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2022-07-07

第一篇: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

习近平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要特别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

习近平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要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

习近平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5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组织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央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高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带头意识,时时处处严要求、作表率。

习近平强调,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党组织要严格把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要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习近平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习近平指出,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习近平强调,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带头改进作风,继承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和维护组织部门良好形象。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要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敢于坚持原则,让好干部真正受尊重、受重用,让那些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真正没市场、受惩戒。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习近平指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部门担负着抓好自身活动和参与组织指导整个活动的双重责任,要自觉走在活动前列,努力把各级组织部门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实现党的新的历史使命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关系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要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着力“六个坚持” 科学选人用人

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邓小平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江泽民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胡锦涛倡导“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事关事业兴衰、民心向背、干部成长,乃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就此,笔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思考,认为选人用人重在坚持基本原则、基本导向、基本标准、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制度。

一、坚持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是选人用人的首要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什么是德才兼备?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德,既包括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的表现,也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上的状况;我们所说的才,既是指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也是指胜任岗位职责的领导才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首先要把握好德才兼备这条用人标准。古人说:“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德者本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可见为官者德之重要。当然,在讲德时,也决不能否定才。德与才是统一的。德是基础,才是条件。不仅要有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因此,用人必须选拔品行好和学问见识高的人,也就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有才无德,他的才越大,给革命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如果有德无才,尽管他想把工作干好,也难干成尽善尽美的事业。二是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要准确地选出优秀人才,必须坚决破除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观念,在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树立“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用人导向。要打破各种各类的“身份框框”、“文凭框框”、“资历框框”。不能搞“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要以宽阔的眼光,把拟选对象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审视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构建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只要在这些方面具有突出的才能,并在其工作岗位上确实创造了群众公认的突出政绩,就毫不犹豫地按照干部选拔的程序,选拔到相应的重要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使经过实践检验的有胆识、有闯劲、勇于改革、政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他们的聪明智慧充分发挥出来,以造福人民。三是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劣迹斑斑的干部,可以蒙骗失察的领导,但瞒不过群众的眼睛;一个优秀的干部,领导一时可能不知道,群众却心知肚明。要选准人,必须注意社会公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择人的重要标准。要充分征求各个层面干部群众的意见,善于借助群众的慧眼,靠群众的作用选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讲的就是群众评价的重要性。当前,特别要依靠群众的力量破除唯亲、唯贿、唯吹、唯上的“四唯”不正之风。让人才在群众评价的平台上公平竞争,既看平时印象,更看群众公认,真正把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

二、坚持基本导向。就是坚持注重“六个导向”。

一是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要突出解决对年轻干部不放心、不放手的问题,不唯资历看能力,不唯年龄看本领,不唯文凭看水平,只要素质高,能力强,本事好,有发展潜力的就大胆提拔使用,把优秀人才从求全责备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大胆启用一批能力强,素质好,懂经济、善管理的年轻干部,大胆地让那些政治坚定,勇于开拓进取,能成就事业的人担当重任。二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真正做到谁有本事谁干,谁能干好谁干。政绩是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政绩是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以政绩选人用人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是用科学发展观选人用人的生动体现。三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注重选拔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要始终坚持唯才是举,不拘一格。要拓宽选人视野,广开渠道,打破地域、身份、所有制等条条框框,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广开进贤之路,真正树立起在基层一线培养使用干部的导向,让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基层一线努力

