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的生存发展状况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2022-09-10

自2009年吉林省实施“特岗计划”以来, 这种新型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在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 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特岗教师作用的发挥, 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方面条件的保障。作为一个外来群体, 其在农村中小学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如何, 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为此,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探究特岗教师群体在进入乡村学校的工作岗位后, 其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如何, 面临着哪些困难, 以便不断完善现有特岗计划政策的实施, 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本研究以自填式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了吉林省特岗教师的生存发展状况, 并以小组座谈的方式对延吉市A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辽源市B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长春市C乡中心小学和松原市D镇中心小学的特岗教师和校领导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共发放问卷162份, 回收问卷162份, 其中有效问卷160份。

一、样本特岗教师的基本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样本中的特岗教师年龄多集中在20-30岁, 占比87.50%。其中, 20-25岁的特岗教师占比达46.90%。90.90%的特岗教师为汉族人, 其余主要为满族和朝鲜族, 这与吉林省人口的民族情况相符合。从户籍来看, 37.50%的被访特岗教师为农业户口。

特岗教师中女性占78.10%, 男性占21.90%, 这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相关, 也与其他学者[2]对全国的调研数据相符。在婚姻状况方面, 特岗教师中未婚教师占65.60%, 已婚教师占34.40%。特岗教师的未婚状态与其年龄、工作还不十分稳定 (三年合同期满后可能调动工作) 等因素相关。“特岗计划”的实施能够整体上提高农村教师的文化水平, 是政策设计的初衷之一。研究发现, 84.38%的特岗教师具有本科学历, 其余15.63%具有大专学历。在具有本科学历的特岗教师中, 25.93%毕业于一本院校, 51.85%毕业于二本院校, 22.22%毕业于三本院校。

二、特岗教师基本生存状况及其困境

特岗教师的基本生存状况及其困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特岗教师的职业稳定性, 并影响其教学积极性, 进而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本部分通过特岗教师工作日期间的居住状况、与家人的团聚情况、收入与支出状况三部分内容, 分析特岗教师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

(一) 特岗教师工作日期间的居住状况

在工作日期间, 40.63%的特岗教师住在学校的宿舍, 当然, 这种情况仅限学校能够提供住宿的情况。调研显示, 基层学校为特岗教师提供的住宿条件不尽相同, 有的学校有专门的教师宿舍, 有的学校将学生宿舍改建为教师宿舍, 有的学校没有条件提供住宿或住宿条件不尽如人意, 教师就需要在学校“附近”租房或者买房。少部分教师在婚前会选择和父母一起居住。对比分析发现, 未婚特岗教师与已婚特岗教师在工作日期间在学校居住的情况在各自群体中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的, 这主要源于特岗教师的工作地点多在乡镇或者村庄, 不方便每天往返, 但已婚特岗教师在学校宿舍居住的比例明显低于未婚特岗教师 (27.27%<47.62%) 。并且, 从购房特岗教师的比例来看, 在乡镇购房的未婚特岗教师少于已婚特岗教师 (4.76%<18.18%) , 而在县城购房的未婚特岗教师多于已婚特岗教师 (23.81%>9.09%)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未婚特岗教师打算向县城流动的倾向。

(二) 特岗教师与家人的团聚情况

与家人的团聚情况对于特岗教师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提供给特岗教师一个心理与情感归属的空间。访谈发现, 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特岗教师, “离家远”都是他们想要调动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已婚的特岗教师而言, 与配偶的团聚情况密切影响其职业的稳定性。调研显示, 工作日期间, 每天 (54.55%) 或每周 (36.36%) 能与配偶见面的已婚特岗教师比例较高, 只有9.09%的已婚特岗教师每半年 (寒暑假) 才能够与配偶团聚一次。如果两人长期不能见面, 必然有一人会调动工作以维持婚姻的稳定状态。未婚特岗教师与家人团聚的频次情况则表现为, 每天团聚的占比28.57%, 每周团聚的占比42.86%, 其余未婚特岗教师则是每两周 (4.76%) 、每月 (4.76%) 、每两月 (4.76%) 、每半年 (9.52%) 才能与家人团聚一次。相较于已婚特岗教师, 未婚特岗教师与家人每天见面的比率大大降低了, 少了25.98个百分点。未婚特岗教师的职业稳定性还需要考虑其原生家庭, 即父母家庭居住地的地理位置状况, 毕竟“离家远”是他们想要调动工作的原因之一。统计显示, 未婚特岗教师原生家庭在“本乡镇”的占比9.52%, 在“本县”的占比52.38%, 在“本市”的占比9.52%, 在“本省”的占比19.05%, 其余9.52%则在省外。并且, “离家远”还有另一层含义, 即交通不便利, 回家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较多、经济成本较高, 需要一次甚至几次转车才能回到家, 并且这对于在村小任教的特岗教师更为不便, 因此, 很多地处交通不便位置的特岗教师都希望能够尽早调离, “离家近一点儿”。

