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持诚信友善

2024-04-15

为什么要坚持诚信友善(共10篇)

篇1:为什么要坚持诚信友善

作为更根本、更深沉和更持久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它反映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迈向强起来的中华民族在走向复兴的进程中,对自身文化传统及其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理解与认同,彰显了中国改革创新的精神气象和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的精神历程。

从历史传统角度理解文化自信的深层根基,需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发展图景,深刻认识到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需要。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的深刻理解,既是对在社会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的中华文明历程的科学认识,也是对百余年来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文化归纳。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以古为今用、去粗取精的文化自觉把握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就要在文化认同的语境中展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苦难辉煌的历史进程,就要以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话语解读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彰显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自我。

回顾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文化历程,可见中华文化的比较优势与深远影响力。作为有5000多年文化发展史的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厚,勤劳智慧、务实进取的一代代中国人创造了华夏文明,展现了自强不息、昂扬奋进、海纳百川的文化精神。它内显在思想百家的经史子集中,融贯在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中,外化于举手投足的日用伦常之间,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世界,使文化中国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栖居地。

篇2:为什么要坚持诚信友善

文化自信的名人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

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3、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

4、自信是英雄的本质。——爱默生

5、最野蛮的是轻蔑自己。——蒙田

6、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7、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爱默生

8、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雨果

9、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但丁

10、自信与自靠是坚强的柱石。——英国

11、恢弘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2、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

13、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莎士比亚

14、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贝蒂

15、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鲁迅

16、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奥维德

17、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18、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19、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别林斯基

20、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21、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22、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23、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24、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

26、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希金森

27、技能和信心加在一起便是一支无往而不胜的军队。——欧洲

28、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29、“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仑

篇3:教师为什么要坚持“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概念的提出本身意味着, 授课不是简单传递, 不是照本宣科、灌输或者转述。授课, 如果除却用媒体资源展示的向所有人开放的“资源”供给, 那就应该是在特定场域下, 由特定教师面对特定学生而展开的一种知识、思维、能力、情感甚至美感培育过程。在此过程中, 教师面对的始终是具体而个性迥异的学生个体。简单灌输在功利化的机械训练中也许可获一时提高分数之效, 但绝不会形成可以唤醒学生生命和学习潜能的力量。一个只会复述教材的教师, 也许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经师”———口述圣贤经典让学生埋头笔录的人, 但绝不会成为一个能够上出有质量的好课的“人师”———将所有教授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营养然后跟学生分享的人。因此, 文本解读就不能仅仅是在教学参考资料上寻找现成答案的照搬活动, 而是教师个人首先面对文本, 用自己的全部学科能力去静心“阅读”、通晓教材学理、把握教材逻辑、领会教材精神实质、发现教材意义的历程。把教材变成“我”必须阅读、也读有心得的“作品”, 把自己通晓的过程变成教学设计的资源, 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困惑当成接近学生初学状态的钥匙。

教师的文本解读, 使教材的全部潜能被激活。蕴含在教材中的人类智慧重新闪现它们被发现、创造的那一刻曾经激起的生命活力。这些知识不仅是一些章节条款、公式定理、数据要点和修辞技巧, 也还是人的生活历程的见证。它们内在的逻辑得以揭示, 这种逻辑体现着人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辉。这些知识被再次发现, 展现知识的内在力量, 焕发生命的美学光彩。

