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选人用人

2022-07-15

第一篇:树立正确选人用人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确立了“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的管党治党指导思想,强调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必须严格标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规范程序,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干部优秀、班子过硬是重要基础。有了好的干部队伍、好的领导班子,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就能得到严格执行;反之,党内政治生活就失去了基础条件,各种矛盾和问题就会滋长蔓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对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和好干部标准。用人标准与用人导向紧密相连,是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概括地讲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地讲就是党章所规定的领导干部六个方面基本条件。从十二大党章到十八大党章,领导干部基本条件的具体内容虽有所变化,但核心部分没有变,主要包括政治素养、思想作风、履职用权、专业能力、修身自律等要求。这是我们党对90多年来干部队伍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政策、党的重要主张在选人用人上的集中体现,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依据。二是坚持事业为上。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选用干部要坚持事业为上。这一要求对于做好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以事业为上,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十分重要的方面,是选好人用准人的根本出发点,任何时候都必须很好坚持。三是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公道正派,是对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人事部门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核心内容。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是由干部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必须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四是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党管干部原则是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是贯彻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首先要把好条件关。其次,要把好程序关。五是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

用人风气好坏,直接影响用人行为和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禁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取人等偏向。

第二篇:树立选人用人的考德标准(推荐)

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树立选人用人的考德标准

侯志阳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18日13 版)

总书记2014年5月10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事靠人为,事在人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用好选人用人考德这根杠杆,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为今后各级党组织树立选人用人的考德标准指明了方向。

改进党员干部的绩效考核方法察德,建立以德为重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当前党员干部的绩效考核仍存在以GDP论英雄的导向,导致部分干部急功近利,仍然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种考核导向不利于选人用人考德标准的建立。为此,总书记提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当前应该把德作为各级党员干部绩效考核的重点,建立党员干部职务晋升的“失德一票否决制”。在考察干部的德时,要贯穿全面、历史、辩证的原则,既要注重在突发事件、抗御自然灾害、个人进退留转等关键时刻的表现,又要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以小节观其大德;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既要看其表更要察其里,既要知其始更要识其变,把干部德的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因此,我们要建立多元、动态、科学、公正的考核机制,采取上级领导鉴定与群众评议、同事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采用定期考核、晋升考核与随机考核相结合的途径, 1

采用工作、家庭、生活综合考察的方式,重用那些品行好、口碑好、勇于为民办实事、埋头苦干的廉洁干部。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识德,建立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的选人用人体系。选人用人是一个从人才队伍里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合适的过程。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广阔的选人用人胸怀,五湖四海,选贤与能,不拘泥于性别、年龄、学历、民族等,只要是贤人皆可用。其次,选人用人要广开渠道,坚持民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探索多种提名方式,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正确分析与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结果,既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又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以分选人。要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选拔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实际能力,坚持考试的科学合理导向,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还要打破干部部门化,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最后,特别关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基层和生产一线,特别关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特别关注那些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门子的老实人正派人,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实施选人用人的奖惩机制律德,为树立选人用人考德标准提供监督保障。一是实施选人用人的奖惩机制,尤其要建立选人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增强选人用人单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那些认真履行选人用人职责、选对人选好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于那些玩忽职守、选错人的组织和个人视情形给予惩罚。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决不姑

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二是各级组织部门必须坚守公道正派原则,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让好干部真正受尊重、受重用;让那些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真正没市场、受惩戒。三是规范选人用人权力运作方式和程序。要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决策质量,提高运用民主集中制决策的能力,增强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要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监督质量,健全完善任前听取群众反映、任后考察和纠错机制,形成党委内部监督、纪委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制约机制。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为树立选人用人考德标准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德,于内是一种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于外是一种礼。德的养成需要个人长期的自我修养、自我反思、自我塑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党员干部只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锻炼,认真修养,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质,都可能成为德者。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谈到,加强学习和投身实践是提高共产党员修养的重要方法。树立选 人用人的考德标准,一是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尤其要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党的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加强勤政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艰苦奋斗、拒腐防变、永葆先进性。二是要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干部提高修养与品德,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实践中感悟、锻炼、成长。通过教育与实践,引导广大干部达到“慎独”的境界。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三篇:【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组工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组织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牵住选人用人导向这个“牛鼻子”,当好政治生态的“保护者”。

