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权制度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村产权制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在潜能的进一步释放,私有化和国有化的方案都不符合我国国情,从而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应当立足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通过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并通过承包经营权股份化改革,转变农地经营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一篇:农村产权制度论文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分析

摘要: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和日后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及意义在于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拓宽农民增加收益的渠道,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分析

在我国完善农村生产关系的新形势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对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指出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的一项制度创新,具有根本及深刻的指导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并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部署,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需要以我国政策法律为基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并对农民自身意愿必须充分尊重,因地制宜的使得改革前进。此外,还需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落实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且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增强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引领农村经济进步,建设更具有活力和团结凝聚力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是顺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首先要对产权归属进行划分,界定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产权,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规定,农村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草原等资源性资产,用于经营的房屋、机器设备、农业基础设施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非经营性资产。再对这些账物进行严格仔细的核实,可通过查账、盘点等方式盘清实物并对账目进行梳理,注意把握清查对象、内容、进度等方面。在要进行的为民主程序,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结果经成员代表会议确认后,需上报上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向村民进行公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结束之后,还应当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登记,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妥善进行保管、使用。同时,也可将资料及信息挂网,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存储或查询信息。通过清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能够对农村集体的家底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且能够有效避免农村集体资产被怀有不良居心者侵占,也能够使得村内农民群众安心。

二、落实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

落实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主要在于解决好不同层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的归属问题。这需要不同层级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对集体资产所有权进行归分,并依法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注意在此过程中不能扰乱原集体所有的界限,且平调农村集体资产的情况不允许发生。另外是需要解决、确定农村集体资产与国有资产边界问题。如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边界划分和产权归属等问题,还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产权的归属问题等。

三、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难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主体为农民群众,因此,在进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节点,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由农民群众自主进行选择,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兼顾好弱势群体,使农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等。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要确定每个集体的成员,使得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并量化到户,并建立完善健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制,使得农村集体经济更具健康及活力,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保护农民群众的权益,增加其财产性收入,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保证农村和谐稳定。

四、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作为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一定要突出经营性资产这个重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具有较大難度,且其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更需要得到高度重视,重点关注,大力推进。目前,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问题突出反映在经营性资产上,当前有许多地方发展了集体经济,经营性资产数目额度较大,如果其归属无法清晰,权利职能得不到完善,资产也无法盘活进行整合,同时还缺乏创新机制,那么,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基本上无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对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总的思路与想法应当是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股份权能,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量化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以此种方式使得农民群众真正成为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者,并能够从中收获利益,且也要给予退出以及抵押、担保和继承的权利。对于已经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合作制的,要总结有效的结果与经验,及时健全制度,对于可复制与推广的经验、成果尽快转化为政策法律。此外,股权一定要经过科学设置再开展股份改革,加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股权管理,实行严格保护,集体内部封闭流行,防止外来资本的侵占。

五、建立健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分配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合法权益及农村社会的和谐秩序。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直接体现则是按股分红。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明确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切实保证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按股分红,此外也需对农村集体公益事业所需要的资金合理配比。

六、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

彻底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中最困难的问题的方法为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对组织进行注册登记,建立完善监管及治理机制,妥善处理与基层党支部等的关系,并积极探索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对于管理村民自治与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事务的职能。若地区有特殊需要且条件允许,也可以实行两者事务的完全分离。

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项任务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中长期且艰巨。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必须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解决,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并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并鼓励农民群众就业创业,拓宽农民群众增加收益的道路。

综上所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重大改革所进行的部署。各地农村应当充分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针对各地农村不同的特点,制定并出台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工作方案,加强相关保障措施,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得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吕健.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之资产权利变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24).

[2]方志权.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科学发展,2016(08).

[3]李勇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对村民自治的价值[J].中州学刊,2016(05).

[4]刘安凤.我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方向研究[J].学术论坛,2016(10).

[5]王思民.关于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6(12).

[6]孔祥智.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J].教学与研究, 2017(03).

[7]胡东莉.破解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难题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7(01).

[8]苑鹏,刘同山.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政策建议——甚于我国部分村庄的调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6(10).

