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成长管理系统

2022-12-05

第一篇:高校学生成长管理系统

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论文: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的探索

与实践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应实现网络化,加强党建信息与学生在校日常表现的实时联系。在系统设计环境和系统功能中,应更注重发挥信息的及时性、便捷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加强与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共青团组织的联系。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探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中指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加重,更好的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如何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网络化信息网络化,是数字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共享的基本条件,非网络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系指非联网的数字信息资源(如各部门、单位内部的数据库以及数字化的媒体信息、数字化文献等)。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各学生党支部的党建信息大多为非网络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即党建信息存储在excel或access等小型数据库中,没有实现网络化管理。随着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的

,高校学生党建信息的存储载体大多为办公软件Excel或PC式“本地”数据库如access。Excel以其便捷的查找、筛选及统计功能,成为办公人员理想的小型数据库。但由于各支部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必然导致信息在Excel中的处理方式和存储形式不尽相同。因而当信息在支部之间流动,乃至汇总到上一级党组织时,将受到时间、空间、传递媒介、格式等的制约。另外,Access虽能作为小型Web服务的数据库,但在网络环境下,当输出查询结果,提供多用户处理功能时,就暴露出其不足之处。甚至很多数据信息仍是通过纸质汇总,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难以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共享,不便于学生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查询,也不便于及时为党务部门对学生党建工作提供监督和引导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实现党建信息的网络共享,在此基础上,完善党建信息资源的量化、统计和分析。

(二)党建信息与学生在校日常表现实时沟通近几年来,由于学生学籍管理更趋于灵活,学生就读期间在班级、学院乃至学校之间的流动加大。在部分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情形下,班集体的概念相对弱化,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表现记录、汇总、查询工作难度加大。加上部分高校对学生党员在发展后的监督工作相比发展前要弱一些,所以,目前学生党建信息管理中存在与学生日常表现信息相分离的现象,即学生党建信息中,只

,而对于其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相对忽略,这种状况不利于监督、引导学生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因此,有必要实现学生党建信息更好地与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公寓管理、共青团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各方面的表现,纳入学生党建信息数据库中。比如,党组织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时从教务部门获取学生的课业成绩,从学生管理部门获得学生出勤、活动参与、奖励惩罚等信息,并根据既定的管理机制进行量化,自动以即定的文本规格输出综合评价。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有利于党组织切实吸收优秀大学生。同时,在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时,能够为表彰先进典范,惩处不良行为提供有效的依据,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二、学生党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环境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包括一整套管理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该信息管理系统以关系数据库为载体,应用B/S结构,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规范化输出,为管理机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信息网络化组织形式信息资源网络化有多种方式。其中,数据库方式利用数据模型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关系代数理论进行数据查询的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可操作性,因而成为了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

,申请入党、发展、转正等党建信息具有结构规范化的特点,因而数据库方式可作为党建信息合适的网络化组织形式。利用数据库技术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如下优势:数据库技术利用严谨的数据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成熟的关系代数理论进行信息查询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效率。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字段,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地改变查询结果集合的大小,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数据传输的负载,特别是在大数据量的环境下,其优势更为突出。本系统采用MicrosoftSQL 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对于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Excel或access与MicrosoftSQL Server2000的兼容性更好,易于相互之间数据的导入和导出,减少已有数据重新手工输入数据库的工作量及成本。

(二)信息网络化系统模型目前,不少高校采取两地办学模式,局域网要做到覆盖两地校区,其实现过程复杂, C/S(client/server)构架的应用遇到障碍。经过研究, B/S(browse/server)构架易于实现,两地校区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党建信息。同时,用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应用软件,只要通用浏览器,如InternetExplorer即可进行相关操作,使得用户界面操作方便,维护更便利。

(三)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是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

