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的应用

2022-09-11

我院NICU自2008年开展腋静脉留置输液的研究, 收到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重症新生儿120例, 其中早产儿72例, 足月儿48例;男68例, 女52例;年龄30min~28d;体重1.3~4.0k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 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穿刺输液。

1.2 操作方法

采用威海洁瑞公司的24G直型静脉留置针, 对照组为常规留置针输液穿刺技术, 观察组腋静脉穿刺方法:由2人配合, 患儿平卧或侧卧位, 头偏向穿刺肢对侧, 不用止血带, 在穿刺侧肩岬下垫一小枕使其肩膀抬高20~30°, 操作者左手持患儿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 手臂外展110~145°, 局部常规消毒, 助手固定患儿同时, 用食指按压腋静脉近心端 (腋中线的腋窝下约2~3cm处) , 使腋静脉充盈可辨, 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在腋静脉下方0.5~1.0cm处与皮肤成15~30°直刺血管, 进针速度宜慢, 以防刺破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 再向前进针2~3mm, 固定针芯, 将外套管缓缓送入血管后拔出针芯, 助手放松按压, 贴好无菌透明敷贴, 标明穿刺时间。患儿手臂恢复自然位置或外展。

1.3 穿刺成功的判断

将留置针软管送入腋静脉内, 用生理盐水缓慢推注, 若推注顺畅无阻力周围无肿胀, 且患儿安静无不良反应, 证明穿刺成功;若误入腋动脉回血呈冲击状, 颜色鲜红, 输液不滴, 推注药液时阻力大, 腋下局部皮肤呈树枝分叉状苍白, 应立即拔出按压5min。

2 结果 (表1)

3 讨论

(1) 腋静脉为大静脉, 血流大, 流速快, 输入的静脉营养液随血液快速进入循环, 减轻了药物对局部血管壁的刺激;其管壁厚, 弹性好, 能承受持续输液对局部血管壁的侧压;其管径粗, 留置针套管漂浮在血管中;其位置隐蔽, 留置针受新生儿活动影响小, 减轻了机械性摩擦, 减少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 延长了留置时间。本研究观察组保留时间平均5~7d, 2例外渗, 1例静脉炎, 经及时处置, 局部皮肤无改变, 较对照组效果好。

(2) 腋静脉留置针不易脱落:患儿四肢和头部不随意运动的幅度和强度大, 而肩部的活动幅度相对小, 腋静脉处于上臂肌肉丰满处及腋窝中央, 不易被患儿抓掉, 安全性较高, 经X线观察即使手臂下垂留置针也不会打折。

(3) 在NICU中, 常使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会使血管周围皮肤苍白, 甚至坏死等血管缺血缺氧性的改变, 需经常更换穿刺部位, 给患儿带来身心痛苦, 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此项技术保留时间长, 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不必要的刺激。

(4) 腋静脉留置针也可作静脉采血, 因流经上腔静脉的血流量大, 很容易从腋静脉留置针中抽出血液, 具体操作方法是:消毒肝素帽, 接注射器先抽出1mL血液弃去, 然后换注射器继续抽取所需血量[1]。

(5) 正确有效的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我们发现回血及时用生理盐水冲管, 忌强行挤压;封管时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如果将封管针头全部扎入留置针内, 封管液推注完退出时, 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管腔内, 导致凝血堵塞。而只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入封管液, 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 可使留置时间延长。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 腋窝组织松软, 少量液体渗漏时不易发现, 在早产儿体位正常而输液泵却显示堵塞时, 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 发现渗漏及时拔针[2], 外渗明显可局部给予25%~50%硫酸镁或75%乙醇外敷。

总之, 腋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易于护理、并发症少的优点, 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为早产儿和重症新生儿的治疗, 尤其是静脉营养供应提供理想的静脉通道,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静脉输液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治疗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 新生儿静脉穿刺较困难, 通常采用头皮静脉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 但留置时间短、并发症多, 不适合输注高渗液体;而腋静脉粗、直、易穿刺、并发症少且保留时间较长便于护理。

关键词:腋静脉留置输液,套管针,NICU

参考文献

[1] 蒋洛琴.腋静脉留置针98例应用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6) :2395.

[2] 姜玲, 李文.留置针在新生儿腋静脉的应用体会[J].当代护士, 2006, 8:71.

上一篇:“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下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