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2022-11-08

第一篇: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一 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热点聚焦】

材料一: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近期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摩擦不断。

材料二:2012年是中日友好邦交化40周年,野田佳彦首相和温家宝总理一致决定将2012年命名为‚中日国民友好交流年‛,以‚新的相遇,心的纽带‛为口号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好。 9月28日 ,以‚维护政治基础,把握发展方向‛为主题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x k b 1 .c o m

材料三: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城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共有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残忍杀害。然而在当今日本政界和民间,仍有不少人对这段历史采取否定态度,不思悔改,甚至称这段历史‚虚假‛。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 2月20日 又老调重弹,在谈及‚南京大屠杀‛时宣称‚没有这回事‛。

【中考预测】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2012年初,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又逢中日建交40周年,钓鱼岛之争使中日关系摩擦不断。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在中考中同中美关系一样经常备受命题者的亲睐,必须重点掌握。考察的重点有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战后日本的崛起及原因、中日关系等。

【考点链接】

一、日本发展史

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

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

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策源地形成。

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太平洋共荣圈,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5年8月15日 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日本利用各种因素,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二、中日关系的曲折历程:

1、古代中日关系:

(1)唐朝时,中日交流密切,日本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日本有深远的影响,646年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2)明朝后期,倭寇骚扰中国沿海,戚继光抗倭,肃清倭患。

2、近代中日关系:日本大肆侵华

(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1900--1901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企图使山东的权利合法化,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美国所排挤,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4)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进行了抗日战争。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x k b 1. c o m

3、现代中日关系:从冷冻走向复苏,曲折前进

(1)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2)中日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1972年至今,中日一直处于和平交往时期,友好合作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但中日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也存在着矛盾斗争,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侵略罪行、日本扩充日本国民自卫队并参加海外军事活动、领土之争,钓鱼岛归属问题、海洋资源之争、台湾问题,日本插手台湾事务,支持台独等,这些也成为中日交往的主要障碍。

(4)中日关系的现状:目前双方仍处于政冷经热的时期,政治上的分歧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历史问题。2006年10月,日本新当选的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结束了两国高层5年以来互不访问的历史,双方均表示改善两国关系。

4、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中日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开创未来等。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

三、如何看待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

wwW .x kB 1.c Om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早有定论,不容臵疑。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歪曲历史,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影响了中日间的健康、稳定合作。希望日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侵华历史,维护中日关系政治基础。

四、中日关系的认识

1.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结局、影响和启示

结局:

(1)甲午中日战争:①结果:中国战败。②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和统治者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政策。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2)抗日战争:①结果:中国胜利。②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剧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后,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l)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2)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3)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4)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2.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改善和主要障碍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改善: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但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不顺利的。

(2)主要障碍: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

3.日本当局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的目的、实质及影响。

(1)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掩盖日本在中国及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

(2)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在复活。

(3)影响: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府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

日方应该谨言慎行,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让‚台独‛破坏中日关系,危害地区和平。

5.看待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方任何旨在强化对钓鱼岛控制的做法都是非法的,他们的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和公民人权的严重侵犯。

6.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7.战后日本的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的启示

(l)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2)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3)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

(4)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8.青少年应怎么做?

(1)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3〉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深刻反省历史,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中考考场】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课 标第 一网

材料一: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材料二:1931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1/3,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约50%,失业者多达300万,在业工人工资降低了1/3以上。1/3的农民失去土地,许多地方发生饥荒,农民要求减租的斗争达3400多起。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300万人丧生,所有大城市都因空袭而遭到严重破坏,全国1/4的财富被毁,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经济陷于崩溃。

(1)材料

一、

二、三反映了日本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次危机出现的直接原因。

(2)为摆脱这三次危机,日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隋唐时期中日交流频繁。日本多次派使团到唐朝学习,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材料二: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 ‚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所以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厉行海禁‚片帆不许下海‛。造成了清政府的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材料三: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日本向欧美学习,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1)结合材料一,试举出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一个事例。

(2)材料一中,‚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是哪次改革?

(3)材料二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实行的哪一政策?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4)材料三中,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是哪次改革?

(5)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3、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孔庙题词‚温故创新‛,对孔子的‚温故知新‛做一字之改-使人不禁联想到一波三折的中日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日关系之温故篇】

材料一:

图一 1853年美国舰队抵 图二日本1926-1937年出口图 图三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是日本曾经面临的两次危机,面对危机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又分别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三反应出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情况,而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却错失良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日关系之创新篇】

材料二: 2012年2月16日 ,‚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系列纪念活动开幕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

材料三: 2012年2月21日 ,针时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南京市代表团访问名古屋期间关于‚不存在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南京市政府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的官方交往。

(3)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发生在2012年2月份的新闻事件,你认为哪一材料反映的是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方向?为什么 wwW .x kB 1.c Om

参考答案:

1、(1)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

(2)资产阶级统治扩大;华盛顿体系逐渐瓦解,轴心国集团形成;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出现)。

2、(1)遣唐使;鉴真东渡(答出一例即可)(2)大化改新

(3)闭关锁国政策(闭关政策) (4)明治维新

(5)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精神;改革是社会或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外交流与开放才能不断进步;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等等。(符合题意即可)

3、(1)图一:面对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强大以后的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开始进行戊戌变法。

图二: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wwW .x kB 1.c Om

(2)左倾错误的泛滥,或出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3)材料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则两利等。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二 2012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

【热点聚焦】

材料一:美国当地时间 11月6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战胜了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胜出2012美国总统大选成功连任,将迎来执政白宫的第二个任期。

材料二: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 2月13日 至17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五项建议,‚坦诚相待,加强对话沟通;与时俱进,扩大务实合作;相互尊重,增进战略互信;面向未来,密切人民交往;加强协作,携手应对挑战。‛

【中考预测】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世界。中美关系是个敏感话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考常以时政材料创设情境,考查美国的发展史,特别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时代等,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事件,纵向考查中美关系的历史轨迹,并对中美关系进行展望。将中美关系放在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中考查,综合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成就。

【考点链接】

一、美国发展史

(一)美国历史发展线索 ⒈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⒉19世纪中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⒊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北方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⒋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大发战争横财。 ⒍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一战的战胜国。 ⒎1919年--1921年美国先后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开始争夺世界霸权。在巴黎和会上受到英法抵制,没有加入国联;在华盛顿会议上处于主导地位。 ⒏1929--1933年,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1933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⒐二战前,美国推行绥靖政策,并利用其中立的地位,向交战国双方出售军火,大发战争横财。 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1942年加入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重要力量。1944年,美英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并加入联合国。1945年8月,美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⒒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行热战政策,并积极展开与苏联争霸。 ⒓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经济地位受到欧共体与日本的挑战。 ⒔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⒕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⒖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借口,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利用北约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发动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二)美国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科技;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大力发展高科技;实行民主的政治体制等。

