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污染办法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河南省污染办法范文

湖南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客观、准确、及时掌握污染源动态排放状况,防止污染事故发生,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污染源自动监控,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包括水、大气、噪声污染源自动监控。

自动监控设备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包括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污染源自动监控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编制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规划,组建全省统一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

市州、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实施方案,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运行后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者必须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一)拥有向大气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额定蒸发量在20吨以上的燃煤锅炉的;

(二)拥有有组织向大气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额定蒸发量在20吨以上燃煤锅炉的工业炉窑和固体废物焚烧炉的;

(三)日排放含有二类污染物的废水1000吨以上的;

(四)日排放含有一类污染物或者病毒、病菌的废水100吨以上的;

(五)其他影响公共利益,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须重点监管的污染源的。

第六条 纳入自动监控建设规划的污染源,排污者必须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标准、技术要求,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

安装大气自动监控设备,采样探头附近应当按照规定预留永久性的规范对比采样孔或取样口。

排污者未按照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自动监控建设规划规定的期限,完成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安装任务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完成。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并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本办法实施前产生的污染源,排污者应当按照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第八条 鼓励排污者选择使用进入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线监测仪器设备名录的自动监控设备。

排污者应当将安装技术方案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的排污者,必须按照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自动监控数据传输通讯协议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对数据的采集、上传进行处理,并负责数据传输接口与监控网络端口的对接,保证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控网络有效地联网运行。

仪器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标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条 财政部门从排污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的运营和示范区(项目)的建设,具体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以新带老项目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建设资金,由建设单位全额负责筹集。

本办法实施前产生的污染源,其自动监控设备建设资金由排污者筹集;筹集确有困难的,对不足部分,排污者可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予以补助。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拨款补助必须专款专用,不得弄虚作假、截留、挤占和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后,排污者应当立即将该设备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远程监控数据管理平台联网,并试运行30日。在试运行期满后的30日内,排污者应当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以新带老项目的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验收,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具有环境管理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一并验收。

本办法实施前产生的污染源,其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的验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十三条 排污者申请自动监控设备及配套设施验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自动监控设备验收申请报告、验收申请表、项目总结、项目资金决算书、设备验收对比测试报告;

(二)设备试运行30日的自动监测汇总打印数据,自动监控设备调试、校准以及检测等技术资料;

(三)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四)符合验收技术规定和要求的其他有关资料;

(五)委托社会化运营管理单位管理自动监控设备的合同。

第十四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验收或调试校验后,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重新设定系统密码。

第十五条 经验收(校验)合格后的自动监控设备的监测数据,作为环境管理和排污收费的依据之一。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现场检查,并组织环境监测机构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对比监测校验。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对比监测校验每年不得少于二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时,排污者或社会化运营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控设备需停运、拆除、部件更换、重新运行,应当在7日前报经有管理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同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7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停运或闲置2个月后重新启动,须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由环境监测机构重新进行校验。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检修、部件更换后,须进行人工标定。

因不可抗力和突发性原因致使自动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或导致不能正常运行时,排污者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书面报告停运原因和设备情况。

第十八条 排污者必须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运营管理委托给依法取得运营管理资质证书的社会化运营单位维护管理。污染源自动监控的运营费用由财政安排。

第十九条 排污者与社会化运营管理单位应当签订运营管理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障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十条 担负社会化运营管理的单位,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供排污单位选择。

第二十一条 排污者和社会化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职责,保障自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得擅自停运、拆除、更换、闲置自动监控设备。

排污者必须保障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房屋、水、电、气等条件。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本办法实施前的排污者未按规定的期限完成安装或者不按规定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项目未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者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责令停止主体工程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处理:

(一)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自动监控设备,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水污染物自动监控设备,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

(二)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控设备,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控设备的;

(三)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破坏环境噪声排放自动监控设备,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

有前款第

(一)项行为的,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和《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

(二)项行为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5万元以下罚款;有前款第

(三)项行为的,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建设自动监控设备,并逾期不改的,十年内不得申请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社会化运营管理单位违反环境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取消自动监控运营管理资质。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云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在生产及经营活动中排放污染物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单位)。

第三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会同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工商部门)对排放污染物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污许可证)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向环保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或排污变更申报登记,并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第五条 排污许可证分为《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和《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包括正本、副本。

第六条 省环保部门负责下列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和发证:

(一)省环保部门确定的省级重点污染源;

(二)国家或省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

(三)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环境影响的排污单位。

前款规定以外的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和发证权限,由地级环保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七条 上级环保部门可将其负责审批发证的排污单位委托下级环保部门审批发证,并可更正下级环保部门不适当的审批。

第八条 排污单位在接到通知后应当到环保部门领取《云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申请审批表》(以下简称《申请审批表》),按要求如实填报并提交相关材料。

