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鉴赏基础知识

2022-07-08

第一篇:兰花鉴赏基础知识

兰花的基本知识

兰 花

学名:Cymbidium spp.;英名:Cymbidium 别名:兰草 ;科名:兰科 ;

兰花 ,是一种多年生地生与附生草本植物。叶质为革质或肉质,叶片互生或对生,无叶柄。除了宽叶类型和附生类型的少数种外,大部分有狭长的叶,在假鳞茎上簇生;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在自然界里兰花约有800个属,3万—3.5万个原生种,是植物王国里的大家族。

兰花,是显花植物。在显花植物中兰花也是最大的族群。兰花的花朵十分特殊,花朵具有两性,花朵不整齐,花由三片萼片与三片花瓣及蕊柱组成。中间一花瓣特别发达,呈多种形状,统称为舌瓣。蕊柱,雌雄合体,顶端有黄色花粉块,下连子房与花梗。兰花的花是聚散花序或总状花序,花梗扭转180度,果实为蒴果,三侧膜胎座,种子多而胚乳;花的构造相当一致,萼片与花瓣同形,唇瓣无柄,通常三裂。 现人们通常栽培、欣赏、利用的兰花,只占原生种兰科植物的十分之一。这些栽培品种的原生地都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就是南、北纬30度间。而我国栽培的中国兰花的原生地可北移到北纬35度。这一区域内产兰山林年降雨量均在1500-2000毫米间。兰花中80-90%的园艺栽培品种都原生于这一地区。 在人们栽培的兰花品种中,兰花按生态习性可三大类:地生兰、附生兰、腐生兰。

1、

地生兰:

春兰、蕙兰、莲瓣兰、春剑、建兰、墨兰、寒兰、落叶兰、珍珠矮、邱北冬蕙兰、果香兰等13种

2、

附生兰:台兰、虎头兰、蝴蝶兰属、石斛兰属、短叶虎头兰、多花兰、硬叶兰、纹瓣兰,贡山红柱兰、冬风兰、独占春、兔耳兰、美花兰、兜兰属、莎草兰、长叶兰、黄蝉兰、石豆兰属、卡特兰属、贝母兰属等30多种。

3、

腐生兰:我国仅有一种,大根兰;此类花无绿叶,不能自制营养,是靠与真菌共生而吸取养分的。

中国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春剑、莲瓣兰等七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是兰属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兰种。有假鳞茎,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朵,花小而芳香。栽培历史悠久,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 洋兰是相对于中国兰而言的,泛指除了中国兰外的兰花,其实并非全部原产西洋,常见的有:卡特兰、虎头兰、蝴蝶兰、兜兰、文心兰、万代兰、石斛等,其讲究的是花型花色,一般原产热带和半热带,多为附生,栽培需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花卉。

中国兰花的芳香,不同种类的中国兰花各自的芳香也不同。如建兰(四季兰)的芳香较浓;墨兰的香味好似桂花或茉莉花香。春兰的香味最纯正,是幽香的典型,不过有些春兰仅有淡淡的清香,有些春兰则无香气。蕙花数花开放时,也有香气。中国兰花的芳香有以下四种:

一、幽香:远有香近若无,香气醇正而舒爽的芳香。幽香,当门迎客来,入室更芳菲。着意闻时不肯香,随风飘逸香在无心处。香来沁肺腑,久之不闻香,香与人具化,十分特别,幽香为国兰所独有。明代余同麓《咏兰》诗云:“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不仅以兰花幽香作为欣赏的对象,而且将兰花的幽香比作有美好德行的人。

二、清香:有香,闻时需靠近而略用力,无法随风传送。俗称:“有香而无气”。这种兰香用手轻轻扇动靠近兰花花朵的空气,其香仍不能飘散不出来。只有靠近兰花花朵时,才能闻到芳香。

三、浓香:香气正且厚重,接近桂花、茉莉花的香气,远近香都一样。这种香也是比较好闻的,但没幽香好闻。

四、草气:中国兰花中有些品种仅只有淡淡的青草气,或者是一种怪怪的气味。俗称:“有气无香”。“香”是中国兰花的灵魂。有“国香”、“王者之香”的兰花,没有了香味是不可思议的。不能称中国兰。

兰花的基本特征 (写于2008-8)

