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2023-03-06

第一篇: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创新助力创业 创业带动就业

让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为就业、创业助推器

为深入贯彻落实“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的总体要求,团区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党政工作大局,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青年创业、就业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自身优势,举全团之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大力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激发青年的创业激情,提升青年创业素质,积极营造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努力构建具有共青团特色的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新格局,全面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扎实服务青年创业就业

加强引导,增强广大青年的创业就业意识。长期以来,团区委始终把引导广大青年增强创业就业意识作为青年创业行动的首要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融入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各项工作中,抓住为青年服务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扎实开展“为青年办实事、解难题”活动。广泛开展择业观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转变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青年树立积极的创业态度、正确的创业取向和诚实守信的观念,要“不嫌小、不畏大”。比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团组织就要适时地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到广阔的农村中去勇于创新,艰苦创业,建功成才,充分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团结带领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要加强典型引导,鼓励青年勇当创业先锋,突出优秀青年创业典型的培养,通过举办青年创业事迹报告会等多种有效形式,让广大青年从身边人的创业事迹中受到启迪,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强化培训,提高广大青年的创业、就业本领。加强技能培训是提高青年创业、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成功创业、就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团区委把增强青年的创业和就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坚持以市场和青年的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层次青年群体,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如以企业青年技术创新实践团队为载体,激活青年创新能力。建立青年技术创新实践团队,由科研、生产、销售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充分发挥青年的智力优势和团队协作精神。开展青年职工技能培训,引导青年职工学技成才,进行技术、管理、服务创新,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新创效能力。大力实施“百名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三期共招收学员214人,并将成绩优秀的青年纳入农村青年人才储备库。按时参加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的学员获得了由团市委颁发的“农村基层团干部岗位培训资格证书”,同时取得了由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一支规模不断扩大的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农村青年队伍逐渐形成,农村青年的就业竞争力得以提高。以“青春建功新农村”活动为载体,帮助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促进农村青年在

二、三产业就业,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将一批道德品质好、有能力、有技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和扶植对象,促其发展,用其带动,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致富带头人,逐步建成了一支新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人才队伍,为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搭建平台,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团区委把实施“汉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组织、人才、联系广泛等优势和特点,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为广大青年创业搭建平台。倡导创业、就业新理念。组织开展“滨海·创富”青年创业论坛、青年创业能力大赛等活动,在青年中大力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倡导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新的创业、就业观念,增强青年的创业意识,激发青年的创业热情。以评选表彰“汉沽青年创业奖”为统揽,开展“青年创业先锋”、“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扩大青年创业、就业行动的社会影响,从而带动更多的青年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在实现自我创业、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青年就业。加快建设见习基地。广泛发动青年企业家、青联委员积极参与见习基地创建活动,为青年提供就业、创业见习岗位,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打造培训指导中心。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青年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组织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并有创业潜能的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青年的就业、创业技能,逐步完善其扶助青年创业、择业、交流、开发、培训、储备等各种服务功能。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参与青年创业贷款的融资和管理。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的原则,利用团市委即将建立的“天津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为青年就业和创业提供启动资金,降低青年创业门槛。联合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以及各系统“青年文明号”单位,切实维护青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能够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青年创业就业取得实效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为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真正了解和掌握青年创业、就业的基本状况和具体需求,扎扎实实地为青年创业、就业出实招、办实事。团区委对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各项工作任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紧,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推进,逐个项目逐个青年地去落实。在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与广大青年之间架起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为青年创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引导有志青年自主创业、外出青年回乡创业、先富青年二次创业,为广大青年寻找创业载体。要善于发现基层的好经验、好典型,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对策,真正把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结合在一起,把工作成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服务青年创业成才上。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合众志能深谋远虑,齐众心可攻坚克难”。一方面,团区委进一步增强主动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运用好社会资源,借助各方面力量推进工作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密切与劳动、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合作,主动自觉地接受他们的工作指导,争取他们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形成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劳动、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部门,要站在事关汉沽长远发展的高度,支持青年创业行动,尤其要积极帮助青年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为青年创业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切实把青年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只要同心同德,形成合力,汉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就一定会取得新的业绩,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也必将为汉沽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是共青团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贯彻“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要求的全局性工作,也是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一项重点工作。团区委将组织各级团组织着眼于工作的长期性,充分发挥团组织推动发展、服务青年、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将“汉沽区青年创业就业行动”的各项工作措施与区委、区政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整体部署和政策法规接轨,为服务广大青年、开创青年创业就业新局面,带领全区各界青年为实现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目标要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优化创业环境 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优化创业环境 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决策的重要部署,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一背景下,广开就业门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当前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做个小买卖,开个小餐馆、理发店等等,一个人就业就可以养活一家人。据统计,我国1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人就业。促进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劳动者自身就业的问题,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具有就业的 “倍增效应”。个体和私营经济、中小企业、服务产业等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是劳动者创业的重要领域,也是就业岗位增加的重要渠道,因此,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使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应当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二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抓手。2002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比如,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解决创业者的融资问题;通过税费减免政策,降低创业者的经营负担;通过提供减免费的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者的经营能力。此外,还要求各地在经营场地上予以支持,等等。这些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对劳动者创业的重视、鼓励和大力支持。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切实发挥政策促进创业的效力,应当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三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不利影响的重要举措。经济增长趋缓对就业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出口依存度较高的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许多中小企业停产、关闭,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可能对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其自身努力,更多、更好地开发就业新领域,创造就业新机会;另一方面,要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帮助他们攻克难关,不断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保持其就业的稳定。