教师的文本解读, 让教师与教材文本相遇、融合, 再次成为一个学习者。海德格尔因此说, 教师之所以能够教, 是因为他自己首先可教。一个面对每一个文本都展开最深入的个人解读的教师, 必定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种学习体验会变成对学生的真正理解——从我的学习境遇理解学生的学习境遇, 我的求知历程和体验方式也一定会在同样的求知者身上发生。教师不应对学生的学习困境着急上火、讥讽嘲弄, 而是足够包容、耐心等待、循循善诱的理由是, 教师本人深知文本解读过程的个中奥秘和酸甜苦辣。文本解读不仅让他获得新知, 重温已知, 而且让他更深切体验了学习的心路历程。因为通晓, 教师找到了文本与阅读者、理解者的对接口。因为自己尝过这个梨子并细加品味, 所以能够带着饱满的感情、充分的底气, 用被激发出来的鲜活准确的语言, 讲出这个梨子的真正甘甜。这时的教学语言不再是传声筒里发出的空洞声音, 不是别人反复述说过的现成便宜、不费力气的套话, 而是自己的实话, 是一个沉浸在活生生知识流脉里酣泳的健儿的现场说法, 是饱含情感准确生动的艺术化教学语言, 这样的语言才能激活学生。很多讲授的低效率和失败, 不是来自教师能力不足, 而是来自把一切知识都当成转述货物的冷漠态度。而一个真正热爱教材并从中受到智慧引领、精神鼓励、灵感启迪和生活热情的教师, 他自会锤炼出自己的教学语言。

因此, 教师这个职业, 也许可以有一种新的定义———用自己的眼光重新发现教材的人。文本解读, 就是这样的发现。而不断写下批注、感想、联想, 特别是不断写下自己对文本的整个解读内涵, 必定促进我们成为有激情、唤醒力量和教学艺术的老师。

篇4:为什么要坚持诚信友善

心绞痛发作需要及时、正确地自救及就医,这直接关系到患者保全生命及最后疾病恢复的程度。此时分秒必争地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的症状,病人似乎一切“正常”了。但是心绞痛症状缓解后,冠心病是否真的缓解或者没事了,今后不必治疗、不必用药了?这其实是许多人在面对冠心病缓解期时的误区。专家认为,心绞痛缓解期也应坚持长期合理用药,直至终老,绝对不能擅自停药。

心绞痛缓解期为什么必须坚持长期用药

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后,虽说病情暂时“稳定”,不再发作,自我感觉症状消失,似乎与常人完全一样了,但并非万事大吉、不用再吃药了。因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根”仍在,只是由药物硬撑着,才暂时不发病。如突然停药,迟早必将发病,且症状加重。

心绞痛缓解期虽不发作,但患者的病理基础仍在,特别是冠状动脉仍然狭窄,动脉中的斑块仍在悄悄增大,血管中千百万个游移不定的大大小小的血栓,犹如一个个飘浮的水雷,仍可随时堵塞血管,使心脏供血不足,威胁生命健康。对此许多人浑然不知,误以为自己的“冠心病好了”,就不再用药了。殊不知在此高危情况下,一有风吹草动(如劳累、情绪波动、饱餐或气候变化等),心绞痛就会卷土重来,而且是越发作越重。

从另一角度分析,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界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正常的、健康的中老年人,没有疾病的折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也在一天天老化、硬化,肝脏的新陈代谢中日日夜夜合成多量的脂肪酸(包括胆固醇),并在全身血管中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为心脑血管病埋下后患。胆固醇和动脉斑块形成无数的大大小小的血栓,周游全身血管,有可能造成新的血管堵塞和心脑血管病。且人体内的多种病变是不可逆的,治疗和用药,只是延缓疾病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返老还童。

心绞痛缓解期如何长期用药

心绞痛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后,即不再发病了,仍要长期用药,这在药理学上称为“预防性用药”,也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治未病”理念。那么心绞痛缓解期如何正确、合理地进行药物治疗呢?

