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利用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业资源利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农业资源高效管理是实现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一项必要措施。提高各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及农业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管理体系的建设。该文概述了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类型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第一篇:农业资源利用论文

浅析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

摘要:本文对我国水资源进行了概述,对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农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案措施与农业水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即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的经济效益;革新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对水资源防污、治污力度,实现工业和生活污水再利用。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合理开发环境保护 统一管理 灌溉技术治污力度

农业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且必须具备可以更新补充、可供永续利用的特点。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还困扰着农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我国水资源富而不均,多而少用,用而不精,环境趋于恶化。.我国 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美國的五分之一,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到20世紀末,內地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若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佈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现实.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我国日益污染的水质和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的发展.

二 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现代环境下水资源赋存与演变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水资源供、用、耗、排关系日趋复杂。、农业水资源存在着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污染和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和水质下降、农业用水效率低且浪费严重等问题。水资源总量缺乏且时空变化大。我国一些地区的地表水主要来源于一些重要河流、水库和湖泊的蓄水,水资源总量受降水影响显著,在丰水年水资源总量会增多,枯水年水资源总量偏少。

由于一些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极为不均,有明显的旱季和汛期之分,降水一般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旱季水资源严重缺乏,汛期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造成大量弃水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和水资源浪费严重。如北京市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为48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只有308万亩,其中喷灌面积166万亩, 管道输水灌溉面积67万亩。辽宁省农业灌溉也比较粗放,用水的有效率仅为40%~60%。农业水资源污染严重和供需水矛盾加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工业污染源和城市生活废水未经过严格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 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和水质下降。一些地区地表水供水比重都超过50%,地表水资源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河流径流,而河水污染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该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我国地表水灌区每公顷次灌水量1200-1500m3,最高达2258,地下水灌区达900-1050m3,高出适宜水量的1-2倍,西北地区每年灌水定额可达16537m3/hm2,是全国的1.4倍。水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尽管农业水资源“农转非”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农民的水权如何得到保证,节水农业投资如何合理分配等。节水农业现状的束缚,节水农业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用水利与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即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节水农业的核心是节水灌溉,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节水农业发展存在有主要问题一是对节水农业认识上存有误区,认为节水农业就是节水灌溉农业,节水技术是灌区的专利。节水技术总体水平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农业节水技术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管理出现误区,体制落后。现行水管机构节水功能缺损,不适应节水农业发展的需要,灌溉管理系严重落后和脱节,而缺乏效率。

三 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

提高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主要是从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管理措施这三方面着手。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发挥综合优势,以达到节水、高产、高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关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农民才会对发展农业和提高自身素质有积极投入,促使农业进一步繁荣和走向良性循环。合理的水价将使灌区的发展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灌溉模式会受到冲击,节水观念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将应运而生,井渠双灌高效灌溉方式可望得到积极推广,灌区的水量、水盐转换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趋于良性的循环状态。但在农业水价调整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使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致由于水价的调整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

农业用水水价是农业节水和高效用水的经济杠杆,水价变化的影响包括三个主要方面:(1)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影响;(2)对农民负担的影响;(3)对农业节水的促进作用。减少无效蒸发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对节水的主要贡献在于可减少联合运用区域内的无效蒸发量。灌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包括降水入渗补给、河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向流入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水库需水补给量、田间入修补给量、越流补给量、人工回灌补给量等。对减少无效蒸发量起作用的是降水入渗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和田间入渗补给量。与单纯的地表水灌溉方式相比,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后,对减少水分无效蒸发量的主要贡献是减少了地下水的无效潜水蒸发量。

提高灌溉保证率,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行是根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利用含水层空间的调蓄能力进行的。河川流量动态变化大,而地下水径流量则较稳定,而且后者的流量高峰期要比前者滞后一段时间,这些特征就为二者的联合运用提供了条件。如果弃水量大,入渗补给条件好,加上含水层贮水空间足够大时,充分开发地下库容,可以起到水资源多年调节的作用。

四 农业水资源的防污

农业水污染主要来自3个方面:化肥、农药和牲畜粪便,其中化肥污染居首位。我国农田单位面积平均化肥使用量超过世界平均值的1倍,也大大超过国际组织为预防水污染确定的化肥使用上限指标。我国施入农田的化肥大约只有1/3被作物吸收利用,有1/3左右随水流失和挥发。我国约60%的河湖污染较严重,其中的氮、磷污染约50%来自农业面源污染。

要构建既能节水又能防污的新式农田水利系统,这种系统要有三道防线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其中的氮、磷污染。第一道防线是田间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由于渗漏与地表排出的水量减少,随水流出的污染物数量减少。可减少氮、磷约15%~25%。第二道防线是小型湿地。通过微生物的转化和生物吸收等作用,可降低氮、磷约40%~60%。第三道防线是生态沟,或称带状湿地。也可降低氮、磷约15%~25%。通过排污来节约水资源,从而提高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用。

参考文献

[1]彭新育,王力.农业水资源的空间配置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3):222-228.