兰花与其它植物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但又有其独特的特征,茎有独特的假球茎,叶有平行脉,花有萼片、花瓣、唇瓣外,还有雌雄合生的蕊柱等,现将其这六个部分介绍如下(以春兰、蕙兰、建兰、春兰、莲瓣兰、寒兰、墨兰为例),

兰根一般为圆柱形,粗壮而长,肥大多汁,没有主根和从根之分,当兰花生长旺盛时,根能发出叉根。兰根的粗细依据兰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春兰根较细;而蕙兰、建兰、秋兰、寒兰、报岁兰根较粗长,一般的长度在15—30公分,根端显著,呈灰白色,少有分叉,具有极强的吸水和贮水分的功能,一定意义上讲又具有贮藏养分、固定植物体的作用。 根的结构可分为外层、中层和内层三部分:

最外层是根皮组织,由表皮细胞发肓而成,根皮组织的功能是吸收水分,保护皮层,减少皮层内的水分失散的作用。所以,对兰花浇水不宜过勤。

中层为皮层组织,是根内最为发达的一层。皮层细胞都是活细胞,有的含有针状结晶,有的含有共生的真菌,称为根菌。根细胞与根菌是共生关系,保持根菌与根细胞的平衡,才能使兰花生长良好。

兰根的内层为中心梗,即当肉质根折裂时,其中有一粗约0.1厘米的黄白色纤维梗,称为中心梗。中心梗最外层为内皮层,它与皮层相接,主要作用是用来运输水分和养分。健壮的根呈亚白色,幼根衍生时多为嫩白色

兰花的茎有多种多样的,有直立茎、根状茎、假球茎等。

假球茎:

兰花没有明显的茎,只有根茎与花茎之别。在根、叶相接处有一肥大的假球茎。兰花假球茎是有茎基部膨大而形成的。假球茎上有芽或潜伏芽。兰花种类不同,其假球茎的形状也不一样,其形状有柱形、梭形、卵形、球形和扁球形。假球茎的大小按种类不同也有相异,例如春兰的假球茎呈球形, 直径为1~1.5公分;建兰和墨兰的假球茎呈椭圆形,墨兰的直径为1.5-2.5公分;建兰的直径为1.2-1.8公分;蕙兰的假球茎在老龄时稍呈球形,寒兰的假球茎大。长卵形、光滑。健壮的假球茎外面全由绿色叶片包覆着,至衰老后,叶片枯萎。裸露的假球茎呈黄色或黄绿色。假球茎按我国艺兰中俗称芦头、蒲头、龙头等,假球茎是贮藏养料和水分的“仓库”,一般有三--五年生命,当进入衰老期,还能衍生新生植株,每当黄霉至盛夏或初秋时季,从假球茎基部滋生出叶芽。 根状茎:

兰花的根状茎,也可称为龙根,由龙根生长的苗,称为龙根苗。龙根苗变异的可能性比较大,奇花异草自然成了大家追寻的“艺术品”。这种根状茎是由原有假球茎被深埋在土下,萌发的兰芽一时不能伸出土表,产生了较长的地下茎,待它伸到地面,长出新叶,成为新株,地下部分的根则为根状茎,这种根状茎与由兰花种子萌发时,生成的根状茎不同。由兰花种子萌发而成的根状茎是真龙根。 直立茎:

茎直立生长,只生一茎,偶有分枝。我们所讲的兰没有这种茎状。

兰叶

兰花的叶根据种类的不同形态而各有不同。兰花的叶都是绿叶带状形的。它是重要的营养器官,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场所。兰花的叶片都有上表皮和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组构成。起调节水份蒸发,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叶片有一数量的,一般春兰有2-4片叶,少数也有8-9片叶;蕙兰有5-6片叶,也有9片叶的;兰花的叶片从假球茎上簇生出的叶称为寻常叶,呈线形或带形,上下几乎等宽,都一次长成,全缘或边缘有细锯齿,有平行脉,基部和先端稍狭,常绿硬革质,叶面大多为暗绿色,叶梢尖锐或圆钝。如春兰、蕙兰、墨兰、建兰、寒兰。叶片*****的中脉向叶背凸出或微凸,借以支撑兰叶向上着生,虽受风吹飘摇仍不易折断。兰花叶的长短、宽窄,先端尖钝、边缘有无锯齿等等是区别品种的重要特征。按我国传统艺兰,对春兰和蕙兰叶型,结合花瓣瓣型总结经验,认为凡叶尖起沟,兜到基部为佳,梅瓣的叶性较硬,水仙瓣之叶性糯,凡肥阔厚实,绝大多数出荷瓣或阔瓣花。兰花的叶有立叶、斜立叶、半垂叶、扭曲叶、弓垂叶、肥环叶、短壮叶。兰花叶上有白色、无色透明、半透明或黄色斑点和条纹的,称叶艺兰或线艺兰,实际上是兰叶的变异。如中斑、缟、斑、银线等。

