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都市农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为句容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发达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运用SwoT法分析句容发展都市农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为宁句同城化下句容发展都市农业提出对策建议。

第一篇:都市农业论文范文

宁波:点亮绿色都市农业

近年来,宁波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打造“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美丽田园,产业融合、健康养生”的绿色都市农业强市,成功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3.3亿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4.1亿元,全市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一,“宁波模式”领跑现代农业新征程。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近年来,宁波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主的“两区”建设,积极调优产业和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了出口蔬菜、“甬优”系列水稻、余姚榨菜、奉化水蜜桃、浙东白鹅、象山梭子蟹等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0%。

据介绍,宁波市按照“做大做强国家和省级农业园区、做优做实市级农业园区、做精做细县级农业园区”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绿色都市农业发展大平台,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和省级特色农业强镇10个,居全省第一。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1.6万亩、总产量82.2万吨,蔬菜瓜果播种面积144万亩、总产量305万吨,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15万吨、3.59万吨和3.24万吨。

为了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宁波市以“两区”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0万亩,并完成45万亩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屡创新高,水稻单产提高到510公斤;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31个;建成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20个、现代农业庄园23个。

此外,当地通过市、县、乡镇三级联动,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慈溪杭州湾、余姚滨海、宁海东部、象山大塘港等地,分别形成4个面积10万亩以上的主导产业集聚区,建成了8条“十亿级”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调好农业生产方式

一直以来,宁波市坚持生态立农、质量强农,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绿色健康发展,切实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绿色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宁波积极创建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和示范区,整县制推进美丽生态畜牧业,建成省级美丽牧场54个,生猪规模化程度达到81.7%,居全省第一,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其中宁海县农牧深度融合的三级循环模式被评为全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五大模式之一;海曙区的天胜“四不用”农场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六大区域现代生态循农业模式之一。据统计,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1189个,产地面积220万亩,占主要食用农产品的58.9%。

优化品质,保舌尖上的安全。2016年宁波市成功列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名单,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链。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追溯体系、标准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建设,4787家主体纳入追溯平台,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9%以上,创历史新高。奉化区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有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6个,居全省第一。

整洁绿色,建清洁化的田园。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去年以来,宁波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出田园洁化、绿化、彩化、美化“四化同步”组合拳,推行农田长效保洁,实现农业全产业全区域覆盖,有省级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县3个,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1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7%,全面营造“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多彩美丽”新田园,推进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

违规农棚田舍被拆除,现场或还田或还绿;田间地头常年堆积的垃圾得以清理……据介绍,全市农棚田舍和农业设施用房整治行动推开以来,通过规范管理和动态巡查,做到拆除一批、整改一批、建设一批。各地还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等工作,开展农田环境清洁行动。

改进肥药施用方法,调整肥药结构。实施“肥药双控”工程是让农田绿起来的前提。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围绕“精、改、调、替”技术,狠抓肥药减量与增效并重,力促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调活农业发展动能

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市坚持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培育市场新主体,以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等为抓手,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活力。

建立健全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全市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达到70%,居全省第一。截至2017年底,全市有家庭农场4100家,农民合作社2680余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7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51家。农业组织化程度达83.3%。

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宁波市深入实施种业强市战略。“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推广面积450万亩,市种子公司跻身全国水稻种子销售十强;微萌種业公司成为全省最大的瓜菜种业企业。持续推进“农机换人”,全面启动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9.4%,粮食机械化烘干率达到75%,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调新农业产业业态

宁波围绕“调优结构活一产、巩固提升联二产、多元发展促三产”的思路,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进一步融合。

据介绍,宁波市积极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8.4%。全年加工农产品376万吨,有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7家,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3个,全国主食示范加工企业6家,总数居全省前列。

“把田园建设美丽,产业发展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田环境的改变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吸引大批城里人前来体验农事、休闲观光,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使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得以全面拓展。”宁波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宁波市大力推进“农业+休闲”,拓展产业链。2017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直接营业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24.2%。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绿色都市农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洁化、绿化的基础上,当地一方面以作物布局、耕作创新为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减少碎片化种植和季节性抛荒品种。另一方面,加强农田色彩搭配和创意图案设计,有效提升农田景观效果,推进农田景区化。

