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一五减排总结

2024-04-29

***市十一五减排总结(通用6篇)

篇1:***市十一五减排总结

***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工作的总结

“十一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以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为主线,把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突出重点,强力推进,较好的完成了“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我市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现将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成立***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组成人员,全面领导全市的减排工作。将污染减排工作列入考核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对工作不得力、不作为,影响工作进度的单位及其主要领导给予通报批评;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取消评优资格。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依据《河北省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和《***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编制了《***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晋政函„2007‟76号),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为: 1 到2010年,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由2005年的3450吨减少至2930吨以内,削减520吨,削减比例1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3214吨减少至2700吨以内,削减514吨,削减比例16%。

完成情况:2009年底我市已完成二氧化硫减排任务,2010年COD减排任务为350吨,截止今年6月份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444.2吨,提前完成 “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总任务。

三、减排工作措施和做法

(一)调整产业结构,关停污染企业

1、彻底取缔关停污染严重的小漂洗、小制革、小造纸、小电镀、小冶炼等“十五小”企业,对这些企业断水、断电,并捣毁主要生产设备。

***市政府2007年6月20日组织***镇、环保、建设、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对5家熟料小造纸厂的生产设备及锅炉进行了拆除,彻底将其取缔关闭。共拆除了5台纸机生产线和5台2吨锅炉,减排COD125吨、SO240吨。“十一五”期间,先后组织协调了多次取缔拆除联合专项行动,联合供电、工商、公安、水务、质监等部门和有关乡镇政府对小制革、小电镀、小漂洗等“十五小”企业摊点进行了强制性拆除,共强制拆除小制革转鼓81个,强行拆除漂洗池620余个,强制拆除小电镀企业30余家。

2、***有限公司原有6条漂白生产线,因其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造成污水排放超标,在环保局的监管下,该企业在2006年12月将其中3条生产线拆除,用水和排水量下降50%,完成COD 减排160吨。***市厂条绒染色生产车间排水色度和COD超标,造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不能稳定达标,要求该企业在2006年12月将染色生产线彻底拆除,改建成纺纱车间,完成COD减排95吨。

3、***市纺织厂2006年将3台共14.5蒸吨锅炉拆除,完成SO2减排57.6吨。***公司的氯碱车间烘干窑炉无任何治理设施,烟尘、SO2排放超标,该公司于2006年12月将其拆除,更换为燃气炉,将电解氯化钾产生的氢气作为燃料,年节约燃煤4000吨,完成SO2减排52.96吨。

4、***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取缔***市勤茂印花厂等企业的决定》,于2007年12月20日组织环保、电力、国土、公安、水务等部门对***市公司和***市厂进行断水、断电,并对毛巾染锅、生产锅炉等设备进行彻底拆除。2家企业完成COD减排150吨、二氧化硫48吨。

5、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关停***厂等三家企业的决定》要求,***市灯芯绒厂2008年12月完成拆除所有灯芯绒生产线和4吨锅炉,COD削减量为182吨。***市公司2008年12月完成拆除所有漂白布生产线和4吨锅炉,COD削减量为186吨,***市厂2008年12月拆除所有拔丝退火窑炉,二氧化硫削减量为68吨。

6、***市公司于2009年6月彻底关停拆除主要生产设备及4吨锅炉,完成COD减排量150吨;2010年9月市政府下达文件关闭***市公司、***市公司2家印染企业,可分别完成COD减排688.83吨 和92.5吨。

7、按照《***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2010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通知》(*淘汰办„2010‟1号)要求,严格落实***市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对河北永隆纺织公司、***市造纸厂、***市纸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落后产能设备进行了集中拆除,对十二分厂等14家小冶炼厂予以取缔关停。

(二)实施重点污染治理工程

1、***市公司废水治理投资180万元,采用好氧生物法处理,于2008年3月份竣工并通过了验收,完成COD减排90.5吨。

2、***市公司今年共投资400万元,一是通过改造冷却循环水系统,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二是安装残液回收装置,三是新建采用新型生化除氨节碳工艺的废水处理站,降低废水排放量和COD浓度;2台锅炉共投资100万元通过节煤工艺改造,和对原先的水膜除尘器进行升级,提高脱硫效率,实现节约能源消耗和污染减排,2008年10月20日***市环保局进行了竣工验收,完成COD减排290.8吨、二氧化硫60吨。

3、***公司投资50万元,在2008年2月建成循环水系统,日减少废水排放量1000M,大大减少废水排放量,完成COD减排53.3吨。

(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污染减排 2009年新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该厂位于城区东

3北部东环路西侧,总占地6.5公顷,总投资11903万元,日处理能力为6万吨,采用先进的“水解酸化+AO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出水水质执行国家规定的一级A标准。一期工程3万吨/日2008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12月28日通过了***市环保局的验收。各项治理设施运行正常,中控室及进出水口COD自动监测装置正常运行,出水化学需氧量排放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50mg/l),完成COD减排740.95吨。四、十二五”环保工作谋划