从实际的开发经历来看,可分为“基本信息管理”、“参照信息管理”以及“支部管理”三大功能模块,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党建信息差错中,手工输入数据所带来的差错占的比例较高。例如,由于手误,输入了错误的入党积极分子姓名,将导致其后续发展、培养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本系统的设计原则之一是:引入教务和学生管理等部门的数据库,由系统自动提供已有数据,供用户输入相关数据,尽量减少数据的不一致现象。 系统功能模块系统分为三级用户:组织员、党支部信息员、党支部成员。组织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管理系统用户,组织协调各支部委员会成员,动态调整各支部所管辖的班级,查询、统计各支部的阶段性数据,并形成分析报告。党支部信息员主要维护本支部的基本信息,如申请入党者、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信息,在发展、转正以及考察工作中,参照学生业务课成绩、日常表现,上报对象以及所需材料,但无权操作其他支部的信息。党支部成员即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可查询自身的阶段性信息。

(四)系统功能构架“基本信息管理”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包括“申请入党”、“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四个子功能模块。“申请入党”子模块实现学生申请入党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以班级为单位,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未申请入党的学生,以表格的形式

学号、姓名等信息,供党支部信息员输入申请时间。“入党积极分子”子模块实现入党积极分子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自动从申请入党者中查找学生,供信息员选取。“预备党员”子模块实现预备党员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自动从入党积极分子中查找培养考察期满一年及以上的学生,供信息员选取。“正式党员”子模块实现正式党员信息的输入、修改以及查询操作。该子模块自动从预备党员中查找预备期满一年及以上的学生,供信息员选取。“参照信息管理”是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手段,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业务课成绩”、“日常表现”三个子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是党组织与其他各部门的接口,引入教务和学生管理等部门的数据库,参考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等各方面的信息,作为支部内发展、考察、再教育工作的依据。该功能模块根据“三个代表”的要求,要求学生党员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代表广大同学、班集体、学校乃至民族的利益。“业务课成绩”子模块在教务部门数据库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日常表现”子模块在学工部门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出勤、社会工作、实践、奖惩等项目进行量化,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支部管理”是上级党组织对各学生党支部统筹管理的有力工具。本功能模块能创建新的党支部,并实现支部内部结构的

,尤其是管辖班级的动态调整。使得班级党支部成立后,能迅速投入运行,也解决了学生在专业分流后不能迅速找到组织,接受再教育的问题。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管理,是传统党建工作优秀经验与网络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获得新生力量的有力武器。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党建管理体制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无疑将大大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和绩效。

参考文献: [1]胡昌平.现代信息管理机制研究.武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陈小曼.实施高校党建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6). [3]蔡中涛.以经营的理念建设高校党建工作网站[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 [4]廖勇.以创新的思维推进高校网络党建[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 (4). [5]钟蓉戎,李金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8).

第二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略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学生工作目标和内容、学生工作模式、学生工作评价等方面的转变,并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关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1世纪,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已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早在20世纪oo年代初,党中央就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加强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高校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必然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就必实现以下转变。一是在学生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上,由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习生活管转变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学生的面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互相配合,互渗透,相互融合,避免各行其事,避免矛冲突。二是学生工作模式上由集中型向集结合型转变。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大多是集中的组织、集中的教育、集中的活动和统一的要求,属于集中型,考虑个别差异少。这种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变这种模式,做到用集中的办法解决共同担心的问题,用分散的办法解决个性问题实施“因材施教”,集散有机结合。三是学生工作评价上由一维指标向多维指标转变,学校各项工作包括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评价,不能单凭某一方面,而要综合各方面的工作,当然其中主要看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生,因此,教育和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做文章,要搞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除实现以上转变外,我认为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管理中还应做到: 第

一、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学生通过十多年学校教育和培养,无论是文化科学还是思想修养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应该不断改进,既不能进行生硬的说教,更不能实行所谓封闭式管理。

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自治能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能力,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认清形势,管好自己的事。二是要放手发挥班干部和党团干部及社团干 部的作用,让他们去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管理日常工作。如我们的学生社团一爱心社成立7年来,历届社长都是中共党员。它一些班团干部骨干力量和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家电维修、科技创新及策划“爱心时空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

