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2023-03-09

第一篇: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单位:普宁市高埔镇新圩小学

姓名:郑麟古 电话:2713818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历来是各个学校比较重视的课题。大部分学生一到做应用题就觉得头疼,常常束手无策。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具有抽象性与隐蔽性的特点,给学生解题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方面,我的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应用题时,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并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认真读题、审题,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而且审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审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审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有些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理解了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二、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地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如: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2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这道题存在两个数量关系:(1)两地路程÷相遇时间=两列火车速度和;(2)两列火车速度和-一列火车速度=另一列火车速度。找出这两个数量关系,对号入座,题目就很容易解答了。

三、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进行解题思路训练是学生学好应用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审题,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使已知量和未知量这对矛盾得到统一,这种构想就叫思路。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福田小学五年级学生分三个组去工厂做胶袋,第一组

- 12 -

第二篇: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稳步提升,人们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力度也逐渐增强。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不但有义务传道、授业、解惑,更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素养,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改进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小学应用题教学来讲,其占整个教学内容的1/3以上,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任务。教师应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将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转化为简单、易理解的应用题,再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最后完成教学任务。

一、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对题目深入理解,掌握核心内容是做好一道应用题的基础。学生在求解应用题目前应先找寻题目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将题目中的文字转化为数学符号,进行解答。但是,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因其年龄较小,分析及概括能力相对较差,对题目的表面意思都很难全面理解,就更不用谈及将其进行符号转化。很大一部分学生可以对教师课堂上讲解的应用题进行解答,一旦进行小幅度的改动,就无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一,先提高学生对于文字的分析能力,可以同语文教师进行沟通,全面合作,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第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一些学生在进行应用题解答时,仅大概了解题目内容就进行求解,特别对于那些比较常见的应用题,大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将题目看全,就依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求解,进而造成解题错误,成绩不理想。其实,应用题是一门很严谨的内容,一些细小的条件变化就可能造成整个题目的方向转变,也正是由于这样,大部分不认真的学生就会在自己熟悉的题目上失败。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面对一道应用题时,可以用笔将关键的条件进行圈画,再进行题目解答,保证不因马虎而出现错误;第三,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找寻多种类型的题目供学生解答,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进而提高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是求解应用题目的必然过程,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求解应用题的关键所在。一些学生在求解应用题目时,对题目的审查、分析等步骤都操作良好,同时也找寻到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列出计算公式,但却在计算最后结果时

出现错误。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应用题教学时,不但要重视对其分析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其计算能力的增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解题准确,为未来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三、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做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定的方法及技巧,求解应用题也是一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在提高解题准确程度的同时,节约解题时间与精力。

(一)归纳法

归纳法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目求解时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将一个问题的求解方法归纳成另一个问题的求解,然后利用反向思维对原问题进行解答。例如:一块长方形的木板,长为15cm,长比宽多3cm,在里面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其面积为多少?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准备一张同题目尺寸相同的木板,再进行剪裁、测量圆的半径。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发现以长方形的宽作为圆的直径所剪出的圆面积最大,教师再让学生求解圆的面积。所以,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教师也可以提出更深一步的思考问题:长方形面积比圆面积大多少等。这样,从简单题目深化到复杂题目,会更好调动学生思路,利用归纳法可以让学生找寻题目中隐含的解题关键,更好的进行题目求解。

(二)图形辅助法

图形辅助法就是将题目中的条件及关系通过图像反应出来,使其更为具体、直观,易于学生理解。例如:一辆汽车每秒行进50m,自行车每秒行进15m,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2分钟后相遇,求解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教师在给定题目后,首先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寻里面的关系及数量,然后通过画出线路图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确定解题方法,进行解答。学生利用图像,可以很直观的发现甲乙两地的距离就是汽车同自行车行驶的路程总和,再分别进行求解。这样就可以将复杂、抽象的行程类应用题,转化为直观、简单的题目。图形辅助法在应用题求解过程中可以直观的反应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同时更好的保证教学成果。

