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09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证券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通过对在校大学生A股投资状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股民的投资情况,并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在股票投资方面的缺陷,从而根据这些缺陷对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建议。在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除了传统的投资学课程以外,还可以增加证券分析、股票操作实务、金融心理学等专业课程。

第一篇:证券专业论文范文

独立学院金融数学专业证券投资学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现状,针对性地指出现阶段金融数学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的教学改进方法,以强化本专业学生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知识储备、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金融数学;证券投资学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数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现实证券市场相结合,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交叉性的独立学科。近年来,独立学院逐渐转型,多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如何在独立学院开展金融数学方向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投资理论及高效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1.独立学院金融数学专业证券投资学教学概况

独立学院由于其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结构,在开展金融數学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时与母体院校也存在一定差异。首先,相较于一、二本重点高校的母体院校而言,独立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弱,而其中又以数学和英语为主要短板项,即便是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其数学基础也呈现明显的厚尾尖峰式正态分布。而证券投资学课程对基础数学,尤其是概率统计有一定的要求,如何在授课中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金融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优势,厘清并能够准确计算证券投资学中相关知识点应是本课程授课任务的重难点。其次,顺应独立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再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在独立院校开展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时,除了要求掌握证券投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基础知识、证券市场价格指数、投资分析理论等,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投资实践操作。

2.证券投资学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理论教学丰富而实践操作不足

本课程多选用吴晓求教授主编的《证券投资学》教材,本教材理论体系全面,知识讲解详尽,作为指导性教材可适用于不同基础的学生。但是考虑课时限制(多为48-64学时),若完全按照教材顺序介绍,理论知识讲授将占据绝大比重,学生实践环节较少甚至没有,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一方面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无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跟提升。

2.2 缺乏“双师型”教师

证券投资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实操性强的课程,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悉知证券市场的运作原理及证券投资工具的特征,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具有较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而目前投资学教师多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但没有证券投资实际操盘经验或经验不足,“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得教学环节中难以给学生进行合适的实践教学的指导。

2.3 学生知识技能迁徙度较弱

学生知识技能迁徙度较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证券投资学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性课程,要求学生对前序课程包括大学数学、金融学、会计学等掌握牢固。绝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度和理解度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从而影响新课程的学习进度。其二,证券投资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即便进行了模拟操盘的实践学习,受限于学习时长和教学软件等因素,学生很难将模拟投资能力迁徙到实际操作中。

2.4 考核形式单一

课程考核形式主要取决于授课方式及教案大纲。而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多数独立院校甚少开展证券投资学实践类的课程,故而总评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卷面成绩、期中考核及平时分数,考核体系未能凸显出对实践环节的测评,进一步削弱师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度。

3.证券投资学教学改进的意见探讨

3.1加强基础教学、发挥金融数学专业优势

前文提到大学数学也是证券投资学前序课程之一,作为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更应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利用良好的数学基础解决证券投资中资产定价、资产组合等问题。对于授课教师,在讲解基础数学的同时可融入部分金融知识,例如,讲授概率统计的时候,可以指出证券投资中用来反应投资风险水平的指标即为统计学中标志变异指标标准差。通过教师授课过程潜移默化的引导,强化学生对金融数学专业的认知和认同,也为之后的专业课程打下一定基础。

3.2组织模拟操盘、加强实践教学

所谓“实践出真知”,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学生的实践环节是不可或缺的。笔者从模拟操盘实践教学中体会到,模拟操盘的实施时间在教学周第6-7周左右,此时理论课程进度为证券投资操作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部分。主要内容如下:模拟账户注册。要求学生自行下载安装手机炒股软件(如大智慧、同花顺等),并注册账户,进入模拟操盘界面,查看初始账户资金额度,并熟悉软件界面。模拟操盘具体要求。明确此次模拟操盘实践的具体要求,例如:交易周期为第6周到学期末;交易笔数至少10笔;交易原因即每次选股或减持的缘由分析,需从技术面和基本面两方面考虑;交易指标即使用的技术分析方式如K线图,技术指标MA等。结果展示。要求每位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独立撰写模拟操盘实习报告,要求报告中附有每一笔交易的具体内容,并对本次操盘的整体盈亏和交易心得进行总结。此报告最终将纳入综合测评成绩。通过组织模拟操盘实践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身体验股票投资的主要环节,感受投资活动中的风险,还可以将实践教学反哺于理论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提升教师素质、引入外部讲座

