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金证券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0月27日下午,经过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三次审议,高票通过了修改后的《证券法》,定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证券法》是加强我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新《证券法》加强了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法律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

第一篇:国金证券论文范文

论证券交易所与证券市场监管

[摘要]证券易所处于证券市场的核心位置,做好证券交易所工作,便于及时实施市场监管,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加强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应当着重做好证券上市审核工作、及时发现异常的证券交易、加强上市证券信息披露的管理、防止内幕交易、打击操纵证券市场。

[关键词]证券交易所;证券市场;监管;风险防范

[作者简介]林发新,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法学硕士,福建福州350001

一、证券交易所的特征与职权

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分别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成立于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30日。

我国的证券交易所为会员制证券交易所。会员制的证券交易所是由会员自愿出资共同组成,只对会员服务,只有会员才能利用交易所的交易系统进行交易。《证券法》第110条规定:“进入证券交易所参与集中交易的,必须是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即非证券交易所会员不得在证券交易所内交易。证券交易所作为一种会员制的法人组织,其特征与职责可以表述为:是指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与会员制证券交易所相对应的是公司制证券交易所,是指按照公司组织形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一)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征。我国证券交易所具有以下特征:(1)集中证券交易的场所。证券交易所本身不从事任何证券买卖行为,只是向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经营机构提供买卖证券的场地和设施,投资者和证券公司只有利用这个场地和设施,才能够依法从事证券买卖活动。(2)是证券交易的组织者。证券交易所将分散的符合条件的证券集中进行交易,这种交易属于场内交易。(3)是证券交易的监督者。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行为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维护证券交易的秩序。可见,我国证券交易所不仅仅是提供证券交易场所和设施、为证券交易服务的组织机构,而且是具有监督管理职权的组织机构。

(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责。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源于美国的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理论。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政府放弃了亚当·斯密的完全自由主义经济的模式,而采取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模式。此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大多也都仿效美国政府的做法,通过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调控,并成为世界各国管理经济的基本模式。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属于行业监督管理,其中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享有法定的监督管理职权;二是具有自律管理的职责。

1、法定的监督管理职权。它是指证券交易所执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证券交易监管职责,主要包括:(1)上市审核。是指公开发行的证券要进人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必须经由证券交易所核准同意。(2)限制交易。证券交易所根据需要,还可以对出现重大异常交易情况的证券账户限制交易,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备案。(3)暂停或终止上市。证券交易所对违反证券法规定的证券发行人,可以采取暂停或终止上市的措施,督促发行人遵守法律、法规。

2、具有自律管理的职责。证券交易所的管理又具有自律管理的性质。我国证券交易所实行的是会员制的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的会员主要是由各證券公司组织,同时还包括经过批准经营证券业务的信托公司。由于证券交易所是会员制的“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所以证券交易所通过内部的组织机制运行、规范证券上市和证券交易行为,最终实现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目标。

二、市场风险防范与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证券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国家和企业融资和筹资的重要场所。同时,证券市场也容易产生金融风波,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与稳定。

从历史上看,金融危机一直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90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阻碍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今,美国的次级债务危机,正在威胁着美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防范证券市场风险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所必须加强的工作。

防范证券市场风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方的协同合作。其中最主要的是离不开市场监督管理,即通过立法,赋予相关组织享有监督管理证券市场的职权,干预市场失灵的行为,确保经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尤其重要。证券交易的虚拟性与实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根本不同、证券市场巨大的利益驱动、证券价格的巨幅波动以及证券市场波动对实体经济运行造成的巨大影响,决定了国家必须对证券市场进行严密的监管。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就包括了加强证券市场的管理,同时,美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是从立法开始的。

我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市场,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证券市场又存在不可轻视的问题,特别是近期的证券市场出现不断攀高的股价,成千上亿的热钱进入股市,股市中的人民币流通性过剩,个人投资者盲目追高,机构投资者违规操纵股市等问题比较严重。防范证券市场风险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工作,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监管证券市场的实践活动增多,积累了监管证券市场的经验。同时,随着我国立法的不断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制度性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005年10月,国家立法机关根据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对《证券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充实了许多适应于证券市场发展与建设的内容。特别是证券法赋予证券交易所依法享有对上市证券的核准同意权、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处罚权、对业绩不良或有违反交易行为的证券发行人予以警示权、对不符合上市交易条件的证券发行人予以停牌或退市的处罚权,等等,这些都有利于证券交易所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根据证券交易所的特征和证券法的规定,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具有以下特征:

1、交易所的监管是第一线监管。证券交易所处于证券市场的第一线,它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因此可以适时监督管理证券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及时发现证券交易违法行为,掌握证券市场的异常情况。这有利于证券交易所适时制定相关的交易规则,规范证券交易活动,保证证券交易沿着合法的轨道运行。

2、交易所的监管是市场准人的监管。股票和公司债券是证券交易的主要品种。股票和公司债券品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和证券市场风险的增减。因此,把好证券交易市场的准人

关,是保证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为了更好地发挥证券交易所的监督管理作用,新《证券法》将原来由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行使的审核同意股票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权利,交由证券交易所行使,即股票或公司债券能否进入证券市场公开交易,由证券交易所决定。这样,证券上市交易的审核从过去的行政监管变为证券交易所的行业监管,有利于证券交易所根据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和申请上市的证券品质,作出是否同意该证券上市公开交易的决定,使证券上市行为更加符合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更有利于把好证券入市的准入关,从源头上防范证券风险的存在。

3、交易所的监管是证券交易全过程的监管。证券交易所除了享有审核同意证券上市交易的权利外,还依法享有对证券交易全过程监督管理的职责。《证券法》第115条第1款规定:“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实行实时监控,并按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对异常的交易情况提出报告。”可见,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是对证券交易实行实时的监控,及时发现证券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这种全过程的跟踪式的监管,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市场风险。

4、交易所的监管是净化证券市场的监管。净化证券市场是指证券交易所依法享有对违反《证券法》规定证券发行人采取暫停或终止上市的决定权,督促发行人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证券品质,或者将违法的证券品种或劣质的证券品种清除出市场,以此实现创造良好的证券市场环境的目的。新《证券法》不仅将证券上市审核同意权交由证券交易所行使,而且将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证券予以暂停或终止上市的处罚权利也交由证券交易所行使,为证券交易所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了保障。

可见,证券交易所的行业管理对证券市场风险防范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证券交易所的独特地位和监管职权的有效行使,有利于证券市场风险的防范,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有对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权

证券交易所的行业监管与政府行政监管相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容易得到市场参与者的自觉遵守。因此,强化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权,对防范证券市场风险具有积极的重要的意义。强化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应当强化以下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强化证券上市审核工作。证券上市审核是指依据证券发行人的申请,经证券交易所审核作出是否准许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法律行为。证券上市由证券交易所审核同意,是新《证券法》在证券上市程序方面作出的重要修改,改变了以往的证券发行与证券上市的核准都由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决定的现象。依法行使好这项权利,对提前防止经济效益差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圈钱”行为的发生,对维护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降低市场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强化证券上市审核工作,首先,要审查股份有限公司是否符合上市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应当予以驳回;其次,要审查股份有限公司是否存在虚假上报上市资料的情况,对上报虚假材料的有关单位应当予以严厉处罚。根据这几年的证券上市申请情况看,虚假上报上市材料的情况是存在的。例如:在大庆联宜股票申请上市虚假案例中,出现了黑龙江省体改委倒签股份制改组批复文件、大庆市工商局倒签工商营业执照、黑龙江证券登记公司提供虚假股权托管证明、大庆联宜公司编制虚假会计记录、主承销商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予以配合等多家机构合作作假的上市申请,严重危害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证券上市审核工作,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

(二)及时发现异常的证券交易行为。证券交易所处于证券市场第一线,可以时刻跟踪投资者的交易活动,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活动,及时发现异常的证券交易活动,并实施监督管理。《证券法》第115条第1款规定:“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实行实时监控,并按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对异常的交易情况提出报告。”第3款规定:“证券交易所根据需要,可以对出现重大异常交易情况的证券账户限制交易,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证券交易所对下列可能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异常交易行为,予以重点监控:(1)对证券交易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披露前,大量买人或者卖出相关证券的行为;(2)在以同一身份证明文件、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证明文件开立的证券账户之间,大量或者频繁进行互为交易相对方的交易行为;(3)两个或两个以上固定的或涉嫌关联的证券账户之间,大量或者频繁进行互为对手方的交易;(4)大笔申报、连续申报或者密集申报,或频繁申报或频繁撤销申报,以影响证券交易价格,以影响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决定的行为;(5)巨额申报,且申报价格明显偏离申报时的证券市场成交价格;(6)大量或者频繁进行高买低卖交易。