与此同步,各地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全面植入旅游元素,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深入融合。在宁海,长街、越溪的产业基地、岔路生态采摘基地、桑洲油菜花基地有机结合,打造出“美丽田园”风景线;象山在黄避岙、涂茨等地建立3个1800亩油菜花主题观光点和2个100亩彩色水稻主题观光点,按照“精品农业+体验园+农家乐”的模式,促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

此外,为提供金融支持,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细分险种有58个,基本覆盖了全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多个险种为全国全省首创。据测算,2017年全年保费2.06亿元,累计向全市120.01万户(次)农户提供了415.68亿元的风险责任保障,签单保费10.89亿元,累计赔付10.17亿元,财政补贴8.7亿元。

宁波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宁波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为目标,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和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增美,为加快建设“名城名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第二篇:南京都市圈同城化下句容发展都市农业探讨

[摘要] 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为句容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发达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运用SwoT法分析句容发展都市农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为宁句同城化下句容发展都市农业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南京都市圈;都市农业;SwoT分析;对策建议

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是指在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对地域相邻、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城市之间实施一体化的空间管制方式,使城市之间在地域空间、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逐渐融合,最终达到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发展状态的新型城市发展战略。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都市圈的出现,为实现农业生产与城市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都市圈中城市利用地域相邻的区位优势、中心城市特殊需要和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来发展都市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都市农业”概念是20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与间隙地带的区域范围内,随着都市经济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农村和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而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并服务于都市居民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都市农业融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和示范教育功能于一体,是经营形态高级化、多样化的农业,其本质特征是紧密依托、服务于中心城市。

句容是南京都市圈“半小时核心圈”中离南京最近的城市,也一直是苏南传统的农业市,然而,苏南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传统农业已限制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背景下,抓住同城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合理开发利用传统农业资源,发展都市农业,是句容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

一、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一)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国外都市农业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都是都市农业发达的国家,至今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1.以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前提,以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为支撑。欧美及亚洲各国的都市农业都是在城市化高度发展、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同时,充分利用大城市发达的市场、信息和交通网络,打造现代化的都市农业流通体系,成为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大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点。花卉之国的荷兰。支撑其都市农业发展的在很大程度上与辐射全球的海牙国际鲜花交易市场的形成有关。

2.重视引入和应用先进技术和科学规划,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都市农业是分布在都市周边区域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的农业形态,由于这些地区具有耕地少、劳动力价格高的特点,农业投入也相对较大,因此。发达国家发展都市农业都十分重视引入高新生产技术和科学规划,以此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产业要素的集约化经营。新加坡通过建设现代集约型农业科技园,同时结合岛国特点,在空间上又强调通过环市区农业带和沿海观赏渔业带进行集中布局,以此形成了更加明显的集约化效应。

3.追求多元化功能目标的实现并建立健全法规政策体系。日本主张发展都市农业应实现“构建城市‘后花园’、建设生态型城市、增加农民收入和振兴农村四个目标”。法国则以突出环保生态功能为主,为城市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另外,为给都市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国都制订了健全的政策、金融和法律支持制度,以建立起对都市农业的政策支持和保护。

(二)我国部分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最早将都市农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其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式。一是兼顾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目标。北京通过开发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促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二是注重突出区域比较优势,注重突出自身的禀赋优势。三是着力提升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既运用现代技术和设施手段武装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也着眼于对农业生产的产业链的拓展。四是重视组织协调机制建设,既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上进行系统安排和部署,也通过相关组织机制建设,推动各级、各部门的协调与通力合作。五是构建圈层式空间发展格局,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开阔而有序的空间。北京按照城市农业发展圈、近郊农业发展圈等五个发展圈来部署都市农业的发展;上海市立足于建设国际化生态大都市的需要,强调按照“三圈六区”来发展都市农业;天津则提出发展“一圈两带”的沿海都市型农业。

(三)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启示

综上,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给其它各地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强化和完善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目标。既要发挥农业园区的生产功能,更要发挥休闲观光、体验教育功能,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居民的多样性生活需求,否则发展都市农业就失去了本质意义。

2.合理构筑都市农业产业布局。合理的空间布局是促进都市农业集约化发展和完善都市农业多元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应立足本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地形环境和区位优势,加快构筑起合理的都市农业空间布局,以形成特色明显、功能合理的区域化布局,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

