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课程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商法课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商法课程的历史演变中国的商法制度、商法理论和商法实践正在持续地发展之中,商法课程的地位、结构和原理体系也在不断地探索、尝试和变革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商法课程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外国法到中国法、从民商合一到民商分立、从整体商法到部门商法、从选修到必修、从简单到丰富的快速发展过程。1.从无到有。

第一篇:商法课程论文范文

基于课程特点的商法学教学反思

摘 要:商法學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技术性的学科,课程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学科理论具有高度抽象性、发展性与变动性等特点。商法学教学应在选取合适教材的基础上,立足课程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处理好教与学、学与用的关系。改进商法学课程的教学思路包括选取适合的教材,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案例教学模式,灵活地模拟商法实践教学。

关键词:商法学;课程特点;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商法学课程作为教育部确立的法学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它所涉及的乃现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交易制度和组织制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商法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因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抽象性、实践性、技术性、发展性等特点,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如何结合该课程的特点,不断地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该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影响该课程教学任务与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将围绕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商法学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

(一)内容繁多,体系庞杂

商法是与邻近部门法密切联系的法律,其并不像民法、刑法那样总则与分则呈现出紧凑的逻辑结构体系。商法学课程内容繁多、体系庞杂、过于抽象、学科交叉,涉及的面较广。目前多数教材将商法内容列为:商法总论、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等。有的教材将海商法划归其中[1],还有的将商事信托、商业银行也列入其中[2],甚至有学者主张将保险法和证券法纳入到经济法课程中[3]。关于商法总论课程设置问题,学者间也意见不一,反对者认为,我国没有《商事通则》,尽管近些年学者对商法总论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出版了一些著作等,但迄今为止,商法总论未能如民法总论那样对司法、教学等各项行为及原则进行指导[4],因而没有设总论课程的必要,而即便是有,关于商法总论内容体系也是差异较大。另外,大量的商事单行法又使得课程内容繁多,教材编撰不得不突破一定的篇幅限制。教材内容和体系的多元化无疑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困惑。

(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

商法课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外国法到中国法,从民商分立到民商合一,从整体商法到部门商法,从简单到丰富,从选修到必修的过程[5]。“商业革命有助于造就商法,商法也有助于造就商业革命。”[6]商法调整的对象与实践密切相关,商法学不仅实践性强,而且商事法律规范也有很强的技术性。如公司法中累积投票权制度的设计,股东会的召集程序与决议方法、公司财务、会计以及公司股份与公司债的规定等;保险法中保险合同的订立,保费的收取与保险金的支付间的平衡;票据法中为确保票据使用流通的稳健简便性,票据法所采取的无因性理论、票据抗辩、追索权制度以及参加承兑等措施;证券法中关于损害赔偿的计算的规定;海商法上关于共同海损的认定及理算规则。前述规则设计得无不体现商法的技术性特征。

(三)学科理论的高度抽象性

如前所述,商法学学科知识交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为强化其技术性,势必需要用大量的专业理论做支撑进行论证解释。其理论性主要体现为:商人和商行为的概念、类型划分标准,商事主体资格与营业资格的区分,商法的价值、理念与原则,商法的方法,商事法律关系,近现代商法关于商事关系的确认,商事法律关系的立法结构模式等。在没有讲授商事单行法知识,先讲授基础理论,无一部统一的《商事通则》来统领商法总论,使得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而不像民法总论那样至少有《民法总则》做支撑。另外,在涉及商事单行法知识讲解时,因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多规则较为陌生,很难凭借想象实现,对学生来讲就变得很抽象。

(四)学科的发展性与变动性

为保持人们对法律适用效果的合理预期,同其他学科一样,商法也须保持法律的稳定性。但也应注意到,商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较之于其他社会关系更容易发生变化。尤其是当今世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迅速,经济竞争激烈,商法亦随着时代的潮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力求进步。商法的进步性突出表现为其经历了从海商到陆商,从传统的商业领域到金融商业领域,从“身份”到“契约”,从个别交易到集体交易,从传统的交易手段与方式到现代的转变,这使得商法具有修改频率较高的特点[7]。同时,因民商调整对象差异所体现商法具有发展性与变动性之特征。民法所调整的对象具有固定性与继续性,往往沿袭援用,一般较少修改;而商法所调整的对象则随着市场交易方式与内容的发展变化,修改频率较高,呈现出不断发展进步的特征。