四、重视学生课后练习

尽管在应用题求解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方法帮助学生,但教师也应意识到熟练的技巧也离不开扎实的基础。所以,想要提高学生应用解题能力,布置适当的应用习题练习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教师可以一边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习题,一边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相应的题目,供其课后进行练习。但不管是借用哪种方法,在应用题题目选取时也应重视下面几点问题:其一,题目的难度应适中;其二,题目设定应同实际生活相关联;其三,题目选取应具有一定趣味性。这样,学生在进行应用题练习时会更有积极性,更为主动,进而增强自身解题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总而言之,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的为未来学习数学夯实基础。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6-17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年第5期供稿

作者:蔡庆伟 [导读] 在传统教学中,阅读和写字占有很大的份量,是学生不可忽缺少的基本功。 蔡庆伟

(虞城县李老家乡孙庄小学

河南

虞城

476300)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而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就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应用我简单的谈以下几点。

1.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这种学习方式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改变枯燥的学习方式;运用网络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文字材料,也可以从网络上听取声音材料,观看二维、三维的静止和活动图像,这种新形式的信息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

1.2立体、高效地传输信息;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能够用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人体获取的各种信息中有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网络教学就是以静止和运动的视觉信息为主,加上有声语言和文字说明,图、像、文、声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1.3注重交互性;进行交互式学习是网络教学优势的突出体现。网络的交互式功能非常广泛,包括点播图像资源、视频游戏、重复播放、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可视电话、交互式教学等,交互式网络教学的应用已经逐步普及,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也成为远距离教学和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互式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允许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种教学形式富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但这种教学形式是基于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教师的素质提高,我们可以想见,解除这种种羁绊,它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前景将更为灿烂。

2.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阅读和写字占有很大的份量,是学生不可忽缺少的基本功。而在计算机上汉字输入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有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等等,学生慢慢习惯用计算机打字,写字意识逐步淡化,写字技能逐步退化,更不愿意进行创造性思维,这种人是现代社会里的新文盲。网络教学已经把繁重的阅读、运算变成了轻松愉快的事情,使得学生从以前的“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中解放出来,使学习变成乐学。然而,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学习工具,学习永远离不开勤奋与思考。

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以下根据我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信息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2.1利用网络特性、优化学生的协作学习;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最大贡献是突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网络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了广泛的交互性。学生不再受教室束缚,协作的范围从班上的小组扩展到整个班级,以及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校与校之间,甚至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学生,大家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间的数量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临近寒假时,我们研究决定,让学生设计一份《家庭旅行计划》的活动。这个活动大约需要一周时间,主要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学习,主动探索→交流协作,达成共识→成果汇报,问题解决”的流程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一步:教师提出问题,你想知道一份家庭旅行计划书应该有些什么?第二步:全班40名学生组织协商讨论,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成立4个组,第一组目的地北京、第二组目的地上海、第三组目的地南京、第四组目的地杭州。第三步:教师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指导学生协作学习。第四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调查报告,并据此在电脑上设计自己的计划书。第五步:学生根据相关问题,设计“Powerpoint演示文稿”。第六步:全班交流,学生将制成的汇报材料进行演示汇报。整个活动注重开放,突破课内外的时空界限,学生兴奋不已。假期在家里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头上网,通过看电子地图、查询相关的网站,了解从出发地起程到目的地有多远的距离,可用哪些交通工具,路上需要多长时间,买车、船、机票需要多少钱,然后用电脑的计算器计算经费的多少、行程的时间等,最后再通过网络,小组的同学足不出户的在网上一起协商研讨,交换意见。正如某同学在活动感想中这样写道:“通过网上的查找,我们发现每种交通工具都有它们的优点和缺点:火车便宜但是太慢,飞机是快,可又太贵了,汽车就别提了,因为太远,还得转几趟车。我会当家理财了!”他自豪地感叹。也有的同学在论坛里号召,“大家都来试一试呀!网上讨论问题真便捷呀,还能一起看地图呢!”;还有的说:“把数学与信息技术用在一起,知识就不枯燥了,太好了!网络真是博大精深!”

