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中消费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目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过热、出口下调,所以国内消费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消费的作用与地位,分析我国当前要扩大消费的原因和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凭借可以利用的有利形势,为探求更大的经济增长空间,提出相关的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经济增长中消费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经济增长中消费论文 篇1:

试论经济增长中消费的引领作用

摘 要: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要素有三个,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用社会产品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利率、税收、財政等政策来增加经济增长,刺激消费。随着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中央提出,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持续扩大消费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新消费,进而更好发挥消费引领作用。

关键词: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 引领

所谓的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产出的持续增加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标志。经济增长速度用经济增长率表示,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由于GDP中包含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因素,在计算GDP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计算。用现价计算的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反应经济规模的增长程度。

众所周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要素有三个,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经济增长可以促使一个国家财富增长,同时增加就业机会。GDP环比为正数,是经济景气的表现,GDP环比为负数叫做经济衰退。国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利率、税收、财政等政策来增加经济增长,刺激消费。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用社会产品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指生产资料的消耗和活劳动的消耗。生活消费是指人们用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过程,是劳动力再生产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反过来影响生产水平。因为只有消费层次提高了,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样就解决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抗性矛盾,使得消费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

人人需要消费,究竟什么是消费需要?

消费需要是指消费者为了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获取各种消费资料的欲望和意愿。消费需要以及满足程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消费需要分为物质生活需要和文化生活需要。物质生活需要是指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生活需要;文化生活需要是指人们对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需要。消费需要按层次可分为基本生活需要(维持生存和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享受需要(满足人们生存需要以外的需要)、发展需要(人们的智力、体力、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需要)。

作为生产大国,我国居民消费表现不佳,主要原因

是:一是居民收入增长过慢,收入分配欠合理 ;二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制约消费形成的预期;三是消费安全缺乏保证、缺乏消费信心。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连续出台教育、医疗、住房等措施,居民消费得到长足发展,消费结构不合理得到缓解,但是经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仍不足。

如何激活消费,激活消费首先靠消费动机,动机是指激活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内部动力,表现在:(一)生产性消费激活是为满足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需要。如企业的生产需要劳动力、厂房、土地和机器设备,需要原材料、水、电、汽等。(二)是生活型消费激活,是为了满足人们获得尊重、自我实现以及精神文化需要而产生的消费。  包括1.生理消费。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包括对空气、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等需要。2.安全消费。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工作保障及家庭安全等。这种生存型消费是主体为满足其生存需要而从事的低级活动。3.社会消费,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关系包括血缘、地缘等诸层面。这种消费源于人对种种社会关系的渴求,即友情、爱情等。基于此种需求而产生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社会性。4.表达型消费。包括尊重与自我实现需要。(1)尊重。传统及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各种类型炫富等。(2)自我实现。在生产过程中,人可以从圆满地完成工作中获取的需要满足就是自我实现。在消费过程中,人们则会以消费行为来确立自己的品位与价值观。(3)精神文化消费。精神生活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精神文化消费包括信仰、终极价值方面的消费(如宗教),还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如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

在懂得激活消费后,那么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是如何发挥的呢?

1、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必要,这样有助于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满足人民消费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从温饱转变到小康,消费结构也随即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生存型消费转变到发展型消费。生活必需品支出比例下降,汽车、高档电器等消费品成为消费需求新时尚,住房需求增长强劲,住房消费节节攀升,教育、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呈飞跃式增长,消费需求满足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消费需求结构转型,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形成一个高品味、高质量的消费市场,形成消费需求新热点。

2、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适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购买力,进一步提高消费能力。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在一定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需求总量,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前提。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群体,加快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挖掘消费潜在热点,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

在经济大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中央提出,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持续扩大消费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新消费,进而更好发挥消费引领作用。

发挥消费引领作用是构建经济良性循环体系、稳定经济增长机制的必然选择。消费需求已进入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只有满足消费新需求,增加产业新供给,创造市场新活力,才能更好支持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发挥消费引领作用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消费升级必须在新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消费拉动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一是以创新的理念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二是统筹协调消费与产业、消费与投资、消费与外贸、城市消费与农村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消费空间。三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掘绿色消费潜力,增强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推动形成绿色消费模式。四是以共享发展为基础,完善制度、改善服务,促进各领域协调,注重机会与公平、保障民生,为消费需求增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消费新热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升级,将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经济增长靠的是全方位的驱动,但当前的形势下,消费的拉动尤显重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引领作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王新战(1971年2月23日),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精确到市):河南省洛阳市,当前职务: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当前职称:会计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王新战

经济增长中消费论文 篇2:

论经济增长中的消费扩大

摘 要:在目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过热、出口下调,所以国内消费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消费的作用与地位,分析我国当前要扩大消费的原因和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凭借可以利用的有利形势,为探求更大的经济增长空间,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消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信贷消费

