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课题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心理研究课题范文

心理课题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分析证明:就“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目前国内外有过大量的研究,其研究起点高、范围广、多角度,其中包括:教师素养、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等角度来进行的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调查和研究;还有就师生关系、教师教育能力、学生家庭等对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单方面来进行研究的。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思考》、《当前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这些研究在学术上也确实从不同的视角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值得我们借鉴。但暂时还没有“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

四、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基本内容

研究的思路:本课题研究将以新课程理论、学生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素 质修养理论、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等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师的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提高教师素养有何现实意义; 2.这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的; 3.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4.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5.教师良好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6.教师不健康心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个案分析。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工作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以科学的理念为基础,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查找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依据、内容、时代背景、目的、意义,借鉴别人成功的研究方法。

2.问卷调查法:

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三次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获取本课题研究的一手材料,了解教师的素养、行为、人格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搜集和整理“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更好地采用有效的研究策略。

3.个案实验法:

选取20个个体实验样本,建立研究档案,进行一些案例研究,追通过踪分析,使其不断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以求得更加科学、满意的研究成果。

4.经验总结法:

为确保各阶段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我们将逐阶段进行总结交流。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召开阶段性总结会,做到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及时调整研讨思路,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以利于研究方案的稳步实施。

五、工作方案:

1. 2006年5月至2006年9月课题经历了申报、审批、立项的基本过程,启动了课题研究。

2. 2006 年 9月课题小组组织进行调查活动,完成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分析表

(一)》,并进行个案分析。

3.制定了运河中心小学科研项目《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4.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第一阶段研究情况,并拟定第二阶段的研究计

划。 5.收集、整合各类研究资料,进行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活动,撰写实验论文、研究报告,推广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6.进行个案研究,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二),根据问卷结果分析,我们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对策。

7.对研究对象进行总结性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三)。

8.对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研究,撰写研究论文,编辑课题研究论文集,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

9.推广研究成果。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题历经3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所有成员就小学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撰写了调查研究报告,并将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心理素质,提升了研究教师的人格素养。3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相关科研论文,有二十余篇文章在省、市、县级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科研经验在县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现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作简单阐述:

1.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通过小学生因受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影响所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的调查和剖析,最终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理论依据”,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使我校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通过本课题研究,能积极促进我镇教育科研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2.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

(1)对于本课题研究,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问卷、访谈等科学方法,为获取本课题研究的一手材料,了解教师的素养、行为、人格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搜集和整理“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更好地采用有效的研究策略。 (2)本课题以策略研究与途径方法研究为核心,注重课题研究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3)《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时代特征,树立了良好形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本课题研究可以探索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与途

径。 (5)本课题研究,为心理亚健康的学生搭建培养自己自信、自立、自强的平台,使他们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题历经3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所有成员就小学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撰写了调查研究报告,并将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心理素质,提升了研究教师的人格素养。3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相关科研论文,有二十余篇文章在省、市、县级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科研经验在县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现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作简单阐述:

1.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通过小学生因受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影响所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的调

查和剖析,最终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理论依据”,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使我校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通过本课题研究,能积极促进我镇教育科研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2.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

(1)对于本课题研究,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问卷、访谈等科学方法,为获取本课题研究的一手材料,了解教师的素养、行为、人格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搜集和整理“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更好地采用有效的研究策略。 (2)本课题以策略研究与途径方法研究为核心,注重课题研究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3)《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时代特征,树立了良好形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本课题研究可以探索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与途

径。 (5)本课题研究,为心理亚健康的学生搭建培养自己自信、自立、自强的平台,使他们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八、专家组鉴定意见

《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系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王菊芳老师主持申报的“十一五”课题,于2006年9月经盐城市教育学会审批立项。课题鉴定组通过听取汇报,审读相关资料,一致认为:

课题历经3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所有成员就小学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撰写了调查研究报告,并将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心理素质,提升了研究教师的人格素养。3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相关科研论文,有二十余篇文章在省、市、县级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科研经验在县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在本校及当地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鉴定组认为,该课题实验目的明确,研究过程规范,研究资料丰富,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课题组还可以将此课题研究溶入到当前的新课改之中,做