[9]杨虹,王成军,沈月琴,等.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后农民对后续股份权能选择的意愿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

[10]关锐捷,师高康,张英洪,等.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演变特点及收益分配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01)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马迹塘镇人民政府)

作者:汪科峰

第二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摘 要: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在潜能的进一步释放,私有化和国有化的方案都不符合我国国情,从而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应当立足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通过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并通过承包经营权股份化改革,转变农地经营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土地产权制度 探析 规模经营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的农村土地制度漏洞颇多,要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意义十分重大,而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持,金融的融入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很大益处。从金融学的角度提出诸如本文提到的通过农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化改革成立农业公司,转变现有分散、零碎的农地经营方式;通过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在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深加企业等,把金融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转型和增长。

2、农村土地制度的比较研究

2.1、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理论

2.1.1、农村土地制度的概念

土地制度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广义的土地制度是指包括一切土地问题的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因土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所有土地关系的总称。狭义的土地制度仅仅指土地的所有制度、土地的使用制度和土地的国家管理制度。

2.1.2、农村土地制度的内容

农村土地制度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农村土地制度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具体包括: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流转与配制制度,农村土地收益制度,农村土地利益及动力制度,农村土地组织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有可能存在交叉,但正是通过这些制度的密切配合,通畅运行,农村土地制度才能发挥其作用。

3、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3.1、土地集体所有制形成的政策过程

3.1.1、建立基于农村所有制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以1951年12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为标志,全国各地开始普遍发展互助组和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1.2、逐步完成所有制转变的农业合作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开始由初级社和互助合作向高级农业合作社“阔步迈进”3.1.3迈向“大集体”的人民公社。

3.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前瞻

中国采取的是一种“迂回”的替代性方式,即采取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渐进路径。正是这种创造性的制度变迁催生了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也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令世人瞩目的历程。然而,这种渐进式的制度变迁也带来了诸多现实困境。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城郊土地迅速升值,农业补贴的增加也使得远郊土地大幅升值。土地的增值导致了大量土地纠纷,由此土地产权不明晰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

4、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分析

4.1、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缺陷分析

4.1.1、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具体归属不明晰。《宪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农民集体”如何准确定位未做明确规定,虽规定了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本内涵是农民作为集体组织的成员,都平等地拥有对集体土地的“人人有份”的成员权,但不拥有按份分割农地所有权的权利。

4.1.2、所有权效力的相对性和权利内容的不完全性。与国家土地所有权相比,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法律上受到相对保护,是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所有权,国家对其用途、流转、处置进行严格的管制。

4.1.3、农民土地承包权的性质尚不够明确。法律性质看,农民土地承包权一开始就以债权的形式出现的,不利于农户对抗乡村集体干部随意调整土地、更改土地合同的侵权行为。《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和“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这就使得土地承包权中隐含了物权的一些排他性特征,但现行法律并没有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明确界定为物权。

4.2、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问题的原因透析

4.2.1、立法失范。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涉及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相关规定表现出含糊不清、相互矛盾或严重背离社会现实等问题。另外,根据该法第5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由此,农民的承包经营权难以得到物权法的保护

4.2.2、行政介入。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矛盾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在利益驱动下的政治操纵和强势介入。

5、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政策

5.1、立足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现当前土地制度创新的条件人不完全具备,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土地流转在思想上还难以被农民完全接受,因此,通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转变农地经营方式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然要顾及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和地域差异性,不能脱离农村现状片面追求理想化模式,否则易于滋生变革中的盲目性行为,影响农村稳定,不利于土地制度变革的进一步深化。

5.2、明确农地产权主体

我国现有农村土地所有权存在多元主体,从而导致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主体模糊、边界不清,农地所有权主体存在交叉现象。因此,要实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转变农地经营方式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就需要明确界定农地所有权主体。

6、结语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目前我国农村改革必须正视的焦点问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否成功将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完成实现。只有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行文至此,笔者深有感触。本文研究范围不大,但已是不易,稍有疏忽就好产生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9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2]毛泽军.中国农村产权制度研究[J].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

[3]毕宝德.土地经济学[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陈志安,冯继康.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

