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结合让教育形成

2022-08-17

第一篇:家校结合让教育形成

密切家校联系 形成教育合力

密切家校联系

形成教育合力

——红椿镇中心学校“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典型材料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理解,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县教体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开展“三进三问、三解三促”活动, 我镇中小学大力开展了“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

红椿镇现有中小学校6所(含教学点2个),在职教师116人,学生数1978人。全镇中小学教师全部参与了走访活动,走访了全镇1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39个村民小组,入户走访学生家庭数合计756户,其中贫困户146户,留守儿童家庭240户,单亲家庭36户,问题学生家庭28户,学困生家庭38户,基本做到了全员覆盖。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访、书信访等多种形式,教师完成家访手记共计300余份,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41条,给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200余条。

家访活动中,从学校领导到科任教师,人人参与,个个争先。镇中心校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带头下村入户;全镇中小学教师牺牲休息时间进行家访,通过家访,全镇中小学中许多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此次大家访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热情欢迎和认可。教师、家长间的交流更广泛,对学生教育的探讨更深入,对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的措施更具体,进一步拉近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家庭间的距离。向家长宣传了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介绍了市、县教育局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采取的措施和做法,使全镇广大群众对我镇乃至我县的教育形势了有正确认识,为全镇百姓“学习教育法规、了解教育实情、科学教育子女”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走访结束后,老师们记录了自己走访后的感悟,从老师们的家访手记中可以看出,此次家访不仅是给学生、家长送去了很多教育信息,更多地使我们的老师们了解了学生家庭,特别是一些特殊家庭学生成长的艰辛与不易。教师们认识到在之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面对这些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制定了新的改进措施。“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在宣传育人理念、指导教育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力的推进了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教师广泛参与。各中小学制定了学校的大家访实施方案,建立校长带头,班子成员包年级、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跟班,落实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全体教师明确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效果,使本次家访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有序推进。与此同时,教师们采用了错时工作法,利用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来到各自班级学生的家庭中,热心地与“六类学生” (经济困难家庭、学习困难学生家庭、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含单亲子女>家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残疾学生家庭)接对子,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了解了学生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等情况;如:在校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每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表现的信息;使得走访工作得以顺利有效的展开。二是向家长汇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以表扬、肯定、建议为主);三是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四是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认真分析、研究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影响,并对家长提出改进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五是向家长宣传了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模式以及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了正面的宣传、合理的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六是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班级管理、食堂管理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七是向家长宣传讲解有关安全、卫生教育知识,增强家长或监护人对学生防溺水,防火灾、食品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加强对其子女的监管力度,确保双休日和寒暑假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八是对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开展了“送温暖”活动。

二是细化工作环节,确保活动效果。家访前,教师精心准备,摸清家访对象信息,设计好家访内容,合理安排好家访时间,提前与家长预约,按时家访。家访时,教师言谈举止符合师德要求,态度和蔼,尊重家长,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办法。对学生均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走访后,教师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做好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每位教师在“大家访”活动中注意了收集整理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上报到学校,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与解决办法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三是强化活动考核,建立长效机制。中心校和各学校把家访工作情况作为教师师德考评、绩效考核以及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积累了有关活动资料,填写了家访记载表,形成了家访工作档案,不断总结和完善家访工作。中心校在全镇范围内安排了一次优秀家访手记征评活动,并对大家访活动先进个人予以表彰。中心校建立了“大家访”活动的长效机制,将教师家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家访活动中,我们欣喜的发现一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较为关注。但是,我们也发现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缺失和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主要表现为:

1、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有效地引导,对孩子过于迁就,甚至溺爱放纵,从而给孩子养成骄纵等不良行为,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诸多难处。