1.抗血小板制剂:这类药物可明显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凝聚力,降低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常用的为肠溶性阿司匹林,目前推荐的剂量是每天75~100毫克,终身服用,副作用小。

2.他汀类降脂药:如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脂)等。降脂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和血黏度,特别是胆固醇,显著减少冠心病病变进展和随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3.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如倍他乐克(美托洛尔)、心得安(普萘洛尔)等。能降低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以及左心室壁张力,使心内膜至心瓣膜血流得到有利的再分布,以降低心肌梗死后的死亡率。

4.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等。作用为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解除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动脉血压,减轻心脏前负荷,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篇5: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坚持学习?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坚持学习?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无用论”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学霸一对一,坚持一对一教育,只为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该是学习的年纪,就应该坐在学校学习,一旦选择脱离这个适合的群体,人就会变得狭隘,世界变小了视野变小了,未来该拿什么与世界抗衡。

“网红杀鱼弟自杀”的新闻曝光后,消息纷至沓来的同时,有关于“杀鱼弟”的各种情况也纷纷被曝光,事实上我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号人物,看完了新闻报道之后让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隐藏在这件事件背后的那些东西。

本是年幼懂事的孩子,为家庭为父母分担重担,为何现在却成了这样的情景?大家议论纷纷,没有一个可以一致的答案,也不会有一致的答案。

一个人的眼光决定了他的视野,也决定了他的世界。我们为什么要孩子一直学习,并不是为了孩子非要考多么好的成绩,成为多么伟大的人,而是为了孩子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为自己的生活或者方向做出选择,有做出选择的能力和承担结果的勇气,而不是依靠别人的眼光和世界来觉得自己的未来和选择。

而这些看似简简单单的东西并不是另外一个人两个人告诉孩子就能教会的,也不是简简单单的课本知识能够学到的道理。伴随着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不止是身体在成长,也是人格的成长,在不断的学习和选择中学会一些道理,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想要做的那件事,找到自己想要走的那条路。

最经常听的一句话莫不是:“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作为父母的倾尽全力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都是为了孩子不会在“教育”上吃亏,不会因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历给未来的路途留下绊脚石,就是因为如此更不能让孩子不接受教育,对于想要走出困境的孩子来说,学习是最好的出路。别让孩子辍学,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应该接受的最好的对待,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创造明天的机会和能力。

篇6:为什么优秀的学生要坚持提前学习

预初你上我下

初一适者更佳 初二两极分化

初三天上地下

每位顺利升入重点中学的同学们都会考虑一些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在高手云集的重点校里继续保持领先的状态?怎样从一开始就成为尖子中的尖子?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以华育中学为代表的上海超一流重点校实验班学生,发现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习惯:提前学习!

一 为什么要在暑假提前学习预初内容?

预初,是小初衔接期,是人生的一个“紧要处”,能否顺利度过,关乎孩子的前途、发展。

几乎每位升入中学的同学都认识到了上好预初的重要性,他们会暗下功夫,一定要在新环境里从零开始,好好努力:小学优秀的同学,决心在中学仍然走在队伍前列;成绩中等的同学也暗暗努力,争取做个优等生;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深信自己的潜力,发誓要打个翻身仗。

然而,许多雄心壮志的同学,在上了预初一两个月,就开始陷入

“三难”局面,即心理上难以承受、知识上难以掌握、生活上难以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同学下的决心大而空,只知道说“到中学要好好的”,可是思考不细致,行动没标准,稀里糊涂地过日子,结果不但不是“好好的”,反而是“坏坏的”。

因此,要顺利度过小初衔接期,上好预初,就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决心上,要提前做好准备把过渡适应的过程完成在暑假,提前学好预初内容,抢跑一步!

对于提前学习究竟能为我们的中学学习带来怎样的好处,我们也采访了在华育中学实验班的几位同学,并将他们的观点总结如下:

王同学:提前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保持知识连贯性

提前学习能够让我在老师正式讲课之前,就“预知”老师的讲课框架,这样听起课来就不会糊里糊涂了,因为已经知道一堂课的知识点在整个的框架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并且能够了解这个知识点前后的衔接点是什么,怎样将它们进行连贯等等。我接触过几个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我发现他们成绩不够理想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一直找不到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衔接的方法,在他们的脑中各个知识都是独立的。所以,提前学习帮助我提前将知识体系完整化,保持了知识的连贯性。