作者:唐梦

第三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举措

土地股份合作,实质上是在坚持现行农地集体所有政策不变、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坚持耕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农地产权的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各项权能重新配置的制度创新。本文通过对扬州市部分典型案例的调研,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的必要性、运行特征、相关原则、发展要求和法律支持进行分析,对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建议,以期有助于推动农地制度改革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推进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解决。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新时期深入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和财富积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笔者认为,在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股权,实现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展农业生产力、保护农民土地权利、增加农民财富积累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举措。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创新调查分析,重点考察了江都市渌洋湖土地股份合作社、江都市高扬土地股份合作社、高邮市花王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及邗江区沙头、宝应县葛庄、宝应县林溪村等地的部分典型案例,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的合作效果、运行特征以及发展原则、要求进行考察研究,并对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法律支持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一项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料,是农民目前的主要财产形式,是农民得以致富的条件,是农民得以发展的保障,是农民财富积累的源泉。回顾我国农村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程,农村政策始终是围绕农民权利,特别是农民土地权利展开的。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土地上闹起来的,新中国建设是从土改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推开也是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头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增加农民财富积累的“三农”新课题,同样需要从土地制度创新来突破。

三十年前开始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中国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符合广大农民的要求和利益,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农业生产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在农村工作实践中碰到一些现实的难题,有的是两难选择,引起我们思考。

1、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把农民从集体土地上解放出来,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释放了农村生产力,这既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起始之作,也是迄今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史上最大变革。但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模糊造成土地的实际使用权、流转权、收益权、抵押权等缺位,同时现在农民一部分已离开农村但未放弃土地,大部分仍在以一家一户方式经营着小规模的土地,农业劳动生产力低下是一个突出问题。农业经营方式已制约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从释放农村生产力到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从解决农民生存权利到解决农民的发展权和财产权要靠土地制度创新。

2、农民以户为单位的耕作方式与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提高土地产出和经营水平发生很大冲突。现行“人地合一”农地政策妨碍了土地使用权的流动与集中,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土地细碎化”使得农地产出多寡与农民富裕程度提高关联不大,“农民种田落口粮”的小农观念导致农民对种地的效益难以预期,对长期经营土地缺乏信心、投资不足,从而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和土地产出效益的提高。

3、农民千家万户的生产方式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经营方式已不适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产品商品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农户生产由自给半自给转变为主要为市场而生产,生产者对价格信号的反应明显增强。但千家万户缺乏市场导向的调整,一方面会造成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下降,更重要的是扰乱农民的心理预期,不利于增加农业投入、稳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同时农民组织程度低,农民获得土地收益主要是生产过程的收益,难以获得加工过程、流通过程的收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程度需要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推进,大量的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带来的不仅是失地农民问题需要解决,让农民的土地换保障,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农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让农民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成果,让农民变市民,让农民有更多的发展权利,并进而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

5、如何实现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持续增收再到增加农民财富积累的跨越,已现实地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在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中要解决的“短板”不仅仅是增加农民收入,而是庞大的农民群体财富积累增加问题,是有效缩小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地区差别问题。现在看来,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增加财富的途径不乏有,一部分农民可以进城打工,就业安民,一部分农民可以自主创业,创业富民,但对大部分农民还得要靠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参与专业化分工、充当“农业工人” ,变土地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资源为资本,变资源为资产,从而实现有恒产。

6、国家对农民、农业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尤其是结束了长达2600多年的农民种地要交“皇粮国税”的历史,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使农民在土地上增加了收入。但概括起来看,“‘少取’已到极限,‘多予’毕竟有限,‘放活’才能创造无限。面对这些难题,我们认为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是既坚持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又适应现阶段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举措,是在解决农民生存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发展权和财产权,保护农民公民平等权利的创新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切实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各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他还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取消一切限制农民创业的政策规定,革除一切束缚农民创业的体制弊端,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要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促进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便是顺应这种要求而产生的农地制度创新举措,也是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大胆尝试。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制度创新效应

