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通对学生的影响

2022-08-17

第一篇:家校通对学生的影响

协同教育视角下的家校合作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摘要:现代教育正处在变革中,进行家校合作、整合来自各方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一直是当今教育的热点。教师角色在家校合作中也在发生着隐性的变化。本文以协同教育为着眼点,构建理想的教师角色,结合教师角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家校合作中的教师角色。

关键词:协同教育;家校合作;教师角色

一、教师在协同教育理念下的理想角色

(一)协同教育理论下的家校合作

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提出了“协同”这一概念,并论述了协同理论。这一理论主要阐述原本不平衡的开放系统如何通过内部协同作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最后达到平衡的状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这一过程。哈肯给这一理论起名“协同”的原因之一在于所研究的对象是由许多子系统联合形成的,之二在于这一理论需要不同学科进行合作。正如哈肯所说“系统各要素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而产生某种协同与竞争,从而推动系统的自组织不断演进,是协同学的精髓所在。”①

“协同教育”正是协同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移植。在协同教育理论中,学校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是其中的子系统。这三大系统各自的活动主体在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以及个体的意志、情感、认知等方面都不相同,即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或是竞争,最大化的实现教育的合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对学生进行全面关怀,改善亲子、师生和社群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三大系统各自的组成成员不同,角色分担不同。根据其不同立场,协同教育又可分为:协同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教育和协同社会教育。其中“协同社区教育”即家庭和学校合力对社区教育进行协同,三种教育系统通过各自的媒体手段进入到其他系统中形成教育的合力。

图表1协同教育产生的过程③

协同教育理论为家校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勾勒出家校合作的蓝图。在这一理论下,每一个系统有平等的地位和自身特有的角色。学校教育由专业人员承担,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组织计划,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则是以血缘为纽带,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奠定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者有不同的职责,互不干扰、不能替代,通过双方的媒体手段相互渗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家校合作以实现协同效应。

(二)理想的教师角色

在这一理想状态下,“教师”这一作为学校教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成员,成为了联系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只有对自身在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明确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履行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在协同教育视角下的家校合作中扮演着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参与者。除了学校中的教师角色,在家校合作中的教师同时还是家长的朋友、交流对象、指导者、推行者、活动资源开发者。④

作为沟通者,教师负责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沟通的目的是协同社区教育――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成为更好的“社会人”。那么这个沟通就要涉及到学生个体发展的全方位。同时家长群体的社会地位不同、性格差异较大,还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随机应变。

其次作为推行者,教师负责推进家校合作,需要具有全面、科学的家校合作知识,拓展学校媒体,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及合作。

再次作为参与者,教师群体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成员,与家长群体的关系是平等的。

二、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现状

1970年美国国会颁布《中小学教育法案》将家长参与学校的权利正式纳入联邦教育的法规,在制度上保证了家校合作;《美国2000年教育法案》中提出扩大择校范围到公立与私立学校之间,保证了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力;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对家长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以促进规范化的家校合作。美国各种在联邦政府的规定下由纷纷出台了有关家校合作的法案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英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法》、法国《教育指导法》中都对家长参与学校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每一个政策性文件的颁布不仅意味着家长参与学校的权利得到巩固和明确,也意味着教师角色的隐性转变,但对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国外学者关注较少。国内在家校合作方面的起步较晚,政策上并未作出相应的规定。在学术领域,有关家校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对教师角色的研究非常少。

马忠虎博士针对家校合作提出“以家为本”和“以校为本”两种模式。本文从教师的视野对家校合作中教师角色进行探讨。笔者针对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问题设置了问卷,向沈阳、长春两地四所学校共100名班主任发放问卷。四所学校为:长春市公立小学一所、长春市公立中学一所、沈阳市公立小学一所、沈阳市公立中学一所。笔者访谈了四所学校中共20名班主任,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发现目前我国教师在家校合作中扮演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沟通能力欠缺

