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肝素液封管浓度的研究

2022-09-12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 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 最长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 临床多以偏瘫为主要表现。为了更好的保护血管, 减轻病人痛苦以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选择静脉留置针是脑梗死患者最好的输液工具。但是, 脑梗死患者的血液往往处于高脂、高凝状态, 静脉留置针极易发生堵塞, 所以, 适宜浓度的肝素封管液是保持管道通畅的关键[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 我科脑梗死住院患者150例, 其中男80例, 女70例, 年龄45~81岁, 平均年龄63.3岁。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A、B、C3组, 每组各50例, A组患者肝素封管液浓度为50u/mL, B组患者肝素封管液浓度为100u/mL, C组封管液浓度为125u/mL。

1.2 材料

均选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 (22G) , 施乐辉医用产品国际贸易 (上海) 有限公司生产的6cm×7cm敷贴, 生理盐水100mL, 12500u配制成浓度分别为50u/mL、100u/mL和125u/mL的肝素盐水。

1.3 方法

A组每次输液结束后用3mL肝素盐水 (每m L含肝素钠50u) 封管, B组每次输液结束后用3mL肝素盐水 (每m L含肝素钠100u) 封管, C组每次输液结束后用3m L肝素盐水 (每m L含肝素钠125u) 封管。3组均采用正压封管, 即推入3mL肝素盐水后, 一手顶住针栓, 另一手将卡子卡在体外塑料管中部固定。3组患者均于16:00左右封管, 次日8:00左右再次输液间隔时间为16h。同时, 为降低静脉留置针堵塞率, 还同时做到 (1) 选择健侧肢体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2)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以免产生微粒黏附在管腔内而堵塞。 (3)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常需要高渗性脱水剂, 在输入此类液体后应先用少许生理盐水冲管, 然后再封管, 避免高渗液体黏附在管腔内并刺激局部血管, 致使管腔堵塞。 (4) 置管前做好解释工作, 置管后交代好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意识障碍或烦躁不安者, 注意患者体位变动, 防止输液管受压或肢体受压等引起静脉压力过高, 导致血液反流到管腔内而堵塞。

1.4 数据处理

应用SPPSS 11.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 A组堵塞率明显高于B组, B组与C组的堵塞率无明显差异, 见表1。

3 讨论

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 属于一种酸性黏多糖, 在体内体外均能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 在肝脏代谢, 经肾脏排出, 半衰期为1~6h, 平均1.5h, 可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用药过量可致黏膜出血, 关节腔出血和伤口出血等自发性出血等[2]。脑梗死患者多数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此类患者的血液粘稠度高, 血小板的功能明显增强, 导致抗凝活性降低, 使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所以, 选择适宜浓度的肝素封管液, 是置管后防止堵塞的关键。另外有学者认为, 肝素钠封管液用量增加, 可导致针眼出血或过敏等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加[3], 肝素钠封管液浓度越高, 针眼出血率越高。本研究仅C组出现1例针眼出血, A、B2组均未出现针眼出血, 同时3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 说明3组肝素钠封管液用量少, 绝大部分封管液留在留置针延长管内, 进入体内的肝素钠极少但A、B组更加安全。

本研究证实在使用留置套管针期间封管液浓度 (100u/mL) 即可避免因局部管液浓度过低而产生堵管, 又可避免局部肝素钠封管液浓度过高而导致针眼出血, 特别是对溶栓治疗的患者来说。由此可见, 使用100u/mL肝素钠管液3m L进行封管是脑梗死患者静脉留置针最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 为延长置管时间, 研究对脑梗死患者静脉留置导管最有效、安全的肝素封管液浓度。方法 将研究对象根据肝素液浓度分为50、100、125u/mL3组, 每组50例, 每组对象接3次同一浓度的封管实验, 观察再通效果。结果 50u/mL组与100u/mL组肝素封管后阻塞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0u/mL组阻塞率明显高于100u/mL组 (P<0.05) 100u/mL组与125u/mL组阻塞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100u/mL组肝素液为脑梗死患者封管的适宜浓度。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留置针,肝素

参考文献

[1] 甘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0) :42.

[2] 施雁.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理杂志, 1997, 12 (3) :237.

[3] 阳爱云, 邱赛男.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8) :571.

上一篇:合理引入流行音乐,优化初中音乐教学下一篇: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大学生工作管理中运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