农地股份合作,是指将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转为股份,将土地的经营权委托给合作社,由合作社实行土地的统一规划和统一开发利用,农户按股从合作社获得分红收益。2004年,江苏省扬州市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二条“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可以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生产”的规定,开始进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试点,2006年在全市逐步推开。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扬州市共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288个,入股农户5.3万户,入股土地16万亩。从调查情况看,实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二是促进土地多重功能和土地资源潜在价值的实现;三是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维护完整意义上的承包经营权;四是有利于把农民培育成市场主体,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五是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治理。

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的

性质与特征

土地股份合作是以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为基础,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而成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它既是以土地权利转移为核心的合作组织,又是市场经济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对其性质、特征需要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才能自觉地推进。

(一)关于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性质、特征。从现代产权理论上讲,土地股份合作实质上是将农地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各项权能重新配置,农民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处分权授予合作经济组织,换得了享有合作社的股份、参与合作社管理、按股获得收益、并可以自主转让股份的股东权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则掌握了土地的使用权和处分权。土地股份合作,概括起来说,就是“保留土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土地股份合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是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一种适应“产权社会化”要求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根据这一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让渡,不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否定,更不是土地所有权的转移。第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土地经营机制的变革,不是基本经营制度的改变。第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转移的是农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值形态,而不是土地实物形态。通过土地经营权的转移入股,农户可以获得收益,而且农户入社自由,股份可以转让。第四,土地股份合作具有股份制经济的部分特征,如社员以量化的土地使用权入股、股份可以转让、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实行“一股一票”的治理结构等。

总的来说,土地股份合作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种制度创新。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权”是基础,“益”是核心,“合”是平台,“人”是关键,“用”是前提。

(二)推行土地股份合作需要坚持的几个原则。我们在调查分析中感到,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亿万农民利益,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要着眼于发展农村生产力、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着眼于增加农民的财富积累。

二要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不变。

三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归大堆”,不搞一刀切,不剥夺农民权益。

四要坚持依法规范运作。对土地确权、确股,对合作社股权设置、利益分配、风险机制都要依据法律规范、章程进行,真正做到同股同权、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五要积极稳步推进。实行行政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程序规范、项目带动、典型示范,农民可以集体讨论、听证、表决,做到成熟一个搞一个,农民同意一户搞一户,不要一轰而上,一刀切推广。一般来讲,可选择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有或准备发展高效农业项目,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比较多,有能人、领头人带头,基层组织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地区先行一步,示范带动逐步推进。

也可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块如发展高效农业的地块、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分割经营的荒沟、荒丘、荒滩等进行。

(三)关于土地股份合作的推进路径。现阶段主要抓住以下五种情况和契机进行推进:一是以落实土地承包权、收益权为契机,改制村办集体农场。据统计,扬州全市原有村办集体农场土地14万亩。在农场全部土地中,属于农民主动放弃承包的土地5.2万亩,占37.2%。近两年,由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实施、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粮食价格的回升,农民种田的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农户要田要地现象明显增多,农村中涉及土地承包和流转的矛盾纠纷也因此明显增加。原有村办集体农场和农民弃耕的土地,按《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文件精神理应确权到户。为贯彻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在与群众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以将二轮承包以前的村办集体农场土地和二轮承包以后农民弃耕的土地,通过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方式,入股经营、确权到户,将这部分土地的承包权及收益权重新落实到户,土地的经营利用由合作社具体组织运作。

二是以实施高效农业项目为契机,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为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邗江沙头、江都渌洋湖和宝应葛庄以实施高效农业项目为抓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分别组建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2004年10月成立的江都市邵伯镇渌洋湖土地股份合作社,围绕建立绿色农业、蛋鸭养殖、草鹅饲养、苗木培植等十大项目,将村里的滩涂、鱼池、林地、边角地等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吸纳了12个村民小组365户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1877亩,全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2007年合作社纯收益320万元,全村83名务农人员全部在合作社打工拿到工资收入。