(三) 特岗教师的收入与支出状况

问卷调查与访谈资料都表明特岗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值得相关部门及政策制定者予以关注。整体来讲, 特岗教师的工资水平不高, 集中在2333至4000元/月之间, 大部分特岗教师的工资在3000元/月左右。并且, 因为政策限制, 特岗教师一般没有其他福利待遇。“收入低”是被访特岗教师指出的生活问题之一, 并且“收入低”也表现在“不够开支”方面。问卷调查显示, 34.38%的特岗教师认为目前收入不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认为目前收入基本能够满足生活需要的特岗教师占比53.13%, 只有12.50%的特岗教师认为收入足够满足开支。总体来讲, 大部分特岗教师的收入只能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如购置生活用品与衣物、看望父母家人和必要的交际应酬。

三、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及其困境

本部分将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及其困境分为了四部分加以讨论, 即特岗教师从事工作的专业相关性、特岗教师的工作融入情况、特岗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和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一) 特岗教师从事工作的专业相关性

所有被访特岗教师都持有教师资格证, 这是特岗计划执行的基本要求, 证明其参与过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考试, 符合担任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定程度上代表其所从事工作的专业相关性。而特岗教师的“所学”与“所教”是否直接相关更能够代表其专业相关性。研究显示, 71.88%的特岗教师的“所学”与“所教”直接相关, 28.13%的特岗教师的“所学”与“所教”并不直接相关。而艺术类教师最容易表现出“所教”与“所学”不直接相关的现象, 虽然学校在特岗教师招聘过程中会按需填报计划, 但最终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被调剂来其他专业的教师。

(二) 特岗教师的工作融入情况

特岗教师在入职后, 能否马上融入工作环境是影响其职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问卷调查显示, 大部分的特岗教师 (84.38%) 表示在入职之后, 能够马上融入工作环境。也少部分特岗教师 (15.63%) 表示不能够融入, 原因在于个人性格较为内向、“所教”与“所学”不直接相关、工作环境与心理预期的差距过大三方面。特岗教师的工作融入情况, 也和其与同事相处的融洽程度有关。统计分析表明, 大部分特岗教师 (87.5%) 表示入职后与同事相处没有困难, 但有12.50%的特岗教师表示在入职后与同事相处有些困难, 主要受限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要完成, 交流的时间、空间和机会都有限”。对此, 部分学校已经采取了应对办法, 如会通过“一带一”、“老带新”、“传帮带”等方式为新教师创造机会, 让他们多与老教师接触, 减轻其职业焦虑感。

(三) 特岗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

特岗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也是直接反映其专业发展情况的一方面。统计分析发现, 特岗教师承担的课时量最少是4课时/周, 最多是30课时/周, 平均课时为16.3课时/周, 其中小学教师的课时量多于中学教师, 一般而言, 小学班主任要承担数学、语文两门几乎每天都要上的课程, 加之对学生生活的照顾, 其工作压力不小。在特岗教师的工作压力感受方面, 大部分的特岗教师 (65.63%) 表示能够承受目前的工作压力, 压力水平一般, 但有31.25%的特岗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很大, 只有3.13%的特岗教师认为工作没有压力。

