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论文

2022-04-30

摘要:胶东半岛主要包括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胶东半岛近代历史遗迹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作为海防设施之一的炮台。作为历史文物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同时,炮台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也不可忽视。韩国政府对江华“海洋海防遗迹”的申遗,给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论文 篇1:

历史文物保护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渔阳里、一大会址、二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故居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伟大起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上海留下了遍布全市的历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遗迹和名人故居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上海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

看会址、购文创、感受富有創造力的年轻一代,将红色文化转为城市景观、生活美学文旅融合为城市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保护红色遗址、塑造红色文化品牌,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强化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无疑将为上海市民带来新的居住体验,也将为国内外游客留下关于这座城市的深刻记忆。

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论文 篇2:

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

摘 要: 胶东半岛主要包括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胶东半岛近代历史遗迹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作为海防设施之一的炮台。作为历史文物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同时,炮台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也不可忽视。韩国政府对江华“海洋海防遗迹”的申遗,给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胶东半岛 炮台 韩国 申遗

胶东半岛上的青岛、烟台、威海都是旅游观光城市,由于山东省重视古代历史文化资源,炮台等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海旅游观光城市的文化魅力,有待开发和利用。

一、胶东半岛炮台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蜿蜒曲折,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代开始就是中国海上防御的要塞,胶州湾的青岛,芝罘湾的烟台,威海湾的威海,是胶东半岛上的主要港口城市,因其地理位置独特,在近现代成为帝国主义的侵略目标,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其中最具特色、数量最多的就是作为海防设施之一的炮台。

青岛是炮台分布最多的地区。在德国入侵以前,清政府为防御海盗,修筑了许多炮台,1897年,德国人占领青岛以后,或是新建,或是对清政府修筑的炮台进行再建或扩建。炮台主要分布于青岛市东南部的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北部一带,分为海防炮台、陆防炮台、临时炮台三部分。这些炮台中,青岛山炮台、团岛炮台、西岭炮台等六座非常重要的海防炮台,同卑斯麦北炮台、伊尔其斯北炮台、伊尔其斯东炮台、仲家洼炮台四座陆防炮台,以及22座临时炮台形成了完整的海陆防御体系。

其中的青岛山炮台,是由德军于1899年建造的,被称为“青岛炮台之最”。青岛市政府于1997年投资500万对其进行了全面修复,经过数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是一处寓教于游的人文景观。

烟台的炮台有西炮台和东炮台两座,西炮台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清朝末期,1861年,烟台开埠,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修筑了西炮台。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积极推进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清政府于1899年聘请德国技师弗里德里希·克鲁勃对西炮台进行扩建,始成今日之规模。西炮台位于芝罘区西北部的通伸岗上,由瓮城、炮台、指挥所、演兵场、弹药库、城墙等组成,炮台、炮位是建筑的主体。1987年,西炮台被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西炮台更名为“西炮台国防公园”,同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炮台位于岿岱山与东西北三面深约20米的临海悬崖上,与崆峒岛、芝罘岛形成鼎足之势,与西炮台形成交叉火力,是烟台的天然要塞。东炮台始建于1891年,北洋大臣李鸿章经过实地考察选址后,奏请在烟台筹建东炮台,并从德国订购了克虏伯大炮,安装在该炮台上。1901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东炮台一度被下令拆除,1903年得以重修。1938年,被侵华日军炸毁了炮身及炮座。新中国成立后,东炮台成为国防军事重地,并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海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战场,清朝末期,清政府邀请德国技师于威海湾南北两岸及刘公岛修筑了15座炮台,但经过中日战争后,其中的8座成为废墟。现在所说的威海炮台位于威海海岸山坡及山顶。后炮台在水师学堂堞墙北150米的小山上,包括地下掩蔽与炮位两部分。炮台屡经修复,原貌保存较好。

综上所述,从文物保护方面来看,青岛、烟台和威海三地的炮台都经过了修复,对于破损严重的地方也进行了抢救性的维修,在修复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其总体布局和建筑形式。目前,三地的炮台都已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作为旅游观光景点对游客开放,但就其开发利用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原因就是胶东半岛自身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光靠这一点就足够吸引游客,从而忽略了其文化资源,缺少文化底蕴,影响了旅游景点的整体形象。