二、中美关系史

1、旧中国时期的中美关系:

(1)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成为英法的帮凶。 (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合法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4)1921--1922年,主导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政策。 (5)抗日战争时期,扶蒋联共抗日;1942年,中、苏、美、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日。 (6)抗日战争胜利后,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包围(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1950年,以联合国的名义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1953年,被迫同中朝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的改善: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71年,美国尼克松的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共同发表联合声明;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3)中美关系发展态势:交流中有冲突(近年来中美冲突: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美国对台军售;近年来,以人权、宗教的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允许**访美;允许陈水扁过境美国,助长了台独的嚣张气焰。),合作中有摩擦,交流合作是主要特征,当前,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诸多领域展开合作,中美关系稳定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在上海召开APEC合作峰会;2006年,中美领导人实行互访等),但发展前景有许多曲折。由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对中国的崛起采取遏制政策,中美在台湾等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分歧。

3、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1)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败退台湾,美国为控制东亚,把台湾作为反共反华基地,扶植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1950年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此,台湾与大陆一直长期分离。 (2)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断交、撤军、废约的三原则。1979年中美建交。此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20世纪90年代美、台关系改善,美对台军售,允许李登辉访美等,中美关系恶化。1997年江泽民访美,双方声明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即一中一台,美国一方面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一方面继续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陈水扁上台以来,继续推行台独政策,分裂祖国,美国继续推行双轨政策。 (3)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原则: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反对一切外来干涉,不排除使用武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4、如何发展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求同存异,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等。

【中考考场】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的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材料二:从1840年至2009年,中美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说明了中美两个国家在地球上谁也离不开谁。今天,两国关系不断发展: 2011年1月18日 至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新华网

x k b 1. c o m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遇到过哪些重大的问题?举两例。

(2)‚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20世纪20和50年代,美国分别是如何主导国际格局的建立的?

(3)为什么材料二中说‚从1840年至2009年,中美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请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4)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答案:

1、(1)问题:南北分裂(奴隶制存废)问题。经济危机问题。

(2)主导建设国际格局:20年代: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支配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华盛顿体系。50年代:推行‚冷战‛政策,与苏联争霸世界,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3)曲折:a.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b.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c.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d.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发展:a.1942年1月,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互相援助;

b.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c.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4)①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共同面对复杂多变对国际环境下出现的挑战;

②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三 党的十八大

【热点聚焦】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12年11月8日 --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这次盛会是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征程中的新起点,对世界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x k b 1 .c o m

【中考预测】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十八大为时政材料,考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内容,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考将加大对与中国共产党有关内容的考查,命题会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甚至是改革开放时期。因此,要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上与中国共产党相关内容的梳理和归纳复习。历年,有关党史的考查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且题型形式多样。

【考点链接】

1、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大、二大、三大、七大、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中央政治局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北戴河会议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八大二次会议、十一届六中全会

2、中国共产党参加和领导的武装斗争 (1)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领导。 (2)1927年下半年开始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工农武装起义、反‚围剿‛斗争、战略转移、抗日游击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剿匪、抗美援朝。

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1)1927年—1937年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2)1937年——1945年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3)1947年战略反攻开辟的解放区

4、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民主革命时期:1927—193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政策、1947—1949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时期: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1979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1)民主革命时期,主要是区域重心的转移:20世纪20年代,由城市(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农村(发动和领导农民)、30年代中期由南方农村(农村革命根据地、反蒋)转移到北方农村(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1949年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夺取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 (2)社会主义时期主要是内容重心的转移:1956年由向社会主义过渡转移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66年由社会主义建设转变为政治运动、阶级斗争,1978年底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现代化建设。

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错误路线统治 (1)1926—1927年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 (2)1931—1935年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 (3)1966—1976年的‚左‛倾错误统治

wwW .x kB 1.c Om

7、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探索 (1)20世纪20、30年代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2)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同国民党的关系: 两次合作:1924—1927年;1937—1945年。(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次谈判:1936年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1945年重庆和平谈判、1949年北平和平谈判。 两次战争:1927—1936年、1946—1949年

9、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1)第一代,以毛泽东为核心,1935—1976年。 (2)第二代,以邓小平为核心,1978—1992年。 (3)第三代,以江泽民为核心,1992—2002年。

10、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革命精神 (1)井冈山精神 (2)长征精神 (3)延安精神 (4)西柏坡精神

11、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1)党的会议关于党的建设的决定: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2)1942年和1957年的整风运动

12、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三大作风。 (1)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2)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挫折、危害及纠正:

第一次——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表现为放弃了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927 年‚八七‛会议上得以纠正。

第二次——王明的‚左‛倾错误,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进攻受挫后的保守主义、面对强敌时的逃跑主义,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开始阶段的失利。 1935 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1942 年延安整风时进一步清算。

第三次——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内‚左‛倾错误,表现为在政治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在经济上忽视客观规律的冒进,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以纠正。

【中考考场】

1.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2013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2周年。90多载艰苦卓绝,90多载荣耀辉煌。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请你参加下列的问题探究。

【革命篇】

(1)图一和图二是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遗址,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会议?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建设篇】

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改革篇】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经历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材料中所说‚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又被称作什么?

【启示篇】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90年光辉的历程。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的成就。

(4)回顾历史,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进行土地改革,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1978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符合题意即可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六 当前国际局势

【热点聚焦】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奥巴马再次连任美国总统,对外政策引起关注。俄罗斯普京‚王者归来‛,面对有利国际环境,鹰视东西方,以欧亚联盟为外交首选,以融入欧洲为梦想,以改

善对美关系为期待,以开发远东为重要地缘政治任务,更加关注东方,加大对亚太投入。法国奥朗德政府上台,德国默克尔有望赢得2013年大选,欧盟共识增加,危机倒逼欧元区国家前行,‚双速‛或‚多速‛欧洲更加明朗。日本自民党卷土重来,安倍晋三再次当选首相,欲‚突破危机‛。日本政府‚一岁一枯荣‛,但大国政治目标基本稳定,政治大国志向下的外交战略逐步趋向强势。金正恩顺利接班,牢控朝鲜政权。韩国大选尘埃落定,迎来史上首位女总统。朝鲜半岛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酝酿新变化,朝鲜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不安。2012年非洲举行25次选举,整个大陆局势稳定,成为仅次于东亚的经济发展最快地区,近20个国家经济前景看好。‚反美旗手‛查韦斯在委内瑞拉大选中再度获胜,拉美左翼力量继续保持旺势。

【中考预测】国际局势历年是我省中考的热点,历史上的印巴冲突、巴以冲突、越南战争、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有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如今的叙利亚战争、利比亚局势、中东局势、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钓鱼岛问题等,造成局部动荡。经济全球化过程带来一系列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面对。

【考点链接】

1、当今人类社会面临哪些共同问题?面对人类社会与历史发展中‚危机‛或‚困难‛应采取哪些对策?