3.明确都市农业发展重点。从兼顾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目标、着力提升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以及丰富都市农业形态的角度出发,以发展“高效、外向、生态”农业为方向,明确都市农业的发展重点,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低效农业向规模高效农业、由单纯的农产品生产模式转变为二、三产业联动模式发展。

总之,都市农业是在城市化水平高度发达、适应城市居民多样性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市农业既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又要为城市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还是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的独特形式和重要场所。只有紧紧把握住都市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拓展都市农业功能,才能真正体现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

二、宁句同城化下句容发展都市农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便捷的区位交通成为建设都市农业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的基础。句容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随着一系列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未来句容与南京的时空距离将不断拉近,区位优势必将进一步放大,句容将全面分享南京都市圈扩张的溢出效益。

2.多样的丘陵地貌成为发展都市农业的宝贵资源。句容丘陵山区地貌复杂多样,山、丘、岗、坡、冲五种地貌齐全,其中岗坡地占60%,这对传统种植业来说基本上是中低产田,而对发展经济林果、优质茶叶、应时鲜果、特色蔬菜、彩叶苗木等特色

产业来说却是适宜的宝贵资源。

3.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为发展有机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以及工业企业少,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丘陵腹地内林木葱茏,处于半原始状态,环境优美,水质清澈甘甜,土壤环境质量经检测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环境要求。著名的茅山、宝华山、九龙山等名胜分布其中,山区内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非常适合旅游和人居,既是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理想投资区域,又是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宝地。

(二)劣势

1.传统农业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句容有国土面积1385km2,其中低山、丘陵与岗坡地面积181.53万亩,平原及低洼圩田面积26.58万亩,分别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7.2%、12.5%。丘陵山区的粮食、油料产量分别占全市总产的80%、90%。句容是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其中,20%以上的水稻生产要通过三级翻水,每10年要遭遇3—4次秋旱和2—3次伏旱。天然的劣势导致句容传统农业的成本偏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竞争力。

2.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全市城市化、工业化基础差、起步晚,服务业落后,产业承接能力低。特别是茅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老区镇又全部分布在丘陵山区,2009年句容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835元,而老区农民人均收入比全市低200元左右。

(三)机遇

1.“宁镇扬”板块的同城化发展为句容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巨大机遇。句容与南京接壤,二市地理相近、历史相通、文化相同、人脉相亲,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2010年,南京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新一轮修编。将句容纳入了同城化发展区域,更赋予了句容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对句容新一轮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句容顺势而为,提出“推进宁(南京)句(句容)同城同建、打造南京副城”的发展战略。这为句容依托南京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巨大机遇。

2.“2014南京青奥会”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契机。无论是奥运会的举办加速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还是广佛两地借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东风加速区域同城化建设,这都表明,一场影响力巨大的体育盛会可提升整个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水平、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区域内旅游业发展,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2014年青奥会将花落南京,这不仅给南京,也给毗邻的句容带来了新的机遇。句容完全可抓住“青奥”契机,在农副产品供应、旅游观光、生态环境改善、赛会接待等方面主动合作,扮演好南京副城角色,助推都市农业发展。

(四)挑战

南京是江苏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依托南京的辐射带动、实现与南京同城化发展的思路不仅是句容,也是南京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共同想法。各城市在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都积极对接南京提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措施,这对句容吸引都市农业发展要素聚集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综上可以看到,南京都市圈同城化既给句容发展都市农业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此应作客观、冷静的分析,紧紧把握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质,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促进句容的资源优势向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优势转化。

三、宁句同城化下句容发展都市农业对策建议

(一)围绕南京等中心城市需要,开发都市农业功能,合理构筑都市农业产业布局

句容发展都市农业,应充分利用地处南京都市圈核心区所形成的区位、市场、科技和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南京等中心城市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句容都市农业的功能性目标,合理构筑都市农业产业布局,完善都市农业功能。

1.生产功能开发:按照“东种西养南果北林中间花”的区域布局,建立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东部丘陵各镇以应时鲜果和畜禽养殖为主,西部赤山湖周围各镇以水产养殖为主,南片和北片区各镇以林牧产、果品、茶叶为主,城区周围以蔬菜、花卉苗木为主的一镇一业、几镇一品的农业生产格局,既为都市居民提供新鲜、卫生、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食物消费需要,也增加农民收入。