二、科学分析,积极应对,努力破解劳动者创业面临的难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许多地方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积累了好的经验,但劳动者在创业中仍然面临一些难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压力更大。

一是创业环境有待改善。一些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创业壁垒仍然存在,劳动者创业领域受到限制。一些地方行政监管不规范、不透明,多头收费、乱收费的现象仍有发生,造成当地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负担较重。一些地方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小企业信息不畅,应对不及时,生产经营面临困境。

二是创业政策有待完善。国家实施了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是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仍然是创业者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难题。不少创业企业还反映,企业纳税和缴费压力较大,用工成本不断攀升。

三是创业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创业者缺乏创业知识和技能,常常不知道如何创业,从哪里着手创业,怎么管理企业,等等,导致创办企业的成功率较低,存活期较短。同时,大多数高校和中学都没有创业教育和相关培训课程,创业教育体系很不健全。

四是创业服务有待加强。专业化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会计、银行、法律、管理咨询、注册代理等社会化服务资源比较稀缺。政府的行政审批、创业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也相对缺乏,创业企业需要及时的指导和有效的支持。

五是创业意识有待培养。创业活动不仅需要创业意愿的推动,也需要敢为人先、勇于创业、不惧挫折的创业精神。在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中,希望创业、愿意创业、敢于创业的人数比例偏低,城镇居民创业意愿不到5%。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已达到20%左右。

三、明确任务,优化环境,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党的十七大提出,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法》规定, “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 [2008]5号)也都对此作出了部署和安排。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 [2008]111号),针对促进创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全力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一是把握工作重点,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当前要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同时积极促进军

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制度和政策,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数大幅增加,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是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要针对劳动者创业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着力抓好四方面政策的落实与完善:一是放宽市场准入。放宽对新办企业注册资金和经营场所的限制,制订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二是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严格规范收费行为,简化审批、办证手续。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鼓励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四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人全部纳入创业培训的对象范围,并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着力提高创业培训质量。通过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措施,增强培训针对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在优先保障劳动者创业场地的同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开发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为创业服务的专家队伍。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完善服务内容,搭建信息平台,组织开展项目推介、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 “一条龙”创业服务。还要采取措施,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便利。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多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有效机制。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创建创业型城市。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小组,建立健全指标考核体系。三是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意识,建设创业文化。加强舆论引导,弘扬创业精神,选树一批创业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切实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党委政府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政策,整体提升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创业带动就业率,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原文刊于2008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三篇: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全民创业

无极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西距省会石家庄52公里,全县总面积52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无极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是战国初期廉颇戍兵屯田的处所,也是汉武帝刘秀中兴汉业的基地,是两汉时期北方望族甄氏家族的发祥地,与无极历史有关的成语“闻鸡起舞”、“枕戈待旦”、“先吾着鞭”、“多难兴邦”等至今广为传颂。无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密集。近年来,无极县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突破口,先后打造了七汲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张段固镇皮革化工、郭庄镇食用菌栽培、北苏镇马桥装饰板材等特色经济园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近就地转移率达80%以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着力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失业保险工作、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援助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无极县就业服务局连续多年获得“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7100人次,就业技能培训3504人,城镇新增就业21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9%,控制在全市要求的4.0%以内,连续几年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一、夯实基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坚持以《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和《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为依据,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一