1 经济增长中的消费

1.1 消费与GDP

消费与GDP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宏观经济领域讨论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们认为消费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作用。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特点是增长迅速。从近期数据来看,GDP由2001年的109655亿元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经历了持续7年的高速发展,翻了一番多,增长速度为世界之最。据专家估计,10年内中国GDP将保持较高增长率。目前,中国的国内年储蓄率超过40%,还将持续15年左右,利用外资已居世界第二。另外,中国潜在的国内市场容量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成本较低,这些都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相当竞争力的几个优势。笔者认为,中国当前的区域不平衡与城乡差距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待开发的优势,消费水平与结构的落后、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的不饱和蕴含着经济增长的空间。就具体的消费情况而言,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目前,中国居民人均收入早已超过1200美元,正处于消费形态快速变化的时期,消费焦点主要集中在住、行等价值量大的高档商品,汽车、住房、旅游、文化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根据2000-2007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数据显示,总体而言,消费的作用在减弱,投资的作用继续增强,外需的作用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一个发展格局。连续7年我国经济的成长速度在10%左右,这其中消费贡献在40%左右,投资的贡献在48%,外需的贡献是12%左右。这种格局表明整个国家经济增长,以内需为主,以外需为辅。

1.2 战略调整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大背景的变化,重新审视“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作用很有必要。目前,虽然投资至关重要,但投资过快增长也加剧了经济运行中的许多矛盾,如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及环境等。同时,投资所产生的供给最终要由消费需求来消化,没有消费需求做支撑,往往带来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供给过剩,引发经济波动。在2007年里,流动性过剩突出、央行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折射出投资的过热。出口固然重要,但对出口的过分依赖将隐藏经济发展的风险。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4.4%,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会使本国经济因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处于被动地位。部分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使我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另外,截至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53万亿美元。过多的外汇储备将抑制我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同时持有外汇储备的各种机会成本也越来越高,美元资产储备的损失风险也会加大。所以,作为发展中大国,只有充分发挥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立足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规范与创新相关制度和政策,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经济增长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动力。

2 扩大消费中的有利条件和突出难点

当前,有利的条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结构从以衣、食为主逐步转向住、行方面,并开始步入物质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升级转型阶段。这客观上迫切要求宏观经济政策作出调整,以促使需求和供给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2)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供给能力的增强和生产成本的下降,许多高档消费品能够以适当的价格进入大众家庭。新技术的大量应用、销售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以及市场上充分的竞争,使得消费者直接受益。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丰富了市场供给,形成了新的消费增长点,刺激了消费品更新换代。(3)消费信贷快速增长。参考西方国家贷款消费模式,“量人为出”的传统消费思维正经受着革命性的冲击。在购买大宗商品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尤其房贷)的民众数量不断增加。(4)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火如荼,网上购物等全新消费模式可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5)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强大的市场供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6)在区域上,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以及新农村建设战略将是的扩大消费的大背景与契机。目前,影响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消费率下降,投资率偏高

最近的15年,我国居民消费额的增长一直慢于GDP的增长。与消费率相反,投资率却偏高。而在这期间,总资产贡献率逐年降低,使经济局限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模式。1990年,中国的投资率为35.2%,2004年上升到43.2%,1990年中国的最终消费率为62%,2004年下降到54.3%。现在,中国的投资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的最终消费率也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左右。

2.2 预期的不明确抑制消费

目前,大部分家庭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压力过大。房地产开发热浪高,房价不断攀升,城镇中工薪阶层有需求而买不起房。教育消费支出占去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也很大。当前,一部分城镇居民和大多数农民缺乏医疗保障,很多都是自费负担医疗,而药价、医疗费用普遍都很高。2007年CPI上涨至6.8%,如今仍在延续。通货膨胀使得很多城市平民积攒下来的财富迅速的贬值。很多数据的增长显得虚有其表,如工资的名义性上涨。未来的不确定性,生计、健康、教育的无保障导致预防动机比较大,形成了较高的储蓄率,挤出了其他消费支付。

2.3 收入分配不公

近年来,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基尼系数扩大到接近0.5。我国低收入者和中下收入者占总人数的80%。2007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6.3%,农村居民则为43.1%。依据边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占财富大多数的一群人的消费倾向却是很低的。目前收入差距不仅是城乡之间,还有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差距,这将导致社会消费倾向的下降。

3 扩大消费的相应对策

(1)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层阶级。遵循效率与公平,促进经济发展成果的个人分享,从而增加有效需求;尽快提高政府公务员、国企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制定科学的企业高管人员薪酬量化标准;建立起明确的工资增长机制和制度改革。同时,改革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已实行的2000元的起征点还是比较低),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改变全国“一刀切”的做法,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适当提高起征点或者部分补贴项目免税。为减少失业人口,大力发展服务业。