A 共同问题:a政治方面:战争问题;地区冲突;民族宗教矛盾;和武器扩散;国际恐怖主义等等。

b经济方面: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全球金融危机等

c公共卫生和安全方面:毒品问题;传染性疾病问题(艾滋病 甲流)

d 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等等

B 应对‚危机‛或‚困难‛的对策:

a 政治方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放弃对抗,走向对话,树立互信、互利平等的新安全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积极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止和武器扩散,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b 经济法面: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积极开发可替代资源;完善国际金融体系,加强政府间的及及合作,进一步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投入,积极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等。

c 公共卫生与安全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严厉打击制度贩毒份子,共同防止毒品的蔓延;采取恰当措施,积极应对公共卫生与安全方面的的突发事件,切实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加强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

d 重大自然灾害方面:正视困难,乐观向上;团结合作,众志成城,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国际援助,全力以赴,共同应对危机和灾难。

2、二战后的地区冲突

A 表现:巴以冲突和中东战争、印巴冲突、海湾战争、波黑冲突、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朝核危机、伊朗核问题。

B 解决冲突的途径:(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一切威胁世界和平的势力作斗争,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加强国际合作,放弃对抗,走向对话,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互信、互利、平等的新安全观,通

过平等谈判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安全。(3)积极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3、如何应对国际恐怖主义?

加强国际合作,成立国际联合反恐组织,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4、中国关于和武器扩散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1)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反对任何形式的和武器扩散,并积极参与国际防止核扩散与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2)主张加强与成员国的合作,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类。

(3)中国主张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解决地区核问题,反对利用和武器扩散问题,干涉他国内政。

5、如何正确认识主权和人权的关系?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A 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利,主权完整和民族独立是维护和发展人权的前提;维护人权必需依据具体的国情,尊重国家的历史和现状。

B 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其推行霸权政策,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

6、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C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发挥在联合国的作用,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做负责任的大国。

7、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和民族纷争时有发生,为什么还说‚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很可能的?

A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力量在不断增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B在新旧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通过平等谈判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安全的观念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

D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焦裕禄世界人民,热爱和平的人民力量不断增强,人民热爱和平是阻止世界大战的决定力量。

E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8、如何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A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巨大的生产力,还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变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B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文明。发展科学技术,要树立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观念,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行为,兴利除弊,扬长避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9、科学技术与战争、和平有何关系?

战争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发明应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和平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加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

10、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启示有哪些?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强综合国力。

B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引进世界先进科技,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和平与环保意识;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

D青少年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将来报效祖国。

【中考考场】

一、《看世界纷扰 思中国应对》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全面崩溃,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各国或浓或淡,立足国情,纷纷演绎着独一无二的角色。 x k b 1 .c o m

【格局篇】

材料一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德意惨败,英法实力削弱,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已不复存在。美苏成为两大强国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形成了战后两极的国际格局。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1)二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和结束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两极格局期间,尽管美苏矛盾不断,但新的世界大战并未爆发,请分析新的世界大战未曾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政治篇】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法西斯主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3)1959年拉丁美洲有一个国家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所学,指出这个国家的名字及其独立后采取的主要措施。

(4) 2011年8月15日 ,印度即将迎来独立64周年纪念日。根据所学回答,64年前英国是怎样解决印度独立问题的?

(5)有人认为,1960和1990这两年在非洲历史上意义非凡。请根据所学简述原因。

材料三

2011年7月11日 ,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在9月前重启巴以和谈、缓解中东局势,但这次会议未取得具体进展。

(6)请简要分析导致中东地区局势紧张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经济篇】

x k b 1. c o m

材料四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7)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20年间,日本是怎样‚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的?最终结果如何?

(8)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持何态度?本世纪初,最能体现中国这一态度的重大举措(事件)是什么?

材料五 眼下,全球经济正在走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但全球经济增长仍面临不确定性,仍然面临着失业问题、债务问题、资产价格泡沫、贸易保护主义等风险。2011年2月18—19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在巴黎召开。会议着眼于后危机时代G20角色的转型,集中力量求解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热点难题,取得了一系列积极共识。

(9)结合材料五说一说当今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哪些重大问题?

(10)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具有怎样的特点?面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二、《 穿越硝烟岁月 期盼世界和平》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与迎新焰火‚交相辉映‛的还有战争炮火,人们发现,‚世界和平‛在2011年仍然只是个‚看上去很美‛的愿望。和平的一小步,总是那样来之不易。

【材料阅读】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纷纷制定了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逐渐形成。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争危机日益严重,一场世界性战争如箭在弦。

材料二 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你们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材料三 中国古代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说法,在二战初期,西方某些‚智者‛正式验证了中国的这些古老的说法,他们做出了很多可笑的历史表演。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分别由哪几个国家组成?请写出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导致这场世界性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请说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

(2)材料二中‚慕尼黑做出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们‛和‚我们‛分别指的是哪几个国家?报道中的‚预言‛是否正确?

(3)结合材料三,请用‚二战‛前后的史实说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教训(各自至少选取两个史实进行说明)。

【影像再现】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图一凡尔登战役 图二珍珠港事件 图三 斯大林格勒战役 图四 日本投降

(4)图1展现了一战中某场战役后的惨烈景象,巨大的伤亡使它有了怎样的别称?它在一战过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图2记录的这一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影响?

(6)请说出图3中记录的战役中的交战双方,这场战役在二战的进程中有何主要的地位?

(7)指出图4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历史思索】

以赛亚•柏林在谈到20世纪时说,20世纪是人类经历的最糟糕的世纪,包含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个事实,是对永久和平的嘲讽,也是地缘政治崩溃的恶果。

那么,对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人们再也不能用‚这是最美好的年代,这是最糟糕的年代‛的空话来打发。人类历史上充满了血腥的战争,但是任何时候,总是有更多的人渴望和平的降临。右图这款形状特别的花瓶,巧妙地将炸弹和花朵组合在一起,对比战争与和平。它不仅精致美观,还寓意深刻。

(8)在当前,战争频繁,动荡不已。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当前的国际争端?