“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及我市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按照“强管理,调结构,稳运行,保达标”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处罚到位、追究到位,到 “十二五”末,使我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节能减排工作为抓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环境容量空间,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节能项目,实现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二)坚持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切实推进园区规划环评进展速度,为我市项目建设打开发展空间,加快建设项目审批、立项、建设进度,为我市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要从建设项目用地、规划、2营业执照办理、供电、供水等各个环节入手,对违法违规项目进行遏制,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良好机制。

(四)抓好污染源头治理,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对屡次超标排放、偷排偷放的给予停产治理,强化企业应当承担的治污减排的社会责任,树立“污染者治理,排污者缴费”的观念。

(五)切实搞好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进度,提高我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新上项目提供有力保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篇2:***市十一五减排总结

“十一五”是大连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做好这一时期的教育科研规划工作,是全市教育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整合全市力量,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确定立项课题,集中攻关,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大大连贡献力量。

(一)制定“十一五”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

制定“十一五”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三为服务”的宗旨,理论联系实际,以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为建设大大连服务等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应用研究为主,繁荣教育科学,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

(二)“十一五”课题指南的制定安排

依据大连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要点,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在自下而上征集课题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级教育行政和基层学校意见,通过组织专家论证等形式,制定大连市的“十一五”课题指南(具体安排见工作计划表)。

(三)“十一五”课题指南公布与课题申报时间

预计在2005年7月初公布《大连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申报课题受理时间为2005年8月——9月(详见工作安排计划表)。

篇3:盘点“十一五”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 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 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

节能减排扭转了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的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大幅上升的势头。“十五”后三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了9.8%, 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上升了32.3%和3.5%;“十一五”期间, 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 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14.29%和12.45%。

节能减排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重点行业先进生产能力比重明显提高, 大型、高效装备得到推广应用。2009年与2005年相比, 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47%上升到69%, 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比重由21%上升到34%, 电解铝行业大型预焙槽产量比重由80%上升到90%, 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56.4%上升到72.2%。

节能减排推动了节能技术进步。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能效整体水平得到提高。2009年与2005年相比, 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千瓦时降到340克/千瓦时, 下降了8.11%;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15千克标准煤, 下降了11.4%;水泥综合能耗下降了16.77%;乙烯综合能耗下降了9.04%;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了7.96%;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了10.06%。

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根据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2009年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城市比例由2005年的42.5%上升到67.3%;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五类水质比例由2005年的27%下降到18.4%;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三类比例由2005年的41%上升到57.3%。

节能减排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少消耗能源6.3亿吨标准煤,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 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也体现了我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 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

“十一五”确定的落后产能淘汰目标圆满完成。预计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7200万千瓦, 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172万吨、炼钢产能6969万吨、水泥产能3.3亿吨等, 在关闭造纸、化工、纺织、印染、酒精、味精、柠檬酸等重污染企业方面都取得积极进展。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积极进展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包括:燃煤工业锅炉 (窑炉) 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这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是实现“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重要措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共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80多亿元、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安排220多亿元, 共支持了5200多个重点节能工程项目, 形成节能能力1.6亿吨标准煤。

大幅度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2009年与2005年相比, 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千瓦时降到340克/千瓦时, 下降了8.11%;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15千克标准煤, 下降了11.4%;水泥综合能耗下降了16.77%;乙烯综合能耗下降了9.04%;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了7.96%;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了10.06%。

促进了先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纯温余热发电、新型阴极铝电解槽、高压变频、稀土永磁电机、等离子无油点火等一大批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普遍应用。

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高效照明产品、家用电器、电机、新型节能墙材等节能设备和产品的市场规模得到大幅度提升, 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水平显著提高。

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签订合同, 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等一系列服务, 并通过分享节能效益方式回收投资和合理利润的商业模式。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提高能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 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十一五”期间,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 节能服务公司已成为我国节能战线上一支重要力量。2010年与2005年相比, 节能服务公司从80多家增加到800多家, 从业人员从1.6万人增加到18万人, 节能服务产业规模从47亿元增加到840亿元,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13亿元增加到290亿元, 形成年节能能力从60多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300多万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 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元。

2010年4月, 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为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出台了《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10年中央财政共安排20亿元, 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实行税收扶持政策。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暂免征收营业税, 所得税三免三减半, 对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 免征增值税。用能企业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支出, 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完善相关会计制度。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事业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计入相关支出;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作为费用列支。

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 创新信贷产品, 拓宽担保品范围, 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 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效果明显

2009年6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节能汽车、节能灯、三相异步电动机和稀土永磁电动机等高效节能产品, 目前已形成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照明产品、工业设备等四大类高效节能产品推广体系。

一年半来, 中央财政共安排160多亿元, 推广高效节能空调3400多万台、节能汽车100多万辆、节能灯3.6亿多只。据初步测算, 直接拉动消费需求1200多亿元, 实现年节电225亿千瓦时, 年节油30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400万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培育和形成了高效节能产品消费市场, 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而且让普通消费者得到了“价格下降、节电省钱、生活质量提高”等多重惠民效果。

高效节能空调推广成效:中央财政安排115.4亿元, 支持推广3400多万台高效节能空调, 直接拉动消费700多亿元, 实现年节电100亿千瓦时, 产品寿命期内节电800~1000亿千瓦时, 年节约电费50亿元, 寿命周期内节约电费400~500亿元, 并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减少30%左右的用电负荷。