工作的干部,让埋头苦干、注重为长期发展打基础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位置。四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要按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要求,重点扩大干部民主推荐,尊重和保障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扩大干部民主考察,尊重和保障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扩大干部民主讨论决定,尊重和保障党员干部群众的选择权;扩大干部民主监督,尊重和保障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权。切实做到“求真务实的给机会,埋头苦干的给岗位,默默奉献的给地位,不事张扬的给职位”,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队伍才能人才荟萃,人才辈出,才能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五要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英雄不问出处”早已成为共识,但事实上,在用干部的操作层面,“论出身”的冰冻还没有完全打破。然而,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实现科学发展目标,振兴一方,造福一地,关键靠干部,关键之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不照顾关系,不照顾情面,不照顾情绪;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给思想解放的人以机会、给作风扎实的人以舞台、给勇于创新的人以激励,给锐意进取的人以褒奖。六要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能为人民造福、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增强民主意识,勇于从群众中察人;要拓宽民主渠道,勇于从群众中选人;要改进民主方式,精于从群众中用人;要通过到群众中去,提高用人透明度;要通过到群众中去,把握用人的准确度;要通过到群众中去,增强用人满意度。要想干事,就是要愿意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乐于吃苦、只争朝夕、敬业奉献,做到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干事业。要敢干事,就是要敢闯、敢冒、敢试、敢创新,敢为人先,敢于越“雷池”,敢于趟“禁区”,敢于犯“权威”。要能干事,就是要有能力、有本领,就是讲方法、讲效率、讲质量、讲水平,就是举重若轻。要干成事,就是要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让蓝图变成现实,所创造的业绩,能给群众带来实际利益,能经受住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要不坏事,就是要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光明磊落、与人为善,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补台不拆台,分忧不添乱,不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领导干部只有干事,才能有效推动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要落实“三个不吃亏”,即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坚决“不用四种人”,即不用那些以权谋私、为己干事、干部群众信不过的人,不用那些不负责任、拉私人关系、投机钻营的人,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老好人”,不用那些不干实事、无所作为混日子的人。

三、坚持基本标准。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既抓住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又体现了时代要求。干部的德与才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不一样,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德才标准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当前新形势下,强调党员干部的德,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举不举旗帜,信不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忠诚党的事业、坚持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原则,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灵魂。邓小平同志说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党的干部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持执政为民。干部从政必须正确对待权力、责任和利益。为政之德的核心是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守责。要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做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不文过饰非,真正做到为官一任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要求真务实,勇于革新,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三是坚守清正廉洁。这是党的干部做人做事的底线。古人说,“廉者,政之本也。”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清廉”是老百姓对官员最高的褒奖,“贪婪”是老百姓对官员最大的不满。领导干部要严格廉洁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不以公权谋取私利,始终保持清廉的本色。过去我们党在延安的小窑洞里干出了带领群众翻身解放的大事业,

现在条件好了,但有些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却远了,这很值得深思。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牢记“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干部要有自觉高尚的道德追求。道德的养成主要靠人们的自觉追求。要以学立德,就是要把学习作为终身追求,把读书当作最大的人生乐趣,用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不断提升道德境界;要以行立德,就是要注重在艰苦环境、危难时刻磨练意志、砥砺品质,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培养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增强为民意识、升华爱民情怀,真正当好人民公仆;要以律立德,就是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就要把德的培养放在干部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就要把德的考核作为干部管理的经常性任务来抓,就要把德的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就要把德的监督作为干部监督的重要内容。

四、坚持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坚持公道正派。

关键是做到以下“六要”:一要有坚强的党性。公道来自公心,正派源于党性。要一切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以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为第一责任;坚持“公心+公认”、“能力+实绩”,决不给那些跑官、要官、买官、骗官者开绿灯、行方便,决不囿于同学、同事、同乡的小圈子而排斥其他优秀人才,决不给那些借亲属、熟人、朋友关系或自己熟悉的人、自己身边的人等搞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可乘之机。用坚强的党性,保证选人用人的公道正派。二要有健全的制度。要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有关选人用人的制度规定;要根据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对领导干部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提出的新挑战,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大胆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完善领导干部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使各级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行为更加规范、科学、有效,以刚性的制度保证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公道正派。三要有良好的素质。要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德、坚强的党性、宽阔的胸襟、廉洁自律等基本素,要有识才之眼、育才之策、用才之能、管才之法。要更新选人用人的观念,不断深化对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标准的认识,大胆起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干部,用辩证的思维评价干部。四是要有深入的作风。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用作风好的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与坚持群众公认结合起来,依靠集体的决策选人用人,依靠群众的智慧选贤任能。五要自觉接受监督。要把自觉、主动接受监督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并作为工作的基本准则。要拓宽监督的渠道和途径。要强化监督制度建设,强化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不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人用人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监督机制。要坚持预防为主,把监督贯穿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六要强化实践标准。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在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实践中,在领导干部带领群众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全面检验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是否真正做到公道正派。要把领导干部选的人、用的人是否能得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否能够一心一意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是否能够真心实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检验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是否公道正派的根本标准。

