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课题研究

2022-08-30

第一篇:现代学徒制课题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教师工作室”的构建研究

一、引言

工程造价作为一门建筑与经济交叉的学科,因其适应性强、就业面广而为社会所青睐。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规模也因此成倍地增长。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对建筑物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但表现为量的增长,更表现为质的飞跃。高职学院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要求,并在激烈的人才市场变革中把本专业做大做强,是摆在广大工程造价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二、现代学徒制与“教师工作室”合作教育模式

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这就从国家政策层面指明了今后一段时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吸收了传统学徒制“边看、边干、边学”的现场学习优势和学校教育制度“系统、高效”的理论学习优势,力求解决学校职业教育专业与职业分离、理论与实践割裂、学习与就业脱节的现实困境,是传统学徒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体,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形式。

“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是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的,它是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在专业老师的主导下,以完成技术项目为目标,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通过这一载体,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践合而为一,实现了理论与技能、教学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课堂制”教学模式那种封闭和相对固定的形式,而与 “师徒制”模式更为接近。 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实现了学校有满足教学需要的企业工作项目、教师有驾驭工作项目的能力、教学有融入工作项目的内容、学生有操作工作项目的技能的“四有工’的局面(见下图)。

“四有工”教师工作室

三、“教师工作室”模式的构建探索

教师工作室以“打造‘双师型’团队,实现产学研合作”为目标,以自发自由组织为原则,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为创建主体,以专业实训室为主要场地,以承接企业项目和实践教学为主要任务,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将教学、科研、实践和培训融为一体,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工作室的组建。按照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的专业性质成立建筑工程预结算和安装工程预结算教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骨干教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作为室长,并由室长负责,并在工程造价班级中根据工作展开的需要挑选9~10名有创新意愿的学生作为成员,实施“教学工作室”模式的教学。

(2)师傅带徒弟模式教学。 “教师工作室”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有必要把本专业的抽象理论变成形象的生产实践,把复杂的技术方法分解为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学生在实施生产活动中在师傅的引导下很自然地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的知识点和方法,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合作对原有的专业知识和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删减不必要的理论知识,增加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把抽象的理论放在实践中解决,让学生在“教师工作室”中领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的过程。

(3)运行流程的设计。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以“教师工作室”名义承接对外的工程造价咨询项目,包括校内的工程审计项目。为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并结合目前学生实际,在每一工作室内平行设立3个工作小组,由2~3名学生组成小组,并设相应的小组长。工作室内的各小组协作同时完成一项既定的工作任务,完成后各小组之间相互检查核对,查对无误后交室长(老师)审核,室长审核无误后向委托单位送交工作成果。根据各成员完成任务情况计算工作量,并由专人负责登记汇总,并在工作室内建立劳动报酬与工作量直接挂钩的激励制度。

(4)完善工作室考核细则。工作室考核细则从三个方面来考核工作室的建设绩效,引导团队面向社会、提升自我、服务人才培养。第一,考核工作室为社会服务创造的经济效益,引导工作室团队主动对接区域经济需求;第二,考核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获得的产品专利――产生吸引企业参与的动力;第三,考核工作室接受学生实训受益面――个性化、创新以及实际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验证工作室机制在具体运行中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这样的监控会使工作室的三个功能相互促进发展,使工作室成为一个大平台,教师可以提升研发技能,学生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企业可以找到提升产品的渠道。

四、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各种配套政策还有待制订,培养标准及其他教学文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实施措施还需不断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师工作室”是一种类似于“以师带徒”的模式,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学生边做边学反复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这种教学显然会打破传统的采用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模式,必将结出丰硕成果,也必将为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汪 洋基于专业工作室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吴全利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7(05).

石品德,石 搏,杨早娥基于高职教育的现代学徒制研究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03).

龙以标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易 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工作室构思与实践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1(02).