二、商法学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材的混乱

教材是传授基本知识的工具。好的教材能够高屋建瓴地展现法律的体系,能够准确简明地阐释法律的逻辑,能够深入浅出地叙述法律的精要,能够生动贴切地表达深奥的法理。然而目前教材编撰可谓泛滥,就商法学教材而言,各高校编写的各种版本的教材达几十种之多,章节体系不一、内容差异较大,除此之外,各教材涵盖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商法教材在章节及法规的安排上太过于随意,且过于繁杂,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8]。因教材编写的差异导致各高校商法教学的不同,虽为同一门课程,因教材差异,致使大纲编写而导致教学内容不同,这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也不同,此现象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基本上是灌输式教学为主

灌输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教师讲述、讲演等形式,系统传授学科知识的方法,其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其教学过程呈现单一性、封闭性等特点[9]。其优点是授课者能够在规定的学时内借助一定的教学设备向多人进行知识信息的传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率相对较高。但其作为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授方式,具有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易发挥,学生听课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质量效果较差等缺点。灌输式教学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与现行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目标不符,因此,应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可以试着采取情景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同时,增加商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增设商事模拟仲裁、商事模拟法庭等课程。

(三)授课教师欠缺司法实务经验

商法是极具实践性和技术性的学科,与市场经济需求联系最为密切。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担任过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书本上照搬过来的案例和自己亲自代理的案件,在讲授时,感觉效果差异较大,亲自代理的案件在讲授时候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能够就案件的背景、焦点问题、疑难问题等进行引导学生并做到深入剖析,能够起到个案全过程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司法实务知识,从而使商法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得以实现。因此,作为该课程的授课者,须知晓公司治理结构运作、公司财务会计实务,了解证券发行、交易、上市流程,掌握保险理赔、评估知识,同时,具备经济学和金融学方面的业务知识,同时,应对学科涉及的现实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在现实中寻找教材案例。

(四)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商法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强化实践教学是商法教学目标的应有之义。然而笔者调查发现,除个别专业类政法院校因师资力量雄厚开设了商事模拟法庭、商事仲裁等课程外,其他多数院校的商法学教学很少增设该课程实践教学,即便是有,也主要是以各高校开设的商法案例分析课程为常见,讲授的多为司法考试真题或较为陈旧的案例,教学方法显得较为单一,因案例教学本身存在缺陷,如所选取的案例材料脱离实际,是为考查知识而专门设置,没有体现交易的背景、内容与效果等“司法原生态”等因素,而真实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烦琐。另外,因商法教学本身就存在着案例库缺失的问题,没有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做指导,使得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和目标难以实现。而商法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得到应有的解决。

三、改进商法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正确选取适合的教材

法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法律的向导,是学术步入法律殿堂的阶梯。目前的商法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编撰内容过于理论化,应用性不强;很少有案例涉入,即便是有,在选取案例方面也不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体系不够鲜明、内容烦琐、不简明扼要;条理不够清晰,没有强调法律适用等。有的教材在编撰时,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信托法、证券法纳入其中,但有的教材又将海商法列入国际经济法课程中,将商业银行法、信托法、证券法列入经济法课程中,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重复,正如学者所言,“当翻开不同的商法学教科书,会发现不同的组成部分,有的将证券法划归经济法,有的没有涵盖合伙企业法和海商法等。凡此种种,已经损害了商法的体系完整性,损害了商法的地位”[10]。因此,在讲授本门课程时,应选取理论适度、应用性较强,又条理清晰、体系鲜明,最好附带典型案例的教材。

(二)采取灵活的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案例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案例教學的前提是正确选择案例。选取案例时应注意时效性、典型性与适度性。尽量选取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同时把握新颖性,不能过于陈旧,也不能过于烦琐,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案例教学的关键是巧妙地编辑案例。案例选取之后,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设计,并精心准备,才能达成教学效果与目的。具体可以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增强案例的趣味性,通过设计新奇故事情节增强案例教学的知识性,通过虚构故事情节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动性,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案例教学的娱乐性[11]。3.授课教师应做好案例教学中教与学的充分准备。讲授者应精心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案和课堂问题,应注意对问题的引导分析,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最后,进行评析总结,最好围绕学科热点问题引导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毕业论文做好准备工作。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案例直观、鲜活地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结合本课程内容,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视频教学资料,如在商法总论教学过程中,对涉及商业名称章节内容知识点的,可以播放CCTV12频道的《中国法庭》栏目的《“小肥羊”之争》《百盛字号起争端》,《庭审现场》栏目中的《真假“海底捞”》等视频资料;在讲授保险法课程中,可以播放CCTV13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中的《“涉水”车险之争》《保险理赔陷阱》《保险理赔内幕》《高保低赔》《重病保险》;《今日说法》栏目的《保险诉讼》《不保险的保单》;《庭审现场》栏目中的《死亡保险》;在证券法教学中,可以选择《证券时间》《经济半小时》《经济与法》《中国财经频道》等栏目资料作为教学辅助资料。但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有弊端,如涉及的专业问题不够全面,案情反映的问题不够深刻前沿,占用教学时间较长等。因此,在使用中应有所取舍,灵活运用,加以引导,才能实现法律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全面提升。