二、韩国仁川江华“海洋海防”遗迹申遗

江华岛是韩国第5大岛,行政上属于仁川广域市江华郡,是首尔西部的咽喉要道,这里曾发生多次影响韩国历史进程的事件。在古代史上,江华岛作为高丽朝鲜两朝中央政权的避难所,多次见证了王朝的危急时刻。在近代史上,1866年法国军队的入侵,即所谓“丙寅洋扰”,以及韩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岛条约》的签订,都发生在这里。江华岛居住过许多名人,历史文物众多,是被世界遗产组织指定的保护场所。除了已经被指定为世界遗产、闻名于世的支石墓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外,这里的海防遗迹也相当出名。

江华岛海洋海防遗迹指的是17至19世纪修筑的环绕江华海岸的江华山城(史迹132号)、江华外城(史迹452号)、三郎城(史迹130号)、26座江华墩台等海边要塞,还包括在江华岛对岸建造的文殊山城(史迹139号)和德浦镇(292号)炮台等。

韩国政府于2015年对江华海洋海防遗迹进行申遗准备工作,仁川市政府计划经3个阶段完成申遗:首先,以江华郡民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大力宣传,普及相关知识,获得居民的支持;其次,向文化财厅提交申请书,于2016年设立仁川市世界遗产委员会进行申遗;最后,由文化财厅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报,此申遗预计从2017年开始,至2021年完成。

2016年6月,韩国国土情报公司(LX公司)仁川本部于27日同江华高丽历史财团为江华海洋海防遗迹的申遗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协议,两个机构为江华海洋海防遗迹中的5个镇、7个城堡、54座墩台能在2021年前完成世界遗产的申报,将运用无人机进行遗迹调查和测量工作。此外,还将进行空间信息相关技术合作、共享历史资料等。

2016年7月,江华海洋海防遗迹的申遗工作暂时放缓,因为按照原先构想,如果申请的遗迹中包含金浦市的相关遗迹,申遗名称却只定为“江华”,似有不妥,所以就申遗名称还需要与京畿道金浦市方面作进一步协商,申遗工作虽暂时放缓,但也说明了两地都认识到了江华海洋海防遗迹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三、韩国仁川海防遗迹申遗对胶东半岛炮台开发利用的启示

1988年汉城运动会前后,韩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在对文化需求增强的同时,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日益高涨,这直接表现在韩国对本国文化遗产的申遗上,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韩国的申遗热情一直经久不衰。迄今为止,被收录进世界遗产的韩国文化遗产共计11件,共有18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这些文化遗产的申遗,无论是从其文化意义本身,还是其衍生出的经济效益,皆有目共睹。韩国文化部门的“申遗控”,从侧面说明韩国对于自己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心理。

江华海洋海防设施是以守护国家的目的建立的,它见证了韩国屈辱的历史,经历数百年风雨,留存至今,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同时是岛屿、大海及周边山城巧妙结合的文化景观。可以预见,随着申遗工作的启动,此处必将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的热点,其作为旅游观光资源的价值巨大。此次仁川江华海洋海防遗迹的申遗,再一次表现出韩国人民对本国历史文化的推崇和保护。

同样作为海防遗迹的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呢?江华海洋海防遗迹申遗中虽然在命名上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整体意识非常明显,其出发点就是海防设施这一整体概念,不仅包括炮台,还有墩台、城堡等。胶东半岛同样可以借鉴这一整体概念,不管是地域的整体概念,还是炮台本身近现代历史遗迹的整体概念,运用其进行相关文化遗产的申报,在提高申报成功率的同时,也提升了知名度,从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最终创造出巨大旅游收益,实现其开发利用。

胶东半岛的炮台作为近现代历史文化遗迹,其作为旅游观光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也十分巨大,江华海洋海防遗迹的申遗对胶东半岛炮台的开发利用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我们在借鉴一个国家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让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禹英兰.探析山东半岛近现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2]王涛,于建华,徐德学.烟台东炮台保护利用研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3]王海鹏,高爱东,闫勇.烟台西炮台遗址现状与保护对策,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

[4]http://baike.baidu.com/百度百科.

[5]http://www.naver.com/.

