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2024-05-08

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精选11篇)

篇1: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相关问题及护理体会

朱勤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相关问题;护理体会

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近几年来已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中广泛使用,具有操作简便,可以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留置导管也较柔软,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优点。尤其在抢救危急患者以及应用于长期输液、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中发挥了普通静脉穿刺无法替代的作用,深受护理人员的偏爱。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相关问题,现将相关问题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相关问题

1.1、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1.2、皮下血肿

若护士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时动作应轻、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1.3、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还应妥善固定导管,嘱咐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1.4、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加强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1.5、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热、肿、痛,触诊时静脉如索样硬、滚、滑,无弹性。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6、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促发因素。为防止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选上肢粗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2、护理体会

2.1、做好宣教工作

使用留置针时对病人进行宣教,将留置的目的、意义、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讲清楚。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减少不良反应。

2.2、正确选择血管及留置针型号

操作时要根据病人年龄、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血管,一般选择与肢体纵轴平行长度在2.5cm以上、弹性良好、无静脉瓣的可视血管为最佳穿刺血管。并按血管的情况选择型号相适宜的留置针,并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有效期、针尖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等现象。2.3、严格的无菌穿刺技术

选择血管及穿刺点后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2次,以15°~30°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沿血管前行约2mm,确保套管进入血管,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持针头退出约2mm,将套管针软管送入血内,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取出针芯,软管送入血管内的长度不少于软管长度的一半。2.4、合理固定

穿刺成功后根据病人留置期间的活动度及合作程度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活动少、合作程度好的一些重症病人用无菌透明敷贴做封闭式固定,再在敷贴处用长条胶布与血管走行垂直方向上加强固定,长条胶布固定位置最好在套管针送入血管内的软管上1/2处;对于活动度大,又不太合作的病人,则应根据病情在一般固定的同时再用物理方法适当制动。2.5、加强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穿刺部位的周围皮肤应每日消毒,并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

2.6、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

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封管方法,堵管率明显下降。对使用套管针的病人要建立护理书面记录,并严格交接班,每次封管前认真准备封管液,正确掌握封管液浓度、量、间隔通管时间等。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如果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穿刺后的护理要点,就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节省开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真正体现了留置针“留置”的含义。

篇2: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BD留置针又叫套管针,美国BD公司生产的型号为22、24号的静脉留置针,由生物材料组成,柔韧性好,管壁光滑,对血管刺激性小,保留时间长,可用于小儿、老人输液,也可用于静脉采血,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有利于临床治疗和抢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静脉穿刺

静脉的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瓣、易于固定、活动方便的血管。一般选用头静脉、贵要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尽量选用上肢贵要静脉,因其对强刺激性药物不敏感,不容易发生静脉炎)、肘正中静脉、前臂浅表静脉,也可选用手背较粗大的静脉。

穿刺方法:备齐用物,检查留置针包装完整及有效期。打开留置针包装,除去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将头皮针连接输液器插入静脉帽内并排气。常规皮肤消毒,扎止血带。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握住留置针回血腔两侧,针头斜面向上,以15~30度角直刺血管,见血稍退针芯,使针芯尖端回缩到外套管前端0.2cm,继续把外套管连针芯置入静脉2~3cm,拔针芯,按压留置针外套管口顶端,使血管壁紧贴外套口,有效封闭血液外溢通路,松止血带,调节滴速。用无菌3M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在护理本上注明穿刺时间及穿刺者姓名,并定时更换贴膜。

封管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封管液有3种:肝素钠,生理盐水,保养液,它们在临床使用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液结束,取肝素钠3~5ml,接头皮针将药液以<10ml/min推注,当封管液还剩1~2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最后将头皮针头迅速拔出,以确保留置针内全是封管液,从而降低堵管率。用生理盐水替代肝素钠溶液作为留置针封管可以避免加重患者出血倾向,生理盐水价格便宜,操作简便,而且对血管的刺激小,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益。

并发症

渗漏:产生渗漏的原因是穿刺不当,患者躁动,针头固定不牢或组织缺氧,末梢循环不良等。普通的无刺激性药物的渗漏可热敷或抬高肢体。化学药物渗漏可抬高肢体,局部冰敷,必要时行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高渗性药物渗漏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

脱管:产生脱管的原因是躁动,固定不牢。完全脱管者消毒按压即可。部分脱管消毒后将打折处拉直,重新固定,无菌纱布敷盖,待输液完毕后拔除。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与药物浓度及刺激有关;机械性静脉炎与导管材料,穿刺技术有关;细菌性静脉炎与无菌观念不强,消毒范围小及不彻底有关;拔管后静脉炎与拔针后针眼没有消毒处理造成感染有关。针对以上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旦发现穿刺部位有静脉炎症状出现,应立即拔针,局部消毒、热敷及湿热敷。

导管堵塞:是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另一重要的并发症,通常与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体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选择不当或封管方法不合理,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有关。导管堵塞的预防应针对原因进行:①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体后彻底冲洗管道;②选择合适的封管液,一般用肝素钠封管液3.5ml,对肝素钠过敏者,可用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剂量为20ml;③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时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局部皮肤过敏:产生过敏的原因与患者出汗多,胶布不透气及胶布粘胶物质对皮肤刺激有关。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胶布范围红,有渗液,应立即更换胶布,严重者更换穿刺部位,局部涂百多邦软膏。

