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

2022-08-29

第一篇: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

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真正活跃起来,使中国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使中国共产党大踏步走在了时代前列。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世所公认,中国的变化沧海桑田,中国的前景光明灿烂。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使我们确立了这样的信念:“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项伟大的决策只有将之放在历史和时代的坐标系中才能更深刻地体悟到其深远的意义。

上世纪70年代末,党和国家面临着极为困难的局面。一方面,十年内乱虽然结束了,但广大干部群众要求彻底纠正“文革”错误的意愿受到严重阻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一系列“左”的政策依然严重束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发达国家纷纷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在抓住机遇、扶摇而上,在我国大陆的周边就有所谓“四小龙”的说法。是在危难中奋起,还是在僵滞中徘徊?是毅然鼎新图变,还是继续墨守成规?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了进退兴衰的十字路口。我们党及时感知时代的潮流,深刻体察人民的愿望,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改革的春潮在中国的大地上以不可遏制之势涌动起来,开放的大门从南到北、从沿海沿江沿边到内地次第打开,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0多年来,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眼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着眼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党带领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创新精神,冲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和种种不合时宜的思想认识,大胆变革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现阶段国情的生产关系某些方面和上层建筑某些环节,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瑰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此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13亿人口的中国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势面对世界、拥抱世界,不仅加快了我国的发展,也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社会主义是个好制度。我们的改革不是要丢掉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我们党从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后又形成并不断充实完善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0多年来,无论是面对国际风云变幻还是遭遇国内**,无论面对某些国际势力的“制裁”遏制还是应对来自社会的、自然的方方面面的风险考验,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在具体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破天荒地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通过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

的缺陷;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我们既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我们既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对外开放中,我们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又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践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将改革开放的目的概括为三句话: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本质的深刻揭示。喜看今日之神州大地,放眼当今之世界舞台,我们党领导的这场伟大革命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

——改革开放创造了我国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三位。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30年前的“后发展国家”如今被国际社会誉为“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教育、外交、祖国统一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方针和政策。在当代世界深刻变化、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的波澜壮阔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住了、站稳了。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世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使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风貌重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正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凭借改革开放的舞台,在科学认识新时期党的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在深刻体察人民群众的新诉求、新期待的过程中,在不断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破解改革开放难题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了自身的先进性。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自身建设进入新的更高的境界,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得到不断发展。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发展起来,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空前巨大、空前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是在不断地面对和解决各种矛盾中开拓前进的。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水深岸阔,正好行舟,但也难免有惊涛骇浪。我们取得的成绩举世惊叹,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凸显。例如,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在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同时,一些领域腐

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等等。对于诸如此类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加以审视。不能因为看到了一些消极负面的现象,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就对改革的方向和道路产生怀疑,甚至想走回头路。

要分清我们所面对的矛盾和问题是改革目标取向上的矛盾和问题还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显著提高,中国总体上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方面。当前收入分配领域某些差距的拉大,是在告别普遍贫穷、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党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阶段性问题。差距的扩大既有人们劳动贡献大小、技能高低不同的因素,又有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因素,也有行业垄断、以权谋私的因素,合理与不合理的成分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应该作具体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我们党坚定地把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鼓励先进、促进发展,又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同时,已经提出并正在逐步完善一系列“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可以预期,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一定可以在中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要分清我们所面对的矛盾和问题是改革带来的,还是因为改革措施不到位、不完善所导致的矛盾和问题。中国的改革是从经济领域首先发轫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党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重视教育、卫生和各项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推进了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的改革。今天,中国的教育、卫生以及其他社会公共事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13亿中国人民的教育、医疗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国家用于支持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的财力还相对有限,一些相关的措施还不够完善、不够配套,也确实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和改革的深化,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的目标将逐步实现。

