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研究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思路与对策

2022-09-1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高校研究生作为国家精英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 全面提升其法治意识, 培育其法治信仰,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研究生法治信仰培育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学生法治信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治意识不足。研究生虽然对法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法的精神, 但其学习工作的重点在专业方向和科研, 接受到的法治教育仍然十分局限, 仍不能全面深刻的认识法治, 理解法治精神, 树立崇高法治信仰。二是法治情感不足。没有对法治的信任和对法的精神的热爱, 便不能培育研究生有法治的信仰。当前研究生多数还达不到对法治信仰尊崇的程度。三是法治行为落实欠缺。研究生群体虽然普遍有对法和法治的认同, 但出于法治认识不全和法治情感不足, 同时欠缺行为的落实。很多校园犯罪案件中犯罪者知法甚至懂法但是其行为还是严重触犯了法律, 背离了法治精神。

社会公民的法治信仰是实现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 公民较高的法治信仰水平和社会良好的法治精神风尚是国家法治化建设的极有利环境和基本前提。研究生作为社会公民群体中的精英, 其法治信仰对于全社会的法治精神提升具有重要引领和导向作用。首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育研究生法治信仰。高校法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培育青年大学生、研究生法治信仰是党和国家在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次, 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需要培育其法治信仰。促进大学生、研究生全面发展, 就要把法治精神、法治信仰作为大学生、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之一, 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践行者。

二、当代研究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思路与对策

宣传法律精神和法治文明, 加强研究生法治教育。加强研究生法治教育不只是简单灌输和告知, 而应当是讲述法治相关理论, 通过上好相关哲学和政治课程使得研究生认识法的精神, 了解法治的基本范畴。必须从根本上解构以人治思想为主体精神的传统法观念, 建构新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培育现代人文精神。用“法至上”、“权利本位”、“自由、平等、权利、民主”等现代法治意识解构其头脑中固有的传统法文化中人治理念。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学习使得研究生认识法治, 树立法治观念, 从而培育法治信仰。但这并不意为着对传统文化中法文明的全部否认, 只是对专制的、不平等的和“人治”观念的合理认知和对现代法治理念的全面认识。早在先秦时期, 中华文明就出现了最早提倡以法律治理国家, 倡导依法治国的法家文明。而在几千年历史传统法文化中也存在着大量着对现代法治文明有着借鉴意义的合理因素, 如体现民主性的罪刑法定原则;德治与法治互补;以法为教, 综合为治;民贵君轻的民主意识;有教无类的平等精神;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法、理、情相统一以缔造和谐的法律环境等等。在研究生法治教育工作中, 要倡导研究生学习西方法的精神和法治理念, 同时也要引导研究生不断发掘和总结传统法文化中的法治文明, 在传承、借鉴和创新中不断深刻全面的了解法治, 从而培育法治信仰。

摒除法律工具论, 明确研究生法治教育价值取向。从近年来发生的犯罪案例中可知, 犯罪行为与主体的法律知识并不是正相关系, 甚至有违法者本身就是法律专业的硕士。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导致的违法侵权案件也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研究生群体中时有发生。可见丰富的法律知识并不必然产生守法行为。大多数研究生拥有大量法律知识却只将法律作为工具, 看到“法”只是看到条条款款的法律条文规章, 而不是公平正义的法的精神。法律显然具有工具价值, 但是作为工具更是为人所用的, 既是正义的维护也有可能是腐败的奴隶。知法而犯法, 时常就是因为对法律条款的了解给犯罪主体提供了规避法律的一定优势。在法治的维度下, 法律是一种价值理念, 是人类理性的化身, 是正义的代表, 是民众权益的保护神。研究生法治信仰的培育工作中应着重于法治精神、理念、价值及法治实现条件的研究, 要引导研究生摒弃法律工具论, 而构建正确价值取向。依法治国,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代表了人类社会数千年来在政治、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上的理性思考与选择, 是现代文明制度的基石, 也是实现民族复兴走向现代富强民主文明国家的必然选择。研究生法治信仰的培育, 要注重引导研究生选择正确的法治价值取向,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信仰法律的平等属性。

构建高校法治文化, 创造文明法治的高校环境。文化环境对人的作用和影响直接关系着公民法治情感的培育, 法治文化环境发挥着和法律制度同样重要的作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件事以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行动, 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依靠法律制度如何规定而决定, 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与判断直接去做。法治只有成为研究生所追求的高尚信仰, 才能使其主动自觉的做出守法行动。“法律只有在受到信任、并且因而并不要求强制力制裁的时候, 才是最有效的”[2]。法治信仰又来自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对法律公平正义的极大信任。高校作为研究生生活工作的最主要环境, 应当为研究生创造这样充满公平正义的文明法治的环境, 构建校园法治文化, 从而加强研究生的法治感情, 使得研究生自觉对法治产生崇尚之情, 培育研究生法治信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正是的根本保证。高校建设中, 也应当使得各项工作符合规章制度, 坚持公平平等的工作原则, 使得研究生生活工作在公平、民主的校园环境中。科学治校, 依法治校, 用制度保障校园生活和谐, 在环境的影响下使得研究生亲身感受而信服法律, 尊崇法治, 培育法治信仰。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培育研究生法治信仰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研究生法治认识不全面、法治感情不足、法治信仰缺失的情况下, 培育研究生法治信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付出长期努力。要大力宣传法律精神加强法治理论教育, 使得研究生全面深化的认识法治;引导研究生法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正确取向, 摒除法律工具论, 培养研究生对法治的信服情感, 尊崇法治;积极构建法治高校, 创造研究生文明法治的工作生活环境, 以亲身体验的法治生活培育研究生坚定法治信仰。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要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高校研究生作为国家青年人才和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 其培养计划中研究生法治信仰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浅析对研究生法治信仰培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培育研究生法治信仰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法治,法治信仰,研究生教育,法治文化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4-10-29 (1) .

[2] 吴端.近代“青年”观念的形成与展开——以近代日本青年主义发展的过程为例[J].当代青年研究, 2010 (11) .

上一篇:浅谈流行声乐演唱呼吸训练的方法及其重要性下一篇:刍议情景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