李同学:把“补漏时间”变成“进步时间”,不断丰富知识点

我之前也没有提前学习的习惯,只是在一味地追着老师的教学进度跑,老师讲过课以后,然后再回家进行查漏补缺,以至于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复习以前的知识上了,因此,也就没有时间去学习一些具有提高性质的课外知识点。

后来,我决定“痛改前非”,坚决坚持提前学习,现在,我在复习方面不用花费太多力气了,完全可以把有限的时间都用在学习课外知识上。因此,我现在掌握的知识点就比其他同学多很多,当知识获得不断丰富以后,同学们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我就是因为这样把“补漏时间”都变成了“进步时间”,所以成绩一直比较好。

二、提前学习有没有一些好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通过对重点中学大部分优秀学生的采访发现,在意识到提前学习对于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以后,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在“学习管理”和“时间管理”这两点上配合得当,那么就能大大提高提前学习的效率。

1.在学习管理上:知识面宜广,不宜深

提前学习其实就是广义上的“预习”。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预习都是指提前学习老师讲课的少部分内容,而这里所指的提前学习,在学习范围上要稍大一些。也就是说,学习进度要比正常初中学习进度快很多。正因为提前学习的这种性质,所以我们不能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研究一个知识点上面。

如果遇到了难懂的知识点,在仔细研究过还是没有方法,那么就尽量绕过,把这个知识点在老师讲课时重点理解。而且我们提前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提前将脑中的知识体系进行完整化,有一个全面的、大概的认识,而不是要将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掌握得当。所以,我们在进行提前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知识面宜广,但不宜深。

2.在时间管理上:暑假、寒假是最好时机

在初中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提前学习有五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即:

对于预初年级来说:五年级升预初时的暑假以及预初第一学期后的寒假;

对于初一年级来说:预初升初一时的暑假以及初一第一学期后的寒假;

对于初二年级来说:初一升初二时的暑假以及初二第一学期后的寒假(因初三的下半学期很少讲新知识点,所以无需过多进行提前学习,故将初三第一学期后的寒假舍去)。

对于初三年级来说:初二升初三时的暑假(因初三的下半学期很少讲新知识点,所以无需过多进行提前学习,故将初三第一学期后的寒假舍去)。

而我们现在正是处于第一个有利的机会(五年级升预初时的暑假),所以可以利用较长的暑期时间将整个预初内容全部系统的学习一遍,这样在开学的时候,数学的学习能轻松很多。

三、重点中学一流学生在提前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都是怎么解决的?

在前面提到了提前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后,我们就来问一问这些重点中学的一流学生在进行提前学习时,经过不断的改进后,都有哪些可取的宝贵经验。

采访对象:张同学(现就读华育中学初二年级实验班)

问:重点中学本来进度就快,那怎样才能保证提前学习的进度呢?

答:我所理解提前学习的意义就在于“永远比老师讲课快一步”,而且重点中学一般都是初中前三年把这四年的知识全部学完,在掌握这个规律以后,我们就能合理的分配好时间了。而我的提前学习经历是这样的:

我在小五升预初的那个暑假,就学完了整个预初的内容;

预初寒假,因为时间较短,所以只简单巩固了上学期的内容和对照笔记复习下学期内容;

因为初二加开从未接触过的物理课,所以我在初一暑假就开始学习起了初二的内容,并留出多一些时间用来提前学习物理;

刚刚过去的这个初二寒假:我已经学习完了初三第一学期的内容;

并且准备在即将开始的这个初二暑假中,我计划着重学习新科目化学,并且把初三下学期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到了初三以后,我会把所有时间都腾出来用来复习初中三年全部的知识点。

因为一直都在提前学习,所以我平时节省了很多预习和复习的时间,而可以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做一些提高类的题目,这也是我一直保持领先的原因。

问:提前学习以后,又把知识点忘记了怎么办?