高效节能空调的市场占有率从推广前的5%上升到目前的70%以上, 使新能效标准得到顺利实施, 原三、四、五级低能效空调已全部停止生产, 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高24%,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扩大的规模效应和财政补贴使高效节能产品的售价大幅度降低, 政策实施以来, 高效节能空调价格从推广前每台3000~4000元下降到2000元左右, 部分型号的1级能效节能空调市场售价最低降至1000元左右, 累计节约老百姓购买费用300亿元。

节能汽车推广成效:中央财政安排30.4亿元, 支持推广100多万辆1.6升及以下节能乘用车, 直接拉动消费508亿元, 实现年节油30万吨, 产品寿命期内节油450~600万吨。1.6升及以下节能乘用车型号从推广前101个增加到341个, 每月销售数量从推广前不到5万辆上升到目前30万辆左右, 市场份额从7%上升到30%以上。

节能灯推广成效:中央财政安排16.2亿元, 支持推广3.6亿只低汞含量节能灯, 直接拉动消费41亿元, 推广的节能灯实现年节电125亿千瓦时, 产品寿命期内节电627亿千瓦时, 使老百姓年节省电费60多亿元。在政策推动下, 节能灯市场价格比推广前下降了40%。

启动推广高效电机:2010年6月启动, 发布了第一批推广产品目录, 共13家企业1000多个型号。第二批推广产品目录将于3月发布, 届时将有50家企业近万个型号的产品符合政策推广条件。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超额完成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是指国家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8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约一千家企业加强节能管理, 其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一半, 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三分之一。2006年4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目标是“十一五”期间节能1亿吨标准煤左右。

篇4:***市十一五减排总结

5月5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和部署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总理温家宝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温家宝指出,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国务院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38%,但完成“十一五”降低20%的目标仍然十分艰巨。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化工6大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上升3.2%,大大增加了后三个季度的工作压力。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各级政府必须向人民兑现的庄严承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们的承诺不能改变,决心不能动摇,工作不能减弱。

温家宝强调,要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开发与节约相协调,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1.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过快增长,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必须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把项目审核管理关、项目审批程序关、“两高”产品出口关。采取铁的手腕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要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

2.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亿元、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500亿元,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确保形成年节能能力8000万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继续着力抓好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重点领域节能,实现公共机构能耗指标比去年降低5%。

3.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加快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继续做好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推广节能灯1.5亿只以上。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发布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范围。全面实行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认真落实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4.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监管,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要确保形成2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大容量、高效率的燃煤火电机组发电上网。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管理,制定和实施用电高峰期供电方案,重点保证居民合理用电需求。坚决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对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单位,收取惩罚性电价。

5.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推进高效节能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先进发电设备等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主要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严肃查处违规乱上项目、对高耗能企业实行电价优惠、严重浪费能源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

6.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落实煤层气发电、余热余压发电上网和价格政策。积极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的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实施资源税改革。

7.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继续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新闻媒体要定期公布各地方节能减排进展和能耗情况,报道先进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篇5:市十一五内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近几年,我市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大商贸、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工作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市商贸流通业适应市场变化,强化自身改革,大力发展商品流通,促进市场繁荣,全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根据**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6亿元,同比增长10.3,比“九五”期末增长53.3,年递增13.33,其中县(市)以上零售额7.97亿元,县以下零售额11.64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有3家企业销售额过亿元(其中石油公司10462万元,烟草公司11384万元,中农公司10189万元)。商贸从业人员达19090人,实现增加值7.05亿元,占全市GDP的11.19左右,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05年元-8月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亿元,同比上升13.5,预计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15亿元,同比上升13。

[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二)商贸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全市现有商贸批发、零售贸易、饮食业服务网点达7713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商贸流通网络。其中,限额以上企业7家(北山超市、**宾馆、贵枝花园酒店、众康医药公司、中石化**分公司、烟草公司、中农公司),成规模经营企业204家。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3192个,餐饮业260个,服务业4261个。各类市场(年成交额500万元以上)34个,年成交额10.35亿元。其中工业品市场13个,年成交额1.1亿元;农贸市场21个,年成交额9.25亿元。

(三)商贸业国企改革成效明显。近几年,我市一方面大力推进国有商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全市80多家国有商贸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分流安置人员5740多人,组建股份制企业1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25家,买断产权26家,租赁2家,解散9家,破产4家,基本实现了商贸企业民营化经营。体制的改变为多种所有制商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形成了以北山超市为代表的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民营企业。

(四)新型业态及营销方式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随着居民的消费需求明显多样化,商业业态也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连锁超市已成为我市商界一道风景。据统计,全市已有40多家超市遍布城区和各个集镇,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与此同时,各类专卖店、专业店也得到快速发展,物流配送正在起步,石油、烟草已形成配送网络。多年的竞争发展,先后改造盘活了原利华广场、**商业大楼、供销大厦、**商场、迎宾商厦。先后建起了金山、迎宾、利华家俬超市,太子、赛美佳、北山等超市,形成了以贵枝花园酒店、王牌宴酒店为代表的饮食服务企业,以北山为代表的连锁超市和购物中心,以丰坪巷、礼化路、峡江建材为代表的专业市场,以五柳树为代表的集贸批发大市场。全市已初步构成了综合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等多形式、多业态相配合,大、中、小网点相结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网络。