(9)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二战结束至今的60多年间未曾爆发过新的世界大战的原因。(至少写出两方面)

(10)有一份统计显示说,在人类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全世界彻底没有战争和冲突的时间总共只有58天!只有58天是太平的!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数字。为有效防止战争,建设和谐世界,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三、《地区不稳 全球动荡》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们,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然而,尽管新的世界大战未曾爆发,地区冲突却层出不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对话青年】

2010年12月21日 ,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非正式会议,安理会15个理事国的大使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上同150多名青少年对话。青少年就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消除贫困和武装冲突等最为关切的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向各国大使提问。这次互动式对话的主题为‚你们的世界:新一代的声音‛。会议召开前,安理会向全世界13至21岁的年轻人发出了邀请,请他们通过视频或书面方式,对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和平与安全挑战表达自己的观点。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据材料,指出青少年认为哪些问题是对当今‚和平与安全‛的挑战?

(2)联合国应该怎样应对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朝韩局势】

韩国和美国于 2011年2月28日 — 3月10日 举行代号为‚关键决心‛的例行联合军事演习。同一天,日美联合军演也在日本的横须贺基地展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张文宗表示,美韩、美日军演同时举行加剧了朝韩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了东北亚的安全环境,不利于东亚的和平与稳定。 ── 2011年02月28日 《人民网》

(3)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韩、美日军演对当今和平与安全构成了怎样的威胁?

【利比亚战争】

2011年3月19日 ,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4)‚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表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根据所学,列举20世纪90年代末在这一因素主导下发生的地区战争(一例即可)。

【反思与展望】

(5)结合所学,指出二战结束至今新的世界大战一直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请你设计一条反战宣传标语,以警醒世人。

参考答案:

wwW .x kB 1.c Om

1、(1)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2)世界各国对二战惨痛教训的认识;国际间合作的加强;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联合国的作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3)古巴。新政权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大庄园制;没收美国垄断资本在古巴的工矿企业。(4)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5)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6)中东战略位臵重要,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得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几十年来陆续形成领土争端、水资源问题及巴勒斯坦难民是巴以冲突的历史原因,巴以冲突成为中东地区的关键。(7)借助美国的扶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8)积极参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9)失业问题、债务问题、资产价格泡沫、贸易保护主义等。(10)特点: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但还存在着许多影响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建议:政治上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经济上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国外管理经验与技术,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融入全球化潮流。(言之有理即可)

2、(1)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由德、意、奥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7月—1918年11月。

(2)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你们‛指的是英国和法国,‚我们‛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正确。

(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①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②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美国没有出面进行干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①法国被德国完全占领;②英国遭到德国猛烈轰炸。(其他回答,只要史实合乎要求即可)

x k b 1. c o m

(4)凡尔登绞肉机;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终于破产。

(5)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促使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苏联、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7)图3是日本投降仪式; 1945年9月2日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8)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焦点:巴以冲突,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利比亚危机等;解决方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协商或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

(9)联合国的作用;二战的惨痛教训;各国更加重视对话合作,更加重视谈判解决争端,力争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10)‚远离战争、热爱和平‛;‚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做维护和平的使者‛;‚唱起生命之歌,拉起和平之手‛、‚战争的硝烟将掩埋人类的生存,

和平的气息将推动历史的进步‛、 ‚让我们铸剑为犁,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同放和平鸽,共处艳阳天‛等。(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3、(1)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贫困问题和武装冲突。(2)采取有效办法,防止且消除破坏和平的侵略行为;以和平方式调解国际争端;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言之有理即可)(3)加剧了朝韩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了东北亚的安全环境,不利于东亚的和平与稳定。(4)霸权主义。科索沃战争。(5)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国际间合作的加强等。(6)‚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等。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七 圆梦中国

【热点聚焦】

1.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2012年11月29日集体出现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新任总书记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重申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两个‚一定能‛,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引人注目的是,他进而提出第三个‚一定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在29日的讲话中,习总书记还向全党提出三个‚必须牢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3. 12月21日 ,‚汉语盘点2012‛揭晓仪式在京举行,经网民推荐、专家评审、网络票选等环节,‚梦‛、‚钓鱼岛‛分列国内字、国内词第一。据介绍,在票选阶段,‚梦‛作为国内字便一路领跑。南方日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该活动公布国内字结果时对‚梦‛字的解说是: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GDP赶英超法,一一兑现,‚可见,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

www .Xkb1. coM

【中考预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两会的胜利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实现顺利交接,在中国大地上刮起圆梦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革命道路、建设道路以及新中国取得的各项成就,都将成为考试热点。

【考点链接】

1、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 年 7 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 年 1 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七大(1945 年 4 月,延安)。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 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2、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

(1)孙中山,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 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 年建立起社会主义 制度。

(3)邓小平,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 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中考考场】

wwW .x kB 1.c Om 【探索救国救民奋斗的道路】

[探索篇]:

以1861年年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摘编自《复兴之路》有关解说词。

(1)‚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2)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有何历史贡献?

[奋斗篇]: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4)毛泽东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国强民富的道路?

[感悟篇]:

(5)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让中国走进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有过许多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去感悟。请你写出一条。

二、92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历程刻骨铭心】

材料一:

图1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图2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1)请说出与图

一、图二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谈谈其重大历史地位或影响。(4分)

【党的探索更古未有】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一一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2)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族复兴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3)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党的政策温暖我心】

材料三 :(未来中国)不仅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2010年9月胡锦涛接受CNN记者专访谈

(4)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时政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义革命道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1)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中小学生营养餐等等

www.x kb 1.c om

第二篇:中日钓鱼岛之争(学术论文)

浅说中日钓鱼岛之争 中日两国,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有文化上的交往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上,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友邦,两方都互相学习对方的文化。但是,明朝末年起,两国就开始有各种各样的矛盾。自从中日甲午战争后,那段血腥耻辱的历史更是让中国人无法释怀。 在我看来,当今两国倘若出现任何一个细节和举动都会引发极大的波动,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空穴来风。中国和日本就如同西欧历史上的法国和德国,曾经的冤家宿敌,现实的竞争对手。近些年以来,中日关系更是面临波折,今年先是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公开发表了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紧接着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表示东京政府有意购买钓鱼岛,之后,日本81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一连串的事件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许多亚洲国家的高度关注,上世纪7

然而,时下中日之间最热门的话题就是钓鱼岛了。我国政府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重申钓鱼岛的主权在中国。起初,政府是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与日方达成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这样,不仅维护了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而且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也为我们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奠定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从日方一直以来的做法来看,它似乎根本就不搭理我国的提议,还要把钓鱼岛问题越演越烈,如近期的“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钓鱼岛问题符合《日美安保条约》”,“提议把钓鱼岛问题交给国际法院仲裁”等等,日方的这些做法无疑让中国老百姓更加深恶痛绝了。

钓鱼岛问题由来

钓鱼岛,一个位于我国东海美丽的岛屿。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日两国争得不可开交呢?其实,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在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但是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并由此引发钓鱼岛主权之争。