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同学们开拓创新的欲望,达到了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当 然,我们相信学生,并不是撒手不管,由于学校周边社会和治安环境还比较复杂,各种不 良风气和思潮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宏观监管力度,多 为学生出主意,当参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得到进步和提高。

第二,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学生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 展和进步;特别是人类社会跨人新世纪后,我国又即将加人从qD,网络媒体猛烈冲击着校 园。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必须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些方法不会来自书本,不会来自某 个权威人士的论断,只能来自学生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听取学生对于教学及学 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不同意见的建议,认真分析逐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探索学生教 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建议, 快速、准确的把这些信息反馈到系领导。以便他们决策时能适当采纳学生的有益建议, 更好地促进学习,掌握知识;经常走访寝室,了解学生对生活(食堂伙食、住宿条件)等方 面的情况,尽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第三、关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现代教育观认为,高高在上的家长式教育很难为学生所接受,取而代之的是应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坚持学生观点,还要注意在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同时,主动和学生接近,及时发现学生中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苗头,通过平等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的人格风范来影响、引导学生,特别是要指导学生看什么、听什么、做什么。提醒学生不看什么、不听什么、不做什么。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普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就是要热忱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引导教育学生,从学生中吸取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法,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策

1.统一领导、形成合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机制建设。高校党委应进一步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规划及协调功能。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党委宣传部为龙头,以党政干部为主导,广大党员为主体,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党政工团和学校多方面齐抓共管,相互沟通、协调,全员关心,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宣传思想工作的运行机制。二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责权利相统一。三是适当放权,发挥基层作用,校、院(系)、班三级共同担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双重任务。既要赋予学院(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又要让其拥有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权力。做到责权统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处理。四是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增强以学院(系)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

2.建立并完善合理适度的规章制度。高教改革的迅猛发展,大学越来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与学校之间、个体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运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高校应当根据学校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的需要,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运用监督、惩罚等强制性手段使学生以某种行为规范去完成学业,这是维护校园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等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是保证学生管理有章可循的基本条件。当前,须特别针对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现状,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以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3.树立人本思想,加强服务理念。学生管理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以生为本”的理念首先直接地反映在以服务的思想管理学生,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在现实的学生工作中,往往更多的时候是强调了管理,管住学生成了学生工作的原则,而为学生做好服务,常常由于各种原因流于形式或不尽如人意,教师和学生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传统关系定位,在高校学生工作思维中依然占据很大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理念转变的鲜明特点之一。坚持服务理念,需要积极向“市场化”管理转变,为学生提供教学、活动、生活等全方位服务。

4.充分发挥各种载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新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的载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站在时代前列,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就必须树立文化传播的理念,善于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工处理信息,优质快捷地进行传输和反馈,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要按照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建好校园官方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其次要建好思政教育专题网站,构筑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第三要办好校报,校报是校党委和广大师生的喉舌,是对内宣传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在新闻媒体宣传中,要把传达学校党委的意志与反映师生的心声结合起来,进一步把镜头对准师生,把版面留给师生,多报道师生员工鲜活生动的闪光思想和感人事迹。只有积极探索网络技术及各种媒体在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中的应用,形成以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橱窗等模式的立体式宣传格局,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5.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办好一所高校,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不仅包括教学、科研人才,也包括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人才,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献身精神的学生管理干部队伍,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队伍建设中,一是要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二是要加强对全校宣传工作的协调和指导,三是要加强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恋爱问题甚至就业市场情况的研究,提高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理论素养,用科学的理论和扎实的工作来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在既往的管理模式面临挑战、新的管理模式正在构建之际,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和策略,以创新的姿态积极面对,以勇于实践的精神大胆实验,以期取得优异的管理成绩。

第三篇:高校学生班级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力度也逐渐加大,与此同时,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学生在新的教育体系下健全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变得日益严峻。而管理的问题要从基础抓起,高校学生管理的基础组织是班级。重视高校班级管理已成为管理高校大学生、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不断完善高校学生班级管理、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对实现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一直是高校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更是学校组织管理的基础形式,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组织,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南开大学坚持参与“公能”素质教育的组织实施,在对现有的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班级活动以学生自身为出发点,以学生自身为动力,以学生自身为目的。在班级组织的构建上,班级目标的确立上,班级制度的建立上,高举“人本”的大旗,用人本的理念指导南开大学的班级管理工作。