答:其实不用担心,我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这个时候,“课前预习”就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了。我们在假期进行提前学习,只是为了了解本学期(年)的大体知识结构,并且对这些重要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方法进行了解,在脑中保持一个知识的连贯性。所以,我们在每天晚上的课前预习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流程,可以把以前提前学习时的笔记拿出来、对应明天要讲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然后把那些不懂的内容都标注出来,在课堂上重点听。

以上就是我们为同学们介绍的初中提前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而且相信在看到华育中学这几位优秀同学的经验后,同学们也能在心里为自己的这四年起草一个大致规划,以保证自己在初中学习中继续成为佼佼者!三

父母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上好预初年级,不仅需要孩子的努力,也需要父母做好准备,应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要等到问题出现了,自己还茫然不知所措,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并时刻准备着给孩子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预初,是孩子全新的开始,走进新环境,接触新老师、新同学,学习新课程。所有的这一切,单靠各方面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自己可能无法很好地面对,在预初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孩子小学时成绩很好,可上了中学就赶不上了;小学时很听话,可上了中学就没那么顺从了,严重的还会离家出走„„这种种问题都需要父母仔细分析,认真对待。

以上就是我们为同学们介绍的初中提前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而且相信在看到这几位优秀同学的经验后,同学们也能在心里为自己的这四年起草一个大致规划,以保证自己在初中学习中继续成为佼佼者!

总之,升预初表面看来只是小学升入中学的变动,但由于学习环境的

篇7: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013-08-05 第01版:国家大局

作者:祝灵君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16

52当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偶尔会听到一些党员干部提问:谁是群众,我是群众吗?群众路线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今天进入全球化时代还有必要继续坚持吗?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向群众学习,难道不向少数精英学习?在这样一个高度分工、专业化、科层化的社会,我们能走出“办公室”吗?在知识迅速传播的时代,是知识教育群众,还是群众创造知识?要回答这些问题,说到底,需要深刻认识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一大的决议中就提到了“开展群众的革命斗争为党的中心工作”,从那时起,尽管“群众路线”的概念没有正式提出,但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开始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群众的概念动态发展,群众路线的内涵、特征、实现途径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中逐步清晰,最终成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事业的始终,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领导各项事业的艰辛探索和实践,在不同时期始终具有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党的群众路线过去管用、现在管用,将来也管用。

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强调,“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空谈和实干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列宁也指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总是从理论上来看问题”。因而,从群众来,到群众去,也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哲学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汉书?河间献王传》最早提出“实事求是”,成为“汉学”在国学中的典型特征。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强调“内圣外王”,实事求是是“外王”之道;实践哲学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的哲学。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脱离时代、脱离实际,从书本搞一套、从国外搞一套,搞革命不会成功,搞建设和领导改革开放的事业更不会成功。正如刘少奇同志在七大报告中指出:“如果不向群众学习,而是自作聪明地从脑子想出一套东西,或生硬地从历史经验与外国经验中搬运一套东西,来启发群众和指导群众,那一定是无用的。”

群众路线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党性修养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根本规定,来自于党组织对党员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融于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广泛实践中,形成了党性修养。如果说,实践哲学是“外王”之道,党性修养则是“内圣”之途。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塑造、培养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群众立场,始终强调自警、自醒、自励,如此才有“眼睛向下望”的态度,才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当学生”和“当老师”的统一。在传统文化中,“内圣”的思想一以贯之,宋代以来则达顶峰,成为“理学”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外王”是“表”,“内圣”则是“里”,只有表里如一,才能坚持群众路线;表里相悖或过犹不及,或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之中失去一定的“度”,都不是坚持群众路线应有的表现。

群众路线要始终与国际视野相统一。党的二大通过了《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分析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大势”,并自觉地把中国革命融入世界革命“大势”中去观察、去策划。过去闹革命需要观“世界大势”,今天开门搞建设依然要谋“国际大势”。坚持群众路线与国际视野相统一,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向普通群众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功经验学习;坚持群众路线与国际视野的统一,就是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的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群众路线与国际视野的统一,就是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时刻做到“观大势、谋大事”,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篇8:为什么要坚持诚信友善