护理体会

做好宣教:置管前,护士应向病人宣教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识、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问应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置管一般可以保持7天。

篇3: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住院的155例患儿, 其中新生儿20例, 1岁以内85例, 1~3岁50例。

1.2 留置针的选择:

由于我们县级医院收治的患者经济条件有限, 故我们不采用进口留置针, 全部使用的是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留置针, 一般规格为:0.7 mm×19 mm, IVC08-24 20 m L/min。

2 穿刺部位、方法及护理

2.1 皮肤准备:

如行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 应先剃除穿刺点周围6 cm×6 cm范围的头发, 并擦净周围散发, 常规消毒皮肤, 保持穿刺区域无菌。

2.2 血管选取:

目前大多数选颈外静脉、腋静脉和头皮静脉, 其中早产儿腋静脉留置穿刺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在抢救危重婴幼儿时, 可采用腋静脉置管, 腋静脉为大静脉, 输入的血管活性药物随血液快速进入循环, 减少了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 管径粗, 留置针套管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而头皮、上肢、下肢静脉血管细小, 静脉回流速度慢, 局部血管壁长时间处于药物刺激中, 易发生静脉炎。临床操作中较多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一般都选择正中静脉, 颞浅静脉, 方便患儿吃奶及睡觉, 减少对患儿正常生活的影响。

2.3穿刺:

确定要穿刺的血管后,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套管针回血胶两侧, 稳定穿刺手势, 以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 见回血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固定针芯不动, 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持套管外端“Y”处, 轻轻将部分套管送入血管内, 然后右手送套管, 左手退针芯, 将针芯完全拔出, 同时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 打开调速器调节流速。

2.4封管:

封管方法直接关系到留置时间的长短。封管时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无肝素钠禁忌患者, 采用肝素钠作为封管液, 临床上常以100 mg肝素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中, 配成0.2%肝素稀释液。间隔12 h以上重复封管1次。

2.5 固定:

患儿好动, 静脉留置针的固定须牢靠。用透明贴固定留置针, 以方便观察针眼处皮肤情况, 在肝素帽下面加垫少许无菌棉球, 用普通胶布固定针翼及肝素帽。由于胶布容易松脱, 出现脱管, 影响留置时间, 为此, 在头皮留置时, 在敷贴固定后用外伤固定用5号弹力网套, 套进患儿头部, 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

2.6 留置时间:

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多为2~5 d, 最短1 d, 最长7 d, 平均4 d。

3 置管后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 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性反应等。留置2~7 d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只要注意护理, 无渗透漏、堵塞, 留置7 d完全可行。加强巡视, 尤其是夜间, 观察留下置针是否被患儿抓脱而引起穿刺点出血。指导患儿家属学会保护留置针, 避免穿刺部位接触水, 防止水渗入针眼而引起感染, 并对留置期间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

4 结果

本组155例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 除1例针眼处皮肤感染发红外, 其余全部顺利完成输液任务。

5 护理体会

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护士在穿刺之前应该稳定情绪, 对自己的穿刺水平保持自信, 沉着, 冷静的操作, 不要过分担心因穿刺不成功而受到家属的指责, 以乐观, 开朗, 热情的态度应对, 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以争取一针穿刺成功。操作前安抚患儿, 并做好家属的解释及沟通工作, 取得家属的信任及配合, 让家属参与到患儿的穿刺操作中, 协助护士稳定患儿情绪, 鼓励, 夸奖, 减轻患儿的紧张感和危机感, 使之配合。陪护尤其是老年陪护不懂得静脉留置针的, 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让其了解静脉留置针, 知道它的安全性及方便性, 以消除顾虑。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禁止用一个留置针重复穿刺, 针芯一旦退出, 不得再次使用, 防止感染, 一般情况下2 d更换敷贴一次, 更换时, 将敷贴朝近心端轻轻撕扯, 防止留置针软管脱出, 如软管脱出禁止再次送入血管。留置针使用不应超过7 d, 以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发现针眼处皮肤红肿或有渗出者应及时拔除。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 除了护士规范操作, 加强护理外, 家属的看护也是延长留置时间的关键, 护士应该指导陪护加强看护, 防止患儿将留置针拔出, 对头部的留置针, 应尽量减少摩擦, 让患儿保持安静, 减少哭闹, 以防止回血[1,2,3]。肢体上留置的静脉留置针, 应注意不让患儿接触水, 避免肢体用力。

认真挑选穿刺部位及血管, 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正确封管, 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的关键,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 基本可以使患者可以摆脱反复穿刺的痛苦, 圆满完成至少一个治疗周期的静脉输液任务, 明显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盛亚梅.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 19 (50) :560.