针对“双师型”教师缺乏的现状,高校可以适当引入外部讲座,例如邀请证券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为学生分享投资交易的过程,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名合格的证券从业者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既能够让学生体会书本以外的真实的交易环境,又能够让有志于从事证券行业的学生提前认知和了解该行业的工作内容。

3.4 开展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助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针对独立院校学生课堂积极度普遍不高的现状,可以适当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例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选择某一只股票投资,并对此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以PPT的形式展示分析成果,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4.结语

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实操性很强的金融必修课程,要更好地适应独立院校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注重强化课程迁徙度、增加模拟操盘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学会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16.5.

[2]蓝明.模拟炒股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的运用[J].市场论坛,2013.3.

[3]卜亚.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科学,2014.10.

[4]林丽娟.《证券投资学》课程教改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

作者简介:陈黎(1987.12-),女,陕西汉中市人,硕士学历,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数学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与商业银行。

作者:陈黎

第二篇:高校证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摘 要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A股投资状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股民的投资情况,并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在股票投资方面的缺陷,从而根据这些缺陷对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建议。在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除了传统的投资学课程以外,还可以增加证券分析、股票操作实务、金融心理学等专业课程。

关键词 证券专业课;课程体系;大学生;A股投资

Setup of Securities Curriculum with Evidence of Undergra-duates’ Investment Survey//CHEN Yuzhen, HE Yu, LIU Jianhe

Key words securities course;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 a share investment

1 引言

内地学术界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立,主要来自于海外金融课程体系的实践,同时基于内地教育体系的课程设计方向,形成一系列的专业课程。但是,由于受到内地基于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的影响,金融学专业教育侧重于以银行管理为导向。这一特征与海外金融学理论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为理论主体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随着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内地教育界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一系列改革研究,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归类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

宏观上,许多主要对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如张新认为,内地金融学内涵界定与海外存在相当大的偏差,理论和学科建设比较滞后[1];而肖鹞飞、艾洪德、徐明圣等则提出要对金融学科进行多方面改进,以跟上时代的步伐[2-3];赵汕、于春红等则通过中美或中英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发现美国和英国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4-5];而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从课程、教材、师资和教改等多方面总结了金融学专业教育的不足之处[6]。

微观上,部分学者对学科体系中具体的某门课程或具体的教学方法提出自身的看法。如焦继军和叶立新认为可以应用具体的案例教学法推动课程的教学实践[7-8];宋逢明则指出通过发展实验金融学来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9];刘建和、武鑫和刘建和虽然对高校证券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一定的想法和思路,但是没有涉及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问题[10-11]。

从这些前人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上,不难总结出一定的特点。其一,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上,这些学者主要从全球金融学理论教学的发展趋势和中外金融学课程建设体系的对比中来发现内地在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上的问题;其二,在解决方案上,主要从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来展开讨论,缺乏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其三,应用方法上主要讨论具体的某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如案例教学法,这样就可能割裂了金融证券类课程围绕金融市场的整个体系。

事实上,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海外相比差距并不大,也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也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的方法。但是,内地理论界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忽略了一个核心,那就是作为教学受众的学生究竟还需要在哪个方面加强专业教育?正是如此,笔者对在校大学生A股投资状况进行调研,针对调研的结果分析在现有证券专业课体系上需要加强的专业课设置。

2 问卷调查

股票投资存在巨大的风险,需要股民具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也需要资金实力、投资知识和理性的分析判断力,但是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抗风险能力较差,投资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较弱。因此,本调查报告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正确认识大学生股票投资心理及交易行为,对培养大学生在股市上的理性投资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另一方面可以据此分析大学生在股票投资方面的缺陷,从而强化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

问卷设计 为此,笔者以杭州的经管类大学生为主要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两套问题,分别针对参与股票交易和不参与股票交易的学生。同时,也针对部分股民学生进行了个人访谈。