五、坚持基本程序。

就是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决定、任前公示等程序,严禁用人程序“空转”。一是民主推荐。要改进干部提名方式。一旦出现缺额时,要进行民主推荐确定考察人选。确定考察人选一般应多于拟任人选。在公开选拔委任制领导干部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探索公开选拔县委书记的路子,不断扩大县委书记的选拔渠道。二是组织考察。规范和完善干部人选考察程序。要认真贯彻群众公认原则,实行推荐考察“三个扩大”(即扩大民主推荐范围、扩大个别谈话推荐范围、在考察廉洁自律方面扩大听取意见的范围)、“四个

结合”(即把平时考察与使用考察相结合、听取意见与实地察看相结合、考察干部的一贯表现与关键时刻的表现相结合、注重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考察相结合)。要按照“两观”(科学发展观、科学政绩观)要求,综合考核和辨析干部政绩的“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三体”(个体、集体、客体)、“三绩”(潜绩、显绩、实绩),真正落实以实绩考干部,凭实绩用干部。三是党委决定。完善表决任用机制。全委会讨论决定党政一把手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四是任前公示。任前公示制,就是将党委(党组)集体讨论研究确定拟定提拔或调整的公务员的有关情况,通过一定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进行公布,广泛听取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再正式实施对公务员的任职。要明确公示对象、公示内容、公示范围、公示方式、公示期限、公示程序、公示要求、对公示中群众所反映问题的调查核实和对调查核查结果的处理。

六、坚持基本制度。

就是坚持“票决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行地方党委讨论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这是扩大党内民主的新探索、健全党内监督的新举措、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途径。首先是规定票决制内容。规定五项内容:一是常委会讨论决定任用干部时,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二是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以获得应到会常委过半数同意票的即为通过;三是所有提交常委会任免的干部都要实行票决;四是计票结果当场公布,以应到会成员过半数同意为准形成任职决定;五是对连续在两次会议表决中未获通过的拟任免人选,一年内不再对同一拟任免职务进行表决。常委对拟任免人选的意见一时难以统一或发现拟任免人选有问题不清楚的,对该人选的任免,会议可暂缓表决。其次是做好票决制准备。经过3个步骤:一是民主推荐,慎重确定考察对象。坚持把政治思想素质好、驾驶全局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等作为必备条件,并公之于干部群众。二是严格考核,全面细致地考察拟任人选。在组织部征求社会各界对党政班子配备意见的同时,结合届末考核,以及年终考核、绩效考核等,不断扩大考察对象的考察范围,丰富考察的具体内容。三是认真审议,精心确定提名人选方案。由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确定的干部调配方案直接提交常委会审议票决。再次是规范票决制环节。经过4个环节:一是会前动员。由会议主持人先进行简要的动员,充分营造浓厚的民主气氛。二是拟任人选的说明。将提名拟任人选的有关材料发给与会的每位常委会成员,然后由组织部部长向常委会委员介绍提名拟任人员考察、考核、民主推荐及个人的基本情况,并就任职理由、部务会的主要考虑和提名人选与班子结构的关系等作出说明。三是审议拟任人选。与会常委对调配方案进行充分酝酿讨论,认真审议,自由发表意见。四是确定监票、计票人。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当场计票,并公布计票结果。并逐步完善“票决制”,坚持在“全面分析班子、科学考察干部,充分酝酿讨论、确定票决人选,完善票决程序、科学规范运作,扩大票决范围、发展党内民主,推动机制创新、树立公正导向。”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仲祖文日前发表题为《实报必查 查实必究 失职追责》的署名文章,论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文章针对选人用人关问题,首次提出四个“不为”论,即“不为人情所缚、不为关系所扰、不为压力所惧、不为私利所惑”。