[2]雷菊华.头皮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23) :3599

篇4: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科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83例门诊患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性患儿55例,女性患儿28例;年龄1个月~8岁,平均2.3岁;其中呼吸道感染患儿42例,腹泻患儿15例,外伤患儿2例。

材料:我科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型号为24号头皮静脉留置针,此留置针表面光滑刺激小,尖端设计好,外形美观,便于操作及固定。留置针胶布选用3M公司生产的3M透明敷料,其中有块1cm×3cm的小纸胶。

穿刺部位选择:选择血管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动脉血管,尽量避开关节及皮肤不完整的部位。通常选用手背静脉,内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头皮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

皮肤准备:行头皮静脉穿刺,应先剃尽穿刺周围的6cm×6cm范围大小的头发,再用湿毛巾擦净头皮散发。行肢体静脉穿刺前可用清水洗净周围的6cm×6cm范围大小的皮肤并擦干。

穿刺:用安儿碘消毒6cm×6cm的皮肤,将留置针接输液器排气,松动外套管与针芯,右手拇指与示指夹住留置针两翼与头皮呈15~25°角,对准血管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呈10~15cm。角,再进1~2mm,松开两翼,用左手示、中指将其固定,右手缓缓抽出针芯0.5mm后,再持一侧针翼,根据静脉走向,将缓缓软管全部送入血管。送管完毕后右手固定,左手再拔出全部针芯,送管时无阻力,按压血管上端见波动的血柱,表示穿刺成功。

穿刺成功后留置针的固定:正确的固定是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的一个关键步骤。穿刺成功后用,1条透明胶布固定针翼,防止患儿头部摆动使针滑出,再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输液器连接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即可输液。最后用胶布将延长管、肝素帽固定在患儿头顶或前额以方便患儿活动与睡眠。为了便于每日更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如果穿刺过程中患儿哭闹引起局部皮肤出汗潮湿,应用无菌棉签拭干汗水。如果患儿好动,可用夹板固定肢体。各班要加强巡视,若胶布有松动或不洁,要即时重新消毒、更换、固定,以免套管脱出。

封管:采用生理盐水,实践表明,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盐水平衡及血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输液完毕后抽取3~5ml生理盐水注射液,先消毒肝素帽,再注入肝素帽内,推注液体至1/2时,边拔针边推注,以保证管腔内正压不使血液回流,让生理盐水注射液充满导管及肝素帽,完毕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在留置针部位。

讨论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①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②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儿家属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③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④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穿刺前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或过则期禁用,必须一次性使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皮肤消毒比一般静脉穿刺面积要大,且要彻底,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应缩短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

健康教育:①在操作前:应向患儿及家属介绍套管针的基本特性:在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儿及家属的恐惧与疑虑。②在操作完毕后:要详细介绍带管注意事项,保持带管的身体部位的稳定。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争取留置时间延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无菌、干燥,如洗澡时被打湿,应及时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减少穿刺部位活动,防止导管脱出。③带管回家期间:要向患儿家属交代注意事项:静脉留置针的肝素帽及其延长线上的小卡子是两道安全设置,孩子好动,家长一定要提防孩子玩耍、乱拔。液体输完后,护士旋紧肝素帽,同时卡紧延长线上的小卡子,这样即使肝素帽松动也不会出血。提醒家长或患者,一旦发现肝素帽松动或脱落,要立即返院,如果路途遥远,也不要紧张,只要压住穿刺部位,拔出留置针,再按压穿刺部位一会儿就可以了。有时留置针软管里有回血,由于生理盐水的作用机理,管腔内的血液不易凝固,遇此情况不要惊慌失措,在管腔内血液不多的情况下,可不予处理。

篇5: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李美侦

[摘要]目的:小儿静脉留置针致穿刺部位水泡的预防与护理研究

方法:2012年8-10月所有使用留置针的患儿年龄在1个月~6岁,置管时间为1—4天。穿刺部位:头部、四肢。探讨并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不良问题,将使用中发生水泡的问题如何预防及处理。结果:留置针致皮肤破损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巧、患儿免疫力低下、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消毒方法及液体的渗透压有关。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除了要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外,还应加强无菌观念,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培养护士处理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此外,应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和说明,以取得合作,使留置针的使用得到合理的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套管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水泡;预防;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静脉套管针.它是由不锈钢的芯;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工具。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儿家属及护理人员所接受。然而,在应用过程中留置针也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从而给患儿增加了痛苦、导致留置的时间缩短。其中存在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穿刺部位水泡等问题。已成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型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及江西无菌透明敷料,临床使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将使用中发生水泡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如下: 我们应用的对象年龄在1个月~6岁,置管时间为1—4天。穿刺部位:头部、四肢,水泡好发部位为四肢,发生年龄为6个月—3岁患儿,表现为在穿刺部位周围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面积在透明贴膜固定内。2 问题分析

