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额贷款的定义、小额贷款的风险以及小额贷款风险的控制等方面内容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梳理出小额贷款风险的脉络,并进行总结分析。关键词:小额贷款;风险类型;风险控制一、小额贷款的定义小额信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研究论文 篇1:

浅论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及其化解对策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在我国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潜伏着一定的风险。文章分析我国农户小额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农户小额信贷是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的、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基本宗旨的信贷服务。该类服务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专门从事小额贷款的机构提供。农户小额信贷对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支持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其他信贷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小额信贷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开展,其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小额信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一、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表现

(一)小额农贷政策认识上的误区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时,一些农民群众在接受此项服务的过程中,对农村信用社推行的小额信贷理解上出现偏差,他们认为这是国家的救济扶持政策,不用还款。所以想方设法争取贷款,不管是否用于生产经营,只要能贷到款就尽量贷,不考虑还款问题,一些农户贷款到期后不愿还款。

(二)小额农贷经营风险

1.自然风险

农户小额信贷的承贷主体是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户,主要投向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简单再生产和小规模扩大再生产。农业和农副业生产的收益是农户还款能力的重要保证,但是种养殖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造成大量信贷资金逾期、沉淀或呆滞,大量贷款无法收回,呆账坏账由此产生。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农产品市场变化而造成损失的可能。主要是产品结构变化和市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随着农产品流通和交易的范围扩大,大量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都有可能引起某一区域内农产品市场结构的变化。农业的生产周期长且相对固定,农户不可能随时改变种植结构。而且在农产品的种植中,农户普遍存在着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在别人取得成功,获得高收益时会盲目效仿。这会导致一个地区的作物品种单一,供过于求,产品销售受阻,利润降低,收益大幅减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以产品趋同和信息不对称为代表的市场风险广泛存在,农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造成欠贷问题。

3.道德风险

相对于传统的抵押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不需要实物抵押品,是以个人信用保证贷款的本息偿还,金融机构凭借借款人的契约性承诺提供货币资金。信用即借款人自身的人格信誉,属道德品质范畴,变数很大,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当前中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信用体制尚未健全,法律意识淡薄,信用意识不强,许多农户在小额信贷实际操作中未意识到其背后的法律责任,存在转借、冒名的问题,赖债、逃债思想较重,常有到期不还的现象。农户小额信贷涉及面广,且手续简便,在发放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操作失误。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借名、冒名贷款,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风险。加上农村执法难度较大,而且小额信贷分散,执法成本较高。因此在小额信贷的推广执行过程中,道德风险时有发生。

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资金短缺和投向单一

发放农户小额信贷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初始运营资本规模一般不大,满足不了农户的需要,再加上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不超过净资本金的50%),资金来源渠道匮乏。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使得小额信贷公司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

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可以吸收存款的金融企业,但由于农户小额信贷的投向大多集中于同一产品或同一项目,导致放贷的地域和行业相对集中,信用风险无法被有效分散。在农业生产经营增长潜力有限的情况下,较高风险的存在导致农信社在开展无担保的小额信贷业务方面的积极性不高。

(二)小额信贷的利率、期限缺乏灵活性

我国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形成,贷款利率的上限限制与农户小额信贷的业务成本风险不对称,风险与价格对等的定价原则很难体现,农户小额信贷缺乏激励机制。当前小额信贷期限最长为一年,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周期一般较长,小额信贷的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脱节,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周转,降低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信用评定制度不健全

农信社贷款对象应是具有一定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中低收入阶层,而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评价是依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评定的。实际操作中,由于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健全,缺乏农户信用档案资料。很多农户凭借关系而取得贷款,通常为取得贷款而虚报数据,而且评级也没有复审机制,贷款额度核定不准确,从而引发了贷款风险。

(四)贷款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不对称

目前有很多农信社采用了贷款责任追究制,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贷员的压力。发放农户小额信贷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且小额信贷费时费力,农户的违约风险较大。对于这种工作量大、责任大、风险高、奖励少的业务,信贷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