排放污染物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后,填报《申请审批表》。

第九条 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填报申请排污量应当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定的排污指标要求,在试运行期发放《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经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换发《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方可正式投产运行。

第十条 环保部门应当在接到排污单位的《申请审批表》及相关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下列规定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视为批准。

(一)排污单位排放的所有污染物均不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的,予以批准,发放《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二)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而被责令限期治理或整改的,限期治理或整改期间予以批准,发放《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三)建设单位在试运行期间,发放《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四)持《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排污单位在有效期内经已取得环境监测计量认证合格证(以下简称有资质)的监测机构监测达到规定排放要求的,可向原审批发证的环保部门申请换发《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五)对使用或采用国家和省规定淘汰、取缔的工艺与设备及禁止排放污染物的区域内排污的单位,不发放排污许可证。

第十一条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五年,使用国家或地方规定限期淘汰、取缔的工艺与设备的排污单位的《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限期淘汰、取缔期限。

被责令限期治理和建设项目投入试运行的排污单位《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有效期限分别为限期治理和试运行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二条 地、州、市的县级以上环保部门负责当地持有排污许可证单位(以下简称为持证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省环保部门负责对辖区内持证单位的抽查性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应当编制监理和监测计划,对持证单位进行现场监督,安排有资质的监测机构进行监督性监测。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单位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四条 持证单位应当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建立规范化排污口,并按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持证单位应当每月将本单位排放污染物状况和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报发证机关,并委托有资质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每年不少于一次。按环保要求安装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设备,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所取得的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可作为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的依据。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数量发生变化需增加排放总量的,应当说明增加的原因和需增加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来源,并向原发证机关重新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第十六条 排污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应当向环保部门申请重新领取排污许可证。

分立出来的排污单位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应当从分立前的排污单位划分,各分立出来的排污单位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总和不得大于分立前的排污单位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排污单位合并后,其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不得大于合并前各排污单位的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之和。

第十七条 排污许可证由省环保部门统一印制,持证单位应当将正本悬挂于主要办公地点或主要经营场所。

排污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出售。

第十八条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停业或者届满后不再排污的,排污单位应当向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手续。有效期届满后需继续排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三十日内重新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而未重新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不得排放污染物。

第十九条 审批发证的环保部门应当在每年12月20日以前组织完成排污许可证年检工作。

第二十条 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在申请注册登记时,应向工商部门出具环保部门核发的《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持证单位在年检工商营业执照时,应向工商部门出具通过环保部门年检的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持证单位不免除缴纳排污费和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河南省

(一) 河南省:7部门联合出台方案 提高重金属行业准入条件

1. 2010年03月:河南省环保厅等7部门联合出台方案 提高重金属行业准入条件

2010年3月29日

河南省环保厅、发改委、财政厅等7部门近日联合出台《河南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提高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相关行业的准入条件。

《方案》确定的重点防控行业包括:铅锌冶炼等重有色金属冶炼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加工业、电镀、含铅蓄电池制造及回收加工、皮革及其制品业、印染、染(颜)料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根据《方案》,河南省将提高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相关行业的准入条件,鼓励发展排污强度低、能耗少、清洁生产水平高的先进工艺,加大对重金属排放行业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的淘汰力度。

河南省还将对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域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前置审批,未通过审批的,各级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未经审批或未经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建设或生产。同时,河南省还将开展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达不到要求的由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2. 2011年03月:河南省将彻查铅蓄电池企业环境违法问题

2011年03月29日 10:56:17 来源: 新华网河南频道

新华网河南频道3月29日讯 大河网-河南商报报道:我国铅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而造成铅中毒的元凶,就是违法铅蓄电池企业。

昨日,按照全国统一部署,河南省进一步严处重金属违法排放企业。

全国九部门联合严查重金属污染

昨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等九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的重点,就是要求全国各地集中开展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整治,特别是要彻底查处铅蓄电池企业环境违法问题。

这是为什么?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说,去年环保部督办的6起铅中毒事件,其中一半都是铅蓄电池企业非法排污造成的。

据悉,为彻底消除这个环境隐患,目前,全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启动实施,我省正在编制《河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河南个别地区存在重金属超标

在随后召开的全省2011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动员会上,副省长张大卫坦承,我省在环境质量保持持续好转势头之外,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依旧位于全国前列,污染减排任务艰巨。

“河南省是涉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加工的全国大省,也是涉重金属原材料使用行业分布较广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物产量排量呈上升趋势,不少河段地表水、个别地区地下水、土壤和环境、空气存在重金属超标情况,涉重金属污染事件也屡有发生,重金属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张大卫说。

据悉,环保部和省环保厅曾先后两次对全省的铅蓄电池企业进行了全面督查,督查发现,除个别大型企业外,多数中小型企业未批先建、违法生产、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运行不稳定、环境管理不规范、潜在环境隐患等环境问题非常突出。