(五)软硬环境优势日趋凸现。三峡机场、宜黄高速公路、焦柳铁路、长江黄金水道等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为**市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带来了较旺的人气。同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市场环境的根本好转。在工商企业中广泛开展了“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并组织大中型商业企业面向社会承诺,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理念,共建和谐**,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先后有温州、武汉等外地客商到**投资兴业,先进的经营理念整合了我市商业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到位,给全市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遗留问题较多,已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商贸运行严重入不敷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加大;原有商业设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流通功能和市场份额已经逐步丧失。二是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不足。目前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仅3家,且与周边县市相比,无明显竞争优势。三是商业资本分散,发展资金不足。商贸企业融资问题是滞碍发展的突出瓶颈,商贸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难于扩大经营上规模。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偏低,没有明显的大商贸架势,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明显,辐射功能弱,“川鄂咽喉”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老牌国有商贸企业区域辐射功能已经丧失,经营手段、场地、设施老化,山货、水果、粮食等产品的集散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四是规划缺乏前瞻性,网点布局科学性不强。流通行业的发展大多属自发状态,布

局没有很好地规划引导,导致体系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优势未发挥。五是流通与生产的结合不够紧。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不够,地方产品进名店、进大超市的品种屈指可数。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牵引作用小,导致大商贸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六是基础设施滞后,启动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的力度不够。大商贸格局的支撑乏力,农村市场较为低迷,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缺乏有效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流通原动力不足问题。

三、发展环境分析

(一)有利条件

1、三峡·宜昌效应为**商贸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宜昌市的重要卫星城市,**必将成为重要的战略依托地,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必然有力地促进**商贸业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2、区位优势为**商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万里长江贯东而去,焦柳铁路穿市南下,宜黄高速公路和318国道并行东西,三峡机场距市中心30公里,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了南达潇湘,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格局,势必成为重要的商品和物流集散地。

3、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形成商贸业发展的强劲动力。200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3亿元,同比增长16.4;完成财政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1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同比增长41.9;农民人平均收入达到3237.5元,经济状况居于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4、雄厚的资源优势将强势推进商贸业的增长。我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猪、淡水鱼、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物产丰富,主要工业品种已达350个,形成了纺织、建材、化工等为主要门类的工业体系,势必为市场持续繁荣以予有力的保证。

5、持续旺盛的人文环境已成为我市商贸业发展的不竭源泉。我市总面积1310.4平方公里,总人口50.7万元,城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3万元,人口密集度较大,在全省属于中等以上水平。**正以稳健的步伐向新型中等城市迈进,创造了无限的商机,消费需求将强势扩张,消费品位将大为提升。全方位开放,促进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逐步改造了商贸业的传统方式,构建了现代流通体系,为商贸流通业强势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不利因素。

1、流通主体规模偏小,行业零散度较高。

2、流通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流通业在流通总量中所占比例小,现代化水平低;流通业的组织形式结构、批发业与零售业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3、流通效率及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4、快速扩张能力较差,财务运作能力不高,营销技术能力低,成本控制能力弱。

5、人才聚集能力不强,品牌价值能力低。

四、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为指针,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有关精神,积极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坚持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的战略,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以服务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为忠旨,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动流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城区为龙头,乡镇为基础,积极发展综合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经营,物流配送,逐步推广电子商务。努力构建由多种所有制市场为主体、多种商业业态、各种流通规模企业构成的便捷、畅通、高效、优质的流通网络,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预计2005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15亿元,按年均递增15计。

2006年实现25.47亿元;

2007年实现29.29亿元;

2008年实现33.68亿元;

2009年实现38.73亿元;

2010年实现44.54亿元。

(二)商业网点建设

到2010年,全市商业网点总数达到10800个,限额以上企业达到15家,从业人员达3万人。

(三)连锁经营建设

到2010年,全市发展销售额过亿元的连锁企业1-2家,连锁企业店铺达250家(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家)。

(四)商贸市场建设

到2010年,全市发展各类综合、专业市场达40家。形成一家年成交额过10亿元的省级大市场——五柳树大市场,新建2家年成交额过2亿元的专业大市场——化工建材大市场和农贸大市场,鼓励新建改建“农改超”市场3家。

五、发展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迅速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增加流通业的竞争能力。依法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扩张商贸经济,培育主体市场,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商贸发展路子。积极通过实施民营化改造、解散重组和破产,大力推进国有商贸企业改革,尽快处理遗留问题,妥善安置职工,降低改革成本,使全行业尽快地从被动应付局面中摆脱出来,更好的谋发展。