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之外,还与钓鱼岛所处的自然位置有关。在地理位置上,它正处于我国大陆与日本冲绳之中,东西各距200海里。其前沿位置不仅对台湾岛的军事防御意义重大,而且在二战之后,美国把琉球群岛设为压制中国的“第一岛链”,所以,在国土战略防御的意义上也是相当重要的。

还有,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在资源储量上讲,钓鱼列岛附近的石油、渔业资源、矿产的含量是非常丰富的,面对着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这里无疑十块宝地,必会引起各种纷争。

从最新的消息来看,钓鱼岛问题继续升级到白热化的阶段:我国近期不断进行各种军事演习,以及公布各种新武器的试行,如“夺岛作战”,“海上导弹防御”,“歼30试飞”,“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服役”等等。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也不断指责日本“购买钓鱼岛”这一闹剧。然而,日本政府似乎不甘示弱,积极从美国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国内自卫队不断扩大,还有政坛上的领导人不断发出诋毁中国形象的言语„„日本人说他们有钓鱼岛的主权,我们中国人认为钓鱼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人为什么会这样处理钓鱼岛事件?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绝不相让钓鱼岛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下。

日本方面

日本政府处理钓鱼岛事件上的方式、方法,与日本这个民族的国民有必然的关系。日本这个民族,为了利益就必须不择手段。有一个美国学者曾经说过:日本作为一个民族,从来就没有讲过信用。

言而无信,口蜜腹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是日本在利益之争时的必然手段。日本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太多,日本人不认为这是“耻”,反将其视为成功的智慧。战国时代德川家康欺骗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明治维新期间萨摩、长州欺骗德川幕府,为了成功就可以不择手段,必须不择手段,这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信仰”。对于钓鱼岛,以前日本不敢主张,因为中国放弃了对日赔偿,现在日本以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为由,要将中国固有领土夺走。同时,日本人自古就受到武士道文化的影响,几乎任何方面都被它所影响,武士道文化使得日本人重视集体,有双重性格,崇拜天皇,有危机意识,冷酷无情„„这些都是日本民族的特性。

除了民族性格上存在阴暗的一面,还与这些年来日本经济、政治等基本国情有关。自上世纪末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日本进入的平成大萧条时期,再在200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日本国内经济更是一蹶不振。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平均每年更换一次领导人,使得国内矛盾丛生。为了转移国民的注意力,日本政府高调处理钓鱼岛等问题。

从中国角度看

“寸土不让,寸土必争”是我国政府一贯的态度。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法律上中国都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这些方面史实资料有很多,我就不从这些方面说了。然而,我想就国土安全方面来谈谈我的观点。

在地理位置上,它正处于我国大陆与日本冲绳之中,东西各距200海里。其前沿位置不仅对台湾岛的军事防御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东南沿海方向的安全也有重要影响。从国土防卫的角度上讲,岛屿是大陆的前沿,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从国家利益的长远发展看,大陆与台湾一定会统一。台湾回归祖国之后,台湾海峡对我国国防建设所起的作用将会大大改观,我军将有可能利用台湾岛和台湾海峡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强我国防实力,甚至将其作为中国沿海实施作战的依托,相反,如果日本依托距台湾岛仅120海里的钓鱼岛对海峡进行监视,甚至对我利用海峡进行军事行动实施干扰。将严重削弱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也将大大不利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同时也会对我国跨出“第一岛链”的未来海上发展受到更大的制约。 纵观上面所述说的因素,加上最近中日两国政府的各种表现,两国国民的各种游行示威,钓鱼岛之处似乎有大战开始硝烟的味道。中日双方对钓鱼岛主权问题的未来发展局势究竟如何?

在我看来,中日双方万万不可开战,否则,战争对双方无疑都是灾难。其实在钓鱼岛这个问题上,早在邓小平时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如果说中日争起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如果今天采取进攻性行为,就说明已经抛弃了当年的共识。其实双方也看不出这个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归谁就归谁。从内心来讲,我是希望中日两国友好的,同是亚洲两个大国家,如果说中日两个大国相斗,只会两败俱伤,不管是经济上的斗还是政治上的斗,走到最后最糟糕的是军事上的斗,不管是谁打败谁,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其次,现阶段倘若发生战争,那么我国先前提出的在2050年国内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这一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相反,到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落后几十年。就这一国情来看,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处理好钓鱼岛问题是最理想的结局。从军事力量上看,虽然我国各种武装设备都比日本的多,且在某些方面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日本的技术水平会更高一些,许多民用设施会在战争是立即成为军事设备的生产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整个钓鱼岛问题上,美国的影子随时可见:二战以后,钓鱼岛一直是美军的靶场,70年代的时候美国把钓鱼岛移交给日本;在《旧金山条约》的签署上没有邀请中方出席,其合法性令人质疑;为日本自卫队提供大量的先进军事设备;在日本多个地方设有美军驻扎基地„„在这些事情的背后,我看到的有两点:一是美国想利用日本从政治上和军事力量上压制和平崛起的中国,第二是不断挑衅中日关系,打击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是给日本存在“东亚共同体”“脱美入亚”这一想法的政治家们一个教训。

所以,总的来说,对于我国政府要争取和平收复钓鱼岛主权,并保证有能力维持现状或者武力收复,避免军事行动失败的尴尬局面。因此,我觉得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趋利避害。

一、利用当前国内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国际斗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斗争,综合国力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增加了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谈判筹码,增大了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机会。这是最好最根本的途径。

二、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国防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持本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条件。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尤其是海军,将在和平时期保持足够的威慑力,在战争时期保证国家利益收到最小的损害。

三、在改善中日双边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互信机制。加强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坚持通过谈判方式解决钓鱼岛争端。

四、联合台湾相关机构共同解决钓鱼岛问题。钓鱼岛问题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问题,海峡两岸应该抛除偏见,携手合作。

五、加强中国海监力量建设,是钓鱼岛海域巡逻常规化、制度化。

六、鼓励民间组织、团体进行各种保钓行动,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在民间大力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将钓鱼岛主权问题列入中小学教科书,增强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和对钓鱼岛主权问题的认识,为进行长期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收复钓鱼岛主权,我觉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一个日渐强大的祖国和永不屈服的坚毅决心,我们终将会收复钓鱼岛的主权,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工程学院2011级电气10班201131201014陆传德)

第三篇:中日钓鱼岛之争 我的分析与看法

中日钓鱼岛问题

我国最东边的岛屿是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钓鱼诸岛由11个无人岛组成,包含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等。钓鱼诸岛位于台湾省东北,距基隆港约190公里,距冲绳岛西南约420公里。钓鱼诸岛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岛屿周围的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台湾岛面积。