[2]薛志士,罗其友,等.节水农业宏观决策基础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3]胡和平,雷志栋,杨诗秀.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1:3-17.

[4]韩素华.市场条件下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1

作者:苗 鑫 陈改娣 杨晓雪

第二篇: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 要:农业资源高效管理是实现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一项必要措施。提高各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及农业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管理体系的建设。该文概述了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类型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资源;资源高效利用;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新阶段,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随着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如何提高农业资源管理效率受到各级农业管理部门的极大重视[2]。农业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同样的资源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品输出是我国各农业管理部门资源高效利用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

当前我国各级农业单位的农业资源管理工作还处于传统的管理决策阶段,未能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更不能保证农业资源数据管理有效性及高效利用模式的普遍实施。当前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农业资源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劳作、信息管理技术落后、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结合农业资源管理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将资源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构建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3]。建立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为我国各级农业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及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合理决策提供服务,同时提高农业资源管理效率,从整体上促进农业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1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是指同样生产条件下利用更少的资源投入获取同样的农业产出。基本要求是资源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高;减少资源退化,可持续利用有限资源;不污染环境,保持高质量的农业生产环境。农业信息资源决定了农业资源管理是否高效。掌握了农业资源信息及资源类型,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

2 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1 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ARMIS)是指收集和加工农业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为资源信息管理和决策过程提供帮助的管理信息系统,可根据管理的项目而建立,在数据支持下进行与农业资源相关的数据处理、资源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管理。ARMIS是农业信息化重要部分之一,实现了对农业资源信息形象直观的展示和管理,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农业资源有效管理和决策效率。

2.2 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指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进行农业资源数据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一体化系统,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可以进行农业资源管理事务处理、辅助管理决策。ARMIS的功能必须覆盖系统责任和问题域,包括农业资源数据的采集、存储、维护和输出等功能,以及实现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特定领域的业务规则,由此产生的业务处理功能是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核心功能。

2.3 典型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2.3.1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LRMIS)是以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管理为工作对象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级农业机构土地资源管理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整合空间数据库管理,以耕地分布、建筑用地分布和其他种类土地分布等信息的管理、地籍信息管理、图文传递电子化等功能为主的、业务办理规范化等核心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LRMS减少了国土管理部门和农业有关部门的工作量,提高了办公效率。

2.3.2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WRMIS)是在整理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为核心功能,围绕区域水资源规划、运行监测、生产控制、安全监控、财务监管、统计报表、水量水质计算、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水环境评价等功能,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合理配置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MIS。

2.3.3 作物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作物生产管理信息系统(CPMIS)是对作物自身的生长信息、环境信息(温度、湿度、光照等)、作物的选择、种植地的准备、肥料和农药的施用等多方信息进行集中式统一管理的系统。CPMIS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两大部分。灌溉、施肥、农药、光照等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相关数据是作物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管理对象之一[4]。

2.4 国内外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2.4.1 国外 国外关于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已相当成熟。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农业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5]。农业管理信息系统(ARMIS)最早应用于棉花种植管理上,是由美国农业管理部门开发出的棉花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棉花生产管理的决策工具,20世纪80年代该系统被应用于美国6个州的1254hm2棉田,获得纯利360美元/hm2[6]。1985年美国农业生产中由计算机管理农业资源的比重已达到8%,各州大型农场基本均已实现信息化管理。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为美国农业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各级农业机构和研究人员带来了高效率,促进了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了农业管理的科学化。

一些发达国家还将农业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于土地资源、肥料资源、水资源、农机资源、品种资源、作物生产管理等领域。丹麦、瑞典等国家粮食组织建立的北欧作物基因库,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来进一步促进作物遗传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有效化。另外,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各级农业科研部门已研发出农业资源数据库的管理与咨询服务系统。

2.4.2 国内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迈出了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1990年我国农业部门开发出了花生生产管理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结合播种期、施肥量、土壤密度、浇水期、种植密度、化学调控等花生生产环节,提供花生高产优质栽培的优化方案[7]。1998年之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GIS技术奠定了基础,我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例如,1998年北京市農田管理系统投入实际应用,该系统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融为一体,拥有分析和处理大量地理数据的能力。

我国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由3种类型组成:一是以生产单位提供业务处理为主的事务处理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二是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以管理辅助决策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该类型的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决策支持系统。我国很多管理信息系统都是这3种类型系统的融合集成。我国农业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林业资源管理、畜牧管理、水产品管理及其他涉农领域,显著提高了各领域的管理效率。有些农业管理系统既可用于管理决策,也可用于生产决策,还可作为科研和开发的基础。