兰花一般有单朵和多朵。依据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兰一般一茎一朵,时也有二朵的;蕙兰、建兰、墨兰、寒兰都为多朵;兰花的花有萼片和花瓣组成。最外面一轮是形状相似的三片萼片,称为外三瓣。中间一片称为中萼片(主瓣),两侧的为侧萼片(付瓣或肩);外三瓣一般有梅瓣、梅形水仙、荷花瓣、水仙瓣、荷形水仙、蝴蝶瓣、菊瓣、牡丹瓣、狮子瓣、竹柳瓣、鸡爪瓣、团瓣、超瓣等;中间一轮三片为花瓣,俗称内三瓣,其上侧二片纵生平行,俗称捧瓣,棒瓣有:蚕蛾捧、观音棒、蒲扇棒、蚌壳棒、剪刀棒、猫耳棒、罄口棒、挖耳棒、豆壳棒、油灰棒、僧鞋棒、尖狭棒、琵琶棒;下侧一片为唇瓣,俗称舌;呈绒毛状,上面散布红色或紫红色点块,具有这种颜色者称为荤瓣花,如舌上呈纯绿、白、微黄色称为素瓣花。舌有:刘海舌、大圆舌、如意舌、大铺舌、执圭舌、大卷舌、龙吞舌、方缺舌、柿子舌、雀舌、秤钩舌、穿腮舌、双歧舌、狭卷舌等。最里层,为雌性器官与雄性器官合生在一起而呈柱状的繁殖器官,俗称鼻。它是蕴藏香气的部分。兰花的香称为“天下第一香”、“国香”。柱蕊一般向唇瓣一边为弯曲,顶端有花粉块被药帽盖住,内有药腔、药室、药窝。在柱蕊的顶端微向前的下面有一凹洞,内有粘液,这粘液常被昆虫作为传粉时的媒体物。当昆虫进入花朵采 蜜时,先碰落药帽,将花粉块粘在身上,带入别的花朵,碰到药穴而授粉,兰花胚珠受精后发肓成种子。

兰花的果实俗称“兰荪”。果实形状一般为长卵圆形,依种类不同而异,这是有助于鉴别分类的。春兰种果较短矮,蕙兰等稍为长大,粗壮些。秋兰种果与建兰、蕙兰的种果相似。寒兰与报岁兰相似。每一果实有三枚果瓣,呈三角或六角形,其相邻边缘分化成一胎座,共有三枚。每一胎座有子房腔,基部向上直达顶端成一隆起的脊状胎座束;子房壁包围于胎座与子房腔和外围。每一胎座着生很多很多的胚珠,经过受精发肓成种子。当果实成熟时,每一果瓣平面*****的果脊柱顶端弹开,产生裂缝,种子从裂口散出。兰花的雌蕊受精后,大约经过半年或更长,种果成熟,果皮由黄绿色转成褐色。

种子

兰花种子极为微小,细如灰尘,用肉眼几乎辨认不清,数量却很多,每一蒴果有种子数万至数十万。种内的胚多半发肓不全,它没有胚乳,只有一个简单的胚,外面包着疏松、透明、不易透水的种皮,胚内含有很少的养分,绝大部分为脂肪类的含物。同时种皮有很大的浮力和具有特别抗水湿能力,所以当种子外溅后,随水流传播亦无影响。到适宜的自然条件就能发芽,长成新株。人工条件下产生的种子,一般不能萌发。兰花发芽率甚低,又不易保存。

第二篇:诗歌鉴赏知识梳理(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一)——意象

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由此可将诗歌中的形象分为四类:(一)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二)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

因此,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准确理解修饰词。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

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曲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境顿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效夕阳图。

常见的意象

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如: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如:“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旅筠轩》)可见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经论道。

3、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如:

诗词鉴赏第1页 (共7页)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分别的眷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起情。”“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杨柳依依的岸边,离别之情油然而起。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5、菊——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6、大雁——春秋迁徙——思乡之情。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故乡渺何处?归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寒塘》)。鸿雁传书。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作为送书信的使者。

7、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哀怨、思归)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人在逆境中对人生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在萧萧暮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其境颇为清远,其情颇为恬适。

8、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9、斜阳——给人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游子思妇善用夕阳抒他们的情思。如范仲淹:“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

诗词鉴赏第2页 (共7页) 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诗)夕阳与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怀古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为现实背景,感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物是人非。

10、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二)——答题技巧

(一)炼字技巧: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二)表达技巧的内容: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1、修辞方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

诗词鉴赏第3页 (共7页) 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情与景关系: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

诗词鉴赏第4页 (共7页) 的效果。

3、表现手法:

(1)描写技巧:烘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渲染与烘托—-渲染与烘托本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渲染是指国画中,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样一种加浓形象的手法。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虚实结合――定义: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

诗词鉴赏第5页 (共7页) 的效果。

白描工笔――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2)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比兴手法――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铺陈――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联想和想象――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诗词鉴赏第6页 (共7页) (4)、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的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三、解题方法——答题指津: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和方法:(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诗词鉴赏第7页 (共7页)

第三篇:歌剧鉴赏知识总结

填空:1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2欧洲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是由诗人里奴奇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歌剧《达夫尼》,乐谱已失传。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尤利迪西》,油里奴奇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3蒙特威尔第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是早期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4蒙特威尔第是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在他的创作中,一切音乐手法都服从于戏剧的需要5歌剧序曲通常与歌剧本身并无材料上的联系,序曲包括快、慢、快三个部分,称为”意大利序曲“,后来发展为古典交响曲6吕利创作出一种“抒情悲剧“的法国歌剧形式7优秀的歌剧作品有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意大利正歌剧《仁慈的狄多》、德奥歌唱剧《魔笛》、《后宫诱逃》等8十面埋伏最早记载于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秋萍编印的《琵琶谱》,是我国著名的武套大曲之一9朱载堉,我国具有划时代贡献的乐律学家,他在世界上首先创立了(时而平均律)的理论,是我国历史上一颗灿烂的科学、艺术10我住长江头的曲作者(青主)11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12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的依曲填词创作传统 选择:1,《奥赛罗》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 威尔第 创作的格局作品;2 比才最优秀的歌剧作品是《茶花女》 3,意大利剧《蝴蝶夫人》、《图兰朵》是普契尼的作品,发生在亚洲的故事4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5,1834年《新音乐杂志》的创刊人是舒曼6,柴可夫斯基的作品《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交响曲》《六月》船歌,一生写了2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6部交响曲7,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理发师》8,威尔第的《茶花女》,芭蕾舞组曲 《鹅妈妈》10,贝利尼的《乡村骑士》11普契尼的《托斯卡》、《绣花女》12歌剧《伊凡—苏萨宁》的作者是俄国的格林卡13,《叶普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作者是俄国柴可夫斯基14,《大海》法国德彪西15,斯特拉文斯基是俄国新古典主义音乐家,年代1882—1971 16,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童话交响诗《彼得与狼》17,二十世纪现代派表现主义音乐发起人奥国的勋伯格,还提出了“序列音乐”18,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是朱权的《神奇秘谱》19,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文字谱记得琴曲是《碣石调—幽兰》20,四大名旦: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梅兰芳 21,《洪湖赤卫队》发生在湖北省22,评剧源于河北省东部23 信天游属于山歌24,清唱剧

是黄自的作品25,诸宫调 宋元时期孔三传26,最早的复调音乐被称为奥尔加农狄斯康特27,《音乐之声》美国 28,门德尔松首创的小型器乐曲体裁是无言歌29,单乐章结构的乐曲体裁是交响诗30,《第九交响曲》作者是德奥夏克31《苏尔维格之歌》作者格里格32,《伤逝>施光南 32,《图画展览会》穆索尔斯基33,四大声腔: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 34,舒伯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艺术歌曲35 胡笳 隋朝36,《十面埋伏》1818 37,巴洛克时期 亨德尔38巴赫的《马太受难乐》由 门德尔松 于1829年首先发掘 39,《卡门》作者 比才 40,“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 41,原来交响曲中得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贝多芬将其改为“谐虐曲”。 简答:1.清唱剧:又叫神剧,诞生于意大利,17世纪中叶成为一种类似于歌剧的大型声乐题材,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三重唱、合唱、乐队组成,其中合唱占重要地位。内容大多是宗教题材,一般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2,莫扎特的交响曲有何总体特征?一,直接继承了海顿的写作技术,但去掉了海顿交响曲的慢板引子,加强了奏鸣曲式主、副部主题之间的对比,促进了交响曲戏剧性的发展;