1.南开大学班级管理的现状

了解班级的现有水平,推测出班级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对于班级建设的基础。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新建班级的基本情况和原有班级的现状,研究其班风、管理机制,工作作风和班干部的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班级建设的认识和态度。此外,了解大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特点也极为重要,大学生作为个体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在不同时代所表现出的共性和特性也存在差异。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年龄均在90后,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期间,情绪和思想上的转变也很容易受到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班级内部容易出现小群体化现象,这都是班级管理的影响因素。

2.分析制定目标、完善组织建设及班级管理制度

2.1制定班级目标

班级目标是班级成员对班级制定的一系列预期成果的表现,不仅是对班级内个体发展提供方向,也是班级群体实现班级管理的体现。在南开大学的班级目标制定中常见的有:定期开展辅导员与班、团干部交流会、班导师带领召开班会、班、团干部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定期开展班会、经验交流会等等。

为了能在班级中充分发挥班级目标带来的作用,首先就是要根据科学的依据制定班级目标,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抓住新时期的大学教育背景之下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看清班级主要的问题,即当前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要解决的问题,抓准主要矛盾;其次,根据南开大学培养人才要求、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找准侧重点,针对性的根据其特点进行对班级目标的制定,大学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所以要根据这一基础特点,提出班级的目标;第三,根据现有班级基础和发展的实际可能性,运用激励作用使班级的每个人都有目标,每个人都在为目标而奋斗,这一点就是以小见大的过程,日积月累,每个人的小目标汇聚成班级的大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要关注到每个人的目标,保证大家目标的大方向是趋同性的,与班级目标方向保持一致,这样的班级才能在不断地相互协作、配合中增强凝聚力激发学生潜能,将集体目标转变成个人责任最终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实现。同时还要考虑目标的系列化,把一学期的目标分为远、近、紧、慢、主、辅等,及时分享总结,让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激励同学拥有更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最后,努力营造民主的积极地讨论氛围,调动学生参与、实现班级目标的积极性,将班级目标具体化,变得可操作性强,可定期进行检查检验,精确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需求的契合点,增强班级成员对目标的认同感,贯彻利用班级目标可以实现个人抱负理念,使之成为个人的行动准则。

2.2班级的组织建设

班级的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班级组织建设、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明确班、团干部各分管方向的职能分工,提高班级内部组织机构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其次,现在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不再受限而是自由选课,这便淡化了班级的概念。这样就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从宿舍的组织和管理入手,以宿舍长为领导的小团体管理,再结合班、团干部的工作进行补充。最后,培养班、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工作的绩效是依靠具体的工作来实现的,工作能力则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前期的组织规划能力,在学期之初制定工作计划,在活动之初撰写活动策划。撰写的计划和策划要根据班级的目标、校(院系)的安排来制定,活动计划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做到细致具体。

2.3班级制度建设

建设健全的班级制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其一,对于班级制度的执行要实现民主化,将制度的制定、执行转化成班级个体的意愿和要求,使其能自觉遵守的同时也能相互监督及时批评指正。其二,始终强调制度完善。制度的建设应当是全面的、科学的、有效地,顾及到班级的方方面面,使之系统的贯彻到班集体中去,最终形成健全的班级制度。要注意制度的相互衔接、配套,实现制度的整体化。在南开大学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就能看到,很多班级中的宿舍都有制定过宿舍公约等制度,班级对于班级同学参与各项活动情况的考勤记录,并在班级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与学校综合制定工作相结合,这样即便于班级的制度执行,也有助于学校对班级管理成果的检验。在此过程中,随着这些新制度转变为成熟的健全的制度后,必定会在此基础上出现新的制度,这就要求辅导员多与班干部交流,将新旧制度相结合,从而促使班级制度的日益完善。其三,班级对于班级制度的执行一定要严于利己,对于违反班级制度的同学要一视同仁,设立奖惩机制,对于执行班级制度效果突出的同学给予嘉奖,在严格自身的同时形成制度对同学的影响与制约,使之从外部制约转化为最终的自我约束。最后,班级制度建设要符合班级特点。辅导员和班、团干部要抓住班级特点针对性的完善规章制度的要求,从而达到对同学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关注,已形成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 2.4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体现,而拥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管理特色的体现,班级文化建设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班级文化离不开校园,校园文化统一班级文化。南开大学的班级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坚持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建设,创造个性化班规、班歌、班名,实行个性化的班级教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为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我创造的教育环境中去,激发学生的潜力,坚持学生的内需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道德成就和穿凿新班级文化的精神。