三是以劳动力转移为契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宝应县西安丰镇林溪村,现有耕地面积2982亩,劳力1620人,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达800多人,占全村劳力总数的一半以上。外出人员中,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回来抢收抢种,有的全家几年都不回村。对于承包地,他们既不愿放弃,又无力认真经营,成了许多家庭的拖累包袱,成了农村另一种形式的“抛荒地”。为此,2005年村委会牵头组建了林溪土地股份合作社,吸收了5个村民小组的79户农户参加,入股土地428亩。合作社将农户不愿种的承包地集中起来,统一对外招标发包,入股农户按股保底分红。

四是以化解土地征用补偿分配难题为契机,保障、提高农民长期收益。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既征好地用好地,又使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少受侵损,广东、苏南等地早在几年前就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新,其核心内容是,在土地规划的建设用地中农民以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参与二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使农民通过所持土地股权获得长期稳定且比“一次性征用补偿”多得多的收益。高邮市开发区花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全村被征用土地的征用补偿金1900多万元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征用中留用的130亩土地的开发。近两年来,该合作社共兴建标准厂房7万平方米,全部按净资产拆股量化到个人,每年厂房出租收益超过120万元,2007年社员每股分红达1300元,加上不种地后的打工、经商收入,农户收益远远高于自己种地的收益。

五是结合农业开发项目实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的配套基地建设等,引导农民开展土地股份合作。

(四)关于土地股份合作的主要形式和经营方式。

一是股田制。将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股权化,作股入社,实行统一规划、开发,由合作社自主经营、合作经营或委托经营,入社农户按股保底分红。

二是村股制。按村或村民小组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和经营性资产全部折股量化到个人,也有将土地股和集体股分设,股民收益按股保底分红。如江都渌洋湖合作社章程规定,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的社员,原村民小组积累的资产归股东所有,每股作价9000元人民币,年终赢利和积累归社员共同所有。

三是混合制。以土地、资金、生产技术等共同组建新的股份合作组织。江都高扬土地股份合作社除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外,允许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本集体经济组织外的个人以资金或技术入股,土地股每亩1股,资金、技术股每1万元1股,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四是两轨制。高邮花王土地合作社,全村土地1400亩,已征用土地710亩,其中合作社留地开发130亩,被征地农民以土地征用补偿金入股,为参与合作社管理和分红的实股,其余600多亩土地仍由农民自营,为不参与管理和分红的虚股,一旦土地被征用,仍以征用补偿金入实股、享受股东权益。

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委托经营。即将合作社全部土地委托第三方经营,经理人一般由股民代表会议议定或招标确认,股民不参与经营管理,按股保底分红,并优先参与合作社土地上的劳动务工。二是合作经营。合作社以土地参股组建新的企业,由新组建的公司董事会选择经理人,股民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优先务工,分配方式为保底分红。三是自主经营,同股、同利、风险共担。如渌洋湖土地股份合作社,登记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股份公司,下设4个种植业作业组、林场、龙虾专业合作社、水禽专业合作社、炕房和蛋品加工厂,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由本社社员承包管理,经营收益超出承包基数部分由合作社与承包人1:1分享。可以看出,即使合作社自主经营,也不是回到原先人民公社生产队大呼隆的生产经营管理,而是进行了分段承包经营。这种内部市场核算的经营管理方式,既发挥了集体规模经营的优势,又充分调动了个人经营的积极性,已为众多自主经营的合作社所采用。

(五)关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分配。仍以渌洋湖合作社为例,该社章程规定,年终赢利和积累归社员共同所有,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亏损;(2)提取公积金,一般按税后利润10%左右提取;(3)提取公益金,一般不超过公积金额,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4)入股农民分配。2005年该社社员保底分配650斤粮食、分红100元现金,2006年每户增加50斤油,60岁以上老人除粮油外补贴300元。从股民收入获得来看,绝大多数合作社采用的是保底分红,这在现阶段有着其现实的合理性。现行农地制度设计是将土地作为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安排的,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要让农民将其最后的生存保障用于承担合作社的经营风险,开始时难以得到农民的认同,采用“保底+浮动”的收益分配方式,保证农民获得相当于自营农地收益的口粮或现金收入,在此基础上视合作社经营状况获得部分分红收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特别是对用于经营二三产业的土地更是如此。