1)基本情况。对应设计了大学生的性别情况、专业情况和年级情况,因为考虑到性别的差异、专业的不同、年级的高低都会对大学生进行股票交易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投资情况。对应设计了投资目的、风险意识、资金来源、投入资金量、投资结果这些问题。从投资的目的中可以了解到大学生进入股市的动机,并可以看出这个动机是否合乎常理;而投资者对风险的意识可以得出其对股票投资的心理是否盲目。

3)影响因素。根据需要了解外部环境及内部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在股市上投资行为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内部自身因素(如股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对股票信息的获取、对股票分析注重的方面、持股时间及对股市的关注度等内部自身因素)。

调查对象分析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本调查小组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涉及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其中都包括各个学校的独立院校)等经管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最终回收有效问卷998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涉及股民在校大学生237人,非股民在校大学生761人。股民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股民大学生基本情况。从回收的问卷来看,股民大学生占据调查人群的比重不大,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进行股票投资,而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接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的可能性较高。而在这部分人群中,男生的比重又占了绝大部分。

2)资金来源。如表2所示,在资金的来源上,股民大学生的资金主要来自自己储蓄和父母的资金,只有极少数人借款炒股。

3)相关家庭收入。从家庭收入与学生股票投资的资金量的数据来看(数据见表3),大学生股民的家庭年收入与其投入股市的资金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也与表2中炒股资金来源相对应,学生自己储蓄和父母的钱与相应的家庭年收入存在比较紧密的联系。

总体来看,大学生股民的入市比重和资金来源及投入等情况显示,大学生对股票投资仍保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以谨慎为主,投入资金也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3 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股票投资还比较保守,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成为股民,而且其中相关专业的学生占据了绝对的比重。显然,平时证券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股票投资实践具有相应的影响力。

入市及选股特征

1)入市原因。如表4所示,一部分学生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股市火热,有闲置资金、希望借股市升值;也有学生是希望学以致用和对股市感兴趣。显然,在在校大学生股民中,理性和非理性的入市因素都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相比之下,外界股市火爆的吸引力度更强。

2)选股依据。如表5所示,大学生股民选择股票时,虽然相当部分的学生股民经过自己分析,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受到其他人群的诱导,如股评推荐、朋友或教师推荐。

持股时间 大学生股民在A股交易上基本上都是短期操作,甚至有部分学生的操作还是超短线。从数据来看,持股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在校学生股民只有16.0%,其他学生持股时间远远少于三个月(图1)。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存在一定的过度自信心理,导致交易频繁。

风险和亏损态度 大学生股民入市和选股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对风险和亏损的态度也有着非理性的一面。

1)风险态度。如表6所示,很明显,这些在校的大学生股民对风险不太在意或者在意但并不理会的所占比重较大,达到一半多一点儿的人群。即使是在知道有风险会减仓的42.4%的人群中,笔者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其中的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去具体实行过。显然,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风险意识薄弱,有可能存在一种过度自信的心理。

2)亏损原因。如图2所示,在校大学生股民把亏损原因主要归纳为信息获取不及时、市场黑幕和国家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投资经验不足的内部因素,而没有从根本上如宏观经济变动、投资策略、选股方法、持股周期等方面查找原因。这说明他们对待A股投资的认识有非理性表现。

3)对待亏损套牢的态度。从图3中不难发现,在亏损之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股民选择继续观望,希望股市反弹,能亏少点儿。也就是说,学生尽管知道赢的概率可能会低于50%,但是他们仍然愿意冒风险,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返本效应”,他们希望能尽量弥补损失。总体来看,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在亏损后退出市场和逢低继续买入的比重较低,绝大部分学生都采用了套牢后继续持股观望的态度。显然,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股民采用的持股策略具有明显的处置效应,即持有套牢的或者说表现不好的股票,卖出盈利或表现较好的股票。从另一角度来看,学生股民持有套牢的股票、卖出盈利的股票,这一现象即是其后悔厌恶的一种表征。

4)投资心态。如图4所示,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股民认为股票涨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超过五成的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不到二成的学生直接认为亏损会导致情绪低落。显然,在校大学生股民投资心态还算比较正常,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股票涨落会影响心态。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投入的钱基本上是自己的储蓄和父母的钱,算闲置资金,亏损后对自己的正常生活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4 证券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理论教学服务呢?