(四)灵活的模拟商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技能运用的金钥匙[12]。教育部早在2005年的时候就提出“各高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理念,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庭旁听、模拟审判、诊所式教学实习、法律援助等。结合本课程特点,授课者可在教学总学时中设置一定学时比例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如在讲授企业破产法的时候,可以实行模拟法庭研讨式教学法,授课者设计案情场景让学生扮演法官、代理人、债权人、债务人、清算组等角色,让其组织研讨,教师事后评析总结。当然,也可采取分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围绕某个专业问题让学生提前搜集材料进行研究展开讨论,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也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务部门,带领学生前去参与保险、票据、公司类商事案件的审判旁听,让其通过观看庭审后,提出专业问题并请审判人员和教师点评归纳,最后学生自己组织模拟,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当前,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已经成为基本共识。而人才质量提升的培养需要在具体法学专业课程中得到落实和实现,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无疑在教书育人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地转变思路、更新教学内容与体系,总结教学理念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这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商法学课程特点的要求。改进商法学课程的教学思路具体包括选取适合的教材,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灵活的案例教学模式,灵活地模拟商法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范健.商法: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5.

[2][7][8]施天涛.商法学:第2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16-18.

[3][5]汪开明.论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商法》课程体系与内容 的重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

[4]但小红.我国高校商法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应对[J].淮海工 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0).

[6][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律传统的形成[M]. 贺卫方,高鸿钧,张志铭,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 版社,1993:409.

[9]李太平,李炎清.灌输式教学及其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 2008,(7).

[10]王保树.关于民法、商法、经济法定位与功能的研究方法[J]. 现代法学,2008,(3).

[11]钟俊.论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改进[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10,(1).

[12]陈伟.从法学通识教育到法学实践教育的转向——兼论 法学教学方法的变革[J].法治研究,2015,(1).

作者:陈来宏

第二篇:商法课程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一、商法课程的历史演变

中国的商法制度、商法理论和商法实践正在持续地发展之中,商法课程的地位、结构和原理体系也在不断地探索、尝试和变革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商法课程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外国法到中国法、从民商合一到民商分立、从整体商法到部门商法、从选修到必修、从简单到丰富的快速发展过程。

1.从无到有。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的70年代末,在中国的法学教育课程中,没有商法课,虽说当时的有关企业制度的规定算是商法制度的内容,但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却无专门的商法课程。直到1982年,北京政法学院的江平教授(当时还是讲师)率先为79级本科生开设了“资本主义国家民商法”课程,据我们的了解和检索,这是国内高等院校中最早开设的属于商法的课程,中国的商法课程和商法学从此起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2.从外国法到中国法。最早开设的有关商法原理的课程并非单纯的中国商法,而是外国法。江平教授首开的“资本主义国家民商法”本来就是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为对象,后来该课程先后改名为“西方国家民商法”和“外国民商法”。直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各个商法单行法的颁行,现行中国法律规则才进入教材,才成为法律原理的内容,商法课才成为以中国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商法”。

3.从民商合一到民商分立。从资本主义国家民商法到外国民商法,商法当时一直是与民法融为一起,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年,商法首次与民法独立,并以“外国商法”的名称开设。这既显示了商法与民法固有的特殊联系,也反映了当时商法内容的简要和粗浅。

4.从整体商法到部门商法。商法课程初始开设时,是以整个商法的体系展开的,其中包括商法总论的一般原理和公司、票据、破产等几个主要的部分。随着我国商法制度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商法的几个部分先后独立成为单独的课程,1986年,随着全国第一本统编教材《公司法教程》的问世,公司法首先独立成课,其后是海商法,再后是票据法和破产法。当然这些独立的课程先是作为研究生课程,后来也在本科生中开设。

5.从选修课到必修课。商法最初当然是选修课,那个时候作为一门外国法律原理的课程,不可能成为中国法科学生必备的法律基础,而且在改革开放初期、尚处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商法也不可能成为必修的课程,它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还不及婚姻法和法制史等。到1988年前后,一些高校才将商法列为必修课。后来,经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审议,商法才首次作为主干课,成为所有法科学生必修的课程。