(三)加强上市证券信息披露的管理。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制度,也是证券交易制度的重要内容。信息披露也称证券交易信息公开,是指法定的信息公开义务人在证券上市交易过程中,不断地向投资者及证券市场各方提供与证券交易和证券价格有关的重要信息的行为。做好这项工作对确保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贯彻落实是十分重要的。

持续信息公开是证券交易市场的信息公开,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市阶段的信息公开和交易阶段的信息公开。上市证券信息披露是指持续信息公开,即主要指交易阶段的信息公开。

交易阶段持续信息公开的范围包括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和暂停或者终止上市公告。定期报告是指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每年应当依法定期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并向社会公告的报告。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包括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

《证券法》第65条规定,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中期报告,并予公告。《证券法》第66条规定,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年度报告,并予公告。季度报告不是证券法的规定,而是中国证监会的要求。证监会要求从2002年起,各上市公司都必须编制季度报告并公告。2007年11月30日施行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也规定了披露季度报告的内容。

(四)防止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知悉证券交易内幕消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消息的其他人员,获取发行人或上市公司尚未公开的、可以影响证券价格的重要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或者泄漏信息,以获取利益或减少经济损失的行为。

内幕交易行为,不仅损害其他投资者、上市公司的利益,而且还损害证券服务机构的利益,增加了证券市场的风险,影响合法投资者的信心,扰乱证券市场秩序乃至国民经济秩序。由于内幕交易存在诸多危害,各国证券法律对内幕交易均加以禁止。我国《证券法》第73条明确规定,禁止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内幕信息是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这些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变动将产生明显的影响。

内幕交易行为具有严重危害性,同时又具有难以察觉的特征。而证券交易所处于证券市场第一线,可以时刻跟踪投资者的交易活动,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活动,及时发现异常的证券交易活动。通过发现异常的证券交易,结合其买卖的证券发行人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交易是否属于内幕交易。一旦构成内幕交易应当根据《证券法》规定予以处罚。

(五)打击操纵证券市场。操纵市场是指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诱使投资者买卖证券,扰乱证券市场秩序的行为。

操纵市场的行为是人为影响证券交易价格和成交量的行为,背离了市场准则,目的在于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因而该行为必然是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会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稳定。因此,各国都通过刑法、民法、行政法的手段禁止操纵行为。我国《刑法》第182条规定,构成操纵证券市场罪的,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我国《证券法》第77条、第203条和第232条也规定了相关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近日,为了更好地打击操纵证券市场行为,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市场操纵认定办法》,将一些典型的操纵市场手法,例如虚假申报、抢先交易、蛊惑交易、特定交易、尾市交易操纵等行为纳入了认定范围。该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证券法》关于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范围,对打击和防止操纵证券市场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清 泉]

作者:林发新

第二篇:新《证券法》:完善证券法制建设

10月2 7日下午,经过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第三次审议,高票通过了修改后的《证券法》,定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证券法》是加强我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新《证券法》加强了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法律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为了切实保护证券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投资者信心,提升证券行业的整体形象,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新证券法第一百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使投资者有了自己的“保护伞”。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是资本市场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建立的一种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基本制度,也是证券市场监管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在防范和处置证券公司风险中用于保护证券投资者利益的资金,由证券公司缴纳的资金及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组成。基金主要用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债权人予以偿付,其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从立法上、政策上健全和完善了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机制,这对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健全证券公司内控制度,确保客户资金安全,严格防范风险,新《证券法》又规定: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范公司与客户之间、不同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证券公司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应当存放在商业银行,以每个客户的名义单独立户管理;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和证券。这意味着券商和客户之间有了一道“防火墙”,使得券商无法挪用客户的交易资金,有效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此外,新《证券法》还赋予了投资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增加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行为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证券发行人及履行保荐责任的证券公司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有重大遗漏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等,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责任制度。