长期整改不到位企业,一律关闭

张大卫指出,河南省要彻底查处铅蓄电池企业环境违法问题。近期各地要在前一阶段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铅蓄电池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摸清企业环境管理底数。

“对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擅自建设的企业,实施停建停产,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的,由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对含重金属废水跑冒滴漏严重、生产铅泥等危险废物管理混乱、存在严重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实施停产整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由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张大卫说,各地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在今年7月30日前,在公开媒体上公布辖区内所有铅蓄电池企业名单、地址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从今年起,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一律上收至省环保厅。

3. 2011年04月:河南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重点整治重金属污染 彻查违法铅蓄电池企业

2011年4月1日

河南法制报讯 3月28日下午,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2011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动员会,确定了今年环保专项工作重点:突出抓好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整治和污染减排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

会议强调,重中之重,是重金属污染整治;首要任务,是彻底查处铅蓄电池企业环境违法。

会议指出,去年,安徽安庆出现血铅超标事件;前不久,浙江台州又出现类似事件。河南是涉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加工的大省,也是涉重金属原材料使用行业分布较广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物产排量呈上升趋势,不少河段地表水、个别地区地下水、土壤和环境空气存在重金属超标情况,涉重金属污染事件也屡有发生,重金属污染防治形势严峻。

今年,河南环保专项行动把开展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整治作为重中之重。目前,全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启动实施,河南将以此为契机,尽快完成《河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1-2015)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目标、重点和任务以及政策、措施;专项行动中,将严肃查处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依法关闭并拆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重金属排放企业。

会议要求,全省各地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在2011年7月30日前,在公开媒体上公布辖区内所有铅蓄电池企业名单、地址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从今年起,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一律上收至省环保厅,各市、县环保部门今后不得再违规审批。

同时,鉴于近期河南省各地陆续出现的小炼铅违法生产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强硬措施,彻底关停取缔”。并督促石油、化工等高危、高风险行业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防范环境污染事故。另外要继续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及电力和钢铁企业脱硫设施运行监管。

4. 2011年09月:关于实施河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豫政 〔2011〕7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编制的《河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规划》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潜伏性、不可逆转性、危害大、治理成本高等特点。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效如何,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健康、安全,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我省是重工业大省和有色金属大省,也是国家确定的14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省份之一,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充分认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完善政策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切实维护群众健康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明确目标,按照节点扎实推进

通过实施《规划》,到2015年,全省各重点行业、企业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我省确定的排放要求。城镇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指标达标率100%;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7年减少30%,环境质量明显好转;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7年减少10%,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综合治理,有效防控重金属污染

《规划》实施中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建立企业主体、政府负责、多方共管、多策并举,既利于污染控制又利于健康发展的良性机制。要突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认真调查重金属排放、污染、废弃物基本情况,制定分类治理方案和措施;要依靠科技进步,切实提高防治能力和水平;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综合治理力度,严控新污染项目和生产工艺,加强涉重金属废弃物处理管理,严控污染产品流入市场;要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加强环境监测体系、执法队伍建设,明确监管责任;要提高健康危害监测和诊疗能力,切实做好对健康已受到影响的群众的医疗救治工作;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宣传教育,使全社会认识到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自觉防治、控制重金属污染。

四、属地为主,认真落实实施主体责任

各省辖市政府是《规划》实施的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项目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分解落实到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要依据《规划》和省直有关部门确定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治理工程措施和资金,加大对涉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整治力度,强化污染源日常环境管理,统筹安排涉重金属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和先进技术推广示范,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和突发污染事件;强化对重金属相关企业的监管,对造成污染的企业,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整治,直至依法关停取缔,有效防控重金属污染。各重点区域所在地省辖市政府要依据《规划》编制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并于2011年11月底前报省环境保护厅备案。

五、协同配合,切实加强督导考核

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支持和监督。省环境保护委员会要统筹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省环境保护厅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2013年、2016年分别进行中期评估和全面考核,结果向省政府报告。《规划》由省环境保护厅印发。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5. 2011年11月:河南对两市实行区域限批 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坚决查处典型案件 时间:2011-11-07 来源:中国环境报

省政府日前召开常务会议,听取了河南省环保厅对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情况的报告,决定采取抓好调查和治理、严格控源、加强监管、健全机制、实施救治等措施,形成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重金属污染防控新格局。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大省,而且皮革、皮毛制造业企业众多,铅酸电池和化工行业也具有相当规模。这些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排放的重金属也带来相应的环境安全隐患。因此,重金属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是国家确定的14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省份之一。