第二篇: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概括,从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学徒制对职业技术教育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三方面进行了概括,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在实践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最后,针对分析出来的劣势相应提出了几点探索启示。关键词: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

现代学徒制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以工学结合为模式的典型特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又以学徒角色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诸多学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的演化,学徒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积极的一面逐渐大于消极的一面;同时,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也不断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从实践中发现一些目前仍存在的弊端,同时得到现代学徒制不管改革更新的启示。

一、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

1.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关于学徒制的概念,ApprenticeSystem,主要指的是按照师父带领徒弟的方式,使徒弟学习并获取一项职业的或者行业的专职技能和知识原理的一种职业教育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学徒制对于工业替代手工业的革命应接不暇,产生了职业学所,后期西方国家重视学徒制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学徒制,发展为现代学徒制,成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现代学徒制主要是传统的学徒工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融为一体,既是学生,也是技术工人,即一个个体两个身份。学校接受企业邀请为企业派出学徒人力,企业为学校实习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接触实际技术的践行。因此,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工学结合。

2.相关理论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当前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改革研究,其中关于学徒制方面的研究诸多,本文主要从学徒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这一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的概括。学徒制对于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有着正反两面的意义。谷芳(2010)指出学徒制在我国实践在目前值得职业学校和企业借鉴的积极意义---(1)师徒关系亲密,利于掌握专业技术。(2)以获得专业技术能力为最终目的。(3)理论学习、技能学习、行业愿景与职业道德几者共同形成于同一学生一身。(4)理论联系实践,纯理论知识传递的瓶颈得以解决。(5)学习目标明确,可促进学生学习专项技能。(6)具有相应的行会监督管理,学徒制的灵活应用有外部制度保障。陈俊兰(2011)指出,我国目前毕业生众多,从招聘条件、职位需求、企业发展、行业前景、地区条件等诸多方面来看,学徒制有着强烈的需求,确实具有深入研究和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然而,学徒制具有否定意义的一面,也有学者提出。吴玉伦(2009)提出了学徒制的弊端,他指出,学徒制的确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一些教育机构或学生本人过分依赖于实际操作的学习,而忽视理论基础的掌握;师父作为多年技术工人,在教授学生技术时或多或少带有自身经验、捷径或偏见,并不利于学徒完全掌握该门技术的实质内涵和正确操作。因此,正如陈俊兰(2006)所指出的,学徒制的构建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不断改革的,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学生工的基本权益,保障学徒制平稳运行。

二、现代学徒制理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

现代学徒制理论应用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中,具有发展性的意义。学徒制是一种教育和培养技术人才的模式,特别针对需要某项特殊技术能力、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专业,学徒制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纯理论学习的瓶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1.实践探索。本文以徐州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针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应用为例,分析现代学徒制理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探索。徐州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13年开始实行学徒制的实践,与徐州海天假日大酒店合作,创办“海天假日班”,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委培式”工学结合模式教育方法。该方法相当于招收学生、酒店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培养协议,酒店企业委托学校培养学生,学校为酒店企业培养差异化人才,二者共同制定教学培育方案,共同培育学徒(学生)。第一年,学校理论学习、基本专业技能学习,中间穿插酒店企业文化理念。这一年会聘请合作酒店企业的师傅来校进行专业知识的授课。第二年,酒店企业设置学徒工作岗位,跟着自己的师傅,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专业学习。此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都要按照岗位考核标准进行,工资奖金薪酬福利待遇等同于同岗位的酒店企业职工。第三年,工作熟悉与毕业阶段。此阶段学生按照要求达到学校的学历、学位要求,结束学业,并且根据在酒店企业实习的情况确定自身的就业工作岗位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2.优势与弊端。上述实践探索中,学校教育与酒店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学徒制模式,对于学生获得酒店管理与服务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以及为酒店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骨干,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一系列弊端。

2.1对师傅的管理的瓶颈。对师傅的管理瓶颈主要体现在考核方面。首先,一般酒店管理专业课的教师,很多都是从酒店聘请的多年从事该行业的师傅,也就是说,这位老师既是学校的老师,也是企业的员工,具有双重身份。学校聘请师傅的目的是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然而学校只是聘请的师傅,并没有强力约束;师傅是酒店员工,酒店的目的与学校的目的并不同。因此在考核师傅授课方面产生了矛盾。其次,酒店外聘师傅向学生传授的课程非常专业,非常具有实践性和经验性,学生都是新接触该专业,并非专业人才,因此很难对酒店外聘师傅的教学质量打分,很难对其进行考核。