6.从简单到丰富。20世纪的商法课程内容十分单薄和简单,那时的商法除概述外,通常只包含公司、票据和破产三个部分。同时,在中国还没有自己的相应立法的背景下,每个部分的内容也只能是对外国法的简要性介绍,所编写的教材不过二三十万字,所安排的教学课时不过二三十课时。随着我国商事法律的不断颁行,商法课程的内容也不断充实和丰富,商法课也从一门变为多门,教材不断扩充至50万字、80万字和近百万字,课时也增加到80课时、120课时和180课时。

商法发展的特殊历史给商法课程的现状作了注脚,同时也使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1.我国的商法自始就收到外国法的直接影响。由于外国法本身的不统一,尤其是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巨大差异,又导致中国商法自身的摇摆、纷乱和无所适从。因此要解决商法课程的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外国法和中国法的关系问题。

2.我国的商法课程是在没有统一法典、尤其是没有商法总则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关于商法一般制度的许多法律原理,包括商法的原则、商人的分类、商行为的定性与类型、营业转让等,始终缺少实证的立法规范的根据和支持,从而使得一些基本商法原理一直缺少令人信服的权威。

3.我国的商法课程从来就与民法有不解之缘。虽然商法课程终与民法课程分立,但其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及其内在关系并未改变,在此基础上,如何基于商法特别法的定性来链接教学中的商法原理与民法原理,并科学地安排商法课的内容,使商法教学与民法教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所有商法教师面对的特别使命和任务。

4.我国的商法课程的丰富与商事立法的进展亦步亦趋,商事立法直接牵引和驱动着商法课程的发展。然而,面对着既不确定、也不稳定、开放庞大的商法体系,商法课程要追踪快速变化的商事立法,要包罗所有的商法部门,要涵盖纷繁的法律条款,已经力不从心,商法教材篇幅再多,商法课时安排再多,也无能为力。商法的基本原理到底在哪?在有限的课时内,我们应该讲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商法知识和技能究竟是什么?在商事立法和商法课程之间是否应有科学的分野?是否应有严格的原理凝练和筛选?

二、商法课程的现状分析

在所有法学课程中,商法学是一门结构极为独特、体系极为庞大、内容极为丰富,同时又存在突出问题的课程。

1.结构独特。法学课程的结构与法律体系的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应用法学的课程结构通常是由相应的部门法体系决定并与其一致,亦即有什么法律部门通常就会有相应的部门法学。法律部门又存在不同的层次,存在母法、子法、再下层次法的多级结构。本科法学课程的设计通常是在二级法律部门的层次上,如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但基于某些三级法律部门的重要地位和在法律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也会将某些三级层次的法律部门设计为单独的法学课程,如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

商法是与民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并行的二级法律部门,同时商法又不是像民法、刑法那样表现为紧凑的总则、分则一体结构,而是由各个单行法组成的部门法体系,包括独资与合伙企业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破产法、保险法等,这些单行法都属于三级法律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立法上表现为独立的法律文件,在法律原理上各有其特殊的内容。这种特殊的法律体系结构决定了商法学课程的独特结构,在二级法律部门的层次上,商法学被设计为统一的一门商法学课程,在三级法律部门的层次上,商法被分成了公司法学、证券法学、破产法学等多门单独的课程。

2.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商法独特的构成决定了其庞大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在现有以二级法律部门为基础设计的法学课程中,商法学可谓体系最为庞大的课程。由于商法学的各个部分本来就具有丰富的内容,因此,把商法学各个部分融合为一门课程,再加上统领性的商法总论的内容,可以想见其体系是何等的庞大,内容是何等的丰富,这一点特别明显地反映在商法学教材编写的安排上,现有的商法教材的字数少则五六十万字,多则近百万字,按原理阐述的同样深度,商法教材的篇幅通常都会达到其他法学教材的二、三倍。在各种系列的法学教材编写中,商法学总是不得不突破统一确定的篇幅限制,对其网开一面。比如,中国政法大学组织编写