2.生态功能开发:以各类农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有机农产品的种植品种和范围。赤山湖作为南京周边最大的湿地,是区域生态系统的组织部分。它对保育自然生态,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改善人们生存环境起重要作用,应加大赤山湖湿地建设力度。

3.生活功能开发:利用句容丘陵山区的自然原生态优势和“三山一湖”(茅山、宝华山、九龙山和赤山湖),围绕青山、绿水,有机整合山水农林、特色产业、土特产品、农事活动、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观光农业资源。建立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区,打造观光农业精品线路。

4.示范与教育功能开发:利用境内江苏农林学院的江苏农博园、茶博园,镇江农科所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园区以及利用互联网将虚拟农场与现实生产相结合的“CSA农场”等形式,发挥都市农业作为“窗口农业”的样板、示范和体验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农业知识教育和农业体验的场所。

(二)现阶段句容都市农业发展重点

1.促进农林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葡萄、草莓、茅山老鹅、月光有机大米”等特色农林农产品种植、加工等领域,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科技化水平,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农林产品生产向高附加值环节发展。

2.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运用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3.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低山、丘陵与岗坡地、城郊结合部等土地资源,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发展生态农业、果蔬苗木农业、观光农业。同时,大力发展“畜禽一沼气一果蔬”等生态循环农业,为南京打造优良的生态圈。

4.树立大农产品观念,加强农作物综合利用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以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5.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借鉴各地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句容南部丘陵腹地半原始状态的自然资源、“真山真水”的旅游资源、葡萄与草莓采摘园、赤山湖湿地等农业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多种形态、多种模式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在现有基础上的规模开发和业态升级。

(三)组织措施与制度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责任。为确保都市农业开发工作落到实处,应整合行政、技术、项目等资源,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制定都市农业开发责任制,落实具体的地点、实施途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认真组织实施。

2.加强调查研究,高起点、高标准制定规划。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根据句容各地的资源和区位,按照“高效、外向、生态”的总体思路,实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深入基层讨论、征求群众意见、邀请专家论证,制订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与实施方案。

3.加强政策扶持,培育都市农业开发主体。都市农业开发离不开各类市场主体的介入,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要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等,发挥其带动作用,创新和推进“开发主体+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承包户”组织模式,鼓励农技推广部门的科技公司、承包经营大户参加都市农业开发。通过不断提高都市农业开发和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约束机制。推动都市农业开发的规范化管理。

4.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创新都市农业开发投入机制。要抓住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机遇,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等各类资本投资开发,形成多元化开发投入机制。开展招商活动,扩展都市农业开发的资金来源。

5.加强科技支撑,努力提高都市农业开发的科技含量。既要充分利用“一院一所”的专家优势,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又要发挥农村乡土人才的技术优势,依靠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更要注重发挥市镇两级农技推广人员的主力军作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繁、推工作,努力提高都市农业开发的科技含量。

6.加强机制创新,实行开发资源的有效整合。要搞活土地流转机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合理的土地流转补偿协议,通过转让、转包、租赁、互转、入股等形式,实施规模开发和农民参与开发。要创新土地经营机制,通过实行租赁开发,将“四荒地”资源向社会公开招租,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传统农业资源开发。

四、结语

南京都市圈“同城化”为句容发展都市农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有紧紧围绕南京都市圈城市需要,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把握都市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拓展都市农业功能,科学分析内外环境因素,趋利避害,明确发展重点,落实组织措施和保障制度,句容都市农业才能进入转型升级和效益提升的新阶段。才能促进句容农业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红,董超.对同城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

[2]杨卫丽,李同异.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及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1,(1).

[3]马黎明.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6).

[4]许俊彦,王友成,等.推进丘陵山区开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关于句容市丘陵山区农业开发的调查[J].上海农业科技,2006,(6).

