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2022-09-11

当前, 数学教育改革正不断地走向深入,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 作为其显著特征的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 新的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也在逐步完善。其中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我国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品德, 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这样的新形势下, 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面就让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做一次深刻的认识。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向传统教育、教学观提出挑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反映了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 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特点, 代表了一种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和实践体系, “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数学的片面看法, 明确课程理念, 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

1“大众数学”与“个别教育”并存的思想

从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 “大众数学”是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是2 1世纪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我国古代数学就注重实用和数学教育的大众化, 《数学思想方法论》一书指出:《九章算术》的思想方法不仅对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而且也是现代数学思想发展的一大源泉。此外, 西方发达国家在2 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的数学教育改革中就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改革思想, 如今“大众数学”已成为世界数学教育领域最响亮的口号。

实施“个别教育”, 关键在于教育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必须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可以说, 因材施教是指从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才能和专长, 以形成每个学生的最佳素质结构, 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这些都是要经过慢慢摸索、实践, 从而实现“个体化教学”与“大众化教学”的和谐统一。

2“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书育人, 数学教育要以人为本, 使学生能真切感受、体验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它应有的文化价值。在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充分体现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突出强调了人的发展, 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考虑进去, 如旨在建立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新数学课程体系, 这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 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判断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 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不能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因素。”以这些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课程总体目标上要做到, 将情感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维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3 新的课程体系强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 以及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 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训练, 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数学意识。数学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很多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都来自于实践, 即数学概念、命题、问题往往对应某种现实模型, 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

新课程特别提倡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利用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 造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知识,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又符合学生从实践到理论, 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认知规律, 还可以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并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是启迪创造意识、锻炼创新能力, 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宝贵、最重要、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 而思维创造性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思维的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 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 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根据一定目的,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在新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 并独立地新颖地且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

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力, 这是创新的起点;其次, 要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时间, 想象是创新的动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 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 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问题;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求异, 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求异, 求异是创新的灵魂, 求异就是要引导学生打破陈规, 对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 提出具有多面性, 创造性的见解, 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总之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借助联想, 运用直觉, 释放灵感, 以期达到“独立、新颖且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创新目的。

5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的变化

传统数学教师的品质往往是“诲人不倦”, 教师被认为就是知识的海洋, 真理的来源, 权威的代表, 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用辛勤的劳动把自己掌握的一切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学生。然而, 在“知识爆炸”的背景里, 知识随着时间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现象, 信息时代的到来, 推毁了“教师是知识垄断者”的基石, 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来源的唯一渠道, 甚至常常在学生面前无计可施, 教师改变自身, 适应时代发展成为必然。

数学教育的改革使教师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教师不单单是授业解惑者,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促使数学教师必须是一个学习者, 是研究者, 是反思实践者等多种角色。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数学教学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为了与之相适应, 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课程观念, 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一起共同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反思实践者和研究者, 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还有促进者、评价者等角色。

机遇与挑战同在!此次的数学课程改革, 为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充分展现自我聪明才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我们的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 要学会反思创新, 不断批判地审视和分析自我对数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发展自我专业水平以利于未来教学实践活动, 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冷静的思考对待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每个问题。

在认识了以上几点之后, 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自身素质, 对得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称号, 不负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使命。

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几大特点, 并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 要学会反思创新, 不断批判地审视和分析自我对数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 发展自我专业水平以利于未来教学实践活动, 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冷静的思考对待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每个问题。

关键词:课改,探究,合作,开放,“以人为本”

上一篇:浅谈互联网时代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下一篇:不同时发生的双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报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