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区某中专学校学生意外伤害概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9-10

2007年11月, 皖北地区某中专学校2006级学生张某因翻越六楼阳台坠楼身亡。伤害在该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学校职工议论纷纷:学生伤害发生的概况如何?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学生发生伤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控制伤害的发生?围绕着这些问题, 作者进行了学生伤害概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以该校2005级、2006级、2007级三个年级为目标人群, 以年级为单位对目标人群进行整群抽样, 以2007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以现况调查的方法, 用自编伤害调查表, 对学生进行不记名自填问卷调查, 采用集中填答法[1], 让学生当堂填写上交, 并由调查员逐一核查其项目是否完整, 若有缺项、误填者, 予以补填或者改正。

1.3 调查项目与内容

调查项目:学生及家庭一般情况、一年来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伤害相关行为及伤害认知情况。一般情况包括:学生性别、年龄、家庭类型、父母职业、父母文凭、户口类别、居住地等;伤害发生情况有:伤害类型、部位、形式、时间、原因等;相关行为有:单手骑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宿舍或身上有刀具、翻越阳台或窗户、楼梯上打闹等;伤害认知情况有:是否听说过意外伤害、骑自行车是否可以带人、食物中毒是否为伤害等。

1.4 伤害的判定标准与时间界定

本次调查对于伤害的判定, 采用2004年10月第三次全国伤害预防与控制学术会议修订后的标准[2]: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伤害: (1) 到医院或医务室诊治, 诊断为某一种损害; (2) 因伤害休息1天以上。伤害类型参照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进行分类, 分为车辆伤、刀伤、碰伤、烧烫、扭伤、溺水、爆炸、电击、跌坠、硬物击伤、动物咬伤、骨头卡喉、中毒, 计13种意外伤害。

调查学生2007年9月1日到2008年8月31日期间, 发生在家庭、学校及其它地方的所有非故意伤害。

1.5 研究变量的赋值方法

以伤害作为Y变量, 以可能影响伤害发生的因素作为X变量, 依次为X1、X2、X3等, 计37个变量。按照是否发生伤害分别给Y赋0与1, 同理给37个变量作相应的赋值。

1.6 质量控制与统计学分析

1.6.1 调查表设计

调查表在设计时, 参考了有关伤害文献, 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拟定, 使各问题浅显易懂, 便于被调查者回答, 以达到调查的目的。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 针对预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从而确保了调查问卷符合实际, 切实可行。

1.6.2 调查员培训

以被调查的2007级的25个班级的班长作为调查员, 并对其进行了培训, 向其说明了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等, 详细讲解了各个项目的含义, 尤其是伤害的判定标准, 使用统一的引导语。同时, 向学生说明, 调查结果对其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 以便如实填写各调查问卷。

1.6.3 现场调查控制

由调查员向学生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 并解释调查项目的含义, 教会学生填写调查表的方法, 并承诺为每一个学生填写的内容保密。调查时除调查员及调查研究者以外, 其他人员均回避, 以消除学生的担心, 调查员对学生上交的调查表现场审核, 缺项或不符合要求者, 现场重新填写。

1.6.4 数据录入控制

录入前核查调查问卷, 不合格者, 予以剔除。以班为单位录入数据, 由两名经过培训的学生完成录入与校对, 发现错误, 及时改正, 以保证录入质量。

1.6.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编制数据库、录入数据, 并进行逻辑核查以及原始资料核对。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与伤害发生率

分发问卷1756份, 收回有效应答问卷为1704份, 有效应答率为97.04%。女生1613人, 男生91人, 符合中专卫校以护理专业为主, 而护士又以女性为主的特点。平均年龄为16.85±1.23岁。从生源地来看, 来自乡村、乡镇、县市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58.69%、74.90%、68.8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39) 。故可以认为生源来自乡村、乡镇、县市的学生的伤害率存在差别。非故意伤害发生的形式以自伤为主, 占70.9%, 其次为他伤, 占29.1%。

男、女伤害率分别为54.95%与36.02%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 男生与女生在碰伤、扭伤、跌坠伤的累积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即男生较女生易发生碰伤、扭伤、跌坠伤, 而其他类型伤害, 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一伤害的男女合计伤害发生率, 依次为碰伤 (17.6%) 、刀伤 (11.2%) 、扭伤 (9.9%) 、烧烫伤 (9.6%) 、硬物击伤 (5.0%) 。即最容易发生的伤害依次为碰伤、刀伤、扭伤、烧烫伤、硬物击伤。

1704名调查对象中, 有632人发生伤害, 伤害发生率为37.1% (632/1704) ;由于不少学生发生两次以上伤害, 合计发生伤害1093人次, 累积伤害发生率为64.14% (1093/1704) 。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楼梯打闹、携带违禁物品、翻越围墙、过马路违章、骑车违章、坐喝过酒的司机开的车为伤害危险因素, 其伤害发生率分别为:65.62%、54.82%、53.16%、47.7%、47.07%、45.91%。