到与其同步成长,用实践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相结合来攻破教育中所遇到的困惑,使我们的的研究整体效力得到提高。

专家组鉴定,同意结题。

鉴定组组长(签字):

2009年6 月28日

第二篇:《心理学》小组合作研究课题指引

(以下的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大家可以单独研究其中一个对象)

1、教学中的心理效应及应用

2、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

3、人的感知规律及其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4、人的记忆规律探寻

5、问题解决中的心理学问题分析

6、“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与案例

7、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8、情绪的表达与调控

9、学生的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10、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1、学生性格的个案分析

12、性格在人成长中的影响及其教育

13、学生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的发展变化规律

14、几种有代表性的学习动机理论述评

15、学习迁移的制约因素及其促进

16、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探寻

17、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18、“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

19、教师威信及其形成

20、加强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2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22、教师职业信念、工作价值观与行为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3、当前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应的教育艺术、干预策略

24、教育心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25、各学科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策略

第三篇:关注特殊孩子心理健康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指出: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民政部门及其所属的儿童福利机构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和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这就导致流动儿童数量的增多,也使得他们的教育成了一个难题。流动人口子女是个特殊的群体,相较于本地学生而言,流动学生在求学中面临的难题更多。作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班主任, 如何关爱这些流动学生,让流动学生真正融入城市学校、城市学生之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现状:目前,我国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大致存在四个方向的问题。一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二是家庭教育比较缺乏;三是就学后学习环境适应问题;四是缺乏自信。每个学期初都会有流动人口子女插入班级,他们的学习、生活是一个教育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中导致离异因素的增多,很多的孩子变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管理的缺失和社会不良诱惑的增多,孩子早熟现象提早,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我想通过对单亲子女特点和单亲子女教育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接手这个班级我了解到单亲家庭孩子比较多,部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上存在一定缺陷,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尽自己最大努力尽量的去改变他们,使他们学习上有进步,性格上更加自信,使他们能够拥有同龄孩子的阳光,享受到更多的温暖。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方法等

1、课题研究目标

对这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的评论,要以他们原有的基础出发;要坚持正面评价,以奖励、激励为主;要立足于关爱、帮助、扶持和引导。通过这样的评价为他们提供改进、发展和完善的机遇。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尽自己最大努力尽量的去改变他们,使他们学习上有进步,性格上更加自信,使他们能够拥有同龄孩子的阳光,享受到更多的温暖。

2、课题研究内容

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他们应有的权利,是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应尽的责任,更是他们父母应尽的义务。只有这些孩子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才能谈得上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这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家庭背景出身不同,所接触的环境和人群不同,势必在心理、行为表现上和思想道德基础上与其他少年儿童有所区别。对他们如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近几年来我国离婚率快速上升,由此导致单亲家庭也快速增多。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格的发展,并因此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但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单亲孩子”也具有聪颖可爱的天资、活泼天真的本性、好学上进的心愿、喜交朋友的心理……社会学家们的调查也表明:单亲家庭并不意味其家庭教育必然存在许多困难或不利条件;而正常完好的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优越性也只是相对的。“单亲孩子”能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多给“单亲孩子”一些关怀和帮助,他们才能拥有光明而辉煌的未来。

3、课题研究思路

首先要关心、关爱这部分学生,尽可能的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其次让这部分学生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从活动中增强自信心,从而变得更加阳光;最后多和这部分学生家长沟通尽早发现问题从而能尽快解决问题。

4、课题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阅读有关流动人口的报道,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生活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增强课题研究意识,学习相关课题。

第二调查法:通过上写作课让孩子流露真挚的感情从而更加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写作课上让他们通过写自己的心里话,或《××我想对你说》等话题可以更加真实地吐露自己的心声。

