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2022-07-19

第一篇: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建立完善选人用人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监督机制,着力把好“选人”、“用人”、“育人”等环节,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本文试就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监督机制浅谈一些设想,以期对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提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有所裨益。

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是行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今年,国家局又明确了“税利保增长”、“卷烟上水平”的工作目标。千头万绪的工作要落实,各种指标任务要完成,关键要有一支思想作风硬、业务能力强、科学发展水平高的干部队伍作保证。随着烟草行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选人用人质量较过去有明显提升。

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较多局限性,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发展。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明确目标,也是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提高选人用人工作质量,体现的是一项政策,反映的是一个观念,形成的是一种导向。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监督机制是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保持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前提。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做好选人用人监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必然要求。

如何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监督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信度。笔者以为,纪检监察部门应牢固树立“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思想工作意识,结合当前监督工作实际,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坚持和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选好人用好人育好人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主动介入,积极作为,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选人、用人、育人等工作机制,实施有效监督。着重把握好“选”和“用”两个关键环节的同时,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监督管理工作流程和模式。建立健全干部任前监督机制,把好干部“入门关”

选人环节是干部提拔任用的首道程序,是纪检监察部门实施干部任前监督的关键节点。历史的原因,烟草员工存在管理(正式工)与一线(派遣工)之分,在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还没有完全突破这一瓶颈的情况下,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封闭性。因此建立完善干部任前监督机制,要突出对选人环节的监督,把好“入门关”。

要加强选人动议监督。重点看动议的提出是否确因工作需要,是否属于正常人事任免,是否在适当的时间等。同时要做到“四个公开”,即:推荐职位公开、用人事由公开、职务标准公开、入围人选公开、选人过程公开。力求“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

要严格初始提名工作。随着烟草行业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身份管理将被岗位管理所替代,过去那种干部选用仅局限在为数不多的正式员工身上的状况将不复存在,选人用人范围变得相对宽广。因此,纪检监察部门在实施选人监督时,要关注初始提名的广泛性,确保一线员工有足够的参与度,以达到干部选用“不看身份看能力,不凭关系凭业绩”的工作效果。要通过“海选”真正体现民主参与的过程,防止“少数人选少数人”、“矮子中选将军”的现象。

要落实候选人提名责任制。没有民主干不好事,因此要集思广益;没有集中干不成事,所以要集中优势。既要体现民主又要实现集中,就要严格规范由谁提名、怎样提名和谁提名谁负责的问题。让参与提名者清楚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而不是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的政治投机,确保选人工作的严肃性。要按照“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要求,通过民主推荐、组织推荐、署名推荐、公推竞岗等方式,选出政治坚定、作风民主,思想解放、善抓发展、善谋全局,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人选。

建立健全干部履职监督机制,把好“用人关”

如果选对人是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满意度的前提条件,那么用好人就是提高干部任用公信度的一个重要保证。烟草行业是一个集执法与经营于一身的特殊的垄断行业。执法关乎于权,经营关乎于利。防止权利不失察,权力不失控,就必须突出权力使用过程的监督,着力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履职过程监督。要结合烟草行业工作特点,坚持全面把握干部任职后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将有效的监督工作举措贯穿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全过程,保持“不脱节、不断档”。尤其要针对专卖监督管理工作的案件查处、行政许可、内部监管以及卷烟营销工作中的客户等级、类别、货源分配等涉及权和利的关键节点,进行重点监督,真正把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摸清、把工作成绩找实、把问题缺点找准。不仅听取上级领导意见,还要听取广大员工和客户的评价;不仅听工作汇报,还要进行实地考察;注意区分显绩与潜绩、实绩与虚绩、态度与行动。同时,要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八小时以外,确保不失控。加大轮岗交流力度。烟草行业的管理体系是“一套班子几块牌”,领导干部是“几个帽子一起戴”。权力的相对集中,更需要能力的相对全面。然而,由于垂直管理的属性,烟草行业领导干部交流任职活动相对其他单位或政府部门来说,缺少一定宽度和广度。因此,纪检监察部门要立足干部队伍建设和行业平稳发展的角度,在健全完善科学使用干部方法方式上下工夫,主动建议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一些干部交流政策规定,广泛开展横向、纵向交流任职活动,让更多的领导干部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干部交流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实施民主评议监督。要始终坚持民主议事制度,并狠抓日常监督执行,坚决杜绝一言堂现象。领导干部要善于倾听和接纳不同意见,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力求实现决策的最优化。