要分清我们所面对的矛盾和问题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共性的矛盾和问题,还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所特有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发展和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在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所遇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经济快速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问题,贪污腐败、以权谋私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等。我国的改革开放要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走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一些矛盾和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集中。质言之,这些矛盾和问题不是改革开放本身带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这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了。重要的是,我们党已经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致力于建立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一定可以把发展中的种种不科学现象、种种消极腐败的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是为了更加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如果说过去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的一招,今后能不能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同样决定中国的命运。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如果我们走回头路,会回到哪里?只能回到落后、贫困的状态。”走回头路,就会使中国重新回到贫穷落后、僵化封闭的状态,就会丧失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宝贵发展机遇,就会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就会葬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很显然这样做人民不高兴,人民不赞成,人民不答应。

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矛盾只能用深化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只能求诸更好更快的发展。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主要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话,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们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已经大大深化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概括总结的“十个结合”,凝结了我党在改革开放中所形成的科学认识。坚持用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引领和推进改革开放,就能够保证改革开放方向的正确性,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性,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要继续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解决我们在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总钥匙”。必须通过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不断优化国内生产力发展环境的同时,面向世界拓展生产力发展空间。

要继续通过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未有穷期。继续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通过改革开放,使我国各个方面体制充分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分吸收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充分吸收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创造活动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制机制。

要继续通过改革开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离不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只有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深深植根于实践的沃土,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才能与中华民族发展进步要求历史地贯通起来,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彰显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要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要继续通过改革开放激发我们整个民族的创造活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巨大社会效应之一,就在于激发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创造活力。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破旧的体制机制对人的束缚,使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出来,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风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今日之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光明而美好的前景。

第二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没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保证,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充满活力的四项基本原则;而不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就没有物质基础。反之,离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走偏方向、失去动力。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就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缺一不可。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谈不上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就不可能创造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物质基础;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济建设的成果就会落到少数人手中,就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经济建设就会失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不可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坚持改革开放,就不可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不可能坚持好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完整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它奠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物质基础。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人民生活就不可能不断得到改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就会失去民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它规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规定了我们党和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制度,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为了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改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不能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削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因此,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国进行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当然也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党的领导。离开四项基本原则,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就会迷失方向。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和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之所以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就是因为它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伟大成果,就是开辟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我们说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最突出的也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相结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全面改革,不仅给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带来历史性变化和崭新的时代风貌,而且给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带来了强大动力。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而且极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赋予了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生动表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

第三篇: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

2013-07-30 08:40:04 引导语:许多人很迷茫,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坚持的七种原因,适合困惑中的所有人。

1、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高中阶段我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良好规律的生活,我们每天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自习,按时睡觉。

在一个有规律的生活里,人是容易有相对固定的受控时间去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到了大学阶段,课表不是天天相同,生活也开始多了很多可能性,这意味着你的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你获得各种自由的同时,你开始失去你过去养成的节奏感。你开始慢慢变成被不同的事情推动去行动的人,而不是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干一点什么的人。

这种被碎片化事情推动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大学,一直到了职场,都会越来越严重。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养成坚持的习惯,你最好要让自己有一些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的习惯。

我为什么总是建议大家做一些小事情?比如每天坚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写日记,练字,锻炼,一切你喜欢的事情都好,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哪怕就15分钟。这些小事情会慢慢形成你新的时间锚点,有了这些时间锚点,你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慢慢养成你生活中的新节奏感。有了时间节奏感的人,才能逐渐掌控自己的时间。大家要明白,对自己时间无法掌控的人更容易觉得累,而不是对自己时间有掌控的人,我们只是更有产出。

2、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你和怎样的人交往越多,你就越可能变成怎样的人。

在高中,因为有各种制度和外力约束,大家都被集体化成一种行为模式,往往能为某个特定的目标长期全力以赴,互相追赶激励,很多人觉得自己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很有充实感,和这个环境是分不开的。

我上班以后和我很多从小玩到大的老同学关系越来越淡,倒是和一些不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关系很好。我发现一个特点,我们这些玩得好的人往往是同一个生活节奏的人。

