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选人用人公示制度

2022-09-16

制度是通过规范体系表现出来的,必须借助于有力执行才能发挥出制度规范效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镇选人用人公示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镇选人用人公示制度

乡镇选人用人制度

(一)旧官场习气的传承。一部官场史,就是一部“斗争史”、“圈子史”。历史上“官宦之争”、“牛李朋党之争”等都是很有名的“圈治”现象。 2009年,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窝案现象,也极大地证明了“圈子”现象的存在。“圈子病”作为官场上的一种“政治艺术”被传承至今。

(二)利益的需要。划“小圈子”、搞“小集团”等现象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干部为牟取利益,获取生存发展空间的需要。历朝历代的官场上,都编织着若干张利益网,这些网就像围城一样“包裹”着形形色色的人,把网内的人与网外的人明显划分开来。不同的人为了同一个目的混入到同一张网,进网者寻求保护和发展,建网者追求巩固和壮大,但其目的都是对利益的追逐和“捆绑”。网内的人,寻得了靠山,容易得到发展和升迁,机会无限。网外的人,无人“关心”,怀才不遇,晋升无望。

(三)传统“成绩观”的影响。古时选人才依托考试,侧重分数,分高者得而居之。现在选任干部,依托考评,侧重成绩,领导干部看政绩,普通干部看业绩,成绩突出者选而用之。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通过“考试”在选拔干部,都无一例外地侧重于结果,侧重于干部在某一个方面的成绩。这就使得在选人用人过程中,业务成绩突出的干部容易得到任用,而该干部的其他素养容易被忽视。

(四)选人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一是人仍是主导因素。俗话说:缘由天定,事在人为,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虽然党和国家制定了选人用人的相关规定,但对干部的选任还是由具体的人来完成,对干部是否优秀的认定,拍板权仍掌握在选人者手中。二是干部测评机制不够完善。选用干部的测评方法还较为简单和笼统,不够细化,干部的优点和缺点没有分解出来。

三、选任干部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选人用人风险机制。选人用人不当,对党和国家造成损害,其后果往往由党国承担,而选人者却能置身事外。这就使得一些选人者抱以“只要关系到了位,素质高低无所谓”的态度,在提名候选人时不严肃、不理性、不公正、不负责,任人唯亲。为此,要建立选人用人风险机制,当所选人员出现重大问题,对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时,应当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追究提名人的连带责任,这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

(二)建立健全竞争机制。“伯乐相马”作为古时选拔官员的佳话至今广为流传。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选人者是否为伯乐,却难以判定。要使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得以选用,当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遛马”和“赛马”。要进一步健全公开竞争上岗机制,将竞争上岗常态化。在开展竞争上岗时,坚持演讲、辩论和群众提问相结合,让竞争者围绕是否适合这个职位以及任职后打算展开角逐,将优势和能力晒一晒,和他人比一比,让群众评一评。

(三)解放思想,树立科学选人理念。要进一步解放选人用人思想,放开思维,拓展思路,大胆创新,杜绝教条化,在界定何为优秀上要有新概念,新认识。要树立“没有最优秀的,只有最适合的”选人理念,不仅要选优秀的干部,更要选适合的干部。

(四)完善测评机制。一是细化内容。对干部在党性、人民性、大局意识、政治敏锐、工作能力、清正廉洁、人际关系、组织协调以及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细化分类,进而综合测评。二是主客结合。被测评者优不优秀、称不称职,测评者既要作出“客观” 评价,又要进行“主观”描述,简要阐述被测评者优秀在何处,不足在哪里,使测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更具说服力。

第二篇:关于印发《XXX镇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方案》的通知

XXX镇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努力提高

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根据京组[2012]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和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以《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实现人民群众对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从根本上有效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 学习宣传(2月28日至3月15日)

1、认真深入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进一步深化《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督促各村(居)、镇直各单位把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党校培训主体课程、干部谈心谈话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点内容。组织镇委中心学习组进行一次专题学习。镇党委将以“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主要内容,与各村(居)、镇直各单位“一把手”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活动。

2、大力宣传《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在《XXX政府网站》开辟专栏,宣传干部选任的方式途径、选任流程等内容。利用宣传标准、横幅、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极力营造宣传氛围。在全镇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征文活动,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宣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3、积极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镇党委将《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印制成宣传书和提醒卡,发送至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镇单位负责人、村(居)党组织书记、县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知晓率。

4、镇组织办将认真组织《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测试。镇纪委和镇组织办将随时抽查各村(居)、镇直各单 2

位班子成员知晓《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情况,对知晓率明显偏低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

第二阶段 认真整改(3月16日至4月15日)

1、深入调查研究。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党组织要召开以“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前要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对本单位党支部近三年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民主生活会中要找出干部选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民主生活会要认真研究部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要逐条整改到位。

2、认真自查自纠。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党组织要将本单位近三年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查自纠。对本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一次严格的梳理和自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备案管理、任前公示、办理任职、材料归档等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的迅速完善,并将资料搜集整理装订成册,准备迎接镇纪委、镇组织办的监督检查。