“十一五”以来,河南省环保厅陆续开展了全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普查、全省涉重金属企业全面排查等工作,基本掌握了涉重金属企业的分布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概况,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根据河南省环保厅普查结果,全省共有各类涉重金属行业23个,重金属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皮革(皮毛)及其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含铅蓄电池)。

河南省政府会议强调,全省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把重金属污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重点,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加强污染源治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全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河南省政府会议责成省环保厅根据会议研究意见,对《河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抓紧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行动方案》。 为彰显河南省政府对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决心,河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段金生日前通报了对典型环境违法问题的查处及整改进展情况。对涉重金属污染的三门峡市和灵宝市实行区域限批,暂停审批三门峡市涉重金属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污染减排和民生工程除外);暂停审批灵宝市所有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污染减排和民生工程除外)。

限批原因是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的河南志成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评批复擅自建设烧结机生产线并投入使用,造成周边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河南省环保厅责成三门峡市环保局依法严肃查处本市各类环境违法问题,督促河南志成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停产,限期拆除烧结机生产线,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厂区周边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实施搬迁。

10月28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合作开展的重金属污染物监控体系示范项目和环境污染隐患预警及应急体系研究项目在北京成功验收,双方还签署了节能环保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出席验收仪式。

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项目组在验收仪式上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企业级的、系统全面的环境污染预警应急管理规范——《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环境污染预警及应急管理规范》。相关专家表示,这一规范在行业内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周建指出,本次中国五矿与中国节能在重金属治理及监测预警方面的合作是一次有战略眼光与战略思维的合作,体现了中央企业在节能环保工作中负责任、讲效率、重成效的环保态度,双方立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环保课题,对推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到了引领与示范作用,为企业环保工作尤其是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树立了实践典范。

据了解,这两个项目由中国五矿健康安全环保部组织、立项,以中国五矿所属长沙矿冶研究院为示范基地展开。基本目标是对生产企业末端排污进行监控、预警及应急事故处理的同时,结合企业生产工艺量身定制预警、应急模型,使环境污染事故由前端至终端均得到预防和控制,将传统的事故告警转变为事故提前预警。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阵海表示,这两个项目在管理理念和技术先进性方面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的创新性也值得肯定。项目系统将传统的事故告警转变为事故提前预警,应用了国内领先的预警支撑技术体系,通过末端污染物监测指导企业进行工艺优化,采用数据安全保密系统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使用环境。

6. 2011年08月:河南省三门峡市采取严厉措施全面整治涉重金属污染

2011-08-23 为确保三门峡市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从七月份开始,该市采取严厉措施,全面开展涉重金属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确保环境安全。

目前全市共有涉重金属企业185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涉重金属企业较多。经过长期累积,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量较大,重金属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二是重金属污染比较突出。如灵宝市的铅污染、宏农涧河重金属超标问题、义马市堆存铬渣问题等,都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三是重金属污染监管力量薄弱。

针对突出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该市建立了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及应对机制,根据重点防控区域、行业,分类指导,综合施策,消除重金属污染隐患。对部分重点防控区域,组织开展受污染土壤、场地、河流底泥等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工程。市环保局在深入排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三门峡市涉重金属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市涉重金属企业存在的环境隐患和污染问题进行全面整治。

为保证涉重金属污染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该市制订了严厉的整治措施,一是成立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二是开展全市重金属污染排查工作。三是出台《三门峡市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确定具体的治理项目,逐步实施。四是坚决实施铁手腕,采取“六个一律”严治涉重金属违法行为:即对无环保审批手续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对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坚决取缔;对尾矿库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选矿厂,一律停产整改;对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但从事危险废物经营的企业一律停止违法经营;对违法排污两次及恶意排污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对试生产超过3个月、未履行环保“三同时”验收手续的,一律停产整顿;对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

这次整治活动将持续到12月底。市政府对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义马、灵宝等县(市)提出明确整治时限和要求,要求各地必须完成铬渣无害化处置、涉重金属企业达标排放等整治任务,年底完不成任务,将坚决实行问责和“一票否决”。

绩突出的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焦作、南阳、驻马店等7个省辖市予以通报表彰。 7. 2011年11月:河南省环保厅对三门峡市涉重金属建设项目、灵宝市所有建设项目分别实施3个月和半年“区域限批”

2011年11月7日

大河报讯

昨天,省环保厅召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三季度全省环境质量状况及全省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进展情况;并通报了对典型环境违法问题的查处及整改进展情况。

第三季度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上升2个百分点,饮用水100%达标

省环保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段金生介绍说,截至第三季度,全省省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累计优、良天数达到98.4%。其中,开封、平顶山、新乡、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8市为100%;其余10市都在90%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累计优、良天数百分比上升2.0个百分点。