2.2 伤害三间分布特征分析

2.2.1 伤害时间分布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累积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6.14%、32.22%、10.45%、5.34%,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说明一年四季累积伤害发生率存在差异, 而夏季、春季比秋季、冬季更容易发生伤害, 尤其是夏季发生率最高, 冬季发生率最低。

2.2.2 伤害地点分布

家中、学校、其它地方的伤害发生率, 分别为30.93%、22.71%、10.5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伤害在不同地点的发生率存在差异, 伤害主要发生在家中与学校, 而其它地方伤害发生率较低。

2.2.3 伤害的人群分布

性别分布特征:男生伤害发生率为54.95%;女生伤害发生率为36.02%,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02) 。可以认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发生伤害。

年龄分布特征:发生伤害的632人的平均年龄为16.84±1.2岁;未发生伤害的1072人的平均年龄为16.87±1.25岁, t=0.52, P=0.6>0.05,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从本次调查的学生年龄阶段来看, 尚不能认为年龄是影响伤害的因素。

3 讨论

3.1 伤害的影响因素

性别因素:总体看, 男生较女生更容易发生伤害, 这可能与男生活泼好动、活动范围广、运动机会多、发生伤害机会较多有关, 这与庞淑兰等[3]报道相一致。同时也跟传统的文化影响有关, 由于父母、老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男女生教育存在差异。

季节因素:一年四季伤害的发生结果与易光辉等[4]关于“2006年至2007年成都市学生伤害监测分析”报道的一年中学生伤害以7月至9月份较高的结果相一致, 也与庞淑兰等[3]报道的夏季高发相符合。

地点因素:伤害在不同地点的发生率存在差异, 伤害主要发生在家中与学校, 而其它地方伤害发生率较低。这与学生在学校与家中居留时间较长, 累积发生的伤害次数多有关, 同时, 该校女生占绝大多数, 与女生寒、暑假及周六、周日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有关。

生源地因素:来自乡村、乡镇、县城或市内学生, 伤害发生率分别为58.69%、74.90%、68.81% (P<0.05)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以来自于乡镇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为最高, 说明来自乡镇的学生较农村与县市的学生较容易发生伤害, 生源地可能是影响学生伤害的因素之一。可能与乡镇处在城乡结合部的特殊位置有关, 使得来自此地的生源受城市与乡村两地双重伤害因素的影响以致伤害发生率最高。

高危行为因素:是否有伤害危险行为影响伤害的发生, 楼梯打闹、携带违禁物品、翻越围墙、过马路违章、骑车违章等加大了伤害发生的危险。

3.2 控制伤害的基本策略

3.2.1 针对自伤为主的特点, 加强自我防护

自我防护是控制伤害的首要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 70.9%的学生所受的伤害是自已所致, 因此, 加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对于预防与控制伤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3.2.2 针对男生伤害高于女生, 保护好重点人群

预防伤害的重点人群是男生。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发生碰伤、扭伤、跌坠伤。主要原因是跑步和打球等体育活动、楼梯打闹、翻越围墙等。教育学生要在体育运动时要做好准备活动及相应的保护, 注意预防碰伤、扭伤、跌坠伤;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 禁止楼梯打闹及翻越围墙等伤害高危行为, 尽可能减少伤害的发生。

3.2.3 及时排查并消除环境中的伤害隐患

伤害发生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之外, 环境因素也十分重要。家庭及学校是学生发生伤害的两个常见的场所, 有必要对家庭及学校的环境进行调查, 对学校的体育场地、荼水房、形体室、宿舍要现场排查其场所安全情况, 一旦发现隐患就应及时消除。

3.2.4 针对夏季高发现象, 做好夏季预防

重点做好夏季预防工作。夏季是伤害的高发季节, 夏季正处暑假期间, 天气燥热, 因游泳易发生溺水伤害;夏季衣着单薄, 易致伤害, 尤其是烧烫伤更易发生, 学生在家烧开水、做饭、吃饭时均需注意预防。

摘要:目的了解皖北地区某中专学生的伤害概况, 探讨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 为制定中专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伤害概况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7.1%, 男、女伤害率分别为54.95%与36.02%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害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季节、地点、生源地、高危行为等。结论皖北地区某中专生伤害发生率高, 影响因素复杂, 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措施, 有效防制意外伤害的发生, 确保学生的健康。

关键词:学生,意外伤害,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方程乾, 孙振球.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 王声湧.伤害的流行病学界定标准 (修改意见) [J].疾病控制杂志, 2005 (1) :96.

[3] 庞淑兰, 薛玲, 关维俊, 等.唐山市某中学学生意外伤害的调查[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4, 6 (1) :19~21.

[4] 易光辉, 高亚礼, 邓颖, 等.2006—2007年成都市学生伤害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 2008, 23 (4) :252~254.

上一篇:手法劈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110例临床观察下一篇:崂山区某供水管道修复工程设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