2.2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的瓶颈。不能笼统的说这类学生全部学习自觉性不强,然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可能相对来讲文化课水平较低,也存在叛逆、任性的性格,同时,他们都是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生,年龄相对偏小,对自己的学生和学徒身份并不是很容易接受,对自己的未来似乎罕有思考。很多不愿意吃苦、对酒店管理行业有偏见的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过程的认同感、归属感极低。学校对这类学生在适应学生与学徒角色转变、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转变的指导和引导不完全到位。2.3学校管理体制的瓶颈。一方面,学徒制的实践受制于学校管理上的体制约束,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体制缺少创新。具体变现为:学校并未将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改革,一向沿袭旧的课程教学模式;学校与酒店的合作并未深入改革,停留在聘任教师与分配学徒的表层;学校对于师资的可持续发展并未全面合理规划及不断更新;双师教师认定、教师的专业培训并未有效落实等等。

三、现代学徒制理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探索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的学徒制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的弊端,本文提出几点启示。

1.针对师傅管理瓶颈:创建人才库。创建学校外聘酒店师傅的人才库,激发酒店师傅乐于教学、善于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首先,根据平时业绩、经验、能力、学历、资质等方面,挑选酒店管理行业中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编入师傅的人才库,这是改善师傅管理瓶颈的人力资源保障。其次,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考评要求,出台人才库人才申报条件和要求;出台教学考核办法;出台奖惩政策,包括物质奖励——奖金的提升、精神奖励——职位的晋升、物质的惩罚——奖金的扣除、精神的处罚——推出人才库。

2.针对学生职业目标瓶颈:优化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对酒店专业的偏见及对此专业、职业的不认同感和非归属感的问题,除了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前景展望课程、举办优秀先进酒店管理人才讲座等途径之外,在课程设置上,应由学校与酒店合作,甚至聘请专家,进行酒店行业工作需求调研及思考→酒店管理专业行业具体工作岗位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愿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设立→开展适应教、学、做三合一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选用及时更新的、延伸补充的教材和资料,使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完全渗透和融合→专家论证→按照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来设置教学课程和实践安排→具体实施与即时分析→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与信息回馈→继续创新改革。

3.针对学校管理的瓶颈:深化政府、酒店企业、学校合作。第一,设计优质政府支撑。各级地市政府机构应出台相应政策,率先对学徒制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的肯定,并提出相应加大资金投入的办法;统筹社会各行业的支持力量,加强对学生、学徒在实践环节的薪酬、社会地位等的支持及肯定;制定一些有效办法缓解酒店管理行业就业难的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学校、企业的权利义务,为学徒及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法律依据,也为学徒制的发展提供制度性的保障;给合作酒店相应的补助如税收减免等办法,促进他们培养学徒和社会专业人才。第二,加强酒店企业配合学徒制的积极性。避免一些酒店担心用工荒问题而不愿悉心培养专业人才的问题,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在酒店企业的实践,对于酒店企业来说,可以招聘优秀的学徒在毕业之后到本企业正式工作,或者按照“招生招工”的办法将毕业生全盘端,对口就业。让学生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员工进行转变的过程,对酒店企业和酒店管理职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原意为酒店企业服务,为酒店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创造人才红利。第三,学校做到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保障。“职业教育院校,务必开放其教学体系,扩展其与外界企业的联系,保证在校、学徒教学适应社会工作需要。”因此学校要创造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的空间,首先要调研酒店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才能实施具体的教学课程,选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适合的教材。其次要建立外聘酒店师傅的考核和奖励制度。再次要与酒店企业保持联系,强调师傅带徒弟来学习在校理论所不能学到的专业技能,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工学结合的各种模式。第四,深化合作。建立完整统一且贯穿在校理论与酒店实践的教学管理机制,以“成果共享”为合作原则,互惠互利。如成立新的机构,囊括酒店企业与学校,由企业和学校分别安排集团负责人,以充分利用学校理论教育、酒店企业实践教育、行业协会监督促进三者合一的全方位合作为目标。作为学校提供学历教育、技能鉴定、课程教授、课业教室,获得毕业生及职业资格通过率,作为酒店企业提供师傅、实践课程,优先获得优秀毕业生、获取所需人力最终促进学生学业有成、就业率提升。新机构可对二者的具体需求进行即时的调节,建立平等交流平台,酒店企业参与学校课程设置、招生等各种,学校对企业人才进行“差异化”针对性培养,推动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发展,促进行业的发展进步,实现多赢。

作者:黄瑞皎 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郝迎成,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探究,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4).