要坚持党务、政务、企务公开制度,认真开展干部述职述廉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广大员工能够经常通过各种正当渠道对党员干部进行评议监督。要强化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坚持做到“七个不准”,切实树立新形势下团结务实、廉洁自律、开拓进取的领导干部形象。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把好“育人关”

前不久,网上一段关于“广州一年级小学生的理想”的采访视频吸引了很多网民的注意,一位6岁小学生“想做贪官”的理想成为众多网民热议的话题。“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这句“无忌童言”,折射的社会现实令人深思。尽管,近年来的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很大,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重贪、巨腐依然层出不穷,这不仅仅是打击力度不够的问题,关键的是在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方面还显缺失。笔者以为,除了要把好“选人关”、“用人关”,还要把宣传教育作为完善监督机制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性措施,切实把好“育人关”。领导干部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腐败问题上没有天然的免疫力。纪检部门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突出事前、事中的说教和预防,无论是从社会经济角度,还是从保护干部的角度,都是十分必要的。把好“育人关”,能从根本上洗涤领导干部的心灵,净化干部队伍的风气,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减少和避免各种贪污腐败现象发生。

要唱响教育为上的主旋律。反腐倡廉建设,教育是基础。基层烟草企业,人员庞大,业务环节多,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我们要始终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原则,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入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职业道德和艰苦奋斗教育,尤其要加强后备干部人才储备队伍的教育,未雨绸缪,及早强化廉政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堤坝。要坚持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与主要工作的总体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形成领导班子搭台、纪检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

要明确全程教育的总思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领导干部成长的全过程,对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实施不间断教育,形成环环相扣的教育监督链,使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入脑入心,付诸于行。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纲领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需要,采取集中学习辅导与自学讨论交流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党章》、《条例》、“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一系列党的政治纪律和对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政策纪律规定,开展持续深入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要打造警示教育的大平台。多途开辟警示教育阵地,积极打造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的平台。经常性地开展各种警示教育活动,使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保持公仆心、责任心、事业心,更加珍惜工作岗位、珍惜手中权力、珍惜集体荣誉、珍惜个人前途、珍惜家庭幸福,守好做人底线,走好从政之路。要注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始终把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重

要途径,将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基层队、所与机关作风、职业道德、效能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精心策划制作廉政文化宣传专栏,组织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方面的歌舞、小品、专题片等,努力营造尊廉崇洁的良好氛围。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建立和健全选人用人权力约束监督机制,切实把好选人关、用人关、育人关的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还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开展经常性教育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保持思想观念常学常新,监督理念及时更新,工作举措不断创新,为烟草行业健康、稳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健全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小编推荐]

健全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干部选用机制是选任干部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要不断的完善总结,确保选任机制的科学性,用人的规范性。

一方面要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选人用人实践中,切实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思想观念。坚持凭实绩和能力选人,选靠得住、有本事的人,不搞教条主义;坚持在生动的实践中去发现和选拔人才,选实际工作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人,不搞主观臆断;坚持根据实际岗位的需要去选人,选特长明显、人岗相适的人,不搞因人设岗。这就需要我们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革除按图索骥、墨守陈规的简单方法,立足事业发展需要和改善干部队伍能力状况,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当前,要坚决纠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年龄一道杠、学历一刀切”的机械作法。