全省18个省辖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继续保持100%达标率。对地表水考核两个指标,化学需氧量累计达标率为99.1%,氨氮累计达标率为98.1%。我省地表水环境质量在持续改善。 此外,省辖淮河流域出省境断面,省辖海河、黄河流域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水环境生态补偿

第三季度扣缴200余万元

谁污染水环境,谁缴纳生态补偿金。今年以来,我省继续在省辖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18个省辖市实行地表水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据通报,第三季度全省共扣缴生态补偿金208.75万元。其中,7月份扣缴65.26万元,8月份为4.11万元,9月份最多,为139.38万元。

按河流统计,全省40条河流中有8条河流扣缴了生态补偿金,扣缴金额最多的是惠济河,138.21万元;贾鲁河,35.53万元;清潩河,16.29万元。

按省辖市统计,有7个省辖市被扣缴了生态补偿金。被扣缴最多的三个市是开封,140.41万元;郑州,34.21万元;许昌,16.29万元。

据介绍,无论与第二季度(992.59万元)相比,还是与去年同期(276.71万元)相比,第三季度扣缴金额都呈下降趋势。表明我省实施的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正在持续改善。

典型环境违法问题查处

三门峡、灵宝被“区域限批”,3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 第三季度,省环保厅继续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对13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分别实施了“区域限批”、“挂牌督办”或列入环保“黑名单”等措施。

由于三门峡灵宝市境内的河南志成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评批复擅自建设烧结机生产线并投入使用,造成周边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省环保厅决定,对三门峡市涉重金属建设项目、对灵宝市所有建设项目实施“区域限批”。自7月15日起3个月内,暂停审批三门峡市涉重金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污染减排和民生工程除外)。自7月15日起半年内,暂停审批灵宝市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污染减排和民生工程除外)。

省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决定,对8家环境违法企业实施“挂牌督办”(详见本报10月12日A09版)。还有3家环境违法企业被列入环保“黑名单”。分别是:义马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封金帝化工有限公司;南街村药业集团制药有限公司。

另外,第三季度,经核查核实,有18家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对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分别予以解除“挂牌督办”或撤出“黑名单”。

8. 2012年01月:关于解除河南省三门峡市涉重金属建设项目限批的批复

2012-01-19 三门峡市环保局:

你局《关于解除我市涉重金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限批的请示》(三环〔2012〕6号)收悉,我厅组织有关人员对三门峡市区域限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现场核查。

灵宝市铅污染问题发生后,三门峡市组织力量对涉重金属行业进行全面整治,对违法企业进行了分类处理,相关人员已被责任追究。对河南志成金铅股份有限公司铅污染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置和有效整治。

经研究,我厅同意解除对三门峡市涉重金属建设项目区域限批。请你局继续巩固整改成果,进一步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制定和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防范环境污染风险,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9. 2011年12月:河南省三门峡市政府召开灵宝重金属污染治理约谈会

2012-01-04 针对灵宝河流水质重金属污染问题,12月29日,三门峡市政府对灵宝市政府及豫灵镇、故县镇、阳平镇、朱阳镇、尹庄镇、函谷关镇、五亩乡等7个承担河流污染治理任务的乡(镇)长进行了集体约谈,要求灵宝市采取超常规措施,启动问责机制,切实整治河流重金属污染物问题。

灵宝市境内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西峪河、文峪河、枣香河、阳平河、弘农涧河等五条河流。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区域河流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污染,市政府要求从2011年7月份开始对灵宝市河流断面水质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灵宝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治理河流污染:一是在阳平河、枣香河等河流上建设拦水坝,对河水进行沉淀处理后澄清排放;二是加大对沿河污染源巡查力度,坚决打击非法排污行为;三是多部门联合执法,在山脚河流断面设立监测点位,对污染地段选矿企业停止矿石调运和炸药供应;四是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法排污企业按照上限处罚,严厉打击;五是加快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要求企业对外排废水进行深度治理。经过一系列治理措施,河流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约谈会上,市政府对灵宝市河流污染治理工作中所做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灵宝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灵宝市河流污染的严峻形势,正视问题,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会议通报了灵宝市5条河流污染状况,分析了河水超标的主要原因,要求灵宝市政府从六个方面加强整改,确保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一是从源头上治理违法排污。坚决取缔“十五小土”企业,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关停;对环保手续齐全的企业加强监管,确保达标排放。二是加强河道清理工作。建设拦水坝,对河水进行沉淀处理。三是强化责任措施。把河流污染治理的责任量化细化到政府、乡镇、村、企业,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四是实行24小时巡查监管制度,对违法排污蹲点守候,消除监管盲点。五是加密监测,随时掌握河水变化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六是对小秦岭矿区开采、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等造成河流污染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市纪委监察部门对灵宝市重金属污染问题启动问责机制。 10. 2012年03月: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第五次环境保护大会 对重金属污染“零容忍”