第三访谈法:老师要定期进行家访,通过教师家访能更加全面了解这部分学生的更多方面,尽早发现问题并能尽快解决问题。

第四活动法:学校要经常开展集体活动,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享受其活动带给他的乐趣让他能够得到学校、老师及同学间的关爱。

第五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阶段交流、总结,完善研究成果。 总之,这次课题研究我会尽我最大努力,我不能肯定我的教育是最好的但我给流动人口的子女及单亲家庭子女享受到的爱是无穷的,我想通过我的努力使这部分学生能够变得更加自强、自信,使他们能够拥有更加光明而辉煌的未来。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2008省级十一五课题

龙井市龙井实验小学 二00八年三月

《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计划

龙井实验小学2008年省级课题

《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计划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以我校确定的吉林省“十一五”科研课题《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实施方案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为重点,进行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

一、研究目标

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使每一位教师能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从事教学活动,能沉着冷静的处理好突发事件。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关心爱护学生,培养他们活泼、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渗透能形成鲜明的特色。

二、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理论水平。

2、加大教科研的经费投入,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

3、加强“创新人格”、“自主研究性学习”科研课题的横向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三、主要工作

1、心理辅导活动课

(1)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生活能自理、情绪能自制、学习能自主。进一步探讨、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模式。尝试心理辅导情境剧在课堂中的运用。在游戏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挑战精神;在主题讨论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求异思维能力。

(2)灵活使用上级的心理辅导活动教材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以预防为主,活动内容来源于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教材内容需不断补充,更新观念。

2、学科渗透

学习新课之前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上课时要时刻注意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学会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善于积极的思考问题,有条例的完整地回答问题。能按时有效的完成课内外作业,鼓励学生阅读有意义的书籍。

(2)营造课堂创新氛围

营造愉悦环境,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灵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敢于提出与同学、老师不同的意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评价,千方百计让每一个学生品尝成功。

(3)开放教学内容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无论是课程改革的教材还是原来的教材,都把教材内容延伸到与之相联系的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

3、心理咨询

(1)利用好心理辅导室,帮助个别学生克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2)教师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要有计划,有辅导记录。

4、家校结合

(1)继续发放家长学习材料,办好学校每月一期的《家教导报》,提倡家庭读书活动,提高现代家庭教育质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

(2)关注单无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针对问题家庭开展心理咨询。充分发挥校报的作用,推广家庭教育成果。

(3)组织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座谈会,做好家长的培训工作。

5、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

(1)创造性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

(2)让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学会表扬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3)引导小干部自觉在同学们当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6、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

(1)有计划、有步骤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帮助教师做好心理调试工作,使每一位教师具有自尊、自信、自强和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2)培养教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帮助教师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

(3)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五、行事安排

3月

1、制定本课题研究计划。

2、课题组成员会议。

4月

1、组织学生问卷调查。

2、发放家长学习材料。

3、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5月

1、征集教师心理辅导学生个案辅导案例。

2、组织教师参加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 6月

1、“单无亲学生”座谈会。

2、心理辅导学生调查问卷。

9月

1、课题组成员会议研究课题进展情况汇报。

2、发放家长学习材料

3、新生一年级心理问卷调查。

10月

1、准备心理辅导活动研讨课。

2、教师成长设计检查总评。

3、教师心理教育故事经验交流会。 11月

1、心理辅导家长调查问卷。

2、实验教师撰写阶段性总结。

12月

1、撰写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

2、课题材料收集

第五篇:校园心理剧研究综述

摘要:

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在校园里的应用,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是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能使其他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教育。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心理剧,校园心理剧

1心理剧的发展

心理剧又称社会剧,是心理治疗学中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起源于维也纳精神病学家雅克布·莱维·莫雷诺(J.D.Moreno,1889—1974)于1921年在维也纳创办的“自发性剧院”。 莫雷诺将其定义为“通过戏剧手法来探索真理的科学”。1925年传入美国,莫雷诺在普利茅斯研究所和圣西那医院的精神卫生诊所对患病儿童实施心理剧疗法。1936年,莫雷诺和同事们在纽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剧院,又成立了“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和心理剧协会”,并召开了国际心理剧会议。如今,作为一种团体心理咨询形式,心理剧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

