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设施管理办法

2023-03-15

第一篇:污染防治设施管理办法

江苏省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省及地方法律法规

江苏省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00年3月31日)

第一条 为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保障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改善环境质量,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所有单位和个人拥有的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污染防治设施,是指为防治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建造的各种处理(处置)、净化、综合利用设施,以及与这些设施配套安装的计量装置、监控装置、监控网络系统和排污口、排气筒等。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污染防治设施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或擅自拆除、闲置及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地方各级环境保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公开环保举报电话,聘请群众环保监督员,鼓励群众和新闻媒体参与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活动。

第五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鼓励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即采用委托或承包方式将污染防治设施交给具有营运资质的专业单位或个人运行、管理。

第六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污染防治设施实 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对已建成的污染防治设施组织验收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审批排污单位或个人拆除、闲置、关闭以及更新改造污染防治设施的申请;

(三)对擅自拆除、闲置、关闭及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排污单位或个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四)受理并审计排污单位或个人关于排污情况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的月报或季报以及排污申报登记(含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证年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所属的环境监理机构履行上述部分职责。

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排污单位或个人应当将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管理范畴,做到:

(一)污染防治设施的实际处理能力应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量相适应;经处理后排放的污染物应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总量控制指标;设施所产生的污泥、固体废弃物、粉尘、噪声等,应妥善处理或处置,不得产生新的污染;

(二)保证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所需的经费和备品、备件等物质条件,确保设备的完好,并能与相应的产生污染物的生产设施同步配套运行。

第八条 专门从事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的单位或承包者,必须取得环保部门核发的运营资质证书,按时参加年检;必须认真履行合同规定,承担因运行管理等原因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的责任。

第九条 污染防治设施的拥有和使用者或运营者必须做到:

(一)按污染防治设施的技术岗位要求配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相对固定,经劳动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二)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监测化验、安全生产、维护保养和运行成本核算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日常运行情况记录台账、监测台帐和设备更新、检修台帐,并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第十条 未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排污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停运、闲置、拆除污染防治设施;确需停运、闲置、拆除的,应提前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同意,7日内仍未上报的,应当视为拒报;当设施因突发性原因停止运行时,排污单位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等形式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环境监理机构,事后补报书面报告;停运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超过国家或地方标准排放污染物。

第1页 总3页

国家、省及地方法律法规

污染防治设施需拆除、闲置和更新改造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应予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设施确需暂停运行的,应在10日内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十一条 排污单位或个人不得有以下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行为: (一)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过治理设施而直接排入环境;

(二)将未达标的污染物从治理设施的中间工序引出直接排入环境; (三)擅自将部分或者全部治理设施停止运行;

(四)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治理设施,或者不控规程进行检查和维修,致使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 (五)违反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所需的条件,致使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其他情形。

对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行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其陕复正常使用。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的排污口必须符合国家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排污口规范化的要求,并根据以下要求安装监控设施,纳入环保部门的监控网络系统:

(一)日均排废水量100吨或日均排CODcr30千克以上的排污单位,其主要废水排污口均应安装污水流量计; (二)被省、市列入重点排污单位或处于敏感地区的主要排污单位,须逐步安装COD、SO z等主要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仪;

(三)未安装排污总量或浓度在线自动监测仪的排污单位,其污染防治设施的主要运转设备均应安装“设施运行自动监控仪”(即“环保黑匣子”)。

安装使用的污水流量计、“环保黑匣子”等监控装置均应为获省级以上环保部门或计量部门的推荐证书或合格证书的产品。

第十三条 排污单位应按国家标准和《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监测规范》规定的方法和频次,对排污情况进行监测,不具备监测条件的可委托有监测资质的单位代为监测。

第十四条 排污单位或个人应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环境监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并按《江苏省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办法》和《4江苏省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注册证)年审办法》的要求,履行排污申报登记或年审的义务;此外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排污单位应逐月、其他排污单位或个人应逐季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环境监理机构报告本单位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处理污染物种类、数量,以及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总量,并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具体表式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计,排污单位或个人遵守本办法各项