早在明朝,钓鱼诸岛就被划入我国的领土中了,但这片地区总是受到日本的觊觎。日本政府一直想要占领钓鱼岛,把其划分到自己的版图中,而近期这个问题又在一度升温,不断刺激着中国的神经,日本为什么长时间要侵占这片岛屿,并且在这段时间又将钓鱼岛问题升温呢?我想这里面应该包含了资源、经济、政治、军事四方面的考虑。

首先资源方面: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着大量石油资源,在其他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区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在钓鱼岛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约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这一区域还有丰富的海产资源以及名贵中药材。

经济方面: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本身资源匮乏,需要从他国进口资源,石油、天然气这种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的资源,他们当然不能放弃,然而钓鱼岛附近这种资源极其丰富,中日已达成协议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然而中国石油钻进平台已在东海建立并开始开采,石油、天然气的资源是连成一片的,日本明白如果不制止中方的开采,那么几年或是十几年之后这些资源也就所剩无几了,日本想通过升温钓鱼岛事件来激起摩擦,从而炸掉钻进平台,并且日本进出口货船都要经过东南亚海域,如果钓鱼岛、台湾岛问题问题解决,那他们的运输成本将大幅提高,对日本经济又是一重打击。

政治方面:日本首相菅直人在上台时调整了与中国、美国之间的关系,引发美国不满,美国对日本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使得日本国内出现了政治动荡,如今大选在即,他想要获胜就需要得到美国方面的支持,这样就可以从美国方面获得经济利益市民、众对其支持率上升,从而是钓鱼岛问题升温不仅可以获得美国好感还能抑制中国海军冲破第一岛链,这对自己的获胜是很有帮助的。

军事方面:日本、韩国、美国三国达成协议要对中国海军进行封锁防止其冲出第一道链,钓鱼岛、台湾岛对他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同样的,对中国来说也是致命的,中国现在面临着东南方海军防线门户大开的境地。日本一直想要恢复亚洲军事、政治强国的称号,对他们来说他们的海军只有南下这一条路,历史上也是如此,日本的崛起全靠这条路线,因此钓鱼岛、台湾岛对于日本的发展是指关重要的,日本不会轻易放弃这两个地方,同样这两处对于中国也同样重要。中国要完善自己的战略防御体系要维护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必须死守着条漫长的战略线,但是即使对于这个最低限度的利益要求,着条战略线也是危机重重。一旦中国收复了这两个地方,那么,美国为首的对中国的封锁的第一次岛链便不攻自破,所以一系列的南海问题等棘手问题也将迎刃而解,这对于美、日、韩来说将是噩梦。

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要收复领土、实现主权完整还需准备时间,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是拖,忍一时之气,不去争那些蝇头小利,只要未触及我国外交最底线,我们就要忍,只有准备充分了国力变得前大了,那么目前这些问题便可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将充满希望。

第四篇:中日海洋之争

海 权

公元630年(唐贞观四年)日本开始向唐朝派遣使节,自公元630年到894年间,日本共任命过20次遣唐使。

1592年4月13日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妄图实现他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的野心。

1894年8月1日 日本对中国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1895年4月17日 中国战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日本下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1900年8月14日 由日本等组成的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

1937年7月7日 日军悍然挑起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展开了全面抗战。

1937年9月5日 日本海军发表封锁全中国沿岸宣言。

1937年12月13日 日军侵占南京,在南京进行大屠杀,被杀害者达三十万人之多。

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10月22日,邓小平副总理访日,23日,中日交换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

1998年11月25日,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日本,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宣布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2004年的12月中旬也就是距二战胜利60周年仅有数天时,日本政府决定将在2006年后不再批准新的向中国提供无偿资金合作项目(2003年为52亿日元,全球排名第九)。10日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在这份十年来第一次彻底修改的防卫大纲中,日本第一次把中国视为威胁。日本国内种种迹象表明,某些势力正在努力颠覆日本战后树立的国家观念,重新回归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军国主义传统。日本政治风向的变化不能不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疑虑。可以说,日本对华援助的政治象征意义和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价值观远远大于对华援助的经济含义。另外把与之有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的中国当作威胁为自卫队发展寻找借口的行径,更是充分暴露了日本的军事野心。正因为如此,日本政府的决策,有可能会给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本次选译的几篇反映日中海上力量对比的文章,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虽然文章中能看得出日本人一贯的狭隘与偏见,但也反映出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普遍看法与基本心理,相信读者朋友能够批判鉴别,姑且作为一次“参考消息”吧。

向海洋进军——中国的海洋战略发展历程

● 竹田 纯一 张 坤 译

从历史上长期的大陆思想禁锢中走出的中国,现在正在将注意力向海洋转移,并以其迅猛的势头频繁地开展海上活动,不断提高自己在东亚的海上影响力。

近十年,中国GDP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7%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海运、造船、水产、旅游、资源开发、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广泛领域的实力都得到了增强。海洋监控和海难救助等管理体系业已完善。

另一方面,在东海的海域管辖权尚未确定的情况下,日中都加快了资源开发的速度,加之今天的日本,对其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罪行的回避、否认态度,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都导致了两国之间民族主义矛盾日益显著。资源竞争、民族矛盾,都潜伏在两国海军军事实力逐渐增强的前提下,导致新一轮地区军备竞赛或者引发偶发性军事冲突的隐患。

中国和日本彼此间将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战略挑战,双方能否达成信任、构建新的合作关系,都将是未来两国关系走向的焦点所在。本文就此以中日两国的海上综合实力现状对比剖析,对决定未来东太平洋命运的大国间的关系前景作以展望。

回归的海洋梦想——从纪念郑和谈起

2005年是中国明朝郑和组织远洋航海600周年。郑和是明朝的回族宦官,从永乐帝朱棣恩准,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间,由他组织了七次极具规模的南下远洋航海。

他的航迹自东南亚到印度洋、波斯湾、非洲东海岸遍及30多个国家。郑和的船队由200多支船组成,他把这些“宝船”携带的陶瓷和丝绸送给当地的统治者,作为代价要求他们向明朝朝贡。这种以明朝皇帝为中心向海外推广“华夷秩序”的活动,创造了中国在海上活动最辉煌的时代。

但是当时明朝的儒派认为远洋航海是一种浪费,随着这种力量的逐渐增强,明朝转而采取禁海政策闭关锁国。到了清朝,这种政策更是变本加厉。结果遭到了海外列强的海上入侵,最终沦为了半殖民地。郑和提出的“财富取于海,危患亦来于海”的观点,得到了历史的验证。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从2004年起到2005年7月,中国的海军训练舰“郑和号”欣然担当了溯长江、访旧都南京活动的先遣。为踏寻郑和的航迹,仿照古代帆船建造的“绿眉毛”号从江苏太仓市出发将进行为期一年的航海纪念活动。

基于中华思想中的复兴意识,在今天的中国存在着一种重塑海洋地位、洗刷历史耻辱的强烈的民族爱国主义情绪。这种情绪通过对海军力量的重视、对主权和统一的坚定主张以及对步入“海洋强国”的愿望中都得到了明显反映。正如国家海洋局王曙光局长,在2004年7月,国家海洋局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建设海洋强国是近代饱尝屈辱的中华儿女的崇高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素之一”。这个讲话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民族心态!

