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

2022-11-27

近年来国内曝光的会计信息舞弊案件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警示我们要极度重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公允性, 财务信息必须是一种直观地反映公司真实经营情况的信息。但是, 很多公司却随意操控财务信息, 扭曲财务信息真实事实, 粉饰财务报告。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不仅对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更会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会计法律制度也被称之为会计法规, 是由国家的相关权力部门和行政部门联合拟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 该法规是和会计工作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国家制定会计法律体制的目的就是对会计关系进行调整, 使其具有法律性和规范性, 这里所指的会计关系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国家在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和办理会计事务时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为确保会计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 国家或通过拟定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 对出现的不同会计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 其中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人员管理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会计虚假信息的生成要经历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 到财务会计报告的一系列过程, 过程中涉及多个主体的会计操作, 会计风险也便油然而生。我国现存的会计法律责任体系尚不完备, 对如何确定涉案人员的法律责任及其大小并没有做出清晰明确的规定, 这一立法漏洞和缺陷必然会给实务中的会计法律适用带来重重困难。

会计法律责任产生的理论基础源于受托责任理论, 现代企业制度下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发生分离, 这种关系的出现带来了受托责任, 会计责任是受托责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律责任是指因违法行为、违约或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会计法律责任就是在会计管理过程中未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违法行为或者是由会计相关法律规范规定的应当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为了保证法律责任目标的实现, 通常采用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完成, 即惩罚、救济和预防。

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大要素组成。法律责任通常情况下是由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五大要素构成。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以行为主体的行为为核心, 在达到法律责任组成要素的前提下会计违法行为会产生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具体规定了十种会计违法行为, 审计理论中常见的会计违法行为包括会计舞弊行为和重大会计错误行为两种。法理学中法律责任主要包含了刑事、民事、行政和违宪四种责任, 而在会计法律责任中主要包含了行政、民事和刑事三种责任形式。行政责任是指在会计行为中出现的违法相关行政规范, 而要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会计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重承担的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主要包含了行为、精神、财产和人身等责任形式, 这些责任方式的施行, 能够确保行政责任惩罚、救济、预防三个功能的实现。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也是以会计行政责任为主, 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九条主要规定了会计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和部分刑事责任。这两种责任形式都属于公法责任范畴, 会计民事责任归属于私法领域但并未出现在我国的会计基本法中。

在我国会计法律体系中, 会计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范性文件等为主体。我国对会计行政责任规定的立法较多, 主要体现在《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中, 但这些法律规定并不协调统一, 存在大量重叠甚至冲突的现象。刑事责任作为一种具有惩罚性质的责任, 是犯罪人员需要接受惩罚的责任, 属于会计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类型。我国1979《刑法》并未针对会计违法犯罪行为单独追究刑事责任, 而是按照刑法理论中的牵连犯原理处罚。1997年的《刑法》大大丰富了会计犯罪行为有关的罪名, 如“虚假出资罪”、“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等, 后来又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进一步完善《刑法》中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会计民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救济责任, 其主要作用是保障当事人的基本权利, 对当事人的损失进行补偿或者赔偿。目前, 我国《会计法》民事责任立法空白, 1993年出台的《注册会计师法》是我国第一部中介行业的法律, 其中首次对民事赔偿做出了规定, 该法第42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就其违法行为给客户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 该法仅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了法律责任的规定, 却没有规定在财务信息虚假报告中其他责任人需要承担的责任。2005年中国修订通过的《证券法》、《公司法》进一步调整了不利于当时经济发展的一些条款, 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完善的法律保障。至目前, 《公司法》和《证券法》等相关会计法律以及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法律保障体系, 并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进程中。

综上所述, 我国的会计法律责任形式, 主要由行政和刑事两种责任形式转变成为行政、刑事、民事三种责任形式并重, 会计私法责任发展迅速, 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向着规范性和完善性的方向发展。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会计造假情况的发展, 不断健全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是最为可行有效的措施。近些年来, 我国的会计管理工作向着有法可依的方向转变, 打破了原来无法可依的局面, 相应的实施细则也随之出台, 《会计法》中的处罚标准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使会计法规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 应当增强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 从而使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和保障。在执法的过程中, 执法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会计法律法规执行, 以此对会计造假形成强有力的打击和震慑。对于会计造假的企业、单位, 应该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 使会计造假者的“会计造假成本大大高于其得到的利益”, 让其不敢造假, 使中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会计法律责任产生的理论基础、演进历程和不同的会计法律责任形式。未来在健全会计法律制度的同时, 也要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 强化人员管理, 构建诚信会计的企业文化, 促进我国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得到真正落实。

关键词:会计责任,会计法律责任制度

参考文献

[1] 姚建宗.法理学:一般法律科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

[2] 刘峰.会计准则变迁[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3] 郭晓敏, 荣耀武.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初探下一篇:语词块教学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