3、扎实整改提高。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在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的本单位干部选任问题要迅速整改。各村(居)、镇直各单位要将本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自查情况、整改措施、整改结果形成专题报告后,于4月10日报送镇纪委、镇组织办。

第三阶段 监督检查(4月5日至5月15日)

1、强化专项整治。今年4月底,镇纪委、镇组织办拟对全镇各单位2009年以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重点是选拔任用干部时,是否严格按照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程序操作。镇纪委、镇组织办将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2、推进信息公开。逐步扩大干部选任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透明。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发布干部任前公示,设立监督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

3、加强全程监督。认真开展干部选任流程管理工作,强化内部制衡、加强程序控制,切实做到凡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能进入下一程序。认真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全面推行干部选任全程记实制度,严把干部选任各道“关口”,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四、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将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镇纪委、镇组织办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全镇的“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党支部也要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将工作方案和领导小组名单于3月15日前报镇党政办。

2、落实工作责任。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各村(居)、镇直各单位党支部书记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第一责任,拿在手上抓、放在心上抓,咬定工作目标,竭尽全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3、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沟通协调机制。镇纪委和镇组织办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听取“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第三篇:选人用人纪实材料17: 公示公告(模版)

附件17:

关于***公司**单位**岗位拟任人选公示的公告(模版)

经中共***公司党委会研究决定,现对***公司**单位**岗位拟任人选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具体内容见附件)。

公示期限:****年**月**日至**月**日。在公示期间如有意见,可通过来信、来电、发电子邮件等形式具名反映问题,反映问题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电话: 邮箱: 电话: 邮箱:

***公司人力资源部 ****年**月**日

公示范围:一般应在公示对象现任职单位、拟任职单位及参与民主推荐的人员范围内进行公示。根据具体情况,公示范围也可适当扩大。

公示起止日期:从发的公示的第二天起,应当不少于5个工作日。

附件:

一、拟任人选主要经历

***,男,*族,****年**月出生,****年**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专业,**学历,工程师。工作经历……

二、组织选任工作情况

****年**月**日新疆公司组成考察组对***同志从政治纪律、履职情况、胜任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民主推荐率为**%。

第四篇: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关于进一步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建设,应注意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着力形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

尝试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各级干部开展了量化考核。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目前还尚不完备,一些考核指标设置的比较笼统,实绩考核不够科学。

继续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时俱进地科学设置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考核指标的设计要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要把省委在十届五次全会上提出的突出抓好千亿斤粮食、大项目建设、科教兴省、贸易旅游、交通建设、生态保护“六大重点工程”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十项民生工程”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民意采集和分析机制,努力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实效性。除了考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水平、工作实绩成效等方面内容外,还要认真了解考察对象在工作时间以外的思想言论、行为表现、接触

范围、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加大对干部平时考核的工作力度。可采取派人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会、参与重大事项跟踪考核及开展巡视工作等形式,进一步拓宽考核了解干部的渠道。要注意加强对领导干部业绩记载和积累,应建立干部考核与干部培训、选拔、任用相对接的良性机制。

二、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规范初始提名的有效机制,切实把好选人用人“第一关”

继续健全规范初始提名的有效机制,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着重研究解决由谁来提名的问题,实现由少数人提名向多数人或组织提名转变。初始提名主体主要包括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干部群众。二是着重研究解决怎样提名的问题,实现由相对封闭向公开竞争转变。初始提名的方式主要有民主推荐提名、组织提名和个人提名。一般情况下,正职人选可采取民主推荐提名,副职和非领导职务人选可采取缺职单位、分管领导与组织部门提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也可由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集体研究提出考察人选。个人提名必须负责任地写出书面推荐材料并署名。三是着重研究解决对初始提名的监督制约问题,实现由权责不清向统一明确转变。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保证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上的职权,让他们大胆地为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举贤荐能。

三、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公开机制,努力增加选人用人透明度

全面推行了考察预告制,除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将考察人选、考察方法等有关情况提前向群众进行预告外,还将拟任岗位条件以及工作程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扩大了任前公示制的实施范围,加大了推行票决制的力度,实行了任职试用期制。

继续完善民主公开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健全民主参与机制。要进一步扩大考察预告的范围,应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干部酝酿沟通记实制度,并在党委(党组)会议上予以公开。另一方面要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目前,省委组织部正在研究起草《关于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的暂行办法》,对各级党委(党组)讨论决定任免干部投票表决的程序、纪律等作出明确规范,逐步在市(地)、省直单位推行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在市(地)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省委全委会进行票决的基础上,应逐步扩大全委会表决重要干部范围。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差额票决制的推行力度。可实行研究决定干部预告制。要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和评议制度,在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

四、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引入竞争择优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2003年,省委下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差额选任制的暂行办法》,要求县(市、区)党委提任党政领导干部或者平级选任重要岗位党政领导干部,均按照不低于拟任职务1∶2的比例进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在此基础上,一些市(地)委在提拔或平调处级干部时也部分推行了这项制度。公开选拔已成为选任干部的方式之一。近年来,省委先后进行了4次公开选拔,共选出107名副厅级领导干部,还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了省招商局副局长。近3年来,各市(地)共进行了20余次公选,选出280多名局、处级干部。全面推行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竞争上岗。

