)宣传组

县委宣传部牵头,黄河石林管委会、县文广局、县旅游局、县电视台配合。

组 长:高铸山

成 员:张盛林、沈茂国、魏 君 陈其利 胡德斌 工作职责:

1、负责新闻媒体的邀请、协调、联络、广告等工作;

2、提前一个月在兰州、西安、西宁、银川、包头等客源市场投放广告,向旅行社发布节会信息,为节会造势,扩大节会影响力。

3、负责各景区(点)活动环境氛围布臵和营造。

(三)活动组

黄河石林管委会牵头,县文广局、中泉乡、旅游局、文联配合。

组 长:常守斌 副组长:张盛林

成 员:肖 赢 沈茂国 寇明灿 陈其利 工作职责:

1、主会场节会氛围营造,舞台搭建,音响、灯光布臵;

2、联系开幕式歌舞演艺团队、确定演出节目,啤酒狂欢活动、民间演艺团队组织等相关工作;

3、组织黄河风情摄影书画展、黄河奇石展销、白银市特色商品展销、“黄河石林”杯乒乓球邀请赛。

4、联系啤酒节、黄河奇石、纪念品展销合作事宜。

(四)安全保卫组

县公安局牵头,安监、药监、卫生、交通、工商局、交警队、消防大队配合。

组 长:郝建国 副组长:宋 彦 高启珍

成 员:庄振建 张富祥 王荣功 周德宗 李 英 工作职责:

负责景区治安、交通、消防、食品、卫生、医疗救援等安全保障工作。

(五)接待组

县委办、政府办牵头,县接待办负责落实。 组 长:王 涛 副组长:赵启志

成 员:陈其利 尚慧芳 工作职责:

负责来宾报到、餐饮住宿接待、接送工作,负责县上方阵及工作人员的交通、就餐安排。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办好黄河风情文化文化旅游节,对于展示景泰新形象、提升黄河石林旅游资源品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将起到积极作用。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活动筹备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具体抓,细化工作措施,扎实做好黄河风情街各项筹备工作。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组委会各组、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坚持“谁牵头、谁承办、谁负责、一包到底”的原则,制定好具体专项工作方案,把各项任务量化细化,分解到人,集中力量抓好,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筹备任 9

务。要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坚决落实组委会交付的各项任务,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贻误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将实行责任追究。

(三)通力合作,积极参与。举办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是全县的重要活动,全县上下要齐心协力,大力提倡“创新、争先、协作、奉献”的精神,树立“全县一盘棋,协力办节会”的大局意识。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顾全大局,团结一心,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密切配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要尽心尽责,扎实工作,协调有力,服务到位;全县社会各界要踊跃参与,热情奉献,当好东道主。

(四)扎实工作,确保安全。安全是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的基础。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期间,县公安部门要开展社会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为节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各项活动责任单位要认真制定安全保卫方案和紧急情况处臵预案,按规定程序报批;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狠抓落实,积极配合公安、消防、安全等部门,认真扎实做好治安防范和消防、安全等工作,确保各项活动规范有序、万无一失。

各活动组及牵头单位要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附电子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审定后实施。各项活动方案要力求细致、操作性强,方案之间衔接一致无疏漏。

十、经费预算和筹措

节会预算费用165万元,其中:

1、 会务费:32万元 1) 纪念品:10万元 2) 宣传资料:4万元

3) 道具(烟花、气球、横幅、拱门等氛围布臵):4万 10

4) 摄影书画作品征集、布展、补助费、奖金:10万元 5) 旅游纪念品展架购臵及旅游企业补助、黄河奇石企业补助:8万元 6) 其它费用:4万元

2、 宣传费:50万元

1) 电视宣传:省、市、县电视台宣传20万元 2) 报纸宣传:20万元

3) 高速公路、交通干道节会宣传牌:10万元

3、 接待费:40万元 1) 住宿:4万元 2) 餐费:28万元 3) 交通费:6万元

4) 媒体、专家答谢费:2万元

4、 演艺费:32万元 1) 省级演艺团体:20万元 2) 舞台、音响、灯光等:2万元 3) 民俗风情展演:4万元

4) 会场布臵(凳子、遮阳伞、桌子、帽子等):5) 影视剧展播:2万元 6) 乒乓球邀请赛:5万元

会费估算不包括分会场布臵、活动费用。

万元 2

第五篇:“中国藏茶之乡”旅游文化季开幕仪式暨“重走茶马古道”开机仪式(1)