的新纪元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各教材统一设计的篇幅为40~50万字,商法学最后形成的篇幅为80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法学主干课程教材,基本字数要求都在60万字以下,而商法学却先后从80万字突破到近百万字。在司法部研究编写统一的司法考试系列教材时,也遭遇到同样的困惑和难题。其实,商法学教材的巨额字数,决不是作者的偏好,也非作者对既有内容的不愿割舍,而完全是高校商法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因为商法学教学确有如此多的原理和内容,商法学教材必须有这么多的文字才能对其基本原理有最基本的阐释,否则,硬要削足适履,将商法学教材简化,将使其无法发挥教材的应有的功能,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他们将不得不在教材之外寻求另外的资料支持。

3.问题突出,矛盾尖锐。商法学独特的结构和庞大的体系导致了商法学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上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为具体了解和全国商法学教学的总体情况,我们曾组织进行了一个关于高校商法课程现状简单调查,试图给商法课程建设的研究提供实际的资料。本调查选取了各类不同层次的高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与特色大学(财经,理工,师范类),“211工程”高校和其他高校等,对其课程数量、课程内容、课时量、课程性质,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等进行了调查,获取了高校本科商法学课程方面的一些重要的具体情况:

(1)商法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与一般法学课程不同,商法在具体的课程结构安排上,究竟是一门课,还是几门课,全国高校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差异,几乎一个学校一套阵容。有的高校将商法统开为一门课,多数高校则将商法课分为几门课,其中有的分为两门课(商法一、商法二或商法总论、商法分论),有的分为三门课(商法一、商法二、商法三),有的则分别开设为四门到十门课程,这些多门课程的设计或者是将相关的商法部门法合并为一门课,或者是按法设课,一个部门法就是一门课。

商法学本是一门课,但却被强行切割,其主要原因是许多学校都有单门课程最高学时的硬性限制,如最多不超过72学时,这样的学时限制也许对其他课程没有根本障碍,但对商法学却是强其所难的要求,对于体系庞大的商法学,72学时的容量无论如何都无法完成其基本原理的教学,因此只能通过拆分课程的方法解决课程不够的难题,但又不可能将商法学各部分内容都拆成独立的课程。因此,就出现了商法一、二、三的这种削足适履、缺少学理和逻辑根据的课程结构。

除以单行法设课外,各高校每门商法课程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又是千差万别,有的学校只开设一门商法学,把总论分论的内容都包含在内;有的将商法的各个部分分别组合为几门课程,形成商法一、二、三的格局,但每一部分的组合又完全不同,有的将票据法、保险法合为一门,有的则将公司法、破产法合为一门,有的将证券法与票据法合为一门;有的虽名为商法学,实际上只有商法总论;有的则只有分论,而不讲总论。

(2)商法总论的原理。无论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课程,基础性的总论原理总是不可缺少的,像任何课程一样,商法学也有统冠所有部分的一般性原理,即商法总论。但我国的商法学总论又是最令人尴尬的部分,除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法律特征的概括外,多是关于外国商法历史、法律学说和立法情况的介绍,涉及商法的一些基本制度,也多是基于外国立法的抽象和总结,尤其是关于商事行为的理论、关于商人的特点和类型、关于营业的理论等,由于外国商法制度的巨大差异,这些所谓的商法原理又只能是基于某个或某些国家立法内容的阐释或者是不同制度的比较法角度的总结,未能像其他课程一样,依据中国现行立法提炼和总结出中国自己的具有实证法律依据的商法总论原理,远未形成确定、统一、公认的定论,远未达到一门学科或课程应有的科学原理的成熟程度,这也使得不同商法教材在总论内容上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不同高校讲授的商法总论原理相差悬殊,也使得各种商法学的考试很少以商法总论的内容命题,很难将本来很重要的商法总论作为考试的重点。

(3)商法课程的学时。在所调查的高校中,商法课时总量差异甚大,政法类院校的课时量大大多于其他类学校。商法课程总课时最多的达180学时,最少的只有3 0多个学时。按单行法所设课程的学时安排亦差异巨大,以公司法为例,学时最多的设到72学时,最少的只有30学时。作为一门本科法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商法学的知识原理应有基本的界定,学时安排不应随心所欲,应有底线,学时安排的差异实际反映了不同学校对商法基本原理理解和把握上的分歧。

(4)商法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大部分学校都将商法学(包括总论分论或者总论和公司法)作为必修课,也有很多学校只将商法总论作为必修课,小部分学校只将商法中的公司法作为必修课,一些特色类大学则将与本学校特色相关的课程设为必修课,如财经类大学将证券法,保险法等设为必修课。当然还有的学校则把商法设为选修课。作为法学主干课程,商法学当然应为必修课程,但在有限的必修课总课时内,又很难将学时如此之大的商法学内容全部纳入必修课的范围。因此如何处理商法学的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在宝贵的必修学时内,究竟让学生掌握哪些最重要的商法原理?哪些部分的原理应必修?哪些应为选修,是至今也未破解的难题,但至少有的高校将有限的必修课学时全部用来讲授内容极为空泛的商法总论而撇开最重要的公司法原理,是不明智的。