作者:贾清文

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论文 篇3:

传承传统文化 发展当代效应

摘要: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向化繁为简、具体入微、持久发展的阶段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为中国的未来勾画出清晰的蓝图,也为我们文化工作者指明了思路和方向。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古老的灿烂文明成果,在当前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文化的发展不只是文艺创新和发展传承,还应促进旅游业发展,创造和提高文化生产力,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这才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精品文化 旅游文化 经济发展

在我们国家,一座座崭新或古老的城市,在大好形势下脱颖而出,开创了用文化宣扬城市、用文化塑造品牌的经济模式,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活力。

一、传承传统文化,发挥当代效应

(一)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创造城市价值。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好的城市,当地都有久负盛名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四川的李冰治水、二郎伏龙,韩城的西川锣鼓、鲤鱼跃龙门等,其历史文物众多,人文底蕴丰厚。在声光电多媒体科技包装下,将传统民族文化与高科技表演相结合,增加了时代感。

(二)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随着经济新形式的发展,城市的文化由“政府主导,财政投入”的方式逐步改变为公司化运营,由冠名企业负责组织、策划、招商、宣传、运营的活动增多,提升了企业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

(三)与专业团队合作,实现共赢。2017“一带一路”陕西韩城灯光艺术节聘请了专业制作团队——锐丰文化作为承办方。他们采用独特的视角、成熟新颖的商业运作模式,让旅游业实现“造血”功能。在艺术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5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154万元。主要景区接待游客64.38万人次;门票收入266.65万元。专业策划的效果立竿见影。

由此可见,提升传统文化层次、文化质量、科技含量和品牌打造能力,已经成为发展势头,文化工作者必须适应旅游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上升形势,推进旅游业结构调整。

二、强化四平旅游文化业拉动建设,勾画发展蓝图

四平市民族文化资源丰厚,燕国古城遗址是汉民族最早生活在东北的见证。历史上的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朝鲜族等都在这里生活过,留下了辽代韩州、金代信州、明代叶赫部落等人类文明古迹。目前,四平市很多得天独厚的资源尚未开发,但这也正是契机,引领得当,会让四平市的经济跃上新起点。

(一)继续修缮、恢复一些重要的历史古迹。还原贝勒府、祭神殿、议事厅、公主楼、萨满园、城皇庙等历史古迹,再现满族建筑风格和古城原貌。科学设计旅游路线,开辟“叶赫文化旅游专线”,让游客领略原汁原味的满族文化。

(二)实行地产制胜战略。四平是二人转之鄉,东北二人转展演、论坛是四平市的文化盛事。2017年9月,四平市首届二人转艺术节吸引了众多学者、艺人、游客前来观礼。满族服饰、萨满面具是满族文化的稀世遗产,也为旅游和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东北的人参、鹿茸、乌拉草更是久负盛名。这些宝贵的资源正是四平市旅游文化的强大底蕴。

(三)加强区域合作。开展历史、民族、宗教文化旅游线路。在空间上,跨越不同的区县和城镇,协调合作、统一规划,形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联动。

(四)提升品味,锻造精品。一方面,在民族文化和宗教场所通过文字说明和图片解读民间传说和经典故事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专题片、电影和电视剧等手段展现四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等,大力开发四平文化的外延。

(五)开发参与性、体验性项目。节庆活动在旅游文化中有特殊的功能,充分利用民族、宗教的各大节日,推出龙舟、冬捕、狩猎、滑雪、喝腊八粥、庙会等民俗活动,用东北的农家乐、扭秧歌和独具特色的“李连贵大饼”来吸引游客发挥其群众性和娱乐性特点。

(六)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多方合作。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把驻四平企业、商会等引入四平文化旅游建设当中,通过社会化投资将文化旅游项目化、品牌化,并注入文化内涵。

(七)同专业团队合作,树立知名品牌。四平市文化底蕴深厚,在2017年先后举办了多项活动。满族文化论坛暨万人旗袍展演,总参演人数5599人,创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全国二人转文化论坛期间,2000多名演员参演了千人同唱二人转活动,成为全国之最。举办的“中国科技成果展洽会”“国际玉米节”等多项文化活动,吸引了国际国内众多人士的关注。通过专业团队包装,采用灯光雕塑、花车游行、3D光影、互动娱乐等形式打造视觉盛宴,把多项文化盛事打造成知名品牌。

四平市通过对当地特色文化内涵的开发,用新科技展示城市文化,讲述四平的故事,演绎四平人民的情怀,确立了“满族文化”旅游新模式,着力打造民族文化为依托的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内外循环,拉动当地整体经济发展。着眼于用最专业的理念策划、组织、运营、招商,推广四平文化,为打造四平市的城市名片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周环宇,男,四平市群众艺术馆培训部干部)(责任编辑 肖英奎)

作者:周环宇

上一篇:个人投资金融投资理论分析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导向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