在对教师沟通能力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当前家校合作中教师在以“沟通者”角色出现时存在沟通能力欠缺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缺乏沟通技巧的相关知识,越是年轻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越缺乏自信,然而年轻教师又大多是班主任,这使家校合作很容易陷入困境。“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特别不喜欢听家长侃侃而谈,老师本来就累了一天了,能跟家长说说孩子的问题是负责,最不喜欢家长喋喋不休一堆话唱主角。”李老师这样说。可以看出,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地位并不平等。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缺少相应的沟通技巧,比较容易情绪化。“和家长沟通时很多老师都比较情绪化的。比如一次开家长会前做准备工作老师都挺忙挺烦躁的,这时候正好有一个家长打来电话请假,我当时劈头盖脸把家长说了一顿。”李老师这样说。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校并没有进行专门的沟通训练,这使得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缺乏系统的指导。“当家长侃侃而谈的时候,教师一般会打断,沟通一般利用我自己的休息时间,不想听家长说太多的话。”然而不善于聆听的沟通达到的效果也会欠佳。

教师认为家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家长应侧重于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是“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而作为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对普及教育常识性知识的意识相对较少。很多教师对家校互动活动的形式了解甚少,主要集中在“家长会”一种形式。根据兰根布伦纳的理论,家校合作分为三种层次: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是第一层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是第二个层次,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是第三个层次。目前从教师的角度看,沟通还只停留在“反馈”学习表现这一层次,所以从教师角度来讲,家校合作层次还比较低。从表格4中可见,家校互动的内容扔停留在较低层次的电话沟通及家长会上,教师对吸收家长进入学校活动则较为排斥。从协同教育视角下看“沟通者”这一角色,教师目前所承担的任务不全面。

协同教育视角下的家校合作中,教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但在当前家校合作中,教师却是合作中的主导者。采访中有老师坦言“与家长沟通主要就是希望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大多数老师与家长沟通都不客气的,白天面对学生要尽量控制脾气态度和蔼,如果碰到无理家长还要忍让老师就要累死了”、“如果老师对家长客气,家长反过来就会‘欺负’老师,反倒是面对有威严的老师家长才会‘客气’”。有这样观点的老师在采访中数量并不少,可以看出,在家校合作中,教师更多的时候是以“主导者”的身份存在。教师、家长两个群体在对话时位置并不平等。采访中发现,对待家长的“平等”程度随着教师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减小,即越是成熟的教师对家长态度越习惯以领导、命令为主,而非平等沟通。

三、转变家校合作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以一定的教学任务为基础,根据教学实践的变化进行调整的。在协同教育视角下的家校合作中,教师承担着沟通者、推行者、参与者等角色。从目前情况看,教师作为沟通者尚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学校方面应组织相应的培训,对教师沟通进行系统的训练。与此同时,教师应学习家校合作方式,改变家校合作的思维,将家校合作的层次向上推进,以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参与到学校具体运作、方向决策等方面。同时在合作交流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平等的心态与家长进行沟通,切莫让家校沟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和“展示台”。

注释:

①Haken.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A macroscopic approach tocom?Cplexsystem[M].Springer?CVerlag,1988.

②李运林.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J].电化教育研究,2007,09:5-727.

③李运林.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J].电化教育研究,2007,09:5-727.

④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3:26-32.

参考文献:

[1]郭蕊.提高中小学教师效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陈丽萍.谈教师沟通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版),2009,11:52.

[3]李运林.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J].电化教育研究,2007,09:5-727.

[4]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3:26-32.

[5]Haken.Inform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A macroscopic approach tocom ?C plexsystem[M].Springer?CVerlag,1988.