2.1 使用的透明贴膜透气性差、局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充血、皮疹。

2.2 胶面遇水或汗液脱离皮肤,使汗液或水进入贴膜内时间久浸泡所致。

2.3 护士在固定透明贴膜后,在贴膜外多层缠绕胶布固定使膜内不透气所致使。2.4 患儿皮肤是过敏体质。

2.5 药物因素

输入液体的渗透压及药物的浓度越高则对血管的刺激越大 2.6 护理人员因素 消毒面积不够。3 处理方法及对策

3.1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起初难度较大,无菌要求严格。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普通静脉穿刺。在操作前护士心理应保持镇定,合理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如手背静脉、桡侧浅静脉、颞浅静脉等。避免选择弯曲、细小的血管。对于粗大充盈的血管,在见回血后应顺血管再进入少许,然后再送入套管。送入外套管时动作应缓慢轻柔,以免穿破血管。

3.2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应合理固定透明贴膜,应无张力粘贴在针翼两侧,肝素帽部位应加强看护,避免撕脱;对于烦躁好动的小儿需加强看护,可用弹力绷带将穿刺部位略加固定,使其不会在哭闹中抓落留置针;对于油汗较多的小儿,除了多加长胶布固定外,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发现穿刺部位皮肤发红、水泡发生立即拔掉留置针。

3.3 更换透气性好的且粘度好易固定透明贴膜。透明敷料应3天更换一次,夏天可一两天更换一次。敷料不粘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3.4 患儿皮肤是过敏体质时,应先用输液贴固定好,再用弹力绷带略加固定。3.5 指导家属做好观察和护理,避免水等其它液体流入穿刺部位。

3.6 对于一些容易导致静脉炎的药品,如有高分子性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具有外渗性的化学物质:如葡糖糖酸钙、氯化钾、碳酸氢钠、氨茶碱等;静脉高营养性物质:如氨基酸、脂肪乳等;血管收缩剂:如多巴胺留置时间尽量不超过3天。

3.7 发生水泡时要及时拔出留置针,暴漏水泡部位,每日3次用安尔碘涂抹患处后,在外涂烧伤湿润膏,保持患处皮肤干燥。一般3—5天患处皮肤基本愈合。

3.8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点必须彻底消毒,即使是头皮静脉穿刺也必须用安尔碘消毒,以保证彻底消毒灭菌。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注意配伍时的浓度、输液的速度和温度,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暖。穿刺时尽量避开关节,牢固固定,以减少机械刺激。4 结果

4.1 患儿指导:对于学龄期或年幼儿固定时要适时地表扬患儿勇敢、乖巧,选择患儿喜爱的各种颜色的造型粘纸,如五角星、笑脸等,奖励性地贴在胶带、额头上,鼓励、激发患儿保护好留置针的信心,减少患儿对打针的恐惧感和对留置针的不适感,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告诉患儿不拔针,不玩外露的接头,如果痛、痒告诉护士阿姨或者爸爸妈妈。4.2 常规护理:用生理盐水冲封管[1],每日接补液时观察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条索状;通管不畅时,观察有无小血栓阻塞,或有无脱管、折叠;观察固定的胶带、贴膜有无浮起、卷边、松脱,夹板四周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如有异常及时处置;视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情况)随时更换[2]。4.3 日常维护: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婴幼儿可用干净小毛巾或宽松棉布袜子包套在留置针外,减轻家长担心患儿睡觉时翻身留置针有摩擦滑出的心理负担,冬天又起到保暖作用;留置针在头部时,哺乳、睡觉避免朝针侧;留置针在下肢时,抱孩子时一手穿过双垮把脚分开,睡时双腿间置小衣服、小软垫分开两脚,避免踢到留置针;告知年长儿留置针留置肢体避免过度活动,诱导婴幼儿留置针留置肢体减少拍打,避免过久站立或爬行;穿脱衣裤时先穿留置针侧肢体、先脱无留置针侧肢体;留置针留置肢体不下水.5 讨论

5.1 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多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以上提到的问题在临床应用中直接影响静 脉留置针使用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预防。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除了要提高护士的 操作水平外,还应加强无菌观念,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培养护士处理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此外,应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和说明,以取得合作,使留置针的使用得到合理的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套管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篇6: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用普通医用白胶布固定留置针,对照组则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结果 实验组留置时间较长且不良反应少,患儿舒服,痛苦性小。结论 3M自粘性弹力绷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自粘性弹力绷带;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是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此技术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血管损伤,可减轻患儿及家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提高家长满意度,且能够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在正确的操作方法下,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一般可以保留3~5 d。但在临床使用中常因敷贴及胶布粘性下降,松脱等造成留置针滑出或脱落。为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因普通白胶布固定引起的不适,作者使用低致敏性3M自粘弹性绷带固定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取得较好成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月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2个月~1岁,穿刺部位为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1.2 方法 选择适合的头皮静脉,一般选择为额正中静脉或两侧颞浅静脉,相对粗直,有弹性的血管,避开静脉瓣,充分暴露穿刺部分皮肤,范围约为8 cm×8 cm;用吉尔碘消毒后,先用生理盐水溶液将留置针导管内空气驱出,并检查套管的完整性。用正确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先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部位。对照组用无菌敷贴固定后根据头围使用普通医用白胶布缠绕,而实验组敷贴固定后根据头围用弹性绷带在患儿头部缠绕一周,绷带两端前后搭接5~10 cm,轻轻按压搭接区域,注意要松紧适度,以不影响患儿头部的血液循环,可以轻松放一指为宜。压住留置针针体及针翼,避开留置针,使肝素帽露出约1/3,便于观察外渗情况,并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及血液循环情况。封管方法均采用生理盐水3-4 ml正压封管,脉冲式推注,边退针,关闭留置针上小开关后再拔出针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留置时间以及有无留置针意外脱出。结果

