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2023-03-28

第一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古月中学课堂教学学案设计

八年级历史备课人:王素艳李晓华时间:2012年2月

课题: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背景、内容和意义,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2、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

2、时间

3、主要内容

4、历史意义

(二)路线指引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1、错误的表现、标志

2、严重的后果

3、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

4、经济调整

(四)建设成就

(五)模范人物

二、合作探究

1、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结合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分析在现阶段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3、除王进喜等人以外,你还能说出哪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巩固练习

1、“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的表现()

A、高指标B、瞎指挥C、浮夸风D、“共产风”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这个口号相关的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

3、“悟空跳山没跳过,他说山中有妖魔。大山一听哈哈笑,这是社员炼的铁。”这首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B.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C.工厂停产“闹革命”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4.我国结束了靠“洋油”主要标志性事件是 ()

A. 1964年国民经济全面好转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 大庆油田建成D. 钢产量达到1070万吨

5.1956年到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中,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A. 王进喜B. 焦裕禄C. 雷锋D .陈永贵 6.下列英雄模范人物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是() A. 王进喜B. 雷锋C. 焦裕禄D. 黄继光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 第一五年计划实施过程B.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C.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过程D. 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 8.中共“八大”提出的 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开展土地革命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C.镇压反革命D.开展“文化大革命”

9、 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A.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我的收获:

第二篇:第4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八大的内容及意义;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失误;十年建设的成就及焦裕禄、王进喜等英模人物的事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原因;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大跃进”时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的表现;利用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图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实际国情 2学情分析

使学生对祖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实际国情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同学们,今年我们伟大祖国成立63周年了。几经风雨,几番沉浮,中国共产党把一个破败凋敝的中国改造的朝气蓬勃、万象更新。循着60多年的历史长河逆流而上,一幅幅绮丽的风景随之跃入我们的眼帘。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1956年至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时期的别样风景。 活动2【讲授】讲授

据你所知,这段探索历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 不是:为什么不是?把你了解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说的对,但是不太全面,本节课,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这段探索历程。 (一)强国之梦 首先进入第一版块——强国之梦。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门槛。请看大屏幕,这是当时的宣传画,展现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中国人民斗志昂扬,希望通过自己的冲天干劲换来美好的生活。

再请看大屏幕,这是50年代中国的真实写照,描绘中国社会什么样的现实状况。 美好的愿望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那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你觉得,要想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我们应该怎么做?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中共八大在召开。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7页第一段的内容,分析一下,八大的召开是否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为什么? 由此可见,八大的决议符合中国国情的,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我们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此外,八大还提出许多富于创造精神的设想,如,第一次提出建设农业、工业、交通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第一次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写入党章。这些设想为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强国之梦。意气风发的中国人民坚定的开始了他们的追梦之旅。 (二)追梦之旅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请看大屏幕。 这幅图表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势怎么样? 胜利的号角传遍中华大地,亿万人民深受鼓舞。一片大好的形势让领导人和全国人民都不禁要问:我们经济建设的速度能不能尝试着再快一些? 同学们,你们说呢? 1958年,党中央先后提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合称三面红旗。这三面红旗能否把社会主义建设引向胜利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7页最后一段到29页第一自然段,将大屏幕的问题标注在课本上。

1、总路线

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总路线提出的时间和内容。 结合两段材料,重新分析总路线。 “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对总路线做了如下解释:“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材料一: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甘人后、急切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材料二:总路线在执行过程中,盲目追求建设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社会主义在“总路线”的快轨中腾云驾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更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全国展开。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时期,人们都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你了解吗?你想知道吗? 现在,咱们同学就结合手中的资料,以及你通过电视、书刊、网络得到的知识,或者是家中长辈给你讲的故事,去想象一下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

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咱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一起描绘当时的社会状况。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人,一会儿起来交流你们小组的想法。 咱们先请这个小组的同学发言。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一会儿可以起来补充你们小组的看法,但是不要发表重复的意见。