2、一些留守家庭对孩子的监管缺乏力度,甚至对孩子放任自流,一些学生由爷爷奶奶监管,他们更加溺爱孩子,一些学生难以管教,学校教育工作更加难上加难。

总体来说,教师“大家访”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及其家庭的沟通,而且对广大教师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次生动、深入的教育机会。通过活动,广大教师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激发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学校和家庭之间达成了教育共识,形成了教育合力,更加有利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第二篇:家校结合,促孝敬教育有效开展

“我们当前的教育对象——优越的社会环境孕育的‘新生代’,身心脆弱是他们的共性。因为他们得到、拥有了太多的‘爱’:社会的关爱、学校的热爱、家庭的宠爱,甚至溺爱。特别是学校广泛施行“爱的教育”,让我们感受当今教育温馨的同时,也看到教育的尴尬。部分学生饱浴爱的阳光,但不会付出爱;受人之惠,却不知感恩;坐享父母的血汗,然而不懂得行孝。我们用最热忱的双手,却抚育了冷漠无情的人。爱的天平严重失衡,势必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我校以传统孝文化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孝心,点亮学生的爱心。通过感知孝文化,感悟孝德,实践孝行等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爱父母长辈的情怀,进而由爱家人、亲人,推及到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这段引自朱正喜老师《让孝敬教育凸显时代内涵》的话阐述了孝敬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孝敬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不言自明。那么,在学校开展孝敬教育活动时怎样才能做到扎实有效呢?笔者认为只有家校结合,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孝敬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孝敬教育的有效开展。

作为孝敬教育的主角——学校,在孝敬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该做好哪几件事呢?

一、充分准备孝敬教育的相关内容,分年级分阶段布署,形成有序教育。

1、有关孝敬教育的国学内容:《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中华成语千句文》等。

2、礼仪教育内容。

3、古今中外名人孝敬故事。

4、搜集的学生身边的孝敬故事 。

5、有关孝敬父母、长辈的常识。

6、社会交往常识。

学校将以上内容编写成孝敬教育校本教材,按难易程度分发各阶级教学使用。如古文《三字经》、《弟子规》启人心智教人礼仪,易读易背且琅琅上口,宜布置小学2—6年级学生分年级分学期背诵。《增广贤文》、《中华成语千句文》语句洗练言如珠玑,既增加见闻又提升修养,宜安排初中学生诵读。

二、与家长结成教育联盟,从家长手中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针对教育。

1、通过召开家长会,填写《家校联系单》,班主任家访等方式掌握学生在家表现的第一手材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实施程度不同方法有异的孝敬教育。

2、树立好的孝敬教育典型供家长、学生学习,帮助家长制订“忤逆孩子”教育攻略。

3、聘请孝敬教育校外辅导员(孝敬教育成功人士)协助学校教育。

4、实施孝敬教育跟踪计划。即给孝敬行为特别差的孩子进行建档,实现学校家庭表现对接,形成完整的校内外表现记录,根据其表现制定相应的帮教措施,确保孝敬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身边鲜活的教材,实施孝敬教育。

1、利用本地孝敬事例进行现场教育。

2、利用社区孝敬典型进行感染教育。

3、利用学生身边事例进行榜样教育。

4、利用思想品德教材进行说理教育。

5、利用孝敬反面教材进行警戒教育。

四、搞好班主任培训工作,以班级为阵地,进行系统教育。

1、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提高班主任对孝敬教育的认识,明确学校意图,配合学校工作。

2、学校应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时间和黑板报等阵地开展孝敬系列活动,适时进行安排、检查、评比、总结,把孝敬教育落实到实处。

3、要求班主任学习有关心理学、家庭关系学知识,因人制宜、因家制宜进行扎实细致的孝敬教育。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对“问题家长”(有心理疾患)或“问题家庭”(家庭关系恶化)给予正确的引导,确保孝敬教育的正常开展。

4、要求班主任撰写有关孝敬教育的计划、总结、经验材料和论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为下一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的材料和内容。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竞赛、评价、展示活动,在校内外形成孝敬教育氛围。

