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进城务工者的媒介素养教育空白初探

2022-09-12

从2 0 0 3年起, “三农”问题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问题。纵观这几年的“三农”问题研究, 除了延续了经典的话题, 如农民话语权、媒介对于农民的影响、农村信息传播缺失、媒介的公共产品属性等问题以外, 还开辟出一些新的领域, 如农民的媒介素养、农民的形象塑造、“三农”报道的边缘化倾向和媒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作用等。这里出现了从农民角度对于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 但遗憾的是, 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没有把进城务工者纳入研究的范围, 进城务工者成为了媒介素养和“三农”问题的脱节点。

值得庆幸的是, 学界已经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进城务工者的媒介生存状态。但是这些关注基本上停留在对于媒体报道进城务工者的文本分析, 对农节目的“平民情节”, 农民工题材电视剧的农民工形象, “妖魔化农民工”的报道理解和媒介在报道农民工时其媒介立场和社会担当。这些分析基本上都是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待进城务工者的媒介生存状态, 其中也反应出一些媒体逻辑和媒体潜规则, 但是缺乏从报道主体的内部来探讨产生这些问题根源的尝试和突破, 因此这些分析只能从表象方面反映出进城务工者的媒介生存状态, 而对于如何改善和解决进城务工者媒介生存问题却无能为力。

媒介传播中的女性形象一直以来都非常受到理论界的关注, 并且把它作为衡量媒介传递性别平等意识优劣的重要标准。以往的研究表明, 女性被媒介呈现时存在着被忽略的现象;媒介对于女性形象的再现存在着刻板印象;媒介对于女性的描述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对于女性受众的研究, 则主要就其女性观众的心理、爱好、职业、闲暇时间等做了具体而微的划分, 但是这些划分却不约而同都把女性进城务工者排除在外。有学者分析说, 女性进城务工者的媒介认知较为粗陋, 媒介理解较为短浅, 媒介参与时间较为稀少, 同时, 其购买能力, 社会影响力都比较弱, 这也导致了媒体将其边缘化。而真正从女性进城务工者的角度系统分析主体对于媒体感受的研究很难见到。

大多数的研究者倾向于把进城务工者归属于“弱势群体”或者“边缘群体”, 而女性进城务工者则是“弱势中的弱势, 边缘外的边缘”。但是根据本次调研的情况, 我们发现女性进城务工者所呈现的态势是一个介于城乡二元、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文盲和中等教育水平、主动积极和被动消极之间的一个中间群体。这些女性进城务工者较之男性, 年龄较小, 大多未婚, 文化水平偏低, 能够从事的职业较少,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较迷茫, 缺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她们更加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包括自身处在的真实环境和媒介营造的虚拟环境。如果能对其进行行之有效地媒介素养教育引导, 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女性进城务工者的生存环境, 而且可以避免和杜绝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 同时让女性进城务工者更快更好的适应城市日新月异的生活节奏,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在这次调研中, 我们发现南京、苏州两地的女性进城务工者媒介素养呈现出生理上成熟但精神上的晚熟的状况, 具体情况如下:

1 女性进城务工者的生理年龄同心理年龄的差距较大

女性进城务工者样本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25岁, 占整个样本总数的7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我们可以界定样本中的女性进城务工者基本上都不属于未成年人。她们享有成年人平等的人身、家庭、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广泛的经济、政治权利, 同时也应当具备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一些素养和能力, 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 样本中的女性进城务工者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熟, 但是在媒介认知、, 媒介理解和媒介参与互动中还处于个人媒介素养教育的培养启蒙期, 在对媒体本质的鉴别、辨认媒体运作动机、辨认媒体内容对应现实的真实程度上, 其回答与之前学者对于未成年人/中小学生的调查中体现的数据进行比照, 差别并不大。