第三篇: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凝聚科学发展合力

科学发展,务在举贤;事业盛衰,首在择人。即将过去的一年,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紧紧围绕保增长、转方式、惠民生大局,着力构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不断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2010年,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各级干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进位争先求跨越,全力打好“十一五”收官决胜之战,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省领先,部分指标总量超过苏中,呈现出跳出苏北、融入苏中的可喜格局。

坚持正确导向 服务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服务科学发展、建设全面小康是选人用人的根本取向。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市委立足“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小康盐城”的现实需求,牢牢把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积极探索实绩考核评价新机制,加大实绩考核结果运用力度,把各级干部的注意力、兴奋点和积极性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激励引导各级干部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今年以来,通过实施乡镇党委书记实绩考核,有9名实绩突出的乡镇党委书记明确为副县级;组织全市省级开发区和重点经济园区实绩考核,有4名重点园区负责人明确为副县级;加强机关部门服务发展实绩考核,市、县机关中有25名副处级干部明确为正处级,6名县(市、区)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明确为副县级。凭发展富民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广大干部在建设小康盐城的伟大实践中奋发努力,进位争先,推动科学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干部工作的成效取决于服务大局的实效。市委突出在经济一线、沿海一线、城建一线选配干部,做到经济工作的重点在哪里,干部工作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发展的需要在哪里,干部选配的目标就指向哪里。为抢抓沿海发展国家战略机遇,选配了5名县处级干部组建市港口局领导班子,并向省积极争取10名科技干部到沿海一线挂职工作。为大力推进新特产业发展,整合市区两级的领导力量,组建了新兴特色产业园区领导班子,由市委常委兼任园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担任园区主任。为抓牢现实增长点,继续组织500多名县处级干部深入开展“三服务”,派出10人到企业挂任实职,服务重点项目,促进竣工项目投产达效,推进脱贫攻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市委牢固树立“人才到基层培养、干部从一线选拔”的理念,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坚持重点干部重点管理的原则,加强重点镇干部的培养锻炼,着力构建面向基层的干部培养选拔链,一批干事创业、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得到了选拔重用。重视和加强市级机关下派乡镇挂职年轻干部培养和使用,70名下派干部中已有近半数得到提拔重用,有的同志担任了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培养锻炼长效机制,目前有9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对我市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名到乡镇挂职的机关干部在座谈时说:“市委高度关注基层,我们就要把汗水洒在基层,把功业建在基层,为发展富民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不辜负组织培养。”

积极深化改革 完善选用链条

增强科学发展动力,关键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深化改革是必然选择。2010年,市委按照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要求和省委部署,积极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着力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服务发展富民的热情。

竞争激发动力,催生活力。市委认真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全面推行、不断完善以双推荐、双考试、双征询、双差额、双公示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任用“五双”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通过领导推荐和群众推荐“双推荐”,规范初始提名;通过笔试和面试“双考试”,避免“高分低能”;通过征询群众意见和征询纪检机关意见“双征询”,防止“带病上岗”;通过差额考察和差额票决“双差额”,实现好中选优;通过实绩公示和廉政公示“双公示”,保证群众公认。今年8月份,通过公开推荐方式产生了第三批援疆指挥组组长、副组长和援青干部,其他新提拔的干部都通过系统内公推公选方式产生初步人选,使干部选拔工作从一开始就置于阳光之下。 科学考评是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之源、组织识人用人公正之基。市委积极探索建立干部考察“三进三访”制度,即“进服务单位、访服务对象,进街道社区、访社区群众,进干部家庭、访家庭成员”,通过增加各个层面选人用人“话语权”,深入考量拟选任干部的社会形象和民意含量,特别是把考察对象工作圈与生活圈、社交圈的表现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认真甄别,准确掌握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情况。一些企业负责人、离退休老同志专门致函市委组织部:“‘三进三访’让干部工作进一步打破了神秘、走向了公开、走近了群众,有利于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才表现,选拔出来的干部更能得到群众认可。”