-1-

站式”就业服务机制,积极主动为求职者谋出路,想办法。一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加大打击非法中介力度,依法对4家职业中介机构进行规范,并严把招工简章审批关,未经就业局审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招工信息。二是在抓好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所、村劳务信息员,及时向各信息站传递信息2600余条,使劳务信息进村入户,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举办劳务洽谈会,积极帮助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四是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社区服务、治安员、消防员、环卫工等80多个公益性岗位,尽最大努力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五是扎实做好失业保险工作,失业保险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以《失业保险条例》、《河北省失业保险管理办法》为依据,不断加强和完善失业保险工作,逐步将其纳入良性循环轨道。加大工作力度,挖掘扩面潜力,认真核实缴费基数,确保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做好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率100%。搞好失业人员跟踪服务,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二、部门联动,大力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创业带动就业的浓厚氛围,无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创业工作,将创业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创业就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

-2-

和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高校毕业生、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多方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一是协调金融部门完善创业金融支持服务,加大小额贷款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在全民创业中的积极作用。2010年全县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近400多万元。二是协调工商、税务、土地等部门,实行创业证照、税费减免、场地扶持等政策。三是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创业服务工作和服务平台建设延伸到最基层,加强创业项目推广,尤其是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单、容易实施的创业小项目。加强创业培训,推广国际劳工组织“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模式。四是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选树创业典型,营造全民创业良好氛围。就无极县而言,过去的下岗失业人员,大都是靠政府救济,安置就业,自主创业观念淡薄。要使他们走上创业之路,首先要解放他们的思想,转变观念。为此,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开辟了“如何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大讨论专栏,开辟专栏对创业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在全县选树创业先进典型31个,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创业成功经验和成长历程,让“创业光荣”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创业成功者成为人们争相传颂,争相学习的楷模。同时,在乡镇农村、街道社区开设创业培训班和创业知识宣传栏,努力消除“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等不利于创业的传统意识和观念,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者营造宽松和谐环境。

三、多措并举,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主发动机”作用

-3-

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业是扩大就业三大动力中的“主发动机”。实践证明,一人创业平均可带动3-5人就业,如能成功实现创办的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型,其倍增效应将会更大。同时,创业也是一种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形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创业公共服务。2003年在全县各乡镇、城区四个居委会建立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2007年全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实现了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功能全覆盖;2009年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完善创业咨询、创业扶持、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上半年还将投入15万元,为11个乡镇和4个城区工作站,配足配齐办公设备和专职人员,实现全部联网,做到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平台的服务功能。二是建立免费创业培训机制,提升全民创业能力。将免费创业培训范围从最初的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扩大到包括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城乡所有劳动者,实现了“全民化”的普惠制免费创业培训。同时,紧紧围绕皮革、化工、装饰板材、制药、装备制造等5大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目前五大行业中创业者高达1600余人,已形成创业规模、产生创业效应的有231家,带动全县8万多人实现就业。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创业活动,推动重点人群创业。积极开展“深入千家走访、结对百人创业”活动,深入城乡居民家中广泛走访调查,积极宣传创业政策,了解创业需求,重点对有创业意向的城镇就业困难群体、返

-4-

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创业结对帮扶,实施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创业场地、创业贷款、创业政策、创业开办“六大帮扶”措施。同时建立创业帮扶长效机制,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及时掌握城乡劳动者创业意向,对有创业愿望的,发现一个,支持一个,帮扶一个。

四、结合就业援助活动,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2010年,我们开展了多项就业援助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春季劳务洽谈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通过积极协调,为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农民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余万元,为符合条件的4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36万元。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渴望成才,是最活跃、最有潜力的创业群体。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积极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参加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质。二是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大学生创业,可分别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困难家庭大学生创业,还可享受半年的失业补助金。三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筛选一批前景好、入门易、收效快、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咨询活动,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南。