规定所取得的监测数据资料,可以作为排污申报登记、环境统计、缴纳排污费、核定排污总量等项工作的依据。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执法人员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时,须检查如下内容,并作出有效、规范的现场监理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限:

(一)查阅污染防治设施运作记录和台帐,检查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和设备完好率;

(二)检查污染物排放状况,如发现排污情况异常,可立即按有关规定实施简 易监测或按照监测规范采集样品,送交环境监测部门分析;

(三)检查污染监控仪器使用情况,并采集有关数据; (四)检查污染防治设施操作人员的资质;

(五)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六)其他与污染物排放有关的事项。

环境保护执法人员应当执行被检查单位的安全制度,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业务秘密。

第十七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一)对污染防治设施的营运、操作或监督管理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

第2页 总3页

国家、省及地方法律法规

(二)对污染防治的技术或设施有重大发明或革新、改造,效益显著的;

(三)对擅自拆除、闲置及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而造成环境污染者进行检举有功的。

表彰和奖励所需经费可在环保补助资金列支。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报或者谎报有关污染物申报登记事项的,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拒报或者谎报水污染物或固体废弃物申报登记事项的,可以处10000元以下罚款;

(二)拒绝或妨碍环境保护执法人员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拒绝或妨碍环境保护执法人员对水污染物或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或者在被检查地弄虚作假的,可以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排污单位或个人有以下行为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擅自拆降除、闲置废气、噪声等污染防治设施,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处以5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擅自拆除、闲置或关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处以50000元以下罚款;擅自拆除、闲置或者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处理设施的,可以处100000元以下罚款;

(二)经限期整改的污染防治设施,逾期未完成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污染防治设施未经批准擅自停运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按法律、法规有关污染事故处理规定处罚。

第二十条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单位,拒绝按规定设置排污口、装总量控制监测设备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请有管辖权的地方人民政府,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污染防治设施实际处理能力不能满足本单位所产生污染物的处理要求的,责令限产; (二)连续两次故意不正常使用或擅自停运设施,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的,责令停业整顿或关闭。

第二十二条 被处以行政处罚的单位或个人,不免除其应承担缴纳排污费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第二十三条 破坏污染防治设施、阻挠环境保护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打击报复环境保护执法人员以及举报单位或个人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按照国家法律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和污染物排放中的违法行为,当地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给予处罚;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履行行处罚法定职责的,由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给予通批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必要的,可直接对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的违法行进行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3页 总3页

第二篇:山东省防治环境污染设施监督管理办法

(2000年5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12号)

第一条 为加强防治环境污染设施的监督管理,保障其正常运行,改善环境质量,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防治环境污染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防治环境污染设施(以下简称防治设施),是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为防治在生产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水、废气、粉尘、烟尘、恶臭气体、固体废物、放射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污染,而配套建设的各种处理(处置)、净化、控制设施(场所)。

第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保障其正常运行。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治设施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治设施的义务,有权对破坏防治设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

第七条 防治设施的设计和实际处理能力必须与污染物排放量相适应。经处理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排放标准,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并不得造成二次污染。排污口应当安装自动监控装置。

防治设施的管理应当纳入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体系,保障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防治设施应当与产生污染物相应的生产和其他活动的设施同时运行、同时维护保养。

第八条 拥有防治设施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防治设施的类别、数量和处理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去向以及变更情况,对防治设施的运行和使用情况作详细记录,检测处理效果,并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定期报告运行和使用情况。

第九条 拥有防治设施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有合格的专职或者兼职的防治设施管理和操作人员,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第十条 防治设施出现故障需要暂时停止使用的,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生产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及时抢修,排除故障,并在故障发生后的24小时内向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防治设施恢复使用之前确实需要排放污染物的,必须报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通报可能受到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批准排放污染物的,视为擅自闲置防治设施。

第十一条 防治设施不得擅自拆除(关闭)或者闲置。有下列情况之一,确需拆除(关闭)或者闲置的,必须报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一)由于产品、生产工艺或者设备改变,原有的防治设施不需要继续使用的;