军转干部安置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公开职位,量化积分,自主选岗,组织决定”的阳光安置办法,达到了部队、转业干部、接收单位“三满意”,受到了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中组部、人社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联合表彰。今年,市委在总结推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对军转干部进行领导能力基础知识测试,并积极推行“全过程公开、全过程接受监督”的做法。“全过程公开”就是公开积分、公开职位、公开选岗;“全过程接受监督”就是在量化积分、知识测试、自主选岗等环节,不仅请盐城军分区、市军转办等相关单位领导参加,还邀请纪检监察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监督员、新闻记者等社会各界代表参与,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让所有军转干部都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岗位。一位正团级转业干部对记者说:“盐城的军转安置工作阳光操作,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了让在部队吃苦的干部在地方吃香。”

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关系到团队功能发挥和盐城长远发展。市委坚持从事业发展需要和班子建设实际出发,以政府部门机构改革为契机,对新组建和职能调整、更名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谋划,慎重进行调整和缺额补充,调优配强单位正职领导干部,交流和选拔了一批中青年干部。据统计,今年新提任领导职务的16名干部,平均年龄为44岁,女干部3人,党外干部2人,研究生学历8人,本科学历8人,其中新提拔的9名正处职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为46岁;市级机关部门之间、县(市、区)之间、市县上下及系统内共交流72人次。与此同时,根据中办和省委组织部关于规范市以下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精神和中组部检查组的要求,今年下半年全市县(市、区)长助理和副秘书长逐步消化到位,领导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加强监督管理 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监督管理,匡正用人风气,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今年,中央办公厅、中组部先后下发多个关于干部监督管理的文件,市委常委会认真组织学习,严明干部工作纪律,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市委委员、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中组部检查组组织的干部选拔任用知识测试。

好的制度,关键在执行。为了提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效,市委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前移关口,防微杜渐,全面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全程公示,做到选拔程序、标准、过程、结果“四公开”。在公开选拔各个环节,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纪检监察人员和干部监督员、部分群众代表、新闻单位全程参与。今年还制定出台了《盐城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事前报告审核制度》和《关于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操作规程》,加强了对各地、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前监督。

选人用人,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有权必有责,失责受追究,是权责一致原则的根本要求。市委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三责联审”办法》,全面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人用人、机构编制和经济责任“三责联审”工作。今年对9名县处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进行了“三责联审”,对2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14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面对面约谈,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干部监督工作面广量大,必须畅通渠道,广开言路,集聚合力。市委积极整合资源,注重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组织、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扎实做好市、县两级“一报告两评议”工作,评聘了新一批65名干部监督信息员,切实加强舆情监测,全面开通12380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信箱,建立选人用人举报情况通报制度,深入开展整治用人不正之风专项行动,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群投身科学发展、建设小康盐城的热情。

第四篇: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

事业成败唯在用人。选人用人科学化是党建科学化最关键的标志,社会最关注、干部最关心。不科学发展会误大事,不科学抓党建会出大事,不科学用人会坏大事。

现在组织部门用人如果不坚持正确的标准,这些标准不与时俱进,或者好的传统不发扬,最后用来用去就没办法用。

有一则批评组织部门的话是这样讲的,组织部门的负责人与备选干部谈话:A说:我善于说谎话…… 组织部长:好,你去宣传部吧。B说:我善于说软话…… 组织部长:好,你去外交部吧。C说:我不识数,说话没准儿…… 组织部长:好,你去统计局吧。D说:我大白天说梦话……组织部长:很好,你去发改委吧。E说:我善于讲空话、套话和让人听不懂的话……组织部长:你去搞经济研究吧。F说:我说话能吓死人……组织部长:你是稀缺人才,先去拆迁办,锻炼锻炼,然后去城管。G说:我爱发牢骚…… 组织部长:你马上退休,回家网聊去吧。H说:我只会讲真话,不会撒谎……组织部长:你太让我为难了,中国没有适合你的岗位。