干部处于政权组织的最基层,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决策能力,而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以及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年龄偏大并不必然意味着思想僵化,学历偏低也不意味着素质、能力差。因此,在合理把握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同时,要淡化年龄、学历界限,真正做到唯德唯才是举。只要是实绩突出、能力较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就要大胆取用,使各个年龄、学历层次的干部都有被选用的机会,使其内心深处始终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景和希望,促其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发奋工作,从而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另一方面,要注重不断地创新选人用人方法,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平台。提高选人用人质量,不仅要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和严密的程序,而且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选人用人方法。一是加大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一般应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产生,并不断扩大其比例,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二是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进一步扩大竞争上岗的层次、范围和比例。干部分流对象以及校内设中层干部负责人、热点岗位人选的确定,原则上要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避免少数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三篇:文章标题:适应构建和谐社会举措,完善科学选人用人机制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组织部门作为党委负责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必须积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拓宽工作领域,主动发挥优势,协助党委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考察干部,全面准确地识别干部的德才表现

干部考察工作作为整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链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基础,影响和决定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当前干部考察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察体系,更加全面、准确的考察和识别干部。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考察内容。从干部的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入手,全面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现和综合素质,这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更是彰显出其重要性。在“工作圈”主要考察干部的领导科学发展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协调利益关系能力和务实创新能力,考察其作为领导干部,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否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否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是否有良好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在“社交圈”主要考察干部的社会人际交往、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公众形象、品行修养、性格气质等,考察其作为社会人,是否坚持党性,关键时刻是否具有正义感,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如何,公私关系是否分明,社交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强不强,社会公众形象佳不佳。在“生活圈”主要考察干部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作风、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家庭美德、性格气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修身治家、品行修养等,考察其作为自然人,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是否健康,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是否处理得当,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正常,生活作风是否正派,品行修养是否高尚,待人接物是否适当,是否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和精髓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处事的基本规范。

其次,要进一步创新考察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改进和完善传统考察办法,不断探索和引入新的办法,注意多种考察办法的综合运用,并努力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避免繁琐。要遵循定量考察与定性考察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量化考察指标,在充实的量化考察基础之上进行定性考察,增加考察结果的可信度。要遵循群众评议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扩大考察范围,既充分发挥民主、注重群众公认,又要发挥党组织和考察组的作用,增强考察的全面性和公正性。要遵循日常考察与集中考察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平时对干部表现及工作情况的收集,随时掌握干部的动态变化,通过大量信息的积累,更加准确地了解和认识干部,避免出现“一考定终身”的现象。

第三,要进一步严格考察程序。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各项考察程序,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不断扩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制订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操作每一项程序,严把每一个关口,禁止简化、变通或颠倒程序。在民主推荐环节上,要适度扩大参加人员的层次和范围,丰富推荐手段,更好地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不是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在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环节上,要对测评和调查结果进行量化计分,并填写对考察对象的具体评议意见,避免简单抽象地用“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来评价干部。在个别谈话环节上,应从干部的“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中,合理选择谈话对象。要全面推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征求纪委及有关部门意见制,对考察中干部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情况要进行专项调查,对需要实地了解情况的,要到现场查看有关情况,以便更广泛深入地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增强考察工作的穿透力。

二、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评价干部,客观公正地衡量干部的综合素质

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需要建立在正确的评价标准和理念之上。胡锦涛同志指出:“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这为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评价干部指明了方向。

第一,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干部的最根本标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干部是否有政

第四篇:健全选人用人机制

让“老好人”靠边站

一项在线调查显示,61.1%的人确认自己身边的“老好人”非常多或比较多,89.3%的人表示在评优或选举时支持过“老好人”,60.6%的人认为“老好人”更容易成功。

所谓“老好人”,《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脾气随和,不愿得罪人,缺乏原则性的人”。“老好人”的典型代表,也许就是东汉末年的司马徽了。此公才干出众,尤善识人,只是喜欢装糊涂,无论别人和他谈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因而被称为“好好先生”。笔者以为,企业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识别“老好人”与“老实人”的区别,为“老好人”大开绿灯势必会误导我们的选人用人机制,从而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小则影响单位发展,大则贻害一方。

一、“老好人”的危害性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老好人”,从表面看,他们或许只是脾气随和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甚至因为见人就说好,见事就说对,因此,给人一种谦逊的印象。但实质,一旦这些人在主要工作岗位继续充当“老好人”,就会放弃原则,因为他们看重的是人缘、谋求的是关系、追求的是私利,用单位和集体的利益来换取个人的“外部良好形象”,因此,这种人对工作和单位事业产生严重的损害,一旦让其执行党的路线、方