三、我国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要放宽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条件,培养更多为农户服务的专业性小额信贷机构。要降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进入门槛,以便于吸收更多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以扩大农户小额贷款的资金来源。此外,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以有效调节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状况,并引导农业银行以及其他的商业银行进入农村信贷领域,进一步缓解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二)稳步推进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可以使得小额信贷的定价机制变得更加灵活,它允许小额贷款机构根据成本和风险控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使其利息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成本和呆账损失。只有在市场化利率条件下,小额信贷才能商业可持续。中央银行应该尽快适当放松农村小额信贷利率管制,从利率政策上给予倾斜,以加强此类农贷机构贷款定价的灵活性。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小额信贷机构应该合理利率定价,客观反映资金的价格,使小额信贷机构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商业可持续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小额信贷业务覆盖面。

(三)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农户信用评级能及时掌握农户信用状况,同时也能为小额贷款公司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对农户的家庭住址、人口、田亩、经济收入情况等进行详细记载并经常更新,这样,在发放贷款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违约风险。要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道德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结合贷款项目的风险性,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再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确定贷款额度及利率。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打造诚实守信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首先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约束作用,通过多途径定期公布信贷违约者名单,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加大违约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加大其违约成本。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则降低其信用等级,取消其贷款的资格。其次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违约贷款的催收力度。

(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信贷员应主动跟踪农户小额贷款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农户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其次要加强对小额贷款者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能更好地运用贷款资金。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农户家庭生产水平,使农户风险防范意识和机制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六)创新小额信贷模式

采用“小额农贷+保险”的模式。对于发放小额农贷的农信社或小额贷款公司而言,这消除了部分贷款的后顾之忧,在得到保险公司保障的情况下,风险降低了,损失也降低了。而对于农户而言,有保险公司做担保,这明显是给自己的信用增值,增大了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对保险公司而言,又拓宽了盈利渠道。

(七)加大对农户小额信贷的政策扶持

农村小额信贷是为解决“三农”弱势群体资金而设立的,国家应大力扶持。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考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发生自然灾害时对农户损失的弥补。

参考文献:

1.张洁.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与管理[J].价格月刊,2007(11).

2.王树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可持续性分析[J].特区经济,2006(3).

3.孟建华.中外小额贷款的比较分析[J].上海金融,2002(12).

4.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2004(8).

5.黄毅.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下)[J].银行家,2006(1).

6.朱决胜.新农村建设期待小额农贷持续发展[J].金融与经济,2007(3).

7.赖建华.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研究和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4.

8.董少林.论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D].安徽大学,2004.

9.余红莲.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

10.熊学萍,易法海.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表现、成因与应对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5(11).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作者:宋蕾

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研究论文 篇2:

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额贷款的定义、小额贷款的风险以及小额贷款风险的控制等方面内容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梳理出小额贷款风险的脉络,并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小额贷款;风险类型;风险控制

一、小额贷款的定义

小额信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到了20世纪末期,演变成为小额贷款的模式。

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把小额信贷定义为对贫困者提供如贷款、储蓄及其他金融服务来满足其生产、经营、消费等方面的需要。乔安娜·雷格伍德(2000)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经济发展途径,旨在使低收入妇女和男人受益,包括向低收入客户或个体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吴国宝、李兴平(2003)强调,小额信贷是一种特殊信贷方式,通过某些金融中介为具有潜在负债能力的穷人提供信贷。杜晓山(2004)重申了小額信贷的基本含义,强调小额信贷的目标客户应该是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

从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出:对小额信贷的定义主要考虑贷款金额、针对人群、信用和担保的特点等因素。

二、小额贷款风险

(一)小额贷款风险类型

国内学者对小额贷款风险的研究较为深入,其研究农贷市场的小额贷款居多。孟建华(2002)通过对中外小额贷款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对小额贷款风险影响最大的是贷款有无担保和对贷款人的法律约束力。郭明奇(2002)全面分析农户小额信贷发展对农村金融的塑造作用,如观念、管理与风险是当前小额信贷工作中应加以关注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小额信用贷款最少会面临以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三个方面的风险。吴宝山、卢涛(2006)认为小额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贷款操作风险、信用等级操作风险、管理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政策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农户信用风险、贷款用途转移风险。胡聪慧(2008)认为我国农户信贷市场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风险:一是不可抗拒的农业系统性风险;二是主观违约风险。段文杰(2009)对小额农贷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其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价格风险、供求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石敬勇(2009)按照小额信贷风险的参与主体,将其风险分为环境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和政策风险四大类。朱欣乐(2010)认为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营运风险和自然风险。胡法根(2011)将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分为:盲目性导致的风险、欺诈性导致的风险以及突发性导致的风险。