[2]黄镜秋,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3]李龙星,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改革与开放,2012(12).

[4]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第三篇:畜牧兽医专业践行现代学徒制的策略研究

邢勇 , 卢国卫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农牧园林工程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要】当前现代学徒制在农业职教领域的试点工作刚刚开始,农业类职教院校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根据农业农产的特点,尊重职业教育的规律,加快配套制度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文化交流,主动适应市场,提升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农业;教育;策略

作者介绍:邢勇(1978—),男,内蒙古包头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动物疾病诊疗。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突出地体现为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工学结合效果不明显,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足,而现代学徒制很可能会成为解决我国职业教育这些突出问题的良方。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我国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青年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业作为基础、艰苦行业,同样肩负生产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历史使命,农业类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顺势而为,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促进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的协作配合,整合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实现与现代学徒制的全方位对接,培养行业急需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一、配套制度、育人策略的研究与建设

(一)加快保障性政策和制度的研究,保证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始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但也有不少地方在践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遭遇了“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目前,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制定人才规划的作用缺位,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出台的政策法规不多,已经出台的可操作性也不强,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体制、运行机制和模式。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国家和省级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更应该有针对性的推出一些有助于农业等弱势基础行业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优惠政策。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研究制定国家、地方和行业协调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对学校和企业合作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成立专门机构,以承担协调工作,形成各方面均认可的协调和实施机制。

(二)加快现代学徒制的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建设

1、制订有效统一的学徒培训教学标准

在践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以产业现实与发展为依据,优化专业内部具体方向的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些都体现在教学标准的制定上,在我国旧的教学标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的需要,尤其是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新兴领域,技能教学的标准更是模糊的滞后的,且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为了学徒的技能培训能够高效运行,职业院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制订教学标准,对学徒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水平做出统

一、明确、具体、细致的要求,甚至还可以规定教育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所有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企业或培训机构都必须按这个统一标准开展教学。

2、加强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过程管理

在学徒培训的问题上我们要吸取过去的经验,以往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训过程比较随意,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的教学计划,即便是有也仅仅是一种书面材料,在培训的在过程中落实的不好。所以,在我国实施现代学徒的过程中,必须把控好过程管理,要以严格的制度规范好过程管理,可以考虑开发一些有效的监管工具,比如农业类专业的学徒一般都要在远离学校的农田、农场、牧场等学徒岗位上学习,这些地方距离学校比较远,工作地点比较分散,沟通不便,所以这就需要考虑设计一套跟踪记录系统,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记录学徒在企业的学徒过程、经验和体会,学校则通过查看学徒记录了解其在企业的表现与学习进展。

3、建设有效的教学结果评估机制

学徒考试最好由独立于职业学校和企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开展,学徒必须通过学徒制制框架内要求的所有认证考试,比如成立由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学校、企业共同建立的考试委员会对学徒进行全过程综合考评。考试的内容由考试委员会命制,考题应该是综合性的,既包括实践技能,也包括理论知识,形式主要包括现场操作、书面考试和口试等。同时要对学徒应该获得的职业证书有明确规定,在国家层面上应该更加明确职业证书的价值,改变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唯学历论的现状。在农业领域,由于生产本身具有周期性、连续性,例如蔬菜生产就需要育苗、栽植、施肥、挂果、虫害防治等一系列过程才能成熟采收,所以农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也是连续的、缓慢的、渐进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农业类专业课程的考核更要注重现场实践操作和过程考核。