2012-03-20 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第五次环境保护大会暨2012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工作,对2012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海燕要求全市上下要切实承担起环保的政治、民生、发展三大责任,对重金属污染“零容忍”。

在三门峡市政府此前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已经把环境保护列入2012“十大民生工程”。赵海燕在该市第五次环保会上强调,三门峡目前仍是资源型城市,环保工作任务艰巨。全市各级有关部门要把环保作为涉及全局和民生的工作,承担起环保的政治、民生、发展三大责任,把工作逐项落实到位。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一要抓源头,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二要抓关键,对重金属污染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摸清底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力抓好防控和治理;解决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超标问题,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抓好农村环保工作,做好开展PM2.5监测的准备工作;三要抓执法,切实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要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健全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环保工作制度;加大环保投入,在履行政府责任、确保投入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实现环保投入多元化;完善协调配合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以强有力的保障推动环保工作取得实效。

会上,该市各县(市)、区和三门峡经济开发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递交了2012环保目标责任书,重点企业代表递交了环保目标承诺书。 11. 2012年03月:河南省安阳市开展涉重金属企业专项执法检查活动

2012-03-20 为严厉打击重金属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安阳市开展了涉重金属及危险化学品企业专项执法检查活动。重点检查铅蓄电池企业生产状况、清洁生产审核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危险废物处置及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情况、环境应急管理等情况。同时,严格检查重点流域、水库沿岸地区、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持有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的,以及群众反映强烈和历次排查中发现问题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时间安排从3月13日开始,至4月30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安阳市环保局) 12. 2012年02月:河南省泌阳县环保局五项措施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

2012-02-13 针对近日广西龙江发生的重金属污染事故,泌阳县环保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采取强有力的五项措施,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全县环境安全。

一是加大涉重行业落后生产工艺的淘汰力度,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和环保准入条件。 二是全面排查重金属排放企业。开展对县工业园区、马谷田工业聚集区和县石材聚集区涉铅、铜等重金属污染排放企业及周边区域环境隐患排查,确定重点防控区域、行业、企业,建立重金属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对企业现场情况、周边环境进行现场核查,填写《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企业情况明细表》,调阅企业相关证照、工艺、台账等资料,查找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重金属污染隐患;

三是完善预警监测,提升重金属监测能力。利用2011年泌阳县实行的水生态补偿设置的33个监测断面,健全完善环境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制定监测计划,增加监测频次,定期和不定期对企业进行采样监测,确保企业排放始终处于监督之下;

四是加大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监管和处罚力度。取缔非法选金企业1家,坚决制止违法行为;

五是建立健全环境执法机构,加强和充实环境执法力量。抽调执法人员充实到马谷田和春水两个环保所,并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要求所有涉重企业制定应急预案、风险防范措施。

13. 2011年12月:河南省孟州市确定重金属污染防治目标

2011年12月9日

河南法制报讯 孟州市作为国家环境保护部确定的国家重金属138个重点防控区之一,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初稿基本完成。

孟州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目标为:到2015年,全市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30%;重金属相关企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废气中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0%以上;含重金属危险废物产生量、贮存量比2007年减少30%以上,并力争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率100%;地表水目标断面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达标率90%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地水质达标率100%;高风险人群体检率100%,涉及重金属的群众信访事件解决率100%。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对涉重金属项目亮红灯

日前,安阳市汤阴县政府严格涉重金属项目监管,专门出台文件自今年9月28日始,各乡镇政府、县政府招商部门一律不得引进涉重金属项目包括铅酸蓄电池项目。凡涉重金属项目包括铅酸蓄电池项目,工商部门不予名称核准,发改部门不予备案,规划、土地部门不予办理规划、土地手续,环保部门不予受理环评文件,电业部门不得供电。

汤阴县还加强了现有涉重金属企业监管。对两家涉重金属企业,加大监测和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实行每周一查,每周一监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确保不出现任何污染环境问题。目前,该县环保部门组织人员对所有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开通24小时环保热线,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对于违法建设的涉重金属项目发现一个取缔一个,做到拆除设备、断水断电,清除原料,从源头上消除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 14. 2011年06月:焦作市向重金属污染“开刀” 20家问题企业被督促整改

2011年6月16日

河南法制报讯在日前结束的焦作市重金属污染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中,20家存在环境问题的涉重金属企业,被焦作市环保局督促整改。

按照《焦作市环境执法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活动安排,今年3月至4月份,焦作市环保局重点开展了重金属污染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此次执法检查要求各县(市、区)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政府主管负责同志牵头,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并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加大对重金属排放行业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的淘汰力度,鼓励发展排污强度低、能耗少、清洁生产水平高的先进工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同时,此次行动中还要求建立严格的环境应急和环境监测工作制度,及时掌握重金属污染排放和环境治理情况,一旦超过国家标准,要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市环保部门,并积极督促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严防对人体和畜禽造成危害。