1、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关于孝敬教育的文艺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开展星级评价、“我当孝星”等竞赛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孝敬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3、结合德育评价对学生进行孝敬阶段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获得成就感,起到激励作用。

4、各班利用展板、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展示本班孝敬教育成果,学校予以评比、表彰。

5、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孝敬教育系列活动,并集思广益,将活动扩展到家庭和社区,形成校内外孝敬教育氛围。

六、建立孝敬教育沟通平台,为孝敬教育创设优良环境,将孝敬教育“进行到底”。

1、学校开设孝敬教育通讯热线,安排有爱心、责任感强的资深老师担当孝敬教育咨询“专家”,为学生家长解惑答疑、排忧解难。

2、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孝敬教育专栏,供教师、家长、学生学习和交流。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家长对孝敬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呢?

一、引导家长看现象。学生在家表现差特别是对父母态度差、不愿做家务、没礼貌、浪费、不会关心家人等行为,学校要引导家长认识这些现象是孝敬教育缺失的表现。并通过问卷调查、“新(新生代)”“老(老一辈)”对比等方式让家长进一步认清对“新生代” 进行孝敬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加强学习明责任。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同和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家长对孝敬教育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加之大多数家长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品德培养,使得孝敬教育在家长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学校要大力宣讲孝敬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印发资料、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引导家长从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来看待孝敬教育,用培养孩子成长的长远目光来看问题,提高家长对孝敬教育的责任意识。

三、开展活动寻契机。家长的认识提高了,接下来就是靠学校有序组织家长开展系列孝敬教育活动。如请家长讲关于孝敬教育的故事,家长参与有关孝敬教育文艺表演和评选“孝星”活动,家长参与学校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等。活动带动家长,为家长创造教育的契机,家长则会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这样,学校家庭齐努力,孝敬教育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提高认识求发展。孝敬教育是手段不是唯一目的。试想,孩子不会孝敬父母不行,只会孝敬父母也是不行的。反过来说,孩子学会了孝敬父母,就会变得懂礼貌、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社会、热爱祖国,就会变得有责任感,就会变得热爱学习,而这些,正是我们学校所要培养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品质和素养。作为学校,要把这些潜在的“好处”告诉家长,让家长关注孩子孝敬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孩子的发展全面了、均衡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也就完成得更出色和卓有成效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孝敬教育从小的方面说,涉及到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从大的方面说,涉及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学校对孝敬教育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以孝敬教育为抓手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家长重视并积极参与孝敬教育,促进孝敬教育的有效开展。

第三篇:初三学生家长会发言稿:加强家校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初三学生家长会发言稿:加强家校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各位家长:

大家好!

原计划在教师节和中秋节中间的一天举行的家长老师见面交流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只好推迟到今天晚上了。今天家长们来到学校,孩子们忙上忙下,象过节一样。在这里,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

教育是为了让生命更精彩,作为教师,我们更加感受到教书育人的责任,你们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利益是共同的。基于此,我们认真地组织了这次家长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会。

相信大家从走进阳新实验中学的那一刻起,就会感受到学校有“变”也有“不变”: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件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也感受到:阳新儒学垴是阳新八大风水宝地之首,人杰地灵;古乐楼是阳新文化发祥的象征,千年生辉;孔子铜象是以礼行天下,万师之表。千年儒学,百年名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为阳新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今天我们在教育管理、教书育人、教学教研各个方面与时俱进,成果迭出,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维稳等工作均走在全县前列。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我们家长和社会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在陈校长的带领下,自上半年开始,创新办学体制,实现了与黄石二中的联合办学;激活办学机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调动和发挥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成人先成才的思想,坚决纠正那种育分不育人的思想,教师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要用人格来塑造人格,用精神来涵养精神。我们可以用一个指标来衡量一下:如果学生毕业了五年,仍然怀念我们学校,想念教师,那么这所学校和老师应该是合格的。如果二十年到三十年,仍然怀念我们学校,想念教师,那是非常优秀的。

