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经济法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消费者权益经济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开始格外重视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各种有利于消费者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平台的提供使得消费者权益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尊重与维护。经济法的越来越完善也使得消费者逐渐成为经济法的主体与核心。本文就将从经济法的角度之下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出一些观点与看法,为消费者权益的拥护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一篇:消费者权益经济法论文

经济法视域下电商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策研究

[摘 要]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商产业正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商务模式。但电商企业想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基于此,本文以经济法作为研究视域,首先解读了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了经济法视域下电子商务活动中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最后基于消费者权益相关问题,深入研究了保护电商消费者权益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法;电商消费者;权益保护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4.086

0 引 言

目前,消费者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在电商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消费者贡献了许多力量。但近年来一系列电商服务、售后服务质量过低引发的社会事件,使许多消费者开始质疑电商产品的质量。这无疑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力度,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基于此,想要充分发挥消费者的力量,电商企业既要提升消费品的质量,创造各种需求,又要高度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为其消费保驾护航。经济法是综合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门。在经济法视域下,通过研究电商领域内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可以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1 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

1.1 虚拟性

传统的购物模式以线下为主,消费者可以真实触摸到、体验到商品,对商品产生主观性感受和意见。购买行为会直接在实际环境中完成,买家和卖家可以面对面交流。但电子商务的所有购买行为都会在线上以虚拟形式完成,消费者无法触摸或者体验到商品,他们对商品的全部感知都来源于卖家给出的图文信息。这是电子商务的第一个特性,也是最关键的特性。从理论上看,在并未体验到商品的情况下,消费者仍能完成购买行为,本质上是因为电商领域内采用比较严谨、安全的方式保证交易行为的有效性。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只有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才能吸引消费者参与购买。

1.2 广泛性

电子商务主要在线上交易,卖家和买家无论是否身处同一地区,都可以利用物流传送商品,即电子商务具有广泛性。依靠电子商务,所有的消费者都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所有上架的商品,这是线下购物无法达到的效果,也是促进消费者接受电商模式的关键。当代消费者已经基本熟悉了商品购买的基础模式,商品本身的价值已经不足以驱动消费者购买。同时,同类商品在市场中往往拥有多个卖家,卖家之间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必须提升商品以外的服务质量。

1.3 便利性

电子商务的店铺主要以图文方式呈现,互动性较强,且消费者无须与店家交流。这对于卖家和买家而言,都充分提升了交易行为的便利性。买家只需要将商品上架,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生产和质量管理、维护等工作中。而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商品和完成购买,无须耗费多余的资金资源。

总的来看,电子商务有利有弊。但无一例外,其利弊都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因此,如果电子商务产业想要持续稳定发展,就要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 经济法视域下电子商务活动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2.1 难以保障隐私权

电子商务交易主要在线上完成,而为了保证产品能准确到达买家手里,消费者需要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家庭住址。这些内容直接涉及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一旦外泄便会对他们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需要电商平台、商家、物流公司等所有参与电子交易的单位充分保障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维护消费者的隐私权。但通过采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反馈信息后发现,电子商务平台中存在很多不尊重消费者隐私权的现象,消费者个人信息外泄问题仍然不断产生。例如,许多黑心商家会兜售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的买家往往是不合法的贷款机构。贷款机构收到消费者信息后,会不间断地进行电话轰炸、短信轰炸,以达到不法目的,给消费者的个人生活造成影响,侵犯消费者权益。

2.2 售后管理措施相对滞后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无法先接触和体验,然后再购买产品。消费者在支付购买金额后,仍然承担着货不对板、货物质量较低等风险性问题,需要商家做好售后服务,尽可能减少消费者心理预期与现实的落差。许多黑心商家会以次充好,利用图文信息的可操作性引导消费者购买。而当消费者发现货不对板进行维权时,商家又以各种理由推诿,使消费者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即使后期第三方或者司法部门介入,消费者能够追回损失的金钱,但商家这种恶劣的售后态度也会对消费者权益造成负面影响。