对照组留置时间约为2~4 d,大多数白胶布第2天就粘成一绺,如果紧的话患儿的头皮都留下很深的印迹,而且胶布就会变得很脏很黑,从而易引发感染。而实验组留置时间约为5~6 d,排除痊愈出院的拔针。另外拔针时对照组患儿头部皮肤出现过敏反应甚至水泡者居多且疼痛,从而影响护患关系。实验组拔针时则无以上情况。讨论

3.1 在正确操作方法下,患儿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一般可以保留3~5 d。但李桂兰

是由于患儿制动性差,易出汗,从而使敷贴松脱、粘性下降,容易造成留置针滑出或脱落,引起液体外渗。且大部分患儿常因不适应将留置针拉出。出现这种情况只能重新穿刺,增加患儿痛苦的同时不仅加重了家长的心理负担,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因其本身有弹性和自粘性,在有效固定留置针的同时避免了普通胶布固定给患儿皮肤带来的不适,增加了患儿的舒适度,给家属的看护和护士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3.2 普通医用白胶布虽然也可以固定小儿头皮留置针,透气性能不佳,皮肤热量不能向外散发,尤其炎热的气候,加之孩子哭闹,局部皮肤受潮湿等刺激产生红肿甚至水泡等不良反应。而医用纸胶带在孩子出汗后胶布粘性减小,产生脱落、松弛现象,且小儿静脉血管较细,针头轻微的活动也可造成液体外渗并引起局部肿胀,不仅增加外渗机会,还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及人力。而使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小儿头皮的静脉留置针,因为其自粘性及弹性,可以将针管紧紧的固定且不随患儿的摇头而致针头动,不易出现脱落现象,无过敏等不良反应,粘力持久,减少液体外渗机会。

3.3 普通医用白胶布固定小儿头皮留置针不仅透气性差,再加上皮肤毛发相粘,拔针撕胶布时粘毛发,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2],加重家长心理负担,甚至因此引发护患纠纷。而使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因其同皮肤毛发不相粘,保证有效固定同时可缓解上述情况给小儿拔针时带来的痛苦,并且大大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3.4 使用3M自粘性弹力绷带可以做到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3M自粘性弹力绷带保持了其弹性可以重复利用,避免了大量胶布的应用,节约了医疗资源及成本。

参考文献

篇7: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临床资料25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对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应用 ;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22-01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以其有利于减少长期输液病人痛苦、保护血管、使用方便、减轻护理工作者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而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3~80岁,保留时间最长5天,最短2天,其余病情稳定,无需继续置管。

1.2穿刺前准备:按照要求操作者衣帽整齐,操作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以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操作中的感染几率。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用物准备:使用留置针前,首先要对留置针进行检查,看看针头是否有倒钩,套管是否有断裂、开叉等情况,如果有就不能使用。其次,一般成人选用18~20号针头,小儿选用20~22号针头,大量失血或需快速补液时,常常选用16号针头。穿刺血管的选择通常选择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等四肢的浅表静脉进行穿刺。尽量不要使用手掌部静脉,还应该避开关节处及静脉瓣处。严禁在有感染处安置留置针,有皮肤病或开放性伤口患者,也要特别注意,应该避开患病或创口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1]。

1.3穿刺方法: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2]。

1.4封管液的选择: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病人,限制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

2护理

2.1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准确,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2.2再次输液时消毒肝素帽,每日推注5~10ml等渗盐水冲管并抽得回血,证明通畅后再输液,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应向肝素帽内注入2~5ml肝素液封管。在注入肝素液时,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这样留置针管腔内充满了封管液,可避免血液反流,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2.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如发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

2.4并发症的处理

2.4.1静脉炎:尽量选用较粗大、回流通畅的静脉,以使有足够的血液稀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将滴速减慢。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h内冷敷,24h后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

2.4.2当针眼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或局部血管硬化时应立即拔管,并用50%硫酸镁湿敷。

2.4.3堵管: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5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接不牢,透明敷贴不宜每日更换,应视粘贴膜脱落及污染现象及时更换。

2.6拔管: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3min,防止出血。

3小结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长期静脉营养治疗、危重及随时抢救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炎和静脉硬化,同时静脉留置针患者可自由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燕勋,黄秀嫦.浅谈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6):84-85

篇8: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急诊科使用头皮留置针患儿共12000例, 其中2 个月~1岁内7520例, 1~3岁4480例;留置时间2 ~7d。

1.2 方法

穿刺前护理人员洗净双手及戴口罩帽子, 使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 选择较直的血管 (首选正中静脉, 其次是颞浅静脉、枕静脉, 最后选耳后静脉) , 常规消毒穿刺, 对其仔细观察和精心护理。