以严的标准树立好的导向。选好一个干部,就会激励一批干部,激发见贤思齐、人心思进的政治生态正能量。要严格按政策、原则、制度办事,切实把干部选准、用好。严把标准关。标准不清,导向就立不住。要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大力选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严把考察关。识人是用人的基础。要坚持既看政绩又看政德,突出“五看”强化组织考察“体检”功能,即看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的表现、看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表现、看重大原则问题上的立场表现、看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表现,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的表现。严把程序关。规范是干部工作的生命线。要做严做细动议、推荐、考察等各个环节,做到一步不缺、一步不乱、一步不错。要把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凡提四必”要求,把有硬伤的干部坚决挡在“门外”。

以实的措施树立好的导向。选人用人风气好不好,是衡量一个地区政治生态的“晴雨表”。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关键靠制度、靠纪律、靠执行。深入分析研判。心中有数,才能用人得当。要充分运用考核、平时考核以及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结果,坚持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一时表现又看一贯表现,着力纠正“四唯”偏向,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严明纪律规矩。纪律和规矩是选人用人的“防火墙”。要敢于向不正之风“叫板”“开刀”,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坚决抵制说情、打招呼等不正之风,下大力气破除“能力不如关系”“会干的不如会跑的”等“潜规则”,使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抓好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执行的要害在严格。要严格干部考察考核责任制、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办法,对组工干部跑风漏气、打探消息、搞亲亲疏疏等行为实行“零容忍”,切实防止“灯下黑”,把最讲认真的态度、公道正派的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

以铁的担当树立好的导向。从严治吏,重在破除为官不作为、为官不担当的“中梗阻”。要以铁一般的担当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加大“反向倒逼”力度。“下”来一个,就会警醒一片。要落实好中央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该谈话的提早谈话,该诫勉的及时诫勉,该调整的坚决调整,让“下”的干部心服口服,让不干实事、虚头巴脑的干部“没市场”。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有全身谋事之心,才能无侧身谋人之虞。要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该重用的重用、该褒奖的褒奖,让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有舞台”。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发挥好考核评价的“CT”作用,理解和宽容干部在工作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营造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的干事创业生态。

第四篇:正确认识四项监督制度 筑牢选人用人安全屏障

正确认识四项监督制度

筑牢选人用人安全保障

三亚市水务局 许克峥 二〇一〇年五月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四项监督制度,是中央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四项监督制度,对于防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四项监督制度的重要意义

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重要基础。2002年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起严格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但在现实中,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仍发生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重要原因就在于缺失了具体的、明细的、可操作性的责任追究制度。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是加强干部选任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弥补了制度系统性方面的缺漏,为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

(一)四项监督制度是对选人用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 干部选拔任用问题,历来是社会的焦点,也是最易受人们诟病

1

的主题,关系着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四项监督制度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重要的制度创新,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强决心。

(二)四项监督制度是根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制度依据。

有权必有责、失责受追究,是权责一致原则的根本要求。选人用人,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现实中,用人上的违规行为和失察失误现象时有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选拔任用责任主体不清、责权关系不明,致使出了问题往往难以追究到位;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该执行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该履行的职责没有认真履行,该查处的问题没有切实查处,损害了干部工作的严肃性。四项监督制度以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为利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对违规失责者应该受到怎样的查处都有明确规定,改变了以往在选人用人上实施责任追究方面模糊不清、不知从何下手的尴尬局面。依据这四个监督制度,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选人用人上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

(三)四项监督制度构成完善的选拔任用监督体系

四项监督制度,是党中央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总结基层探索和创新基础上制定的,形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监督链条。它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组织监督、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2

相互补充,形成合力,为干部选拔任用构建系统的“防控网”。

《责任追究办法》细化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了责任追究的主要情形,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是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杀手锏”;《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明确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应当报告的有关事项和审核程序,前移了监督关口,为选人用人安装了“过滤器”;《“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要向全委会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强化了全委会在用人监督上的作用,为评估选人用人效果提供了“度量衡”;《离任检查办法》规定市县党委书记即将离任时,要对其选人用人情况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市县党委书记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是一种“用人审计”。四项制度全面加以实施,将有力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健康进行。