(二)小额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小额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Jose A.G.Baptista等人(2006)应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最终得出小额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为:贷款期限、贷款数额、贷款利率、贷款用途、贷款人经营水平、贷款人经营思路、贷款人经营理念、贷款人拥有土地面积、贷款人有无违法记录。S.Jha&K.S.Bawa(2007)通过印度小额贷款的实证研究,从贷款人的角度分析了小额贷款风险的影响因素,分别是:贷款人文化程度、贷款人家庭收支状况、贷款人固定资产合计、对贷款人的法律约束力、贷款人信用状况、贷款人耐用消费品合计。James Copestake(2007)认为贷款人的健康状况、性别、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净资产都会对小额贷款风险产生影响。

孙清、汪祖杰(2006)利用Logistic模型研究了小额农贷信用风险,认为影响还贷的因素有财产水平、负债状况、借款用途。刘泽双、王广宇、段晓亮(2009)运用Delphi法和系统工程原理筛选并确定了小额贷款风险的14个影响因素,然后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结果表明,贷款人文化程度、贷款数额、产品市场现状、产品发展潜力、贷款有无担保、贷款人技术和能力、贷款人经营水平、贷款人信用状况和贷款人家庭收支状况是小额贷款风险的表层直接影响因素,贷款用途、贷款期限和贷款人经营思路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贷款利率和政府对小额贷款的支持力度是深层根本影响因素。

三、小额贷款风险控制

小额贷款风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整合文献,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额贷款的风险进行控制。

(一)信用控制

Ghosh&D.Ray(1997)认为贷款方可以以渐进贷款方式检验借款人的资信,因为随着可获取资金数额的增大,借款人会越来越担心失去获得的资金可能性,进而增加了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吴皎、房德东(2004)认为,完善农户征信评信机制,建立健全农户家庭收支账目和经济活动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减少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非对称信息的影响来控制农村信贷风险。陈莹(2006)提出将信用评分法应用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信用风险控制,并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提高风险控制的效果。寇军中(2008)在研究小额贷款担保问题时指出,在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实行多户联保、按期存款、分期还款的管理办法。

(二)担保与联保控制

Stiglitz(1990)认为,小额贷款能有效解决道德风险这一问题,小额信贷机构也将监管职能转移给借款人自身,并提高了监管效率。Ghatak(2000)提出小组贷款协议的概念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张改清、陈凯(2003)从博弈均衡的角度对联保贷款进行研究,得出联保机制有助于提高贷款还款率的重要结论。高凌云、刘钟钦(2008)认为农户联保制度是小额贷款风险控制的方法之一,它和无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构成了小额贷款的主要品种。从灵活组建小组、简化贷款手续和加强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针对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夏琦(2011)认为通过引导农户成立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摸索出一条担保合作社+农户的营销模式。戴小龙(2011)表示,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小组互助担保来解决抵押不足问题可以有效降低违约率。

(三)内部管理控制

Ghatak(1999,2000)分析了连带责任贷款技术的两大特点——自愿形成小组及连带责任,建立了连带责任贷款技术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基本理论框架。Conning(2005)发现,连带责任贷款技术并不依赖于借款人假定的监督和信息优势,该技术对借款人的生产和监督行为都提供了激励。

石敬勇(2009)认为金融预警作为新兴的控制手段应该广泛应用于我国小额信贷风险控制中。何康(2010)提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别从建立预警机制,加强信贷风险规避,以及加强自身的管理建立高效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加强贷后资监控四方面进行控制。江奕俊(2009)也提出可以從银行自身情况出发,加强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强化风险的全员全过程管理,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赵绪国(2008)认为邮政储蓄银行在进行小额贷款风险控制时主要从严格流程操作,建立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三方面共同努力。谢莉莉(2009)认为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手段,在转移风险上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商业银行资金运行风险管理的重要载体。原韬(2009)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设计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做好放贷审查,严控关联企业贷款,加强贷后管理和建立风险转移机制。胡娟(2010)通过对中国建设银行武汉分行1987年到2009年的季度数据建立ARCH模型,预测商业银行下一年的贷款总量,从而对银行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控制。