1 针、政策,他们可能会任意变通;面对大是大非,他们会选择明哲保身;面对歪风邪气,他们往往听之任之甚至随波逐流;面对需要“得罪人”的改革创新工作,他们更可能选择退避三舍。其主要危害体现在:一是凡事和稀泥,实际问题难以解决;二是让真正坚持原则的人吃亏,没人愿意承担创新风险;三是让整个社会风气变味,法律制度颓废,礼治秩序荡然无存。

正因为如此,“老好人”自古以来一直为正义者所不齿。我们的老夫子的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曾语气激愤地指出:“乡愿,德之贼也。”何谓乡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好人”。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对“老好人”现象更是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抨击,指出这种现象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腐蚀剂”,“革命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

二、“老好人”广泛存在的原因分析

可以说,从古到今,“老好人”都是受到批判的。但为什么“老好人”如今仍然广泛存在?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支持“老好人”?个中原因,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一是“老好人”处事圆滑、不讲原则、到处和稀泥,从不冒风险,工作中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在大家的印象中,也就容易与“老实人”划等号。

2 二是“老好人”善于将自己功利的目标掩饰起来,他们只栽花,不栽刺,遇到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谁也不得罪,人际关系虽然庸俗却也亲密和谐。因为人都会趋利避害,“老好人”让人觉得没有威胁,容易被人接纳自然在情理之中。

三是现在的体制某种程度上逼着人们去当“老好人”。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由于那些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锋芒太盛”印象,经常会受到排挤与打压,久而久之,大家觉得不如做个“老好人”,吃力又讨好何乐而不为。

三、如何杜绝“老好人”现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解决“老好人”大行其道的问题,个人以为可考虑从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入手,通过建立评价制度和量化考核机制,注重现实绩效考核,少以感觉论事,使那些原则性强、敢抓善管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具体来讲:

(一)建立完善科学的层次清晰的责任体系,严格责任追究,有功有绩必奖,失职渎职必究必罚。以我队为例,近两年,队上在严格控制人员定编的前提下,实行一人多岗、一兼多能,制定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将日常出勤、卫生、工作完成情况等量化打分,与年底绩效工资、评先表彰挂钩,从而杜绝了“干 3 好干坏一个样”、“出工不出力”、“揽功逶过”现象。大家在工作中抢前争先,积极主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搞好民主测评和“人才测评”。在选拔用人时应大胆采用科学手段进行“人才测评”,通过测评可以较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各方面情况,从而能比较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现在,有些单位和部门组织人们对干部的民主测评比较简单、粗糙,人们只划几个勾勾就完事,因此,这样的民主测评往往是走形式,无法真正监督干部。近两年,我队在机关工作人员的“民主测评”上大做文章,收效显著。每年年终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实行自我总结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日常考核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具体来讲,普通员工的考核由职工群众、部门负责人、队党委等三方说了算;部门负责人的考核由职工群众、部门员工、队党委等三方说了算。通过对考核方设立不同的权重,考核后及时将结果反馈到考核对象,使考核工作既科学合理、又让考核对象服气,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而且有利于单位长远发展。

(三)选拔“德才兼优”的人才。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在选人时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其实“德才兼备”是一个低标准,一个人稍有“德才”都能说“德才兼备”;而“德才兼优”是一个高标准。为此,我们选拔干部,尤其是选拔主要领导干部,要把那些能力突出、品性优良的干部选拔上来,应当按照“德才 4 兼优”的原则选拔干部。当然,选拔任用主要领导干部要有专门程序,一定要事前制定严格的考察程序、测评程序、决策程序和监督程序。

“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老好人”得利只会影响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影响企业、社会的健康发展。只要我们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科学评价干部业绩体系,让“人情关系靠边站,实干业绩摆桌面”,大胆选拔任用敢于认真负责、改革创新的领导干部,狠刹官僚、形式和好人主义,那么我们的周围一定会少一些“老好人”,多一些“老实人”、“实干人”,我们的事业将会充满蓬勃生机。