一、落实标准不走样

胡锦涛同志提出:“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强调以德为先,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也是我们党一贯的用人要求,毛泽东同志讲“又红又专”,首先强调的是“红”,小平同志讲的干部四化方针,把革命化摆在第一,都是德的要求。

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德的问题尤为突出,用人重德尤为紧要。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不缺营养缺修养,不缺个性缺党性,生活讲品位,做人没品行,讲话像布道,为人不厚道,办事不公道。

有的政治品德很差,口是心非,阳奉阴违,不把党的事当回事,不把组织的话当话,不讲真理,不讲原则,不愿担当。

有的职业官德很差,整天算计别人,排除异己,挤兑竞争对手,恶意贬损别人,揽功诿过,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平常好言给面子,关键时候使绊捅刀子。

有的社会公德很差,特权意识和流氓习气很重,道德败坏,不守规矩,不讲秩序,肆无忌惮,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酒后驾车、打人、乱性。

有的家庭道德很差,对老人不孝敬,对子女不教育,对家人不关心,为了个人的升迁和快乐,不讲亲情,不负责任,甚至不惜牺牲家人的一切换取官职。

干部的才差一点还可以弥补,人品底子差就不可救药。德性差的,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无德有小才的干小坏事,无德有大才的干大坏事。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必须始终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把干部的德考准看清,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德,凭德才用干部,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

二、正确导向不走偏

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用人,科学用人重在正确导向。2011年7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上强调:“把科学发展作为重要的用人导向。”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要在用人上举科学发展之旗,选科学发展之人。在科学用人上,坚持“四重用四不用”:

重用科学发展不动摇的人,不用阳奉阴违的人。以德为先,首先就要看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当前主要看是否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对真信真懂真用科学发展观、对党忠诚的干部,要真用重用快用;对那些离心离德、只喊科学发展号子、不走科学发展路子的干部,坚决不用。

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讲:坚决不要带血的GDP。如果发展以吞噬生命为代价,发展将会失去任何意义。

现在我们有些东西弄虚作假,假冒伪劣的东西真是害死人。一个老农夫,买来种子播下,到秋季竟然颗粒无收,因为种子是假的。老农决心一死,买来农药一瓶喝下,居然没死,因为农药是假的。一家人庆幸人没死,买来一瓶酒庆祝,结果全家人都死了,因为酒是假的。所以有人说,现在吃什么都不安全,只有吃亏最安全。 英国要举办奥运会,2011年3月1号,陪审团到英国伦敦验收2012年奥运会游泳馆,“检查官”对观众席的椅子、卫生间、运动员休息室均非常满意。为了能够超一流,英国确实花了很多心思,包括聘请最优秀的设计人、最优质的材料、最优秀的施工队伍。但是,从泳道旁边走过的主考官突然觉得赛道有些短,并用步幅测量了一下,好像少了半步,最后用尺子、卷尺、激光测量,确实少了61厘米。原来,泳道都是按照奥运会的标准建造的,都是50米,但是以前奥运会计时是用秒表,容易有误差,后来就改用了触摸板,触摸板的(总)厚度为61厘米。因此,花了几千万建造的游泳馆要重新建造。

重用科学发展有实绩的人,不用造假作秀的人。2011年,省委组织部在网上抽样调查了500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大家列出科学发展最需要的干部是这样几种:一是推进科学发展有实招、有实效的干部;二是扎实打基础、利长远,留后劲、留家底,不留隐患、不留包袱的干部;三是扎根基层一线、艰苦环境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不讲假话,有功不摆功,吃苦不叫苦的干部。大家列出的群众最反感的干部就是弄虚作假、搞“政绩秀”、把“政绩”搞成“政疾”的干部,特别是有的干部把想法讲成做法,把事故搞成事迹,把问题包装成成绩。

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少有50年的建筑,欧洲很多国家的老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我们有些文物古迹躲得了战争,躲过了地震,但是躲不了拆迁。 有些地方出了事情就推:官员说:建设绝对没问题,设计可能有问题;设计师说:设计绝对没问题,施工可能存在问题;施工队说:施工绝对没问题,可能是车辆超载造成的;媒体说:你们怎么都这样?问题到底在哪里?司机说:都怪俺不该超载;天气说:都怪俺不该下雨;桥脆脆说:都怪俺没坚持住;调查组说: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坍塌纯属偶然事故!