心理剧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技术正式被介绍到中国,逐渐推广到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并且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心理剧的治疗与传统的以谈话为主的心理治疗方式不同。车文博指出,它是帮助当事人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其体验到的现实或想象的事件引起的心理冲突,进而减少惯性的心理防卫,唤起其自发性和创造力,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1]。

校园心理剧是受心理剧的启发在校园里应运而生的。校园心理剧是让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展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全体参与演出的同学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从而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2]。很多高校每年都会举行校园心理剧大赛,并且利用“5· 25”心理健康日作为宣传契机,使更多人了解校园心理剧,取得越来越多的宝贵经验。中小学也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利用兴趣小组,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模式。其中,南京孝陵卫中心小学成功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形成的特色是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剧本编写为抓手,以环境营造为保证,以课堂落实为基础的个性化模式,有效的促进了校园心理剧的本土化发展[3]。从总体上来说,校园心理剧越来越受到来自多方的关注与重视。

2校园心理剧构成的元素

1)校园心理剧的五个基本要素:导演、舞台、观众、剧本、演员。2)校园心理剧的人物主要有四种角色:心理辅导老师、当事人、参与者和观众。3)校园心理剧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暖身阶段,也是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确定心理剧的主题,决定角色的表演者(包括当事人和参与者)。第二阶段为演出阶段。准备阶段完成之后,进入演出阶段。心理辅导老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具有洞察力,根据情形需要灵活运用。第三为结束分享阶段。演出阶段结束后,当事人、参与者、观众与心理辅导老师一起表达他们对表演者的观察,分享他们的情感与经验。4)常规的校园心理剧技术包括:空椅技术、角色扮演、替身技术、镜像技术、魔幻商店技术、超现实的童话扮演。

3校园心理剧的功能和作用

团体心理咨询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活动。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4]。团体咨询具有个别咨询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心理剧作为团体咨询的方法之一,以其独特性在学校团体心理咨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心理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剧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真实问题编排,剧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创作前通过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剖析校园中的种种现象,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提炼,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成生动活泼、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心理剧。在心理剧中,学生演的是自己身边的事,说的是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解决的更是自己急待要解决的事。因而,在编排和观看心理剧的活动中学生会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悟,为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提供了经验。通过观看和演出心理剧,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防止某些心理问题的发生,使学生达到自我展示、自我启发和自我改变的教育目的。

3.2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

心理剧是同伴心理互助的重要方式,它促使学生在同伴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学会互助和自助。Moreno 等人认为人是生命舞台上的即兴演员,角色的演变、创作、扩大、深入都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只能在我们与别人的互动中产生[5]。心理剧所重视的就是这种互动过程,而不仅仅是内在角色的扮演。一个心理剧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团体中每个成员的尽心合作,在心理剧的选材、编排、演出、总结等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有时一个剧本从动笔到最终确定要经历多次的失败,需要在大家相互鼓励下才能完成。这些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互动环境,搭建了同伴心理互助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体会别人的感受。在这种学生间所进行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的同伴心理互助过程中,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互助意识不断增强。

3.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自发性和创造力是心理剧的核心。Moreno 认为人类社会化之后带来的问题是自发与创作能力被压抑,使人们面对问题时不能创造出适当的反应。他说“:自发性是在当下、现时、当场发生的;它触发个人对一个新的情景做出适当的反应,或是对一个旧的情景做出新的反应。”[6]在心理剧编排时,如何选材、编排、演出和总结,如何在演出时让剧台表现得更有美感,这都需要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心理剧的演出过程中,不论是主角还是辅角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自由的发挥。此外,借由心理剧的角色互换技术,学生需要模拟并体会不同于真实日常生活的角色。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配合音乐、灯光及肢体语言来模拟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并尝试通过创造性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心理剧的演出过程就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过程