二、新《证券法》加强和完善了对上市公司及证券公司的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市场风险

首先,明确了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增加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诚信义务的规定和法律责任,要求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增加了对证券公司主要股东的资格要求,禁止证券公司向其股东或者股东的关联人提供融资或者担保。还补充和完善了对证券公司的监管措施。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对证券公司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状况、资产价值进行审计或者评估。

其次,进一步规范股票发行上市的行为,完善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和证券登记结算制度。新《证券法》建立了证券发行的保荐制度和发行申请文件的预披露制度,明确规定:“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在提交申请文件后,应当按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预先披露有关申请文件”,以拓宽社会监督渠道,从制度上进一步保障发行人的质量,提高发行透明度,防范发行人采取虚假手段骗取发行上市。如果因信息披露失实,导致投资者投资损失的,发行人以及高管人员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新法明确界定了公开发行行为,为打击非法发行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增加了发行失败的规定,强化了发行人的风险意识;适应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对现行证券开户制度进行了调整;增加规范证券登记结算业务的要求,防范经营风险等。

新《证券法》还明确规定,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不得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有此类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新《证券法》为资本市场制度和产品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

修改后的新《证券法》从实际出发,既有利于防范风险,又为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和产品创新发展方面留下了足够的法律空间。

主要表现为:第一,给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开了口子,在原有分业经营的规定之后加上“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为金融控股公司等混业实践留有余地。第二,为今后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开了口子,明确了证券衍生品种的法律地位,规定“证券衍生品发行、交易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原则另行制定”。第三,对融资融券给予认可,将其作为一种业务安排,但规定必须以“按国务院规定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认可”为准。第四,为国企炒股解禁,第八十三条规定,“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买卖上市交易的股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第五,由以前的“禁止银行资金违规入市”,转变为第八十一条规定的“依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禁止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新《证券法》在规定打击证券违规方面的相关条款,强调“严”字当头;事关股市发展空间方面,则留出了“宽松”的发展环境,这些规定为中国股市日后的发展留.出了足够的政策和法律空间。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鹰潭市委党校、中国人民解放军73865部队)

作者:朱 静 孙开党

第三篇: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证券监管

一、信息不完整性与市场失灵

信息经济学认为,造成市场偏离完全竞争均衡、导致价格扭曲和市场失灵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性①,也就是市场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和信息处理效率方面的差异性。信息不对称性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信息在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在合同的双方或者多方之间分配的不对称性,这种情况被称为信息不完全性。信息不完全性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1)有关商品质量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消费者只掌握有限的质量信息;(2)有关商品价格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消费者只掌握有限的价格信息;(3)一部分消费者掌握完全的信息,另一部分消费者只掌握有限的信息②。在只具有有限信息的市场上,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可能得不到保障,而且供给者也具有减少购买者信息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经济学关于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机制作用的理想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某些理想效果就会消失。

信息不对称性的另一种情形是产生寻租行为。交易一方试图以另一方的信息减少为代价来取胜,从而发生遏制对方信息来源的道德风险。由于交易者将本来可以投在生产性使用上的资源投在了遏制对方信息来源的非生产性使金融世界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赵锡军用上,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证券市场效率

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高低可以用“证券市场效率”来衡量。具体表现为4个方面:(1)信息公开的效率。即有关每一个证券的全部信息都能够充分、真实、及时地在市场上得到公开。(2)信息从公开到被接收的效率。即上述被公开的信息能够充分、准确、及时地被关注该证券的投资者所获得。(3)信息接收者对所获得信息作出判断的效率。即每一个关注该证券的投资者都能够根据所得到的信息作出一致的、合理的、及时的价值判断。(4)信息接收者依据其判断实施投资决策的效率。即每一个关注该证券的投资者能够根据其判断,作出准确、及时的行动。

