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中药内外合治糖尿病妇女霉菌性阴道炎的可行性分析

2022-09-10

霉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糖尿病妇女容易患有此病。霉菌性阴道炎的病原体主要是白色念珠菌[1]。念珠菌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妇女的血糖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控制, 使其阴道内部的糖原和酸度发生巨大的变化, 免疫力开始下降, 阴道内的环境适宜念珠菌生长和繁殖,容易导致炎症的发生[2]。因此,糖尿病妇女极容易患上霉菌性阴道炎,并且非常顽固。2012年2月—2013年12月间该院妇科在严格控制和监测病人血糖的前提下, 采用重要内外合治的方法对该病的82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到该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有霉菌性 阴道炎的2型糖尿病妇女为研究对象,临床表现为白带偏多,外阴和阴道均有明显的灼热感,外阴有红斑,阴道内壁粘膜红肿程度高等,均对其阴道的分泌物涂片进行化验,霉菌均为阳性;除此之外,无其他妇科疾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5~68岁。

1.2治疗方法

首先, 用2型糖尿病的一般内科药物疗法对病人的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广谱抗生素;保持外阴的清洁和干爽,所穿的内裤以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为最佳;清洗外阴禁止使用肥皂和热水;禁止搔抓;不能喝酒、禁止吃辛辣和容易过敏的食物,在治疗阶段禁同房。此外,采用以下中药内外合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1.2.1中药内服根据具体的症状 ,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每日服1剂 ,用水煎以服下。

脾虚湿热:症状:阴部奇痒并伴有灼热,白带量大,颜色偏黄或黄白相间,状如腐渣,伴有臭味。心情烦躁,难以入睡,口苦且干,胸闷。舌头成红色,舌苔呈黄色。药物:萆薢、生薏苡仁、赤茯苓各30 g,牡丹皮、泽泻、苦参各15 g,滑石、茵陈各20 g,黄柏10 g,通草6 g,苍术12 g。

肝胆湿热:症状:白带粘稠如豆腐渣状,阴部瘙痒且灼热,身体发热,脸红,心情烦躁,容易动怒,口苦且干,胸闷。便秘,尿量少且呈红色。舌苔呈黄色。药物龙胆草、山栀子、黄芩、苦参、黄柏、生甘草各10 g,木通、柴胡各6 g,生地、车前子各20 g。

阴虚内热:症状:阴部干涩瘙痒,白带量大,颜色红白相间,头晕,耳鸣,心烦意有虚汗,口舌干燥而不想喝水,腰酸,舌红,舌苔少。药物:之母、牡丹、泽泻、山茱萸、生地黄、白芍、乌梢蛇各15 g,茯苓、山药、火麻仁各30 g,黄柏10 g,何首乌20 g。

1.2.2中药外用药物 :苦参、黄柏各30 g,艾叶、川椒、薄荷各10g,白癣皮、蛇床子各20 g,紫花地丁、荆芥、防风各15 g,用2 500m L水煮沸 ,20 min之后过滤渣叶 , 将1 g冰片放入 , 趁热对阴部进行熏蒸,待温度下降时可进行坐浴,并对外阴进行清洗。1剂/d,早晚各清洗1次 ,药渣可以重复使用。

1.2.3治疗时间7 d为1个疗程 ,才能够月经干净开始 ,每个月1个疗程 ,用3个月经周期 ,在月经来之前进行复查。

1.3疗效标准

治愈: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消失, 白带通过镜检呈阴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白带通过镜检呈阴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一定的减轻,白带通过镜检呈阴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白带通过镜检呈阳性。

2结果

该组82例患者中,治愈30例,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5.1%。

3讨论

霉菌性引阴道炎多由白色念珠菌所引发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血糖的原因,阴道环境适宜念珠菌的繁殖,极易发生此病[3]。通过临床观察, 糖尿病女患者发生此病的概率比非糖尿病妇女高。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中,西药多用口服制霉菌素和一些外用药进行配合治疗,治疗的时间长,疗效不显著,患者非常痛苦。

霉菌性引阴道炎在中医里属于阴痒, 该病的主要根源在于过于湿热,由于肝、肾、脾的功能出现失调,影响阴部,使阴部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导致了此病。在中医里,对于阴痒,主要分为脾虚、肝胆湿热和阴虚内热3种症状。这3种症状均需要清热解毒,对于不同的症状,内服所使用的药方有所不同。中医外治的药方主要以清热杀虫为主。在该药方当中,蛇床子的杀虫功能非常好。根据研究可以看出,运用重要内外合治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内外合治糖尿病妇女霉菌性阴道炎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有霉菌性阴道炎的糖尿病妇女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对其进行中药内外合治。结果 该组82例患者中,治愈30例,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1%。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结论 中药内外合治糖尿病妇女霉菌性阴道炎效果显著,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内外结合,糖尿病,霉菌性阴道炎

上一篇:煤炭企业综治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下一篇:浅析如何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