(二)防治设施需要更新、更换、改造、扩容的。

第十二条 拆除(关闭)或者闲置防治设施的申请报告应当载明如下内容:

(一)防治设施的基本情况;

(二)拆除(关闭)或者闲置的主要原因;

(三)拆除(关闭)或者闲置后,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去向和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计划采取控制或者减少排放污染物的措施及预期效果;

(四)重新安装使用或者恢复使用的时间。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部门对符合第十二条规定的申请报告应当受理,并自接到申请报告之日起1个月内予以批复;逾期未批复的,视为同意。

对不符合规定的申请报告,应当自接到申请报告之日起10日内退回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在接到退回的申请报告之日起10日内补正;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第十四条 防治设施因检修需要暂时停止使用的,应当报经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予以批复;逾期未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治设施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接受检查。

第十六条 放射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防治设施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予以奖励:

(一)对防治设施的工艺技术进行重大革新,具有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

(二)推广新型防治设施,对减少排放污染物做出突出贡献的;

(三)检举拥有防治设施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经调查属实的。

奖励经费可在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中列支。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擅自闲置或者拆除(关闭)防治设施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擅自闲置或者拆除(关闭)水污染防治设施的,处10万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闲置或者拆除(关闭) 废气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闲置或者拆除(关闭)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环境保护部门现场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或者拒报、谎报有关申报事项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因防治设施管理不当造成污染事故的,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一条 擅自拆除(关闭)或者闲置防治设施,造成严重污染损害的,由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部门报经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治理。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根据情节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0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对污染源的有效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立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设施,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是指从事自动监控设施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的活动,分为委托给有资质的专业化运行单位的社会化运行和排污单位自运行两种方式。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重点污染源(包括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活动。

其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和管理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费用由排污单位承担,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

第六条 国家支持鼓励设施社会化运行服务业的发展。

第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标准,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设施运行要求 第八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选型、安装、运行、审查、监测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第九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必须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并按照相关规定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网。

第十条 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社会化运行单位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 所有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应当经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岗位培训,能正确、熟练地掌握有关仪器设施的原理、操作、使用、调试、维修和更换等技能。

第十二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半年向其报送设施运行状况报告,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十三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设施故障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制度。常年备有日常运行、维护所需的各种耗材、备用整机或关键部件。

第十四条 运行单位应当保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因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原因将影响设施正常运行情况的,运行单位应当事先报告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原因、时段等情况,递交人工监测方法报送数据方案,并取得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设施的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相关工作均须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标准。

第十五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维修、更换,必须在48小时内恢复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期间,要采取人工采样监测的方式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

第十六条 在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产权所有人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委托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运营资质证书的运行单位,并签订运行服务合同。

运行合同正式签署或变更时,运行单位须将合同正式文本于10个工作日内,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排污单位不得损坏设施或蓄意影响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委托单位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对设施运行单位进行监督,提出改进服务的建议;

(二)应为设施运行单位提供通行、水、电、避雷等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因客观原因不能正常提供时,需提前告知运行单位,同时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配合做好相关的应急工作;

(三)举报设施运行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

(四)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运行单位的正常工作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不得将应当承担的排污法定责任转嫁给运行单位。

第十九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社会化运行单位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按照规定程序和途径取得或放弃设施运行权;

(二)不受地域限制获得设施运行业务;

(三)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四)举报排污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

(五)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运行水平。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情况行使以下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督权:

(一)社会化运行单位是否依法获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营资质证书,是否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在有效期内从事运行活动;

(二)社会化运行单位是否与委托单位签订运行服务合同,合同有关内容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得到落实;

(三)运行单位岗位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岗位培训;

(四)运行单位是否按照要求建立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管理制度以及这些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五)自动监控设施是否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联网,并准确及时地传输监控信息和数据;