2.3 无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商品时,他们便拥有了对商品的所有权,更拥有对商品信息、物流状态、店铺信息、生产信息、生产厂家、产品质量等内容的知情权。但在许多不成熟的电商平台中,并没有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一方面,许多消费者并不明确自己拥有知情权,进而不会追溯知情权;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在要求商家提供相关信息时被拒绝。但无论是消费者主观不明确,还是商家的刻意蒙蔽,都直接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3 经济法视域下保护电商消费者权益的对策

3.1 借助宣傳手段增强消费者的法律维权意识

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自身拥有的维权权限并未产生清晰的认知,即消费者本身并不知道自己能够维权,也不知道应去哪个平台、哪个单位维权,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宣传工作不到位。对此,国家应做好消费者维权工作宣传,且宣传工作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入手。从宏观层面看,政府应以广义宣传为方向,在各个传统媒体、新媒体层面内,向消费者传达他们自身具有的维权权限。必要情况下,政府还可以到各个社区内,向民众们传递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政策、法律条文等。从微观层面看,政府可以在各个电子商务平台内标示好消费者维权的步骤、通道,确保每一位接触电商的消费者都能明确自身具有的权利,使他们了解维权的重要性及维权的途径。这样一来,在消费者能够普遍意识到维权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相关电子商务企业将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工作,继而自觉遵守法律。

3.2 从消费者角度优化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已经相对成熟,但实际上电商市场规范、市场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并未完善。基于此,国家应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既需要涵盖最基本的电子贸易、计算机技术等内容,更要包括电子合同、电子证据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沿着这些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必要程序和步骤制定相关管制性法律法规,规定电商发展的范围、标准等。只有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才能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3.3 加大网络商务监管力度

由上文可知,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仅是电子商务行业本身,一些其他灰色产业也可能介入其中。基于此,政府需要加大在网络环境中的监管力度。首先,优化监管技术,深入灰色市场,研究其运作的脉络和产业链条,继而有效监管不法行为。其次,对于恶意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账户信息、交易信息的平台或企业,采取严厉的手段进行管治和惩罚。再次,开通民间自主监管的线上上访渠道,呼吁消费者留意并及时举报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从而提升网络监管效果,拓展监管范围。最后,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重视程度,通过增强消费者网络安全意识,有效降低电商诈骗等问题的发生概率。

3.4 提升电商行业的准入门槛

国家应适当提升电商行业的准入门槛,将一些手续不齐全的个人组织或企业排除在电商行业的范围外。目前,电商行业是我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关键渠道,一旦不法分子非法侵入,将影响电商行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需要相关部门提升准入门槛,以更好地规范电商行业。這样一来,当电商行业由有良知、有道德的企业构成时,不但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还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4 结 语

在电子商务时代,电商企业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消费者视角出发,通过高度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来创造需求、促进消费。对此,国家既要从经济法的专业角度出发,找出当前电商领域内已经危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又要积极防范潜在的隐患,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利用宣传手段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并完善维权通道。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对电商人员起到威慑作用,令他们能够知法懂法、尊法守法;另一方面也能在经济法视域下促进电商企业长远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邦宇.网络经济时代的经济法问题探讨[J].法制博览,2020(25):67-68.

[2]袁波.电子商务领域“二选一”行为竞争法规制的困境及出路[J].法学,2020(8):176-191.

[3]杨澜,陈兆复.电子商务背景下经济法对于消费权益的保护作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13):74-75.

[4]赵伟.浅谈经济法对消费者权益的有效保护[J].科技资讯,2020

(18):233,235.

[5]熊靓.经济法价值视域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J].青春岁月,

2013(24):388.

[6]张宇,王佳宿.经济法视阈下消费者权利的保护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7):107-108.

[7]孟庆刚.经济法视野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中国市场,2008(27):

46-47.