3 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更加紧密,构成了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新特征,对于农业领域具有重大意义。今后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将以3个领域为主:一是系统架构将向B/S结构为主的方向发展;二是系统功能将向决策支持化方向发展;三是开发方法以面向对象模型法为主的方向发展。

4 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而片面地追求不切实际的期望。很多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片面追求系统的大而全,在系统项目开发时没有全面考虑必要的数据支持,最后开发出来的系统只是一个内容不太全面的框架,实际功能无用武之地。二是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重结果轻过程。硬件设备的先进性是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不重视系统开发的重要性将会导致先进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开发团队、开发人员水平不高、开发文档和时间安排不规范等不利因素对后期的系统测试、维护和升级形成了障碍。

5 我国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对策

5.1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 加强农业信息化高级人才培养,对各地农业部门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培训内容以计算机MIS开发、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信息化等为主,普及农业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使更多的农业从业人员能够掌握农业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

5.2 加快硬件设备升级,开展农业信息化服务 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硬件设备的升级,开展农业信息化服务;加强以农业资源为主的数据库建设,为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奠定基础。

5.3 完善农业信息标准建设 各级农业部門应组织农业和信息化领域专家,制定农业信息化标准。为避免系统重复开发,必要时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齐永奇,王全平.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3):349-351.

[2]孙香花.涪陵农业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重庆:重庆大学,2008.

[3]Cheng Pingruan,Shi Mingdai,Cheng Shenruan.Studyon Agri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in Huairou District[J].Scientifi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2012,2(2).

[4]董占山.作物生产系统及其管理系统[J].生态农业研究,1998(1):3-5.

[5]陈振英.县级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6]梅方权.当代农业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J].计算机与农业:综合版,2003(1):4-7.

[7]刘忠.中国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问题、趋势与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5(S1):201-206. (责编:徐世红)

作者:阿迪力·亚森 鲁新新 蒋青松

第三篇:科学技术发展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资源包括耕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草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及物种资源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危机,本文通过对科学技术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及农业资源中一系列问题的阐述.总结了农业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及具体方法,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1 科学技术的发展

50万年前,人类掌握了利用火的技术,从而导致了制陶术、冶炼术,出现了铜、铁制工具,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16世纪中期,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拉开了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序幕,太阳中心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17~18世纪,蒸气机的发明,人类社会工业文明有了大发展。19世纪,法拉第划时代的发现奠定了电机的理论基础,为人类打开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大门。随后,不仅是电动机取代了蒸气机,而且相继发明了电报、电话、电灯、电影、电视、电脑,并于20世纪初进人第三次科学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繁星闪耀的世界。

而科学的发展,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相应的三次技术革命也与科学革命一道,使生产规模和劳动生产率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有60%~80%是依靠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取得的,有的工业部门甚至是100%地领先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在当代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往往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因此,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2 生命的产生和人类社会进步

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农业资源均是以人为主体的条件下来进行讨论、研究的,离开了人这一主体也就无从谈其他。人的历史较之地球的发展则显得特别的短暂,我们现在所生存的地球是距今46亿年发展起来的,在其形成之初至距今37亿年前,地球上没有生命,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南非距今37亿年前的变质岩中发现的蓝绿藻遗迹。原始生命的出现,改造了地球环境,先是使还原性的原始海洋变成氧化性,然后是消耗大气中的CO2,释放出O2。这是地球上生命参与地球演化的一次革命。

地质历史时期不同生命形态的产生、演化、绝灭,都是与环境的演变密切相关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演化、发展的趋势是:生物体由简单到复杂、适应能力由弱变强、生存空间由小渐大。最终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人类从哺乳动物猿类那里分化出来.在50~100万年前,人类掌握了利用火的技术后,地球环境中就明显地留下人活动的烙印。而地球到目前为止是人类借助先进的仪器如哈勃空间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宇宙探测器等所能观测到的150亿光年之内的无数星球中唯一具有生命的一颗星球。

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过程为:在距今4万多年前的中石器时代初期,全世界有约300万人,在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约500万人,在8千年前还不足1000万人,此后随着农业的出现和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至纪元初期世界人口约2亿,1650年前后约5亿,1830年10亿。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而快速发展。之后加速发展,到1930年达20亿,1960年30亿,1976年40亿,1987年50亿,目前近60亿。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发展速度也非常的快,1664年1亿,1762年2亿,1790年3亿,1834年4亿,1949年5亿,1954年6亿,1964年7亿,1969年8亿,1974年9亿,1981年10亿,1988年11亿,1996年12亿,2000年13亿,用1956年美国人口学家赫茨勒在其《世界人口危机》一书中提出的“人口爆炸”来描述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再确切不过的了。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创造出人类社会所不愿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一系列问题。