(六)运行委托单位是否有影响运行单位正常工作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七)运行委托单位和运行单位是否有其他环境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 运行委托单位对自动监控设施的监测数据提出异议时,县级以上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标准进行比对试验等监测工作,由县级以上环境监察机构确认责任单位,并由责任单位承担相关经济、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出现检查不合格的情况,可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社会化运行单位可建议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运营资质进行降级、停用、吊销等处罚。

第二十三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运行监督管理权力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

(二)不得无故干预运行单位的正常运行业务;

(三)为运行委托单位和运行单位保守技术秘密;

(四)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及谋求个人和单位的利益;

(五)不得以任何形式指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 第二十四条 国家鼓励个人或组织参与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活动的监督。

个人或组织发现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权向环保部门举报,环境监察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重点污染源,是指列入国控、省控、市控及县控重点污染源名单的排污单位;重点监控企业是指城镇污水处理厂。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运行单位包括社会化运行单位和自运行单位。

社会化运行是指已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接受污染物产生单位委托,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为其提供自动监控设施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经营服务活动。

自运行是指污染物产生单位自行从事其自动监控设施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活动。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个人或组织如实举报设施运行违法违规行为的,可给予奖励,并有义务为举报者保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续

第十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必须由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运行资质证书的单位运行,并与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网,接受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能正确、熟练地掌握有关仪器设施的原理、操作、使用、调试、维修和更换等技能。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不得运行本单位安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单位,不得同时运行与该污染治理设施配套安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

第十三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当地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向其报告设施运行状况和有关监测数据,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十四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持证上岗、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制度。常年备有日常运行、维护所需的各种耗材、备用整机或关键部件;遇到突发情况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需要维修、停用、拆除、更换和出现其他影响设施正常运行情况的,运行单位应当事先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原因、时段等情况,递交人工监测方法报送数据方案,并取得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设施的维修、停用、拆除或者更换等相关工作均须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技术规范。

第十六条 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维修、停用、拆除、更换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单位,必须在48小时内保障设施正常运行,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期间,可采取人工采样的方式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8次,间隔不得超过4小时。

第十七条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采取组织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单位;运行单位应对拟运行的自动监控设施进行评估,经评估合格,签订运行服务合同;合同正式签署后,正式文本应于10天内向当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按照运行费用拨付方式的不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同时与运行单位签订服务合同。

第十九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活动必须严格按照运行合同的内容进行,违反合同造成的后果,由违反合同一方承担相关责任。

第二十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委托单位具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对设施运行单位进行监管,提出改进服务的建议,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举其环境违法行为;

(二)应为设施运行单位提供通行、水、电、稳压、避雷等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因客观原因不能正常提供时,需提前告知运行单位,同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配合做好相关的应急工作;

(三)及时足额支付运行服务合同约定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运行费用,根据情况可申请政府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四)不得以任何理由蓄意或无意干扰运行单位的正常工作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具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按照规定程序和途径取得或放弃设施运行权;

(二)不受地域限制获得设施运行业务;

(三)无违法行为不得被剥夺设施运行管理权,正常运行业务活动不受干涉;

(四)严格遵守设施运行服务合同,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五)享受国家和地方相应的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

(六)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运行水平。

第五篇: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需要材料目录

目录

一、*****有限公司简介

1、公司简介ok

2、法人简介ok

3、法人身分证复印件ok

4、法人身分证明。ok

二、*****有限公司资质。ok

三、*****有限公司财务报告。ok

四、*****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资料

1、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ok

2、现场操作人员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复印件ok

3、聘用(合同)复印件。?????

五、*****有限公司实验室证明。ok

六、*****有限公司预防和处理污染事故方案。ok

七、*****有限公司规范化运营质量保证体系有关制度。ok

八、*****有限公司运营实例。????????

1、运营实例ok

2、运营项目简介?????

3、委托运营合同ok

4、用户意见表ok

5、委托运营项目备案表ok

6、检测报告?

九、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条件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

1、环保局出具的守法证明ok

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承诺。?????

十一、其他材料。?????

上一篇:卫生监测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污水处理设备询价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