二、在和声、调性的大胆构思,展开部的不稳定幅度方面以大大区别与海顿的交响曲,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后来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倾向。3,简述歌剧的发展历程: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

4,艺术歌曲的特征:①歌词多采用诗歌,具有文学性,侧重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伴奏占重要地位②多用钢琴而不用乐队伴奏,多层次语调变化作铺垫,成为衡量表现艺术和演唱深度的重要标尺,逐渐形成含蓄、阴柔的演唱风格③演唱时多要求演出者演唱不同人物和各种不同情绪,主要靠音色表现、语言表现、声音控制等三面的综合④在中西合璧的作曲法中,坚守民族音乐的精髓,不离民族音乐的本体特征。

连线:1,马勒—交响曲;威尔第—歌剧;舒伯特—艺术歌曲;肖邦—钢琴曲;李斯特—交响诗 2,聂耳—码头工人歌;郑律成—八路军进行曲;冼星海—救国军歌;吕启明—红旗颂;羊鸣—五洲人民齐欢笑3,紫竹调—江苏;脚夫调—陕西;赶马调—云南;龙船调—湖北;斑鸠调—江西4,罗西尼《赛维利亚理发师》;普契尼《图兰多特》;马斯卡尼《乡村骑士》;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威尔第《波莱罗舞曲》 名词解释:

1.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在德国,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在法 艺术歌曲国,与之同类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流传到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它原本的意思是“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方法,令人领

会到歌词中戏剧性的内容”。还有与Lied一词相近的Kunstlied,它的意思则是“不同于民歌的歌曲”。曲此我们可以知道,区别于歌剧和民歌的这种歌曲形式——艺术歌曲,具体说来是指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2.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包括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其中多以音乐、戏剧为主,并把各种艺术戏剧融合在一起,也是声乐艺术中最有难度,最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蹈、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简答:《春江花月夜》的组成部分: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阑拍岸8、桡鸣远籁9、欸乃归舟

10、尾声

2.列举外国民歌及其国籍:《拉网小调》(日本)、《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红河谷》(加拿大)、《桔梗谣》(朝鲜)、《梭罗河》(印尼)

3.怎样欣赏音乐: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以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特殊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直觉欣赏、情感欣赏、理智欣赏 6.歌剧之最: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犹丽迪茜》;最长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最短的歌剧:《达律斯.礼约》;上演次数最高的歌剧:《卡门》;最长的歌剧咏叹调:《众神黄昏》

论述:

1、论述格鲁克的歌剧改革(1)要求音乐服从于诗歌,是格鲁克的创作原则。(2)从不再遵守返始咏叹调格式,自由地将分节歌和三部曲式相结合。去掉单纯炫技的段落,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3)他创作的《奥菲欧与优丽迪茜》和传统歌剧相比已大相径庭,咏叹调优美简朴而符合剧情需要,不去迎合歌唱家的炫技兴趣。如其中的咏叹调“我失去了优丽迪茜”,曲调非常朴实动人。(4)加强了宣叙调的旋律性,使其具有细致的情感表现力,在歌剧中占有重要地位。(5)长期以来,合唱一直在意大利正歌剧中被忽视,格鲁克恢复了合唱在歌剧中的重要作用。(6)如《奥菲欧与优丽迪茜》第一幕中牧人的合唱、第二幕中地狱的幽灵合唱等都是剧中的生动场面。(7)芭蕾舞在格鲁克以前的歌剧中常和剧情相脱节,只追求视觉享受,甚至为了某位舞蹈家的特长而临时添加一些特性舞蹈。针对这一点,格鲁克认为舞蹈表演必须与剧情、人物、情感相符合,不能为了炫耀场景而随意添加。(8)把乐队的每个声部都记写清楚,取代了“数字低音”写法。