就一个具体的证券市场而言,上述4个方面效率的高低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制约。首先,就信息公开的效率来看,取决于发行者的主观因素。作为证券发行者,其目的是希望投资者购买其发行的证券,因此,就会本能地向投资者宣传甚至夸大企业及其证券的优点,而对其存在的问题则避而不谈甚至有意歪曲掩饰。另外,有关企业的某些信息可能对其竞争对手有利,不能进行公开或完全公开。再加上信息公布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尽可能降低信息公布成本的心理使得企业不愿意完全、及时地公开信息。由于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使得信息公开的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就信息从被公开到被接收的效率来看,主要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由于信息公布的程序、信息传播的方式、技术手段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而使得已经公开的信息不能完全、及时地被投资者所接收,导致信息传播和接收的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再次,就投资者对信息作出判断的效率来看,取决于投资者个人的主观条件。由于投资者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各不相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标准。同时,由于投资者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对证券投资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同,从而使得投资者具有的信息判断能力不同。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不同的投资者对相同的信息作出不同的判断,从而使得信息判断的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最后,就投资者实施投资决策的效率来看,主要受投资者在实施投资决策过程中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由于投资者进行交易的地点、实施交易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条件、完成交易的技术手段的不同,投资者实施和完成投资决策的难度各不相同。从而会影响到投资决策实施的效率。

根据上述4个方面效率的实现程度不同,可以把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划分成4个不同的层次,即: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弱式有效市场和无效市场。

强式有效市场表示信息处理能力最强的证券市场。在该市场上,有关证券产品的任何信息一经产生,就得以及时公开,一经公开就能得到及时处理,一经处理,就能在市场上得到反馈。信息的产生、公开、处理和反馈几乎是同时的。同时,有关信息的公开是真实的、信息的处理是正确的、反馈也是准确的。结果,在强式有效市场上,每一位交易者都掌握了有关证券产品的所有信息,而且每一位交易者所占有的信息都是一样的,每一位交易者对该证券产品的价值判断都是一致的,并且都能将自己的投资方案不折不扣地付诸实施。因此,对于强式有效证券市场来说,不存在因证券发行者和投资者的非理性所产生的供求失衡而导致的证券产品价格波动,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即时信息。

半强式有效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仅次于强式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上,一方面,关于证券产品的信息在其产生到被公开的过程中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损害,信息公开的效率受到影响,证券的发行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将所有有关发行证券的信息完全、真实、及时地公开,发行者和投资者在信息的占有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投资者获得的只是发行者公开出来的信息,而不是发行者自己所掌握的全部信息,那些未公开的真实信息被称为“内幕信息”。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在发行者所公开的信息中,还可能有虚假的成分。

另一方面,在该市场上,所有投资者所占有的公开信息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除了未公开的“内幕信息”之外,只要是被公开的信息,就可以为每一位投资者所占有,同时,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其对所有公开信息的判断都是一致的。这样,市场上所有公开的信息都能够被投资者所正确解读,并通过投资者的买卖决策和行为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化。

结果,在半强式有效证券市场上,存在着两类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极少数人控制着“内幕信息”而大部分人只能获得公开信息。如果掌握“内幕信息”的人不能参加交易,所有能够参加交易的人只能根据公开信息进行投资,那么,证券产品的市场价格就反映了所有投资者对所有公开信息的理性价值判断。如果少数既掌握“内幕信息”又掌握公开信息的人和大部分只掌握公开信息的人都能参加交易,那么,市场上就会出现两个价格:基于“内幕信息”形成的“内幕交易价格”和基于公开信息形成的真正的市场价格,而“内幕信息”的公开化则会使这两个价格趋同,价格趋同的速度取决于“内幕信息”的扩散速度。

强式和半强式有效市场的区别在于信息公开的效率是否受到影响,即是否存在未公开的“内幕信息”。在强式有效市场上,信息一经产生即被公开,不存在信息公开的不完整性,任何处于信息源头的人都不可能因对该信息的先期占有或内幕占有而获得额外的利润。而在半强式有效证券市场上,信息公开是不完整的,涉及证券产品价格的信息是有意识、有选择地公开,存在没有被公开的“内幕信息”。

强式和半强式有效市场的共同点是:这两个市场除了信息公开的效率不同外,从信息被公开到被接收的效率、投资者对所接收到的信息的价值判断的效率、以及投资者根据其价值判断实施其投资决策的效率这三个方面的效率是相同的。

