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策略的选择——归化和异化

2022-09-11

随着世界文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领域涉及到翻译。翻译从本质上来说, 是一种语言间和文化间的转换活动。在这样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当中, 不同的译者翻译出来的作品所呈现的翻译效果以及译作达到的境界又会不一样, 有的译作可以使相解, 即沟通与理解, 有的译作可以使相悦, 即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有的译作也可以使相误, 使读者产生隔膜, 发生误会。这三种情况都与译者选择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

1 归化和异化的内涵

归化和异化是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 (1995) 创造的、用来描写翻译策略的两个术语。Venuti把归化和异化归因于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的翻译论说“有两种翻译方法:译者要么尽量不惊动原作者, 让读者向他靠近;要么尽量不干扰读者, 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前一种翻译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异化, 后一种翻译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归化。那么究竟什么是归化呢?该如何来理解?韦努蒂认为, 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 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 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以译入语为中心的归化翻译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言及文化规范, 也就是说译文在表达方式、遣词造句及行文风格等方面, 完全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 符合译文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 较好的满足译入语读者较少异味的阅读需求, 易于使读者在付出最小努力的情况下便可达到最佳语境效果。如英语成语“to grow like mushrooms”, 在译成中文时可用汉语成语“雨后春笋”来表达。关于异化, 韦努蒂明确指出, 它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 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把读者带入到外国情景。”也就是说保留原作中的“异质成分”, 呈现给读者原汁原味的异国情调, 给读者以精神上的享受, 如英语习语“go to law for a sheep, you lose a cow”, 按异化法就译为“为一只羊打官司, 却损失了一头牛”, 原汁原味, 既易于读者理解, 也体现了该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在我国, 一直都有关于直译和意译的争论, 实际上这就是归化和异化之争的源头。20世纪30年代, 一场围绕鲁迅先生的“硬译”而展开的争论就是归化和异化之争的代表。鲁迅先生是主张异化的。他指出“凡是翻译, 必须兼顾两面, 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 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针对当时所谓“与其信而不顺, 不如顺而不信”而提出“宁信而不顺”的原则。从40年代到70、80年代我国译界更注重归化译法, 其中的代表有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陈西滢与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以及许渊冲的“三美论”。

归化和异化, 是针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是选用归化还是选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是由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与读者的审美情趣等多种因素支配的。过度归化就可能损害原作的原汁原味性, 过度异化就可能会导致译作生涩难懂, 影响读者的理解。所以下面本文将从影响归化和异化的因素入手去分析如何准确把握归化和异化的度。

2 文化环境的影响

文化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个无所不包的大范围、大概念。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给文化定义时候, 是这样表述的:“文化是一种复杂体,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翻译活动本身就涉及到文化交流的问题, 在翻译时, 译者不但要以正确的形式尽量传达出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意、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 还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

《红楼梦》是一部有着丰富中国文化的经典名著, 从它的两个译本中我们可以找出社会文化对归化和异化两个翻译策略使用的影响。如: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第三回)

The spring time charm of her powdered face gave no hint of her latent formidability.And before her crimson lips parted, her laughter rang out. (the Yangs, vol.i:38~39)

The ever-smiling summer face of hidden thunders showed no trace;The everbubbling laughter started almost beforethe lips were parted. (Hawkes, vol.1:91)

中英位于不同的大陆, 有着不同的气候环境, 在英国夏天凉爽宜人, 是一年当中最美丽的季节。夏天能使当地人联想到和煦的阳光, 就像中国人眼中的春天一样。所以霍克斯的翻译采用了归化策略, 为了使目的语文化的读者能够感受到同样的意境, 而杨宪益先生是为了让中国文化传播到英国, 让当地人了解中国的文化, 他选用了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原则的异化策略。

《茶馆》是我国著名剧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老舍先生通过对茶馆中各个阶层人物活动的描述, 真实而深刻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茶馆》的两个英译本的两名译者一位是中国人英若诚, 另一位是外国人霍华。对待涉及文化因素的内容, 两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如:

秦仲义:不能这么说, 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说得好, 咱们就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Qin Zhngyi:Not so, not so.What little prestige I have pales in your presence. (Laughs heartily)

Eunuch pang:nicely said.Like 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we each have our own strengths, eh (laughs heartily) (霍华译本:p49)

Qin Zhongyi:well, I wouldn’t say that.What little influence I may wield won’t go far in your presence.Ha!Ha!Ha!

Eunuch pang:well said!Let’s both try our best, and see what happens.Ha!Ha!Ha! (英若诚译本:p41)

霍华采用的是异化法, 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把异域文化的特色传递到了西方, 但也增添了读者的理解难度, 英若诚采用了归化策略, 省略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把意思传递给了读者, 使读者较易理解内容。

3 语用环境的影响

由于在地理、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各个民族的语言文化都带有鲜明的语言民族特点。而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带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内涵性。所以翻译习语的过程中, 归化和异化的选择要受到语用环境的影响。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是我国所独有的, 如“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说曹操, 曹操到”“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等等, 如果采取异化策略, 进行逐字翻译, 恐怕会让外国读者摸不着头脑。再如英语谚语“a horse stumbles that has four legs”若是译为“有四条腿的马会失蹄”, 就不免让人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所以习语的翻译一定要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不同的译法。例如, 英语谚语among wolves one must howl, 若要读者较易理解它的内涵, 用归化法译为“入乡随俗”;若要保持原文的语言文化风格, 就采用异化翻译策略, 不妨直译为“在狼群中你就得嗥”。由于人类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都是一致的, 所以世界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习语有着相似的语言形式和含义, 这对于我们在翻译中如何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如“information highway”可译为“信息高速公路”, “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pot”可译为“王婆卖瓜, 自卖自夸”, 显然, 前者使用了异化策略, 后者采用了归化策略, 究竟是该选用归化还是选用异化, 要根据习语所在的语境来决定, 使译文既能通顺易于理解, 又能保持原文的语言特色。

4 语言形式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 句法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英语是以主从结构为主的语言, 句子多结构冗长, 盘根错节, 在表现形式上注重形合;汉语则是以并列结构为主的语言, 句子结构松散, 多为单句, 注重意合。所以在进行英汉两种语言转换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根据中英文读者不同的审美习惯和阅读方式, 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比如在进行英译汉中, 要多采用归化策略, 尽量避免使用太过欧化的句子。例如:Lulled by the gentle motion and soothed by the rippling music of the waves, the babies soon fell asleep.

译文: (1) 这两个孩子被船的轻柔的动作摇晃着, 被波浪的潺潺之音乐所抚慰, 不一会他们都睡着了。 (2) 船儿轻轻摇荡, 波声潺潺悦耳, 孩子们不久就睡着了。译文 (2) 显然比译文 (1) 简洁明快, 符合中国人喜爱的那种潇洒风骨和幽漫情致。

总之,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要尊重彼此文化间的差异, 发挥好两种翻译策略的优势, 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择, 既要保持译文的生动流畅又不失原作的异域风情。

摘要:归化和异化一直以来是翻译界争论的问题,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如何对两种翻译策略的恰当选择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将从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入手, 通过对社会文化, 语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 准确把握翻译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异化,归化,文化环境,语用环境,语言形式

参考文献

[1] 孙致礼.翻译的异化和归化[J].山东外语教学, 2001 (1) .

[2]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 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2.

[4] 张磊.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及其在红楼梦两个英译版中的运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上一篇:多维视野下平面设计元素表现探究下一篇:蜕蛹成蝶——打开孩子自我学习数学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