二、增强责任感,坚决落实四项监督制度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建设的效用,不仅在于制度的制定,更在于制度的执行。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一)加强选人用人的权力监督。

监督的不到位或是缺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权利的不对等。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难,下级监督太险的情况使落实监督成为一项“艰难的任务”。要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就必须落实以权力制约权力,

3

对权力实行分工制衡,并使各部分权力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制衡,明确各级权力界限,确保任何权力都是有限的权力,都是有范围的限制和有外在约束的权利。此外,提高自我监督意识也是选人用人的重要保障。孔子说得好,“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礼,有礼且格”。最有效而又最直接的监督是自我监督。要落实四项监督就要让责任追究深入领导干部心中,更要让领导干部时刻警醒,真正承担起选拔优秀干部和为民服务的责任。

(二)高度重视选拔干部的前置工作。

一项好的制度并不是事后的亡羊补牢,而是事前的未雨绸缪,要落实四项监督就要着重从“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四项监督制度。在学习和宣传四项监督制度的时候注重把握如何做,而不是紧盯做了会如何,要多从该如何做的角度考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更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对行政程序与原则的了解,对行政行为的理解,从而缓解不必要的因素引起的干群关系紧张,确保将选拔干部的工作置于阳光下。

(三)严格落实事后问责。

对领导干部的问责落到实处才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积极性,如果领导干部问责制治只是喊“狼来了”的故事,不仅会打击群众参加监督的积极性,更会影响群众对干部问责制、对干部监督、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问责制是对党政干部领导责任、间接责任、过失责任的追究,不能“温柔的问责”,更不能让问责成为领导干部出事后的避风港。落实问责应该公开透明,按规矩办,按制度办,

4

这是对人民监督的负责,也是对有邪念的领导干部的警示,可以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领导干部的监督中来,进一步营造选拔党政干部的良好环境。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将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举措,必将推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公开、更透明的轨道前进。

第五篇:选人用人论文:如何营造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

如何营造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

近年来,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强化监督,严肃纪律,在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带病提拔”问题仍较为严重,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声誉。如何严防和纠正干部“带病提拔”,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是摆在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调查分析感到,当前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必须突出“三个导向”即:鲜明地突出忠诚干净担当、不让老实人吃亏、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严把“五关”即:过好群众关、严把廉政关、严守程序关、筑牢纪律关、强化任职关,才能真正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主要抓住五个方面。

一、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

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政环境的风向标,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如果用人导向不正,危害的是政治生态的源头。选人用人导向是我们的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必须要旗帜鲜明。从调查情况来看,一些有推荐干部权的领导,在选人时,喜欢推荐唯命是从的“老实人”,鞍前马后的“自己人”,上级授意的“心上人”。而真正敢讲真话,能干实事,勇担责任的“刺头”、“异己”往往受到排挤和冷落,在一些单位形成了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能力强不如“跟得紧”,本事大不如“关系硬”的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必须要突出用人的导向,给群众一个明显而又正确的信号。就是要鲜明地突出忠诚干净担当导

向。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要选拔重用信念坚定、心系人民、襟怀坦白的干部,坚决不用信念动摇、背离人民、欺骗组织的干部;选拔重用遵纪守法、为政清廉、品行端正的干部,坚决不用目无法纪、以权谋私、道德败坏的干部;选拔重用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敢抓敢管的干部,坚决不用投机钻营、敷衍塞责、揽功诿过的干部。要鲜明地突出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导向。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荆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求真务实、踏实肯干、敬业奉献,担负起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要鲜明地突出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导向。基层一线是磨砺干部的练兵场,要严格把握基层任职经历,把干部放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农村基层历练成长,对长期在基层一线、窗口一线、复杂一线工作的同志要多加关心留意,注重选拔那些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磨砺成长起来、有干事创业激情、有能力有作为的干部。