比如我的蓝颜知己,我们就成为一种互相激励的关系。我的灵感是他工作的推进,他的进步是我努力的理由,我们彼此成为对方的激励,最好的同伴教育。

3、我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我们往往缺乏和自己有同样目标的同伴,这也导致我们很难一个人特立独行下去,毕竟人是群体性动物,很难摆脱从众的自然基因行为模式。

在高中即便你的同学不求上进,我也不太担心你不会坚持,因为班主任、家长和学校构成了一张网,为你设计好了每天的行为模式。中国的高中不如看做是一种学习集中营模式更为恰当,它的升学率成功是以牺牲人的个性、人的自由意志为代价的。

但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让你在某个点上快速突破,脱颖而出,所以还是有其存在的理由。到了大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又或者是学校,对你的管理都是很粗放的,没有人天天监督你上自习,甚至是上课!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才会发现没有外力约束,他很难建立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

不仅仅是大学,即便是在职场,我也是比较反对在家办公这种模式。真正办过公司的人都知道,让新员工在家办公而不是集中到办公室管理,不但不会产生工作效率,往往还可能毁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会养成很糟糕的工作习惯。

绝大部分人离开环境的约束就一无所成。想享受自由的生活,前提是你为自己选择了某种有控制的生活。

这是像我这样经过十几年修炼的人才能勉强做到的功力。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考研时那么多人会去报考研班,一需要同伴环境,二也需要上课的环境。没有这个环境,他们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4、我们丢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标

有一名大一学生,从新学期开始他做了很多打算、计划,但是一学年下来,他几乎没怎么实行过,现在上课他没啥兴趣,要不看小说,要不睡觉,要不宁愿发呆,但过后他又特后悔,特纠结,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在大学里,他过得混沌,看不到啥希望,一味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甚至有不想念书的念头。他很烦,想改变这种现状,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即便能够坚持,但是前提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坚持的理由,或者叫目标。

高中阶段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大学,而且被同伴和环境驱动去努力。到了大学,就业一时半会还很远,考研也得三年后,经过十二年艰苦求学的日子,人都想为自己放松一下,大学又不缺乏这种放松的方式。但正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中,我们想不起自己的奋斗目标了。这是第一个问题:没有目标了。

高中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上大学,上好大学。其实大学倒是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就业,就好业。

为了上好大学,高中阶段发展了一套以拿分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体系,虽然这套体系影响人的思维开放性,但是它能帮你拿分。

在大学里,课程体系设置往往让你看不到和就业这个目标的关系,它的实用性和社会现实脱节的确很严重,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往往看不到自己和就业需求之间的进展,只是感觉到自己一天天在混日子。

如果你没有办法衡量你现在离目标的距离是否更近,你就会慢慢忘记自己的目标。甚至慢慢用还在学习这件事情安慰自己在接近目标,其实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不自欺欺人,大学生就应该主动在大一了解自己想去的就业单位,了解他们的就业岗位,了解这些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主动在大一就明确自我成长的目标和实现的手段,并找到恰当的手段衡量自己的进展。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好的教学体系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你是选择抱怨国家呢还是先去改善自己?

5、我们无法确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离目标更近

有的大学生倒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依然很难坚持。为什么?在高中你遇到任何自己不能突破的困难,都有老师教你答案。但是在大学,一切似乎都没有人给你答案,或者给你太多的答案。到底哪种是你想要的?这真很难讲。

所以很多同学在走向目标的路上,往往看不清自己坚持的方向是否是对的,因为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而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最佳的,在这种畏手畏脚的犹豫中,如果没有太多的进展,也就慢慢放弃了坚持。

6、我们的性格中有太多好逸恶劳的成分

还有一些同学看到了进展,但是也没有最终坚持下去,这很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心理学家说习惯推迟满足感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推迟满足感这个概念可能有的同学并不清楚,这里我分享一个摘抄来的故事,也许对你有启发。