通过此次专项检查,全市共排查出涉重金属企业37家,其中20家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违法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企业,焦作市环保局已经分别向其所在的县(市、区)下达了整改通知,并要求当地政府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强化整改措施,整改结束后报请市局统一验收。

此外,焦作市环保局还从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入手,建立严格的环境监察工作制度,将重金属企业作为现场环境监察的重点,把污染排放和设施运行情况、含重金属的废渣、废物处置情况、应急处置设施建设情况,建立专门档案,保留监察记录,并把含重金属的废渣、废物处理、处置或综合利用,全部纳入环保部门管理范围,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篇:河南省2010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方案(12.25)

2010河南省污染源普查动态

更新调查工作方案

为做好2010我省污染源普查更新调查调查工作(以下简称“更新调查工作”),确保为“十二五”污染减排及各项环保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调查调查工作的通知》(环发„2010‟14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动态调整、重点调查、总体核算”为基本原则,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为基础,充分借鉴2009年更新调查工作成果,调查统计2010污染源数据,实现污染源普查数据的更新调查,为构建“十二五”环境统计改革平台奠定基础,为核定“十二五”总量减排基数提供基础数据。

二、工作内容

(一)调查范围

工业源的调查范围为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所有工业企业。城镇生活源的调查范围包括城区和镇区内的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住宿业与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独立燃烧设施;机动车污染源的调查范围为辖区内所有机动车。农业源调查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 1

调查范围为辖区内所有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处置厂和医疗废物处置厂。

(二)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污染源的基本情况,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以及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情况等,其中废水主要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等12项指标;废气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6项指标;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粉煤灰、冶炼废渣等指标。工业源危险废物按照环保部2008年1号令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填报产生、利用、处置、贮存及倾倒丢弃情况。

3、调查方法

工业源采取重点企业发表调查与非重点企业按比例估算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城镇生活源采取以省辖市为基本调查单位,通过产排污系数核算区域排放量的调查方法;农业源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采取逐个发表调查,其余以县(市、区)为单位,通过排污强度核算排放量的调查方法;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采取逐个发表调查的方法。

三、工作要求

(一)组织领导

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要成立更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落实技术支持机构,充实更新调查工作和技术支持单位,保持人员稳定。建立健全督办、协调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

案,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二)经费保障

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要向各级政府汇报,协调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争取、落实工作专项经费,从根本上解决更新调查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保障更新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三)技术培训

在环保部组织开展对省、地市级更新调查工作人员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都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技术培训,确保全省更新调查工作人员和重点污染源有关人员全部接受业务培训,将技术重点和难点讲解到位,保证培训质量。

(四)现场核查

加强数据现场核查工作,重点加强对工业源和有代表性的农业源的核查工作,确保数据填报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上级环保部门要将现场核查的比例作为考核下级环保部门数据质量的重要依据。省辖市环保局对县(市、区)上报调查情况进行逐一审核,列出问题清单并进行现场核查,核查比例不低于调查对象的30%。省环保厅对上报数据要进行宏观把握审核和抽查,抽查比例不少于调查对象的3%,对各省辖市上报中有问题的单位要100%进行现场核查。

(五)数据审核

要按照“全省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的要求,采取以县(市、区)为基础、省辖市把关、省级核定的方式进行,进一步

建立健全逐级负责的数据分级汇审制度。县(市、区)环保部门负责调查表发放、入户调查和数据录入等基础工作,并对辖区数据进行初步审核;省辖市级环保部门负责本辖区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确定、非重点调查工业源测算、生活源数据填报、对区县级环保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全市数据汇总审核等工作,并对本市数据质量负责;省环保厅负责全省更新调查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全省数据汇总审核工作,并对全省数据质量负总责。

各级环保部门内部要建立更新调查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分工负责的数据联合汇审制度。更新调查部门牵头负责数据的汇总、审核工作;环境影响评价部门负责对新建企业(项目)数据的审核工作;污染防治部门根据企业限期治理和深度治理等情况对现有企业数据进行审核;监测部门负责审核企业填报有关监督性监测数据;环境监察部门根据现场核查和企业排污申报情况对数据进行审核;自动监控部门负责审核企业填报有关自动监控数据。

在环保部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环保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数据审核;同时根据有关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宏观数据审核。

(六)部门协调

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应积极主动与统计、公安、交通、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沟通,借鉴总量减排工作经验,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理顺数据获取渠道,为建立“十二五”环境统计部门联动机制打好基础。