(5)商法课的考试范围和内容。在所调查的高校中,研究生入学考试涉及商法科目时,考试范围和其内容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有的只考商法总论和公司法,有的考其中的三个或四个部分,有的则将商法的所有部分都列入考试的范围。这使得考生在应考商法课程时都面i临着一个特殊的任务,即必须具体地了解和询问所报考学校商法课程的具体范围,仅凭商法学这一课程名称完全无法把握每个学校具体的考试范围和内容,其应考的范围不仅与考生本人所学商法课程的范围不同,甚至与招生学校本身所开商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一致。面对考研中的商法课,许多考生都经常会感受到无法把握和无所适从的困惑和无奈。

情况已经显而易见,目前的商法课程的确存在着以下普遍的、突出的问题:①课程结构不统一、不合理:②商法总论的原理不统一,不确定,不严谨、不成熟;③课程内容不确定、不统一,不科学;④课时安排不合理,畸多畸少;⑤课程定位不统一,必修选修(包括应试范围)不合理。

虽说应允许不同学校的商法课程可以有自己的个性或特色,但作为一门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无论如何应具备一门成熟课程的基本要件,应有基本统一的结构和内容,应有合理的课程定位和课时安排,应有基本一致、较为严谨、明确成熟的学科原理,而目前商法学还远未达标,商法课程似乎还处在尚未定型的成长之中。

商法课程如此多的突出问题早应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早应有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然而,这方面的研究

却又是如此的贫乏和粗陋,为了了解全国高校商法教学研究的情况,我们作了简单的网络搜索。在百度下搜索“商法课程教学”,基本上都是一些学校的课程大纲与介绍,少有的几篇关于商法教学的文章,也都是电大教师的短文或教学改革的简要情况,没有专门的理论探讨。在中国民商法网中输入“商法课程”,只收有三篇论文,其中两篇是邢海宝的“商法课程与教学思考”和“商法教学与课程若干思考”两篇类似的文章,另一篇是柳经纬的“法学专业本科课程中民商法课程的设置及我们的做法”。在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商事法学”栏目所收录的总共1178篇论文中,没有一篇关于商法课程或教学的论文,仅有一篇相关的文章,就是柳经纬关于民商法课程设置的一篇文章。

情况已经显而易见,商法教学和课程建设是一个基本被理论研究忽视的领域,全国的商法学者研究了无数的商法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无数的商法方面的论著,但却极少关于商法教学和课程方面的问题。近些年商法学界举行了很多的商法专题的学术研讨会,但却没有一次是关于商法教学和课程的。众多的商法学者可以为某一个专业问题殚精竭虑,但却不愿为商法教学问题耗神费力。许多高校同行也许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每当填报有关的科研成果时,不缺高质量的学术论著,最缺的就是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或奖励,商法教学研究的不足实在是商法学界的软肋。

三、商法课程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商法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难度不亚于任何法学原理的研究课题,而这一研究本身又受到中国商法立法的制约,尤其是在目前尚无一部统一的商法通则的情况下,在统一的高校课程规则的管制下,如何建设和设计中国高校的商法课程,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在此显然无力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而只是提出以下几点最为粗浅的思考:

1.商法不能没有总论性的原理。商法总论不能总是以描述外国商法的历史和现状为内容,不能总是以外国立法作为商法原理的基础,没有我们自己的商法基本理论。我们的商法基本理论不能总是自成学说,各自为政,没有定论,太少共识。我们应以中国现行单行商事立法为根据,总结、概括、提炼和抽象出中国自己的商法基本理论,没有商法通则,并非没有商法基本理论,我们不能坐等遥遥无期的商法通则立法,而现在应开始构造一般商法理论的基本框架,这既是商法教学的实际需求,也是推动商法通则立法的重要途径。

2.商法不能没有统一的结构和体系。除商法通则外,商法课程到底应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应有统一的界定和范围。也许基于商法课程过于庞大的体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的课时安排对商法课程的结构和体系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取舍,但总不能无视商法课程和学生知识灌输的基本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和各行其是。我们是否可以按法学类与非法学类、政法类、财经类、文史类、理工类等的类型划分确定商法课程的合理结构,形成一个菜单式的课程模型,供不同类别的学校采用?