教师应提升如下问题

1、大炼钢铁: 1)大炼钢铁干扰了其他行业的发展。2)倾举国之力的大炼钢铁因不讲究科学方法合格的微乎其微。3)钢指标制定的过高

2、人民公社运动: 干活时:干多干少一个样

吃饭时:敞开肚皮吃饱饭

人民公社滋生了好吃懒做的恶习,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你觉得,当时的中国是否适合快速向共产主义过渡。生产力水平低、人民觉悟低。 大家刚才的发言很精彩,我把大家的说法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考虑生产能力,随意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我们把这种做法叫做高指标。 第二:不讲究科学方法,盲目蛮干,损害国民经济正常秩序,我们把这种做法叫做瞎指挥。 第三:不遵从客观规律,夸大谎报甚至捏造事实的,我们把这种做法叫做浮夸风。 第四:脱离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程度,盲目搞绝对的平均主义,我们把这种做法叫做共产风。

这段特殊的历史,你我都未曾经历。刚才所说的都是我们大家的分析,你想不想看看当时的真实生活。

我给大家准备了一段大炼钢铁的视频,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看完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荒唐、可笑

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以及对真实生活的再现,我们可以看出三面红旗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我们把超越客观、脱离现实、急于求成、空想盲动的错误倾向,称为左的错误 我们国家为什么会出现左倾错误,刚才大家已经看过课本了,谁来介绍一下。 犯错误的结果就是我们必定会付出代价,请看大屏幕 材料一: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农业总产值 粮食 棉花 油料

1960年比1957年下降百分比 22.8 26.4 35.2 54.9 材料二:粮食极度短缺,北京粮食库存只能销7天,天津能销10天,上海几乎已经没有大米库存……四川死亡1000万人,山东人口减少500万,安徽省自1959年以来,共发生1289起人相食的惨案。

——国务院财贸办1960年6月的一份报告。 这些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经济形势怎么样?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严重的困难时期。问题严重的程度,令人震骇! 你认为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有哪些? 左倾错误、自然灾害, 我再给大家补充一点: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所有的专家、资金,还逼迫中国还债。

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个? 在左倾错误的疾风暴雨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遍地狼藉。残酷的现实使大部分领导人由激情趋于冷静。

毛泽东公开指出: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越急就越办不成事,不如缓一点,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中国进入一个短暂的休整期。 哪一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确立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请看大屏幕,调整的结果怎么样? 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大部分指标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三)国兴之魂

回望十年探索的艰辛之途,我们既有如中共八大、1961年调整的睿智之举,也有如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惨痛悲剧,更有一个又一个书写在中国大地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豪迈篇章。

我们步入第三版块:国兴之魂。请看大屏幕(播放红旗渠、模范人物的视频。) 人民的奉献,英雄的事迹,永久的流传下来,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最让你感动?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这些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国家兴旺的灵魂。就是在这些精神的指引下,虽然我们有失误,但仍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就。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9页最后一段的内容,看看我们取得哪些成就。

除此之外,十年间,我们建成了531个大中型工业项目,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3倍,钢品种达到900个,新修铁路近8000公里,大中型的水利建设施工项目290多项。1964年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只用了10个月就建成竣工。

第三篇:《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刘建平

新课程提出;教师要注重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由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不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有效教学就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为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在讲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课中,因为本课的重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分析“左”的错误具体表现是,利用媒体播放了当时的一些材料和数据,以及壁画歌谣,是学生通过直观影响来了解“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由于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了学习兴趣,所以学习效果较好。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法,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说一说身边的历史,我觉得这样才真正体现课改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不但使学生对本知识点加深了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篇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单位:临朐第四中学

姓名:王京霞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二)教材内容分析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主要讲述新中国的历史,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初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课为该书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从课文标题来看,本课具有体现本单元主题的地位。而本单元主题上承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下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在整册教材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我们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为什么出现失误,这是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如果不透彻分析,正确引导学生消化理解,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我们党的误解。因此,如何突破这一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失误,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为祖国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结合今年全国掀起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活动高潮,对同学们进行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历史教学的人文主义功能是学习本课的重要任务。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二学生,他们经过一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和叛逆性有所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增强。在历史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内容,掌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三大改造,我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知识,他们也通过生活实践亲身体会了一些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内容,教师最好针对学生特点,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剪辑、图画等加强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自己搜集资料,整合故事,归纳问题,探究思考,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能说出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等人的主要事迹。 2 .通过学习探究,学生能理解阐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出现的原因、后果和历史教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再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的历史情景,了解?左?倾错误的表现,归纳邓稼先等人的先进事迹。