南开大学关于个性化班级建设的案例有很多,对于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首先,确定班级内部每个同学的个性特点,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是个性化班级建设的基础,再由个人的特点延伸到宿舍特点,开办宿舍文化节、优秀寝室评比活动等,将学生对于班级的淡化意识转移到寝室中去,将寝室营造成个性化的小班级,发挥宿舍每个同学的特点,将个性化班级建设渗透到生活中去,这样宿舍评比中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个性化宿舍,如:标兵宿舍、学习型宿舍、考研型宿舍、学术型宿舍、文体型宿舍等,通过宿舍这一班级下的单位,综合分析出班级个性化建设的注重点,再加上学习文化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针对于本班级的个性化文化建设。

在发掘每个同学的潜在能力过程中,逐步形成与班级文化建设相契合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建设,将班级同学的个性运用于个性化班级建设中去,物质文化往往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外界给予的,另一种是靠自己创造的。对于班级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获得成果的就奖励,班级在特定节日了解同学之所需、满足同学之所想,组织特色节日活动,例如女生节、中秋节等等,通过外界物质激励同学增强对班级个性文化建设意识;班级组织参加班级文化衫设计大赛、五四评优活动等,参加集体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班级同学个性特点,这也是宣传班级个性文化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充调动同学积极性,将自我个性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也增进了班级的凝聚力,是个性制度文化建设和个性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中写道“学校作为拥有高度教养和文化的基地,缺乏集体的多样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个性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也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以致学生的理想、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结语

高校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栋梁,是祖国宝贵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了无数家庭的希望与幸福。做好大学生班级管理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人才资源在社会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所以,我们鼓励教育部门、高校、院系以及各个班级共同合作,更好的完善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制度,实行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即“管理者、辅导员(班导师)、班干部”三位一体,坚持以人为本,共同建设和谐学风班风,使班级呈现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从而充分发挥班级管理模式在学生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积极促进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切实有效地改善当前班级管理的问题,从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创造出更加适应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班级管理理念,实现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第四篇: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论文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将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新的时期,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性,并在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是我们做好上述工作的重要途径代写论文。

规范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名词,指在生产活动中,用相对系统、科学、稳定的方式进行管理,最终实现预期目的的管理过程。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政治辅导员来承担,它的规范管理是指政治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树立民主法制观念,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公开、公正、科学的原则下,按照程序实施有序管理,最终实现科学育人的目的。

在高校中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成长要求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建设高度民主的法制社会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全社会成员的努力,而大学生今天是社会的一分子,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他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培养的习惯对今后为人处事的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在大学教育里讲授现代的文明和历史,传授现代的理论和观念,对他们的行为却实施落后的管理,不顾他们的感受和思想,就无法实现师生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培养他们正确坚定的政治信念,更高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带来学生的思想的变化,学生维权意识增加,高校也是社会的一角,评奖评优、出国、入党等敏感问题学生高度关注,随意性强、落后、不规范的管理将刺激歪风邪气的产生,带来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容易引起学校的不稳定,发展下去会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因此,高等学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辅导员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管理。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是实现高校和谐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大学里管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是政治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辅导员工作应规范化,是实现大学生日常生活规范管理的中心内容。辅导员要做到规范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法制和育人为本的观念