4、落实好有关项目的实施

在实践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需要建设一批具有实验和示范性作用的项目,尤其像农业对场地、设备、资金的需求都比较大,而农业本身又是弱势行业,这就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好政策,协调好各方关系,合理布局,构建好长效机制。比如在内蒙古自治区,乳品、畜牧是重点产业,而目前正处于奶牛养殖与乳品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可以考虑将乳品、奶牛养殖行业的转型升级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联系起来,由政府牵头主导,多方参与;投入专项资金,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与行业转型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校企合作,建设真正的“双师”团队

目前的现状是虽然高职院校已经广泛开展“双师”团队的建设工作,但是多数教师还处在有证无能的状态中,专业教师主动追踪产业发展的意识淡薄,专业技能水平满足不了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不具备行业要求的核心技能,谈不上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当下职业院校应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从合作企业中聘用技术骨干、管理精英承担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建立专兼职教师融合机制,要求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结对共同编写教材、建立教学体系和建设专业,在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对生产实践、行业动态、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技术人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同样,专业课教师也要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使专业课教师掌握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生产技术,了解相关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内涵上真正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交流的机制,提高职业院校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与融合。

如今,在农业及畜牧业领域,机械化层度虽然日益提高,但在关键技术环节上,仍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特别是在育种、育苗、疾病防治、接产、人工授精技术等方面技术难度大,对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活体,受自然生命周期的影响很大,培养一名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在双师队伍的建设上就要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需要长期规划和长效管理机制。首先,应该对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进行摸底调查,根据不同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培训过程要进行监控,以保证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将培训的考核结果以及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待遇、职称评定等挂钩,形成良性机制,让教师变被动为主动,以提高技能水平为目的,主动的深入生产第一线,与企业良性互动,积极构建校企联合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团队。同时,要允许和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创办和经营管理农场和农业项目,这样专业教师即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也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创业树立了榜样。这样做,不但可以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还可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形成自觉提高专业修养的良性状态。

三、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当今社会,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极大提高,对员工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职业素质只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显然纯学校教育是无法独立承担这一任务的,只能采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方式“学中做”、“做中学”,而这恰恰是现代学徒制最核心的内涵。

(一)注重企业利益,推进企业积极参与

经济利益是触动企业参与学徒制的主要内在驱动力,企业和学校之间必须建有深厚的利益平衡关系,如果这种平衡关系出现倾斜,就容易导致合作中“一头热”现象的出现。除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培训效果最为企业关心,要提升企业对学徒制质量的满意度,就应该鼓励企业参与到学徒质量的保障体系中。只有这样,现代学徒制才能建设成为利益双赢的现代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对学徒制培养质量的诉求。从国外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经验看,国家从政策上给与一定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可以考虑给那些愿意为学徒提供岗位的企业一些经营上的优惠政策或者可以直接给与相应的补贴,以此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学徒的培养中来,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好多学生不愿意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农业又是艰苦的基础产业,待遇不高,工作环境艰苦,所以在政策上就应该有更多的支持,鼓励更多的农业企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建设中。

(二)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

学校是合作的主要推动方,但绝不能以学校利益为中心,一定要坚持校企合作双赢理念,真正把企业作为学校发展的好伙伴,让企业发挥人才培养另一主阵地的作用,真正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这就需要校企双方通过多次磋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合作经验,成立由双方参与相对独立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具体运行机构,安排专职人员,搭建一些校企合作对话工作平台,形成可以优化配置双方资源,共进双赢、服务地区经济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拓展校企合作新领域,推动师资结构更快升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要把师资培训、认证考试、项目合作开发等都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校企合作的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形式也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走向一个新的制高点。

(三)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

在农业领域,由于土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单纯依靠学校自己建设实训基地不太现实,依托企业、园区建立院校与企业共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或园区提供实训场地和实训条件,校企共同投入,按照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可行的;也可以重新核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资产,依据双方的投入比例,成立董事会,共同经营管理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股份合作发展模式 ;还可以通过改革国有职业院校的经营管理体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国家所有、民间主体经营的模式,实行职业院校“国有民营”的模式。总之,使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机整合,实现校企在机制上的真正合作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个突破口。

四、进一步加强校企文化交融,增强价值认同

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建设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而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吸收进来,正是高职院校的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实质上,两者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决定了他们进行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当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紧密联系,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形式为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契机。