第五篇: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健全和完善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实现从“以人选人”到“以制度选人”,才能减少选人用人中的失误,使选人用人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建立健全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采取民主推荐的形式,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采取长线培养和短线培养相结合,定向培养和曲线培养相结合,有计划地将后备干部推到一线进行培养锻炼。规范干部任用提名机制,不断完善领导推荐、组织推荐与群众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健全选贤任能的任用机制,完善公开选拔、民主直选、差额选举、差额票决的办法,强化考任制,推行竞争上岗制,实行聘任制,试行竞选制,逐步扩大这些方式选拔干部的比例。

二、建立健全干部交流退出机制

坚持干部交流回避制度,把干部交流同培养使用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回避性交流、培养性交流、任职期满交流、调整性交流等工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素质能力。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试用期和职务任期制度,并相应建立起领导干部末位淘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免职、弹劾罢免等制度,切实严格考察和责任追究,达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探索建立领导干部退出机制,结合领导干部考核和干部岗位适应性评价,加大对不胜任现职和不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力度,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人岗相宜的用人机制,真正使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探索建立领导岗位适应性评价制度,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和个人 “职责说明”,在干部考察中,就考察人选的品行、才能、资历等情况,对照岗位“职责说明”进行综合分析,将适应程度作为干部提拔、交流或退出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建立健全宏观管理机制,把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各地、各部门工作规划,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本着齐抓共管、按需施教、全员培训、注重能力、学以致用的原则,扎实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为各级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奠定基础、积蓄后劲,使他们能够以明显的工作成效取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机制,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列入、届中、换届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定级、评优评先、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并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拟任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对未能通过任职资格考试的拟任干部取消任职资格,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干部工作和成长的自觉需要。责令辞职、降职免职、弹劾罢免等制度,切实严格考察和责任追究,达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探索建立领导干部退出机制,结合领导干部考核和干部岗位适应性评价,加大对不胜任现职和不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力度,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人岗相宜的用人机制,真正使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探索建立领导岗位适应性评价制度,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和个人“职责说明”,在干部考察中,就考察人选的品行、才能、资历等情况,对照岗位“职责说明”进行综合分析,将适应程度作为干部提拔、交流或退出的重要依据。

四、建立健全干部实绩考核机制

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继续全面推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和办法,进一步创新评估体系,科学设置指标,规范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健全考核形式,强化结果运用,逐步使绩效考核的内容更丰富、方法更规范、评价更科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制定各个岗位上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并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职位特点,抓紧制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具体认定标准和实施细则,使领导干部在岗有目标、有职责、有要求,使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机制,全面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延伸考察制、干部考察员职业化制和考察责任追究制,全方位了解考察人选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真正让“能干事、干了事、吃了苦”的干部得到组织的关心和重视。

五、建立健全干部选用公开机制

进一步完善空缺职位预告、考察对象公示、干部任前公示等制度。在公示对象上,除了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外,可有重点地向相应层级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书面公示,还可探索向社会进行公示的办法,进一步扩大公示公开的范围。在公示的形式上,可在张贴考察公示的基础上,探索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公示,增强公示的形象性和贴近度。在公示内容上,既要公示组织部门认可的干部信息和考察情况,也可通过由拟任对象自己撰写个人简介、工作成绩及不足等,丰富公示的内容,以进一步增进党员干部群众对拟任对象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反映问题和提出意见。

六、建立健全选人用人监督机制。建立选人用人全程监督机制,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监督办法,建立健全事前防范、事中约束、事后惩戒相补充的监督机制。建立选人用人责任追究机制,明确选人用人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对因失察失误导致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根据问题出现的环节,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建立选人用人立体监督机制,把监督关口前移,强化党政一把手监督,强化党内、专门机构、社会、群众和舆论五位一体的多层次监督体系,以预防为主,变事后检查为事前事中监督,变被动督查为主动防范,为选贤任能和促进干部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卫生责任区划分表下一篇:无线对讲机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