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培养有效途径

2022-09-11

1 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转移,我国正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所处地位的重要因素[1]。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指出:“大学应是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作为高等院校,不仅是知识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系统的主力军,而且还是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的生力军,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任,必须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点。

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起源于科学实践中。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自主性、联动性、综合性的思维,它要求思维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由此及彼产生多种思考,不断开拓发现若干个原先完全不同且彼此分离事物之间的新的有机联系。独立思考,从正向到逆向,从纵向到横向,从一个现象联系到其它现象,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后产生预想不到的结果。其显著特征是求异、求新。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它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因而也最富于创造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开展创新研究的前提,也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突出新颖性

尽管说科技报告形式相对固定,但绝不意味着其内容和语言也是僵化和教条的,创新思维在科技报告的生成过程中,对报告主题的创新、内容的创新、语言的创新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要使科技报告有新意,有鲜明的特点,作者必须具备创新思维。针对此特点,其重点是-如何写好科技报告的重要形式-项目(任务)申请书,如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解决为什么题目相同,写作过程不同,写作效果大不相同的问题,其核心是培养学生怎样去提炼创新或新颖的主题并用简练的语言向读者表达出来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会做”、“会讲”,而且必须“会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内容应由如下几部分组成:①科技报告的概念、内涵和特点;②科技报告写作的基本规则;③如何在申请项目时进行科学选题;④项目申请报告具体的写作过程;⑤科技文献与材料的加工方法;⑥基于网络技术的科技文献检索;⑦科技报告的保密问题。

2.2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创新要求来培养学生

在结合国家自然基金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调基础研究,追求的是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原创性和技术创新性,强调的非常具体的点。因此,在申请国家自然基金时要特别注意立论依据的撰写,特别要写清楚项目的科学意义。

(2)自由探索项目以新发现、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等原始创新性成果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注重原始性创新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鼓励探索;重点项目要求科技工作者结合国家需求,把握世界科学前沿,针对我国已有较好基础和积累的重要研究领域或新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工作,重点开展学科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科学前沿的研究,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应用前景和意义或能够充分发挥我国资源或自然条件特色的基础研究。

(3)在撰写风格上请注意“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准确”,做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主题鲜明,条目清晰”,必要的地方可用图表、图文并茂。

2.3 强调创新性原则是科研项目选题的关键

科学研究工作能否成功,关键就在科学研究的选题上,科学研究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根本特征在于创新,而科研选题的灵魂就是创新。

要区别根本性创新和增量性创新,即根本性创新带有突破性,增量性创新带有改进性。

衡量课题是否有创新,则取决于选题的内容是否有开拓新领域,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是否采用了新设计、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有一定的研究工作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条件的可从根本性创新入手;基本条件相对薄弱的可以从增量性创新开始,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积累,以求突破。

怎样才能突出一个“新”字时,重点应培养学生如何站在学科的前沿,使选题起点新,这需要多用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形式来思考问题。

同时要列举“从实践中选题、从社会需求中选题、从科学技术研究的主流和热点中选题、从科学的内部矛盾中寻找问题选择题目、在学科交叉的领域中选题、在研究课题中扩大范围捕捉新题目、在偶然中捕捉课题和从读书中发现问题”等九个选题路径,并用实际例子给予说明。

2.4 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体现新颖性

(1)阐明项目的科学依据及理论基础,说明项目在什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2)分析项目涉及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要避免只强调国外现状,评审专家要求申请人同时谈及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问题的思路。如国内或国外已有人在做此研究,要阐明自己的观点,指出自己的优势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无论观点和方法都要有所创新。

(3)采用的模式为:众所周知的需求(网络安全、卫星通讯、基因工程、MEMS技术、纳米技术……)——需求所必需的关键物(子系统、电路、元器件、材料……)——关键物目前存在主要的问题(理论不清楚、噪声大、灵敏度低、容量小、距离短、体积大、能耗高、抗恶劣环境能力差……)——问题的解决不能采用目前常规的思路和手段——国内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和状况——基于目前的态势,自己的新途径或新思路。

2.5 仔细分析如何激发和产生创新思维

(1)扎实的知识积累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

创新思维活动是运用头脑已有的思想素材进行组合加工,形成开拓性、反常态性的思路的心智过程。它产生的最根本的基础,就在于长期累积的扎实的知识、实践、感受的。

(2)丰富的科学的语言是创新思维的载体。

创新思维所使用的语言要比一般思维所使用的语言要复杂、深刻、丰富。实践所证明。例如纳米、软件、黑洞、非线性等语汇、语言的出现,就代表着当今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而这些即是创新思维的产物,也是创新思维的素材、起点。这要求:在确保知识经验信息专一基础上的多样性的同时,要注意信息的有效性即“效度”问题,并将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2]。

(3)直觉、灵感、想象等非逻辑思维是最终实现创新思维的途径。

3 结语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必须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如何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激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出事关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新理论、新知识,发现新规律、新现象;没有创新,就不能创造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生命和源泉。因此,在教育和培养的全过程,我们都要培养和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他们一入学就认清学习的根本任务,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创新意识。

(2)导师应研究和规划研究生的知识结构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该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研究生知识结构的规划,必须结合国情,瞄准我国现代化建设、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对我国理工科研究生而言,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人文知识与前沿知识。人文知识使研究生开阔视野、活跃思路、触类旁通、激发灵感、突破传统。前沿知识的跟踪,可以不断积累,激发创新思维。

(3)师生一起讨论和感受形象、具体创新

新观点的形成、新发明与发现是与科学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式相联系的。方法正确和先进,可以捷足先登,后来居上,否则将事倍功半,甚至失败。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以每年都组织几次全体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的研讨会,有关老师现身说法,讲授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成败得失和敢于创新的做法和体会,同时鼓励研究生探讨形象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启发研究生依靠非逻辑思维(直觉、灵感、想象)搭起由此及彼的桥梁[3]。

摘要:本文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创新要求、科研项目选题、立项依据和需求背景以及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对研究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就如何有效地启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段晖,孙信丽,钟艳.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中国林业教育.2000 (3).

[2] 陈湘纯,傅晓华.论创新思维的哲学内涵.科研管理.2001.24(1).

[3] 薛晓东.自然辩证法概论,2000.

上一篇:一个易被忽视的对高压气罐选材的影响因素下一篇:关于实现医德医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