2结果

12000例患儿留置时间2 ~7d, 平均 3.45d;堵管 15例, 静脉炎 44例, 液体渗漏 45例, 脱管 26例, 局部皮肤过敏65例, 其他无任何重大并发症。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学人文科学的进步, 人们对儿科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留置成功率已成为儿科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的其护理体会如下。

3.1 一般护理

首先, 要求儿科护士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选择血管时要有耐心, 集中精力, 不受任何外界干扰, 错误的认知和不良情绪将直接影响护士穿刺时的心理活动和操作质量[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动作轻柔, 严格掌握留置时间, 做好登记, 密切观察局部有无渗透、阻塞, 皮肤有无脱管、红肿、 过敏、 静脉炎等情况。

3.2 特殊护理

3.2.1 脱管:

由于患儿病后多躁动, 固定往往不牢, 易造成留置管脱落[2]。本组脱管26例。应叮嘱家长严密看护, 如完全脱管, 消毒按压即可;若无完全脱管, 消毒后将打折处重新拉直, 妥善固定, 并予无菌纱布覆盖, 待输液完毕后方可拔出。

3.2.2 堵管:

本组有15例出现堵管。发生堵管的时候, 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 正确的方法是回抽, 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2.3 渗漏:

本组有45例出现渗漏。渗漏原因:穿刺不当, 患儿躁动, 针头固定不牢或组织缺氧, 末梢循环不良等。普通的无刺激性药物的渗漏, 可抬高肢体;化学药物渗漏可抬高肢体局部冰敷, 必要时行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高渗药物可用 50% 硫酸镁湿热敷[3]。

3.2.4 局部皮肤过敏:

本组有65例出现局部皮肤过敏, 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现象。产生过敏的原因多因患儿的皮肤嫩, 胶布不透气, 必要时可用无菌针头在胶布上扎多个孔, 贴后有利于透气。 如胶布范围出现有渗出液体应立即换胶布或纸胶, 严重者要更换穿刺部位, 局部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碘伏消毒, 每天3~4 次。

3.2.5 静脉炎:

本组有44例出现静脉炎。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可分为:化学性静脉炎与药物浓度及刺激性有关;细菌性静脉炎与消毒观念不强, 消毒范围不彻底有关;机械性静脉炎与导管材料有关, 拔管后静脉炎与拔针眼未消毒处理造成感染有关。针对以上原因应采取相应措施, 一旦发现有静脉炎症状时间应立即拔针, 局部消毒, 湿热敷[4]。

总之, 头皮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能够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李向平.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 :41.

[2]王冬梅.护士心理干预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7) :104.

[3]江月贞, 陈飞飞, 黄美珠.头皮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 2002, 24 (4) :126.

篇9: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关键词 自黏性弹力绷带 小儿静脉留置针 护理体会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有创伤性护理操作技术,由于小儿好动不易配合,加上血管细、短,不易固定等因素,小儿静脉输液时常会出现留置针脱出及药液外渗现象。采用美国生产的3M自黏性弹力绷带固定小儿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穿刺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降低了重新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了液体外渗的机会,受到多数家长及临床医护人员的一直称赞。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5~7月收治需静脉输液患儿100例,其中手足口病70例,腮腺炎22例,水痘8例。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1.6岁;手足口病35例,腮腺炎11例,水痘4例;头皮穿刺33例,四肢穿刺17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1.8岁;手足口病35例,腮腺炎11例,水痘4例;头皮穿刺33例,四肢穿刺1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静脉充盈状态、穿刺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观察组用3M透明敷贴固定针柄及针管后,用自黏性弹力绷带固定后(即在静脉置管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固妥善固定留置针,使留置时间长,看起来也美观大方,使用自黏性弹力绷带进行固定的靜脉留置针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和留置针脱管等现象,降低了二次穿刺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胶布固定方法,这不仅可以减轻患儿痛苦,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幼儿家长的不满现象出现,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脱管数等。

结 果

观察组因自行拔针需重新静脉穿刺1例;对照组自行拔针4例、因胶布滑脱10例、需重新静脉穿刺14例;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脱管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输液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但由于小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年龄小,不配合,经常因小儿哭闹、烦躁不安、用手抓针头、出汗使胶布黏贴不紧、家长抱孩子晃动等现象、使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疼痛肿胀、液体外渗[1]。出现这种情况,只能重新进行穿刺,这样不仅给孩子增加了痛苦,给家长增加了心理压力,同时也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量。自黏性弹力绷带具有黏贴紧密、抗过敏及皮肤耐受性好等特点,自黏性弹力绷带整个表面涂上天然的丙烯树酯,这一层黏性物质黏性特别强。使用自黏性弹力绷带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可以实现将针管紧紧的固定在血管里,这样既降低了针头损伤血管的几率,又避免了针头在血管内摆动的现象[2]。自黏性弹力绷带具有很好的局部固定作用,遇到水和汗也不会出现脱落现象,没有过敏等不良反应,黏力恒定持久。小儿患者静脉血管比较细,针头哪怕是轻微的活动也可造成液体渗漏并引起局部肿胀。3M自黏性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因为其自黏性,同皮肤毛发不相黏,减少小儿拔针时的疼痛。在临床上,使用自黏性弹力绷带进行固定的静脉留置针,能定住针管及针柄,然后用自黏性弹力绷带围绕穿刺部位缠上1周,然后压住针柄,绷带重叠3~5cm,包扎后松紧度以插入操作者的食指和中指为度,然后轻轻按压自黏性弹力绷带。四肢静脉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好针眼,然后将自黏性弹力绷带一端上剪一个小口,将大拇指从小口中穿出来,手背向掌心缠绕一圈固定留置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在静脉留置针置管穿刺成功后,直接用3M透明敷贴固定针柄及针管,然后用胶布固定。自黏部位避开留置针,以便观察渗漏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丽华,陈燕,于桂云,等.静脉穿刺直入血管法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690.