如何继续完善选任干部竞争择优的科学机制,我认为:一是继续推广以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为主要内容的全程差额选任制度。对2003年省委下发的《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差额选任制暂行办法》,适时进行重新修订,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增强可操作性,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二是以公选为载体和契机带动相关改革的突破。近期,省委决定从省直机关、省管高校和企业拿出30个领导职位,面向省内外进行公开选拔。这次公开选拔将着力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比如,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加大各环节综合遴选的差额比例,充分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实行“票决制”等办法,都已运用到这次公开选拔中来。三

是积极改进和完善竞争上岗工作。对各单位组织一次竞争上岗、公开选聘的笔试、面试成绩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结果,在一年内竞争本单位同职级职位仍然有效。

五、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有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在强化预防制度建设上,我省规定非换届期间一次性提拔调整干部数量超过30人等7种情况,必须事先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从制度层面上规范领导干部用人行为,切实加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前监督。在及时发现制度建设上,我省协调纪检监察、信访、审计以及公检法等机关和部门,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合力。在严肃纠正制度建设上,先后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制度和办法,切实加大“12380”举报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

继续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教育防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用人观,从思想源头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用人环境。二是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用人行为的监督。我省从现在开始,在13个市(地)的14个县(市、区)同时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对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考评。中组部提出要研究建立整治工作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省委组织部将把整治工作列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

考核和目标考核的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并实行一票否决;对整治不力、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坚决查处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严厉查处“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买官卖官、跑官要官、许官送官、拉票贿选、突击提干”等严重违规用人问题。各地各单位要把反映选人用人问题作为“12380”举报受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查核处理。进一步严明用人纪律,对因用人方面的问题受到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规范干部职务设置,严肃干部工作纪律,严格按照规定的职务设置、职务名称、职数和职级选人用人。

第五篇:公示公信原则应当成为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

公示公信原则本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由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组成。公示原则是指物权变动行为须以法定公示方法进行才能生效的原则,公信原则是指赋予公示以一定范围的可信性效力的原则,两者相辅相成,公示原则以公示与否来确定权利的归属,公信原则赋予公示以公信力,保护信赖公示的善意第三人。近代各国民法大多实行公示公信制度,对维护物的占有秩序和交易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示公信原则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将其在选人用人中加以运用?从实践操作来看,在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比如在干部职务晋升前的公示期、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等环节,公示公信原则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运用,但没有上升到制度的层面,还不够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在落实群众选人用人知情权方面,主要存在对选人用人的知情领域不广、内容不多、渠道不宽的问题,大都是“被动知情”;在落实群众选人用人参与权方面,主要存在群众参与的人数标准不明、参与的深度与质量不高等问题,很多干部群众只是进行“打勾画叉”之类的浅层次参与;在落实群众选人用人选择权方面,主要存在选择的视野不够宽、方式不够科学、质量不够高等问题;在落实群众选人用人监督权方 1

面,主要存在监督不到位、监督手段单

一、监督合力不够等问题,如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虽然工作在做,但收入申报是否属实、重大事项是否报告,组织上难以把握,其结果往往是“谁都有责任又谁都没有责任”。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们对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笔者认为,这从根本上说就是在新的形势下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公认的问题。小平同志曾指出:“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要得到群众的“承认和批准”,就存在一个公示、公信的问题,群众要首先通过某种方式才能了解干部、进而作出抉择,并且这种“承认和批准”,还应当具有法定的效力。因此,笔者认为把公示公信原则确立为选人用人的一项基本原则,已经具备了现实和理论上的条件,应当引起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视。

何谓公示公信原则?笔者建议,公示原则可以表述为职务变动行为须以法定公示方法进行才能生效的原则。从静态角度看,公示使干部的选拔任用得以透明,具有重要的秩序价值;从动态角度看,公示制度使外界得以明了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并从中查知职务的变动,对此变动予以认可和信任,

2具有重要的安全价值。对职务的变动进行公示,其功能在于给社会公众一个判断标准,即没有公示就没有职务变动。当然,公示的方法和范围要有一个的标准,应当包含以下内容:选人用人政策程序公开制度、空缺职位公开预告制度、考察结果适度公开制度、任前公示制度、选任情况定期公开制度。公信原则可以表述为赋予公示以一定范围的可信性效力的原则。干部的选拔任用一旦得到群众的“承认和批准”,按法定公示方式进行了公示,理当具有法定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对公示的内容随意变更,职务变动的公信力不受外力影响。

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两者相辅相成,公示原则的作用主要在于使人“知”,确保群众“承认和批准”的权力得以充分行使;公信原则的作用则在于使人“信”,确保得到群众“承认和批准”的职务变动具有法定的效力,其中公示以公信为保障,公信以公示为基础,并在功能上加以补充,两者从不同角度确保职务变动的顺利完成。由于这种职务变动得到了群众的“承认和批准”,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推进干部选任的民主进程、提高干部选任的公信度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一篇:中学教学周活动方案下一篇:中学关工委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