2.2利用多媒体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实现课程整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精美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配音,营造出虚拟现实情景,使学生闻其声,临其境,入其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奠定了基础,便于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

例如: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曾设计了一节“装修招标”的数学活动课。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虚拟的现实情境:一个需要装修的三维房间,语言描述‘只要你们小组定出合理的预算,要有价格优势和整个装修效果的方案,打动客户,看谁能够招标成功’。学生在虚拟现实的情境中立刻忙碌开了,先考查房间整理数据,通过长、宽、高的测量,计算出房间的面积。再调查建材,收集信息。这个虚拟的情景——微缩建材市场直接被显示在屏幕上,学生只要用鼠标点击商品便可购买。有复合地板、地毯、实木地板的等等,不但每种商品有详细的介绍和价钱,还可以观看铺上商品后的最佳效果图,眼见为实,一睹为快。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选好了再设计方案,预算经费,最后竞标评标,展示效果。这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为学生虚拟了现实情景,以资源为依托,通过查找、交流、计算、复核,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实现了课程整合。教师通过虚拟现实情境的构建,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动手算一算,跟同学赛一赛,巩固并扩展了数学课上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得以提高,正像布鲁纳所说:“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2.3改变学习模式、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样,学生取得了学习的自主权,每位学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情况,有选择的学习。自己认为难的,可以多看多想和网上邻居们多讨论;而自己觉得容易的,则可少花时间。

新课改精神,强调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传统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囫囵吞枣,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表,让学生分小组到超市去了解各组所规定的商品的价格和重量,顺便了解商品的其他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报告,创设一个“百货大楼”的主题网页。“百货大楼”里分为食品区、家电区、生活用品区等,商品琳琅满目,让学生兴奋不已,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及待地想在网上做“商家”与“顾客”。有的学生们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秤,根据所学的重量单位,报出分量,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花,合理的去用,大家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最后,根据自己的购物经历,挑选适合自己的题型,独立完成课后难度不同的习题,再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们写道:上数学课真好玩,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买东西了等等„„学生将各自的体会放在网站的论坛里,别人自由浏览,相互学习和交流。“你当售货员算账又准又快,继续努力呀!”等等。这样的教学与常规教学不同之处是: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密度,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率也大大提高。缩短了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程整合。

2.4改变学习方式、优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学习是教育理论界积极倡导的学习观,也是教育实践者苦心追求而未至的境界。受传统教学手段的制约,自主探究学习始终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利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网络教学,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理想变为现实。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动静结合,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等诸多优点,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象形直观易于理解,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 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 把前沿先进的科技带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对声、文、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 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 , 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 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 板作图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 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 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他力求 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那如何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呢?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心理学上 “动机” 是人的心理需要引起的心理状态, 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地的内在原 因。对数学有好奇心,不满足现有知识,敢于冒险尝试,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积极主动的思考 问题 , 是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之一。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激起学生学习情感, 创设富有变化、 能激发新异感 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

例如在教学“填未知加数”一课时,先用电脑出示一段小动画,配乐播放:卡通的数字 7和 3一起玩,组成了算式:7+3=10, 3有事情跑掉了,出现了算式:7+( =10, 7+(? =10,学生 的创新潜意识被一下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 6面小旗,后面划一横线,问题:再画几面就是 7面了?算式 6+( =7,学生一下就领会了:再画上 1面就可以了。电脑出示第 7面小旗,学生 自然的在括号里填上了 1。学生掌握的轻松自然,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接下来解决新课开始时的 问题,学生的求知劲头更足了。电脑出示“木板上挂水壶图”,已经挂上了 7个,其他都空着, 让学生自己来列式,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7+(1+(1+(1=10,7+(1+(2=10,7+(3=10当问学 生认为那种对时,却各有拥护者,我没有对这些做法作出反应, 而是又出示了一道题:盒子里放 小球,要放 9个,已经放了 2