不知不觉您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有两年多了,同学们进入初三后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就要更紧张些了,除了周日的补课,还要上晚自习,学习的难度和强度都增加了。为了尽可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让他们度过难忘的毕业生活,考入理想的学校,我们这个交流会为的是统一思想,实现家长与老师、家庭与学校要有效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达到会议的效果,我们年级进行了认真的筹备。本月初,我们组织了初三的第一次月考工作,以便家长和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各班班主任组织了教师认真分析了教情和学情,制定了下一步的改进对策。我们这次交流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各班级提前作了准备,教室的布置、板报设计、作业批改、问卷调查等,老师们将和家长一起就教学中的情况和今后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听取家长们的意见。

我们希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做好学生的工作,通过这次交流会达到学风大转变,课堂效率大提高,学习成绩大进步的目的。为了促使家校合作的不断深入,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各班推举家长代表成立家长委员会,以家长委员会为载体,加强家校合作。希望家长们通过家长委员会积极参与年级和学校工作,深入到我们的课堂和管理中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

搞好家校合作是实现有效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有利于促进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成长,为此,黄石市教育局提出了“课内管教学,课外访万户”的号召。家庭与学校的配合程度某种程度上也决定教育的成功与否,我将结合当前的实际,与家长们谈谈几个方面的参考意见:

1、 好教育先要走进心灵

好的教育是好的关系。据某地一所学校调查的数据显示,过半学生不喜欢自己的家长,我也问了一个班的学生,说你们爱自己的父母吗?响应热烈的也是一半多,这个结果也许令家长们意外。在家庭教育里面,爱和自由很重要。所谓爱就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而自由就是令关系保持适当的距离。而我们现在实际情况是存在着大量“假爱”的现象: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要回报的,不负责任的,无法满足的,依赖的,或者是牺牲的爱等等;因此,我们在行为上希望孩子服从,听话,在心理上占有和控制。有同学写道:我离你们很近,其实我们很远?我们有一些孩子对老师和家长甚至是同学都封闭起来,这样的教育是不会有效果的。其实,孩子的心灵更需要爱的滋润,教育质量如何实际是情感投入如何。最近日本科学家对水做了一个实验,两杯一样的水,一杯用纸写一个爱字放在上面,一杯写一个“恶”字放在上面,同时把它们置于0下25度后,有爱字的结的是美丽的水晶,有恶字的结的是一个很难看的水晶。据说,这个实验在美国也得到了验证,恶的心处于亚状态的结果。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爱的阳光去唤醒孩子们的心灵。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尊重与信任,学会沟通和合作,用心灵去呵护心灵。

2、管理好时间会有好回报

初三了,时间是要紧些了,但时间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大家对时间的管理和安排不一样,所产生的结果也截然不同。从对我们学生的问卷情况看,有不少同学是随兴而至,没有计划和安排;有的虽然有安排,但还不够科学,何时记忆最佳,何时思考清晰不清楚。休息好才能学习好,这是许多优秀同学的实践证明。因此,我们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计划,作好安排,并严格执行,做到弛张有度,劳逸结合。

3、习惯养成比成绩更重要

我始终认为,初中阶段好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绩,中国有句古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是“磨刀”。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特别是每一次考试的结果决定着对孩子的态度,落后了几名,差了几分,轻则骂,重则打,这样就把学生变成了分数的奴隶,远远脱离了学习本身的意义。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美国学者研究表明,人有九种智力,而我们目前考查的主要是数理能力和语言能力,而忽视其它的智力,如运动能力、音乐能力、自知能力等,而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优势和长处。只要孩子肯学,只有他在进步,哪怕只有一点,他就会逐步掌握方法变成会学。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就会让他腾飞起来。我们学校中考一个学生当年考了360多分,高考时在我校高中部考了600多分,被华中科技大录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任何时候都不言放弃