作者:王会贞

第二篇:经济法视阈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开始格外重视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各种有利于消费者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平台的提供使得消费者权益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尊重与维护。经济法的越来越完善也使得消费者逐渐成为经济法的主体与核心。本文就将从经济法的角度之下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出一些观点与看法,为消费者权益的拥护做出更多的努力。

关键词: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

最近几年我国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经济法的不断完善和颁布也将消费者逐渐推向了经济法的主体核心位置。当前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虽然已经在不断的完善和努力,可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进而提升对消费者权益的最高保护程度。

一、消费者权益及其与经济法契合点的相关概念阐述

(一)消费者的含义及其权利

消费者主要就是花费金钱,交换产品或者服务的人群,一般而言消费者分为群体消费和个体消费,而我们所说的经济法视域之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主要就是针对个体消费者而言的。

消费者权利,指的是消费者所享有的,并且应该具备的,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并且受法律、法规保护的权利。在消费的过程和范围当中,即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选择,享受服务中所享有的权利。当前消费者所拥有的权力主要有七个大部分。分别为:有权获得安全保障、获得正确资料、自由决定选择、提出消费意见、获得合理赔偿、获得消费教育、获得健康环境这七个部分,都是消费者权利的体现。

(二)经济法价值的内涵本质

经济法是以社会为发展的核心,综合消费者,经营者以及生产者的共同利益而指定的法律法规。经济法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近些年来得到了本质的提升,经济法自身存在的价值也使得经济法得到了更为完善的发展。例如当一些不法商家对消费者实行欺骗的时候,有明确的赔偿措施和经济制裁原则对商家进行严惩,这也是经济法属性的一种体现,对消费者利益有了实质性的保护。

(三)消费者权益与经济法价值的契合点

消费者权益和经济法之间的契合点主要就体现在经济法对于弱者的保护方面。在消费当中,消费者处于弱势群体的位置,因此经济法的制定要充分的考虑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是否可以得到保障。另外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单纯的政府制约和管理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作用,所以我们要通过法律来进行约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现阶段经济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一)法律法规的保护缺失

我们不难发现最近几年消费者投诉案件的数量和频率大大上升,每年“三一五”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时候,都会有许多的黑心商家和企业遭到投诉,同样也有很多的消费者会拨打投诉热线进行投诉,被动的导致自身的权益和利益受到损失。实际上这也就体现出了我国对于消费者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缺失,我国当前现行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也只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首的一些法规条例,并没有过多严格深入的法律条文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消费者权益的受损。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不足

我国在推行相关法律的时候,后续的保障工作不足,这就使得法律的推行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例如一些地区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淡漠,并没有严格的执行。相关负责的部门也不能够秉公执法,对于一些黑心商家的做法不予以制止,从而使得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还有一些地区的相关责任部门并没有很好的进行落实,对于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制定基本上没有采取关注的态度,在地区的落实程度几乎为零,这也就是的一些法律法规即便颁布了可是对于商家的约束力还是没有作用,对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也无从体现。

(三)消费者仍处于弱势地位

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有许多,例如消费者缺乏对产品的知情权。一般消费者去市场进行选购的时候也只是对产品的优势有所了解,产品宣传者和厂家也是对产品扬长避短,对于不好的地方只字不提,使得消费者比较盲目的状态下进行购买,从而造成消费者知情权的缺失,进而将自身置于弱势地位。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相关的质监部门与商家进行勾结,金钱交易,使得一些本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购买就会造成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有很多,有自身的权利缺失,也有不法商家的黑心操作,还有相关执法部门的忽视法律,对法律的淡漠以及对金钱的渴望造成的自身的犯罪,这些都会造成消费者利益的受损和弱势地位的形成。