(四) 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一方面源自其在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与训练, 另一方面源自其考取特岗教师后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本研究对特岗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进行了相关评估。研究发现, 所有特岗教师在正式入职之前, 都参加了岗前培训。然而, 对岗前培训的内容, 特岗教师的评价不一。对岗前培训内容“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的特岗教师分别占比5.68%、31.28%、43.22%和19.82%。岗前培训内容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内容比较宽泛, 多以专家的专题讲座为主, 对实际教学生活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对于岗前培训, 特岗教师在职培训的比例下降了很多, 没有参加过培训的特岗教师比例为25.67%。进一步的调研显示, “职业规划培训” (35.26%) 和“教学方法培训” (30.14%) 是特岗教师最想要参加的培训, 他们希望通过职业规划培训完善自己、缩小与城市教师的差距, 希望通过经验丰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讲授, 规避相应教训。也有特岗教师表示“情绪管理” (19.47%) 、“师德规范” (7.78%) 和“仪表礼仪” (5.34%) 等内容的培训是自己最想参加的。

四、特岗教师的职业稳定性

特岗教师的生存发展状况及其困境会影响其职业稳定性, 而其职业稳定性更受其工作动机与工作预期的影响, 本部分将着重讨论这两个问题。

(一) 特岗教师的工作动机

“为什么选择做特岗教师”是一个能够直接反应其工作动机的问题。问卷中多选题的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做特岗教师的动机是很复杂多样的, 主要动机包括“为了解决编制问题, 能够有个稳定的工作” (68.75%) 、“实现了自己做教师的愿望” (68.76%) 和“工作地点离家里近一些, 方便照顾父母” (31.25%) 。

(二) 特岗教师合同期满后的工作预期

依据“特岗计划”, 特岗教师3年合同期后的考评结果为合格的, 可以获得编制、继续留下任教, 否则将被辞退。对于大多数的特岗教师而言, 通过3年后的考核并不存在问题, 但在获得编制后, 特岗教师是否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基层任教, 则成为了关键问题所在。

调研显示, 81.25%的特岗教师表示, 在3年的合同期满后会继续留在其所在学校任教,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政策积极的执行效果。然而, 18.75%的特岗教师表示3年的合同期满后, 他们会换工作, 主要因为“离家远”。当事业与家庭不能兼顾的时候, 部分特岗教师不得不把当前的工作当做跳板, 寻找时机或调动工作, 或继续参加考试以改变现状。

五、针对特岗教师生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1) 切实保障特岗教师的经济待遇[3]。相关部门或学校应该给予特岗教师必要的经济支持, 如提供宿舍、适当发放交通补助等, 并对村小学教师予以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2) 给予特岗教师更多的精神支持与人文关怀, 并重视其社会网络所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4]的积极作用。如建立教师日常生活交流小组、为单身教师搞联谊活动等。

(3) 允许特岗教师必要的、适当的工作调动。建立动态的特岗教师数据管理系统, 对非本县市的特岗教师的基本情况, 尤其是户籍状况进行统计, 并进行跨地区的数据交流, 寻求为特岗教师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调动工作的可能性。

(4) 适当调整岗前培训的内容, 并为特岗教师提供以职业规划、教学方法等内容为主的在职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应集中让农村基层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现身说法、传授经验与技巧;在职培训则应该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5]、教学方法等内容。

(5) 为特岗教师,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村小学的特岗教师, 增加荣誉获得机会。如“最美乡村教师”评选等活动, 在满足特岗教师物质待遇的同时, 给予相关的精神鼓励。

摘要:特岗教师面临着居住条件有限、与家人聚少离多、收入状况不佳等生存问题, 以及“所教”与“所学”并非直接相关、工作融入差、工作压力大、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等发展困境。针对这些问题, 政府或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切实保障特岗教师经济待遇、给予特岗教师人文与精神关怀、提供职业规划培训、增加荣誉获得机会等措施予以应对。

关键词:特岗教师,生存状况,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 张德利, 赵准胜.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成效探析——以吉林省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8) :13-15.

[2] 郑新蓉, 姚岩, 武晓伟.重塑社会活力:性别图景中的乡村教师和学校[J].妇女研究论丛, 2017, (1) :5-20.

[3] 苏刚, 李江.吉林省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桦甸、东丰两县为个案的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14, (6) :57-58.

[4] LIN, Nan.Social Support,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M].FL:Academic Press, 1986.28.

[5] 孙颖, 陶玉婷.特岗计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 2012, (7) :14.

上一篇: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重庆科能中等专业学校下一篇:胸腰椎爆裂骨折二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