教育是一生的事业,尤其是在以独生子女居多的当代中国。现行的考试招生制度的弊端让有些地方教师放弃学生的可能不少,学生放弃教师从而放弃这门学科的也许更多。但是作为家长,你如果因为孩子一时的落后而放弃,是非常可悲的,放弃了孩子等于是放弃了未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越是不放弃,教师提高水平、展示境界、成就自我的机会就越多。我们看到的名医都是疑难杂症的高手,人大附中最牛老师王金战,把班上倒手第一名变成了北大的学生,都是没有放弃的证明。有一位这样的家长,总是把家长会老师的批评意见转换为肯定激励告诉孩子,老师又表扬你了,你是有潜力的,考大学你一定有希望,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最后就是这位母亲的努力和智慧,让她的小孩考入了名牌重点大学,最后实现了成功。过去人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现在,人们更认可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我们始终要树立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思想,只有通过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他才能够幸福,即使不成功,他也很幸福,如果他成功了,那只是附产品。

5、在烦恼处生长快乐

初中是习惯养成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出现的成长烦恼是每个家长不可避免的,亲子关系的紧张,责任意识的淡薄,特别是上网和交友等问题。我手头有两个关于上网和交友的案例,也许大家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发。初三(12)班的一位同学。在初二上学期,玩心大,沉迷于电视和网络。作业不认真,学习成绩下滑到年级的130多名。她的家长非常着急,后来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找出了成绩下滑的根源。针对她的具体情况,其家长配合班主任对该生进行了细致耐心的教育,找出缺点,发现长处,予以鼓励,学校与家庭有机互动,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帮助孩子明确了学习目标,进行了理想教育,转变学习态度。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成绩已经进步到年级的33名。还有一位学生家长现在跟我讲,如果不是当时正确地处理小孩的上网和交友的问题,他的小孩就不会考上理想的大学了。虽然当时这位家长在学校附近陪读,但孩子还是利用中午的那点时间去网吧上网,骗大人说到教室去了。有一天一个熟人告诉他,说看到他小孩几次去网吧,并强调不会看错。家长在下自习后耐心做说服工作,开始不承认,通过说理,后来承认了,这位嚎啕大哭,并说是一个“好兄弟”要他去陪,他在旁边坐着,也没有上网,并承诺,以后不会了。为了防止孩子重犯,家长与小孩承诺,只有今后不上网,高中毕业后一定给他买一台,现在用一张卡存五千元,名字是他的,密码等毕业了再告诉他。这两们家长都没有打骂小孩,效果却十分明显,是用心的结果,是负责任的结果,由此可见,只要处理得当及时、得当,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烦恼处生长。

各位家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加强家校合作,探索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希望我们以这一活动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吸纳和调动各方积极力量,让孩子们在初三身体更健康,心理更阳光。最后,祝家长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第四篇:深化家校沟通,让学校教育事半功倍

———引导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师大五华实验中学高一(6)班 班主任 李健美

关键词:支持、参与、沟通、管理

内容摘要:要做好学校教育,家长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家长有权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支持班主任的工作,配合学校做好对自己孩子的督促和管理。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笑话,大意是:一高官、一富豪和一高中教师一同被路中间的牛挡住了去路,高官和富豪恩、威、钱、官,用尽办法都没能让牛让路,而高中教师居然一句“再不让路就让你去做高中班主任”就吓得牛掉头就跑。玩笑之余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确实,班主任是辛苦的,班主任工作是许多老师望而生畏的。我参加工作八年,而班主任工作却刚刚才做了一学期。其实刚接手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我也曾矛盾过,也曾退缩过,可是很多曾经当过并且还一直当着班主任的老师的“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不是完整的教师”的观点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希望真正站在班主任这个平台上与我的学生一同去体验为人师的快乐。