2.在分析史料,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2 .通过对探索建设过程中的成就与先进模范人物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树 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先进模范人物。

(二)教学难点

对中共?八大?正确决策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正确方式探索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五、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收集史料,讲故事等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以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效。

(二)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搜集资料,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

六、教学准备

(一)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多媒体操作平台。

(二)学生

1.询问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些史实,每位同学写出两条最典型的。

2.搜集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的事迹,准备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一个时代都有一首歌反应时代的主题:如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倒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的《保卫黄河》;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歌》;等等。下面同学们听一首熟悉的歌,看能不能说出它产生于什么时代。视频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这是1957年由希扬作词李焕之作曲反映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人民心声的歌,那么我们党和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做了那些探索,取得了那些成就,有什么失误,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问题。

(二)教学结构

板书设计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失误:

时间:1956年 开端:中共八大内容:①正确分析了两大矛盾 ②明确指出当前任务 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内容

失误 评价 影响 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评价

调整国民经济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建设成就 ①石油工业

②新兴工业

模范人物:邓稼先 王进喜 焦裕禄 1 .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学生活动1】 自主阅读教材,找出八大主要内容,并分析得出结论: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正确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所以说八大是我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找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的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把握基础知识,学会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论从史出。)

【教师活动2】(播放《社会主义好》歌曲视频,展示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热烈情境,伏笔急于求成的心情。)小组合作探究我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学生活动2】小组讨论,一人执笔,把结论整理、提炼,形成理论。

我们从中吸取的教训这一问题,理论性强,对初二同学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适当引领,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准确表达。(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设计意图:因为探索中失误的原因这一问题较难,设为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加以引导点拨,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提高分析归纳能力。)篇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反思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反思

反思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反思

《资治通鉴》是古人重视以历史为镜子的典范。但历史的借签、历史的智慧,不是无意识得到的,需要对历史的理解、感悟和反思。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应该是反思历史,寻求借鉴的过程,历史的经验,只有与学生的认识产生共鸣,通过主观感悟,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智慧。但由于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过去性,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知识好像是死的,学习历史知识只需死记硬背就行了。这造成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难度认识不足,引不起充分的重视,造成他们对历史知识不易理解或感觉枯燥、乏味,也就更难达到历史学科的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了。

那么,怎样把史变活呢?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的教学反思,我觉得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将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线索等内容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将问题融入故事中了,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在一节课当中,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

首先,课前利用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其次,课中利用故事设置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如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我为学生收集了这样一些故事:看到美术展览馆

中亚当和夏娃的油画时,英国人说那是英国人,男士有吃的东西总先让着女士;前苏联人说那是苏联人,穷的衣服都穿不上,还以为自己在天堂呢。提问学生这反映了前苏联的什么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出,苏联人搞社会主义建设时,虽然思想上积极,但忽视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容与形式脱离太远。

再比如:一美国访问团到达苏联,苏联官员带领其参观了一五>计划的伟大成就,并非常自豪地说等二五>计划完成后,苏联每个家庭都要有一架飞机,美国官员很是奇怪,问有什么用,前苏联官员说领救济面包用。提问学生:这反映了苏联的什么风气?我国在什么时候也曾出现这种现象?学生能一下想到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人们急于求成,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还有,戈尔巴乔夫嫌弃司机开车太慢,自己抢过来开,横冲直撞,秩序大乱,交警被质问时说:不敢管。领导问是谁?他说不知道,但是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笑过之后,提问学生:这反映了苏联的什么现象?学生能很快联系到高度集中造成的民主法制的破坏。这样,学生为兴趣所牵,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了。同时认识到个人在发展中,也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法制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最后,在课后利用问题巩固知识。如学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课时,利用逆向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反思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反思 今天讲《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三个班用了三个课件,效果都不理想,郁闷。可能与不是自己原创的有关吧。说句实话,自从当班主任之后,自己做课件的机会少了很多,大部分都是网上下载,要不就是同事的。没有以前只教课时用心了。心思都放在了班级管理上。可是班级管理也不突出,有时怀疑自己的能力,心很烦。鱼和熊掌都没得到。下边就谈谈我这节课的思路吧。