有少数“专家”,桥垮了,专家说与质量没关系;老百姓得了癌症,专家说与污染没问题,发育早了,专家说与奶粉没关系;专家太太怀孕了,大家都说与专家没关系!

现在有些事故发生后,当天就能做结论,国外有些桥垮了之后,十年后才能做结论,因为要一点点调查。

墨西哥有则寓言讲,一群人匆匆赶路,一个人停下来。旁边的人问: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说: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一等。

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弃。

干部群众对“造假的比搞真的更气派,忽悠的比实干的更豪迈”的现象意见很大。应树立暖人心、得人心的导向,以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真正让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干出实绩的人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让搞形式主义、造假作秀、投机钻营的人不得势、不得利、不得位。

重用科学发展敢担当的人,不用不讲原则的人。讲一个两面性的问题,最近省委讨论一个地方搞拆迁,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法院执行,居民不让,僵持不下。之后便请示分管领导,撤不撤退?领导:不能撤退,一旦撤退其他钉子户的问题就难解决了,其他项目就没有办法进展,所以在确保不出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建议不要撤退;具体撤不撤退由指挥部定。

但是出了人命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已经下了文件,要求该表态领导引咎辞职。如果不出人命,可能结局就是另外一个结果,并且该领导不是负责该事务的领导,是一个人大副主任。从该事件分析,一方面涉及老百姓生死的事,千万不能大意;另一方面,还是要建设、发展,如果大家都不敢担当,不敢做工作,也会有问题。

我们现在搞了民主推荐,票数很重要,大家采取各种方式拉票,就麻烦了,再有就是“老好人”,怕得罪人,另外还有因为工作性质不同,掌握权力的,给下面项目,他一定会投你票,相对没有权力的部门就没有这个优势。

俞正声提出要敢于用坚持原则的同志。

在改革攻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领导科学发展尤其需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担当风险、敢于面对矛盾、敢于承担责任的干部。对有利科学发展的事顶着压力也敢干,对不利科学发展的事冒着风险也敢顶。应把坚持原则列为干部德的重要内容,注重把那些为了科学发展不怕影响个人进步和增长速度、原则性强、敢抓善管的人选上来、用起来,对不顾党和人民利益、拿原则作交换、以透支未来为代价的“老好人”实行“一票否决”,得票再多也不能重用。

重用科学发展为人民的人,不用搞“小圈子”的人。要把发展为了人民、为了人民发展的要求体现到选人用人上,就要使领导干部的成就感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相吻合,把领导干部的官运与人民群众的幸运相统一,大胆使用为人民群众着想、为人民群众办事、为人民群众造福的干部。

胡锦涛同志讲,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调研中干部群众对搞“小圈子”的人非常痛恨,这些人以权力为纽带、以谋官谋利为目的,圈内抱团结盟、互相利用、吹喇叭、抬轿子,圈外以人划线、排斥异己、掣肘使绊。还有少数人官商勾结,为“小圈子”谋利。天天喊为人民服务,其实是在被人民服务,台上说为大众办事,台下是在为大款办事。

用一个这样的干部,党的形象就会留一个污点,党的事业就会多一份危险。对搞团团伙伙、拉拉扯扯、亲亲疏疏、结帮营私的人,不仅不能提拔,已经用了的也要坚决拉下马。

网上讽刺干部做事情,对领导是一个样、对下面是一个样、对群众是一个样:领导如篮球,既要紧跟又要使劲拍;群众如排球,既要主动接球又要加强拦网;问题如羽毛球,一定要把它扣在对方场地里;调查研究如水球,半天不入门,而且还要浮在上面;伺候领导如曲棍球,永远要弓着腰跑来跑去。