[责任编辑:钟 山]

作者:芮正茂

第三篇:大城市都市农业规划模式探析:以成都市为例

摘要 从都市农业的产业形态入手,对不同都市农业规划模式进行分类探讨。以成都市为实例,结合实际情况,对成都市的都市农业产业形态、规划模式等进行分析研究,继而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建议进行多维度开发,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以保证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大城市; 规划模式; 可持续发展;成都

Key words Urban agriculture; Metropolis; Planning mode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engdu

20世纪90年代以后,都市农业成为城市规划与农业发展实践的研究热点。在我国,随着城市用地急速增长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为应对快速城市化,城市建设提出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而都市农业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都市农业的定义为:受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所影响范围内的农业活动[1]。传统农业多在乡村,而都市农业与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结合,涵盖城市建成区内的所有与农业产业相关的用地,以及城郊与城市相关的各类农业产业形式。在可持续低碳发展建设的今天,人们更需要延伸农业功能,对城市及其周边的农业产业用地进行保护利用,提出一种多功能的都市农业发展途径,使其能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控制城市蔓延,为市民创造更多接进自然的条件。

1 都市农业的产业形态

人的基本消费需求有两类:一是有形的物质需求,二是无形的精神需求,即生态需求[2]。根据需求的不同,可将都市农业产业形态分为两类:提供产品满足物质需求的产业形态和提供服务满足生态游憩需求的产业形态。

1.1 产品型产业形态

产品型产业形态是在城市范围内,运用现代农业技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以满足其物质需求的都市农业产业。产品型产业形态包含3个方面:①生态农业,主要从都市农业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优化出发,寻求整个系统的动态平衡[3];②设施农业,指运用一定的农业设施设备,人为控制环境条件对农作物生长,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方式,又称可控农业[4];③创汇农业,要求转变传统农业发展观念,提高外向型农业发展意识,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并且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外贸体制改革。

1.2 服务型产业形态

服务型产业形态是在农业绿色属性的基础上,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游憩、旅游度假等场地和服务的都市农业产业,与传统农业产业有着根本区别。其包含3个方面:①景观农业,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依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农业景观,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②旅游农业,与城市旅游产业结合,通过创造丰富的农业景观和空间形态吸引市民和外来游客前来游憩、体验、度假等。旅游农业是都市农业产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设发展较多。发展都市旅游农业既可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又能优化投资环境,实现都市农业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2]。③休闲农业,以休养度假为主来发展现代化都市农业,形成现代休闲度假场所。

2 都市农业规划模式分析

城市农业产业形态对都市农业规划有巨大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都市农业产业形态,选择几个为主要产业空间进行规划设计,从而形成不同的都市农业规划模式。通过对不同城市都市农业规划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将都市农业规划模式分为3类:农业绿色屋顶模式、农业主题公园模式、农业立体种植模式。

2.1 农业绿色屋顶模式

农业绿色屋顶模式是在小范围内,如建筑屋顶、阳台,供人们种植农作物,让市民能享受栽种收获、休闲娱乐的乐趣。如日本的Machinaka 蔬菜园即是改造火车站的屋顶形成了农業绿色屋顶(图1)。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大力发展城市屋顶绿化建设能有效缓解城市生态恶化等问题。建筑屋顶能为城市提供20%以上的用地,将这些未被利用的空间用于城市绿化,既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又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建筑温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将屋顶花园改种蔬菜、水果、鲜花等农作物,在保证绿化面积的同时,由市民进行日常养护工作,可降低城市绿化管理维护成本,同时还能为居民提供新鲜的绿色食品,实现经济价值。

2.2 农业主题公园模式

农业主题公园模式是有一定规模,集中建设具有丰富农业景观的农园。如在日本,政府为保护耕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保留部分点状或片状的耕地,形成规模不等的各类各具特色的农园[5]。农业主题公园模式下的都市农业可作为城市产业之一,既有传统农业的经济功能,还能起到创造休闲娱乐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凸显城市文化等功能。

针对不同的使用主体和主题,农业主题公园可分為以下

5种:

①市民农园。没有农业用地的居民承租城市或近郊的农地,用作种植蔬菜、水果、鲜花等农作物,借以享受耕种乐趣,体验田园生活。

②老年农园。专为已退休的老年人开辟,让高龄化社会中日益增多的老年人获得心灵的安宁,获得回归自然的规律性健康生活,体验耕种收获,享用健康农产品以及把产品赠予他人的快乐,并且扩大人际交往范畴,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6]。③农业产业园。将农产品生产、销售结合在一起,并与休闲娱乐旅游相结合,实现产业化与一体化。农业产业园要良好发展应形成风格特色,可以是单一农产品构成的专业性农业产业园,也可以是丰富农产品种类的复合型农业产业园。④民宿农庄。在城郊农民对多余或废弃的农舍进行改造,为城市旅游度假人群提供住宿。民宿农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管理,住宿规模多在25~60人,并为旅客提供当地特色的早晚餐食物。

