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2023-03-04

胃肠道间质瘤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是原发于胃肠道、肠系膜和网膜之间的呈梭样或上皮样肿瘤, 可显示胃肠道间质细胞的分化, 发生率占胃部肿瘤的3%。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不明显, 缺乏特异性[1]。我院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其定位和性质, 并配合手术病理检查对照, 取得良好诊断效果, 先将CT表现和诊断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2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男17例, 女12例, 年龄30~73岁, 平均55.6岁。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16例, 进食后饱胀不适5例, 胃部隐痛3例, 腰背部疼痛、进食后恶心、呕吐、出现柏油样大便5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排多层螺旋CT扫描机。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患者检查前应禁食8h, 进行胃扫描时, 在检查前20~30min肌注654-2 20mg, 减缓胃的排空, 进行小肠扫描时, 应常规口服1%~2%泛影葡胺80~100m L, 以充盈胃肠道。即将开始检查时一次性常规口服凉开水800~1000m L水。患者取仰卧位, 先平扫, 扫描范围自膈顶至髂骨翼水平, 螺旋扫描方式;层厚为5mm, 螺距为5mm, 速度0.5s/圈, 动脉期延期25~30s, 门脉期延期65~80s, 120Kv, 220mas, 增强扫描经肘正中静脉以3m L/s的速率注射碘海醇90~100m L (300mg I/m L) , 延迟时间分别为30、55s。有4例患者仅做了平扫, 8例做了延迟扫描, 采用多平面重建及薄层技术对病灶定位, 观察肿瘤的部位、生长方式、播散转移情况。

2 结果

2.1 CT表现

胃肠道间质瘤从大小和形态上可以看, 最小的为2.0cm, 最大的为17cm, 平均7.8cm。可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成分叶状肿块。有8例肿块成哑铃形, 以胃肠壁为中心同时向腹腔外生长, 导致胃肠腔内部分狭窄和变形;有13例胃肠壁的边缘有比较规则的局限性肿块影, 局部胃肠粘膜平整, 光滑;有7例在胃肠壁周围有软组织肿块, 部分肿块紧贴胃肠粘膜壁, 肿块面积较大, 使周围组织器官受压并向健侧推移[2]。

CT平扫显示瘤体密度均匀4例, CT值为14~26HU;增强扫描17例, 其中14例做均为强化, 3例在瘤体内出现小片状低密度影, 为动脉期强化瘤体, 但密度较低, 与胃肠壁较为接近, 肿瘤大小平均为4.0cm, CT值为33~53HU;持续增强扫描8例, 显示瘤体内成条索状或片状强化影, 或成不规则形或囊状形, 密度与胃肠壁接近, 肿瘤大小平均为6.8cm, CT值增加20HU。

2.2 CT检查定位

经CT检查所见, 肿瘤位于胃底部腔外侧9例, 胃体大弯侧腔外4例, 胃体小弯侧腔外6例, 胃窦部小弯侧腔外2例, 肝胃间隙2例, 左肝区6例, 肿块最小直径2.0cm, 最大直径17cm, 平均7.8cm。位于胃周围的肿瘤囊性10例, 囊实性12例, 实性7例。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在动脉期有明显强化, 持续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也无出现强化。有13例未能显示出与胃肠壁有关系。2例患者合并了肝转移。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 是原发于胃肠道、肠系膜和网膜之间的呈梭样或上皮样肿瘤, 可显示胃肠道间质细胞的分化, 主要发生在胃部, 肿瘤可向腔外、腔内或混合生长, 大多数为向腔外生长。由于胃肠道间质瘤是其源于粘膜下间叶组织的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 它的性质和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相同, 都具有粘膜下肿瘤的特征。肿瘤生长慢, 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 胃肠道造影或胃镜检查一般不容易发现。多层螺旋CT是目前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手段, 能通过进一步增强扫描显示瘤体的大小和变化, 显示瘤灶的性质和特征, 提高间质瘤的检出率和准确率, 而且螺旋CT增强扫描有利于显示粘膜、浆膜和肌层等胃肠壁的结构, 对判断肿瘤的起源、鉴别其他肿瘤有重要意义。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征有: (1)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血供丰富, 容易发生液化、囊变和坏死, 因此肿瘤在影响下多呈不均匀的强化影。 (2)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 边缘清楚、密度均匀、肿瘤直径<4cm, 为良性;肿瘤边缘界限不清, 有分叶, 瘤体内有多个小片或大片状坏死, 并有点状、条状的肿瘤血管, 直径>5cm, 为恶性。 (3) 增强扫描后可显示粘膜下肿瘤的变化。

所以, 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很清楚的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起源和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 很好的弥补横断位图像对肿瘤定位的困难, 为提早确诊提高治愈率作出贡献, 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和影像分析。结果 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在动脉期有明显强化, 持续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也无出现强化。有13例未能显示出与胃肠壁有关系。2例患者合并了肝转移。结论 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很清楚的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起源和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 很好的弥补横断位图像对肿瘤定位的困难, 为提早确诊提高治愈率作出贡献, 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章士正, 方松华.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诊断[J].医学机成像杂志, 2001, 7 (2) :126~129.

[2] 马军, 张志远, 王宁菊, 等.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21 (8) :833~836.

上一篇: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和探讨下一篇: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