(一)办学理念企业化,提升和完善职校制度建设

校园文化的本质是熏陶学生,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学校制度对于师生同样应该具有强制约束力,天长日久,最后内化为师生的心理契约,形成一种制度文化。例如借鉴企业的做法,将ISO质量认证体系运用于教学管理之中,创造性地构建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立制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企业文化研究室,将企业管理文化的精髓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职业精神,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中,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落实规范要求,突显学校优势和专业特色,抓好过程管理,让学生在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中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

(二)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强职校课程文化体系建设

专业课程和日常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学校要围绕企业的人才需要来打造课程文化体系,可以考虑成立由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一起制定理论知识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以及相关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理论知识考核标准和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理论知识教学体系和实践技能教学体系。这种把企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标准内容提前置换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将校企对接后的社会能力需求贯穿于学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使高职院校的社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培养学生具备“职业人”、“社会人”的良好形象和行为规范。

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在农业教育领域的改革试点刚刚起步,各职业院校要理清思路,明确自身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掌握企业需求,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边学习、边试验、边消化,与时俱进,走出一条自主发展的新路,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现在学徒制。

参考文献:

[1]沈陆娟. 英国学徒制的新进展和策略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10) [2]朱敏成. 论现代学徒模式[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11) [3]路宝利,赵友. 职业技术教育视域下“师徒”传承文化研究[J]. 职教论坛. 2011(28) [4]毕结礼,王琳. 国外学徒制的创新做法[J]. 中国培训. 2012(04) [5]王稼伟. 创生与超越:现代学徒制试析[J]. 江苏教育. 2012(09)

第四篇:HSE理念下的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以微观视角,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深入考察,发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利于提升高职学院办学声誉;有利于实现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有利于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困境。

关键词:HSE;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绪论

在我国,学徒制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学徒教育的价值被人们重新提及。学徒制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学校职业教育的不足,探究学徒制的有效做法,可以有效地把校企合作推向深水区,为改革和创新高职教育模式开辟道路。

SHE理念是企业(高校)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准则,该理念体现了遵守法规、防治污染、不断改进、控制风险、确保安康、争创最优的原则。在此理念下,为控制风险,推动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应为该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存在问题

SHE理念下,中国高职院校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和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政府行政化与教育专业化的矛盾

高职院校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与政府的关系一直很难把握,一方面,在试点过程中面临资金、师资短缺,政策壁垒等,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推动校企进行合作;另一方面,政府只注重政策的颁布和顶层的设计,突出的是行政管理职能,政府在学校急需的平台搭建和公共服务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学校不能及时准确预测当地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致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缺乏前瞻性,造成职业院校设置专业与行业发展的要求脱钩,某些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工作,形成人才培养的产销脱节。

2、教师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上的矛盾

有的学校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有的学校一些专业甚至在师资、设备尚未齐全的情况,强行开设热门专业,部门师资从相关专业中转入,甚至把冷门专业教师强行安置到新专业中。很多学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线生产实践经验,部分教师甚至连最基本的生产工具都不了解。学校教师进入学校以后,也没有及时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在现实中没有相关专门配套资金和配套政策,遭遇了许多现实困境。

3、质量和评估考核体系矛盾

在体制上,企业师傅一般具备企业员工和学校聘任教师双重角色,尽管学校需要企业师傅发挥育人功能,但学校很难对企业师傅产生强有力的约束力;企业对企业师傅有较强的约束力,但企业的关注点不在于育人,这就产生了严重悖论。如果企业的生产结构、管理体制出现调整,不能满足人才培?B要求,职业院校寻找其它合作单位又很困难时,往往将质量与考核体系标准降低。同时,企业的师傅也不能严格按照质量和考核体系去执行。大多考核流于形式,缺乏严格的考核内容,致使考核结果不可靠,有失公平。

三、对策与建议

在SHE理念下,我国在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

1、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院与企业签订实施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与试点院校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等形式,整合资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搭建平台,并以此为契机,完善现有职教集团的治理结构、发展机制,逐步扩大各类职业院校参与率,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2、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协助完善学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规范学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确定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可带1-5个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每个轮训岗位所需的技能。

4、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合作企业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5、完善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与合作企业可采取1+N模式对学徒进行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制订学徒管理办法,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建立学校、企业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

6、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创新考核评价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学徒轮训岗位群进行技能达标考核。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 祝木伟.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究,2016,(20):16-19.