第二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韩小华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

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是有着直接的影响,老师做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学生,因此,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认真细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在处理老师对学生态度方面,我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向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学习,要以一颗真诚、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我的教学。

第三篇:英雄联盟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尤其是在现在的中学生中。而现在绝大多数的人所青睐的网络游戏就是英雄联盟。英雄联盟自2011年创建制作至今,已拥有将近7亿的玩家,而令人惊讶的是,绝大部分的玩家是中学生,由此可见,中学生已成为英雄联盟这款游戏的重要消费人群。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这款游戏。为什么这么多中学生沉迷于英雄联盟呢?沉迷于它将会给中学生带来怎样的危害呢?对于那些沉迷于其中的中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它的束缚呢?带着种种的问题我们开始了研究调查。

经过研究调查,我们分析出中学生沉迷于英雄联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英雄联盟是一款即时战略游戏,玩家只要登录游戏后再经过几分钟的等待后便可开始游戏,给玩家带来一种即战的快感。本游戏的游戏画面精彩激烈,有各种炫酷的技能,而大多数的游戏玩家喜欢的就是炫丽的技能。本游戏玩一局耗时将近一小时,紧张而刺激,如果这一局胜利了,玩家会怀着越战越勇的心理进行下一局的游戏;如果是输了,很多玩家不会就此收手,相反为了求胜多数人会选择继续玩下去,所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玩家的求胜心理而导致他们沉迷于其中。青少年的特点是心理还不够成熟,一方面表现在他们正处于猎奇的年龄段,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都处于正在形成阶段。而青少年面临的现实是:由升学的压力所带来的繁重学业、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带来的额外的课外负担和被压制的天性,以致许多青少年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焦虑感、不安感、孤独感。英雄联盟所具有的一些特性,恰恰能迎合青少年的某些需要,缓解他们的负面感受和情绪。所以如果没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一旦接触到网络游戏,青少年们就很容易沉迷其中去寻求即时的快感。青年期正是人发育的一段重要的时期,而处于青年期的中学生往往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这对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中学生而言尤其重要。他们往往选择暂时逃避的方法来缓解压力,而这种缓解压力的方式便是玩游戏。游戏的首先作用是替换不好的行为。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游戏能满足中学生对快感的需求。英雄联盟作为一款高对抗性的竞技游戏,它通过变化无穷的局势来使游戏者进行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快感,这种再产生的快感就是英雄联盟的本质,这就会使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那么沉迷于英雄联盟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首先,这种影响是身理上的。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发现,很多学生一到放学的时间就会径直地冲向网吧。而网吧是个很混乱的地方,里面大多数都是混社会的不良青年,有时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冲突发生争执甚至是打架斗殴。这是往事情严重的情况说。往轻点说,很多的学生会在网吧通宵达旦地打游戏,而网吧内的环境是十分差的。大多数网吧里面都是充满烟味的,我曾记得我班主任说过,他曾一次去网吧抓学生,他一进去就被里边的烟味给弄的头晕眼花。我的班主任是个十几年的烟民,连这样的老烟民都经受不住这样的空气环境,更何况我们中学生。如果长时间的呆在其中,对我的大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其次这种影响是心理上的。沉迷于英雄联盟的中学生会因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往往会把虚拟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感情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央视曾报道过“一中学男生,因沉迷于英雄联盟,将现实生活当成了虚拟世界的战场,手持长棍蹲在路边的草丛中,一有行人从旁边走过就会跳起,用手中的长棍击打行人,将其打至重伤。”中学生虽然能通过虚拟世界中的打拼、搏杀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他们无法从中提高自己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沉迷于英雄联盟的人一旦回到实际生活中,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以至于他们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总是选择逃避。再者,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大多人都知道沉迷游戏肯定会对学习造成巨大的影响。据我们小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英雄联盟玩家花在英雄联盟的时间都不少于3小时,有的甚至在6小时以上。而在回答英雄联盟对你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中,大多数的人,都回答道:玩英雄联盟严重影响了我的作息时间,使我的学习成绩一退再退。 沉迷于英雄联盟还会学生的家庭产生影响。因为去网吧手头上需要资金,而大多数学生现在还不具有挣钱养家的能力。那他们手上的钱哪里来?这些钱大部分都是向父母要的。如果父母不给的话,子女便会和父母争吵,这样便会在父母和子女中产生矛盾和隔阂,弄的家庭不和睦。