高校的学生管理具有两重性,既是对学生进行相对的约束和限制,提出一定的要求,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持特定的秩序;也要通过管理,培养学生的某些良好习惯,树立一定的法制、道德、纪律观念,进而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规范管理的目的更在于后者。现在我们国家都在倡导依法行政,对学生的管理活动更应该在法制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大学生首先是国家公民,《宪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高校的辅导员也是大学教师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先进文化、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首先具备法制观念,带头遵法守法,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体现出法律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依法行使工作职权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做出超出法定权限甚至违法的行为,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依照程序实施管理

规范管理的主旨是依法依规管理,杜绝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辅导员管理的规矩,有这个规矩才能有良好环境的方圆。现行的《高校大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等管理文件有很多过时的内容,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又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千变万化,及时的修改、更新管理规范的内容,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精神,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是高校规范管理的关键。学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的精神,遵循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而且要充分征求听取被管理者的意见,在实现科学有序管理的同时,使大学生在被管理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当然,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学生竞争的平等,保证管理过程的良性发展。失去了公平公正,就是保护投机取巧,保护不正当竞争,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竞争的积极性而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做法,是对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致命损害。此外,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把日常琐碎工作系统化归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提炼提升,作为规章制度之外适当的补充加入到学生管理之中,贴近学生生活,工作针对性更强,管理效果更加突出。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依照程序进行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管理上的违规行为,学生因为利益争端产生的矛盾,都是没有按照程序管理的结果。规范管理要求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基本环节都有章可循,尽可能少的掺入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大学生的奖学金评定,都是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排名来确定的。而综合素质测评里对成绩、思想政治表现、活动情况的所占比例有严格的规定,每项活动的分数累计也清楚划分,每个学生的加分情况都要在班级公示。在评奖过程中如果不按程序进行,随意加分,或者私自提高分值,都要引起学生的不满,带来管理上的极大混乱,起不到奖学金的奖优示范作用。可见,认真按照管理程序组织实施是大学校园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保障。

(三)提高个人修养、丰富工作经验

高校学生规范管理的最终实施者是辅导员,他的素质、修养、工作经验决定其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群体,由于特殊的年龄和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思想、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做出一些意外的行动,给规范管理带来困难。大学生的出格行为有时并非出于本意,情绪冲动、侥幸心理、追赶时髦等都有可能使他们违反纪律,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仔细分析、区别对待,管理虽然能够实现,但真正育人的目的却不能达到。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培养广博的胸怀,注意虚心学习总结工作经验,能够正确对待学生所犯错误,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监考过程中,有同学想作弊,如果辅导员听之任之,同学实施作弊过程,最后就面临留校察看的严厉处罚,性质恶劣的还要勒令退学。虽然处理了这个同学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也严肃了纪律,规范了管理,但犯错误的同学再要挽回就非常困难,他也失去了人生进步的好多机会。而一个有经验的辅导员则会在他作弊的初期就采取果断的措施,对他实施警告、监督,事后再对他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使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后果,从而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管理的过程似乎相同,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可见工作经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执行管理活动的是人,是人就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建立系统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规范管理的实施者和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适时的监督检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就能保证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合理性,实现管理育人的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既要明确管理规范化的指导思想,积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公平有序又要在管理工作中崇尚人文精神,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情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实现规范管理功效的高度释放。因此,必须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这一核心理念应放在规范化管理的首位。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以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思维、会思考的发展变化中的人为对象,以不断变化相互碰撞和互相激荡的思想观念为内容的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涉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而且涉及人的生理、情感、爱好、家庭、环境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政治辅导员应当贴近大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剖析他们的思想变化,疏导他们的思想问题,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为目的;以关心人、激励人、提升人、尊重人的价值,激发人的主体性,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宗旨,尤其应当以关注人的发展与自我完善来彰显其特有的人文关怀价值。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激励大学生,发展大学生完善大学生,是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必然需求。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伴随年龄增长,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知识的增多,社会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判定事物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所发展,意志品质中的自我意识和目的性增强。同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他们普遍追求自主性和充分的学习自由。主体自身的不完全成熟与强烈追求自主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外界给予人文关怀,以帮助他们正确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是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碰到的问题和随之产生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政治辅导员的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面对众多的思想包袱和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融入人文关怀,给大学生以更多的指导、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才能帮助他们又好又快地成长与发展。政治辅导员需要以大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第五篇:管理学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论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机制的不断的提高与更新换代,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也在不停的完善与变革,愈来愈多的大学高校开始着手建立一个能让学生来真正参与到学校各种事务的管理之中的管理体系,让大学生这一学校的主体与主人通过有效和规范的方式进入到学校管理之中来进行校园建设,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帮助学校进行及时有效地管理与协调,另一方面其实也作为一种实践锻炼了自身。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的各高校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这一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由于大多数学校对这一问题的忽视,导致很多高校学生并不能在学校管理中做到真正的参与与推动,所以加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途径与可行性研究势在必行。