3.商法应有自己特殊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安排。由商法特殊的课程结构和内容所定,不应按学分和课程分块的一般规则对商法进行硬性的肢解,要么将商法设为一门课程而不限定课时,要么将其切分而灵活设定课时。商法教材的编写要么根据教学需要,不对篇幅作强制性的缩减,要么按单门课程分别编写。必须承认商法课程是所有法学课程中最为特殊的一门,无论在教学安排还是在教材编写上,都应对其实行特殊政策,予以特殊的关照和安排。

[责任编辑:张冬梅]

作者:赵旭东

第三篇: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探究

摘要:为满足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与商务有关的非法学专业大多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及体会,就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思考,初步总结了目前非法学专业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与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的问题,并提出了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突出重点,改进、完善案例教学法和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商法;非法学专业;模拟法庭训练

作者简介:朱燕(1981-),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江苏 常熟 215500)

为满足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与商务有关的非法学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金融学和外语(商务方向)专业大多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作为非法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国际商法”将商务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和法律知识相结合,在培养应用型商务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一定的国际商事法律知识,能够在今后的商事活动与商事交易中明辨是非、维护自身权益及避免交易陷阱,是“国际商法”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

由于非法学专业学生缺乏“国际商法”甚至是法学概论方面的基础知识,例如英语、日语、韩语专业前期没有开设过“法学概论”等法律类课程,至多开设过“进出口业务”、“外贸单证”等几门零散的经贸类课程,因而也不具备像商务、经济类专业学生那样具有系统、全面的经贸知识。国际商法教学内容包括了大量法律和商务方面的知识、术语,因此对外语(商务方向)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体会,笔者就非法学专业特别是外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思考。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教学定位有关的问题

非法学专业开设“国际商法”课程,若按照法学专业的要求确定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的话,必定会不符合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令教学目标与定位产生偏差。因为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法学家的法学高端教育,也不能只是单纯的普法教育,是要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既有一定法学理论知识又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具备法律职业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从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来看,大部分是面向企业的,如文员、助理、外贸业务员、翻译等,而不是专门的法律岗位,如法官、律师、法律顾问等。

因此,在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确定“国际商法”教材时,不宜选用法学专业教材尤其是研究型的教材,宜选用法律理论深入浅出、具备较多案例与实践训练的应用型教材。

2.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

“国际商法”教学内容包括了国际商法概论、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产品责任法、代理法、国际海上、铁路、航空货物运输法、海上保险法、票据法、知识产权法及国际商事仲裁法,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专业性突出的特点对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前所述,由于外语(商务方向)专业学生法律及商务知识的缺乏,在解释法律关系前,就相关内容涉及的商务知识也要用较多的时间进行铺垫,因此部分学习能力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另外,“国际商法”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理论性、技术性强,大部分的商事法律规定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所属的学科专业。就目前阶段而言,由于学生还未涉足商务职场,少有非法学专业学生意识到额外学习法律尤其是国际商法的重要性,因此学生也难以有强烈和直接的学习动机。

“国际商法”教学内容还具备以下的特点:不同法系、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对同一个问题的规定往往有着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地表示,这涉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历史差异,比较典型的是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大陆法系主要国家间的比较、英美法系主要国家间的比较、我国国内立法与国际通行做法间的比较等,例如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际公约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关于发盘、接受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规定出入较大,由于对国外的社会环境、法律制度缺少认识与了解,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其中缘由,加上各个国家的法律条文一直在持续地修订中,使得“国际商法”的教学内容存在着相当的不确定性与前沿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课程学习的难度。

3.与教学方法有关的问题

从教学过程角度看,目前仍是以理论教学模式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的训练。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知识基础匮乏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等方面的约束,教学过程以单向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演为主,较为单一。虽然已经引入了不少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不过这些案例也以教师进行解答或引导学生解答为主,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发挥。另外,“国际商法”不像“进出口业务”、“外贸单证”等课程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实践教学训练内容与渠道,“国际商法”课程的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充分而有效的渠道,学生的国际商法职业技能比较缺乏。

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抽象、专业的学习内容,较难吸引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以被动接受为主,缺乏主动学习、深入钻研的学习热情,进而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公司法”之后,对公司究竟如何运作仍然没有概念,在学习了“票据法”之后,可能还没有见到过真正的汇票、本票、支票,更不会缮制。因此,在“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突破原有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有关领域的实际运作,去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具备在工作岗位上实际应用的能力,通过“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增强非法学专业学生的跨学科知识与技能,从而增强其择业与就业的竞争力。