记得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为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任职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智慧爱心型的班主任。我认为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争取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家长是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因而这一学期以来我努力地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尽可能让家长参与到对他孩子的教育管理中来。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学生们在学校有我这个班主任在做工作,回到家又有各自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监督,在习惯养成上就会有好转。为了引导

1

家长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我是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的:

一、从感恩教育入手,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学会尊重师长

新学期开学之初,年级组长安排我们每个新生班的班主任做一个新生入学讲讲座。我选择了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的一个感恩讲座,我以汶川地震中那一条广为人知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你一定记得,我爱你!”作为切入点,去唤醒学生们对博大母爱的眷恋,让学生们一起在心灵深处去体验家的温暖以及爸爸妈妈的对他们那一份赤诚之爱,以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学会理解父母,学会尊重长辈。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感恩之心,孩子永远不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尊重别人,更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要让孩子学会理解和尊重,首先得让孩子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的辛勤养育;感恩老师,因为老师的谆谆教诲;感恩社会,因为社会的宽容与给予。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们的心灵又受到了一次冲击和洗礼,使得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的心又近了一步,而家长的参与管理也变得更加容易。

二、以“致家长的信”作为与家长沟通的工具,让家长详细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我在期中考试之前从未与学生家长主动沟通过,而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都比较了解,也有很多家长会经常打电话与我商量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这主要得益于我说做的“致家长的信”。我们班学生人数是特色年级最多的,在管理难度上也较大。开学之初,很多学生和家长对特色班的管理制度不重视,因而我们班迟到的人数也较多。我把所有迟到的人名和次数统计下来,用加粗加黑的字体写在第一封“致家长的信”中,同时大力表扬了我们班的全勤生,特别是家住世纪城离校有20多公里从未迟到过且每天能在7:30之前到教室的王睿杨同学。在这封信发出并收回回执之后,我们班的迟到现象减少了,而且大多数同学能在大约7:20就到教

2

室。之后我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和交作业情况,因为班上大多数同学学习基础较差,长期以来各方面的习惯养成不好,不交作业已成家常便饭。在多次的严厉教育后我将从开学之初就让各科代表和学习委员详细统计下来的欠交作业名单和次数打在第二封“致家长的信”上,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孩子近段时间的学习状况,同时我在信上大力表扬的我们班各科作业都做得非常认真,成绩也非常优秀的王蓉同学,并号召所有家长向王蓉同学的爸爸妈妈学习,学习他们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王蓉同学每天的每科作业都通过父母的认真检查并签字。这样的做法使得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习,也经常有家长打电话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我一起沟通教育管理办法。我班曾经两次被学校通过处分的问题学生杨钟杰有一天把要交的历史联系册忘在家里,为了不缺交作业,他向同学借来练习册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把练习册上要做的所有内容全部抄在练习本上,交给老师,并向老师说明了情况。管理总会出成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使家长更加信服班主任并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既需言传,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传。因为班主任跟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深。他的影响不限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班主任身教的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学校规定7:40上早读课,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早读时间同时尽量杜绝迟到现象的发生我要求我们班学生7:30开始早读,而为了使这一规定能长期坚持下去,我则在每天7点十多分就进校门,自己身体力行,学生也会以我为榜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也能得到家长的肯定和支持。我们班有家住得较远的同学为了避免迟到,早上通常得6点之前就起床,而冬天天冷又黑,家长大多不放心孩子早早出门,但为了配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很多家长会亲自送孩

3

子到校才放心的离开。因而我想我们班迟到现象少是与老师坚持不迟到和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是分不开的。