一、课标内容标准: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二、细化教学目标:

1.自学教材能说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和失败的相关史实。

2.能说出邓稼先、王进喜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

3.通过合作探究认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失误的原因,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经验教训。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第三课,前面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包括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一五计划、三大改造、颁布宪法等,这些是进入1956年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背景。而此后的第7课《文化大革命》是本课中所讲到的左的错误思想的延续和扩大。所以讲清楚这节课关系上下历史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这段历史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远,从父母、媒体、课本以外接受到的信息很有限,是学习的障碍之一;其次是这节课怎么讲清国家发展的规划和领导决策与民众的关系属于比较宏观、偏理论性的,对于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以英语单词discovery导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体现了英语与历史的联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开始新课的学习。 2.重点强化

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答案,个别展示。在此基础上强化记忆。 3.难点突破

(1)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探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经验教训。

(2)通过视频和图片、口号等感官接收的信息与现实的矛盾分析中,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 4.课堂小结

通过在数轴上对十年探索的过成的总结,既起到对课堂上新学的知识的归纳总结作用,又是一次较好的解题练兵的好机会。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此时期的特点:曲折中前进。 5.互动与参与

通过模拟《感动中国》栏目的活动,增强课堂学生的参与性,把学生课堂生成性的成果

(包括知识性的了解杰出人物事迹;能力的提高,就是归纳、概括、、文字整理、表达等能力的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意识等)最直接的表现出来。 6.课堂巩固

抓住要点,体现课标的内容目标要求,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联系中招,题型多样化,既有选择又有材料解析。

六、课后反思:

1.语言不够精炼,过渡不够自然,缺乏鼓励性语言。 2.学生齐答的情况较多,不利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再设置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改进?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知错就改、实事求是的品质。这样经验教训不会很凸,学生就会很自然总结出这一点。 4.自主学习的问题设置的太粗,在细些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导学案

主备:黄瑜琨审核 学习目标:

1、 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 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如何?

2、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此后,党中央发动了哪些错误的运动?

4、根据课本28页插图《浮夸风》和相关课文思考: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

5、国家什么时候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结果怎样?

6、中共八大后的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列举出这一时期的模范人物。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中共八大时间:1956年

1、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主要任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 时间:1958年。内容:鼓足上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严重失误

内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工农业上的表现: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大炼钢铁) 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建设成就的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雷锋(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巩固归纳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失误表现

原因 →建设成就工业成就

后果英雄模范

四、巩固训练

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C )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

⑵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C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⑶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 D? )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C苏联撕毁合同D急于求成

第五篇: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大全)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主题。纪念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创新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群体提供教育和服务场所,是当代纪念馆的重要发展方向。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面对新形势,如何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是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一直不断研究、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纪念馆 创新 爱国主义教育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87年6月,原址始建于1925年的陇海公寓。1938年3月,中共中央长江局特派员张文海、谷牧奉命到新海地区驻军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二师建立中共地下工作委员会就寓居于此。工委建立后,3月11日由张文梅和工委委员刘曼生(谷牧)介绍,发展第一 一二师第六六七团团长、抗日名将万毅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特别党员,入党宣誓也在陇海公寓。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中共连云港市委、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6月6日决定将这里辟为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1995年被中共连云港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连云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

由于旧城改造,老馆在2003年拆迁。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新馆于2011年7月1日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新馆作为中共中央、江苏省委高度重视,倾力打造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集宣教、收藏、研究、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目前全国规模较大的地市级综合类革命纪念馆。馆区占地37.5亩,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它通过层次丰富、生动起伏的布展,运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生动翔实的再现了连云港宏伟壮丽的革命斗争历史,讴歌了连云港人民不畏险阻,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开馆之初,社会各界主动来馆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但由于展陈形式单