一、家庭经营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

广大农民选择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首先在于这种经营制度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大家知道, 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 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时间上, 工业产品生产周期短, 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是一致的, 而且依靠工序化、标准化生产, 使得各个工序的环节产品以至组装成的最终产品, 不仅人们分工付出劳动形成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可以计量, 并且最终产品的质量也可追溯到某个环节。而农业生产产品周期长, 它是一个依靠人的劳动形成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 由于整个生产过程只有最终产品而没有中间环节产品, 整个过程需要由一个劳动者连续完成, 因而即使是形成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某个必要环节一个人的劳动, 也变得不可计量, 更谈不到对最终产品形成中的某个环节中众多人集体劳动质量的追溯。劳动不可计量, 劳动报酬就难以核算, 个体劳动就会偷懒, 集体劳动就会无效率。家庭经营的优势在于:在家庭内部, 成员目标趋于一致, 平时劳动不需要精确计量但却可以将平时的劳动与最终报酬直接挂钩, 家庭而不是个人收入最大化的动机可以激励家庭成员一致努力, 从而减少劳动中的懈怠行为, 保证最终产品的形成与劳动价值的实现。二是在空间上, 工业可以把许多人集中在一个车间或工厂生产, 许多环节产品可以在同一时间依照分工、按照工序同时进行生产, 并且可以进行层级管理, 生产监督容易, 且监督成本较低。而农业生产则分布在广袤的田间分散作业, 更无法进行层级管理, 这种分散性大大增加了集体劳动的监督难度, 增大了监督成本。更深刻的原因是, 由于产品的剩余索取权与监督者无关, 村干部、监督者并不能因为监督别人的劳动就使自己增加收入, 因而其也失去了监督积极性。这也使集体劳动变得无效率。而家庭经营的收益权是自己的, 多劳多得, 无须监督, 自然就成为农业生产上不可替代的经营方式。