(二)积极推行现代流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到2010年,力争全市培育年销售额过亿元的连锁企业1-2家,连锁企业店铺数达到250个,重点扶持各大超市做大做强,各类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以上。一是巩固现有连锁超市经营,并在成品油、医药、烟草、粮油、装饰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广泛推进连锁经营。特别要加快传统粮油、副食品和蔬菜向连锁超市或便民转型,规范医药超市经营。二是大力发展以社区、集镇为中心的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民店。积极实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试点工程,构建**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拟建200家“农家店”,引导大中型流通企业直接和通过吸引小型企业加盟到试点的镇、村投资建立和改造“连锁店”、“农家店”。三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传统百货店的业态创新和转型,加快百货商店连锁经营步伐。四是支持企业发展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和仓储式商店。五是支持鼓励连锁企业、供销合作组织向乡镇发展连锁网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农村公共消费资源,开拓和启动农村市场。

(三)积极发展物流配送,逐步推广电子商务。加强现有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装卸机械化、信息电子化、商品条码化。在壮大石油、烟草和农资配送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粮油、食盐、果蔬配送业务,培育物流市场,建成仙女道口物流中心和七星台油脂配送、安福寺果蔬配送中心。目前,我市已有**酒业、**大曲等部分企业和产品在互联网上建有网站。针对我市发展现状,要加快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到2010年,力争有80的企业和产品建立网站。在零售企业推广条码技术、时间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流通行业营销管理的科技含量。

(四)以流通带加工,以加工激活流通。一是组织大型超市、商场和批发市场,优先吸纳地产品进柜入市,以“市”兴“物”,极力扩张著名商品粮、优质棉、优质油、优质毛豆、优质水果、波尔山羊、淡水鱼、瘦肉猪的销售网络。二是发挥工业优势,延伸流通触角。发挥“**大曲”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优势,带动商贸业走出**,辅射全国;发挥奥美、稳健、旺家、帝元等纺织企业的优势,带动商贸业拓展国际市场;发挥鄂肥、三宁、开元等化工企业的优势,建成全省最大的化工交易市场;发挥金泰、宏泰、亚泰等建材企业优势,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建材市场;发挥开元、南辉等高科技企业的优势,建成高新科技产品市场。

(五)进一步推进商贸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引资招商。一是进一步加快流通领域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努力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以启动民间资本为重点,加快推进全民创业。在推进国有(集体)企业创新的同时,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按照“无歧视”的原则和“放胆、放手、放开”的要求,大力发展商贸民营经济。鼓励民营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使民营经济在商贸流通领域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加大对外项目招商的力度,象抓工业项目招商一样,抓流通项目的招商工作。欢迎市外企业入驻**,主动与国内外大型连锁经营企业交流,推进企业间的合作发展,积极引进知名连锁企业和物流企业,促进我市流通业实现经营方式、营销技术和管理“三创新”。

(六)搞好科学规划布局,引导商贸业健康发展。一是着眼于商贸功能的提升,推动硬件建设现代化。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建设大商贸格局构建物资载体。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五块”(城区、刘巷、江口、问安、董市)、“三横”(沿江大道、团结路、迎宾大道)、“二纵”(江汉大道、民主大道)、“一场”(礼堂广场周边);在功能布局上形成“六大中心”:以五柳树市场为重点的农贸产品批发中心;以公园路为重点的建筑、装饰材料中心;以原**商场、供销大厦为重点的百货副食中心;以实小电脑一条街为重点的电脑、文化用品中心;以原商业大楼为重点的服装、电器中心。在前瞻布局上突出“二线”:江汉大道向北延伸段重点发展农贸和物流市场,彻底扭转农业大市无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局面,构建农副产品向域外流通的桥梁和纽带。迎宾大道向西延伸段重点发展新型工贸业,形成地产工业品贸易区。二是着眼于竞争力的提高,推动专业市场的规模化。对五柳树市场实施“农改超”工程,发展一个年成交额过10亿元的省级大市场,依托江汉大道延伸段,兴建二个成效额过2亿元的专业大市场。三是引导消费多样化、层次化。城镇形成住房、汽车、装饰装璜材料、电子信息产品、金银珠宝饰品为主流的消费热点。同时,加大农村供电、供水、交通等公共消费设施建设,推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在农村市场走向普及。四是着眼于辐射面的扩大,推动商贸经营品牌化。首先是打好市场牌,造就品牌市场。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市场品牌信誉。加强对商户“诚信经商、依法经营”观念教育,营造“诚信经商”氛围。其次,打好商品牌,吸引品牌商品入市,充分利用品牌辐射力,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经营。五是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产业,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旅游业。深入挖掘关庙山遗址、中国·宜昌白鹭天堂生态旅游、鲁家港水库仙女风景区等旅游项目的市场潜力,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开发旅游,发展旅游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良的流通业发展平台。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改超”、物流配送中心等设施的投入力度;尽快建立流通环节食品检疫检测体系,支持“三绿工程”发展;尽快构建全市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八)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倾力打造大商贸格局。尽快解决发展大商贸全市缺乏统一管理的体制性问题,设立综合协调部门(此职能过去由市政府财贸办公室负责),将行业规划、信息交流、业务管理、数据统计统筹起来。打破区域分割、部门垄断的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将大型商贸设施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改善信用环境,完善消费信贷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金融扶持;引导大型、批发、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物流中心向城西、城北聚集。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全市统一的可操作的优惠政策,制止无序竞争和不公平竞争;减免大型商业设施建设规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商贸领域;对建成开业的商贸项目实行试营业期税费减免的政策,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形成建设商贸大市的整体合力。加大市场经营环境监管力度,规范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