四、家校联系本的使用让问题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关注和解决

家校联系本是家庭与学校共同监督管理学生的一个具体表现。我校特色班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如果家长与老师疏于管理或监督不力会给很多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找到钻空子的借口。我班徐超杰同学打小父母就离异,家中只有七十多岁的奶奶在管他。而徐超杰同学不爱学习还经常撒谎骗家长骗老师。是一个问题较多的学生。学校每天下午4:55放学就让学生各自回家,他却经常骗奶奶老师留下有事,要到晚上八九点甚至十点才回家,相反的他又称家中有事而不做作业甚至不上学。到家长与老师一沟通才发现该生谎话连篇。为了更有力的监督好此类问题生,我为他们专门设置了家校联系本,把每天在学校及在家的所有正常不正常的表现都写在本子上由家长和老师签字确认,这一做法就避免了此类问题生钻空子,便于学校与家长的共同管理。

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我们要用爱心赢得学生的信任,用公平树立起自己的威信,用目标引导学生的奋进,以使我们的班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港湾,找到家的温暖。

4

深化家校沟通,让学校教育事半功倍

——引导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师大五华实验中学

李健美 2011年9月

5

第五篇:家校结合课题总结

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厌学的心理调整总结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农村中的离婚率也正趋于上升阶段。尤其是处于农村中的儿童,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心理问题也凸显出了差异性。正如当代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所说的:“离婚是80年代以来儿童面临着最严峻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是农村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基于此,我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了“农村小学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辅导策略”进行一个小结。

一、农村小学低段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分析

心理健康障碍通常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障碍同样也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其中显而易见的最根本的因素便是父母离异而导致的家庭破碎,在这种“残缺型”的家庭中生活,不可避免的会在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1、性格方面。性格的内外倾向性除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在个性塑造上,父母亲是子女的首任教师,而离异家庭带给子女的却是残缺不全的个性影响与教育,这样必将造成子女后天性格形成中的缺陷。

2、人际信任方面。

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多起因家庭父母离异,子女在情绪、情感上发生大的变化的事例。他们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以及离异后,表现出:胆小怕事、孤僻、易怒、走极端、不相信人等,这些行为和性格表现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周围的同学、师长、朋友的交往。

3、行为习惯方面。他们容易缺失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原是优等生的学生相当比例由于家庭的父母的离异,使他们在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上,出现明显的下滑,甚至结识不良的社会分子,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4、学习态度方面。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的学习条件多数变得较差,情绪受到挫折,无法安心学习,加之学习无人问津,学习成绩普遍受到影响。

二、形成农村小学低段离异家庭孩子特殊心理的原因分析

1、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是首因。

在失和的家庭中,父母的感情趋于破裂,家庭气氛紧张,以及由此而引起社会的歧视,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当他们渴望父母破镜重圆的梦想最终破灭时,强压的情绪很易爆发,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2、失调的社会文化关系是导火线。

小学学生,由于他们还处在成长和发育阶段,大脑的发育尚未成熟,生活的阅历还相当贫乏,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因而更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突然离婚,以及父母离婚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对他们教养的不合理,就势必会对他们的情绪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3、异常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中介

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不能同时得到父母的爱,不能享受正常家庭的完美、和谐、和幸福。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离异家庭子女各种性格缺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消极影响是绝不能低估的。

三、农村小学低段离异家庭孩子心理障碍的辅导对策分析

当心理危机来临的时候,难以沟通的父母成了孩子眼中的局外人。所以心理问题研究专家们呼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应该先从家庭入手。

1、与父母联手预防孩子的心理危机。

调查表明,现在大中城市中学生父母民主尊重型的越来越多了,但在农村却是少之又少,相反干涉型、保护型、无暇管教型、精神虐待型、打骂型的父母也不是少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离异家庭往往只剩下了其中的一方,或者只有爸爸独自承担着家里的一切事物,同时也担任着妈妈的角色,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形成恐怖、焦虑、偏执的心理。或者只有妈妈在抚养还,做母亲的很容易过度保护孩子,造成孩子抑郁、人际关系障碍、敌对、恐怖等心理问题。 (1)沟通缩短亲情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现代的孩子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之下,一旦家庭变故,父母的关注发生偏离,他们在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难免失衡。在家庭得不到慰藉,人生的目标本来就模糊,难保不去找新的寄托。 (2)残缺的家庭也可以相处和睦。