二、要确立严格的选才标准。

有标准才有质量,选拔一名优秀干部,如同车间制造一个合格产品一样,都必须要有标准这个硬杠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条标准既是为好干部画像,也是我们选好用好干部的根本标准。当前,一些单位和组织为了照顾情绪,考虑平衡,缓解矛盾,释放压力,在选拔干部时,人为的降低标准,有的甚至不顾标准要求,随意造假、蓄意美化、人为“插花”,把选拔干部这个严肃的工作当儿戏,丢了尺度,没了标准。选拔干部是一件重大而又认真的工作,容不得参水和作假。因此,要严格对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全面考察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严格审查“三龄两历一身份”、个人有关事项等重点信息,防止不具备资格条件的干部成为选拔对象。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一个干部光有才不行,光有德也不够,有德无才难成事、有才无德坏大事。要把“德”作为用人的第一道门槛,对道德败坏的干部坚决不用。尤其要加强对廉洁自律情况的考察,对廉政不过关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不廉无以立身,不勤无以成事,干部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当前,全市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艰巨繁重,需要一支有能力、敢担当的干部队伍。选拔干部必须突出能力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把能力作为衡量和评价干部的重要指标,形成尊重人才、崇尚能力、选贤任能的用人氛围。

三、要形成规范的工作程序。

选拔干部讲程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讲原则、讲条件、讲规矩。个别单位和领导为一已私利,体现个人意志,研究干部搞一言堂、一支笔,不按干部选拔的原则来,既没有标准也不讲规矩,还有个别单位对上一年绩效考核后几名的同志,也违反规定动议使用,形成了不良影响。对此,要严格遵循“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的任免程序,按规矩来,按程序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充分发挥程序择优功能和把关功能。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该请示上级研究决定的事项决不能自作主张,对本级管理干部的任用,不符合程序的坚决不研究,该按规矩办的决不能搞例外,防止程序空转。对新提拔任用的委任制干部要坚持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后进行全面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办理正式任职手续。干部选拔任用要实行全程纪实制度,对初始提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等关键环节的重要信息、运作程序、责任人等进行翔实记录,实行“账簿式”管理,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机制。

四、要体现充分的群众意愿。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心里有一杆称。选人用人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体现民意。我们的干部来自于群众,又生活和工作在群众中,干部的思想作风、政治素质群众最清楚,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群众最了解。可以这样说,广大人民群众才是选人用人最好的“伯乐”,只有坚持依靠群众识人选人,才能有效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增强干部对党负责、对群众负责的观念,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调查来看,一些单位不顾群众意见,甚至不顾群众

反对,把群众意见大,百姓反映差的个别干部用了起来,视群众的意见为耳旁风,还有的走不到群众中去,更不听取群众的意见,无视群众的知情权和推荐权,工作随意性大。干部选拔任用后,工作的主体是群众,如果违背群众意愿,把不该用的干部用了起来,党委(党组)就失了威信,丢了信任,干部的工作就会很被动、难开展。因此,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多听取群众意见,扩大民主范围。要扩大群众知情权,增强选人用人透明度,实行“阳光操作”,让广大群众做到心中有数;要扩大群众参与权,强化选人用人公认度,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干部推荐考察工作中来,把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干部的根本标准;要扩大群众监督权,确保选人用人准确度,在干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引入群众监督的机制,用群众的“法眼”来甄别干部。

五、要遵守严明的选人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明的组织人事纪律,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就可能出现偏差。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必须把严格监督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从调查的各级党委选人用人情况看,所有党委(党组)都把选拔任用干部的相关规定“上了墙”宣传,“进了本”学习,纪律挺在了前面,各单位都能按照选拔干部纪律要求抓落实,但纪律问题只能更严,不能放松。选任前

,要严明纪律要求,抵制不正之风,不给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投机钻营者机会;选任中,抓住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任前公示、讨论决定等环节,采取多种形式了解有关人选遵守组织人事纪律的情况;选任后,对选人用人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构建任前报告、事中评议、离任检查、违规追究的全程监督链。选拔任用过程中,对发现和反映的违纪问题,要早发现、早查处、早制止;对查实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对查处的违纪案件,要及时通报;对惩治违纪行为不力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组织和人事部门要建立实名推荐倒查机制,采取“谁推荐、谁负责”的方式,用铁的纪律把住干部“入口关”。各级党委(党组)要负起责任来,对推荐对象严格把关,既要把好能力水平关,也要把好党风廉政关,客观公正地评价被推荐对象,为上级党委选用干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上一篇:书面协议书怎么写下一篇:什么是社区网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