一、内容一成不变,观众人数不断减少。为此,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努力把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打造成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重要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彰显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作用,主动联系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来馆参观,与大中小学校签订德育基地共建协议;以清明、“七一”、 “十一”等节庆日为契机,策划组织了“清明节铭记”、纪念党的生日、“乘坐BRT·感受新港城”等活动;完善观众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编辑并制作馆刊、折页、宣传片、3D动漫片等宣传资料;打造红色旅游景区,积极创建国家级4A景区并通过省验收。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同志,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原空军政治部副主任邓铜山同志,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存根同志等领导来馆参观后对我馆的陈展内容和接待服务给予高度评价。一年多来,共接待观众21.3万人次,其中青少年10.8万人次,团队655批次。

二、挖掘革命故事,开展革命前辈影像资料抢救工程。为缅怀革命前辈,丰富地方革命史料,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积极实施“革命前辈影像资料抢救工程”。集中采访拍摄连云港市及在本市战斗过、工作过的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包括革命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记录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挖掘本地区各个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2年9月至今,“抢救工程”摄制组行程约4500公里,远赴北京及全市各县区,采访拍摄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91余人,采集视频素材约4580分钟。其中既有杨斯德、吕剑光、李欣、张翼等省部级、少将级领导干部,也有高金贵、吴永祥等普通战士,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革命斗争时期的故事。这些视频资料,为研究连云港地区革命斗争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该项工作受到媒体的关注,苍梧晚报、连网专门开设了“寻找港城老兵” 专栏,每周2期刊发“抢救工程”系列报道。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以“抢救工程”阶段性成果为素材,已完成系列图书《红色记忆》第一辑 《保卫家园》稿件的编辑,并正在策划制作《连云港保卫战》、《赣榆战役》、《战地摄影家——张克辛》、《苏鲁交通线》、《抗战县长朱爱周》、《团林英雄杨庆福》、《小沙东海战》、《青口十八勇士》、《花果山义僧抗日》等一批抗战题材纪录片。

“抢救工程”为征集文物拓展了渠道,很多老革命在采访结束后,主动捐赠革命文物资料,还有数十家单位和个人来电、来函联系文物捐赠事宜,提供文物征集线索。目前共征集革命文物资料350件。

三、创新爱国教育形式,实施“重温经典”——革命题材电影展播活动。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增加教育的趣味性、公众性。从农历蛇年大年初一开始,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推出“重温经典”——革命题材电影免费展播活动,开播50多天来,已放映老胶片电影50多部,有12000人次观看。连云港日报、连云港电视台、苍梧晚报等媒体作了连续报道。

为使该项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展开,不断提升其生命力、影响力。革命纪念馆积极筹建老电影资料库,目前已征集了老胶片电影1100部,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获取数字电影1500部。

四、丰富展陈内容,举办各类专题展览。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成功引进了“爱我中华铁道游击队万里行———铁道游击队展览”, 该展览通过100多件展品,80多块展板还原铁道游击队的传奇历史;成功承接了“铁血雄风———新四军在江苏抗战文物”巡回展;协助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市城管局举办了全省城管系统文化建设年活动书画摄影获奖作品连云港巡展等专题展览。举办了“诗境和风”王福元中国画连云港公益展。连云港市抗日及地面石刻拓片展。专题展览接待观众共计4.6万人次,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展览给予了广泛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为提升专题展览的层次和水平,我馆已着手对专题展厅进行改造升级,并积极申报、承接全省文物巡回展览,力争将更多高水平的专题展览呈现给广大群众。

五、加强学习、规范管理,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学习,提升素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以十八大报告的专题分期进行领导宣讲、座谈等,在馆网站开设学习专栏,刊出学习体会60篇。以开展“讲学习、转作风服务年活动”,提升纪念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举办革命史知识讲座,组织部分员工赴北京国家博物馆、山东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市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陈列布展、讲解服务、文物管理等专业知识,组织开展团队素质拓展训练。二是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明确了各部门负责人和工作职责,对人员进行定岗定责;制定实施了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物库房管理制度、文物保护与修复制度等规章制度等。通过加强学习、规范管理,员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革命纪念馆的重要职能,也是纪念馆人永恒的研究课题。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通过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大胆实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内容,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认识,让更多的观众走进纪念馆,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张立嵘;对利用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S1期 黄春华;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贵在务实;当代传播;1995年01期 王 玲;“八七”纪念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体会;武汉文博;2007年03期

上一篇:学前班户外活动课教案下一篇:项目拓展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