二、家庭经营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农村实行单一的集体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体制。种什么品种、单产能产多少, 能卖多少钱, 农民都无法预期。一年四季只是根据生产队的安排盲目地劳动, 粮食打下多少算多少, 生产队给分几个钱算几个钱。这种责、权、利相分离的统一经营办法, 使得农民没有一点劳动主动性和生产积极性。据统计, 1978年, 全国粮食产量仅3000×108kg, 人均口粮159kg, 1957—1978年21年间, 全国粮食产量的增长率只有2.15%;1978年,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4元, 1958年—1978年20年间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只有1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民为了摆脱贫穷, 解决温饱问题, 冲破重重阻力, 自发地抛弃了强迫的统一经营而选择了自主的家庭经营方式。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地选择种养品种和生产经营项目, 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主观上, 农民只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和为了多赚钱, 他们并不知道能否为国家作出贡献和作出多大贡献, 但客观上家庭经营不仅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 提高了自己的收入水平, 而且也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增加了社会财富。2007年, 全国粮食总产达到5015×108kg, 比1978年增长了6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 比1978年增长了29.89倍, 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万。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标志着居民生活质量的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7年的43.1%。过去有人凭空企望依靠统一经营来提高生产力的设想没有得到实现, 而一直受批判的家庭经营反而使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三、家庭经营加速了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集体统一经营时, 农民家庭只是一个生活单位和消费单位, 并没有生产功能。农业劳动力统一由生产队安排, 田间作业, 集体劳动, 人海战术, 出工不出力, 耕作粗放经营, 土地产出率低。实行家庭经营后, 农民家庭转变成一个生产单位和经营主体, 并且取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少农民利用农业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时间上的差异, 在自然再生产的期间在当地从事适宜的二、三产业或出去短期打工;更多的是责、权、利的一致性使农民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上增加投入, 广泛采用科学技术, 实行集约经营, 提高了农业的有机构成, 节省了劳动力, 解放了的劳动力不仅在当地发展了乡镇企业, 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而且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上长期解放出来, 转移到大中城市从事各种产业, 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几年全国农村转移出去打工的农民工就达到1.3亿人, 山西每年转移30多万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粮食单产不但没有降低, 反而提高了。1978年, 全国粮食单产2527kg/hm2, 而2006年达到4716kg/hm2, 增长了87.6%。过去几亿农村劳动力聚集在耕地上, 每个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还补偿不了他自己的消耗, 几亿人口搞饭吃, 却难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现在大量劳动力的转移, 不仅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 提高了粮食单产, 而且还支援了城市建设, 推进了全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四、家庭经营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过去曾有人担心, 家庭经营只能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 而不能适应采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家庭经营适应传统农业, 这已是无须再争的事实了。但家庭经营能否适应现代农业呢?实践已经证明:全世界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不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 无非是规模大小而已。欧盟各国的农业经济一直以家庭经营为主, 农业企业中全部和大部生产资料归农户自己所有, 大部分劳动由户主或家庭成员承担。近年来美国家庭农场 (即劳动和管理主要依靠农场主及家庭成员的农场) 在全国农场 (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公司农场) 的数量占到89%, 经营的耕地占到83%。这些家庭农场不仅采用了先进的农业机械和生产技术, 而且实现了规模经营。实践还在证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经营后, 不仅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随着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正在逐步扩大, 而且土地经营广泛采用了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从1978年到2006年, 全国大中型拖拉机由55.7万台增加到140多万台, 增加了85万台, 增长了1.54倍;小型拖拉机由137万台增加到2550多万台, 增加了2413万台, 增长17.6倍。全国机耕面积占到了总耕地的59.9%, 机播面积占到17.8%, 机收面积占到了24.9%。中外的经验充分说明了家庭经营并没有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而是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五、家庭经营必须长期坚持, 不断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变化, 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是我国农村各项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强调必须长期坚持这一基本经营制度。做好农业工作首要的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对于家庭承包经营, 我们一定要铭记三点, 一要坚定不移, 二要长期坚持, 三要不断完善。

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

“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为30年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为30年至70年。”这部法律的实质就是赋予农户长期的、稳定的土地承包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精神, 新增人口的土地应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加以解决。解决新增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 不是通过分配给他们土地的方式来解决, 而主要是通过广开就业门路的方式来解决。

(二)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

法律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长期的。随着农村家庭人口的变化和农民就业方式的改变, 土地经营权流转就是一种必然的要求。流转的形式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流转形式, 都必须以家庭承包为基础, 都必须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三) 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制度基础。

篇9:从古代诗文中读懂诚信和友善

关键词:诚信 友善 古诗文 价值观

诚信与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涵,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重要价值标准。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诚诺、诚恳待人;友善则强调公民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一.话诚信——莫道黄金千两,不如季布一诺

1.花言巧语似吹簧,厚颜无耻不忍睹

《诗经·小雅·巧言》中云:“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节选的大意为:盗贼话儿甜如蜜,祸乱不断难胜防。小人不能尽职守,只会为王增祸殃。骗人大话夸夸谈,都从谗人口里出。花言巧语似吹簧,厚颜无耻不忍睹。原诗从个人遭谗人手,但并未落入狭窄的个人恩怨之争,而是上升到谗言误国、谗言惑政的高度加以批判,因此,带有了普遍的历史意义与价值,这正是本诗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关键之处。白居易《天可度》中云:“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意谓:看上去一副诚心诚意的样子,谁想到好听的言辞全是假话。

