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译中信息传递的目的和动机

2022-09-12

翻译就其内涵而言, 包括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 还包括口译、笔译, 以及全译、节译、摘译、编译、甚至音译。我们主要研究的是语际翻译和笔译。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纽马克的翻译定义了信息语言的概念, 他说:“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承载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等价信息的手段, 在转换时难免会出现意义走失”。王克非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中蕴涵的内容或信息换用另一种语言文字”。

就翻译传递信息的目的来说, 我们不妨从我国近代清朝时期的翻译家们的翻译谈起。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中国翻译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代表人物有林纾、严复、梁启超等。当时的中华民族正处在外强入侵, 倍受凌辱, 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信息传递在译作中所体现的作用可见一斑。清朝的文字狱之所以兴起, 也在于官方发现了文字中日益暗流的凶险才大兴其难。实际上译者翻译的目的及其所传信息也体现了一种风格。到后来, 梁启超发现倡导译社科、技术著作等著作并未能实现其救国理想, 就转向了小说, 希望人们通过小说译本的阅读来达到“支配人道”的力量, 从而达到改良社会实现社会革命的目的。他认为西方小说是文学的正宗, 写的都是政治议论话题, 事关民生疾苦, 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 对于国家会大有好处。在当时, 梁启超等人的这些做法对翻译的革命, 其贡献可谓大矣, 而对社会之风、政治之风却影响较微。这当然与当时的大背景及译者本人的时代局限性有关。不过就梁启超的译作目的及其所要达到一个新的翻译水平这一信息传递的要旨而言无疑是极其成功的。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才在当时形成了一股文学小说翻译高潮, 政治小说更是风靡一时。

自然, 翻译动机目的是不同的, 可以有政治的、文化的及艺术的等, 当然也有为钱为了名利的。不管怎样, 译者的动机目的都会在其文本中以其个人的独特方式, 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空间表达出来。许多翻译大家也意识到了这点。

翻译家草婴 (2001) 的目的是:“我从事翻译工作, 最初是为了反对法西斯斗争, 想通过翻译让读者了解反法西斯斗争的真实情况, 从而增加中国人对抗日胜利的信心……”。巴金先生说他搞翻译工作是“为了战斗, 当初我向一切腐朽, 落后的东西进攻, 跟封建、专制、压迫、迷信战斗……” (《译林书评》1996) 。战胜黑暗为了光明便是他进行翻译工作的目的。美国诗人庞德翻译中国古诗的目的是什么呢, 用他的话说是“为了给美国文坛注入新鲜空气”。他说:“文学从翻译中获得自己的生命……, 一切新的强劲, 一切新的复兴都从翻译开始。” (谢天振, 1999) “他给美国诗坛吹来东方清新的诗风。他把意象叠加形式, 大胆揉进他的译作。他使清新, 典雅, 形象, 动听的中国诗第一次同西方的广大读者见了面, 从而在美国诗坛上掀起了‘中国热’。” (王军, 1998)

他们是在做学问, 也是在搞创作更是在推动译界向前发展。而今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大部分译者的目的又是什么时候呢, “求真”、“求美”、“求实”的作风少了些吗?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 翻译的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影响译界的风气, 决定翻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更决定着译作的水准。在这个时代, 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在时刻影响着翻译界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像以前在社会大变革年代的那种以翻译求知救国的强大动机已不多见, 而“追名逐利”的翻译动机却在严重地败坏着译界的风气。因此要想译出好的作品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不仅仅对译者的翻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对译者个人的人品及其它个人素质都提出了相当高的标准。简而言之, 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译者首先要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 坚持文风与作风做人的同一;其次,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差异;再者, 要考虑原语与译语之间在语言层面及文化层次的不同;还要有责任心, 连久负盛名的译著《天演论》也被傅斯年指责为“不曾对作者负责任”。倘若赫胥黎“晚死几年, 学会中文…定要去法庭起诉;不然, 也要登报辩明”。实际上, 这反映了译入语文化的一种内在要求, 译者有责任有义务让本语读者领略到原著在各方面的风格;加强外语学习,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此点本文不再展开说明。

简而言之,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让读者认同的目的, 就必须在译文时比较二种语言所传递信息的细微差异之处, 要考虑到译本读者自身的国别、层次、文化、民族, 他们的生活态度, 生活经历, 评判标准, 价值观念等因素。译者的目的能否实现, 一方面是译者本人的主观努力, 另一方面就是读者因素。只有译者的主观目的和读者的客观标准相一致时, 翻译的目的才能实现。译者也只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去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努力才可。事实上, 我们认为这是译者在创作时进行的积极性思维活动, 他们在为了自己的翻译目的而进行的思考。译文中所传递的信息会把译者的想法, 目的, 导向传给读者, 如果信息能为读者所接受或与大家的信息储备相吻合, 那么就会达到他的目的;而译者目的的选择与确定也会大大地影响译者对译本的选择, 从而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及不同社会效果。

总之,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各民族间的交往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都大大增加, 译者翻译目的及其动机显得更为重要。不同语言集团之间的交往就是相互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 从而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翻译恰恰作了这样一个桥梁, 它本身就是信息的载体, 就是传递各样的信息。由于语言有无限的表达潜力, 所以从理论上讲, 翻译所传递信息的可能性也是无限的。但从现实上来讲, 翻译总是离不开社会而进行。因此, 它所表达的信息量及译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总是在一定时空存在的。我们不能克求于译者译作的完美无憾, 而忽视了社会成员及大气候的因素和影响。但不可否认, 由于翻译很强的目的性及其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好的译作必定会给社会及其成员各方面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摘要:就翻译而言, 译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见解, 有不同的翻译标准。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中信息的传递及其过程、本质的探讨;通过信息传递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目的的研究来表明翻译具有很强目的性;而其目的的表达又和信息的传递密不可分;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好的翻译及应有的标准, 以及对优秀译者的要求。

关键词:翻译,信息传递,译者,对等

参考文献

[1]  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  施拉姆.传媒信息与人[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5.

[3]  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  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5]  耿龙明.翻译论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6]  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浅谈棉花纤维质量检验新体制改革下一篇:环境会计理论分析及其带来的启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