(六)关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合作社一般建立了由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构成的治理结构。以渌洋湖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例,该社章程规定:社员(代表)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社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讨论和决定社内重大事项。理事会是本社的执行机构,理事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是本社的监察机构,代表全体社员监督和检查理事会及理事长的工作。监事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的法律保障与制度创新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作为对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一种完善和创新,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要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制定相应政策,加快制度设计,加强工作指导,促进土地股份合作健康稳步发展。

(一)明确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

土地股份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一个重要类型,作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新型农民自助组织,其法律地位仍未被明确。尽管《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农地承包人可以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但在新颁布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并未有涉及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的条款,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注册登记、税费征缴以及土地资产的评估量化等方面仍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调查中发现,现有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既不能以工商法人登记,也无法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登记,往往只能登记为社团法人,土地股份合作的法人组织定位及法律地位仍不明晰,这不仅给其经营活动带来种种不便,而且农民的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鉴于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建议尽快出台专门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管理条例或登记管理办法,明确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依法登记。

(二)完善土地立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收益权

实行土地股份合作,除可以获得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带来的规模经济收益外,农民更希望能获得和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特别是农地经批准转用于二三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增值收益。但现行《土地管理法》政府控制农地转用一级市场的规定,使得农民最多只能得到被征用土地三十年农业产出的征用补偿费,农地转用的增值收益主要由基层政府获得。现行《土地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兴办乡镇企业或者以土地入股、联营的方式,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形式直接向市场供应集体建设用地。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和土地用途管制,以及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的倾向,这一条款往往不能得到执行。建议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中,对农民土地权利特别是处分权、收益权予以明确。对农民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要依法予以支持,对农民退出闲置的宅基地及村庄庄台整理多出的建设用地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生产经营及兴办公益事业,允许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并且通过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方式进行流转,允许继续办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允许继续实行农村征地的留用地制度,明确城乡建设新征建设用地应划出一定比例的留用地用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并允许农民征地补偿款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参与土地开发。

(三)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的治理结构和风险保障机制

土地股份合作使农村土地由过去的集体所有、农民家庭经营转变为集体所有、合作经营,在这一过程中,将削弱农民对土地经营的直接控制权,因此,如何保障土地集中利用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权利,是土地股份合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治理结构不完善,股东权利不明确,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风险控制、消除机制不健全等。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示范章程,确保股东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管理权,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确保农民入股土地的股权安全。要明确在合作社出现亏损、农民不能按期领取保底收益时要风险共担,也可以自由退股,在合作社破产清算时拥有优先清偿权。要立法加快实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对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实行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方式先行实施。要逐步引导和帮助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建立风险保障制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四)制定扶持土地股份合作发展的优惠政策

要树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宗旨,对从事大宗农产品生产特别是优质粮油、出口花木、蔬菜等生产的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在开展农田整理、科技开发、质量标准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国家应给予重点扶持。税务部门要对合作社销售和初加工的农产品,视同农户自产自销,销售和初加工社员以外农户的农产品,总量不超过本社社员的,也可视同农民自产自销;对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生产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合作社的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收入免征所得税。现在往往农户单个加工农产品不收税,一组织起来就收税,加重农民负担,要像当初支持乡镇工业一样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贴息等方式,鼓励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积极参与土地股份合作,引导信贷资金、工商资本等社会资本的参与、投入。

(五)制订农民专业协会法规,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

我国政务院在1950年7月14日第41次政务会议通过《农民协会组织通则》,1950年7月15日公布,对农民协会的性质、任务、会员权利义务、基层组织、组织原则、代表产生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后来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通则没有贯彻下去。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的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一定会催生专业协会,以协会的方式来团结农民,组织农民,并保障农民的权利,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表达农民的利益诉求,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成为市场主体、发展主体、管理主体。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在发展之初从制度设计上就被赋予了多重目标,既要维护农民的权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财富积累、为农民提供社会福利保障,又要为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资金,还要实现自身的赢利和积累。制度安排所追求的多重目标决定了这种制度创新政策性强,利益关系复杂,涉及多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特别是涉及到事关农民生存、保障和发展的土地产权问题,需要先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在推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推进。

作者:季建业

上一篇:客户服务论文范文下一篇:社会医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