此外,我们还采取以下措施,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首先,建立农民工档案。召开老乡联谊会、恳谈会、通报会等,

-5-

及时与返乡农民工取得联系,全面掌握返乡农民工从业地点、行业、工种、特长、回乡原因及今后打算、需求等信念。其次,在政策衔接方面,创新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和工作方式,明确规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可按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同时在技能培训方面,根据返乡农民工意愿,结合我县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需求,组织相应的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定向、订单式和岗前培训。通过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期限、增加培训投入、提升培训能力,促进返乡农民自立创业和自主择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民就业创业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举措,推动无极县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贾振杰 苏江明)

2011年4月

-6-

第四篇:创业带动就业典型材料

创新创业为社会就业增添动力

——邵东县创业新村家居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典型材料

邵东县创业新村家居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推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积极响应落实上级政策,在促进创新创业的同时,为带动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 授人以渔,教会一项创新创业就业技能

坚持把提升创业主体能力素质作为解决就业问题,增强创业人员发展后劲,提高综合竞争能力,适应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区委党校、职教中心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的作用,大力实施“SI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项目,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通过在全区范围开展“拉网式”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创业人员的类型和特点,分类施教,对文化程度较低、资金能力有限的人群,以普及实用技术为重点,开展电焊、缝纫、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班,增强就业能力;对有一定资金和创业经验的人员,开展创业能力、市场评估、资产评估、利润分析和人员组织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创业能力。通过采取“菜单式”点题培训、“送学式”普及推广、“联络式”实践跟踪、“交流式”观摩互比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创业者的思路,让创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有效提高了农民工、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劳动力外出 1

务工和创业的能力水平。至目前,全区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1117期、培训人员 28142人,举办SIYB创业培训班11期13班次、培训人员350人。为进一步拓展创业的理念,提高创业的能力,我们还邀请了省行政学院王玮教授举办全民创业专题辅导讲座,从创业理念的内涵、创业的动力、创业的条件、创业失败的原因和成大事的九种品性等方面对创业理念及创业能力知识,结合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与会人员了解了创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了创业的实践运用。

一、 因势利导,提供一个创新创业就业平台

根据创业主体的不同类型,区委、区政府成立百姓创家业、企业创新业等9个创业工作组,分行业指导全民创业。各工作组整合中央和省、市、区出台的各项扶持创业政策,通过放宽投资领域、降低登记门槛、制定税费减免政策、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创业能人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区国税局为196户企业减免增值税3837万元,为276户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3776万元,为864户次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16万元,车辆购臵税免税46户、205万元,减税2716户、355万元;区地税局为26户企业减免税款1427万元,为20户残疾人、181户再就业人员、8户军转人员减免税款52万元,有效保护了“初创”成活率和创业后的生命力。企业创新业工作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金融机构联系沟通,联合制定《XX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案》,计划至2013年 2

对全区信用等级A级以上的企业进行100%的信贷支持,预计发放贷款9.5亿元。9个创业工作组共筛选适合我区创业的各类项目200多项进行重点推荐,编印《创业指南》,为创业、就业人员开展指导服务。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奖励扶持政策,重点在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上下功夫。梁家墩镇抓住国家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和省市区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对连片建造10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示范点,每座补助10000元,协调银行贷款2万元,镇政府承担两年的贷款利息;对连片建造100亩以上的钢屋架圆型拱棚示范点,每亩补助3000元,并优先配套温室卷帘器、覆盖棉被、设施农业保险、节水滴灌等,从政策上扶持引导设施农业发展。甘浚镇在祁连村一社北沙滩规划建设养殖区50万平方米,对进驻养殖区的养殖户补贴5000元,鼓励群众利用闲臵荒滩发展养殖业。平山湖乡克服基础条件差等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植了集种植、畜牧养殖、旅游、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合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至目前已投资380万元建成标准化猪舍4栋,牛羊育肥圈舍2栋,蔬菜大棚温室一座,商业门店2栋,蒙古包4座、种植饲草地280亩,并成立合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在创业者的带动下,先后吸收农牧户20户、70人入驻该养殖小区,进行规模化养殖。在全民创业年活动中,全区涌现出上源蔬菜专业合作社、鸿翔种猪养殖场等创业典型,在全区范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带动了社会就业。