2 女性进城务工者接触媒体的历史较短, 强度小

从调查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女性进城务工者进入城市的年限主要集中在1~3年这个区间内。而在另一项关于“两地女性进城务工者媒体接触时间”的调查中,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电视的接触率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天以外, 报纸、杂志、广播和网络基本上都是不接触。媒介素养研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媒体接触率, 如果媒体的受众基本上没有时间或机会接触媒体, 何谈具有媒介素养?不接触媒介一方面体现了女性进城务工者不适应城市快速变化的生活节奏, 另外一方面也体现了女性进城务工者被排斥在主流生活方式之外, 其本身的媒介素养得不到培养, 只好处在社会阶层的最底部, 与城市其他人群差距越拉越大。

3 女性进城务工者文化水平限制了媒介素养的提升

在本次调查的女性进城务工者的样本中, 中学占总数的8 9%。这种文化水平相对于城市人口的综合人口素质来说, 虽然不能说很低, 但肯定是不占优势。和城市学生相比, 农村学生在心胸视野、个人权益维护、自信程度、适应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如城市学生。虽然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能作为判定其媒介素养高低的标准, 但是无可否认, 综合文化水平高的人会更加迅速的接受新鲜事物, 头脑转变较快, 也更容易适应复杂环境。总的来说, 女性进城务工者本身的文化水平并不高, 同时又缺乏对于客观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因此如果没有正确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导, 她们会在这个“迷宫”中越陷越深。

4 女性进城务工者对于媒介的接触出现评价矛盾

在我们整理调查来的数据的时候, 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前面选择“女性进城务工者经常关注的媒体栏目类型”时, 她们最为关注是的文体娱乐类, 这可以说明, 女性农民工在接触各类媒体时还是以消遣娱乐为主, 新闻需求和服务资讯需求为其次。但是在选择“你最经常关注的栏目”时, 法制类栏目的关注比例最较高, 其中对于维权类信息有高需求。数据结果表明, 综合来看, 女性农民工对媒体信息类型期望的主要三项依次为:如何维护自身权利、就业招聘以及业余培训与自我发展。这样看来, 这三个问题出现了前后矛盾的情况:如果女性农民工最为关注的媒体栏目类型是文体娱乐类的话, 法制类的节目就不应该成为她们最经常关注的栏目, 同时, 我们可以从第三道问题看出, 就业招聘以及业余培训与自我发展也是她们关注的, 但是在上面两个问题中体现的并不明显。

究其原因, 一方面可能女性进城务工者自身也没有明确自己是最关注文体娱乐类的栏目, 还是更关注法制类节目, 而对于通过媒体来就业招聘以及寻求业余培训与自我发展的意识也非常模糊。她们对于大众媒体的服务功能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客观上也是造成了媒体同女性进城务工者之间的“传受错位”。

根据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借鉴对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对女性进程务工者进行引导, 帮助其建立起较为全面深刻的媒介素养观点, 学会利用媒介为自己服务, 同时更好地适应和改造自身的客观环境, 促进自身的协调完善发展。首先需要一个清晰一致同时又具有权威性的文件, 对女性进城务工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进行界定, 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其次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 推广媒介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促成全社会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认知;第三, 要有针对性的同社区或者公共机构展开合作, 开办相关的培训班, 使女性进城务工者有机会直接全面地接触先进的设备和了解媒介生产的过程, 提高其接受信息、解构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第四, 教育科研机构应该大力推进对于女性进城务工者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 关注其媒介生存状态, 有计划的开展一些理论研讨会, 多做一些实地调查, 为更好地促进女性进城务工者的媒介素养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媒介出谋划策, 提供翔实的参考资料, 实现其“在传播中普及素养”的愿景。最后还要主动同女性进城务工者进行交流对话, 以交流的内容促进学界和业界进行摸索探究。

摘要:本文基于《2 0 0 7年南京、苏州地区女性进城务工者与媒介互动关系社会调查报告》进行分析, 集中探讨了女性进城务工者媒介素养教育是在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空白这一论点, 同时明确了其研究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五点针对解决办法。

关键词:女性进城务工者,媒介素养教育,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 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

[2] 张开.媒介素养概论,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3] 邱佩篁, 蒋晓丽, 吴建主编.媒介素质教育论集,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4] 童兵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 2006,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5] 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2.

[6] 戚建庄, 金法.素质教育研究,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6.

上一篇:汽车内饰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下一篇:论提高自学考试通过率的方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