3.4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Moreno 不相信语言可以走入心灵的大道,然而音乐、雕刻、绘画、哑剧等艺术有着语言不能及的跨文化沟通功能[7]。而心理剧正是以故事、游戏、肢体开发、绘图、面具、音乐、演剧等艺术的展现形式来反映学生内心冲突和情绪波动,它生动、有趣、渗透性强,易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易于被学生接受。在心理剧中,每个学生可以透过共同的创意,将内心的感受或潜在的想法,从不同的个案背景与文化,共同表演出动人的心声[8]。由一个整体的创意,或是分组的即兴创作,透过学生不同的互动与故事的呈现,使得每个个人剧或是雕塑的声音更将人生刻骨铭心的事件描绘得更加鲜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而促进个性的发展。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治疗的方式,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它的重视和运用对于提高团体咨询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4校园心理剧在心理辅导中的意义

校园心理剧可在多方面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心理治疗的一味良方,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在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中,把校园心理问题采集归类,通过戏剧创作手法和艺术表演形式,用一种类似假戏真做的形式,对该类心理问题进行戏剧化直观化的描述、解释和指导,通过学生自己演、演自己来进行一定的角色置换,在浓缩了的自我行为,即舞台行为与生活行为的比较和评价中贯彻实施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

4.1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校园心理剧中当事人 (或当事人的扮演者)获得的一个教育功能是自我表达能力的升。校园心理剧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扮演者) 的表演能力有强有弱,参差不齐。但是,参加过表演心理剧的当事人都体会到自己的表达能力,尤其表达自己的勇气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中许多心理问题的形成源于当事人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找不到合适的、恰当的机会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困苦和矛盾,从而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形成。

4.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校园是学生接受人际关系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成长过程容易受其同辈群体的影响。因此,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重要。校园心理剧为学生创造了与周围同学交往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实践,从理论中获得实际交往的经验式尝试,特别为一些人际交往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种信任、安全的人际交往氛围,克服了他们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积累人际交往的成功经验。

4.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校园心理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过程中的内心冲突与外在表现,为解决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当学生的问题难以用语言表述时,可以通过心理剧表演,让学生的喜怒、好恶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观点、情绪,使他冲破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看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候,学生难以判断某一行为所造成的后果,通过戏剧表演,可以有助于学生获得有关行为结果的反馈,这种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自己的行为以及其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要比说明、描述的方式更形象、生动,更具效力。

4.4体验角色、疏导情绪

在表演活动中,扮演者可以体验角色愉悦的情绪,也可以将扮演者内心的不满和积压的情绪。通过所扮演的角色这一不算真实却很安全的情境表露出来,将平时积郁在心中的消极情绪,难以表达的想法宣泄出来,以获得情绪的抒解[9]。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人的语言行为对自己而言是一面镜子,在镜子中能映出自己的影子,使自我获得洞察力。同时,每个人又可以从其他成员处得到自己语言、行为的反馈信息,使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促进角色的相互理解,缓解人际交往中的紧张、焦虑、冲突或对立的情绪[10]。

5小结

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是非临床领域的预防发展模式。简单照搬心理剧的理论与操作必然导致校园心理剧操作的问题与混乱。建立在心理剧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校园心理剧,必须创造性地发展适合校园情境的操作模式,并加以灵活运用。总之,将校园心理剧引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新的途径之一,可以开拓新的视角,将青少年集中深刻的问题排演出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精神感受,可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治疗手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 [2]王敏玲,浅析校园心理剧2010 年 8 月刊

[3]国家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0实施指南(试行)[Z]. 2001-04-11 [4]胡艳玲.校园心理剧初探[J].科技信息,2007.22 [5]秦娟.校园心理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3 [6]郭小艳,校园心理剧的功能和作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7]庄建东,校园心理剧特征探析,2010.12. [8]刘丹,解读大学校园心理剧,2012.04,:1672- 7894(2012)10- 0162- 02. [9]张晶.论心理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J].科技信息,200.24. [10]王平.试论校园心理剧的教育功能[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1)

上一篇:新开学祝福语范文下一篇:小教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