四、时间安排

(一)组织筹备阶段(2010年12月3日-2011年1月10日) 按照更新调查工作相关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召开更新调查工作会议以及组织业务培训等;根据环保部筛选的重点调查工业源初步名单和调整原则,调整确定全省重点调查工业源名单和非重点估算比例;对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摸底清查,确定发表调查范围。

(二)调查核查阶段(2011年1月11日-2011年3月30日) 2011年 2月底前,区县级环保部门完成入户调查及数据采集录入工作;2011年 3月20日前,省辖市级环保部门要在完成现场核查及数据汇总、审核工作;2011年3月底前,省环保厅完成现场核查工作;2011年3月20日-3月底,省环保厅召开全省更新调查数据汇审会;2011年4月1日-4月10日,省环保厅组织专家进行数据审核、厅内部各有关单位进行数据审核;2011年4月15日前,省环保厅完成全省数据汇总、审核工作。

(三)汇总上报阶段

2011年3月20日前,各省辖市环保局将本市更新调查电子数据库报送省环保厅,4月15前,各省辖市环保局将更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和工作总结报送省环保厅。

2011年4月15日之前,省环保厅将我省更新调查电子数据库报送环保部,4月30前将全新更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和工作总结

报送环保部。

第五篇: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1998年8月4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3月29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湘江水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境内湘江流域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本条例所称湘江流域,是指湘江干流以及向湘江干流汇水的区域。

第三条 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按照国家要求实现全流域工业水污染物达标排放;重点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全流域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 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五条 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负责,将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保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分解到流域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定期考核,限期完成。

第六条 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七条 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行政区域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

第八条 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九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湘江流域水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湘江流域水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在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计划、水行政等有关主管部门拟定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湘江流域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湘江流域按照国家规定划分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其他等级保护区。一级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由省人民政府划定;其他等级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划定。

第十二条 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鼓励水污染防治研究,推广水污染防治的技术研究成果。

第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人民政府计划、经贸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拟定在湘江流域禁止和严格限制的产业、产品名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拟定湘江干流设区的市的市界水质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 湘江流域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排污总量,保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湘江干流市界水质标准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省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市人民政府查清原因,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第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湘江干流和支流设区的市的交界处设置监测断面,监测交界断面水质,并通过传播媒介每月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湘江流域枯水期水质、水情的监测,并及时通报监测情况。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湘江流域枯水期污染物限排总量,并逐级分解到排污单位进行限量排污。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发给的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应当注明枯水期排污限量。

第十八条 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湘江流域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以下统称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报批前,项目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书面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有关部门不得立项。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向湘江流域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时,不得突破本行政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第二十条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验;达不到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水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保持正常使用,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第二十一条 排污单位向湘江流域水体排放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核实,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发给排污许可证;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排污单位向湘江流域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超过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照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征收的排污费和超标准排污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审计部门应当对排污费和超标准排污费的使用情况依法进行审计。 第三章 污染防治

第二十三条 湘江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保护生态环境,组织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利工程的整治,疏浚河道,扩大湘江流域水体环境容量;推广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发展生态农业,防止农药、化肥污染。

第二十四条 湘江流域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完善城市排污管网,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城市污水必须经城市排污管网进入城市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

第二十五条 湘江流域的港口、码头应当设置污染物处理设施。

贮运可能对水质造成污染的危险物品的港口、码头、船舶应当采取防溢、防渗、防漏等安全措施。机动船舶应当设置集油或者油水分离装置和废弃物收集装置。

第二十六条 排污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放射性物质等对湘江流域水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

重点排污单位在未完成治理任务前,不得建设扩大生产规模的项目。

第二十八条 直接向湘江干流排放污染物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在排污口安装污水排放计量装置,并按照规定将数据资料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第二十九条 对造成湘江流域水体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并公布限期治理名单;对没有治理价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关闭或者停业。

第三十条 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氧化塘、污水池、贮灰场、垃圾处理场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堆放场所的监督检查,并督促有关单位采取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故发生。

第三十一条 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其相邻下游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必要时应当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区域的单位和居民。

第三十二条 湘江流域内禁止下列行为:

(-)土法生产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

(二)土法炼砷、炼汞、炼铅锌、炼油、选金、漂染、电镀和生产农药;

(三)新建无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小型化学制浆造纸厂、制革厂、染料厂;

(四)向水体倾倒、排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污染水体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湘江流域一级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除遵守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禁止装载有毒、有害或者有放射性物质的船舶从事装卸作业;

(三)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水上餐饮及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超过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注明的枯水期排污限量排放污染物的,由颁发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擅自拆除、闲置水污染防治设施,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根据情节轻重处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不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水排放计量装置或者使用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中违反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罚没收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管理。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审批项目、挤占挪用排污费或者超标准排污费以及不按规定对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单位或者个人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省境内资水、沅水、澧水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和时间赛跑感悟范文下一篇:环卫工人节讲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