2、海顿为什么被誉为“交响曲之父”?(1)海顿被尊称为“交响曲之父”,他的成就不在与创造,而在于把这种原来教简单的音乐形势发展到更新、个、更完美的高度。(2)早期交响曲的乐章数目并不确

定,有快、慢、快三个乐章的结构,有从柔板开始的四个乐章的结构,也有采用五个乐章的。(3)集大成的12首“伦敦”交响曲,不仅把交响曲套曲定型为四个乐章的结构,而且将各乐章的不同性质和常用曲式确定下来。(4)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热情洋溢;第二乐章是慢板或行板、广板,常用奏鸣曲式、主题与变奏,旋律优美如歌;第三乐章是带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性格幽默活泼;第四乐章是快板或急板,常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比第一乐章更加欢快热烈。(5)这种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突出前后的对比,海顿常常在快板第一乐章前加上一个缓慢悠长的引子。(6)交响曲的首、尾两个乐章常采用展开主题短小动机的手法,后来贝多芬发展了这一手法。(7)在乐队编制上,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双管制的管弦乐队体制在海顿手中定型。(8)108首交响曲中,最著名的当属第45交响曲“告别”、第92交响曲“牛津”、第94交响曲“惊愕”、第100交响曲“军队”、第101交响曲“时钟、12首“伦敦”交响曲。

3、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法国歌剧的发展? 19世纪法国歌剧处在一个动荡的发展时期,这种动荡来自几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称帝,使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变化,白天观看断头台,晚上蜂拥看歌剧,从而导致歌剧从内容到体裁发生了变化。其二,受奢华的巴黎文化市场的影响。当时巴黎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在那里崭露头角,音乐艺术人才蜂拥而至,由此也带来了歌剧的发展变化。其三,受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影响。许多作曲家遵循格鲁克歌剧改革的主张,不断尝试歌剧的创作。其四,受到法国自身民族歌剧的影响。浪漫主义歌剧在法国抒情悲剧和喜歌剧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19世纪前后法国产生了几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歌剧,以下进行简要阐述。

(1)拯救歌剧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拯救歌剧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800年前后)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歌剧内容中代表封建势力的阴谋终不能得逞,受迫害的一方总能在悲剧的最后一刻被拯救出来。这种歌剧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时代特征,它随着大革命的产生而形成,同时也随着大革命的衰退而消失。

格雷特里(1741--1813)的《狮心王查理》一般被认为是第一部拯救歌剧;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歌剧《菲岱里奥》在题材选择上也受到法国拯救歌剧的影响,同样成为拯救歌剧的代表作品。 2)大歌剧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大歌剧是19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相对于当时的喜歌剧。它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反映历史性内容,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不用干念宣叙调,采用大合唱和大乐队等宏大场面。

最重要的代表作是迈耶贝尔的《新教徒》、《非洲女郎》

(3)轻歌剧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轻歌剧与喜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与娱乐性较强的歌剧,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与大歌剧相对,与18世纪的喜歌剧相仿。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常带有讽刺性,用说白代替宣叙调,旋律取自当时流行的音乐,通俗易懂,结构短小,多采用独幕形式。该体裁的奠基人是德意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1819—1880),代表作品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霍夫曼的故事》。

(4)抒情歌剧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抒情歌剧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是一种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的歌剧形式,他的篇幅比一般喜歌剧长,但没有大歌剧的浮华。风格与喜歌剧一样,轻松愉悦,重视对人物心理及情感的细致刻画。它没有大歌剧的沉重与夸张,却经常安排大歌剧形成所必备的舞蹈场面,内容多采用文学名著中有关爱情的情节,音乐为一些常见的歌曲、舞曲和进行曲,注重抒情旋律的感染力,以说白代替宣叙调。 代表作品有古诺(1818-1893)的《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马斯涅(1842-1912)的《曼侬》、《泰伊斯》;托玛斯(1811-1896)的《迷娘》;圣桑斯(1835-1921)的《参孙与达里拉》等。 5比才与歌剧《卡门》 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他的早期作品受意大利罗西尼等人的影响,倾心于意大利流畅的旋律风格。直到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的问世,他自身的音乐才真正显示出来,1875年创作的歌剧《卡门》成为法国及世界歌剧历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是至今上演最多,流行最广的歌剧作品之一。