参与高校管理是指高校吸收师生职工参加其管理和决策活动的一种管理方式,即师生职工与高校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高校中的重大问题。参与高校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以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为核心,中级层次以行使行动权、咨询权和评议权为核心。高级层次以行使决策权、表决权和投票权为核心”。 1 在大学管理中,参与管理是体现大学民主管理.促进大学内各种群体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吸收学生参与管理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民主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

“管理”一词应用非常广泛,社会科学中各学科对它都有不同的解释,甚至同一学科不同流派对它都有不同理解。在中国,管理一般是指管辖与处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古典管理学派认为,管理就是试行计划、指挥、组织、协调和控制。2行为管理学派则认为,管理是为在团体中工作的人们建立一个有效的环境,以利于发挥最高工作效率而达到团体目标。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管理是组织中协调各分系统的活动,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管理科学派则说,管理过程是决策的过程。 综上各种管理的含义,高校管理应当围绕高校组织的目标,依照法律法规并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采用科学手段调控高校的人、财物等资源,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协调、决策活动。

12 大学生参与管理,高效和谐治理的推进路径分析

吴太胜

山东青年管理学院学报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法约尔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一 、西方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途径

我们可以参照西方大学里完善的学生参与管理机制,西方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可以按照参与动力来自于管理体制还是来自于学生群体划分为两大类,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参与机制。在西方大学中,大学生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对学校事务的参与。

(1)通过行政管理机构参与高校管理

作为正式成员直接参与到学校的高层管理机构中,对学校事务进行决策是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最高形式。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在高校董事会、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及其他各种委员会中设置学生席位,确保学生代表可以行使参与管理的权力。例如,在德国大学中,无论是校务委员会还是系务委员会,学生代表都占有规定比例。学生代表和科研人员代表通常各占其余校内常委配额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3在这些各式各样的机构中,既包括决策和立法机构,也有审议和咨询机构,这些机构能够对高校内的各种决策进行讨论、审议和建议。由于学生代表在其中占据一席之位,因而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声音,不但能够对学生事务发表看法,还可以对高校发展的其他方面献计献策。

(2)通过学生组织机构参与高校管理

相比较大学生在管理机构直接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通过各种学生组织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行使高校主体权利是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更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各地的或全国的大学生联合会参与管理。学生联合会是由学生组织建立起来的,主要是保证学生能参与学校管理,它能鼓励学生提高敢于对学校事务发言的意识,保护学生的权利,并为解决学生需要提供服务。4

二 、通过西方大学学生参与管理方法显露的我国大学学生参与管理问题 通过对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参与机制与西方大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参与机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共同特征。首先西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与代表性都是得到保障的。其次,他们参与管理的内容很广泛参与途径也多 34 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 2007 高校管理方法研究