不久前,一位30岁的财务分析师请求我的帮助,她想纠正在最近几个月里,总是拖延工作的恶习。我们探讨了她对老板的看法,老板对她的态度;她对权威的认识以及她的父母的情况。我们也谈到她对工作与成就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其婚姻观、性别观的影响;她同丈夫和同事竞争的愿望,以及竞争带给她的恐惧感。尽管一再努力,但这种常规心理分析和治疗,并未触及问题的症结。终于有一天,我们进入久被忽略的一个领域,才使治疗出现了转机。

“你喜欢吃蛋糕吗?”我问。她回答说喜欢。

“你更喜欢吃蛋糕,”我接着问,“还是蛋糕上涂抹的奶油?”

她兴奋地说:“啊,当然是奶油啦!”

“那么,你通常是怎么吃蛋糕的呢?”我接着又问。我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心理医生了。

她不假思索地说:“那还用说吗,我通常先吃完奶油,然后才吃蛋糕的。”

就这样,我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重新讨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如我预料的,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她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完成,而在剩下六个钟头里,她就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我建议她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钟头,要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会变得相对轻松。考虑到她学的是财务管理,我就这样解释其中的道理:按一天工作七个钟头计算,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她完全同意这样的计算方法,而且坚决照此执行,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们早在小时候(通常从五岁开始),就可以学会自律的原则,避免只图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例如在幼儿园里,有的游戏需要孩子们轮流参与,如果一个五岁的男孩多些耐心,暂且让同伴先玩游戏,而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乐趣,他可以在无人催促的情况下,玩到尽兴方休。对于六岁的孩子而言,吃蛋糕时不把奶油一口气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实践“推迟满足感”的最佳手段。孩子满12岁时,无须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的实践更可以得心应手。到了青春期,他们处理类似问题,应该形成一种习惯或常态。

7、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小成功替代了真正的目标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当人为目标奋斗得到一点点进展的时候,往往会奖赏自己放纵一下,这样就很容易让自己脱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点点进展的话,一定要提醒自己,要继续加油,因为目标还没有实现呢!

好吧,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

1、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2、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3、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4、丢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标

5、无法确定所作所为是否离目标更近

6、性格中有太多好逸恶劳的成分

7、因为一点点小成功替代了真正的目标

编后语:不知道你是哪种原因造成的不能坚持,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我想通过高中和大学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很多细节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恰恰影响了你现在的行为,你如果要改变,也只能针对每个细节,一点点去想办法完善。我还想说: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会改变你的性格。我建议你们不妨从按时吃早饭开始,这会带来意志力的提高,增强你的自控力。

第四篇:复兴之路--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

------【复兴之路】观后感

摘要:为了让国人更清楚的了解历史、了解我国国情;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片子主要从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个短片来介绍一百七十多年来中国人民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新的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

关键词:辛亥革命 、文革、改革开放、

正文

一、辛亥革命

为了一个民族地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地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一)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那么,中英之间,这场战争爆发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清政府地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二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地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地腐朽没落地政府。20世纪地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二)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三)袁世凯很快就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1916年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20世纪早期的中国已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四处可见城头变幻大王旗,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恐惧之中,报刊上常见的描述是大肆劫掠,惨不忍言。1919年梁启超来到欧洲,贫富差距和尖锐的劳资矛盾让他十分震惊,他在《欧游心影录》中描述道: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就在这个时候,从俄国传来了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复比较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一)建国初期有这样一首歌曲来歌颂毛泽东----《东方红》,咱们来回顾一下建国后毛泽东的一些作为。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但是,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却山高水长,1949年的中国铁路主干线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4000万灾民等待救助。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在建设的进程中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二)文化大革命是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式以及党和国家形式评估的错误造成的,甚至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整个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才能解决问题。导火线是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次文革给国家和人民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但文革期间建设新中国的探索也完全没有停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与亚、非、拉国家的友谊不断加深的同时,20世纪