[2]朱慧芹,高职院校从校企合作到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究,2015,(13):83-85.

[3]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

[4] 黄镜秋.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安莹(1981.03-)女,满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方向研究。

第五篇: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摘要】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电子商务在专业建设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必须开辟一条新的路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和现代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制度结合起来,借助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这个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时代改革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路径。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制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1.9文献标识码:B

我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商务活动的主流。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国家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到2015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并指出要共同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社会共治、辐射全球的电子商务大市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国家接连发布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文件,持续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大力发展,在不断强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重要性的同时,充分说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紧迫性。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未来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呈稳步上升趋势。因此,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输送急需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的重要使命和担当。截至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1346所,大部分院校都已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有约40万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该专业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中布点量大、受众人数多的专业之一。然而,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社会需求的不断转变,当前高职电子商务的专业建设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材建设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课程体系职业性不够突出、不能?c区域产业链以及电商企业进行深度对接等具体问题。鉴于此,高职电子商务在专业建设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必须开辟一条新的路径,以适应时代改革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电商专业推广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以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企业参与办学,各学校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进行教材建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开展联合科研及共建技术中心、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以协同育人为宗旨,以“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为突破口,推进职业教育机制创新,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业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能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招生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必然趋势。而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入,我国的职业教育逐渐具备了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征,为推行现代学徒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为落实《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7〕4号)关于‘启动第二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要求,扎实推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持续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足以说明教育部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视程度。课题组通过了大量的调研认为将现代学徒制融入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实践势在必行。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外学者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较多,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研究很少。国内学者近两年只是将现代学徒制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当中来研究,而且大部分停留在归纳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实施困境上,实践研究尚有不足。从研究方法上看,比较研究、历史研究、个案研究最多,而调查研究、试点研究较少。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实践的系统性来看,建立一套完善的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实践体系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总结试行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立“递进式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立“双导师制”教学运行模式,努力将本专业打造成为具备鲜明专业特色,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影响力的教育改革创新标志性专业。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路径

笔者调研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设置、工作内容、职业标准,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建立“双导师制”教学运行模式,构建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体系。

1.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电子商务专业学徒培养管理机制,要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实施不同阶段递进培养模式,即“基础岗位技能训练阶段――专业实践技能训练阶段――电商运营技能训练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需要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规律和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变化,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实训步骤,并根据学习和培训的内容要求学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达到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目标。

3.整合校内外实训基地。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4.开启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企业真实运作的项目设计教学活动,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与工作“零过渡”。以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真实、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不断挖掘最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效用,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工作历练及职业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现策略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特有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它从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性教学设计,以及“学生+职工”双重身份的规范重叠过渡这三个方面来体现自身价值的功能建设,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1.职业标准化工作岗位调研与分析。首先,通过图书馆资料和电子文献检索系统充分了解国内外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相关成果。其次,采用访谈调查法,对省内外大型电商企业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访谈,了解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标准以及高职电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瓶颈。通过访谈了解职业标准与高职课程的融合情况,以及将职业标准引入高职课程的限制因素等情况。

2.校企协同培养。以?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为例,与电商企业实行联合招录,夯实现代学徒制实施基础。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程设计,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轮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实践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岗位技术水平得到相应保障。

3.联合建设保障机制,整合校企优质资源。为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校企双方在双师队伍、课程、实训实习条件等方面进行整合,围绕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校企双方经过沟通,完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和各种标准。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供学生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为学生电商技能的提升提供了实践场所的保障。

4.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增强学生作为企业员工身份的意识,逐步植入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冯燕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电子商务》2016年第6期,第69-70页。

[2]童红兵、毕志明、姜晓洁、任文杰:《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电子商务》2017年第10期,第7页。

[3]林禄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为例》,《河北职业教育》2017年第6期,第103-105页。

[4]徐文瑞、廖敏慧、秦法萍:《融合现代学徒制关键要素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第8期,第151-153页。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上一篇:消防安全生产责任书下一篇: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