篇10: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方法

作者 单位

[摘要]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临床护理常用的静脉输液手段,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方便,具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作者总结了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常规管理要求,并分析了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以及护理管理要点。提出避免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巡视并早期发现和处理问题,为病人提供安全输液,实施安全护理的护理管理体会。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护理管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临床护理常用的静脉输液手段。以其刺激性小、使用方便、减少患者痛苦等的优势受到医护工作者的青睐。静脉留置针输液目前已成为临床医疗广泛应用的一种静脉输液。留置针内的套管短期内留置于患者的静脉中,护士可一次穿刺进行多次输液,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也为需要监护的病人带来及时护理的保证。本文总结分析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相应的护理管理方法,报告如下。1操作方法 1.1无菌观念

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首要要注意的是必须始终遵守无菌观念。穿刺部位的消毒一定要到。保证每天输液器的更换,以及每周肝素帽的更换。针对穿刺部位出现的炎性可湿敷50%硫酸镁溶液,对于2d以上者应采用毛巾热敷或理疗的方法保证血管通畅并减轻炎症。1.2穿刺

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在选取较为粗大、顺直、不易滑动的部位,输液瓶输液管紧密连接并排空气体,对选定的穿刺部位周围10cm进行常规消毒,以15°~30°的角度穿刺进针。有血液回流后持针的手与另一只手配合,在另一只手送软套管时持针的手将针芯拔出。然后用相应的固定胶布固定,将患者基本信息及留置时间等相关内容记录在静脉留置针观察记录本内。

1.3封管操作

输液结束,用0.5%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封管力量大小适度。应先拔去针头至仅剩针尖为限度,封管液推注到仅剩余0.5mL后,边推边拔出针头,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腔,保证针头斜插入留置肝素帽内推入其中。留置针留置时间应在七天以内。透明敷贴应当及时检查防止松动。2留置针常规护理管理方法 2.1健康教育

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护理人员应以和善的态度和语气给予病人沟通,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同时要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避免患者的大幅度活动。此外,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静脉留置针区域皮肤的清洁度,防止污染,并及时更换。

2.2留置期的护理管理

①留置期间穿刺部位渗液或渗血时,要立即进行处理,根据情况进行消毒和更换固定敷贴;②穿刺部位肿胀、脱管、发红、发痒等情况时,要立即拔去留置针;③保证输液管的畅通是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关键。[1]留置期间输注不畅,主要由于穿刺不当、固定牢、套管送入操作不到位、病人过度活动等情况。针对输注不畅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尽量避免因操作问题引起病人的二次或多次穿刺;其次,固定完成之后要详细的告诉患者保证输液器不被压并尽可能留意输液情况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针对容易躁动的患者,要给予一定的强制约束。④一旦出现局部炎性改变和静脉硬化,应尽快拔管,对症处理之后换合适部位留置静脉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d。高质量的护理操作可延长留管时间。⑤如有血块堵塞,切忌将套管内阻塞的血块直接推入血管内。可将小血栓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出,也可以将25mL肝素钠生理盐水(1∶625)局部注入后封管30min,促使血管内皮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活化素达到畅通目的。

2.3合理输入不同浓度药物

对于浓度较大的、较为粘稠的药物应合理安排在浓度较低的药物之间,以保证患者的血管柔软度,顺利输液。对于能够稀释到一定浓度进行输注的尽量进行稀释输注。

3留置针使用期间异常问题的护理管理 3.1皮下血肿及液体渗漏

皮下水肿的发生原因: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尤其是血管不明显时增加了穿刺难度,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固定不牢等因素,导致留置针突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

液体渗漏的发生原因:不当选择穿刺部位、较小的进针角度、没有牢固固定、未完全将套管送入血管内、过高的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以及患者自身等因素。液体渗漏也与药物浓度及其理化因素有关。

护理管理: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和基本技巧,动作应轻巧、稳、准。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避开关节部位,把握好进针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妥善固定导管,并加强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3.2静脉血栓

发生原因: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可损伤血管壁,久之可形成静脉血栓。护理管理:为防止血栓形成,护士应合理有计划地使用血管,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进行穿刺。3.3静脉炎

静脉炎所致条索状红线沿静脉走向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较为明显,可伴有全身症状。静脉炎是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1%~26%。[2]化学性静脉炎与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有关,感染性静脉炎多与无菌损伤不严格引起。