二、 持之以恒,构建一条创新创业就业通道

坚持把“行政效能建设年”、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制度成效和好经验、好做法贯彻到全民创业中,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创业、就业人员构建一条“绿色通道”。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条龙”服务模式,在政务大厅设立全民创业服务窗口,公开服务承诺,全面推行“三零”服务制度,做到服务“零距离”、办事“零等待”、生产“零干扰”,为创业者提供高效服务。深入推进“平安XX”建设,组织开展“打击发票犯罪专项行动”、“打击假币犯罪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自由量裁标准(试行)”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和谐文明的法制环境。同时,以弘扬创业精神为主,在全区范围先后开展全民创业“宣传战役”、集中宣传日等大型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尊敬创业者的舆论氛围,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督查组通过采取经常性督查、专项督查、综合督查、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工作作风、优化创业环境和创新体制机制五个方面进行督查,在XX电子监察网设立督查情况反映及通报专栏,进行实时督查,及时下发督查通报,督促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干部创事业工作组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结合机关干部业务特长,在机关干部中开展服务企业发展“比服务、比奉献、比创新、建功立业创一流”的“三比一创”活动,引导干部在完成重点项目、服务企业发展、推动中心工作中搞服 4

务、解难题、办实事、作贡献。毕业生创业工作组结合“河西学院春季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宣传周”、普通高校“五大类”考试注册登记等一系列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5万余册,进一步转变毕业生就业思路,熟悉创业就业的流程。新墩镇实行“三卡”(提示卡、质询卡、问责卡)制度,开展“十先八创”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在致富增收、科技兴农、弘扬新风、脱贫治愚、优质服务、解放思想、构建和谐、育人成才、保护环境、诚实守信十个方面率先行动,并将具体内容通过党员承诺和设岗定责纳入每个党员年度评议中,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动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能结合起来,动态监督和督促党员带头示范,引导带动全镇群众发家致富。

三、 百花齐放,涌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热潮

“全民创业年”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党政机关积极开展送资金、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落实优惠政策的“五送一落实”服务活动,依托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等手段,不断激励和鼓舞创业、就业人员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学会创业、能够就业,懂得创业、带动就业,在全区上下涌现出红红火火的创业就业热潮。各乡镇、街道、部门和各工作组紧密结合创业者的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以满足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原则,加强融资服务和政府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尽最大力量扶持创业,激发创业活力。军转人员创业工作组结合摸底调查信息,筹措资金10万元对有创 5

业意向的军转人员进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工作组共筹集小额担保基金270万元,为577名自主创业人员和一户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29万元。残疾人创业工作组在中心广场举办了“关爱贫困残疾人,扶持残疾人创业”主题活动,向城镇下岗、失业、零就业残疾人发放钉鞋机80台、配匙机20台,为6名新创业残疾人发放创业补助每户1500元,援助2名残疾人大学生创业补助金每人2000元。明永乡对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的农户,每户扶持2000元;对发展规模养殖的农户,每户扶持1000元,扶持发展100头以上的养牛户30户。安阳乡政府列出扶持资金6万元对创业人员给予贴息贷款支持,同时对创业人员临时用地,随报随批,减免用地管理费等。止目前,全区共新注册个体工商户2510家,新建私营企业261家,新注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58个,直接扶持421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7634人,带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38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7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84人。

第五篇:创业带动就业情况汇报

烟台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创业推进就业,就业关系民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我们按照“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积极搭建培训、政策、资金、服务、项目和舆论六个平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我市创业政策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的通知》(国发„2008‟5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鲁政发„2008‟58号)文件精神,8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促进工作的通知》(烟政发„2008‟71号),对现行就业扶持政策进行了扩展、延续、完善和充实。

新政策按照鲁政发„2008‟58号文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延续执行《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通知》(烟政发„2006‟43号)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烟政发„2007‟101号)的基础上,对鲁政发„2008‟58号文件中有关政策规定予以细化、拓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一是突出了依法促进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加大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政绩考核力度,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是突出了优惠政策的普惠化。覆盖到登记失业的大龄失业人员(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其他人员、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等八类人员。