弱式有效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又次于半强式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上,不仅仅信息从产生到被公开的效率受到损害,即存在“内幕信息”,而且,投资者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的效率也受到损害。并不是每一位投资者对所披露的信息都能作出全面、正确、及时和理性的解读和判断。只有那些掌握专门分析工具的专业人员才能对所披露的信息作出全面、正确、及时和理性的解读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有效的投资决策,再通过他们的买卖行为把自己对全部公开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贯彻到市场中去。一般的投资公众却很难把握企业公开信息所包含的真正价值,对分析工具的应用水平也不如专业投资者,因此,他们解读和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以及作出有效投资决策的可能性都不如专业投资者。这样,一般公众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解读和判断都是打了折扣的,由此所作出的投资决策并不能体现出市场所提供的全部公开信息的内涵,根据这种投资决策所采取的投资行为以及由此导致的市场价格的变化也就不可能反映全部的公开信息。

必须注意的是,投资者不能解读全部公开信息并不等于每一个公开信息都不能解读。弱式有效市场对投资者不能解读公开信息的程度有一个最低的限制:投资者至少应该能够解读历史价格信息。这样,在一个弱式有效市场上,存在着两类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和三类投资者———掌握“内幕信息”和全部公开信息并能正确解读这些信息的投资者、只能解读全部公开信息的投资者、不能解读全部公开信息但至少能够解读历史价格信息的投资者。

可见,在弱式有效证券市场上,极少数人控制着“内幕信息”,大部分人只能获得公开信息。在所有获得公开信息的投资者中,又只有少数人能够正确解读全部的公开信息,而且能够由此制定出投资决策并把它贯彻到自己的买卖行为中,大金部分投资者至少能够解读历史价格信息但不能解读全部公开信息。

如果掌握“内幕信息”的人不能参加交易,那么,能够参加交易的人只能是后两类投资者,投资者根据自己对公开信息的解读程度作出投资决策并进行投资。结果,如果市场上没有出现任何新的信息,证券产品的市场价格就反映了所有投资者对历史价格信息的理性价值判断。一旦市场上出现任何新的信息,价格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新信息在市场上的不断扩散并且被全部投资者所吸收,市场价格将在一个新的水平上趋同。

如果允许少数掌握“内幕信息”的投资者也参加交易,那么,市场价格的变化将更加复杂。存在基于“内幕信息”形成的“内幕交易价格”和基于对公开信息解读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不断变化者的市场价格。随着“内幕信息”的公开化和新信息在市场上的不断扩散并且被全部投资者所吸收,市场价格会不断趋同,价格趋同的速度同时取决于“内幕信息”的扩散速度和新信息的吸收速度。

弱式有效市场与强式、半强式有效市场的区别在于:在一个弱式有效市场上,除了信息的公开程度存在着差别之外,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理解和判断也存在着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区别。一般的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理解处于比较浅的层次,很难对公开信息的价值作出全面、正确和理性的判断。只有那些专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才有能力全面、正确和理性的解读并判断出公开信息所包含的真正价值。结果,在弱式有效市场上,除了通过掌握“内幕信息”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之外,那些专业性的投资者就可以利用他们在信息分析上的专业优势获得额外的利润。弱式有效市场与强式、半强式有效市场的共同点是他们都能保证信息从被公开到被接收的高效率和投资者实施自己的投资决策的高效率。

无效市场是信息处理能力最差的证券市场。在这一市场上,不仅信息从产生到被公开的效率和投资者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的效率受到损害,即存在着利用“内幕信息”和“专业知识”赚取超额利润的可能性,而且,投资者接收信息的效率和投资者实施其投资决策的效率都可能受到损害。首先,并不是每一位投资者都能及时接收到所有公开的信息。由于存在着信息的收集成本,再加上投资者的接收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投资者在获得公开信息方面存在着差异,某些投资者可能马上就能得到全部公开的信息;另一些投资者可能在经过一个时差以后才能够得到全部公开信息;而大部分投资者可能只能得到部分公开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信息处理的第三和第四个方面的效率能够得到保障,但那些先获得公开信息和掌握公开信息比较多的投资者仍然可以利用他们的优势获得额外的利润;其次,投资者在实施其投资决策的效果上存在着差异。这种情况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只有很少一部分投资者能够与卖主直接竞价,一般的投资者都是通过中介机构投资和买卖证券产品,不能与卖主直接进行交易。第二是由于种种原因,投资者从中介机构获得的服务档次是不一样的。因此,并不是每一位投资者都能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实施自己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发出的反馈信息,在向市场传导时出现了不一致性的障碍。某些投资者能够比较方便和及时地实施投资决策,从形成投资决策到实施投资决策之间不存在任何的时滞;而大部分投资者在实施投资决策时会有一定的时滞。结果,那些在实施投资决策时处于有利地位的投资者就能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得额外的利润。