在农村,一般很少有独自一人带着孩子过日子的,要不跟着爷爷奶奶,要不是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因此,虽然是离异家庭,但是社会关系,家庭成员还是比较复杂的。在这么一个特殊而又普通的环境中,作为长辈的家长不应该在把以往的陈年旧事经常挂在嘴边,离婚已经成为了事实,就要接受现实,为将来打算,为自己的孩子打算,因此,作为已离婚的家庭成员没必要还为这些无谓的事而争吵而迁怒于他人。 (3)讲究方法降低心理危机。

离异家庭的孩子本已经伤痕累累,有些大人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却没有关注自己的孩子,或许比你的伤还深。他们不但要接受社会上其他人同情的、歧视的眼光,还要饱受失去亲人的相思之苦。堆砌起你的微笑,让你的声音变得无比的温柔,轻轻地呵护,细细地询问,关切地抚摩,适时地拥抱,每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会给你的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都会给他受伤的心灵撒上一把甜甜的糖。 2 、教师与孩子沟通解决心理危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说:影响小学生人格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从原先的家庭环境逐渐过渡到学校,正是在学校环境中塑造、陶冶、培养了青少年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因此学校环境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学校环境的主导者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屈膝弯腰”亲密接触。

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尊长”的形象,他带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严厉,而是应该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敢于“弯下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关心和爱护的学生,更要做到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关爱,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爱,这样才有可能使他们的行为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样,他们心理封闭的性格便会渐渐地转变为友善亲近,海纳百川。 (2)“微笑表扬”重塑信心。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尤其是农村小学中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家他们得不到赞美,在朋友面前他们得不到夸奖,他们最欠缺的就是表扬和鼓励。在他取得小小的成功时,你的一个微笑,都会使他开心好几天。同样,在他为集体完成了一项任务时,或是做了一件好事时,你的一句夸奖,也会成为他一生抹不去的记忆。这也许就是促使他思想转变的一剂灵丹妙药。离异家庭的孩子思想负担重,怕老师知道家中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老师应该帮助他对这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平日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的孩子密切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特别安排一些班级活动让他们参与,当他们取得了成绩后,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上课时有意识地关照他们参加讨论、回答问题,犯错误时则尽量维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以理晓之。而对于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孩子我就把活动中重要的活动交给他,让他有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潜力,从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平等尊重”消除障碍。

作为一个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比正常家庭的孩子要敏感,对于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同学中的印象是非常在意的,稍微一点儿风吹草动都可能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要在平时让这些学生觉得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更没有在可怜他们或同情他们,仍然在平等地和对待其他同学一样的对待他们,即使是关心、爱护他们也不是那么的刻意,这样,才能使他们在集体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

(4)“激发兴趣”乐于学习。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与学生习惯结合起来。离异家庭子女之所以厌学严重,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父(母)在家光顾着工作和家务,没有顾及到孩子,在孩子学习时不能帮忙;另一方面有的父(母)把孩子放在他们的父母那里带为照顾,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他们又解决不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的不爱学习,心想反正做不出也没地方问,就干脆都不去做了。这样久了就会变成了习惯,成绩也直线下降,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从而导致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要让厌学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去面对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再通过激励表扬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对学习的信心之火,有了兴趣他们会主动的去学习。久而久之这种主动学习也将会变成习惯,如此良性循环,那么他们渐渐地就会把厌学严重转变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如果离异家庭子女在学校中能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经常得到同学的支持、鼓励与帮助,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而家庭对他们的创伤可以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中被抚平,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目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注意 ,但重要的是要引起孩子的父母及与孩子共同生活的长辈和老师的重视。对于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只有做到尽早发现才能及时干预。在当今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关心孩子们物质生活的同时 ,更要关心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让每位孩子都有一个温暖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军训心得体会新员工下一篇:机械基础说课稿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