比才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歌剧《卡门》上,该剧取材于梅里美的小说《嘉尔曼》。这部作品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倾向,不仅震动了当时法国的歌剧界,对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以及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剧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歌剧《卡门》的结构为传统的分曲形式,同时借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手法,用西班牙音调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哈巴涅拉》、《斗牛士之歌》等。剧中贯穿着爱情、仇恨、欲望等内容,且不是光彩亮丽、生机勃勃的动人情节,具有独特的戏剧魅力。其流畅的旋律继承了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传统,给人以至美的享受。该剧被视为法国歌剧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至今西方音乐史中最突出的几部歌剧之一。

6威尔第的作品及贡献:《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创作以民族民间音乐为渊源,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歌

剧以题材的社会性,现实性,人物和环境的质朴真实,音乐,戏剧的紧密结合,声乐歌唱的主导地位和变化丰富的动人旋律著称。 7如何评价莫扎特 莫扎特一生的作品:他一生共创作了600多首作品,包括21部歌剧,15首弥撒曲,41首交响曲,27首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和很多其他乐器的协奏曲,27首音乐会咏叹调,17首钢琴奏鸣曲,35首小提琴与钢琴的奏鸣曲,23首弦乐四重奏,以及大量的其他室内乐作品。

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女人心》《蒂多的仁慈》《后宫诱逃》《魔笛》《安魂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创作风格: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是纯音乐的,不大带有自传性,从中很难听到他生活中的艰难与失望的痕迹。他的音乐表面上是明朗欢快的,骨子里却常有一股阴郁的情绪,特别是那些用小调写成的作品。

第四篇:诗歌鉴赏知识总汇

【诗歌鉴赏的一般基本步骤】 1.看标题、作者、背景、注释; 2.读两遍,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意; 3.抓住诗歌的意象(物),通过联想、想象对诗歌进行理解; 4.分析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5.审清题干要求;

6.根据要求,结合全诗意境组织语言表达。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感受物象型(意象)

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

(二)描述画面型(意境)

这首诗 (或哪一联)描写了 (景、人、事、物)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理想、志趣)。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三)鉴赏人物型

诗中塑造了 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抒写了 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

【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的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四)理解情景型

诗歌描写了 ( 景物、图景的特点,用双音节词或表时令、季节的词语) (景物、图景)。通过对 的描写(结合原诗具体分析景物的特点),表达(抒发)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炼字: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采用了( )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所在原句 )情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炼句:

①解释该句的含义;

②明确该句的句式特点(倒装、罗列意象、叠词)和运用手法,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③明确该句在全诗结构和思想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手法) 1.表达方式:①描写(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法:正面侧面、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内容:咏物咏史、写景抒怀)②抒情(直接: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即景抒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③记叙 ④议论(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⑤说明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即事或即景感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象征、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白描、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照应、铺垫等多感觉描写、多视角描写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反复等 4.选材结构:(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首尾照应、过渡、铺垫、伏笔 分析手法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鉴赏诗歌的情感

1、诗歌中常见的其它情感类型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战争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痛苦; (3)报效国家,保家卫国的决心; (4)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伤; (5)年华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7)理想、抱负不为人知,不得施展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边关思乡; (3)思念亲友; (4)闺中怀人;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分别后的离愁别绪、寂寞、孤独与对对方的思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悠闲;

(2)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3)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4)告慰平生的喜悦; (5)登高览胜,望远抒怀,伤春悲秋;

(6)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2、古诗词中常形容情感特点的双音词

痛楚-激愤-伤感-悲观-失落-凄凉-幽怨-郁闷-忧愁-孤独 愉悦-欣喜-恬淡-闲适-悠闲-激昂-乐观-豁达-仰慕-奔放 情感主旨答题步骤

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③抒发什么情感

第五篇:美术鉴赏知识教案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一、导入

提问:

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 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 ............... 刻。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

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

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d、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3、

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4、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

第一幅:《放牧》 ....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

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

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

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

找出。

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 ........

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

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d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

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5、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 (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 ..

气韵生动——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形象 (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

骨法用笔——用笔 (指用笔力度)

随类赋彩——色彩 (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构图 (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

传移摹写——临摹 (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结合唐高祖临死

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三、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

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四、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 即即即即即即

美术也不例外,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上一篇:老龄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梁裂缝分析和处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