三、完善机制不走形

科学用人关键还是靠机制。这几年,我们省也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十一制”上有新的进展,中组部民意调查显示,我省选人用人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全国的位置靠前。用人机制上有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增强科学性。

一是提名机制。提名不规范,就会成为用人不正之风的“多发地”,一些干部走后门、拉关系,首先瞄准的是“提名权”;成为违规用人的“自留地”,少数领导干部安插亲信、排除异己,首先动用的是“提名权”;成为群众意见的“聚集地”,群众对用人行为不满意,首当其冲的是提名不规范、不民主。

现在也还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人批评说:县长对包工头说:“你放心,这项工程就交给你干了,招标只是个形式!” 董事长对老朋友说:“你放心,你儿子招工就是我一句话的事,招聘只是个形式!” 局长对情人说:“你放心,提拔你弟弟当科长的事儿已经定了,考察只是个形式!” 校长对母亲说:“你放心,录用我姨家表妹为老师的事,上下关系我已经疏通好了,考试只是个形式!” 书记对候选人说:“你们放心,谁当选、谁陪选,早已内定了,选举只是个形式!”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广开进贤之路,要依靠多数人推荐、从多数人中推荐,切实增强民主推荐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发扬民主是改革的方向,提高质量是改革的生命;要尊重“一把手”的提名权,但不能放纵“一把手”的提名权,必须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防止搞口袋里卖猫。

有一个被查的县委书记说,我要用哪个干部,首先就会让他进圈子,提名前定好调子,然后叫组织部开单子,会上过一下就能进班子。福建省周宁县委原书记林龙飞被媒体称为:官位卖光、财政的钱花光、看中的女人搞光的“三光书记”。安徽五河县县委原书记徐社新被媒体称为“官帽售货郎”。

二是考评机制。选好人首先要考准人。要以考评方式的转变促发展方式的转变,杜绝“优点难甄别、缺点难发现、特点难总结、政绩难认定”的现象。考核结果不仅要与帽子挂钩,还要与面子和票子挂钩,既能选优,又能下庸,让出色者出众,无绩者无位。

三是竞争机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干部群众认为近年来最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在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认同度最高。尽管分数高的不一定水平高,会考的不一定会干,但竞官总比跑官好,卷子总比条子好。坚持和完善竞争机制,要让干得好的考得上,考得上的干得好,竞得上的服众,竞不上的服气。

四是决策机制。过去搞干部任用议决制,在常委会上大家都不敢发表不同意见,现在搞票决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投票程序,它融合了民主理念、群众路线、程序正义等内涵,标志着党委用人决策的民主进程。

第五篇:健全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小编推荐]

健全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干部选用机制是选任干部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要不断的完善总结,确保选任机制的科学性,用人的规范性。

一方面要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选人用人实践中,切实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思想观念。坚持凭实绩和能力选人,选靠得住、有本事的人,不搞教条主义;坚持在生动的实践中去发现和选拔人才,选实际工作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人,不搞主观臆断;坚持根据实际岗位的需要去选人,选特长明显、人岗相适的人,不搞因人设岗。这就需要我们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革除按图索骥、墨守陈规的简单方法,立足事业发展需要和改善干部队伍能力状况,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当前,要坚决纠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年龄一道杠、学历一刀切”的机械作法。

干部处于政权组织的最基层,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决策能力,而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以及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年龄偏大并不必然意味着思想僵化,学历偏低也不意味着素质、能力差。因此,在合理把握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同时,要淡化年龄、学历界限,真正做到唯德唯才是举。只要是实绩突出、能力较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就要大胆取用,使各个年龄、学历层次的干部都有被选用的机会,使其内心深处始终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景和希望,促其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发奋工作,从而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另一方面,要注重不断地创新选人用人方法,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平台。提高选人用人质量,不仅要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和严密的程序,而且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选人用人方法。一是加大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一般应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产生,并不断扩大其比例,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二是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进一步扩大竞争上岗的层次、范围和比例。干部分流对象以及校内设中层干部负责人、热点岗位人选的确定,原则上要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避免少数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上一篇:记者实习报告参考下一篇:精准脱贫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