2005年,将有很多诸如海洋博览会等国家级的纪念活动,这也是中国方面弘扬爱国主义和树立海洋意识的宝贵时机。

国家海上力量的构成要素

Sea power在汉语中是指“海上力量”,根据上下文可以翻译成“海权”或“海洋大国”等等。是指与海洋相关的范畴及非常广泛的综合力量。

那么,中国所重视的海上力量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呢?中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的杨金森研究员以《海上权力史论》为基础,在题为《国家海上力量建设》的论文中分八个方面提出了三十项指标。简单介绍如下:

* 国家战略(民族的海洋意识,政府的海洋政策)

* 资源(海岸线延伸,海域面积,资源)

* 自然力(水文,海洋气象,海底地形)

* 科技能力(船舶,技术研究人员,测量仪器)

* 支援能力(环境保护,海况预报,信息提供)

* 经济活动能力(产业种类,设备能力,就业人数)

* 军事能力(海军力量,运输能力,动员能力)

* 政府调控能力(法律,工作人员,管理机构)

对于上述观点的权威性,本文不能全面地进行讨论,仅以围绕中日海上竞争的相关内容为中心,先回顾一下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轨迹并尝试着整理出一些思考方向。

“向海洋进军”——新的国家战略

由于冷战时期美苏的封锁和国内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被压制在大陆上,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在海洋战略领域上无所作为。

早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就强调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但是在当时人民解放军没有大型的舰艇,造船技术水平低下,海洋专业人才短缺,没有能力渡过台湾海峡彻底统一中国。所谓的海军只不过是由缴获的一些破旧舰艇和沿海部队组成的海防力量。而具备外海作战能力的051型(旅大级)驱逐舰首舰济南号(满载排水量3,670吨)竣工已经是1971年以后的事了。

在对苏一边倒的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运输主要通过西伯利亚的铁路,所以当时对海洋的关注很少。但是随着中苏矛盾的加深,毛泽东转变思路往海上寻求出路。在1959年的内部讲话中他指出必须造大量的船,建设海上铁路,建成强大的海上供给、战斗力。

1961年成立了国营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COSCO),开始在西方探索远洋航线。1960年第一艘国产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17,000吨)在江南造船厂竣工。1962年大连造船厂建造的远洋货轮跃进号(22,100吨)仍然采用了苏联设计。不幸的是,这艘船在第二年驶往日本九州的门司港的途中触礁沉没。

1964年,又成立了国务院直属的国家海洋局。组建了海洋科学考察船队后,1965年综合考察船实践号(3,167吨)竣工,1972年大型考察船向阳红05号(13,650吨)竣工。国务院地质部石油探测船勘探1号、中国科学院的物理考察船科学1号也是在同时期建造的。时至今日,已经初步打下了海洋考察能力的基础。

1968年,根据ECAFE(联合国远东经济发展委员会)的调查,在东海可能储有大量石油资源的推测终于得到了证实。钓鱼岛突然成了焦点,中国从1971年开始行使对它的主权。

1973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召开,围绕专属经济区展开了激烈讨论。日本追随美国重视“公海自由”原则,所以对此不太关心,中国则代表第三世界坚持主张扩大本国的管辖水域。

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海军开始了实际意义上的进军南海的行动。在《旧金山条约》(1951年)签字之际,日本失去了对已占领长达20年之久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控制。周边各国纷纷主张自己的主权,中国也于同年8月发表声明,指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一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在西沙群岛中实际上由中国控制的只是宣德群岛(包括最大的永乐岛),而永乐群岛是由当时的南越政权控制的。

第五篇: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

摘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整个中日关系是矛盾与协调、斗争与合作并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是“ 中日矛盾”与“ 中日友好”的对立统一关系。任何一个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矛盾,也没有永远的利益,都是在互相的矛盾与利益中穿插,但是矛盾对于各自国家的影响却很大,处理不好,往往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我们对中日矛盾需要理性地去解决, 注意避免不必要地激化矛盾而被极度希望将中日矛盾推向对抗性矛盾的日本右翼所利用。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利益;矛盾;理性

通常所说的钓鱼岛其实是一个群岛,位于中国福建正东、台湾东北的东海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几个岩礁组成,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平方公里,该群岛即因钓鱼岛而得名。

钓鱼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可是至今为止,该岛仍然在日本国的实际控制之下 。面对日本政府的顽固与纵容的立场,全中国的人民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用不同的形式自发地掀起了保钓运动。

对于钓鱼岛问题引发的争端,有部分民众上街游行并进入商店打砸日货,导致交通阻塞,社会治安的稳定难以维持,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这种不理智的“爱国”行为并不能真正的起到明显的作用,游行示威只会让国家治安陷入混乱,打砸日货只会使中国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让日本不费一兵一卒就让中国损失上亿,如此一来,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这些民众的强烈爱国之心是可以理解的,日本为侵占钓鱼岛所做出的一连串卑鄙行径的确令人发指,可是爱国有许多的方式,不一定非要选择游行,打砸日货这一严重扰乱中国社会秩序的方式,一切不理智的爱国行为,都不能称其为爱国只有理性爱国才能真正实现爱国的目的。

其实日本一直以钓鱼岛的问题向中国挑衅,有着种种的原因,这使着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较量就会有着不小的劣势。不可否认,日本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大国,它的经济发展比我们国家的要好,带动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创新能力很高,还有文化产业在市场上占的比重也很高。反观中国,中国的经济虽然发展得很快,但总有着一种急功近利与不平衡的状态,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文化产业上,轻易可见日本动漫对中国影响之大,对于什么海贼王,火影忍者之类等等,在青少年中可谓很熟悉,而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还很不成熟,创新还不够,文化统治比政治统治更容易,文化的侵蚀带来的后果比政治斗争会更为严重,这也是日本的一个依仗。在幕后推动日本引发钓鱼岛争端的美国,是日本最大的一个依仗,日本可以说在依赖着美国,对于支持日本抢夺钓鱼岛,美国是默认的,因为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这就使得日本没那么多的顾忌。美国一直喜欢充当渔翁得利的角色,所以美国一直以种种手段给它设计的对手与附庸制造矛盾与事端,然后从中获利,很明显,钓鱼岛问题只是美国的其中一个手段。

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历史的恩怨,两国关系中的曲折变迁对各自国运兴衰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也都证明了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对于钓鱼岛问题而导致的中日关系处理要理性分析,理性解决。