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开始摆脱冷战思维的禁锢,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赢得了国家广阔的空间。于此同时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三、改革开放

万物都在改变,中国也在近代翻天覆地的变化着.我们从封建国家,因为落后被打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度差点走向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最后还是通过战火搭上了社会主义的班车。中国的命运是曲折的,是艰难的斗争历程,人们一路呐喊,终于走到了今天。

(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这样一个描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这首歌词中提到的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圈指的是珠三角地带,那里被邓小平南巡后就开放了,指定为特区,经济发展快,;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在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同时提出建立了经济市场主导地位,我们国家在这一上面有了一个很大的转折点。思想的突围带来了实践的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闸门逐步打开,一个个围绕着市场而生,充满活力的经济细胞诞生了,继四个经济特区后,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先后开放,开放的逐步扩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新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普通中国人的家庭,一个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到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新的观念,对成功的渴望正汇聚成一股创业的热潮

(二)“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是《走进新时代》当中的一部分歌词,歌曲歌颂的是我们当代伟大领袖江泽民主席,亲切深情反映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进入改革开放后,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展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1997年中国国旗在香港冉冉升起,这片一百年前被迫割让的国土重新回到祖国,两年后,澳门也顺利回归祖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重要而积极的力量,在一场不期而遇的危机中这份力量更是赢得了世人的尊重。2001年北京时间2001年11月10日23时38分,随着击槌敲响,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此时,距离中国递交复关申请已有15年,有人说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刻,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世纪之交,中国人不仅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强壮了筋骨,初步展现出一个发展中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且还创造性地践行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赢得了举办世界上最重要体育赛事的荣耀。

(三)“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几句歌词来自于歌曲《江山》,歌颂的是我们现任第四位了领导人胡锦涛主席;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 在科学发展观当中既有来自对中国这会发展阶段的清醒认识,也是中国基于全球发展的一种选择。而要在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的确是一个举世公认的世纪难题。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在神秘的太空中迎来了第一个中国人的访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人在2003年拥有了一份新的珍贵记忆。2005年底国家取消征收农业税,中国农民告别了已有2600多年历史的“皇粮国税”给全国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让更多农民感受到中国金鸡发展的成果;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打破了“有昆仑山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的神话”,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揭开了世界屋脊的神秘面纱,同时也给牧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2007年春《中国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更好的维护了个人合法私有财产、中非合作论坛和作峰会是一个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的历史性会议! 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中国已经张开了拥抱世界的臂膀,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正一步步走近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

这一系列的发展成果证明改革开放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过去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进步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在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新的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面前,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惟有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辉的未来。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全党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也要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

第五篇:如何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伊始,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一股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坚定地提出:“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的。我们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对于坚持这两个基本点,全面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对这一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体现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所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内容

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领导力量、指导思想,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命运,是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党的17大报告指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就会泛滥,就会干扰和影响经济建设。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鲜的时代内容。第三,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用僵化的观点看待四项基本原则,同样,我们也不能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看待改革开放。总之,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它们内在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注意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可动摇。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损害和背离社会主义;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不是动摇这个政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的根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根本原则,但是,如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的时代内容相结合,还是坚持那种不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的政策,那就无法正确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结合的产物。我们所讲的改革开放是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改革开放,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而我们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同现阶段新的时代内容相联系的。所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改革开放。

三、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各有侧重的。 两者互相区别、各有侧重。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1、是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开放、谋划发展稳定的根本依据,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既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既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鲜明地抵制那些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言行,又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尤其要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夯实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更加自觉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使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更富有时代特色,使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更具有强大动力。只有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才能更好地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2、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效率;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保障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一方面要鼓励先进、促进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注重社会公平。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同时,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发展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然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国内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越巩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统一的思想基础就越雄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题中应有之意,又是实现三者统一不可或缺的前提。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共识、弘扬正气,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形成有利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相统一的价值观念、舆论力量、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

上一篇:万能小吃车项目简介下一篇:污染源普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