张琳 种多样。最重要的他们在参与管理中权力的制衡配置很合理,以保证组织内各部门的协调以及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尽管在我国教育民主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与更为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的保障下,许多高校己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了大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参与。但我们的大学生参与机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途径和方法不够多样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得到了激发,开始关注高校的管理决策对自身的影响。但是,现有的参与途径不够多样化。除了学生会作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主要方式外,其他形式的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机制尚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一方面,在我国缺乏大学生直接通过高校管理机构参与决策的途径;另一方面现有的参与途径以学生会为主,致力于高校管理参与其他学生组织形式不但较为缺乏,组织制度也有待完善。

(2)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质内容与影响力有限

作为代表广大学生利益的学生组织,学生会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组织。这就使得学生会参与管理的内容相对狭窄,参与内容更多的被局限于学生管理,而很难涉及到学校更高层次的管理决策。而其他类型的参与机制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组织和制度尚有待完善,也只能在高校事务的某些方面参与进行参与,不可能十分广泛。总的来说,我国大学生对高校管理的参与目前仍然以校内的文化娱乐、培训交流和权益维护等为主,对于一些如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招生制度与就业工作、教学管理等同样和学生利益相关的事务则较少涉及。同时,由于缺乏在高层管理机构参与的途径,也没有完全的学分互认制度保障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选择权,学生群体难以对管理决策的制定实施有效的影响。

(3)学生参与管理机构的地位有待提升

在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结构中,权利过于向上集中,形成一个金字塔形。在高校中,学生是一种被动接受管理的地位。因此,学生利益群体的权利不容易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得到实施。以学生会为例,在校党委的领导与团委指导下,学生会的运行与管理很难表现出学生组织相对于行政组织的独特性,因而其自主性容易受到牵制,为学生谋利益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充分施展拳脚。

三 、解决我国学生参与管理现状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我国高校中大学生参与管理的实践在组织制度、管理方式和组织目标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障碍需要克服;另一方面,学校组织成员在管理观念、组织行动习惯以及参与能力方面还存在适应问题需要慢慢改正。

(1)校领导以及学生的观念转变

无论对与管理者还是大学生而言,管理理念的转变都是一个关键因素。高校的领导者主动把大学生吸纳到管理和决策圈,并授予一定的权力,让大学生们参与高校相关工作的决策和规划,并不会减少校领导的权力,事实上,大学生的参与可以使校领导从一部分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更有利于高校核心工作的开展”。只有领导真正在思想上接受大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承认大学生在高校当中的管理主体地位,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才可以得到切实的支持和保障。另外大学生也应该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其集体责任感,是实现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另一个前提条件,解决符合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共同需求和利益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

(2)学校强健的制度保障

当前对大学生的管理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自上而下的要求多,主动吸取同学民主决策少;管理工作是管理人员和少数学生干部操办多,发动同学主动参与少:管理上硬性规定多,吸收同学心理投入少。5对于大学生的参与权力,高校内规章制度目前还有很大部分缺失,在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制度保障方面,当务之急是依照上位法规制定校内相关制度。此外,在校内管理制度修订过程中,应吸收学生代表参与相关讨论,充分反映大学生的需求和愿望。

5 论大学生参与管理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机制 乔立祺

(3)健全学生的参与机制,打通大学生参与渠道

大学生参与管理要落到实处,还要畅通途径、规范程序。各种参与途径、形式、程序和原则构成完整的参与机制。依据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不同阶段和任务,参与机制可以分为三种:监督参与机制,旨在落实其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是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基本形式。大学生监督参与的内容包括学校有关政策、制度的实施;学校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勤工助学中心的管理等等。行动参与机制,主要旨在落实大学生的行动权、咨询权和评议权。如学生评议学校管理、成立学生维权中心、学生助理制、学生听证制、学生代表制和学生申诉制等。决策参与机制,这是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最高形式。逐步吸收学生参与学校重大决策,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参与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等决策;参与有关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教学改革等项目决策,参与违纪学生处理、奖学金评定、助学贷款申请、公寓管理规定等决策。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大学的高校管理模式,我们应该在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大学的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积极为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构筑更加有效和规范的平台。只有不断的尝试、思考与摸索,在实践中慢慢找寻最适合的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方式。

上一篇:高效课堂的反思和小结下一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