还有就是会引发学生犯罪。目前世界上的色情信息网站多达几十万家,在互联网上可以随便点击。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形成,他们的鉴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较弱,加上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往往经不住诱惑,怀着好奇心理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东西阅读。一旦堕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上网吧是要花钱的,没有钱玩游戏,就向家长要!向同学借!慢慢地学会了说谎,乃至去偷!去抢!长时间感受这种近似逼真的体验,使青少年习惯了打打杀杀与血腥场面,已经分不清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把游戏与生活实际相混同,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绪变化更剧烈,富于攻击性,暴力倾向更强,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类似网络暴力的情感和环境时,往往容易丧失理智,毫不犹豫地把在虚拟游戏中的行为运用于现实的人际冲突,导致一些悲剧发生,这正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

分析完了学生沉迷于英雄联盟的原因以及影响,我们也应当采取一些措施去预防和救助。家长对孩子上网游戏的态度与管教 由于网络游戏对促进青少年成长也有健脑益智的积极一面,因此,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上网游戏采取有限控制的管理方式,但总体上防范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意识还很不够。而我们的许多家长都没有对孩子上网游戏的时间进行严格的管理,特别是对那些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的家长来说,更是无法落实有效的管控措施。而面对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们或采取惩罚手段强行禁止,或采取奖惩并用软硬兼施的方法规劝,可孩子一旦真的上了瘾,这些方法多半都无济于事,很难让陷入网瘾泥潭的孩子迷途知返。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习、生活最主要的两个场所,老师和家长与青少年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关系也最为密切,因此,老师和家长应义不容辞地发挥防范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力军作用。在防范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各种措施中,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明确限定孩子每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都是必要的。学校作为青少年的培养基地,老师不应只管教好几堂课完成教学任务,更应注重教师育人的天职,应注意体察每一个学生学习行为和心理状况的细微变化,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交流;而家长不但应管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和课业学习,也应该积极地引导和激发孩子健康向上的课外兴趣,经常与孩子相处交流,关注孩子娱乐游戏的方式、内容和时间。一旦发现孩子有迷恋网络游戏的苗头,家长应该坚决果断地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及时地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与老师密切配合,将孩子网络游戏成瘾的倾向铲除于萌芽之中。此外,社会媒体和其他相关方面对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防范,也大有利用各自优势发挥作用的空间,比如加大上网成瘾危害的宣传力度、鼓励民众对网吧违规经营的监督举报等等。

第四篇: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不良的师生关系会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师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冲突时,学生就会感到心存压力,心情抑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身心健康的损伤,主要是:(1)生理功能紊乱,身体不适,有饮食障碍、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2)心理功能下降,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降低等;(3)负性情感增加,过分压抑造成学生心理紧张、烦恼、易激怒、焦虑等负性情感;(4)情感迁移泛化,迁怒于他人,形成抑郁状态等。

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动机中有一种重要成份是交往动机,交往动机包括愿意和别人相处,而不愿意一个人独处,愿意跟语言、兴趣、习惯相同的人相处而不愿意与意趣观点不同的人相处,交往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两种相反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动机就会起积极作用,学生就会特别努力地学习他所喜欢的教师的课程;如果师生关系不良,交往动机就会起消极作用,学生就会不愿意学习该教师所教的课程。

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良好,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感到焦虑,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理解、宽容、真诚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要以平等的观念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以自己健康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一代。

第五篇: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中学生,上网对中学生有很多益处:

一、开阔视野。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

网络也是一柄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的中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了社会责任。

三、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四、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无限制地泡在网上,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

总之,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两面性。作为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辨别是非能力 ,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的优点,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空白。

上一篇:竞选秘书长的演讲稿下一篇:精选商务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