因此,在一个无效的证券市场上,首先,信息源在公开信息时就存在着某种不完全性;其次,被公开的信息在由信息源向信息接收者传输时发生渗漏损失,没能为每一位投资者所全部接收;第三,投资者在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解读时存在误差,由此导致不完整的反馈信息;最后,投资者的反馈信息在向市场传输时出现某种时滞,使得反馈信息不能及时地被市场吸收。结果,市场价格不仅不能及时反映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而且不能完整地反映所有的公开信息,更不能反映包括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在内的全部信息。

从无效市场到弱式有效市场、再到半强式有效市场,最后到强式有效市场,体现了证券市场的4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表明证券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逐渐提高。

三、由信息不完整性引起的证券市场失灵的监管

证券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本配置的场所,由于证券产品的信息决定性,再加上证券市场在处理信息过程中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如果任由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而不加任何限制,必将造成证券市场的失灵。首先表现为证券价格形成机制的失灵,即证券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非市场化因素介入以及投资者对这些因素反应的差异性,进而表现为价格信号产生过程的不完善性和证券价格所反映信息的不完整性和不一致性,最终表现为证券市场在反映市场信息方面的无效性,造成证券市场的效率下降或者效率的不足,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就无法完全实现。

为了消除因证券市场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性所造成的证券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证券市场的实际运行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恢复因市场失灵而失去的证券市场效率。从理论上讲,证券监管就是针对证券市场在反映市场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市场信息反映不到位、信息传输渗漏、信息解析失真等问题,并根据其后果的严重性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控制,尽可能消除由此产生的证券市场效率下降或者效率不足,提高证券市场在反映市场信息方面的效率,使得市场机制在证券价格的形成过程中真正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形成有效的证券市场,真正实现证券市场对资本的有效配置。

证券市场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无效性要求对其实施必要的监管,而不同效率水平即不同信息处理能力的市场要求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从导致证券市场效率下降的实际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各种与证券市场相关的信息在披露、传输、解析和反馈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信息披露问题是全部问题的起源,也是其中的关键。因为,如果证券产品在发行和交易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信息披露或者进行虚假的披露,即使信息在其传播、解析和反馈时不发生任何问题,投资者也不可能获得进行投资决策所需要的关于证券产品投资价值的足够信息,获得的可能是关于证券产品投资价值的虚假信息,投资者作出的购买或者出售证券的决策就不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决策,由此形成的证券需求就不可能是合理的需求,在这种需求基础上产生的证券价格就不可能真正体现其投资价值,证券价格的变化也就不可能真正体现实际资本的运动状态。

因此,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证券价格形成过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传输、信息解析以及信息反馈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建立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只有相关信息能够得到足够和真实的公开披露,投资者才有可能真正把握证券产品的投资价值,才有可能作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形成合理的对证券产品的需求,产生能够反映足够市场信息、符合实际资本运动状态的证券价格。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披露制度是建立有效证券市场的基础,是发展有效证券市场的起点。

从证券监管的实践来看,信息披露制度也是每一个国家证券监管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法规都赋予证券产品的发行者在发行证券产品时以及发行证券产品后某种持续性信息披露的义务,即一切已经上市的和即将募股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都负有公开、公平、及时地向全体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披露一切有关其公司重要信息的持续性责任,可见,信息披露制度是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制定的一种证券市场游戏规则,是证券产品的发行者所必须承担的义务,也是整个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核心。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赵锡军

上一篇:展陈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特色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