3 农业资源及其危机

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内人口的粮食等必须品的来源,要维持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仅食物消耗就需1斤菜、1斤米、1斤水,燃烧1斤煤及向环境中排泄1斤废弃物。那么从1830年以来人类为生存从地球环境索取了3.4×1018(g)物质(相当于现存于陆地生物量的100倍,土壤总有机质的30倍)、排泄物达8.5×1017(g)。其中前四项的内容几乎都属农业资源,由此一项,农业资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我国的农业资源曾经一度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中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人口爆炸”,人均资源量极少。

3.1耕地资源

总土地面积9.60×106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南北长5500公里,东西宽5000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2/3,平原占1/3,人均土地面积不足15亩,耕地仅为世界的1/9,1.33×108公顷,人均耕地仅只1.2亩,离人均耕地下限的0.8亩为时不远。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减少.1958年~1993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2.57亿亩,年均净734.3万亩,1994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071.8万亩,减少数量比上年增加14%,其中国家、集体、个人建房占用206.9万亩,占19.3%自然灾害毁地185.1万亩,占17.3%。而减少的都是优良高产耕地。目前中国耕地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全国已有1/3的省(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而东部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人均才0.5亩左右。面积减少、耕地质量退化、水土流失严重、肥力衰竭、土地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等严重威胁着中国土地的安全。

3.2水资源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不含台湾)6.19×1012立方米,相当于年水汽输入总量1.82×105立方米的1/3。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中国降水分布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雨季越来越短,降水量越来越少,降水集中性越来越强,降水变率越来越大。地表水多年平均2.71×108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8.288×1011立方米。我国淡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占有量只233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4,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的问题日益严重,1993年全国570个城市中300个不同程度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而我国水环境中78%的淡水污染物超标,40%的水资源已不能饮用,500多条较大河流中已有400多条被污染,大小湖泊2.4万多个,80%以上受到污染的危害,地下水的污染总量也达到50%。

4 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由于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资源不足,导致人地关系紧张。然而人在地球系统中,只是系统中的一分子,人生活的环境是由众多成分共同组成,中国古代就已辩证地明晰了天一地一人的关系,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结果也证明“天人合一”现在是而且将来也是人对自然的态度。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因而可持续思想在人类社会造成了各种灾难之后于1992年重新提出,立即受到全世界的响应,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是其他持续发展的基础。怎样才能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呢?

4.1资源的高效利用

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率和生产力,通过合理布局和技术应用,使各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完善和统一。

4.2资源的节约

由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各种资源均严重地不足,而资源的浪费对其可持续发展是一极大的阻碍,如粮食浪费,中国每年生产5.0×106吨白酒,耗粮1.25×107吨大米,生产啤酒6.54×106吨,耗粮1.5×106吨。酿酒用粮相当于全国1个月的口粮,相当于3500万亩粮田的产量总和。因此资源的节约是可持续利用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

4.3资源保护

资源受损,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于恢复的,如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即是如此,而这些资源可能就是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依托。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①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生产率;

②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

③用一种较丰富的资源代替另一种紧缺的资源,或用别的资源替代农业资源;

④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既要保护也要开发,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才符合现代的人地关系;

⑤在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可以更为有效地保护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⑥在中国的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中国模式的生态农业;

⑦开发新的资源来源,森林、海洋等具有极大的潜在供应食物的能力,如海洋占据地表79%的面积,贮存着数量惊人的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A、生物资源:从食用价值来说,在不影响生态平衡的条件下,海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能满足300亿人口一年的食用;B、盐类资源,仅食盐总量就达5亿亿吨以上,够人类用十几亿年,已探明的元素达80余种,而且含量十分巨大。如黄金550万吨、白银5亿吨、镁2100万亿吨、铀45亿吨、钼137亿吨、锂2470亿吨……,在陆地上可供开采的许多元素濒于枯竭的情况下,海洋无疑是柳暗花明的新天地;c、矿产资源,前景广阔。如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海岸滩涂的砂矿以及洋底锰结核矿和被誉为“海底金银宝库”的热源矿床。

⑧加强污染治理,使环境污染对农业资源的破坏减少。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必须与政策相结合,人类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才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即按照人类社会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适当地位,依据生态系统的整体运动规律来认识和处理人地关系。使目前人均耕地逐年减少、森林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危害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等全球问题得到缓解,最终使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达到协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但也必须坚持可持续的观点。而由于人口的巨大压力,要达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即是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如果人口总数量不能降下来,则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只是一句空话。人类要生存,社会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生态观为指导,自觉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等原则,在促进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污染和生态失衡。将人类社会在地球环境中的活动制约在地球生态环境能容忍、承载的阀值范围内。要着眼于子孙后代的未来,永保地球为人类及其它生命的乐土。

作者:李世秀

上一篇:商务英语翻译论文下一篇:金融专业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