一 、矛盾分析

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时期,还是在近代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中国大半国土的时期,都存在矛盾,只是矛盾的程度及其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由于中日两国对历史熟悉的差异、社会制度的不同、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美国、台湾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将可能长期滞后于两国在经贸等其他领域关系的发展。而“发展滞后、甚至时而倒退的中日政治关系与两国、两国人民发展互利友好的合作交流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是、并仍将继续是中日关系的基本矛盾[1]。 在这个基本矛盾之上,中日关系与任何事物一样,会同时存在着许多矛盾。在许多矛盾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对于近期来说,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我国渔船并非法抓扣我国船长詹其雄为主要表现的中日钓鱼岛冲突,无疑成为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当然,钓鱼岛问题不是当前中日之间的“唯一矛盾”,中日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矛盾。但是,作为“主要矛盾”的钓鱼岛问题起到了制约其他非主要矛盾解决的、主导性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钓鱼岛问题这个主要矛盾得到解决,并不意味着其他矛盾也都会迎刃而解,但是却可以为解决其他矛盾找到切入点,创造一种相对和谐的对话气氛和条件。对此我国政府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其行动的软弱性让我不敢恭维。一味的口头抗议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当然也不能轻易走到另一个极端——直接诉诸武力。很多人要求向钓鱼岛派出军事力量,甚至直接向日本开战。但是如新闻中所说,中国南海周边国家蠢蠢欲动,中印关系紧张,如果发动战争,一面是日美的强强联手,一面是南海诸国的不断骚扰,中国处境不容乐观。而且无论战争是否胜利,势必会造成经济和军事上的损失,是中国发展滞步甚至倒退,更严重的话,战争会导致革命。战争激化了国内矛盾,可能像一战二战后一样,战后国内政治会出现大的变革。这是当今各国政治领导人都不希望看见的结果

二 、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需要。两国政府及各界人士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都应从这个基本立场出发。

一切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因此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说,要更好地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积极寻求两国间的共同利益,采用合宜的外交策略,打造新的外交局面。 邓小平曾经说过,在国际事务中无所作为不可能。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国家大国地位和大国威望。在处理我们所面临的边疆主权问题时更加不能无所作为。中国没有必要像

六、七十年代那样四面出击,空耗国力,但是属于自己的权利一定要毫不犹豫的争取。这也不是说我们就不可以做让步,只是让步必须是公平的、合理的。就拿“搁置争议”这一点来说,中国可以说已经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和容忍,可是如果有的国家阳奉阴违,或者公然挑衅的话,那么我们就只可以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宣示我们的决心。因为单方面的长期搁置、任人控制会被意味自动放弃了主权要求。

这就是我们推行的温和的外交政策,毫无疑问的,这是当前的世界格局的要求。我们发展自身的国力永远是第一要务。综合国力的竞争是长期的,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确保我们权利的根本。我们现在所采取的对美的温和政策,我们所采取的全方位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是理性的外交政策。我们所采取的对日柔中有刚的外交方略,也是完全正确的。关键在于坚持这些国际战略的前提下,我们的外交中要多一些就事论事的策略。我们期待并努力寻求中日的长期友好合作,但是在具体的关系到中国长远利益的个案问题上,必须有坚决的维护自己主权与尊严的决心和行动。 最近的钓鱼岛冲突事件,我国渔船在本国领海捕鱼的正常活动,居然遭到了日本舰船的抓扣,船长居然遭到日本政府的羁押,并声称将按日本的相关法律法令进行惩罚,这是让人无法容忍的欺凌和侮辱,这是对中国人民人权何其严重的侵犯,这是对中国领海和领土主权重大而严峻的侵略和挑衅。对于这种公然挑衅,我们长期奉行的“韬光养晦”外交政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国际环境在改变,中日关系在发展,我们采取的策略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 、充满信心 ,同时做好迎接困难的充分心理准备

当然,要使钓鱼岛问题得到解决,要使中日关系步入良好发展的正轨,还有许多路要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我们应正确分析事物,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要充满信心,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同时也要看到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各种思想准备。 中日关系整体是往前发展的,我们应该建立起充分的信心,采取正确的外交策略促进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事实上,中日双方关系在钓鱼岛冲突前一直展现出健康发展的势头,中日双方在现实利益中互惠的大背景,即中日关系通过十几年政冷经热的发展,中日双方,特别是日本,逐渐认识到,双方实际上处于一种“双赢”和互惠的状态,而并没有你死我活的利益冲突。中国比以前更强大了,日本却没有如预期的真的受到多少“挤压”。相反,中国的利益与在华有着巨大市场和外资规模的日本息息相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日本,逐渐成为了日本的“景气杠杆”,双方的GDP增长率对比明显呈正比例,并不是中国发展,就意味着日本吃亏。中国的资源、人力,日本的技术、资金,形成了双方互补互利的格局。日本自1979年至2001年,连续向中国提供26679亿9百万日元低息贷款,帮助中国建设了北京地铁二期、首都机场扩建、北京污水处理厂、武汉天河机场、五强溪水利发电、重庆长江第二大桥、秦皇岛码头、稀阳至广州铁路扩建、朔黄铁路、南昆铁路等150个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年利率仅为0.79%~3.5%,偿还期为30年或40年[2],这也表达了日本方面的诚意。 但同时也要看到诸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可能造成中日关系紧张的各种困难,提前做好迎接这些困难的充分心理准备。在历史问题上我们绝不退让,坚决要求日本对其侵华罪行道歉,不要歪曲历史;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不会改变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只接受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些与日本截然相对的立场必然会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大碍,但我们的国家在发展,我们应相信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一切问题。

四 、加强交流与合作,化解冲突,求同存异

事物发展是一个经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做好量的积累,积极促进事物往好的方向发生质变。要让中日关系不断发展就必须加强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化解冲突,求同存异,不断积累有利于双方关系发展的内容,促进中日关系的不断升温,达到质的飞跃。 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经济联系密切,政治、安全互信不足,这是双边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结果,但主流是合作。中日关系前景有三:经济关系密切,安全信任不足;经济关系密切,安全互信增加;经济关系萎缩,安全形势对立。近期将保持现状。中国对日目标是发展与日本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当前应推动中日关系向建立密切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安全互信方向发展。但考虑到长期以来“政冷经热”的中日外交现状,我国在领土主权上是绝不能退缩的,对此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得到一定的补偿,政治上也可以在民间交流方面做更多的尝试,但不要妄想中日关系一日之间得到改善,主权问题一日之间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冯昭奎. 如何分析中日矛盾[M]. 中国外交, 2006.08. [2] 马立诚. 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M]. 战略与管理, 2002.6. [3] 邓小平.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M].邓小平文选(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上一篇:党员个人思想工作小结下一篇:第一季度信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