(四)政策控制

利率水平的高低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林丽琼,2007),应与小额信贷机构定位相适应,建立多层次的小额信贷利率体系,允许政府机构贴息低利率、城乡信用社利率上限和非政府机构的市场化利率并存(刘锡良、洪正,2005),并完善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的法律法规。刘燕(2008)提出完善我国小额信贷的监管法律体系需改进的几个方面:一是规定多元化的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二是健全审慎性监管法律制度;三是设立小额信贷的市场退出机制。吕越、刘建明(2010)在分析河北省易县的小额信贷扶贫社运作案例的基础上,针对小额信贷模式在中国运行中存在的农民道德风险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开发性金融理论指导下的小额信贷运作;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发现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克服小额信贷实践中的农民道德风险问题;结合国家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的相关政策,提出了完善小额信贷模式在我国实践的若干建议。姜美善(2011)是从小额信贷风险规避机制这个角度出发,全面地对小额信贷风险规避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创新——信用村模式、农户征信中心和金融扶贫模式,为小额信贷的运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并通过在广东郁南县运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何广文、杨虎锋、栾杰(2011)建议保险机构可提供保障水平较高的保险产品,以便更有效利用农业保险控制小额信贷风险。

四、研究结论及分析

综上所述,学者们主要从风险类型、风险因素、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风险理论、博弈论、预警管理理论,以及统计分析方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实证分析方法。然而小额贷款风险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额贷款的实证研究比较少,主要因为缺乏我国小额贷款全面系统数据;二是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国内外研究大都是静态的模型,不能够动态的分析各种风险。参考文献:[1] 孟建华.中外小额贷款的比较分析[J].上海金融,2002第12期[2] 何广文,李莉莉.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J].银行家,2005第11期[3] 段文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与效益的实证分析[J].武汉金融,2009第1期[4] 姜美善.小额信贷风险规避机制的创新[J].农村经济,2011年第8期[5] 何广文,杨虎锋,栾杰.农业保险对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的影响分析[J].西南金融,2011年第12期[6] 戴小龙.国外乡村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9期

作者:李睿

小额信贷机构信贷风险研究论文 篇3: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小额信贷在孟加拉获得了显著的成功和发展,解决了部分困难农户的生存和发展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开展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小额贷款实践,但后续发展乏力。贷款覆盖比例偏低,农村资金供求错位。制约农村资金信贷规模。把农信社小额信贷风险划分为系统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政策风险,并从系统、管理、政策以及信用方面寻求应对策略,以实现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持续性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对策研究

一、引言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活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孟加拉得到广泛推广。得到了显著的成功和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借鉴引入,开展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小额贷款实践,促进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发放无担保的小额贷款满足小工商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需求。作为扶贫支农模式,1992年国内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援助机构把小额贷款GB,模式引入中国。成立“中国扶贫经济合作社”。开始了小额贷款扶贫的尝试。

二、农信社小额信贷风险分析

将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总结为政策性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以及系统风险四大类,不同的风险类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度安排实现风险规避或者风险转移。

(一)政府主导政策风险

政府是小额信贷的主要参与客体。利空消息或者其它政府政策的出台会产生新的风险问题,政策的实施影响小额信贷对内对外的效果。小额信贷的注册资金以及后续运营资金主要源于国家财政补贴。机构设置和网点准入审核受国家政策影响;从资金方面分析,依赖农信社自身难以实现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小额信贷机构性质以及利率的限制。决定了农信社为一个社会公益机构。难以实现自身解决高额历史负担,需要借助国家的政策扶持,一旦政策出现变化减少对三农的扶持。导致农信社资金链条断裂。陷入经营困境。