二、改善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教学的对策

1.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突出重点

目前,“国际商法”课程的不同教材内容没有完全统一。围绕“商事组织法”、“商事行为法”和商事争议解决规则三部分展开,章节选择的随意性较大,为非法学专业学生讲授“国际商法”课程时,应适当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实用性。例如“商事组织法”部分应以公司法为重点,“商事行为法”部分主要讲授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而产品责任法、代理法、票据法和知识产权法不仅是进行商事活动应具备的必要法律知识,而且对平时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帮助,适宜选为教学内容,但“国际海上”、“铁路”、“航空货物运输法”、“海上保险法”若教学对象不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时间也已饱和的话则可适当放弃。

2.改进、完善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法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由于案例教学法对教学场地、教育技术及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在“国际商法”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性与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通过具体案例情境的设置,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为当事人设身处地分析、解决法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为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案例的选择。案例即可以是实际商事活动中的例子,也可以是教师编写或提炼的。不论来源如何,所选择的案例要紧扣所讲授的知识点并且具有典型性。一般说来,案例的真实度越高、可分析性越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越高。在选择案例时也要注意时效性,因为有关法条在持续的修订中,对于过时的案例要及时地更新或放弃,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吃透教科书以外,平时应通过网站、论坛、报刊杂志等媒介关注国际商法有关专题的前沿知识,并尽可能地走访一些法律工作者例如律师,去了解实务中的做法与规定。二是案例的使用。案例的分析过程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而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案例分析的主体。教师通过知识点的铺垫,或以导入案例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或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点去讨论、回答问题,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等、靠、要的思维惰性,通过案例分析的具体任务来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案例分析的组织者、引导者与评价者,避免成为分析结果的讲解员与宣布者。现在有一种新的案例形式即视频案例正被提及和使用,其大多是一些根据真实案件制作的电视节目。由于视频案例直观、真实、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学生对其更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为了弥补纯理论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对实务例如庭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短小精悍的视频案例进行调节,但是视频案例不宜过多、过度地用于教学,因为作为视频节目来看,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是被动接受的,自主思考、深入思考不足,不能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3.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同时,为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多角度创新教学方法。

(1)实物展示法。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或法律材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一些理论知识。例如讲授商事组织法专题时,可以给学生看不同类型商事组织的营业执照、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公司章程等文件;讲授合同法时,让学生接触一些合同的条款或片段;讲授产品责任法时,给学生看一些产品说明书;讲授代理法时,让学生认识一下代理协议及代理证书等文件;讲授票据法时,应提供汇票、本票、支票及其背书方式的票据样本给学生;讲授知识产权法时,让学生适当了解一下商标、专利申请及专利证书,通过提供这些商事法律实践中的必要材料,让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有关实务有最初步的接触。

(2)开辟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法律机构的合作。合作方式既可以是请进来也可以是走出去,例如可以邀请一些法律工作者或有关商事活动的主体例如企业人员到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某一专题的讲座或共同讨论,给学生补充一些实务方面的第一手信息;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拓一些可能的渠道让学生到校外参与一些法律实践,例如到有关商事交易的庭审现场进行旁听,到外贸公司去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签订、履行的过程,到企业去了解公司的运行与管理,到银行和企业去认识各种票据的流通和使用,到国家有关商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去了解各种类型企业设立的条件和过程等等。校外实践时需要确定好实践目标与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可以利用短学期和假期,防止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3)模拟法庭训练。“模拟法庭这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是根据现实法庭审判的特点,模拟一个法庭审判的现场,让学生成为该案件中的当事人、法官、律师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相互之间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发现案件的事实,从而解决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①这种方式的学生参与度、自主性比较高,而且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不过对于学生有关知识储备和临场发挥的要求较高,若学生知识基础不牢固、准备不充分较难顺利开展,因此模拟法庭训练在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开展较为适宜。

三、结语

为拓宽与商务有关的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更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几年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韩语等专业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并在探索的过程中,试图开辟一条适应本院学生特点、具有课程特色、能够实现课程开设目的的“国际商法”改革与实践的道路。

注释:

①冀彩芳.浅析高职院校商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15):146-148.

参考文献:

[1]崔晓琳.谈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国际商法》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16):571.

[2]郎爱云.论非法学专业民商法课程教改——适应专业需要 还原法律本质[J].价值工程,2011,(18):243-244.

(责任编辑:宋秀丽)

作者:朱燕

上一篇:执法监督论文范文下一篇:科技伦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