三、经济法视域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市场竞争制度

有序的市场竞争才能够形成相对和谐,稳定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商家的合理竞争才能够有所保障。我国的现行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许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市场竞争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很多商家混乱的打价格战,要想在价格上取胜,就肯定要在产品的质量上大打折扣,相关的质监部门对此也没有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从而使得一些劣质的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消费者盲目的因为价格优势而进行选择,从而使得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建立起相对严格的市场竞争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商家自身要严格规范行为,对于产品的质量和进货途径要有较高的保障,有序和谐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是商家进行交易和消费者进行消费的首要条件。

(二)积极加强监管力度

相关的责任部门对于商家的监管力度一定要加大。首先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有严格的把关,例如食品类的产品,一定要保障安全,新鲜,消费者购买不会对自身造成损失和影响。其次要严格的对市场的价格进行完善和规定,不可以出现打价格战的现象。避免过于低价造成的市场秩序混乱,从而造成消费者盲目选择和权益受损。最后对于服务性行业来说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服务的整体环境,服务水平以及对于消费者的服务态度都要有明确的规定,避免一些虚假服务造成的费用损失由消费者承担。监管部门以及相关负责单位要严格执法,秉公执法,避免出现官员与商家进行金钱交易的受贿现象出现,进而造成市场竞争环境的无序与混乱。

(三)强化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属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就是针对消费者的权益而言的,也是针对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该法当中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更应该强化其经济法的属性。建立消费者的“个人经济公益权”的强化经济法属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消费者权益全面而系统得到保障的前提,无疑“个人经济公益权”是消费者的核心权力,应该得到更为广泛的尊重。另外还要充分的结合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整体利益进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对于经济索赔以及相关的经济属性内容也要不断强化,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

结束语:

当前我国针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的规定和约束也越来越完善。可是还是会有一些不法的商家对消费者实行欺骗,从而造成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失。我国的相关部门和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在最大程度上打击不法商家对消费者的侵害,另外相关的法律也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切实的根据消费者切身利益进行制定,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完善经济法自身的建设。(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熊靓.经济法价值视域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J].青春岁月,2013,24:388.

[2]沈月娥.企业社会责任视域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3]赵辉.经济法价值视野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10:106-107.

[4]孙陆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5]苗启林.经济法价值视角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D].黑龙江大学,2007.

作者:赵悦竹

第三篇:旅游消费者权益经济法的保护现状与制度完善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旅游行业发展迅速。我国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和客源市场,对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尤为重要。文章主要探讨了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成因,从经济法的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经济法

一、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消费者的知情权难以实现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享有知情权。由于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对于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知情权的不对等性,导致旅游经营者往往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采取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导致旅游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侵害。部分旅游经营者虚假宣传夸大事实的行为不仅侵害了旅游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且对整个旅游产业都造成了恶劣影响。

(二)旅游消费者的安全权无法保障

旅游消费者的安全权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旅游行业来讲,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旅游方式对传统旅游造成较大冲击,但是部分新型旅游方式相较于传统旅游具有更高的安全风险。例如,游客先在互联网上对旅游目的地做好攻略,采取自助游的模式实施,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知识,导致受到安全侵害的风险增加。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旅游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仅限于部分场合或者部分旅游经营主体,对于新型旅游模式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导致旅游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保护难以落实。

(三)旅游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易受侵犯

公平交易权在经济法中具有重要体现,旅游消费者依法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到公平合理的旅游商品和服务。但是,当前侵犯旅游者公平交易权的行为仍屡禁不止,见诸报端,为旅游行业的形象造成极大危害。部分旅游经营者以零团费、低价旅游等噱头吸引消费者参团,然后以交通、购物等多种方式以多种手段强迫消费者进行高额消费,且在前期的旅游合同中对于旅游项目及服务标准避开对自己不利的措辞,诱导消费者签订合同。由于旅游消费者多数不具备专业的产品鉴别知识,旅游经营者借此将廉价产品以夸大宣传的形式出售给消费者,使旅游消费者误解真实情况与之进行交易,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旅游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二、旅游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旅游经营主体的法律规制