⑤观光体验农园。在城市或近郊,利用农业产业、农业资源条件、农业设备等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其中安排多种观光体验农业活动(如摘菜、采果、捉鱼),便于人们接受农耕教育,以此吸引大量城市观光人口前来。如武汉市檀香山观光农业庄园(图2)即是通过规划,重点发展农业观光、休闲、体验项目,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传承延续当地的特色文化,展现自在舒适的农庄生活。

2.3 农业立体种植模式

农业立体种植模式是高度密集的产业化种植经营方式,依靠农业科技发展和城市建设,将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作物进行立体种植,并配合饲养鱼禽家畜等动物,利用其产生的垃圾和肥料作为整个系统的生产能源,并用城市中水进行农业灌溉,同时净化污水达到循环利用,以此来推进城市化进程,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城市综合效益。农业立体种植模式还能充分挖掘土地、光、水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并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提高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产出更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改善农业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此种模式虽还在试验阶段,但将会是未来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如将现代住宅与立体种植相结合(图3),可以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农产品及园林观赏植物;又如新加坡的垂直花园——擎天大树(Supertree),将树的外形与功能相结合,既能供植物生长,展现热带雨林风貌;同时还可以模拟树木的生态功能,具备可持续性(图4a)。擎天大树的一部分树冠装有光伏电池,吸收太阳后可供夜间照明(图4b),其他则与植物冷室系统相连,用作排气系统。

3 成都都市农业规划模式分析

3.1 成都都市农业产业形态

根据城市自身的环境条件、资源、气候等因素,将创汇农业和旅游农业作为成都发展都市农业主要的两种产业形态。除以上两种主要产业形态外,还包含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景观农业及休闲农业等。

以成都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基础,加之成渝经济圈的逐渐成型,庞大的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为成都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准备了良好的条件[7]。创汇农业的大力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成都的经济发展,刺激成都及周边地区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扩增。同时随着近几年成都国际化影响力的提升,成都创汇农业的发展将具有巨大潜力。在利用国内外农业先进技术的同时,将开发创汇农业作为新领域,为成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开拓新的篇章。

在发展创汇农业的同时,城市郊区优越的资源条件为成都发展旅游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巴蜀历史文化的深厚,巴蜀山水风景的独特、神奇,郊区特有的农业资源(如龙泉的水果、温江的花木)使成都能很好地将农业与旅游、生产与消费连接起来,将自然农业发展成为旅游农业,将农业园区打造成为旅游景点,从而为成都旅游城市拓展新空间[8]。

3.2 成都都市农业的功能分区

根据成都市城市建设特点,依据屠能圈原理,由内向外可划分形成3个圈层功能区(图5):第一圈层,成都绕城高速以内地区,以发展景观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重点发展农业绿色屋顶、市民农园、农业产业园等;第二圈层,为绕城高速向外的郊区,优先发展生鲜果蔬、设施园艺,保障城市居民安全充裕的绿色食品供给,发展旅游农业, 拓宽市民休闲游憩空间;第三圈层为郊区以外广大地区,发展高端种业、创汇农业,以及优质粮油、特色畜禽、水产养殖,带动加工农业发展。

3.3 成都都市农业规划模式分析

近几年成都努力打造田园城市,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逐渐替代农家田园,使得成都的田园城市梦受到一定的阻碍。如何在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营造田园城市的氛围,是成都近几年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曾经盛极一时的“农家乐”是成都发展农业经济的途径之一,然而“农家乐”的经营却有待完善。成都的“农家乐”大多分布于郊区县及其乡村,对于都市居民来说,“农家乐”的代名词即是“农村休闲场所”,未充分发挥出农业特色,体现农业经济价值。此种发展模式并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将成都郊区的“农家乐”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处理,以农业产业园为核心,进行带动发展,辐射周边“农家乐”进行调整,转为民宿农庄、市民农园或观光体验园。利用原有经营模式,由私人承包,将多余或废弃的农园改造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娱乐度假场所;还可考虑划出适当农地,承包给都市居民,使之能享受栽种的乐趣,而经营者也可对其进行日常管理,双方受益,并且加入对农耕文化的提炼、扩展、延伸,让人能在体验的同时加深对农耕文化的认知,感知都市农业文化,最终实现都市农业的区域化、多元化、系统化、可持续化发展。