三是突出了政策扶持就业和自主创业。对企业招用困难群体就业、困难群体灵活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创业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文件规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首次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视情况给予1000-3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在领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将其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给本人;城乡创业者创办企业并吸纳除就业困难群体以外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按每吸纳一名失业人员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文件要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促进创业工作,完善创业指导功能,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法律维权等服

2 务。各级要建立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建立政府扶持、企业与个人开发创业项目的市场评估制度,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成果的工作模式,面向社会征集并推介创业项目。要充分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臵厂房(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建设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为缺乏经营场所的创业者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帮助其顺利实现创业。

二、经验做法

(一)抓宣传,强化舆论引导。一是开展了创业小老板系列宣传。通过在烟台电视台、《烟台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失业职工、农民工、军转干部、大学生的创业事迹,在全市培植起了以“敢闯敢拼的韩秀娟”、“转岗自救的梁兆前”、“科技创业的赵升乐”为代表的一大批创业典型,树立起了创业者光荣、创业者有功的价值观念,努力营造为顺利者加油,为困难者鼓劲,为成功者喝彩,为失败者打气的创业环境。二是举办创业带动就业竞赛活动。近日,市劳动保障局、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和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烟台市创业带动就业竞赛活动正式启动。本次竞赛面向全市城乡各类创业者。大赛按照县市区组织初赛,晋级参加市级决赛的程序,通过创业者在创业经历、企业发展规划、创业知识等方面的竞赛,将评选出第

一、第

二、第三名和优胜奖,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和2000元

3 创业扶持资金奖励,来进一步营造创业氛围,鼓励市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实现创业致富。

(二)抓培训,提高创业本领。一是通过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构建起了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市已建立起长期短期兼顾、高中低结合、面向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拥有4所高等职业学校、75所中等职业学校、20所技工学校和604个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年培训能力23万人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创业能力培训。市县两级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批创业培训中心,培育了一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际劳工组织要求,标准化施教,综合提升了创业人员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市共举办创业培训班725期,培训学员18109人,其中失业人员16025人,农民1947人,大专院校学生62人,与妇联联合培训巾帼创业者75人。已有7758人成功创业,有3585人实现自谋职业,共创造就业岗位30313个,吸纳失业职工11799人。

(三)抓政策,强化创业扶持。全面整合国家及省市鼓励创业扶持政策,建立起以小额担保货款为重点、以税费减免为支撑、以社会保险补贴为补充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培植了一批创业孵化园区,为创业者营造了宽松的创业环境。2003年以来,全市共为2.8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7450万

4 元,减免各项收费5700多万元,提供小额担保贷款3700万元。

(四)抓服务,构筑五大平台。一是专家咨询指导平台。通过广告招聘、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方法,按照自愿、无偿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德才兼备的专家志愿者。我们对县市区专家志愿团建设做了明确规定,要求专家志愿团规模芝罘区要达到100人以上,其他县市区初期不少于30人,并按照学员人数及创业项目的多少,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全市组建专家志愿团11个,共有专家330多人。专家志愿团在指导学员制定《创办计划书》、选择场地、开业指导、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创业项目储备平台。为给学员创业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我们要求培训人数相对较多的县市区,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创业项目的开发。目前全市通过向社会征集、加盟连锁、有偿购买等形式,已储备了400多个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经营的项目,供学员选择,受到了创业学员的欢迎。三是创业跟踪服务平台。各县市区按照市里统一要求,成立了跟踪服务部门,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后续跟踪服务制度,包括学员档案管理、注册企业、企业经营、享受优惠政策和定期回访等五个方面,对学员的创业实行动态管理和全程服务,做到学员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有人关注,出现问题有人帮助,优惠政策有人落实。四是创业成果展示平台。为增强失业人员的创业信心,激发创业热情,我们要求创业培训基地都要建立创业成果展示厅,以图片、影

5 像、文字、实物等形式将创业成功学员的成果进行展示,弘扬他们的创业精神,使失业人员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同时还利用展示厅召开“创业项目成果推介会”,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五是创业学员互助平台。为给创业成功的学员创造一个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互帮互助的机会,根据创业学员的要求和创业培训发展的需要,成立“创业者联谊会”组织,吸收创业成功的学员为会员,定期组织活动,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加强合作。

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

上一篇:土地管理学总论知识点下一篇:突出社会管理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