首先,我国当前但并未对旅游经营主体实施等级评价制度,一般是地方性的评价标准导致我国各地区旅行社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旅游消费者只能依靠广告宣传等手段了解旅游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为不法黑旅行提供了可乘之机,危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规制履行辅助人行为的制度不完善。由于旅游产业涉及众多,目前行业内多采取履行辅助人参与履行合同,由于缺乏履行辅助人行为的法律规制,导致履行辅助人提供的旅游服务不符合规定或约定,而产生旅游纠纷的现象也十分常见。虽然《旅游法》对履行辅助人这一概念做出规定,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履行辅助人概念包含的范围过小、责任承担标准不统一等。

(二)缺乏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监管

首先,律法规滞后导致监管依据不明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旅游市场的竞争行为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法律条文内容模糊,难以有效实施;部分旅游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未纳入法律法规的规定之中;法律规定滞后,难以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其次,监管权力的配置呈分散化且权力协调机制不完善。旅游行业涉及多部门,与多个其他行业有交叉,涉及的折法主体较多,在实际的管理中面临一些问题,虽然法律规定了由旅游行政管理主导,其他各部门协助执法,但各部门的具体监管责任并不明确,协调执法机制不完善。第三,旅游市场监管越位和缺位。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基于此,行政垄断、地方保护行为等行政执法越位现象屡禁不止。分析主要是由于理论和司法对旅游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定位不准确,缺乏统一的、专门的行政法规所导致。

(三)缺乏对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救济

旅游经营主体法律责任承担制度有待完善。该问题主要表现在:1.惩罚性赔偿制度不够完善,如惩罚性赔偿适用的主体范围过小、惩罚性赔偿适用的条件不完善等。2. 旅游消费者的精神损害无法得到救济。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精神损害的赔偿有明确规定,但是却不包含旅游消费者的精神损害。其次,旅游纠纷诉讼制度有待完善。诉讼作为权利救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消费者合法权利受到损害,可通过诉讼等手段解决纠纷、获得救济,但是由于旅游消费者维权的成本过高、且维权的诉讼程序过于复杂等现实问题,导致旅游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往往放弃采取诉讼等手段实施权利救济。

三、旅游消费者权益经济法保护的制度完善

(一)规范旅游市场经营主体

根据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经营出现的主要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范:首先要完善旅行社等级评价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可以为旅游消费者对旅游经营主体提供更客观、有效的判断,便于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也可以倒逼旅游经营主体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整个旅游市场的优良大环境建设大有裨益。其次,应完善旅游履行辅助人制度。可采取统一责任承担标准,并遵循意思自治的原则,允许履行辅助人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约定排除自身的责任。

(二)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

首先应细化执法主体的执法依据。建立以《旅游法》为主导的规制旅游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体系,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般性法律法规,形成一整套完备规范旅游市场的法律法规。其次,应明确执法主体的执法权限。可采取细化旅游执法部门的权限范围和责任机制的法律规定,合理分配各旅游市场执法部门的权限,设立执法信息实时共享平台,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等形式。第三,规范执法主体的监管行为。为了规范执法主体的监管行为,可采取实行“首接责任制” 解决执法缺位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旅游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主动调查并及时处理。

(三)完善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救济制度

可针对罚性赔偿制度以及旅游消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但是在建立旅游消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当依据一定的标准,即合理限定旅游消费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在实践中可采取旅游巡回小法庭的形式及时有效的解决旅游消费过程中的纠纷。同时应旅游公益诉讼制度,可以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在旅游消费者权益遭受损失时,可以推定旅游经营者存在过错,将举证责任转移。

参考文献

[1]关于对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的分析[J]. 宋春雪.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2)

[2]关于旅游消费者权益民法保护问题探析[J]. 费佳敏.法制博览.2016(01)

(中国民生银行沧州分行河北沧州061000)

作者:孙剑秋

上一篇:低碳城市论文范文下一篇:新时代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