在成都市区内,考虑实施“绿色屋顶”计划,将部分屋顶进行绿化改造,并颁布相应的政策,在不威胁他人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屋顶种植,既能美化环境,又能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食品,还可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

而在成都郊区及郊区以外的地区,特别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乡镇,应适当引进立体种植。在农业用地极为紧缺的情况下,立体种植不但能减少能源浪费,还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成倍的产品,同时也可丰富农业产品。为保障立体农业的推广,还应为当地农民配置相应的立体种植专家,帮助农民学习立体种植技术。

3.4 成都都市农业发展前景预測——多维度开发

成都都市农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背景下,成都对生态环境、都市农业的重视将会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这将成为发展都市农业的大好时机。

鉴于成都城市发展定位中包含“休闲”,成都都市农业发展可从旅游、休闲等方面出发,结合“田园城市”发展,向着“多维度开发”模式转变。一方面发展旅游农业、景观农业,优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创汇农业、生态农业,提高经济产值。

成都都市农业的多维度开发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经济发展,还能美化生态环境,增加居民环保意识;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力度,让城乡两种生活方式更加融合。而各项产业的发展也能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发展;而农业主题公园,特别是民宿农庄,能为旅行者提供良好地住宿环境,也能为农村居民创收。

3.5 成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要使成都都市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对产业形态、规划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外,还应做到以下4点:①

政府主导,民众参与。都市农业的发展壮大必须由政府出面主导,强调其重要性,加大对都市农业的管理实施措施,颁布相应改革政策,让民众作为都市农业实施主体,切身参与到都市农业的实施过程中,从中获取快乐、利益,并持续发展下去。

②吸引民间投资。都市农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政府,还应吸引民间投资推动其发展。中小型民间投资者能将都市农业深入人心,让居民能更好地接受都市农业。为了能吸引民间投资,政府需为其最大化地减少投资风险,有效解决投资者的困难、顾虑。

③培养都市农业经营管理人才[9]。向社会征集都市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培养,使其能适应都市消费需求、市场规律,拥有良好的都市农业营销能力,为都市农业后续发展培养出优质的服务型人才。

④开展都市农业宣传教育活动[10]。目前市民对于都市农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可以适当开展相应的都市农业相关知识讲座,进行都市农业维护技术教育等。

在都市农业发展前期,政府应投入更多的力量,等都市农业得到社会认可并形成新的城市产业结构体系后,由政府出面逐渐引入民间投资,配以前期培养的高素质都市农业管理教育人才,继续增强都市农业的影响力,使都市农业能更好地发展下去,最终融入人们的生活,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对于自然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农业作为人类对于自然原始的合作状态,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扩张,农田逐渐减少,农业呈现近似衰退的状态,可是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在如此境地下,都市农业应运而生,目的是为解决农业用地减少,农产品产量减少等造成的问题。此外,都市农业还能起到美化城市,优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旅游资源等作用。

研究从都市农业的产业形态入手,通过对不同城市的都市农业发展情况总结,对大城市都市农业规划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并针对成都市的特殊条件,对其都市农业的产业形态、功能分区、规划模式、发展前景和发展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对于成都市而言,发展都市农业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政府对于都市农业的发展重视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成都平原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在百姓对于都市农业需求加深,部分企业具有打造良好都市农业能力,政府大力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背景下,都市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宁超乔,徐培玮,邢记明.都市农业的城市规划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69-71.

[2] 曹林奎,张峦.上海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400-404.

[3] 赵玉榕.试论对台优势与建设厦门都市型农业[J].台湾研究集刊,2006(4):62-69.

[4] 刘长运,李尊明.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产业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113-117.

[5] 张子婴.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6):88-90.

[6] 苟露峰,崔磊.日本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J].世界农业,2012(3):67-68.

[7] 张晓雯.关于成都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4(10):46-48.

[8] 安慧,魏皓严.城乡统筹背景下对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思考:以成渝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11):78-83.

[9] 郭上彬.关于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1(30):185-186.

[10] 曹育明,丛永博.基层农业法制宣传教育的实践[J].中国畜牧业,2012(10):64-65.

作者:阙怡 王昊諹

上一篇:农业学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票据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