篇6:***市十一五减排总结

团结动员全市妇女为实现市“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市妇联八届二次执委会工作报告

各位执委:

我受常委会委托,向市妇联八届二次执委会议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5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下,市妇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妇女积极参与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妇联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了妇女自身发展的新进步和妇女事业的新发展。

一、团结带领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有新举措

我市妇女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半边天”作用。全市妇女就业稳定发展,从业女性占从业人口总数的一半,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推进农村“三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广大城镇妇女抢抓发展机遇,岗位成才,岗位建功,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各级妇联积极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和“科技致富工程”,以妇联工作品牌“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为载体,搭建广大妇女发展经济的平台,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促进城镇妇女建功成才。

——抓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能力。继续以全市1537所妇女学校为阵地,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市妇女学校共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657期,培训妇女8万多人次。开展创建星级妇女学校活动,提升妇女学校办学质量。今年有5所妇女学校被省妇联评为星级妇女学校。鼎湖、广宁、封开等县(市、区)通过开展“科技直通车”活动,组织专家、科技工作者到妇女学校举办讲座,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实地指导农业生产,使广大农村妇女受益。

——建基地,带动农村妇女奔康致富。今年以来,市妇联创办了8个“双学双比”科技示范基地,引导农村妇女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各级妇联也建立了一批“妇字号”基地,培育了一批科技致富女能手,带动农村妇女奔康致富。全市已建立市级以上“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11个。

——搭平台,促进城镇妇女建功成才。各级妇联以“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为平台,引导职业女性文明从业,奋发进取,敬业爱岗,成才奉献,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个领域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为我市经济建设建功立业。“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覆盖面已由窗口服务行业拓展到政府职能部门、外资企业及民营经济领域,形成了各行各业踊跃争创的局面。全市有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3个、省级30个、市级99个、县级172个,正在创建的市级岗22个,为创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强服务,帮助妇女就业再就业。各级妇联积极配合政府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广泛开展“巾帼创新业”、“巾帼助困”活动,圆满完成了省下达我市妇女就业再就业“三个三千”目标任务。市妇联争取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利用“就业训练中心”资源,建立了9个“女性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加强女性职业培训。认真落实省妇联关于扶持农村低学历妇女达到大中专水平的要求,扶持247名农村贫困女青年参加中专、中技学历培训,提高妇女的创业和就业能力,推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得到省妇联的充分肯定。各县(市、区)妇联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就业招聘会、茶话会、座谈会等活动,帮助妇女转变就业观念,为寻岗妇女牵线搭桥。德庆县妇联举行“成就与梦想”推荐再就业茶话会,反应热烈。高新区妇联抓住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积极推动企业吸纳失业女工。工会女职委坚持开展“一专多能”培训,增强女职工的竞争能力;女企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下岗失业妇女创业就业。

二、引导妇女参与政治文明建设有新发展

我市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市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已达50;女干部比例也逐步提高。在今年村(居)委会换届直选中,91.5的村和80.5的居委会女性进入“两委”。各级妇联为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教育,提高广大妇女政治素质。各级妇联重点开展“四项”教育,促进女性政治素质提高。一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女党员通过上党课、听专题辅导报告、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参与“万名妇女立誓言、千项活动践承诺、百名巾帼英杰显风采”等特色活动,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争当时代先锋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开展形势教育。在妇联系统和广大妇女中,广泛开展“学新知,争做时代新女性”活动,通过报告会、培训班、大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三是广泛开展“爱

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上下联动,举办了“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百万妇女签名承诺大行动,教育广大妇女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的现代公民。四是典型示范教育。各级妇联通过表彰、宣传先进妇女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广大妇女参与三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造条件,为培养选拔女干部

营造良好环境。市妇联积极配合党委组织部门,为女干部成长架桥铺路,着力“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培训。联合组织部门,有计划、分层次对各级女干部进行培训,使女干部培训成为党校常规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二是加强宣传。广泛宣传妇女参政议政的意义和重要性,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作为今年宣传的重点内容,为培养选拔女干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中国妇女报》、《西江日报》、省市广播电台和相关网站对我市的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都进行了报道。三是加强女干部人才库建设,做到定期补充和更新,并从培训学习、实践锻炼、清正廉洁、工作实绩等方面对她们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四是加强与组织部门联系、沟通,适时推荐优秀妇女干部。

——履行职能,努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一是整合资源,推进社会化维权。建立了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基层维权网络,全市已建立社区家庭暴力投诉点和维权服务站72个;定期开展妇女维权周活动;加强妇联系统人民陪审员和妇联劳动保障法律监督队伍建设;完善妇女维权申诉、监督、援助机制,有效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二是加强普法宣传。开展“拒绝黄赌毒,远离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千社区百万户学法暨拒赌拒毒签名承诺”活动,全市100多万妇女群众接受了教育;开展“打工妹与法同行”系列活动,建立外来女工流动学校,送法律、卫生知识进厂企、进园区,增强外来女工依法维权的意识。三是协调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协调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强流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切实保障流动妇女儿童权益;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妥善解决了外嫁女权益问题。四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将矛盾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到10月份止,全市妇联系统共接待来信来访1622宗,办结率96;全市10个法援中心妇女权益部共受理援助案件36宗。五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抓好省、市、县、镇、村(居)的妇联系统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全市共成立妇女“四禁”组织1396个,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扫黄、禁赌、禁毒等专项斗争,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努力。