(2)确保农民增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目前,中西部和广大农村是中国最大的内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要逐步增加农民收入。①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阻止收入增幅下滑的局面。在取消农业税等措施之后,要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保证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防止“谷贱伤农”的情形发生,维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另外,要取消不合理摊派,精简乡村干部,抑制农资产品价格上涨。②通过转移支付体系,减轻农民消费负担,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要构建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③充分吸收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或非务农时段的劳动力。另外,应当尽快淡化二元户籍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户口登记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这有助于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扫除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部分障碍。

(3)保障消费者权益,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加快消费模式更新换代。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产品品种,建立商品标识和质量安全认证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完善保障消费者权益等相关法律体系、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质检、物价、卫生等部门的作用,减少因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欺诈行为。推广新型零售业——超级市场、连锁店、专营(专卖)店向镇乡的延伸。这种先进的经营方式、良好的消费信誉和舒适的购物环境,而且注重质量和售后服务,它们的出现和发展增加了当地消费者的信心和购买欲望,使其能放心大胆地消费,从而将潜在购买力转化为实现购买力。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壮大保险产业。尽快完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和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提高未来收入的预期,尽力稳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心理预期。完善各项福利制度改革,实现职工福利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管理。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管理,消除居民对教育收费的不确定感,增加现期消费倾向。切实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稳定广大在职职工保持正常的收入与消费心态,防止消费倾向进一步下滑及储蓄倾向的非正常上升。鼓励更多的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发挥保险的功能,保障其生活安定,提高消费信心。

(5)完善消费信贷政策,发展信用型消费。要注重消费观念的转变,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适度消费观念,转变传统的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习惯,支持收入稳定的消费者提前消费。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消费信贷的贷款消费对象和范围。大力开展消费信贷,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改变消费信贷落后局面。积极推广以住房、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为主的信贷形式,方式应灵活、多样。

(6)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进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涉及生活设施的建设,重点是乡镇、村落比较聚集地方的类似于下水道、通讯设备的农村电网、电视网、自来水建设,之后便是涉及农户厨房、卫生等方面的建设。2008年初,财政部与商务部在三个省率先进行“家电下乡”工程试点,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给予13%的资金补贴,这是项重大财政政策创新。这种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以企业为主体,工商联手开展的惠农促销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太明.中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10).

[2]石红聚.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J].消费导刊,2007,(1).

[3]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8.

作者:游俊波

经济增长中消费论文 篇3:

中印两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研究

摘要: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国,其经济发展及能源消费对世界经济及能源消费的作用不可忽视。介绍了中国、印度两国乃至亚洲及世界的人口、经济发展情况及一次能源的消费情况。同时,分析了中国、印度的能源利用效率并与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最后,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 印度

1 人口及经济增长现状及展望

1.1 人口 人口及经济增长是与能源需求关系密切的重要因素。今后世界人口将以年平均0.9%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将从2009年的67.6亿增加到86.0亿;亚洲地区的人中将以年平均0.7%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将从2009年的37.2亿增加到44.9亿。

目前,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将以0.1%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将达到13.8亿。中国从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已进入了高龄化社会,以2035年高龄人口(65岁以上)占20%。另外,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化率上升,到2035年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4%上升到65%。

2009年印度总人口为11.6亿,仅次于中国位于世界第二位,印度人口数量将以1.2%的速度增长,2035年将超过中国达到15.8亿。从年龄结构来看,与中国相比年青人所占比例高,生产年龄人口(15~64)比率将持续增加,将从目前的64%增加到2035年的70%。生产年龄人口的大幅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从城市及农村人口的构成来看,虽然人口向城市集中,但是今后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还是高于50%。

1.2 经济增长现状及展望 从2008年发生的所谓的“雷曼事件”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以后,世界经济经历了经济危机。但是,中国、印度等国家以其经济增长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使世界经济步入正轨。

从中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将持续增长。如果展望未来的世界经济,亚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到2035年,世界经济将以3.1%左右的速度增长。从2009年到2035年,世界GDP每年將以3.1%的速度增长,而亚洲将以4.0%的速度增长。2009年,亚洲GDP在世界所占的比例为28%,而到2035年将达到36%。

如同家电产品的普及程度,汽车保有量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汽车保有量以经济发展为背景,因此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反映经济增长情况,从2009年到2035年,世界汽车保有量将以2.5%的速度增长,而亚洲的增长率达到4.5%,亚洲汽车保有量在世界所占的比例2009年为22%,而2035年将达到36%。