证券类专业课程有必要向非经济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扩展 从中登公司的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4月,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近2亿户,股票投资在内地居民的投资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因此,作为内地居民中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学生,毕业后拥有自身的A股证券账户的可能性非常高。从笔者的调查来看,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人群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占比较高,而非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占比较少(表1)。显然,证券类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大学生股票投资的热情。既然非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也很有可能介入A股的投资,那么在这些学生中也有必要开设证券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实现证券类专业课程的扩展。

当然在具体的理论教学活动中,对专业和非专业的大学生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比如,对于金融学专业和金融工程专业,对于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相应的教学有必要分别对等;而对于投资学这样的课程来说,专业性较强的金融学专业学生和一般的经济管理类学生,对比其他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理论教学的设置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案例方面分别规划;而在金融经济学课程方面,金融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可以以数理经济学方向为主体,而一般的选修课程可以以投资学方向为主。

关注实务实例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从笔者的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选股依据并不理性,持股周期普遍较短(如表5和图1)。即使是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的大学生,通过经济学、金融学的学习了解宏观经济尤其是货币金融方面的运作,通过金融市场学的学习了解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通过金融经济学和投资学的学习了解金融方面的经典理论和投资原理,通过金融工程和衍生工具方面的学习了解对冲套利的知识。但是很显然,即使是学习了这些课程,许多大学生在进行A股投资的时候并不能应用相关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投资中也以短期操作为主,交易频繁。正是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现有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像证券分析、股票操作实务等实务实例类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掌握投资实务。

增加交易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设置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股民在A股投资上非理性投资心理较为明显,有必要从投资理念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

其一,大学生股民从众心理比较明显,有相当部分股民学生受到外界因素和其他人群的诱导而进入股市并选择股票(表4和表5)。

其二,过度自信心态明显,交易非常频繁。从调查结果来看,持股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在校大学生股民不到二成(图1)。显然股民学生基本上以短线交易为主,有部分学生还是超短线。在有学习任务和上班教学的情况下,如此的交易情况只能说这些学生投资心理过度自信,导致交易频繁。

其三,风险意识薄弱,对待亏损个股具有明显的处置效应(表6)。绝大部分股民学生风险意识淡薄、不在意,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意识到风险但不具体实行。而且大学生股民习惯于把亏损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和投资经验,对待套牢个股选择观望(图2)。具有持有套牢或者表现不好的个股,卖出盈利或表现较好的个股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的后悔厌恶和处置效应(图3)。因此,可以设置金融心理学、股票心理学或行为金融等专业课程,为大学生掌握交易心理打下一定基础。

辅助的课外学习内容 除了这些课程设置以外,在配合证券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辅之以大量的课外书籍的学习。比如:学习基本面分析,那么《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怎样选择成长股》《股市真规则》《投资者的未来》《股市长线法宝》等书可以学习和讨论;如果是学习基本面与技术面相结合,那么《专业投机原理》《笑傲股市》等书有必要学习;如果从事交易为主的事业,那么除了《股市作手回忆录》必读以外,建立交易系统的学习资料如《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等也很有必要;在交易心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课外阅读《股市心理博弈》《金融心理学》《股市心理学》等资料;而学习计算机量化交易的话,《解读量化投资》可以学习;如果学习仓位管理或资金管理,《一个交易者的资金管理系统》这类课外材料可以阅读。这些书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新.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金融研究,2003(8):36-44.

[2]肖鹞飞.现代金融学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7):90-96.

[3]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89-93.

[4]赵汕.中美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20-24.

[5]于春红.中英《金融学》教学的比较及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7-149.

[6]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07(1):20-23.

[7]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1):48-50.

[8]叶立新.金融学案例讨论教学体会[J].时代教育,

2008(2):52-53.

[9]宋逢明.发展实验金融学 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J].资本市场,2007(11):32.

[10]刘建和,武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6):153-155.

[11]刘建和.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专业化本土化进程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142-143.