——扶危助困,落实民心工程有作为。一是开展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四援助”活动。各级妇联在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援助单亲特困母亲家庭791户,其中建安居房18户、助学525人、发展生产262户、救治疾病51人,累计资金76.62万元;节日期间慰问单亲特困母亲家庭1590户,慰问金累计43.27万元。高要市妇联发动社会捐资11.05万元,帮助特困家庭建房、助学39户,荣获高要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十项民心工程建设奖”。二是深化“城乡姐妹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开展文化、科技扶贫活动,活跃农村基层组织。市建设局、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公安局、卫生局、文广新局、学院、市一院等妇委会结对帮扶活动活跃而富有特色。三是坚持不懈开展送温暖活动。“六一”期间,深入怀集、鼎湖等地慰问山区儿童和儿童工作者;积极开展以关爱特困妇女儿童为主题的各种活动,让她们感受到党的政府的关怀。四是积极帮助灾区姐妹救灾复产。今年西江特大洪水后,市妇联迅速动员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参与灾区救灾复产、重建家园工作,开展对受灾单亲特困母亲和孤儿家庭的摸底调查,组织妇联干部踊跃募捐,并在有限经费中拨款援助女能手灾后复产;同时迅速向省妇联汇报灾情,省妇联积极筹款并亲临一线开展慰问,为受灾较重的德庆、封开两县送去10万元的援助款。五是积极参与“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各级妇联积极选派党员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开展了对口挂钩帮扶活动,多方筹集资金70多万元为驻点村办好事实事。

——内强素质,加强妇联自身能力建设。今年是妇联系统的“能力建设年”。市妇联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妇联活动,组织妇联机关全体干部分别参加全国、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举办了2期全市基层妇联干部培训班;各地妇联对换届后的村级妇代会主任进行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妇联系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今年,市妇联先后获得市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市直先进基层党支部、省妇联系统信息工作一等奖、广东“欢乐赢家——绿色家庭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同时,市妇联还加强对外联谊交流和学习,组织了女领导干部、女企业家、妇联干部到省内部份城市学习党建带妇建和加强妇联团体会员工作的经验;加强与香港妇女团体的联谊,举办了“肇港妇女同庆母亲节”活动,参与了香港多个社团组织的有关妇女就业、妇女发展等方面的研讨活动。

三、组织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新成效

我市妇女积极参与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活动,投身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文化名市和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妇联以活动为载体,在组织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村创建。各级妇联以“美德在农家”为抓手,在全市建立了一批“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广泛发动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市妇联深入基层调研,撰写了《妇联组织参与生态文明村创建的调查报告》,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工作意见》,在德庆县召开了“美德在农家”暨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围绕“美德立家、致富兴家、美在农家”主题,开展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同时争取省妇联把德庆县新圩镇荔岸村作为省“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并争取了10万元的建设经费。目前,我市已建立县级以上“美德在农家”示范点340多个(省级2个,市级9个),妇女成为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主力军。

——做大做强“家”字品牌。围绕建设“三个”,拓展和丰富家庭文明内涵,开展和谐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一是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绿色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我市4户家庭被授予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和省“五好文明家庭”称号;3户家庭被授予广东省“绿色家庭”称号,其中1户荣获全国“绿色家庭”称号。各地也开展了“孝悌之家”、“致富之家”等特色家庭评选活动。二是开展家庭助廉教育工作。与市纪委联合开展以“廉洁和谐”为主题的家庭助廉教育活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家庭助廉教育工作的通知》,向广大党员干部家庭发出了“构筑廉洁防线,共创幸福家庭”的倡议,深入基层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进农村的专题调研。三是开展“节约型家庭”创建活动。向全市广大家庭发出倡议,引导家庭成员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编印6000份《家庭节能小手册》和宣传画,向城乡家庭广泛派发,深受欢迎。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了“美丽女人·和谐家庭”文艺演出、“春天的微笑”女性书画作品展、广东“欢乐赢家——绿色家庭大赛”区初赛等活动,倡导创建文明和谐家庭。各级妇联、妇女组织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市广泛开展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宣传实践系列活动,发动广大家长、子女参与“双合格”征文、“双合格”大讨论、家教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省“家教通”短信家长学校为广大家长提供家教咨询服务,传播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端州区举办“双合格”暨亲子活动月系列活动,形式新颖活泼,吸引城区家庭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四、动员妇女参与社会发展有新进步