中国经济在经济危机以后继续维持高增长,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中长期来看,经济结构从以投资主导型变化为消费主导型,随着高龄化的加速及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从2009年到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变得迟缓,中国经济将以5.7%的速度增长,但是其增长率仍高于世界及亚洲,到2035年人均GDP将达到9000美元。

印度现在的人口约为11.6亿,但是到2020年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作为消费市场对其期待非常大。而且,与高龄化的中国相比,年青人所占的比例高,从长期来看市场潜力很大。目前,印度人均GDP为中国的1/3,国民的所得水平较低,但是增长潜力很大。印度的经济结构将从以农业为中心转化为信息通讯、服务相关产业,如果能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可持续高度增长,印度经济从2009年到2035年预计以6.7%的速度增长,增长率高于世界及亚洲。

从中国及印度的汽车保有量增长率来看,2009年到2035年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分别为6.4%及8.1%,也远高于世界及亚洲的增长率。

2 能源消费现状及展望

2.1 一次能源消费现状及展望 从2009年到203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将以1.7%的速率增长,2009年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为112.1亿t,到2035年将达到173.4亿t,是2009年的1.5倍。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亚洲一次能源的消费增长速度为2.6%,高于世界增长速度,亚洲能源消费在世界所占的份额由2009年的35%增加以2035年的44%。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将以2.5%的速度增长,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由2009年18.4%增加到2035年的22.5%。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能源消费国,但是到2035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的能源消费大国。

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除了经济增长速度,人口也是决定能源需求的重要因素。到2030年左右印度人口将超过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印度所利用的能源中26%为可再生能源。一提起可再生能源,一般都会想到太阳能、风能等,但是印度的可再生能源是指秸秆柴草等生物质、牛粪等。随着经济的增长,目前使用劈柴等的家庭将使用煤油、LPG、电等。因此,煤油、LPG、电等的利用率也将大幅度增加,因此今后印度对能源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从2009年到2035年,印度的能源消费将以4.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4.6%增加到2035年的8.2%。

也就是说,随着人口大国中国、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2035年亚洲将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中心,而中国、印度将成为亚洲的能源消费的中心。

但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低于发达国家。所以,即使是2035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能源消费及总能源消费增加的潜力很大。

2.2 石油消费现状及展望 从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的额从2009年的34.9%下降到2035年的31.1%,即使如此,到2035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最高,是主要的能源。

世界石油消费量从2009年开始以1.3%的速率增长;亚洲石油消费量增长率为2.3%,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30%增加到2035年的39%;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率为3.2%,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9.5%增加到2035年的15.6%;印度石油消费量增长率为3.5%,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4.0%增加到2035年的7.1%。

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从2005年开始呈减少态势,从2009年到2035年将以-0.3%的速度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将以2.2%的速率增加。发达国家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从2009年的49%减少到2035年的33%,發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到2035年将达到67%。

从亚洲的情况来看,随着交通工具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但是因为石油生产量不随之增加,所以石油的进口量逐年增多,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随之增加。石油进口量从2009年6.98亿t增加到2035年的15.56亿t,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由2009年的65%将上升到2035年的80%。

3 能源利用效率

比较主要国家的单位GDP的一次能源消费可知,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低于因资源贫乏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长年进行技术开发的日本以及美国。印度的能源利用效率虽然稍高于中国,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4 结论及建议

2009年至2035年,中国及印度的GDP将分别以5.7%及6.7%的速度增长,在世界所占的份额将分别从7.4%和2.2%增加到14.2%和5.3%,包括中国及印度在内的亚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但是,中国及印度的人均GDP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从能源消费情况来看,虽然中国及印度的能源消费将以2.5%和4.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但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不仅造成有限的能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还增加了因能源的消费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根据中国的现状,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有效利用能源,提高单位GDP的一次能源消费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构筑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①能源对经济增长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却不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不需要消费大量的能源,所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增加关联性不是很强,所以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非常稳定。但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工业化实现经济增长,所以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其GDP增长率与能源消费量的增长率大体相当。要使中国既要保持GDP增长率又抑制能源消费,则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第一产业在总产业中所占的份额。②若要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费,则需要抑制高能源消费、高温室气体排放、产能过剩的产业。③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来看,发达国家的煤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比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煤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很高。

参考文献:

[1]董维武.印度煤炭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08,34(11):114-117.

[2]张庆辉.印度能源结构及其地理分布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30(6):67-69.

[3]杨思灵,高会平.印度能源形势与发展趋势分析[J].南亚研究,2009(3):110-120.

作者简介:邢秋菊(1993-),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校生。

通讯作者:裴永浩(1963-),男,辽宁抚顺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副教授,1985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

作者:邢秋菊 裴永浩

上一篇:博物馆民族文化论文下一篇: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