3.3.1静脉炎与相应穿刺

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如患者处于半坐卧位,在重力作用下肢输液的静脉炎发生率要高于上肢输液。无菌术。穿刺时消毒剂使用过多,又未待干就实行穿刺,未按标准彻底规范消毒穿刺部位,未牢固粘贴贴膜。留置时间。套管针在留置5d静脉炎发生率为0%,不能主观依靠护士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炎性改变和堵漏,周围皮肤的清洁程度而任意延长留置时间。穿刺技术。穿刺技术质量的高低与静脉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药液性质、液体量输液速度。输入高浓度液体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可提高血浆渗透压,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液体外渗、血管变硬、变红,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输液速度,每日液体量超过1000mL,可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研究表明输入刺激性液体与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关系最强。[3]留置针型号。选择24G相对细小的留置针,导管直径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封管技术。封管方法不当,未正确选择封管液,速度过快过猛,可以显著提高血管内局部压力引起外渗,静脉炎的发生机会可显著提高。机体抵抗力。机体免疫力与静脉炎发生率之间密切相关。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具有较低的免疫力,可以降低机体修复静脉壁损伤的能力,可以降低机体抵抗机械性刺激和局部细菌性炎症的能力,当出现局部血管壁损伤、机械刺激和细菌炎症时,导致静脉炎的发生。要选择粗直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的血管为宜。尽量避开在下肢静脉穿刺,如果不可避免在下肢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并给予热敷,减轻药物对下肢的刺激。要选择较小型号的针头,可降低机械性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机会,留置时间规定为3~5d。提高穿刺质量是避免和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根本途径。可持续湿敷50%硫酸镁溶液。基本原理为利用硫酸镁高渗作用,细胞脱水后局部水肿消除;保证血管充盈程度,避免血管痉挛发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静脉血管的合理使用和保护。护士要根据患者实际,采用热敷等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措施,同时还能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等症状。如发生静脉炎且较严重,在药物外敷和理疗的基础上,可静脉滴注抗菌药物预防全身感染的发生。4护理管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及时和病人及家属沟通的同时要熟练操作,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篇11: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丁迎春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针操作中的技巧,存在问题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临床病例中留置针并发症种类及发生原因。结果:300例留置针并发症中皮下血肿44例,液体渗漏66例,套管针堵塞54例,静脉炎34例,3M透明胶布过敏60例,套管针脱出42例。结论:在操作使用过程中我们规范操作程序,采取各项护理措施,防范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应用技巧

0 前言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小儿科普遍使用,已得到广大家属的接受及好评。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

[2]期置管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2008年到2010年参与我院300例留置针并发症患儿的治疗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年在我院住院儿科发生留置针并发症300例患儿:1岁以下44例,1~2岁174例;2~8岁82例;皮下血肿44例,液体渗漏66例,套管针堵塞54例,静脉炎34例,3M透明敷贴过敏60例,套管针脱出42例。各患儿精神状态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300例均采用头皮静脉及手,足背静脉穿刺输液,留置针保留时间一般3~6天,穿刺成功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记录。

1.2材料与方法:材料:德国贝朗公司BD24G留置针, BD 肝素锁。3M公司6×7cm透明敷贴,4.5×50cm弹力绷带。方法:选择合适的血管,常规消毒皮肤后行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用敷贴覆盖,再用医用胶布固定,如在四肢末端穿刺的加用弹力绷带固定。2 并发症及预防

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会发生液体渗漏、套管针堵塞、静脉炎、3M透明敷贴过敏

[1]及套管脱出等并发证。

2.1 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2.2 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针体,嘱患儿或家属留置针肢体勿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2.3 套管针堵塞:造成套管针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组。

2.4 静脉炎: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5 3M敷贴过敏:3M透明敷贴过敏常见的症状为3M透明敷贴覆盖的皮肤轻微红肿、皮疹,严重者会出现水泡。主要原因有:3M胶布防水不透气;环境气候影响,春夏季节,天气炎热潮湿;与留置时间长短有关,个体差异,过敏体质,皮肤白细嫩,出汗等。

2.6 套管针脱出: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由于固定方法不妥,还有小儿天生活泼好动、好奇的特点,用手抓摸留置针部位,容易引起套管针脱出,套管针脱出后针口出血,造成小儿恐惧及家属紧张的心理,有导致感染的可能,针脱出后还要重新穿刺,造成患儿反复穿刺的疼痛感。3 观察与护理

3.1 做好小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小儿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尽量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穿刺置管部位沾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3.3 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保持留置针位置固定牢固,避免患儿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以防脱落。对过敏体质的患儿特别注意,如出现3M敷贴过敏则及时用茂康碘对过敏处皮肤进行消毒,更换部位重新穿刺,固定胶布更换成传统医用胶布。同时尽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特别是6至18个月年龄段的患儿,避免患儿用手抓等方式导致套管针脱落,防止意外发生。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技术日渐完善,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

[3]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护理人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操作技能并做好观察及护理,提高留置针穿刺留置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上一篇:代理商会议致辞下一篇:我的初中生活(2500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