(二)机构经营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也可以称为小额信贷机构经营风险,是信贷机构在经营管理上执行偏差引发的风险,通过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体现。小额信贷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服务到位的工作,在信贷前、信贷中、信贷后分别发挥相关配合作用,评估项目风险。积极加收贷款,收集信用记录等,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小额信贷审批前,需要选择贷款人并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需要走访询问,耗费大量的体力、脑力劳动,工作的最终承担者为基层信贷员。如果在信贷员管理上出现问题,将影响信贷员工作积极性。出现走访不认真,应付工作的事件,资金供给了不具备经营和偿还贷款能力的农户,将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小额信贷的经营风险。

(三)信贷违约信用风险

小额信贷信用风险体现在贷款人到期出现还本付息违约。无论这种违约是出于还款意愿不强或者丧失还款能力,都会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产生恶性影响。还款意愿不强源于农户缺乏正规的教育。天然缺少合同法律观念,信用记录不全,违约成本较低变相激励违约行为。从小额信贷制度来讲,小额信贷不要求提供任何资产抵押。缺少担保手段,容易产生信用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约束条件不足,投机行为盛行,原本用于农业等生产活动的资金用于赌博、消费。产生不可预料的损失;农村人口众多。结构不合理,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老弱病残留守农村,申请的小额贷款一方面难以发挥资金效用,另一方面容易出现借款人流动增加收回成本。推高了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

(四)环境变化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指的是由于外界整体环境的变化导致收益不确定性增加,在农业生产、销售环节发生的不可预测的风险,主要是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系统风险。农业生产具有成本高、周期长、收益低、风险大的特点。易于受到自然气候变化影响。在农户兢兢业业的情况下。由于雪灾、干旱的影响,农业生产会遭到致命的损失,损失无法预计、无法规避、难以统计,体现小额信贷所面临的风险:在资金借于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之后,如果自然环境不配合,等同于小额信贷机构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打击了信贷机构心理预期,降低借贷的可能性。从机构信贷对象分析,农户贫困的地理、自然环境原因是相似的,而联贷难以化解自然环境、市场环境引起的系统风险。为具有同质风险的客户服务,加剧了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小额信贷风险可能。

三、农信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培训农户项目技能,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利率市场化操作是实现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分散系统风险

1.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市场环境影响,农业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自然风险具有周期性、不可规避的特点,所以国家要建立农业自然风险补偿机制,可以通过部分农村财政资金建立自然灾害调节基金,以弥补农户因为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建立商业性保险和重大自然灾害政策性保险机构,政府应该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或者从财政支出上进行扶持补贴,以解决保险机构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无法实现盈利的局面。

2.金融衍生工具降低损失

以农产品为例,基于价格非预期的变动导致收益变动而产生的风险。是小额信贷双方最为关注的风险,借鉴其它行业规避风险的做法,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手段来实现农户和机构积极应对风险。这需要信贷机构充分利用高素质的人才配备,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熟悉市场动态和走势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对未来的商品价格的趋势预测判断,减少农民的盲目跟风,跳出蛛网理论的怪圈。

(二)制度明确。化解政策风险

1.农信社运营市场化

政府部门和理论界一直存在对小额信贷错误的认识,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或者是一种政府公益性政策,忽略了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和有偿性,把小额信贷等同于无偿社会救济或者扶贫款,思想的错误定位影响了小额贷款的使用方式和农户脱贫进度,造成贫困农户严重的道德风险现象:为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和防范信贷风险,应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小额信贷实现政策既定日标,坚持小额信贷的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小额信贷要求放开利率水平,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手段推动,合理下放权限与责任匹配等措施,促进小额信贷高效率使用。

2.利率市场化覆盖运营成本

市场化小额贷款利率,要求政府允许农信社根据成本、风险情况合理厘定利率水平。使利息收入完全覆盖呆账、坏账损失和运营成本,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贴息的方式逐步过渡。减轻农户的利息负担。格莱珉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的经验也表明,小额贷款利率高于普通贷款利率,贫困农户对高利率水平也具备承担能力,现有利率存在较大上升空间。实践中一方面根据地区差异、风险水平差异以及项目投资回

作者:张小勇

上一篇:卫生职业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论文下一篇:企业人资投资经济状况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