我市妇女教育、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实现性别均等发展;普通高中在校女生占44.47;高等教育女生毛入学率为12.05;接受成人中高等教育的女性占半数以上。卫生保健网络覆盖城乡,妇女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6岁。全市妇女参与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人数有较大提高。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全民健身运动,我市体育女将在第10届全运会上勇创佳绩。妇女在家庭等领域的平等权利也得到进一步保障和实现。各级妇联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两个规划”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妇女儿童发展的环境。

——加大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力度。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10周年为契机,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进党校、高校、农村、社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一年来,市妇联共举办国策专题报告会和讲座10场,印制1万份国策宣传画进家庭,为基层制作了一批宣传栏,举办了“三八”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主流媒体开设了专栏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倡扬文明进步新风。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举办“和谐社会与女性”研讨征文活动,促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

——推动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的协调作用,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印发了妇儿工委工作手册,培训了市、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和市妇儿工委部分成员单位联络员,开展了婚前检查宣传周和知识竞赛等两个“规划”宣传活动,加强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推动有关部门对“降消”等重点难点的攻关,为明年中期监测评估准做好备。四会市积极发挥示范县(市)作用,采取切实措施扎实推动两个规划实施。怀集县积极推动难点攻关,农村幼儿教育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我市妇女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关怀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及各位执委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妇联八届常委会对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创妇联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一年。2006年我市妇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而努力奋斗。

一、协调城乡妇女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进一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一是贯彻落实省妇联关于做好扶持低学历妇女参加各种形式的大中专学历教育的精神,市妇联将继续与市内有关院校采取联合、委托等办学形式,举办学历培训班;并结合各县(市、区)实际,争取开设不同类型的学历教育培训班。二是加强农村妇女学校的品牌建设和分类指导。创造具有特色的集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方式,培养更多新型女农民,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年内,市妇联拟命名10所星级农村妇女学校。

(二)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继续开展“科技直通车”活动,鼓励更多的农科专家和专业大户与农村妇女结对子;拟建立女能手信息库,加强女能手交流学习,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积极配合省妇联等有关部门在全省农村开展的“百万妇女卫生健康行”系列活动,向广大农村妇女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开展妇女卫生健康咨询、义诊等服务。继续落实《关于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工作意见》(肇妇字〔2005〕10号)精神,动员广大农村妇女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拟在明年“三八”期间表彰一批“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

(三)深入开展“巾帼建功”活动。继续以“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为抓手,激励各行各业妇女提高素质,敬业爱岗,自主创新、创业、创造,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建功立业。明年,市妇联将对“巾帼文明岗”进行命名、授牌。

二、营造妇女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进一步宣传推动实施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后的妇女法已于今年12月1日实施。明年是全国妇联系统的“法制宣传年”。各级妇联要积极主动争取把妇女法的宣传纳入当地“五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明年“三八”期间,省妇联将联合有关部门启动“百万妇女学法律”活动,各级妇联要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通过各种学法活动,进一步提高各级妇联干部的维权工作水平,增强广大妇女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二)大力推动妇女儿童发展纳入各地的“十一五”规划。省委已将妇女儿童发展纳入“十一五”规划建议。各级妇联要抓住机遇,强化责任意识,千方百计推动党委政府把妇女儿童发展纳入当地“十一五”规划。

(三)协调做好妇女儿童规划中期监测评估工作。明年是实施规划的中期监测评估年。各级妇联要充分用活用好妇儿工委办公室这块牌子,发挥组织、协调和督导作用,推动各级妇儿工委努力完成中期监测评估任务,接受上级对我市“两纲”实施情况的督导,促进我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指标与市“十一五”规划的对接。

(四)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依托社区维权服务站、家庭暴力投诉点和三级信访网络,正确反映和表达妇女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化解妇女群众中存在的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妇联系统人民陪审员、劳动监督员、法律援助机构的作用;巩固扩展外来女工流动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两年综治计划,抓好综治试点工作。

(五)关注妇女儿童弱势群体。继续开展单亲特困母亲“四援助”活动,关爱特困儿童和特殊儿童,开展面向失业失地妇女、老龄妇女、流动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

三、大力开展和谐家庭建设

(一)着力打造特色家庭工作品牌。以“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为内容,统筹整合各类家庭创建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家庭工作品牌。明年省妇联将在全省开展“百万平安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各级妇联要积极争取把平安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当地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计划,根据城乡、区域不同层次家庭的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要继续推进创建“廉洁和谐”家庭活动,探索建立家庭助廉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节约型家庭”创建活动,增强广大家庭成员的环保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

(二)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作用,市拟参照省的规格成立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各地也要相应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要加强家教骨干队伍建设,抓好家庭教育“十五”计划的评估和“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好“六一”儿童节和“家庭道德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双合格”家庭案例征集、成果图片展览、亲子论坛、巡回演讲、重点课题研究等形式,扩大“双合格”活动的宣传面和影响力;继续办好“家教通”短信家长学校,巩固“小脚印”家庭养护支持中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四、加强妇联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

加强妇联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带妇建,努力推进妇女组织进社区、进高校、进新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扩大妇女工作覆盖面。二是巩固和壮大现有组织网络,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组织,切实提高妇女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与女职委、女企协等团体会员的联系和各类横向联谊组织的交流、合作与协调。四是创造条件,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妇联和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

同志们,“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妇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下一篇: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