作者:陈羽瑱 何玉 刘建和

第三篇:我国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灵魂所在,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金融涉及到的领域大到国家意志的决策,小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综合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强大程度。随着时代发展,为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行业的变化,培养高职院校的金融类人才迫在眉睫,《证券投资基金》是此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证券投资 教学改革 金融

1 《证券投资基金》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方法、方式不够丰富

教学的形式上,依然局限于传统的板书,即使有多媒体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照本宣科的灌输型的教学方式居多,在理论层面讲解得较为详细和全面,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技能方面有严重欠缺,使得学生成为“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没有把理论变成实际的技能。

1.2 教材陈旧,未与时俱进

脱胎于大学专科教育的高职高专教材,没有从中提炼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特点的实际应用性,仅是换汤不换药地延续着大学专科教育的理论性的东西,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一些教材还停留在相当落后的时期,一些新的金融事物没有出现在教材中,与社会的实际发展严重脱节,这导致了学生在踏入社会进行实际操作时,会感到现实与理论的巨大差距。不利于学生快速融入就业环境。

1.3 学校内外实际操作的空间仍需扩展

作为应用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证券投资》的教学一直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资金、软硬件等问题,导致学校内部的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进展迟缓或者干脆中止,学生的实践机会减少,学校外部的实践基地,大多不成规模,零零散散,仅靠一些老师业余时间的开拓或洽谈,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容乐观,学生的锻炼机会减少,无形中受到了限制。

2 《证券投资基金》教学改革初探

2.1 因材施教,分类施教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将理论型知识和实际应用型知识分门别类,两者并重,根据理论和实践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此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2.1.1 基础理论教学概述

目前,此学科的理论知识方面主要囊括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特点、种类、投资操作、绩效评价等,作为此课程的基础性理论,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至关重要,占总课时的六成左右,在课堂上,授课者应让学生透彻了解、理解此课程的基础性知识,讲解相关理论的运作原理,锻炼思维方式,从课程的学习中,增强对基础性理论知识的掌握,升华到理念和思维方法上来,加强职业道德观念,为以后在此行业安身立命打下良好基础。

2.1.2 实践内容教学概述

通过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让学生有机会与金融机构零距离接触,切身感受实际的业务的操作流程,通过社会实践,切实感受到本课程的魅力,通过岗位职责的学习加强责任心,从过实际操作加强课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更积极地学习。基金的交易方式(发行、申购、赎回)基金上市交易、基金的监管、营销和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等都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极大的“直观性教育”。

2.2 创新教学模式、改革陈旧教学方法

如果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支撑学科的良性发展,必须探索现时代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课堂不只局限于教室内,“三个课堂”的教学手段值得积极尝试和探索。

2.2.1 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培养是理论根基

课堂教学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课堂学习中,也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理论教学以鲜活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校内的模拟主要以学校内的实验室为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一些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模拟操作,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外的实践基地以证券公司、银行等机构为主,通过参观和参与实际操作,加深对基金认购 、申购和赎回的办理过程的理解,增强实务能力,第一课堂实行开放式办学,不仅能整合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能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化理论为技能的能力。

2.2.2 重视新媒体作用,开辟第二课堂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重要工具,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给金融教学带来了良好机遇,通过互联网、公共微信帐号、QQ群、微博、博客等一系列的新媒体工具,师生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探讨,不断吸取最新的课程资讯和前沿知识,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和先进性。

2.2.3 通过模拟实践,以“第三课堂”提高技能

模拟交易大赛,以接近实际操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一些学校举办的模拟金融操作大赛、校内外联合举办的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和金融有关的模拟大赛等,都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和锻炼作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是知识的最终目的,在各种形式的实践中,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3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自古以来,各位教育家都提倡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合培养,只有掌握了不同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与最优。

有的人适合做实践,有的人适合进行理论的研究与突破,对金融学科而言,可以从这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实践。

对于第一种学生而言,要给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对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操作和各种模拟实践大赛的锤炼,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育营销的观念,促使他们成为实际操作的高手。

对于后者,更多地属于思维沉稳、心思缜密、喜欢思考的类型,要加强深度的理论教学,培养目标为投资顾问、理财规划师等。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加强对理论深度和宽度的吸收学习,结合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对理论加以升华,从理论的角度洞悉基金运作的规律,对基金的营销、管理、规划等了然于心,既有助于个人的投资,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为所在机构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

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它的教学方式、授课手段、实践操作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尚运生.关于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2]李旭旦.《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3]黄海沧.高职院校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法[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2).

[4]孔立平.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作者:张小裴 黄筑蓉

上一篇:著作权法论文范文下一篇:都市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