《礼记》云:“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墨子》云:“言必信,行必果。”《荀子·不苟》云:“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这些金口玉言从正面论述了诚信在做人、从政、治国上的重大意义。《孟子·滕文公下》中有:“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句中涉及到一个故事:阳货探听到孔子外出时,给他送去一个蒸小猪,借此召孔子来答谢。孔子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不失礼,又避免与阳货见面。两个人都是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虚假地做样子,走过场。如果说阳货与孔子玩的这场游戏令人发笑,那么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中描写的则是另一种形象:“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谷状。”写假隐士周颙穿着用芰荷制作的隐士衣裳,一旦听到皇帝征召,马上撕裂并烧毁用芰荷制作的隐士衣裳,脸上显露出鄙陋的笑容,奔走驰趋摆出俗不可奈的情状。

《尚书·周官》中说:“作伪,心劳日拙。”意谓弄虚作假之人费尽心机,处境越来越困窘。我们必须杜绝那种“悬羊头,卖狗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类事、不作“当面输心背面笑”、“外君子而内小人”这种人。

2.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

《左传·公十五年》载:“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意思是: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有关史事为,楚国围困宋国都城达数月之久,攻打不下。宋国派人与楚国谈判,如果楚军后退三十里,宋国愿意与楚国订立盟约,楚国同意了宋国的要求,实现了和平。两国在盟约中写上了上面的话。唐代张九龄《亲贤》中说:“推心置腹,开诚布公。”比喻诚挚地对待别人,真诚地表露内心、坦率地提出见解。现为人们处事的重要准则,赞美心境磊落的人。南朝范晔《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中有:“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大意是:真诚所施加的地方,再坚硬的金石也能把它打开。唐代刘禹锡《上杜司徒书》中说:“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提倡相见以诚,一心为公,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能做到“尽诚”、“徇公”,即使有了“嫌猜”、“谗诉”,也是可心消除的。故《礼记·儒行》中有说“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是项羽将领之一,以得信义著名,古人把“季布一诺”看得比黄金还要贵重。从中可以看出诚信有多么重要,做人之本要“言必信,行必果”,“论必作,作必成”(《苏轼·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讲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做了就一定要努力做成功。

二.话友善——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友善是一件神圣的东西,是感情与仁慈的姐妹,是憎恨与贪婪的死敌。它时刻准备着为了他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人与人的友善,把大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有了这种宝贵的联系,我们生活的环境才是温柔甜蜜的。汉代刘安《淮南子·缪称训》中说:“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意思是:君子不认为小的好事不值得做而舍弃它,小的好事积累起业就成为大的好事;君子不认为小的坏事没啥大妨碍而去做,小的坏事累积起来就是大的坏事。汉代韩婴《韩诗外传》中说:“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大意是:别人对我友善,我也对他友善;别人对我不友善,我也要对他友善。这种团结友善的态度对干好团队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当然,对个别居心叵测者要例外。隋朝王通《中说·魏相》中说:“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这是友善待人的严格标准。清代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中说:“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留下一则和谐友善的美谈:张英的故乡家里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寸土地。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挥起大笔题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只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唯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这条巷子,虽只六尺宽,几十丈长,但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十分深长。

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说起这四句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2008年2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桐城视察,在与讲解员谈到即将视察的六尺巷时,吴仪风趣地说:“我知道六尺巷的故事,那时的吴家做得不太好。”引得周围人笑声一片。吴仪很严肃的说:“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世人:大度做人,克己处事。”2006年11月21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欣然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他说,六尺巷里曾诞生过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它昭示中国人民追求和谐的传统美德,闪耀着超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参考文献

[1]钱仲联等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刘兰英、赵桂藩等.中国古代文学大辞典[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2012.

[3]贾传棠等编.中国古代文学辞典[M].郑州:文心出版社,1987.

篇10:为什么要坚持诚信友善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还时有发生,有的酿成局部战争,严重影响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固有的灵活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要求,能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管理的民主平等和平等自治权利。这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二、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三、区域自治有力于协调各民族间关系,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目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边疆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 体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有利于打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上一篇:澄城县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权转让合同下一篇:老师对优生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