个, 2+( =9。学生自然的把没有放进去的,全数了数是 7个填在 了括号里, 这时我趁学生思考时对图进行了修改, 在空位置下面划一个大括号, 学生一看就明白 了要将所有的空都数一数填上一个总数, 之后学生又讨论了刚开始那样填的弊端。 学生求知的整 个过程就是创新意识发展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制造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知识不知不觉 也被掌握了,创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闪烁剥离,培养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 征。”创新精神是指人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探究发现的情绪状态。

在揭示“观察物体”中的数学概念时,先让学生摸一摸实物,大体感知物体的形状,但若想让学 生抽象出实物图形是有困难的, 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问题, 就容易多了。 如在揭示长方体的概念

时:首先出示实物图 “鞋盒” , 引导学生说出是长方体, 让学生观察特征, 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 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对的两条边、相对的面,连续闪烁,并伴有声响。再让学生说特征, 学生的创新再次得到激发,猜测出长方体的框架。最后, 从鞋盒抽象出长方体的形状。 学生的猜 测得到了验证。

三、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显示,创造性的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 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这样,让学生观察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为创造能力的 培养创造条件。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学生一直对“速度和”的理解比较困难, 如果用实物或图片进行 直观演示,由于时空限制,很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而运用多媒体模拟运动过程, 学生就很容 易总结求出两地距离就是用 “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 这一规律。 再如, 教学 “角的概念” 一课时, 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 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 同 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 再分别闪 烁出亮点和两条

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 另一条边移动, 形成大小 不同的各种角,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这 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四、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在这种愉快的情绪下,通 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让难点逐层剥离,学生突破掌握。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 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 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 并创设了按题配置的活动物景。 通过 “变色”、 “闪烁”、 “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 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省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五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回小学 张瑞盛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应用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课堂中创设了游戏情景,一开始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副“数学乐园”的全景图,学生见到后齐声欢呼起来,这不仅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而且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应用它,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将电脑、电视、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变“苦学”为“乐学”,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课堂效果好,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例如:一题多变是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常见方法,以前在进行此项训练时,要用好几块黑板,非常麻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后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在复习几何图形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动态变化功能演示,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变长或变短,正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一条边如果变长或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梯形的一个底变为0,梯形就变为三角形了,演示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梯形与长、正方形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图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公式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起来呢?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白:长方形一条长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正方形的一条边变长也可以变成梯形,把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是0的特殊梯形。这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可用梯形公式来解答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又达到了融汇贯通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对难题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良好情感,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这说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是提高传统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课件《圆的认识》的制作中,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时行调节,在上课前,不再让班长叫起立,而是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圆的认识时,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圆的深刻理解。在制作各张画图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画面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避免产生黑板搬家感觉。圆的概念、定义及圆的面积的公式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应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适当介绍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数学实习、实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问题的模型,通过研究模型而解决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人们解决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简捷、廉价的手段,息技术网络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善加利用,一定会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例如学习了圆周长后,上网搜索祖冲之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绚丽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时,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网站上储存的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等内容,每一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有目的的选择学习。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曾看过一篇有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低年级的学生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段时间,她发现班里的一部分学生总是上学迟到,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设计了小主人 嘟嘟 的新朋友 钟表这样的情境:嘟嘟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有一个好朋友 闹钟。这天早晨8时了,嘟嘟才到校。看到这里,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老师让大家说一说,嘟嘟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批评嘟嘟上学不应迟到。那我们上学应该怎么做呢?紧接着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不学嘟嘟,要按时到校。这时,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也认识到了错误,决心按时上学,再也不迟到了。通过这节课,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相联系设计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及彼。使学生认识到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这样做往往比传统的说教学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总之,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无疑是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通信管线工程工作内容下一篇:体育部三月份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