“中国藏茶之乡”旅游文化季开幕仪式

暨“重走茶马古道”开机仪式、藏茶博览会揭幕仪式

活动名称

“中国藏茶之乡”旅游文化季开幕仪式暨“重走茶马古道”开机仪式、藏茶博览会揭幕 仪式

活动概况

时间:2013年4月1日

地点:待定

参加人员:

1、雅安市领导、雨城区及名山县各级领导。

2、著名外籍友人江南、藏茶学者、茶商。

3、新闻媒体。

4、雅安当地居民及游客。

5、演艺人员。

活动背景

雅安是中国藏茶之乡,也是昔日茶马古道的经济走廊,如今雅安已成为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雅安雨城区的推广应紧密结合“藏茶之乡”和“茶马古道”概念,力争最大程度提升这两大旅游名片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活动目的

隆重突出“藏茶之乡”和“茶马古道”两大旅游名片,扩大旅游文化季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观光,刺激雅安及周遍城市的经济发展。

仪式流程

【暖场】

伴随热烈喜庆的音乐,来宾进场签到,就坐。

【典礼致辞】

主持人邀请雅安市领导、雨城区及名山县各部委领导分别上台致辞,并由雨城区领导宣

布“中国藏茶之乡”旅游文化季正式开幕。

【文艺表演】

1、藏舞表演:通过喜庆热烈、多姿多彩的藏族舞表演,表现藏族人民在离太阳最近的

地方采撷阳光的热情,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展示生命的伟大和当代高原人新的精神风貌。

2、《藏歌会》串烧:由受观众喜爱的《藏歌会》选手带来多支藏歌串烧。

3、配乐诗朗诵:以配乐诗朗诵的形式,由当地藏茶产销企业的职工亲身演绎,通过极

具感染力的诗词表达他们对藏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藏茶产业的无限憧憬。

4、音乐情景剧:以唐代川藏“茶马古道”为背景,围绕藏茶这一元素,通过汉藏人民

间“茶马互市”的贸易往来,体现藏茶成为了汉藏民族团结的纽带。

【开机仪式】

1、现场LED播放茶马古道古今对比片段,主持人旁白介绍此次“重走茶马古道”活动

概况:江南与媒体重走茶马古道,在体验茶马古道历史变迁的同时,还偶遇长寿老人,老人

现身说法,突出藏茶健康、生态的价值定位。接着通过媒体的镜头,展现出藏茶的制作工艺

等,令汉藏文化交流通道及藏茶之乡的名号名扬万里。

2、主持人邀请政府领导、著名外籍友人江南、主创人员代表、媒体代表上台剪彩,此

次剪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剪彩,而是由汉族及藏族人民代表分别手持1根红线站在舞台两

端,两族人民代表所持的红线即代表茶马古道,随后政府领导、主创人员代表、媒体代表共

同将这2根红线系在一起,表示茶马古道将两族人民联系在了一起,也代表“重走茶马古道”

正式开机。

【藏茶博览会揭幕】

1、著名外籍友人江南再次上台并与主持人“偶遇”,江南表示自己这次来雅安除了拍摄

“重走茶马古道”,还希望主持人能给他推荐当地好吃好玩的地方,主持人随即向江南推荐

雅安一系列著名景点及美食,在最后着重提醒江南一定不能错过雅安的藏茶,期间江南用一

口流利的川普与主持人进行幽默风趣的交流,并最终表示定要一睹藏茶的风采。

2、主持人带领江南来到舞台正中的揭幕台前,告诉江南现在他就可以一睹藏茶的真容,

接着主持人邀请政府领导上台与江南共同为本届藏茶博览会揭幕

3、活动结束。政府领导、江南及“媒体重走茶马古道”主创人员接受媒体采访。

仪式预期效果

本此仪式为雅安雨城区“藏茶之乡”和“茶马古道”两大旅游名片的推广拉开了序幕,利用强大的媒体关注度及名人效应,吹响了全国旅游热潮的号角。

活动亮点

关键词一:重走茶马古道

关键词二:藏茶之乡

关键词三:独特的剪彩仪式

关键词四:江南

上一篇:散步导学案范文下一篇:b超检查什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